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GFRB基因重排检测方法的建立

合集下载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排的检测方法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排的检测方法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排的检测方法基因突变和基因重排是影响生命过程的两个关键机制。

突变是指DNA序列发生了错误,而重排则是指基因组中的一段DNA序列被移动或复制到另一个位置。

这些变化会导致有害的影响,如导致癌症、自身免疫性疾病和遗传病等。

因此,检测这些变化变得极其重要,以便及早发现并防止这些疾病的发生。

在过去几十年里,科学家已经开发出了多种基因突变和基因重排的检测方法,其中一些方法在诊断遗传性疾病和癌症等方面证明了非常有效。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基因突变和基因重排检测方法。

1. Sanger测序Sanger测序是第一种可靠的DNA测序技术,通过分析DNA序列来检测突变和重排。

将DNA反复复制并添加特定的荧光标记,然后测量不同荧光信号的强度来确定DNA序列。

这种方法可以检测单个基因的突变以及一些基因的重排,并已广泛用于诊断遗传性疾病和癌症等。

2. PCRPCR是另一种常见的基因检测方法,它使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来扩增DNA片段。

通过扩增目标DNA片段,可以检测基因突变和重排。

PCR可以用于从血液、唾液和口腔黏膜等样本中提取DNA,并且已成为诊断基因突变和重排的主要工具。

3. FISHFISH是一种高度特异性的细胞遗传学方法,可用于检测基因重排。

通过将荧光标记的DNA探针与细胞的染色体配对,科学家可以识别染色体上的重排。

这种方法已被广泛用于癌症分析和遗传诊断等领域。

4. CGHCGH是一种用于检测基因重排的分子遗传学技术。

它可以检测整个基因组上的DNA重排,而不是单个基因。

CGH技术基于比较样品DNA和控制DNA之间的差异,以检测DNA重排的部位和类型。

这种方法已被广泛用于研究人类基因组的变异,并在癌症和遗传性疾病诊断中得到应用。

5. NGSNGS是一种DNA测序方法,可以快速、准确地测定DNA序列。

它通过将样品DNA纳入微型反应器中,然后生成数以百万计的DNA片段。

NGS技术可以同时检测多个基因的突变和重排,并已广泛用于快速检测基因变异。

pdgfra基因突变类型

pdgfra基因突变类型

pdgfra基因突变类型
答:PDGFRA基因突变类型主要包括点突变、插入/缺失突变、复制突变和基因重排突变。

点突变是指在基因序列中发生单个碱基替换的突变,插入/缺失突变是指在基因序列中发生一个或多个碱基插入或缺失的突变,复制突变是指在基因序列中发生一个或多个碱基重复的突变,基因重排突变是指在基因序列中发生基因重排的突变。

