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刑事诉讼法的目的和任务

合集下载

刑事诉讼法的任务

刑事诉讼法的任务

刑事诉讼法的任务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任务,是保证准确、及时地查明犯罪事实,正确应用法律,惩罚犯罪分子,保障无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教育公民自觉遵守法律,积极同犯罪行为作斗争,以维护社会主义法制,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保障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

(释解)本条根据本条规定,本法有三项任务:一、保证准确、及时地查明犯罪事实,正确应用法律,惩罚犯罪分子,保障无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司法机关作为人民民主专政的重要工具,在打击刑事犯罪分子,惩罚犯罪,维护社会治安秩序方面负有特别重大的责任。

在我国,同犯罪分子作斗争,只能通过刑事诉讼程序来进行。

本法是从诉讼程序方面来保证准确有效地打击敌人,惩罚犯罪的。

准确、及时地查明犯罪事实,是惩罚犯罪分子的前提。

所谓准确,是指认定案件事实和性质,符合客观实际,没有夸大或缩小,更没有捏造。

所谓及时,是指在法定的时间内,加快办案速度,提高办案效率。

所谓犯罪事实,是指作为犯罪构成要件以及有关从重、从轻、减轻、免除处罚情节的事实。

具体说来,也就是指:谁犯罪、犯什么罪和犯罪的时间、地点、情节、手段、后果、动机和目的等事实。

查明犯罪事实是司法机关正确处理刑事案件的首要条件。

本法是实现国家刑罚权的程序性法律,其基本功能是从诉讼程序方面保证刑法的正确实施。

因此,保证准确、及时地查明犯罪事实,是本法的首要任务。

准确与及时,是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

刑事诉讼的特点,决定了在查明案件事实过程中,准确与及时相辅相成,辩证统一。

要准确地查明犯罪事实,必须及时收集证据,查获犯罪分子,不给任何人毁灭证据、破坏现场、逃避侦查的机会;要及时地查明犯罪事实,又必须准确地审查判断每一个证据,准确地认定每个犯罪情节。

如果认定的事实失实,就会使查明犯罪事实的工作走弯路,以致错过良机,使案件久侦不破或迟迟难决。

因此,对准确与及时的辩证关系要有正确的理解,准确以及时为条件,及时以准确为前提,二者不可偏废。

刑事诉讼法

刑事诉讼法

1.刑事诉讼:指国家司法机关依照法定程序办理刑事案件的活动。

2.刑事诉讼法的立法目的:1保证刑法的正确实施2惩罚犯罪,保护人民3保证国家安全和社会安全,维护社会主义社会秩序。

3.刑事诉讼法的任务:1保证准确、及时地查明犯罪事实,正确应用法律,惩罚犯罪分子2保证无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3教育公民自觉遵守法律,积极同犯罪行为作斗争4.刑事诉讼法学:指分析、研究刑事诉讼法律规范、刑事诉讼理论和刑事诉讼实践的产生、发展及其规律的科学。

5.刑事诉讼目的:惩罚犯罪和保障人权。

对立统一关系:一方面,正确惩罚犯罪与保障被害人的权利以及无罪的人不受刑事追诉是统一的;同时正确惩罚犯罪也不能脱离程序性权利保障,惩罚犯罪绝不能忽略保障人权。

另一方面,保障人权也不能完全脱离正确惩罚犯罪,只有准确、及时、公正地打击犯罪,公民的基本权利才可能得到有效的保障。

6.刑事诉讼基本职能:控诉职能、辩护职能、审判职能。

即“三职能说”。

7.刑事诉讼基本原则:(14条)1侦查权、检察权、审判权由专门机关行使原则2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依法独立行使职权原则3依靠群众原则4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原则5公民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原则6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原则7检察监督原则8使用民族语言进行诉讼原则9审判公开原则10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权获得辩护原则11未经人民法院依法判决不得确定有责原则12保障诉讼参与人诉讼权利原则13具有法定情形不予追究刑事责任原则14追究外国人刑事责任适用我国《刑事诉讼法》原则8.管辖:指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依照法律规定,直接受理刑事案件以及人民法院内部审判第一审刑事案件的权限划分。

