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岳》杜甫最新ppt课件

合集下载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望岳》PPT课文电子课件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望岳》PPT课文电子课件

二、作品赏析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译文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两句,是写细望。见山中云气层出不穷,故心胸亦为之荡漾。“决眦”二字 尤为为传神,生动地体现了诗人在这神奇缥缈的景观而前像着了迷似的,想把这一切看个够,看个明白, 因而使劲地睁大眼睛张望,故感到眼眶有似决裂。这情景使泰山迷人的景色表现得更为形象鲜明。“归鸟” 是投林还巢的鸟,可知时已薄暮,诗人还在望。其中蕴藏着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和对祖国山河的赞美之 情。
一、原文
造化钟神秀,阴阳隔昏晓。
注释
造化:大自然。 钟:聚集。 神秀:天地之灵气,神奇秀美。 阴阳:阴指山的北面,阳指山的南面。这里指泰山的南北。 割:分。夸张的说法。此句是说泰山很高,在同一时间,山南山北判若早晨和晚上。 昏晓:黄昏和早晨。极言泰山之高,山南山北因之判若清晓与黄昏,明暗迥然不同。
五、课后了解
主要作品
谢谢观看
望岳
杜甫
作者介绍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 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唐代伟 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 其诗被称为“诗史”。与李白合称“李杜”, 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 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知识链接
杜甫的创作历程,可分为四个时期 1.读书与壮游时期(三十五岁之前) 2.长安十年时期 (三十五到四十四岁) 3.战乱流离时期 (四十五到四十八岁) 4.漂泊西南时期(四十九到五十九岁)
检查预习 岱( dà)i 了(liǎo ) 眦(zì )
朗读指导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望岳》ppt课件

《望岳》ppt课件

4
返回
写作背景
这首诗歌写于736年,属于杜 甫创作历程中的漫游时期。20岁后, 诗人开始了他的漫游生活。他南游吴 越,北越齐赵,饱览了祖国壮丽的河 山,开阔了他的视野和心胸,并在洛 阳与李白等同时代的著名诗人结为肝 胆相照的的朋友,这个时期的生活和 创作。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和情 调。
27.01.2024
27.01.2024
最新版整理ppt
7
《望
岳》
——杜甫(736年)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这是近望所见。上句写泰山的秀美,用的是虚笔。

为什么要用虚笔?因为泰山的秀美实在是一言难尽,
不如只写造物主对泰山情有独钟,这是诗人的强烈感
受,是泰山的秀美在诗人心灵上的折光反映。下句写
泰山的高大,这是实写。“阴阳”分指山的南、北两
➢泰山北斗
➢ 一叶幛目,不见泰山
➢泰山压顶不弯腰
➢泰山不让微尘,故能成其大;
河海不择细流,故能成其深。
27.01.2024
最新版整理ppt
返回12
一、背诵默写全诗;
二、完成课后一(3)小题;
三、预习本课其余两首诗歌。
27.01.2024
最新版整理ppt
13
27.01.2024
最新版整理ppt
14
面,山南先得日光,故易晓;山北日光不到,在晓犹
昏。“割”字炼得极好,从山的北面来看,那照临下
土的阳光就像被一把硕大无朋的刀切断了一样,突出
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
27.01.2024
最新版整理ppt
8
《望
岳》
——杜甫(736年)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写的是实景,乃细望所见。泰山极高, 白日里可以望见山腰间的团团云气,层出不 穷;又极幽深,黄昏时可以望见归巢的鸟儿 渐渐隐入山谷之中。诗人抓住这两个景物细 节表达了心情的激荡和眼界的空阔 。