检测方法:
《胃肠间质瘤基因检测与临床应用的中国专家共识(2021版)》指出,GIST基因检测技术包括一代基因测序、二代基因测序和液体活检。

一代基因测序具有比较经济、准确度高等优势,在GIST 患者中得到广泛应用。

Sanger测序法是目前肿瘤基因检测应用中最为广泛的一代基因测序方法。

液体活检技术在GIST诊断和治疗领域仍处于探索研究阶段,因此不推荐作为GIST基因检测的常规手段。

2016版造血与淋巴组织肿瘤WHO分类

2016版造血与淋巴组织肿瘤WHO分类

2016版造血与淋巴组织肿瘤WHO分类一览表一. 髓系肿瘤(一)骨髓增殖性肿瘤(MPN)1. 慢性髓性白血病(CML),BCR-ABL+2. 慢性嗜中性粒细胞白血病(CNL)3.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4. 原发性骨髓纤维化(PMF)PMF,纤维化前期/早期PMF,明显的纤维化期5.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6. 慢性嗜酸性粒细胞白血病(CEL),非特指型(NOS)7. 骨髓增殖性肿瘤,未分类型(二)肥大细胞增多症(三)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及PDGFRA,PDGFRB,或FGFR1,或PCM1-JAK2异常的髓系/淋巴系肿瘤1. 伴PDGFRA重排的髓系/淋巴系肿瘤2. 伴PDGFRB重排的髓系/淋巴系肿瘤3. 伴PGFR1重排的髓系/淋巴系肿瘤4. 暂定分类:伴PCM1-JAK2的髓系/淋巴系肿瘤(四)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骨髓增殖性肿瘤(MDS/MPN)1. 慢性粒单细胞白血病(CMML)2. 不典型慢性髓性白血病(aCML), BCR-ABL-3. 青少年粒单细胞白血病(JMML)4. 伴环铁粒幼细胞及血小板增多的MDS/MPN(MDS/MPN-RS-T)5. MDS/MPN, 不可分类(五)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1. 伴单系病态造血的MDS2. 环铁粒细胞增多的MDS环铁粒细胞增多及单系病态造血的MDS环铁粒细胞增多及多系病态造血的MDS3. 伴多系病态造血的MDS4. 原始细胞过多型MDS5. 伴孤立del(5q)的MDS6. MDS,未分类型7. 待定:儿童难治性血液细胞减少(六)伴遗传易感性的髓系肿瘤1. 无既往病史或器官发育异常者AML伴遗传性CEBPA基因突变*髓系肿瘤伴遗传性DDX41 基因突变2. 既往有血小板疾病者*髓系肿瘤伴遗传性RUNX1 基因突变髓系肿瘤伴遗传性ANKRD26基因突变髓系肿瘤伴遗传性ETV6基因突变3. 伴有其它器官功能异常髓系肿瘤伴遗传性GATA2基因突变与遗传性骨髓衰竭综合征相关的髓系肿瘤(范可尼贫血)与端粒酶生物缺陷相关的髓系肿瘤(角化不良症)与神经纤维瘤病、Noonan综合征(目前确定与PTPN11、SOS1、RAF1、BRAF、KRAS、NRAS、SHOC2和CBL突变有关,50%PTPN11突变)或Noonan 综合征样疾病相关的青少年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与唐氏综合征相关的髓系肿瘤(七)急性髓性白血病(AML)及相关恶性肿瘤1. 伴重现性基因异常的AMLAML伴t(8;21)(q22;q22.1);RUNX1-RUNX1T1AML伴inv(16(p13.1q22)或t(16;16)(p13.1;q22);CBFB-MYH11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伴PML-RARAAML伴t(9;11)(p21.3;q23.3);MLL-KMT2AAML伴t(6;9)(p23;q34.1);DEK-NUP214AML伴inv(3)(q21.3q26.2)或t(3;3)(q21.3;q26.2);GATA,MECOM AML(原始巨核细胞型)伴t(1;22)(p13.3;q13.3);RBM15-MKL暂定型:AML伴BCR-ABL1AML伴NPM1基因突变AML伴双CEBPA基因突变暂定型:AML伴RUNX1基因突变2. 伴MDS相关改变的AML3. 治疗相关性髓系肿瘤4. AML, NOS微分化型AML未成熟型AML成熟型AML急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急性原始单核细胞/单核细胞白血病纯红血病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急性嗜碱粒细胞白血病伴骨髓纤维化的全髓性白血病5. 髓系肉瘤6. 唐氏综合征相关的髓系增殖一过性髓系增生异常唐氏综合征相关性髓系白血病二、混合细胞肿瘤(一)急性混合细胞白血病(MPAL)1. 急性未分化型白血病2. MPAL伴t(9;22)(q34.1;q11.2); BCR-ABL13. MPAL伴t(v;11q23.3);MLL重排4. MPAL, B/髓系,NOS5. MPAL, T/髓系,NOS三、淋巴细胞系肿瘤(一) B淋巴母细胞白血病/淋巴瘤1. B淋巴母细胞白血病/淋巴瘤,NOS2. 