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算理的结构及教学策略讲解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算理的结构及教学策略讲解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算理的结构及教学策略讲解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算理的结构分析及教学策略

江苏省常州市局前街小学蒋敏杰[摘要]:小学阶段运算能力的形成,主要围绕“理解算理”“构造算法”“解决问题”三个层面展开。“理解算理”需要突破简单层次的讲述与操作,借助意义连接,结构贯通,类比联系,模型构造的过程,帮助学生在算法形成、技能建立中,认识到算理对于运算能力形成的重要性,从而达到循“理”入“法”,以“理”驭“法”,同步提升学生综合能力。

[关键词]算理,结构分析,教学策略,建模

计算是学生数学素养中最基本的技能和最基本的素质,其在学生数学学习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甚至有人将其与思维并称为“数学的本质”。德国教育学家赫尔巴特说:“所有比较确定的知识,都必须从计算开始”。在小学阶段,运算能力(技能)的形成,主要通过“理解算理”“构造算法”“解决问题”三个层面,体现在整数、小数和分数的口算和笔算中。其过程发展体现两个显著特点:一是集中学习与综合应用相融合,“理解算理”“构造算法”的过程经验成为学生初步应用数学的方式,理解、分析、解决现实(数学)问题的基础;二是“理解算理”与“构造算法”的螺旋交互,学生运算技能的形成,一般均经历从算理直观到算法抽象的过程,由解决具体问题的方法内化,实现对计算技能、内容本质的内涵理解,同步形成丰富运算建模的方式及一般方法,为后续数学认知及基本思想方法的形成奠定基础。

新课程推进以来,数学教师对于运算能力提升的认识,经历了简单“算法”、技能“训练”向“算理”“算法”协同发展的教学思维转变,教学研究的侧重点同步聚焦在“算法”与“算理”的融合,力图讲清“算理”,还原形式化“算法”的本质。但具体运算的“算理”是什么?如何“讲清”“算理”?“算理”与“算法”如何螺旋交互,如何综合地体现于具体的计算学习过程……一系列的问题也是现实中困扰像我这样的一线教师的问题,思考不清、定位不准、方式不活,使得有些时候计算教学仍停滞于具体计算的“技能”形成层面,而无法触及或较少涉及基于“算理”解读的“算法”提炼与应用。如何在帮助学生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提升运算能力,是小学计算教学的基本任务。

一、小学数学计算中“算理”的认识。

“算理”在数学的定义上,是指四则计算的理论依据,它是由数学概念、性质、定律等内容构成的数学基础理论知识,其内涵包括数和运算的意义,运算的规律和性质。如果说算法是解决“怎样计算”的问题,是一种经过压缩的、一般化的计算程序,那么算理则是说明“为什么这样算”的数学原理,其为学生形成可操作化的计算,提供了正确可靠的数学依据与思维过程,是学生运算能力形成与提高的有力支撑。“计算教学既需要让学生在直观中理

解算理,也要让学生掌握抽象的法则,更需要让学生充分体验由直观算理到抽象算法的过渡和演变过程1。”理清算理、对其进行整体的深层理解,才能真正促进学生对具体算法产生、发展、应用的综合认识。

从数学学习心理的角度来看,学生的数学学习是一个不断探究、不断提高思维能力的过程。对“算理”的理解与表述,除了作用于具体计算“算法”的形成与提升,更是学生数学思维活动的外显形式,是学生提升数学的思维方式的有效平台。从数学知识获得的过程上分析,“算理”探究与理解,可帮助教师与学生共同聚焦于抽象的形式化地数学问题解决,并在分析“为什么”的过程中实现由经验表述到形式化原理认识具体算法抽象。从数学建模的角度来讲,“算理”认知的过程是“材料感知、提出问题——探究感悟,理解算理——聚类抽象,形成算法——相互转化,意义内化2”过程的重要一环,其本质也是学生对计算本质内涵的理解、逐步生成与应用的过程。如此,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的算理理解与内化除了一般意义上服务于构造算法外,还需关注算理本身对于“计算”的本质认识,从而达到循“理”入“法”,以“理”驭“法”。

二、小学计算教学中“算理”认识的整体分析

小学数学教学中计算主要涉及三个领域,四种运算,即整数、小数、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及四则混合运算。阅读分析小学阶段各年级计算学习的结构体例,“算理”的体验与理解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从“算理”的呈现方式上看,低年级侧重借助实物图、主题图、数学工具(小棒、计数器等),借助生活经验与简单数学活动经验,经历操作活动,直观理解算理。比如通过操作小棒的“合并”“分拆”“重组”理解百以内加、减法计算。中年级侧重借助以学生原有的计算经验,借助概念、定律等,通过“优化”“再构”等初步数学认识,理解算理,比如二位数乘一位数竖式的理解。高年级侧重于结合数与形的结合,以数量关系为突破,引导学生进行简单抽象、归纳,比如分数乘法中计算中分数乘分数的算理认识。