包括立案管辖和审判管辖。

9.在立案管辖中:1.人民法院(自诉案件:1告诉才处理的案件2被害人有证据证明的轻微刑事案件3…公安机关或者人民检察院不予追究被告人刑事责任的案件)2.人民检察院(1贪污贿赂犯罪案件2国家工作人员的渎职犯罪案件3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权侵犯公民人身权利和民主权利的犯罪如非法拘禁案4需要检察院直接受理的其他利用职权犯罪的案件)3.公安机关:刑事案件的侦查由公安机关进行,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五章刑事诉讼法的目的和任务

第五章刑事诉讼法的目的和任务

第三节
刑事诉讼法的任务
中国刑事诉讼法第2条规定: 中国刑事诉讼法第2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刑 事诉讼法的任务,是保证准确、及时地查明犯罪事实, 事诉讼法的任务,是保证准确、及时地查明犯罪事实, 正确应用法律,惩罚犯罪分子, 正确应用法律,惩罚犯罪分子,保障无罪的人不受刑 事追究,教育公民自觉遵守法律, 事追究,教育公民自觉遵守法律,积极同犯罪行为作 斗争,以维护社会主义法制,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 斗争,以维护社会主义法制,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 财产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保障社会主义革命 财产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 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 根据这条规定, 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根据这条规定, 中国刑事诉讼法负有三项具体任务, 中国刑事诉讼法负有三项具体任务,通过完成这些任 保证一个根本任务的完成。 务,保证一个根本任务的完成。
二、刑事诉讼法再修改的方针和理念
(一)惩罚犯罪与保障人权相结合。 惩罚犯罪与保障人权相结合。 (二)实体公正与程序公正相结合。 实体公正与程序公正相结合。 (三)公正兼顾效率。 公正兼顾效率。 (四)较完备的刑事诉讼法典。 较完备的刑事诉讼法典。 (五)立足国情同借鉴外国相结合,并尽量与联合国 立足国情同借鉴外国相结合, 规则接轨。 规则接轨。
第二节
刑事诉讼法的修改方针
视频) 一、刑事诉讼法继1997年修改(视频)后将再次修改 刑事诉讼法继 年修改 视频
随着刑事诉讼法的再修改列入国家立法规划, 列入国家立法规划, 刑事诉讼法修改问题再度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 并成为理论研究的热点。全国人大常委会公布的5年 并成为理论研究的热点。全国人大常委会公布的 年 立法规划中, 立法规划中,修改刑事诉讼法已被列为第一批启动 的项目。刑事诉讼法的修改是大势所趋,势在必行, 的项目。刑事诉讼法的修改是大势所趋,势在必行, 其目标应当力求将刑事诉讼法修改成为一部符合现 代民主法治国家要求、与国际刑事司法准则相衔接、 代民主法治国家要求、与国际刑事司法准则相衔接、 符合中国国情、形式完备的法典。 符合中国国情、形式完备的法典。

刑事诉讼法(word)

刑事诉讼法(word)

第一章刑事诉讼法学概述一、刑事诉讼和刑事诉讼法的概念诉讼:由“诉”和“讼”组成,“诉”言语斥责,“讼”言之于公。

诉讼是当事人将争议的事实高于官府,并在官吏面前进行争辩以求得解决的意思(一)诉讼的基本要素:1、案件事实(必须有纷争存在);2、当事人,即通常所说的原告和被告(必须有争讼的双方当事人)3、司法机关(必须结合专门机关);4、程序和规则(严格依照法定的程序)。

(二)刑事诉讼概念刑事诉讼是国家专门机关在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参加下,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解决被追诉者刑事责任的活动。

狭义刑事诉讼仅指审判,广义的刑事诉讼包含侦查、起诉、审判、执行、狱政管理等。

(三)刑事诉讼法概念刑事诉讼法是国家制定或认可的有关专门机关和诉讼参与人进行刑事诉讼活动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狭义的刑事诉讼法是单指一部统一的成文的刑事诉讼法典。