伴重现性基因异常的B淋巴母细胞白血病/淋巴瘤B淋巴母细胞白血病/淋巴瘤伴t(9;22)(q34.1;q11.2);BCR-ABL1 B淋巴母细胞白血病/淋巴瘤伴t(v;11q23.3); KMT2A重排B淋巴母细胞白血病/淋巴瘤伴t(12;21)(p13.2;q22.1);ETV6-RUNX1 B淋巴母细胞白血病/淋巴瘤伴超二倍体染色体B淋巴母细胞白血病/淋巴瘤亚二倍体染色体伴B淋巴母细胞白血病/淋巴瘤伴t(5;14)(q31.1;q32.3)IL3-IGHB淋巴母细胞白血病/淋巴瘤伴t(1;19)(q23;p13.3);TCF3-PBX1暂定类: B淋巴母细胞白血病/淋巴瘤,BCR-ABL1样B淋巴母细胞白血病/淋巴瘤伴iAMP213. T淋巴母细胞白血病/淋巴瘤暂定类:早期T前体细胞淋巴母细胞白血病NK细胞淋巴母细胞白血病/淋巴瘤(二)成熟B细胞肿瘤1.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小淋巴细胞淋巴瘤(CLL/SLL)2. 单克隆B细胞增多症(MBL)3. B幼淋细胞白血病(B-PLL)4. 脾脏边缘带淋巴瘤(SMZL)5. 毛细胞白血病6. 脾脏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未分类脾脏弥漫红髓小B细胞淋巴瘤变异型毛细胞白血病(HCLv)7. 淋巴浆细胞淋巴瘤Waldenstrm 巨球蛋白血症8. 未明意义的单克隆球蛋白病,IgM型9. μ重链病10. γ重链病11. α重链病12. 未明意义的单克隆球蛋白病,IgG/A型13. 浆细胞骨髓瘤(PCM)14. 骨孤立性浆细胞瘤15. 单克隆免疫球蛋白沉积病粘膜相关组织结外边缘带淋巴瘤(MALT 淋巴瘤)16. 结内边缘带淋巴瘤儿童结内边缘带淋巴瘤17. 滤泡淋巴瘤(FL)原位滤泡恶性肿瘤十二指肠型滤泡淋巴瘤18. 儿童滤泡淋巴瘤19. 伴IRF4重排的大B细胞淋巴瘤20. 原发皮肤滤泡中心淋巴瘤21. 套细胞淋巴瘤(MCL)原位套细胞恶性肿瘤22.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非特指型(DLBCL, NOS)生发中心型(GCB型)激活B细胞型(ABC型)23. 原发中枢DLBCL24. 原发皮肤DLBCL,腿型25. EBV+ DLBCL26. EBV+皮肤粘膜溃疡27. 与慢性炎症相关的DLBCL28. 淋巴瘤样肉芽肿病29. 原发纵膈(胸腺)大B细胞淋巴瘤30. 血管内大B细胞淋巴瘤31. ALK+大B细胞淋巴瘤32. 浆母细胞淋巴瘤33. 原发渗出性淋巴瘤34. HHV8+DLBCL,NOS35. 伯基特淋巴瘤36. 伴11q异常的伯基特样淋巴瘤37. 伴MYC及BCL2和/或BCL6重排的高度恶性B细胞淋巴瘤(HGBCL)38. HGBCL, NOS39. B细胞淋巴瘤,未分类型,有DLBCL与经典型何奇金氏淋巴瘤之间的特征(三)成熟T及NK细胞恶性肿瘤1. T幼淋细胞白血病(T-PLL)2. T大颗粒淋巴细胞白血病(T-LGL)3. 慢性NK细胞淋巴增殖性疾病4. 侵袭性NK细胞白血病5. 儿童系统性EBV+T细胞淋巴瘤6. 水疱种豆样淋巴增殖性疾病7. 成人T细胞白血病、淋巴瘤8. 结外NK/T淋巴瘤,鼻型9. 肠道病相关T细胞淋巴瘤10. 单形性嗜上皮细胞小肠T细胞淋巴瘤胃肠道惰性T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11. 肝脾T细胞淋巴瘤12. 皮下脂膜炎样T细胞淋巴瘤13. 菌样肉芽肿14. Sèzary 综合征15. 原发皮肤CD30+T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淋巴瘤样丘疹原发皮肤间变大细胞淋巴瘤16. 原发皮肤 T细胞淋巴瘤17. 原发皮肤CD+8+侵袭性嗜表皮细胞毒性T细胞淋巴瘤18. 原发皮肤肢端CD8+ T细胞淋巴瘤19. 原发皮肤CD4+小/中T细胞淋巴增殖性疾病20. 外周T细胞淋巴瘤,NOS (PTCL, NOS)21. 血管免疫母细胞T细胞淋巴瘤(AITL)22. 滤泡T细胞淋巴瘤23. 伴TFH表型的结内外周T细胞淋巴瘤24. 间变大细胞淋巴瘤(ALCL),ALK+25. ALCL, ALK-26. 乳腺植入相关ALCL四、何奇金氏淋巴瘤(HL)1. 结节淋巴细胞为主的HL2. 经典型HL(cHL)结节硬化型cHL富淋巴细胞cHL混合细胞型cHL淋巴细胞耗竭性cHL五.移植后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PTLD)(一)浆细胞高增殖性PTLD(二)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性PTLD (三)明显滤泡增殖性PTLD(四)多形性PTLD(五)单形性PTLD(B-及T/NK细胞型) (六) cHL 型PTLD六、组织细胞及树突细胞恶性肿瘤(一)组织细胞肉瘤(二)朗格罕细胞组织细胞增多症(三)朗格罕细胞组织细胞肉瘤(四)中度树突细胞肿瘤(五)指突状树突细胞肉瘤(六)滤泡树突细胞肉瘤(七)成纤维母细胞网状细胞肿瘤(八)弥漫性青少年黄色肉芽肿(九) Erdheim-Cheter 病。