第21课《望岳》课件(共29张PPT)+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21课《望岳》课件(共29张PPT)+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这一时期的优秀作品有《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又呈 吴郎》、《遭田父泥饮》、《诸将》、《三绝句》、《岁晏行》、《登高》、 《秋兴》八首、《咪怀迹》五首等。这些作品和前期不同的是,带有更多的抒情 性质,形式更多样化。不仅用古体写漂泊中的见闻经历,而且创造性地赋予律诗 以巨大的政治和社会内容。由于诗人老境萧条,情调悲怆,而忧国忧民之心不衰, 便使他的作品形成了一种沉郁苍凉的独特风格。
10年长安困守时期(35岁至44岁)——转变时期
杜甫的诗歌创作开始走向现实主义的转变时期。天宝五载(746年),杜甫到长安应 诏与试,奸相李林甫执政,以“野无遗贤”奏请全部落第,使他认识到上层统治 集团的昏庸腐朽。这时他寄居长安,政治上既无出路,生活又非常困苦,不免多 次向权贵投递诗篇,以求引进,也曾向玄宗进赋,均无着落。这就促使他逐渐接 近人民生活,从而成为一个忧国忧民的诗人,写出了《兵车行》、《丽人行》、 《秋雨叹》、《醉时歌》等现实主义中的东岳,位居五岳之首,在山东 省泰安市以北。“旭日东升”、“晚霞西照”、“黄河金带”、“云海 玉盘”为泰山四大奇观。而登泰山观日出,是古今游人最感兴趣的事。
无论是帝王将相,还是名人宗师,都对泰山仰慕备至。孔子“登泰山而 小天下”传为佳话,杜甫“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成千古绝唱。 历代赞颂泰山的诗词、歌赋多达一千余首。
创作了《春望》“三吏”“三别”等名作,大多集于 《杜工部集》。
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735),杜甫到洛阳应进士, 结果落第而归,但他对自己的前途依旧充满信心。 开元二十四年(736),二十五岁的杜甫开始过一种 不羁的漫游生活。他背起行囊北游齐、赵(今河南、 河北、山东等地),这首诗就是在游泰山时所作。 泰山为东岳,是五岳(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 山、中岳嵩山)之首。诗中描绘泰山高大而磅礴的气 象,以及自己企望攀登绝顶的心情,都是从“望” 字着笔的。

20《望岳》教学课件(33张PPT)

20《望岳》教学课件(33张PPT)
9.“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寓意的人生哲理是 什一么切?,傲只视有群不雄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才能俯视 (或:要想攀登人生顶峰,就一定要有敢于 攀登绝顶、俯视一切、不怕困难的雄心壮志。)
10.“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体现了青年杜甫 英姿勃发的情怀,读了这千古名句之后,你有什 么感受?这不仅是诗人要登上泰山极顶的誓言,也 是诗人决心攀登人生极顶的雄心壮志。我明白了要 想攀登人生顶峰,就一定要有敢于攀登绝顶、俯视 一切、不怕困难的雄心壮志。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小结1
• 诗人由远望到近望,由细望到想 象将来登岳远望之景,全诗以“望” 字贯穿全诗,“望”字成了全诗的 线索。在望岳的过程中表现了作者 惊叹、赞美、陶醉、豪迈之情。
小结2
• 作者描写了泰山雄伟磅礴的气 象和神奇秀丽的景色,流露出 了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尤 其是最后两句,直抒胸臆,抒 发自己勇于攀登、傲视一切的 雄心壮志,洋溢着蓬勃的朝气。
“钟”为“积聚、汇聚”之意。将大自然人 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泰山的神奇秀丽。
7.请从“割”字入手,对“阴阳割昏晓” 这句 诗作简要赏析。
“割”字极为精准,那照临下土的阳光, 好象被一把硕大无比的刀切断了一样,突 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
8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两句体现了诗人 怎样的思想感情?表现了诗人不怕困难、誓要攀登 人生绝顶、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的雄心壮志。
课堂检测
1.这首诗历来被誉为歌咏泰山的名作。全诗 紧扣题目中的 望 字展开,热情赞美 了泰山的 高大雄伟 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 色。
2.《望岳》全诗中没有“望”字但处处写望, 距离是自__远___而__近___,时间是从__朝__至 __暮___,并由__望____遥想将来的__登___。