广义的刑事诉讼法是指有关机关制定的一切法律、法规、条例、规定和司法解释中有关刑事诉讼程序的规范。

二、刑事诉讼法和宪法的关系刑事诉讼法是应用宪法三、刑事诉讼法和刑法的关系1、二者是形式和内容、方法和任务、目的和手段、相互依存、相辅相成的关系2、传统关系说(主从论)、现代关系说(同等论、从主论)3、我国重实体,轻程序四、刑事诉讼法的效力案例一:某国驻华商社的工作人员阿明策划、参与了与国内犯罪分子走私犯罪活动。

对阿明的刑事责任问题,应当如何处理? AA、适用我国法律追究其走私罪的刑事责任B、通过外交途径解决C、适用其本国的法律追究其走私罪的刑事责任D、直接驱逐出境案例二:2004年1月5日,在我国驻美国使领馆内发生了一起谋杀案,此案原则上应:A A、适用我国的刑事诉讼法 B、适用美国的刑事诉讼法C、适用国际条约D、以上都可以案例三:张某2012年4月与邻居王某因琐事发生争吵,后潜入王某住处开煤气导致王某中毒窒息死亡。

案发后张某逃跑。

2013年2月上海警方在云南将其逮捕归案,问案件审理中应遵循哪一部刑事诉讼法?AA、适用新的刑事诉讼法B、适用旧的刑事诉讼法C、都可以D、分时间适用(一)空间效力原则性规定为:凡在我国领域内犯罪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

刑事诉讼法学--第5章 基础理论与基本原则

刑事诉讼法学--第5章 基础理论与基本原则


其他诉讼参与人:法定代理人、诉讼代理人 辩护人、证人、鉴定人、翻译人 刑事诉讼中的辩护主体:犯罪嫌疑人、被告人
本职能。

五、刑事诉讼主体
刑事诉讼主体:指构成严格 意义上的刑事诉讼所不可缺少 的、承担基本诉讼职能的国家 机关和诉讼参与人。 传统刑事诉讼主体的单一化 现代刑事诉讼主体的多元化




我国刑事诉讼中的职权主体 刑事诉讼中的控诉权主体之一:公安机关、国家安 全机关(1983)、军队保卫部门(1993)、监狱 (1994)
价值:值得人们追求的善。通常区分为作为方法的善与
作为目的的善,即工具价值与固有价值。具体包括:
价值观念、价值标准、价值目标
刑事诉讼价值:是指刑事诉讼立法及其实施能够满足国
家、社会和一般成员特定需要而对国家、社会和一般
成员所具有的效用,以及刑事诉讼程序本身所具有的
正当性与合理性。
(一)关于诉讼程序价值论的学说
实现某种特定的外在目标为标准,而应当以诉讼程序本身是
否具备一些内在品质为唯一价值标准。 正义先于真实;刑事程序的真正价值在于能够给予被告 人获得公正审判的机会,提供一种确保被告人与裁判者通过 协商、对话和争辩而共同制作裁判的场合,使被告人通过积 极有效的参与裁判的制作过程而保持一种道德主体地位。 ——达夫(R.A.Duff)

一、绪论部分

二、总论部分
三、程序论部分 四、刑事司法国际准则


一、诉讼与刑事诉讼(性质、价值、目的、 任务、作用、历史) 二、刑事诉讼法(性质、价值、目的、任 务、作用、历史)

基本理念(实体正义、程序正义、诉讼人权…)
基本范畴(目的、价值、结构、职能、主体、客 体、行为、阶段) 基本原则(程序法定、无罪推定、司法独立、审 判中立、司法审查、控辩平等、程序参与、有效 辩护、程序公开、诉讼及时、禁止强迫自证有罪、 一事不再理、相应性原则)