常见血液肿瘤FISH检测小册

常见血液肿瘤FISH检测小册

实用标准文档常见血液肿瘤FISH检测小册文案大全实用标准文档一.FISH是什么文案大全实用标准文档FISH即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是在细胞遗传学水平上检测染色体及基因数目和结构异常的一种分子病理检测技术。

其基本原理是利用标记了荧光素的核酸作为探针,按照碱基互补原则,与待检样本中与之互补的核酸经过变性-退火而形成杂交双链核酸,然后通过荧光显微镜进行检测和分析。

FISH技术具有直观、快速、敏感性高和方便灵活等特点,目前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的肿瘤遗传学及各种基因相关疾病的分型与个体化治疗等多个领域。

文案大全实用标准文档二.血液肿瘤的诊断分型MICM:血液肿瘤诊断的精确分型是临床选择正确治疗方案的前提,目前国际上通用的是结合细胞形态学(Morphology)、免疫学(Immunology)、细胞遗传学(Cytogenetics)和分子生物学(Molecular)的MICM分文案大全实用标准文档型。

●形态学诊断(Morphology)细胞学:外周血、骨髓涂片,淋巴结穿刺组织学:骨髓、淋巴结活检●免疫学检查(Immunology)免疫组化(IHC),流式细胞(FCM)●细胞遗传学检查(Cytogenetics)核型分析,荧光原位杂交(FISH)●分子生物学检查(Molecular)PCR,DNA测序文案大全实用标准文档三.FISH技术的作用及优势FISH作为一项很重要的分子遗传学检测技术,在血液肿瘤的诊断中有很大的作用,得到了NCCN等国内外各大血液肿瘤诊疗指南的认可和建议。