《望岳》PPT优秀课件

《望岳》PPT优秀课件

(1)读书、壮游(35岁以前)
(2)长安求职(35-44岁)
天宝十四载(755)十月,44岁的杜甫才被任 命为河西尉,后改右卫率府曹参军。
自主学习
(3)陷贼与为官(44-48岁) 公元755年11月发生安史之乱,次年六月长安陷落,杜甫流亡,被判军俘获, 次年四月,逃归凤翔肃宗行在,被任命为左拾遗,不久就因上疏营救房琯 而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次年(759)七月,杜甫弃官,先往秦州(甘肃天 水),十二月又往成都。
04 识文本 1.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节奏, 读出感情。
2.根据注释,疏通诗意。
自主学习
04 识文本
1.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节奏,读出感情。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自主学习
04 识文本
第21课 望岳
杜甫
我们国家山河秀丽,景色优美,名胜古 迹数不胜数。单说山,就有很多,但在群山之 中,谁最有名呢?那当然是“五岳”,因为有 语云:“五岳归来不看山”。那在五岳之中 谁的名气最大呢?泰山——五岳之首,“泰山 归来不看岳”。
学习目标
1.朗读诗歌,理解诗歌大意。 2.品读诗歌,鉴赏诗人形象和诗歌语言特点。 3.背诵诗歌,评价诗人表达的思想情感。
自主学习
云海玉盘是岱顶的又一奇观。夏天,雨后初晴,大量水蒸气蒸发上升,加之 夏季从海上吹来的暖温空气被高压气流控制在海拔1500米左右的高度时,如果无 风,在岱顶就会看见白云平铺万里,犹如一个巨大的玉盘悬浮在天地之间。远处 的群山全被云雾吞没,只有几座山头露出云端; 近处游人踏云驾雾,仿佛来到了天外。微风吹来, 云海浮波,诸峰时隐时现,像不可捉摸的仙岛, 风大了,玉盘便化为巨龙,上下飞腾,倒海翻江。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21课《望岳》课件(共17张PPT).ppt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21课《望岳》课件(共17张PPT).ppt
国破山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⑴国:国都,指长安(今陕西西安)。破:陷落。山河在:旧日的山河仍然存在。⑵城: 长安城。草木深:指人烟稀少。⑶感时:为国家的时局而感伤。溅泪:流泪。⑷恨别: 怅恨离别。⑸烽火:古时边防报警的烟火,这里指安史之乱的战火。三月:正月、二月、 三月。⑹抵:值,相当。⑺白头:这里指白头发。搔:用手指轻轻地抓。⑻浑:简直。 欲:想,要,就要。不胜:受不住,不能。簪:一种束发的首饰。古代男子蓄长发,成 年后束发于头顶,用簪子横插住,以免散开。
现在,你又看到一个怎样的杜甫?
我看到一个 心系国事 的杜甫
老病穷愁 思家心切
满目凄凉 忧国忧民
这就是我们的杜甫。命运折磨了他,也升 华了他!时代蹂躏了他,也成全了他
布置作业
●背诵该诗 ●原文+翻译+注释原格式,写在作业本上
《望岳》这首诗是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 (735) ,诗人到洛阳应进士,结果落第而归,开元二十 四年(736),二十四岁的诗人开始过一种不羁 的漫游生活。作者北游齐、赵(今河南、河北、 山东等地),这首诗就是在漫游途中所作。
二、我发现 1.诗中描写了哪些自然景物 2.交流诗中景物,并想象朗读
3.这首诗的名字是《望岳》,但是全诗没有写一个 “望”字,而每一句却又都写的是“望”,不知道 你能否发现是怎么写的。
两句想象将来登山所见景象,化用孔子“登泰山 而小天下”的名言。“会当”、“凌”表现诗人 登临绝顶的决心和豪迈的气概,抒发了自己的抱 负,同时也是诗人乐观自信、积极向上的精神的 体现。
5. 想象你自己化身为诗人站在远处,面对泰山的高峻 以及诗歌描写的内容,自由朗读,读出诗中的画面。
三、我认为
1.诗歌阐释了怎样的人生道理呢?

《望岳》ppt课件

《望岳》ppt课件

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蕴藏着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 和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 俯视一切的雄心的气概。
大自然把神奇秀丽的景色都汇聚在泰山,山 南山北的天色被分割成一明一暗两部分。造 化:大自然。钟:汇聚 阴阳:山南
荡胸生层云,
决眦入归鸟。
层出不穷的云雾使人心胸荡漾, 我睁大眼睛看见欲归巢的飞鸟。 荡:荡漾,曾:层,决眦:睁大眼 睛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 应当要等上泰山最高峰,在上面俯视的话,众山 都会显得矮小。会当:应当,凌:登上,绝顶: 最高峰。
• 望岳 • 【唐 ·杜 甫】 • 岱 宗 夫 如 何, • 齐 鲁 青 未 了。 • 造 化 钟 神 秀, • 阴 阳 割 昏 晓。
杜甫(712年2月12日- 770年),唐朝现实主义 诗人,其著作以社会写实 著称。生于中国河南巩县, 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 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 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 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 杜”。他在中国古典诗歌 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 人称为“诗圣”,他的诗 也被称为“诗史”。
二、背景 杜甫20—35岁时曾遍游中国的 大江南北。《望岳》这组诗就是在 他24岁时写成的。这组诗共三首, 分东岳(泰山)、南岳(衡山)、 西岳(华山)。书上这首诗即东岳 泰山,是现存杜诗中年代最早的一 首,字里行间洋溢着青壮年杜甫那 种蓬勃的朝气。
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
泰山到底怎么样?在齐鲁大地上,那清 翠的山色没有尽头。夫fú,语气助词。 未:没有 了:完