刑事诉讼法的制定目的

刑事诉讼法的制定目的

刑事诉讼法的制定目的为了保证刑法的正确实施,惩罚犯罪,保护人民,保障国家安全和社会公共安全,维护社会公共安全,维护社会秩序,根据社会规范刑事诉讼法的任务一,保证准确,及时地查明犯罪事实,正确运用法律惩罚犯罪分子,保证无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二,尊重和保障人权三,教育公民自觉遵守法律,弹劾式诉讼制度特点1.不告不理2.法官在诉讼中处于消极仲裁者地位控诉职能与审判职能分开3.当事人双方在法庭上的地位权力平等,可以进行对质和辩论,审判一般公开并通过言辞辩论的形式进行纠问诉讼特点1.主动追究不告也理2.受害人和被告人都不具有现代意义上当事人的诉讼地位3.注重经验的运用,相对于神视证据是一大进步,但过于注重形式,死板审判机关性质,人民法院是代表国家统一行使审判权的司法机关上下级关系,审判监督关系检察机关人民检察院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代表国家行使检察权上下级关系,领导与被领导关系侦查机关的类型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军队保卫部门监狱刑事诉讼主体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侦察机关等国家专门机关当事人包括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被害人附带民事诉讼的原告人和被告人,自诉人其他诉讼参与了包括法定代理人,诉讼代理人,辩护人,证人,鉴定人,翻译人人员被害人的权利(1) 申请回避权: (2)认为公安机关对应当立案倾查的案件而不立案侦查时,有权向人民检察院提出,由人民检察院要求公安机关说明理由,并予以纠正(3)自案件移送审春起诉之日起,有权委托诉讼代理人; (4)不服检察机关的不起诉决定时,有权向上一级检察机关申诉或者向人民法院起诉4不服检察机关的附条件不起诉决定时,有权向上一级检察机关申诉,请求提起公诉; (5)对有证据证明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侵犯自己人身、财产权利的行为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而公安机关或者人民检察院不予追究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刑事责任的案件,有权向人民法院提起自诉; (6)有权出席法庭,参加法庭调查和法庭辩论,行使当事人在法庭上享有的一切权利; (7)对一审判决不服,有权请求检察机关抗诉;(8)有权对已生效的裁判提出申诉; (9)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 (10) 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有权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达成刑事和解; (11) 法定情形下有权请求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保护其本人或者近亲属的人身安全; (12)在依法不负刑事责任的精神病人的强制医疗程序中,被害人对强制医疗决定不服的,有权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复议。

刑事诉讼法任务

刑事诉讼法任务

刑事诉讼法任务刑事诉讼法的任务是由国家性质和刑事诉讼法的性质决定的,而刑事诉讼法的任务又明显、深刻地体现着刑事诉讼法的阶级本质和特点。

我国刑事诉讼法的任务:一、从程序上保证准确、及时地查明犯罪事实,正确应用法律,惩罚犯罪分子,保障无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1.惩罚犯罪分子,要准确、及时地查明犯罪事实。

所谓准确,就是事实清楚,证据确凿,不枉不纵,毫无差错。

所谓及时,就是在法定期限内依法尽快办案,不拖延时间。

2.惩罚犯罪分子,必须正确适用法律。

准确地查明案件事实是正确适用法律的基础与前提;而正确适用法律只是准确查明案件事实的一种正常的结果,而非必然结果。

坚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才能正确地判断证据,认定案情和适用法律,从而正确地裁判案件。

正确适用法律,必须正确认识和对待依法从重从快惩处严重刑事犯罪问题。

依法\”从快\”,\”依法从重\”.3.在惩罚犯罪的同时,必须注意保障无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

保障无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是指对于已经追究的无罪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应当撤销案件,或者宣告无罪;对于尚未被追究的无辜公民,不得无根据地追究刑事责任。

对于无罪的公民,法律不仅要保障他们不受司法机关的刑事追究,而且要保护他们不受任何机关、团体和个人的非法追究,切实保障公民合法的财产权利、民主权利、人身权利和其他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二、教育公民自觉遵守法律,积极同犯罪行为作斗争1. 司法机关通过立案、侦查、起诉、审判、执行等诉讼活动,惩罚犯罪分子,警戒犯罪,有助于减少和预防犯罪。