目前与血液肿瘤相关的FISH探针有接近100种,常用的就有60种左右,包括急慢性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文案大全实用标准文档综合症(MDS)、多发性骨髓瘤(MM)、淋巴瘤等多种血液肿瘤。

FISH技术的相对优势:●FISH技术更敏感,可检测出核型分析检测不出的细微缺失或易位,如MDS中的5q缺失综合征;●FISH技术不需要中期分裂相细胞,而核型分析需要培养时间较长且需要较高的操作要求;●FISH技术是在细胞形态的基础上进行结果判读,可有效地降低假阴性或假阳性的风险,而PCR技术经过倍增扩增,不能在形态的基础上判读,对实验要求高,易产生假阴性或假阳性。

多克隆抗体 基因重排

多克隆抗体 基因重排

多克隆抗体是由B淋巴细胞分泌的一种抗体分子,它们能够识别并结合多种抗原。

多克隆抗体的制备通常需要使用小鼠等动物进行免疫,然后从免疫动物的脾脏等组织中提取出B淋巴细胞,再通过一系列的细胞培养和筛选步骤来获得多克隆抗体。

基因重排是指在B淋巴细胞中发生的一种基因重组过程。

在B淋巴细胞的发育过程中,它们会经历一系列的基因重排,从而产生出具有不同抗原识别能力的抗体分子。

基因重排是通过重排基因的染色体位置来实现的,这一过程需要一系列的基因重组酶的参与。

在多克隆抗体的生产过程中,基因重排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步骤,因为它能够产生出具有不同可变区的抗体分子,从而增加多克隆抗体的抗原识别能力和多样性。

世卫组织(WHO)骨髓瘤和急性白血病临床分型(2016版)

世卫组织(WHO)骨髓瘤和急性白血病临床分型(2016版)

世卫组织(WHO)骨髓瘤和急性白血病临床分型(2016版)整理:血液科那条鱼来源:肿瘤资讯自2008年世卫组织(WHO)血液肿瘤和淋巴瘤临床分型公布之后,骨髓瘤和急性白血病的某些特异性生物学标志物有了长足研究发展,包括基因表达分析和下一代基因测序,对完善疾病的诊断标准以及治疗策略帮助巨大。

