电视教材编制的理论基础

合集下载

电视教材编导与制作

电视教材编导与制作

1.电视具有优越的教学功能:a.知识传授功能b.技能训练功能c.扩大教学规模的功能2.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和学习方法:(1).主要内容:a.电视教材的基本知识:电视教材的含义、特点、功能、类型和编制的过程b.电视教材编制的理论基础:综合应用教育学、心理学、传播学和艺术、美学的理论作为指导c.电视教材编导的知识:电视教材文字稿本、分镜头稿本的编写创作知识,电视教材导演的工作过程和艺术d.电视教材制作技术:摄像、录像技术,摄像用光技术,电视特技和动画技术,以及电视编辑和配音技术等e.电视教材评价方法:电视教材评价的标准和常用方法(2).本课程的学习方法:A.多看:a.多看相关学科的书籍;b.要多看国内外优秀的电影、电视教材和资料B.多写:编写文字稿本与分镜头稿本是电视教材编导的重要学问,学习稿本的编写创作必须理论联系实际,选定课题多写、多练C.多做:在实践中多做才能真正掌握制作的技能3.电视教材的定义:电视教材是根据课程教学大纲的培养目标要求,用电视图像与声音去呈现教学内容,并且用电视录像技术进行记录、存储与重放的一种视听教材4.电视教材的特点:A.电视教材的教学特点:a.明确的教学目的,以大纲为依据,与文字教材相配合b.特定的教学对象c.严格的科学性,艺术性要为科学性、教育性服务d.要贯彻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B,电视教材的电视特点:a.以视觉形象为主,以活动图像为主b.利用电视表现手段呈现事物现象的本质特征:①变小为大,变大为小②变快为慢,化慢为快③变远为近,变内为外④化繁为简,化难为易⑤化虚为实,化实为虚c.视听结合,多维度传递信息内容d.存储在现,克服时空局限性e.传递方式多样化,适宜多种教学方式5.电视教材的主要类型:a.讲授型b.图解型c.戏剧型d.综合型6.电视教材与教学原则的关系:a.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结合的原则b.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原则c.直观性与抽象性相结合原则d.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相结合原则e.启发性原则f.循序渐进原则g.巩固性原则7.电视教材与注意:A.注意的规律与编制电视教材:a.善于运用无意注意的规律b.培养学生的有意注意c.善于运用两种注意互相转换的规律B.注意的特征与编制电视教材:a.注意的范围b.注意的稳定性c.注意的分配d.注意的转移8.电视教材与感知的关系:A.知觉的共同特征:知觉的整体性、选择性、相对性、理解性B.编制电视教材应注意的感知规律:a.刺激强度规律b.整体规律c.对比规律d.主体对象与背景的相关规律e.言语引导规律9.编导的任务:承担编与导两方面的工作。

电视教材编制的理论基础课件

电视教材编制的理论基础课件

3·复习是重要的环节
编制电视教材时,对重要的内容可以用 多种表现形式去重复,重要的结论还应 用文字去复述。另外电视教材要附上教 学指导书,指导学生做视听后的复习与 作业,使知识得到及时巩固。
4·重视开头与结尾的处理
研究表明,比较复杂材料的开端和末尾部分被遗忘 得少,而中间部分就容易遗忘。因此,电视教材编 制要特别重视开头与结尾的处理,一般来说,开头 应开门见山提出关键性的带有启发性的问题,或是 提出学习的要点;在结尾要复述总结重要的结论。
在编制电视教材时必须注意下列 感知规律:
刺激强度规律 -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 与现象必须达到一定的刺激强度,才能 被人们清楚地感知。因此,电视教材呈 现的图像画面的大小、颜色与声音的强 度都应使学生在适当距离内能清楚地感 知到。
整体规律 -人们在同时接受繁复众多的刺激 时,总会按接近、相似、闭合、连续等形式将 它构成整体,或按部分主要特征以旧知识经验 将它组成为整体。因此,电视教材画面要遵循 这一规律去构图。不合适的构图,会将一种事 物的整体,知觉为几个或几种事物的不同部分 组合成另一种事物整体。对一些学生还完全没 有经验的新事物,应安排在画面上整体呈现, 而对一些已熟悉的事物,呈现事物的部分主要 特征,会有更好知觉效果。
3·调节和监督的功能 控制心理活动向着一定 方向或目标进行。
无意注意是事先没有预定的目的也不需要作努
力的注意。引起无意注意的外部因素是刺激物 的特点:(1)相当强烈的刺激; (2)刺激物之间相对的强度、形状、大小、颜 色或持续时间等方面特别显著、突出;(3)刺激 物的活动和变化;(4)刺激物的新异性,等等。 引起无意注意的内部因素是外界刺激物符合人 的内部状态,如:需要、兴趣、情绪和知识经 验等。
N是噪声功率。P/N 称为信噪比。