2. 司法机关通过整个诉讼活动,教育公民自觉学法、知法、守法,加强社会主义法制观念。

3. 司法机关通过刑事诉讼活动和法制宣传,教育公民自觉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积极与犯罪行为作斗争。

三、维护社会主义法制,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保障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我国的刑事诉讼法产生于经济基础,并为经济基础服务。

刑事诉讼法的总任务与各项具体任务之间的相互关系。

刑事诉讼法

刑事诉讼法

刑事诉讼法第一章刑事诉讼法概念一、刑事诉讼法的目的和任务二、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三、刑事诉讼中的专门机关第二章刑事诉讼的管辖一、立案管辖二、审判管辖第三章刑事诉讼证据一、证据的特征与种类二、证明对象和要求三、证据的收集与运用第四章强制措施一、拘传二、取保候审和监视居住三、拘留和逮捕第五章刑事诉讼阶段一、立案二、侦查三、起诉四、审判五、执行第一章刑事诉讼法概念一、刑事诉讼法的目的和任务刑诉的目的:我国《刑诉法》第1条规定:“为了保证刑法的正确实施,惩罚犯罪,保护人民,保障国家安全和社会公共安全,维护社会主义社会秩序,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这条明确了刑诉的立法宗旨和依据,刑诉的立法宗旨即刑诉的目的。

刑诉的任务:《刑诉》第2条:“中国刑诉的任务是保证准确、及时地查明犯罪事实,正确应用法律,惩罚犯罪分子,保障无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教育公民自觉遵守法律,积极同犯罪行为作斗争,以维护社会主义法制,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保障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

二、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刑诉基本原则是有刑诉法规定的,贯穿于刑诉全过程或主要诉讼阶段,公、检、法机关和诉讼参与人进行刑诉活动都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

我国《宪法》规定的刑诉基本原则主要有:1、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原则2、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3、审判公开原则4、保障诉讼参与人诉讼权利原则5、有权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原则6、依靠群众原则。

刑诉所独有的基本原则有:1、侦查权、检察权和审判权由专门机关依法行使2、公检法分工负责、相互配合、相互制约原则3、被告人,犯罪嫌疑人有权获得辩护原则4、未经法院判决,对任何人不得确定为有罪原则5、依照法定情形不予追究原则。