因此,WHO纳入最新的临床研究、预后研究、形态学研究、免疫学研究和基因研究等数据,对2008版骨髓瘤和急性白血病临床分型进行修正和更新。

骨髓肿瘤和急性白血病WHO分型骨髓增生性肿瘤(MPN)慢性髓系白血病,BCR-ABL1阳性慢性中性粒细胞白血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原发性骨髓纤维化(PMF)原发性骨髓纤维化,纤维化前期/早期阶段原发性骨髓纤维化,纤维化明显期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慢性嗜酸粒细胞白血病,未另作规定(NOS)骨髓增生性肿瘤,未归类肥大细胞增多症髓系/淋系肿瘤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和PDGFRA、PDGFRA或FGFR1基因异常,或伴PCM1-JAK2髓系/淋系肿瘤伴PDGFRA基因重组髓系/淋系肿瘤伴PDGFRB基因重组髓系/淋系肿瘤伴FGFR1基因重组暂时分型:髓系/淋系肿瘤伴PCM1-JAK2骨髓增生异常/骨髓增生性肿瘤(MDS/MPN)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CMML)不典型慢性髓系白血病,BCR-ABL1阴性幼年型粒单核细胞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骨髓增生性肿瘤伴环状铁粒幼红细胞和血小板增多(MDS/MPN-RS-T)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MDS伴单系发育异常MDS伴环状铁粒幼红细胞MDS伴单系发育异常和环状铁粒幼红细胞MDS伴多系发育异常MDS伴原始细胞过多MDS伴异常核型del(5q)未分类MDS暂时分型:儿童难治性血细胞减少骨髓肿瘤伴生殖细胞倾向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和相关肿瘤AML伴重现型遗传异常AML伴t(8;21)(q22;q22.1);RUNX1-RUNX1T1AML伴inv(16)(p13.1q22) 或t(16;16)(p13.1;q22);CBFB-MYH11AML伴PML-RARAAML伴t(9;11)(p21.3;q23.3); MLLT3-KMT2AAML伴t(6;9)(p23;q34.1); DEK-NUP214AML伴inv(3)(q21.3q26.2) 或t(3;3)(q21.3;q26.2); GATA2,MECOMAML(巨核细胞)伴t(1;22)(p13.3;q13.3); RBM15-MKL1暂时分型:AML伴BCR-ABL1AML伴NPM1突变AML伴CEBPA等位基因突变暂时分型:AML伴RUNX1突变急性髓系白血病伴脊髓发育异常相关改变治疗相关骨髓肿瘤急性髓系白血病,NOSAML伴微分化型AML伴未成熟型急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纯红系白血病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急性嗜碱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急性全髓白血病伴骨髓纤维化骨髓肉瘤唐氏综合征相关性骨髓增生一过性骨髓细胞生成异常唐氏综合征相关性髓系白血病系列不明性急性白血病急性未分化性白血病混合表型急性白血病伴t(9;22)(q34.1;q11.2); BCR-ABL1 混合表型急性白血病伴t(v;11q23.3); MLL重组混合表型急性白血病,B/髓系,NOS混合表型急性白血病,T/髓系,NOSB淋巴细胞白血病/淋巴瘤B淋巴细胞白血病/淋巴瘤,NOSB淋巴细胞白血病/淋巴瘤伴重现性细胞遗传学异常B淋巴细胞白血病/淋巴瘤伴t(9;22)(q34.1;q11.2);BCR-ABL1B淋巴细胞白血病/淋巴瘤伴t(v;11q23.3);KMT2A重组B淋巴细胞白血病/淋巴瘤伴t(12;21)(p13.2;q22.1); ETV6-RUNX1B淋巴细胞白血病/淋巴瘤伴超二倍体核型B淋巴细胞白血病/淋巴瘤伴亚二倍体核型B淋巴细胞白血病/淋巴瘤伴t(5;14)(q31.1;q32.3) IL3-IGHB淋巴细胞白血病/淋巴瘤伴t(1;19)(q23;p13.3);TCF3-PBX1暂时分型:BCR-ABL1样B淋巴细胞白血病/淋巴瘤暂时分型:B淋巴细胞白血病/淋巴瘤伴iAMP21T淋巴细胞白血病/淋巴瘤暂时分型:早期前T细胞淋巴细胞白血病暂时分型:自然杀伤(NK)细胞淋巴细胞白血病/淋巴瘤慢性髓系白血病加速期的诊断标准符合下列至少1项血液学/细胞学指标或TKI治疗响应条件·白细胞计数持续性增加(>10 x 10^9/L),且治疗无效。

常见血液肿瘤FISH检测小册(可编辑修改word版)

常见血液肿瘤FISH检测小册(可编辑修改word版)

实用标准文档常见血液肿瘤F I S H检测小册文案大全实用标准文档文案大全一.F I S H是什么实用标准文档FISH 即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是在细胞遗传学水平上检测染色体及基因数目和结构异常的一种分子病理检测技术。

其基本原理是利用标记了荧光素的核酸作为探针,按照碱基互补原则,与待检样本中与之互补的核酸经过变性-退火而形成杂交双链核酸,然后通过荧光显微镜进行检测和分析。

FISH 技术具有直观、快速、敏感性高和方便灵活等特点,目前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的肿瘤遗传学及各种基因相关疾病的分型与个体化治疗等多个领域。