Chap2电视教材编制的理论基础

Chap2电视教材编制的理论基础

四、电视教材的艺术与美学基础 • 电视教材与艺术
– – – – 绘画和摄影艺术 文学艺术 电影艺术 音乐艺术
• 电视教材与美学
– 电视教材要体现美的特性 • 形象性、感染性 、社会性 – 电视教材艺术美要遵循美的物质组合规律 • 匀称和比例 、对称和均衡 、反复与节 奏 、和谐与多样的统一 – 电视教材要体现美的教育 • 电视教材的编制从素材选取,摄影的画 面构图、色彩色调、音乐以至整体结构 上的组织与节奏都要符合美的规律。 • 教师要培养学生对美的欣赏与判断能力, 对美的事物产生同感共鸣,对丑的事物 产生厌恶、憎恨。要激发学生能在现实 的学习与生活中,创造美的环境,美的 心灵,美的精神境界。
三、电视教材的传播学基础 • 传播 类型
的传播 传 播 的传播 的传播 的传播 的 的传播 传播的类型 传播 教 传播 传播 传播 传播
• 电视教材与传播过程模式
– 拉氏威尔的“五W”传播模式(文字形式)、 商侬—魏佛模式(图解形式)以及奥斯古— 宣伟伯的传播模式(图解形式) 。 – 利用商侬—魏佛传播模式 的七要素:信 源 、编码 、信道 、译码 、信宿 、反馈 、 干扰 ,可以解释与指导电视教材编制与 运用的全过程。
• 电视教材与编码、译码 电视教材与编码、
– 编码与电视教材编制过程 • 信源编码相应于编导人员进行电视教 材稿本的编写工作。 材稿本的编写工作。 • 信道编码相应于电视教材的摄录制作 过程。 过程。 – 译码是学生视听与思维的过程
• 信道译码相当于学生收视电视节目时的 视听过程。 视听过程。 • 信宿译码相应于学生在大脑中将感受到 的符号转换,解释为信息意义。 的符号转换,解释为信息意义
Chap2 电视教材编制的理论基础
一、电视教材的教育学基础

电视教材编导与制作

电视教材编导与制作

电视教材编导与制作电视教材编导与制作绪论1、教育电视的发展:(P1)教育电视发展的几个阶段:(1)闭路教育电视的出现,1936年1月,英国广播公司BBS在伦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电视发射台,开始播出电视节目,这是电视正式产生的标志。

20世纪40年代初,人们研制了闭路电视,又称工业电视;(2)广播电视设备系统用于教育、教学领域。

1950年,利用广播电视创办了世界上第一座专业想的教育电视台。

(3)闭路教育电视的迅速发展和广发应用。

随着电视技术的发展,电视设备的体积缩小,价格下降,操作也更简便,同时闭路电视设备系统也有个很大的进步和发展。

(4)卫星教育电视的发展。

(5)网络教育电视的出现与广泛应用。

计算机科学技术和通信网络技术的发展,是教育电视节目的存储、传送与应用能够通过多媒体计算机和通信网络去实现,树立起网络教育电视发展的新里程碑。

2、教育电视发展的原因(P2)教育电视获得飞速发展,究其原因有以下几方面:(1)电视技术的迅速发展。

初期的电视发送与接收设备结构复杂。

体积庞大,价格高昂,只能为商业和政府的宣传部门所用,随着电子科学技术的发展,产生了许多结构简单,体积小巧,质量高切且价格低的电视设备,1956年,彩色电视的成功研制,至今在世界范围内彩色电视已基本普及到家庭。

1954年,第一台能用于演播室的磁带录像机开始问世,在教育部门也纷纷利用这些设备建立起教育电视节目的编制系统和播放系统。

1962年,美国首次发射了人造地球卫星“电星一号”用于新闻传播,1974年,5月,美国发射的实用技术卫星直接用于传送彩色电视节目播放教学内容,进行扫盲、普通教育。