从“算理”的引导发现方式上看,低年级整数加、减法计算,主要借助于学生生活经验的再现与应用,引导学生将生活化经验提炼成数学化的表达与应用,帮助学生在建立“位值制”原则的基础上进行引导发现,其注重基于自我经验的数学化方式。中年段整数乘、除法的学习主要以具体的简单实际问题为载体,引导学生将“位值制”原则进行整合与再构,其注重基于自我“再创造”基础上的理解。高年段“小数、分数(百分数)”计算中则侧重于借助知识的有效迁移与类比,注重“算理”的“形”与“质”的沟联式理解。即从计算过程的

1侯正海.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构建算法[J].小学数学教师,2010(7、8).

2吴亚萍.中小学数学教学课型研究[M].福建:福建教育出版社,2014:252.

小学数学计算课教学反思完整版

小学数学计算课教学反 思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教学反思 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我结合自己平日的计算教学谈谈自己的一点心得。 一、要让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算法。 算理是计算的依据。正确的运算必须建筑在透彻地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学生的头脑中算理清楚,算法掌握牢固,计算时就可以有条不紊地进行。 小学生遇到的算理如:10以内数的组成和分解,凑十法和破十法,相同数连加的概念,十进制计数法,有关数位的概念,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积、商的变化规律,分数的意义与性质,分数单位的概念,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约分与通分等概念。 二、要让学生弄清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 小学数学教材中,关于运算顺序这部分知识是分散出现的,一年级就出现了两步计算的加减式题,二年级出现了两步计算的式题(没有括号),三年级学习两步计算的式题(有小括号),四年级学习四则混合运算顺序三步计算式题,五、六年级继续巩固。 学生在学习这部分知识时,学生会出现下列问题: 第一,脱式计算时,学生会出现如下错误的情况。 如:36-135÷9 或 36-135÷9 =15(没有把“36-”照抄下来) =15-36(颠倒了两个数的位置) =21 36-135÷9 =135÷9 (不理解脱式计算的含义) =15 这类错误常在低中年级学生中出现。教师要反复讲清,为什么不能改变顺序,为什么未算的部分要照抄下来的道理。

第二,不认真审题,出现了感知性错误,或抄错数字符号等。 如,+(应等于3,而误得0);236-36×5(应等于56,而误得400), 756÷4×25(应等于4725,而误得),都是没按运算顺序计算造成的。 类似这样的题,在教学中应加强练习,也可以进行对比练习,以引起学生对运算顺序的注意。如:75÷25×4, 75÷(25×4); 240-15×6+10,240-(15×6+10)。 三、要让学生弄清运算定律的意义 小学教材中主要讲了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减法的一个性质:“从一个数里减去两个数的和等于从这个数里依次减去两个加数。”以及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这几个定律对于整数、小数和分数的运算同时适用,用途是很广泛的。讲解时,首先要使学生理解这几个定律的意义。鉴于学生难掌握减法性质和乘法分配律,教学时,可举学生熟悉的事例,并配合画一些直观图加以说明。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要求他们记熟定律的意义。应要求他们会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其次,要使学生能根据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要启发学生根据题目的数字特征和运算符号进行简便运算。为了提高学生合理灵活的计算能力,还可以指导学生变化一些题目的运算顺序和形式,使计算简便。如,240×18÷72=240÷(72÷18)=240÷4=60(根据除数是乘数18的4倍,直接除以4);560×15÷8=560÷8×15=70×15=1050(运用交换律);240÷15×60=240×(60÷15)=240×4=960(根据乘数是除数15的4倍,直接乘以4);18×35=18×5×7=630(将35分解成5和7相乘);81÷36=81÷9÷4=9÷4=(将除以36变成先除以9再除以4)。 四、教师要加强学生的基础知识学习和基本技能训练。 有些知识,要通过课堂教学的训练,使学生能脱口而出,并做到准确无误,只有这样,计算起来才能正确迅速。如,20以内的加减法,乘法口诀等。在四则混合运算中,加强基本训练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要加强口算教学和练习。口算是笔算的基础。笔算的技能技巧是口算的发展,笔算是由若干口算按照笔算法则计算出来的。如987×786一