文案大全实用标准文档二.血液肿瘤的诊断分型MICM:血液肿瘤诊断的精确分型是临床选择正确治疗方案的前提,目前国际上通用的是结合细胞形态学(Morphology)、免疫学(Immunology)、细胞遗传学(Cytogenetics)和分子生物学(Molecular)的MICM 分型。

文案大全实用标准文档●形态学诊断(M o r p h o l og y)细胞学:外周血、骨髓涂片,淋巴结穿刺组织学:骨髓、淋巴结活检●免疫学检查(I mm un o l og y)免疫组化(IHC),流式细胞(FCM)●细胞遗传学检查(C y t og e n e t i c s)核型分析,荧光原位杂交(FISH)●分子生物学检查(M o l e c u l a r)PCR,DNA 测序文案大全实用标准文档三.F I S H技术的作用及优势FISH 作为一项很重要的分子遗传学检测技术,在血液肿瘤的诊断中有很大的作用,得到了 NCCN 等国内外各大血液肿瘤诊疗指南的认可和建议。

目前与血液肿瘤相关的 FISH 探针有接近 100 种,常用的就有 60 种左右,包括急慢性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MDS)、多发性骨髓瘤(MM)、淋巴瘤等多种血液肿瘤。

文案大全实用标准文档F I S H技术的相对优势:●FISH 技术更敏感,可检测出核型分析检测不出的细微缺失或易位,如 MDS 中的5q 缺失综合征;●FISH 技术不需要中期分裂相细胞,而核型分析需要培养时间较长且需要较高的操作要求;●FISH 技术是在细胞形态的基础上进行结果判读,可有效地降低假阴性或假阳性的风险,而 PCR 技术经过倍增扩增,不能在形态的基础上判读,对实验要求高,易产生假阴性或假阳性。

伴PDGFRB基因突变原发灶不明转移癌1例并文献复习

伴PDGFRB基因突变原发灶不明转移癌1例并文献复习

伴PDGFRB基因突变原发灶不明转移癌1例并文献复习颜金花;温燕华;吕小斌;唐小凤;李萍;邬国和【期刊名称】《江西医药》【年(卷),期】2018(053)004【总页数】4页(P356-358,363)【关键词】原发灶不明转移癌;全基因组测序;PDGFRB基因;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作者】颜金花;温燕华;吕小斌;唐小凤;李萍;邬国和【作者单位】南昌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血液科,南昌 330008;南昌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血液科,南昌 330008;南昌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血液科,南昌 330008;南昌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血液科,南昌 330008;南昌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血液科,南昌 330008;南昌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血液科,南昌 33000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8.1原发灶不明转移癌(carcinoma of unknown primary,CUP)是一类经活检病理学检查,组织学上确诊为转移癌,但经过详细检查和评估仍找不到原发解剖部位的转移性恶性肿瘤。

由于病灶较小,部位隐匿或位于黏膜下等原因而不易发现,临床上大约有15%的癌症是由于转移病灶的症状而被发现,通过临床、影像和病理诊断可以明确一部分转移癌的原发病灶,但仍有1/3的转移癌原发病灶无法明确,被称为真正意义上的CUP[1]。

据国内外研究报道,CUP约占人类所有新发癌症的3%~5%,是人类第7~8位常见的恶性肿瘤,也是第4位常见的致死性癌症[2,3]。

与原发灶明确的肿瘤不同,CUP的自然病程具有早期转移、转移方式不可预知、侵袭性较强的特点[4]。

目前临床上CUP的治疗仍然以经验性化疗联合对症支持治疗为主,患者预后普遍较差,中位生存期仅9个月[5]。

因此,如果能够明确肿瘤的原发部位或者基因学特性,将有助于临床医生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从而提高此类患者的生存期及改善其生存质量。