职业训练和成人教育。

数字电视技术、数字卫星技术和多媒体计算机技术、通信网络技术的发展是网络教育电视得到迅速发展。

综上所诉,电视技术的迅速发展为教育电视的发展提高了物质基础条件。

(2)电视具有优越性的教学功能:a】知识传授功能。

教育电视具有组织知识的功能。

教育电视可以采用事先编制好的电视教材进行教学,一个专题性电视教材,从材料的选取,结构的组织到教学方法的采用,是经过教师和编导们认真准备,集思广益精心编制成德,为广大师生提高了教学质量和缩短教学实践,提高教学效率发挥作用。

电视教材复习资料

电视教材复习资料

电视教材编导与制作复习资料绪论:1.教育电视发展可分为哪几个阶段?(1)闭路教育电视的出现:20世纪40年代;(2)广播电视设备系统用于教育、教学领域:1950年起;(3)闭路教育电视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4)卫星教育电视的发展:1974年起;(5)网络教育电视的出现和广泛应用2.教育电视发展的原因?(1)电视技术的迅速发展(2)电视具有优越的教学功能3.电视有哪些优越的教学功能?(1)知识传授功能(2)技能训练功能(3)扩大教学规模功能4.教育电视科学有哪些方面的研究领域?(1)教育电视设备系统(2)教育电视教材(3)教育电视评价与运用5.电视教材编导与制作课程的主要内容有哪些?(1)电视教材的基本知识:电视教材的含义、特点、功能、类型和编制的过程。

(2)电视教材编制的理论基础:综合应用教育学、心理学、传播学和艺术、美学的理论作为指导。

(3)电视教材编导的知识:电视教材文字稿本、分镜头稿本的编写创作知识,电视教材导演的工作过程和艺术。

(4)电视教材制作技术:摄像、录像技术,摄像用光技术,电视特技和动画技术,以及电视编辑和配音技术等。

(5)电视教材评论方法:电视教材评价的标准和常用方法。

6.教育电视:教育电视是一个含义非常广泛的概念。

从设备系统看,教育电视表示具有教育功能的电视设备系统,但这里所指的具有教育功能的电视设备系统也是随着社会与科技的发展而发展的变化的。

从教学活动看,它是指运用电视手段、媒体进行教育教学活动。

从学科领域来看,它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应用科学。

7.电视教材的评价标准:教育性、科学性、思想性、艺术性、技术性。

第一章电视教材概述1.教材有哪些基本要素构成?为什么说电教教材的出现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1)教材的三个基本要素:信息、符号、媒介。

(2)从符号与媒介来看,由于符号与媒介的不断发展,致使教材的发展已经经历了几个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从最开始的口头语言媒介阶段到文字媒介阶段、到印刷媒介阶段,最后到了电子媒介阶段,以电子媒介为手段发展起来的教材,称之为电教教材。

电视教材编制绪论

电视教材编制绪论
电视教材编导与制作
主讲教师:何吉祥


一、教育电视的发展 二、教育电视科学的研究领域 三、编制课程的主要内容和学习方法

什么是教育电视? 教育电视 :

①从设备系统:具备教育功能的电视 系统。 ②从教育活动:运用电视手段(媒体) 进行教育、教学活动。



一、教育电视的发展
教育电视发展的四个阶段 1. 闭路教育电视的出现
⑶ 教育电视评价与运用 运用电教媒体进行教育、教学活动, 取得好的教育、教学效果是教育电视的目 标。 结论:教育电视科学,具有丰富的内 容和广阔的研究领域。

㈠ 主要内容

三、编制课程的主要内容和学习方法
1. 电视教材的基本知识 2. 电视教材编制的理论基础 3. 电视教材编导的知识 4. 电视教材制作技术 5. 电视教材评价方法
1936.1 英国BBC公司建立第一个电视 发射台。 20世纪40年代 美国研制出工业电视, 用于工业生产现场,个别用于教育。


一、教育电视的发展
2. 广播电视设备系统用于教育、教 学领域
1950 美国开办世界上第一个专业性 教育电视台。
1951 法、英、意、瑞典等国开办教 育电视。

㈡ 学习方法

三、编制课程的主要内容和学习方法
1. 多看:根据学科综合性和实践性的特点。
⑴ 多看相关学科的书籍。 ⑵ 多看国内外优秀的电影、电视教材和 资料。 2. 多写:多编写文字稿本与分镜头稿本。
3. 多做:电视教材制作技术,必须在实践中
多做才能真正掌握制作的技能。
主要教学参考书:
1. 《电视教材编导与制作》(第二版). 李运林 徐福荫. 高等教育出版社 2. 《电视教材编导与制作》(第一版). 李运林 .高等教 育出版社