《望岳》杜甫PPT课件

《望岳》杜甫PPT课件
八年级上册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诵并熟练地背诵这 首诗,了解诗歌特点。
2.反复诵读,分析景物意象。 3.体会诗人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河
山的感情,学习他不怕困难,敢于 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望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郭沫若诗圣杜甫姓名性别杜甫男职业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思想地位杜甫个人名片他怀抱致君尧舜上在使风俗淳的理想但仕途坎坷身经离乱看到唐代社会由盛而衰的转折就用诗歌抒写情怀反映时事
《望岳》杜甫PPT课件
姓名/性别 杜甫/男 职业
杜甫个人名片
地位 由于他的诗真实的反映了所 处的时代,后世称为“诗 史”;又由于他能忧国忧民, 被誉为“诗圣”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代表作品
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 人
思想
他怀抱“致君尧舜上,在使风俗淳” 的理想,但仕途坎坷,身经离乱, 看到唐代社会由盛而衰的转折,就 用诗歌抒写情怀,反映时事。
《前出塞》 《咏怀五百字》
《北征》《兵车行》“三 吏”“三别”《茅屋为秋风 所破歌》《春望》《闻官军 收河南河北》《登高》
杜甫
《望岳》
古体诗
相对格律诗而言不讲究平仄 押韵宽松 可随意转韵 句数不限 分五言 七言 乐府
一会决荡阴造齐岱 览当眦胸阳化鲁宗
众凌入生割钟青夫 望 山绝归曾昏神未如 岳
小顶鸟云晓秀了何 。,。,。,。?
岱(dài) 了(liǎo) 曾(通“层”) 眦(zì)
1.把握节奏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3/30
14
北 岳 恒 山
西 岳 华 山