三、刑事诉讼中的专门机关刑诉的专门机关包括司法机关和行使侦查权的行政机关。

在我国,参加刑诉的国家机关有六个,根据他们在刑诉中所起的作用可分为三种:1、行使审判权的法院(包括最高人民法院、地方各级人民法院、专门法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 刑事诉讼法的目的和任务
第一节
刑事诉讼法的目的和根据
一、刑事诉讼法的目的
(一)刑事诉讼法的目的 刑事诉讼法的目的,即其立法宗旨,反映了立法者制 刑事诉讼法的目的,即其立法宗旨, 定刑事诉讼法的根本意图和凭借立法所要达到的核心 目的。 目的。
(二)我国刑事诉讼法的目的 我国刑事诉讼法第1条规定, 我国刑事诉讼法第 条规定,“为了保证刑法的正 条规定 确实施,惩罚犯罪,保护人民, 确实施,惩罚犯罪,保护人民,保障国家安全和 社会公共安全,维护社会主义社会秩序, 社会公共安全,维护社会主义社会秩序,根据宪 制定本法” 法,制定本法”。
图1-16)
一、保证准确、及时地查明犯罪事实,正确 保证准确、及时地查明犯罪事实, 应用法律, 应用法律,惩罚犯罪分子
二、保证无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
三、教育公民自觉遵守法律,积极同犯罪斗 教育公民自觉遵守法律, 争
二、刑事诉讼法再修改的方针和理念
(一)惩罚犯罪与保障人权相结合。 惩罚犯罪与保障人权相结合。 (二)实体公正与程序公正相结合。 实体公正与程序公正相结合。 (三)公正兼顾效率。 公正兼顾效率。 (四)较完备的刑事诉讼法典。 较完备的刑事诉讼法典。 (五)立足国情同借鉴外国相结合,并尽量与联合国 立足国情同借鉴外国相结合, 规则接轨。 系, 宪法与刑事诉讼法这种极为密切的关系,使得 许多宪法性原则和规定得以直接适用于刑事诉讼 法,也使得刑事诉讼法的许多条文是宪法相关规 定的具体化和可操作化
宪法“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宪法“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规定衍生出的刑事 诉讼法“对于一切公民,在适用法律时一律平等”原则, 诉讼法“对于一切公民,在适用法律时一律平等”原则, 宪法“各民族公民有用本民族语言文字进行诉讼的权利” 宪法“各民族公民有用本民族语言文字进行诉讼的权利” 衍生为刑事诉讼法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进行诉讼的原则。 衍生为刑事诉讼法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进行诉讼的原则。 宪法中“人民法院审理案件,除法律规定的持别情况外, 宪法中“人民法院审理案件,除法律规定的持别情况外, 一律公开进行” 被告人有权获得辩护”的规定, 一律公开进行”和“被告人有权获得辩护”的规定,具 体化为转化为刑事诉讼法中的公开审判原则以及公开的 范围、要求等规定和辩护制度。 范围、要求等规定和辩护制度。 宪法规定了公民的人身自由和住宅不受侵犯, 宪法规定了公民的人身自由和住宅不受侵犯,刑事诉讼 法规定公检法机关应当保障诉讼参与人依法享有的诉讼 权利,保障无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公民人身权利、 权利,保障无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公民人身权利、民 主权利受到侵犯时有权提出控告等
第二节
刑事诉讼法的修改方针
视频) 一、刑事诉讼法继1997年修改(视频)后将再次修改 刑事诉讼法继 年修改 视频
随着刑事诉讼法的再修改列入国家立法规划, 列入国家立法规划, 刑事诉讼法修改问题再度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 并成为理论研究的热点。全国人大常委会公布的5年 并成为理论研究的热点。全国人大常委会公布的 年 立法规划中, 立法规划中,修改刑事诉讼法已被列为第一批启动 的项目。刑事诉讼法的修改是大势所趋,势在必行, 的项目。刑事诉讼法的修改是大势所趋,势在必行, 其目标应当力求将刑事诉讼法修改成为一部符合现 代民主法治国家要求、与国际刑事司法准则相衔接、 代民主法治国家要求、与国际刑事司法准则相衔接、 符合中国国情、形式完备的法典。 符合中国国情、形式完备的法典。
。(图1-15)
二、刑事诉讼法的制定根据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规定了国家的根本 制度和任务,是治国的总章程, 制度和任务,是治国的总章程,在中国社会 主义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主义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是各 种法律、法规制定的依据。 种法律、法规制定的依据。刑事诉讼法作为 一个部门法,它的制定必须以宪法为根据, 一个部门法,它的制定必须以宪法为根据, 不能与之抵触,否则将失去效力。 不能与之抵触,否则将失去效力。
第三节
刑事诉讼法的任务
中国刑事诉讼法第2条规定: 中国刑事诉讼法第2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刑 事诉讼法的任务,是保证准确、及时地查明犯罪事实, 事诉讼法的任务,是保证准确、及时地查明犯罪事实, 正确应用法律,惩罚犯罪分子, 正确应用法律,惩罚犯罪分子,保障无罪的人不受刑 事追究,教育公民自觉遵守法律, 事追究,教育公民自觉遵守法律,积极同犯罪行为作 斗争,以维护社会主义法制,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 斗争,以维护社会主义法制,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 财产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保障社会主义革命 财产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 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 根据这条规定, 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根据这条规定, 中国刑事诉讼法负有三项具体任务, 中国刑事诉讼法负有三项具体任务,通过完成这些任 保证一个根本任务的完成。 务,保证一个根本任务的完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