电视教材教案

电视教材教案

教案课程名称:电视教材编导与制作技术教学班级:2006级本科教学时间:2008年3月——2008年12月所用学时:96教师姓名:张阳绪论一、教育电视的发展及原因1.教育电视发展的几个阶段。

(1)闭路教育电视出现(2)广播电视用于教育、教学领域(3)闭路教育电视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4)卫星教育电视发展(5)网络教育电视的出现和广泛应用2.教育电视发展的原因。

(1)电子技术的发展•数字电视技术、数字卫星技术、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和通讯网络技术。

(2)电视具有优越的功能①知识传授功能a、教育电视具有组织知识的功能,用较少的时间去传授较多的知识。

b、教育电视节目由于采用视听结合的方式呈现知识,既能形象直观,又能概括抽象,更是其他教学手段所不及的。

②技能训练功能。

③扩大教学规模。

(3)社会发展需要。

二、教育电视节目的分类1.社会性教育节目我国目前社教节目中主要包括以下几类题材和内容的节目:社会政治类,如:《观察与思考》《道德与法制》。

文化教育类节目,如:《文化生活》《中国风》《美术星空》。

经济类节目,如:《经济半小时》。

人物类,如:《艺术人生》。

从节目的形式上主要有:纪录片、讲话、专栏、系列节目、特别节目。

2.知识性教育节目知识性节目从形式上大致可分成三种类型:专栏节目--又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可以独立构成的一个完整的专栏节目。

如《人与自然》、《科技博览》。

另一类是穿插在综合性栏目和杂志型节目中间构成一个小版块或小专栏的节目。

如《经济半小时》中的《开眼界栏目》、《金土地》。

科教片和科普片--这是与电影科教片和科普片十分相似的一种为传播和普及科学知识而摄制的独立成篇的电视片。

如《啄木鸟》、《叶子》。

知识竞赛类节目--以竞赛方式进行知识传播的节目。

如《法律在身边--“二五”普法特别节目》、《山东省大学生党史知识竞赛》。

3.系统性教学节目三、教育电视节目的特性• 1.教育性• 2.科学性• 3.艺术性• 4.技术性四、教育电视科学的研究领域五、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和学习方法(一)课程主要内容1.电视教材的基本知识:电视教材的含义、特点、功能、类型和编制过程。

《电视教材编导与制作》教学大纲

《电视教材编导与制作》教学大纲

《电视教材编导与制作》教学大纲一、总体目标与要求《电视教材编导与制作》课程是教育技术学专业的核心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掌握电视教材编制作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同时能掌握电视节目制作常用设备的使用操作,了解电视节目制作流程,并能独立或合作编制电视教学片和电视专题片。

本课程的必修项目共设计了八个单项实验项目和两个综合实验项目,其基本要求是掌握专业摄像机的各项调整和使用操作;掌握固定画面和运动画面的拍摄方法和要领,画面构图规范;掌握电视照明设备的使用,能运用三点布光法进行照明;熟练使用电子编辑设备,镜头编辑点选择准确,组接流畅;熟练使用音响设备,掌握电视配音与合成的方法;掌握特技切换台的使用操作,能实现快切、混合、划像和键控效果;掌握文字稿本和分镜头稿本的写作方法,编制完成一个B类教学片和一个专题片(技能学分选修)。

演播室节目录制和DV 短片创作项目,主要是为对电视节目制作有兴趣和特长的学生设立,为各类电视节目大赛提供支持。

本课程共70学时,其中理论课54学时,实验课16学时。

二、课程理论教学和实践训练设计(一)理论课内容和方法本课程分为四个模块:影视基础知识(包括:电视的发展、分类及特性;教育电视的发展、分类及特性);电视教材编制的基础知识和基础理论(包括:电视教材的含义、特点、类型、教育学、心理学、传播学和艺术、美学的理论);电视教材制作技术(包括:摄像技术、电视画面构图、电视照明、电视特技技术、镜头组接原理、电视编辑、电视音乐音响、电视字幕、非线性编辑);电视教材编导知识(电视教材编制过程及人员、电视教材文字稿本编写、分镜头稿本的编写、电视导演的工作过程和艺术)。

具体各部分对应学时、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如下:绪论(2学时)教学目标:1、理解教育电视的概念2、了解教育电视的主要发展阶段3、分析、理解教育电视的发展原因4、了解教育电视的主要内容和研究领域5、了解本课程的主要学习内容与方法教学内容:第一节教育电视概论第二节课程学习方法教学方法:以教师讲授为主,课外使用天空教室教学教学平台和多媒体网络教学资源库网站自学并完成作业和测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