(完整版)(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基本模式

小学数学教学模式 新的课程改革倡导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倡导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流、全息互动的过程。这就要求我们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更加关注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让学生在数学活动的过程中经历数学知识形成的全过程,体验到学习数学的快乐。因此,我们要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即: 一、口算,训练思维 每天至少进行2分钟口算,2分钟应该练习多少道呢,县里六年级口算比赛5分钟110道题,依次五、六年级2分钟至少练习40道题;三四年级2分钟至少练习30道题,一二年级2分钟至少练习20道题。训练形式多样化,建议采用口算卡、课件展示学生快速写答案这样的形式,可以面向全体。检查组随机进入各班与教师和学生座谈,问:你们参加过口算比赛吗?你们口算怎么训练的?以什么样的形式训练的?帮助学生组织语言,回答这些问题。 二、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引出问题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然后再展开一系列的数学活动。情境一是教材自然呈现的情境图,二是教师可以适时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境。 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情境图,这里注意教师要隐去情境图中提出的问题,让学生有疑问有思考。引导学生观察情景图发现图中数学信息,进而提出多样化的数学问题,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要给予归类、适当肯定,适时引出要探究的数学问题。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教师要重点培养,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需要。 三、建立模型,启迪理解完善思维 基本环节是独立探究——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思考探究(生本教学中叫个人自学或独学)教师要充分放手让学生针对要探究的数学问题进行自主探求,可以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演算、推理等多种方法经历“做数学”的过程,此过程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切忌问题一出就让学生讨论。 小组交流(生本教学中叫小组讨论或对学)在学生独立探索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交流,这环节一定要落实,教师平时要加强对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比如表达、倾听、质疑、交流,分工协作等方面的能力,让小组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模式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模式 高丽丽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贯穿于小学数学的始终,学习时间最长,分量也最重。培养学生正确而迅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石。所以,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尤为重要。新的课程教材实施以来,由于教学内容多,课时减少,课堂上计算的训练时间明显减少。通过分析,我认为目前在计算教学方面主要存在三个问题:一是由于教学内容多,课时减少,许多老师忽视了基本的口算训练。二是许多老师感到计算教学枯燥无味,无话可讲,缺少合理、灵活的解题技能的指导。三是学生计算技能、技巧、分析综合能力差,计算正确率低,总体速度慢且计算速度落差很大。 为尽快改变这一局面,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我总结出了以计算着眼,口算着手,加强课堂内计算教学,探寻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有效途径与方法,摸索课堂内计算教学的基本模式。 一、探索“小学数学课堂内计算教学模式”的初步实践 我们依据教学大纲,对计算教学提出内容、要求,结合学生实际进行了探讨与研究。并选择了乡村学校——西渡小学三年级作为实验研究班。我们的基本做法是: 1、以口算的基本训练作为计算教学的突破口。口算是笔算的基础,任何笔算四则计算,实际上都是分解成一群基本口算题进行运算的。专家研究表明,如果基本口算熟练的学生,笔算速度就快,正确率也高。笔算四则计算的熟练程度是受基本口算的数量程度所制约。因此,计算教学中,口算能力的培养十分重要。 (1)坚持每节课1-2分钟的基本口算训练。口算的技能、技巧的形成和熟练程度,不是一朝一夕可以一蹴而就的,需要在教学中长期不懈地训练,所以我们规定了每节数学课必须在开始时安排1-2分钟地口算基本训练。 (2)口算内容有计划,要求有层次。口算的内容必须有计划、有目的地安排。新、旧知识必须交.......混合训练,针对学生现状及大纲对计算内容的不同要求、分层要求学生达到一定的口算速度,制订相应的口算量表。 (3)口算形式、方法多样化。在教学中,凡需要计算的,尽量与口算训练结合,能口算的坚持让学生口算。不仅如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多种多样形式交替进行口算训练,强化训练速度、密度,激发学生的兴趣。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有效策略研究.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有效策略研究 计算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最多的数学技能,也是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要素和重要内容。而良好的计算能力更是学生今后生活、学习和参加社会活动所必备的基本素养之一,所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也将为学生今后更好地学习数学奠定扎实的基础。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和意义: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以及必要的运算技能。“必要”一词清晰地体现了计算教学的基础性和重要性.从小学数学教材的编排来看,与计算相关的内容占有很大的比重。例如解决实际问题的解题思路、步骤、结果要通过计算去落实;几何知识的教学要涉及周长、面积、体积的求法,这些公式的运用同样离不开计算;至于简易方程、比例和统计图表等知识也无不与计算密切相关…… 计算:包括口算、笔算和估算。 计算教学:是指教师以教材为依托,通过有效地运用策略及方法、帮助学生剖析算理、引导建构算法,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和计算速度,在此基础上不断加强计算练习,最终形成自我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计算能力的活动和过程。 策略:根据学习目标对影响学习的各种因素加以综合思考、精心策划和有效调控的技能。也是解决问题的一种方式与方法。 二、理论依据: 1、建构主义学习观 建构主义观认为,学习不是简单的信息积累,更重要的是新旧知识经验的冲突以及由此引发的认知结构的重组。每个人都以自己的方式理解事物,学习过程要增进学习者之间的合作,使其看到那些与自己不同的观点,完善对事物的理解。