现将我院新近发现的1例CUP患者报告如下,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以提高对CUP诊断及治疗的认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摘 要 】 目的 建立荧 光原位杂交技术 ( l f u o r e s c e n t i n s i t u h y b r i d i z a t i o n , F I S H)检测 P D GF R B基 因重 排 的方法 。 方法 依据 P DG F R B断裂重排方式 , 设计 、 制 备双色荧光探针 。 以人外周 血培养淋 巴 本研究建立 的 F I S H检测方法在人 细 胞为 检测对象 评价 P D GF R B基 因重排检 测探针 的灵敏 度和特异性 , 建立 阴性 阈值 。 以 白血病 患者 的 骨髓 和外周血样 本为对象进行 P D GF R B重排 检测性能评价 。 结果
分 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2 0 1 4年 1月 第 6 卷
第 1 期
J Mo l Di a g n T h e r ,J a n u a r y 2 0 1 4 , V o 1 . 6 No . 1

论 著 ・
P DG F R B基 因重排检测方法的建立
何 瑰 张文 博
外 周血培 养淋 巴细 胞检测 中特异性 和灵敏度 均达到 1 0 0 %, 在对 2 8 例样本检 测 中, 筛查 出 1 例P D G F R B
F I S H 阳性样本 。 结论 本研 究制备 的双色荧光探针可用于 P D GF R B基 因重排检测 。 【 关键词 】 白血病 ;P DG F R B; 荧光原位杂交
两种结构 相似 的酪氨酸激酶受体 P D G F R仪、 8。 两 者同属 Ⅲ型酪氨酸激酶受体家族 , 其共同结构包括胞
E s t a b l i s h me n t o f PDG F RB g e n e r e a r r a n g e me n t d e t e c t i o n me t h o d
HE Gu i , Z HANG W e n b o
( L B P Me d i c i n e S c i e n c e& T e c h n o l o g y Co . , L t d , G u a n g d o n g , Gu a n g z h o u 5 1 0 6 6 5 , C h i n a )
I K E Y WORD S 】L e u k e mi a ; P DG F R B; F I S H
血小板 源性 生长 因子( P D G F) 是血 清中的一种 强有丝分裂原分子 , 可刺激成纤维细胞 、 内皮细胞 、 平 滑肌细胞的增殖 , 其受体在人 巨核细胞和巨核细胞系
有 表 达 。P DG F一 方 面 通 过 与 其 受 体 相 互 作 用 刺 激 细胞 c f o s 的表 达 , 促 进 细 胞 有 丝 分裂 , 另 一 方 面 它可
【 A B S T R AC T 】 Ob j e c t i v e T o d e v e l o p a n a s s a y f o r P DG F R B r e a r r a n g e me n t d e t e c t i o n b a s e d o n F I S H
t e c h n o l o g y . Me t h o d s Ac c o r d i n g t o P DGF RB r e a r r a n g e me n t ma n n e  ̄d u a l — c o l o r F I S H p r o b e s we r e d e s i g n e d
a n d p r e p a r e d . H u ma n p e r i p h e r a l b l o o d l y m p h o c y t e s a s t e s t i n g o b j e c t t o e v a l u a t e t h e s e n s i t i v i t y a n d s p e c i i f c i t y
o f t h e p r o b e t h a t d e t e c t e d PDGFR B g e n e r e a ra n g e me n t ,a n d e s t a b l i s h e d he t n e g ti a v e t h r e s h o l d . Re s u l t s Bo t h s p e c i ic f i t y a n d s e n s i t i v i t y o f t h i s F I S H a s s a y r e a c h e d 1 0 0 % i n p e r i p h e r a l b l o o d l y mp h o c y t e s . I n 2 8 c a s e s o f s a mp l e s , o n e c a s e s o f P DGF RB p o s i t i v e s a mp l e s wa s s c r e e n e d o u t b y F I S H. Co n c l u s i o n T h e d u a l — c o l o r l f u o r e s c e n t p r o b e s c o u l d b e p r e p a r e d or f P DGF RB g e n e r e a ra n g e me n t d e t e c t i o 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