中山



嵩 山
衡 山
2020/3/30
15
泰山,古称东岳,又名岱山、岱岳、岱宗、泰
岳、为五岳之首。 泰山拔起于齐鲁丘陵之上,长
达二百公里。主峰突兀,山势险峻,峰峦层叠,形
成“一览众山小”和“群峰拱岱”的高旷气势。泰
山多松柏,更显其庄严巍峨葱郁;又多溪泉,故而
色,也透露了诗人早年的远大抱负,历来被
誉为歌咏泰山的名篇。
望 岳
[岱宗]对泰山的尊称
[夫]语气词。
[齐鲁]泰山之北为古齐地,之南为古鲁地。
[未了]不尽 [了]尽 [青未了]青翠的山色连绵不断, 望不到尽头。
[造化]创造化育, 指自然。
[钟]赋予、集中、萃聚。
[神秀]秀美而有灵气。
[造化神钟神秀]万物的主宰把大自然的神奇和美丽都集
集》,
5
杜甫的创作历程,可分为 四个时期
1、读书与壮游时期
(三十五岁之前)
2、长安十年时期
(三十五到四十四岁)
3、战乱流离时期
(四十五到四十八岁)
4、漂泊西南时期
(四十九到五十九岁)
6
青年时期 《望岳》(25岁,现存最早的杜诗)
《春望》(被安史之乱叛军所俘,带回长安)
“三吏”“三别”(《石壕吏》《新安吏》、
望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整体把握:这首诗是杜甫的早期作品。唐玄 宗开元二十四年(736),年轻的诗人离开
了长安,到衮州(今属山东省)去省亲—其
父杜闲当时任衮州司马。此后大约三四年内,
他一直在山东、河北一带漫游,结交了不少
朋友。这首诗就是这期间写的。诗中热情地
赞美了泰山高大雄伟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
不乏灵秀与缠绵。缥缈变幻的云雾则使它凭添了几
分神秘与深奥。
16
17
20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0/3/30
17
18
2020/3/30
18
19
2020/3/30
19
20
2020/3/30
20
泰山风景
栏目导航
21
栏目导航
泰山风景
22
泰山风景
栏目导航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望岳
猜猜看,下面的对联写谁?
“草堂传后世,诗圣著千秋。” ------(朱德)
“世上疮痍,诗中圣哲;
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郭沫若)
32/03200//230/320
1
1
杜甫(712-770) ,字子美,
祖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
因远祖杜预为京兆杜陵(今陕 西长安县东北)人,故自称 “杜陵布衣”、“杜陵野老”、 “杜陵野客”,一度任剑南节 度参军,检校工部员外郎,世 称杜工部。是我国唐代伟大的 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齐名, 世称“李杜” 代表作 “三吏” “三别”。
比,使诗人留下了“朱门酒肉 臭,路有冻死骨”的千古绝唱。
4
其作品思想深刻,境界广
阔,有强烈正义感和鲜明
倾向性,风格多样而以沉
郁顿挫为主,形式多样而
以古体、律诗见长。
由于他的诗真实的反映了
所处的时代,显示了唐代
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 ,
后世称为“诗史”;又由
于他能忧国忧民,宋以后
被尊为 “诗圣”。存诗
1400多首,有《杜工部
甫当权,未能有所施展,生活贫困,逐渐接
人民,对当时生活状况有较深的认识。及安
山军临长安,曾被困城中半年,后逃至凤翔,
见肃宗,官左拾遗。长安收复后,随肃宗还
,不久因直言敢谏触怒肃宗,被贬为华州司
参军。旋关内大旱,他弃官携家西去居秦州,
几,又千辛万苦跋涉移家成都,靠朋友帮助,
草堂于城西浣花溪畔,世称"浣花草堂"。 后
11
《望岳》
2020/3/30
12
2020/3/30
13
《望岳》写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 (735),杜甫赴洛阳应试落第,于 是漫游齐、赵(今山东、河南、河北 省)一带,这诗是游泰山时所作。泰 山为东岳,是五岳(西岳华山、南岳 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之首。 诗中描绘泰山高大而磅礴的气象,以 及自己企望攀登绝顶的心情,都是从 “望”字着笔的。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岱(dài) 眦(zì)
了(liǎo)
33
把握节奏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34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安乱时期 《潼关吏》、《新婚别》、《无家别》、
《垂老别》)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安史之乱平息) 《蜀相 》 《春夜喜雨》 《江畔独步寻花 》
成都时期 《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老年时期《登高》《 登岳阳楼》 《江南逢李龟年》
2020/3/30
7
8
9
杜甫草堂
10
杜甫
《望岳》
友人保荐,一度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幕中任参
,武表为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
因成都战乱,杜甫又迁至夔州,过着贫穷的
活。晚年举家出蜀,最后病逝于湘江的一条
船上。
3
他用诗歌抒写情怀,反映时事。 其诗大胆揭露当时社会矛盾, 对穷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内 容深刻。继承《诗经》以来注 重反映社会现实的优良文学传 统,成为古代诗歌艺术的又一 高峰,对后世影响巨大。 755 年,自京赴奉先县,得知幼子 已饿死,而皇室贵族还过着荒 淫逸乐的生活,强烈的阶级对
2
甫出身于 一个世代奉儒守官并有文学传统
家庭(祖父杜审言是唐初著名诗人,父亲杜
曾做过奉天县令),立功立言是这个家族的
统。 怀抱“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
想的他,却仕途坎坷,身经离乱。开元(唐
宗年号,713~741)后期,他24岁举进士不
漫游各地。天宝三载(744年),在洛阳与李
相识。 34岁始寓居长安近十年,因奸臣李
中在泰山
[阴阳] 山为北阴,山南为阳。 [割]划分
[荡胸]使心胸动荡。
[决]裂开 [眦]眼眶 [决眦]眼眶裂开、尽量睁大眼睛去看
[入]没
[入归鸟]极目远望,归林的飞鸟尽入眼底
[会当]终究要。表示将来终要登山。
[凌绝顶]登上最高山峰 [凌]跃上
[一览众山小]一眼望去四周的山都显得渺小了 这句本于《孟子·尽心上》:“登泰山而小天下。”
[ 一览]一望。 另注:“层云”也作“曾云”。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夫”是个虚词,首句意思只在“如何”(怎么样) 上,加“夫”则惊奇、赞叹,也更强烈。
泰山之北为故齐地,之南为故鲁地。“青”是泰山 掩映的结果,“未了”,绵绵不尽之意。借齐鲁两 地来烘托泰山那拔地而起、参天耸立的形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