2、现代教学论 现代教学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没有交往,没有互动,就不存在或未发生教学,那些只有教学的形式表现而无实质性交往发生的“教学”是假教学。 3、陶行知教育理论 课堂教学应实现陶行知先生所倡导的充分解放学生的大脑、双手、嘴巴、眼睛。只有让学生的多种感官全方位的参与学习,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课堂教学的立足点应是人而不是“物化”的知识,要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使每个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的快乐,获得心智的发展。 四、国内外关于同类课题研究现状: 1、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育的任务在于设法发展和巩固儿童对克服困难,特别是智力性质的困难的乐观主义信念,为了完成这个任务,必须在集体中创造一种能够进行创造性思维竞赛的环境。”因而创设一种学生熟悉的、喜欢的环境或氛围来培养学生的计算兴趣,促进学生计算能力的提高。 2、著名数学家弗赖登塔尔认为:数学的核心是学生的“再造”。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在数学学习的再创造过程中逐步得到发展的。让学生参与探索计算原理和方法过程就是一种“再发现”、“再创造”的过程,有利于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所以,在计算教学中,必须注意算理的剖析,引导学生循”理”入法(即依据算理,理解算法,以”理”驭法(即依据算理,掌握算法从而发展学生的智力,并促进运算技能的形成和提高。 3、成都大学师范学院副教授、硕士张晓霞对计算教学进行了长达多年的研究。他认为:培养小学生具有良好的计算能力,历来是小学数学的主要教学目的。教学中既要重视笔算教学,也要重视口算教学。口算和笔算各有特点,互有区别,但它们相互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笔

对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思考

对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思考 摘要:在小学数学中,计算教学一直存在,对于提高学生的知识掌握能力和数学基本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小学计算作为小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之一,对于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提高思维能力、形成认真的学习态度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主要分析了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特征、计算错误的原因和几点对策。 关键词:小学数学计算教学思考 计算教学与人们的生活、学习、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息息相关,是应用得非常广泛的一种数学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非常重要,而计算作为数学思维能力发展的基础和前提,一直都是小学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注重计算教学,正确认识计算教学的重要作用,分析学生容易计算错误的原因,已经成为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课题。 一、学生计算错误的原因分析 1.心理方面的原因 (1)心理不够重视。很多小学生对待计算机很容易产生轻视心理,从心理方面就不够重视。他们认为,算数是比较低级的题目,是不需要动太多的脑筋就能解出的数学题目。在思想上因为不重视,很容易在解答计算题的时候不认真,再加上学生的年龄特点,感知上不够正确,因而出现了计算错误。 (2)思维定势存在干扰。思维定势是指在一定心理活动中形成的准备状态,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相同类型的后继活动的某种趋势。鉴于思维定势的作用,积极的思维定势可以促进知识迁移,消极的思维定势却阻碍了知识的迁移。在小学数学的计算过程中,有很多四则混合运算,而小学生在经历了一定的计算经验之后,再加上自己本身的思维影响,已经形成了一定的思维定势,在之后的四则运算的过程中,很容易受到思维定势的影响。例如,在计算110+450÷70的时候,学生很容易受到思维定势的影响,从左到右地进行计算,忽略了混合运算的运算法则,这样就导致了结果的错误。 2.知识方面的原因 (1)口算不熟练,计算不准确。很多小学生在运算的时候容易出错主要是由于口算不熟练、计算不准确造成的。例如,一些小学生在二年级学习乘法口诀的时候没有学好,在之后的学习过程中没有进行巩固,导致在运算过程中很容易出错。而在口算的时候,很多学生容易在退位和进位的时候出现错误,在笔【下载更多免费课件、上传文档做兼职日赚100元、发表教师职称论文+V:ch661134】算的时候更容易在一些对位、添零的地方出现差错。 (2)算数法则不清晰,概念不明确。只有掌握了扎实的运算法则和知识,才能在运算的过程中依据法则来计算,算出正确的结果。随着年级的不断增加,运算的综合性不断增强,有些学生在学习的时候没有弄明白运算的道理,算理不明确,因而导致了计算出错。例如,在学习运算知识中的简便方法的时候,很多学生不明白85×99+85=85×(99+1)中的“1”的含义,很容易在做题的时候将其写成85,进而造成计算错误。此外,在进行分数、小数运算的时候,学生也很容易弄不清楚其中的概念,在计算中出现错误,这是需要教师重视的。 二、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的几点对策 1.创设计算情境 数学知识的来源是丰富多彩的,数学知识的学习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中即“情境”中进行,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有效性。在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创设一定的情境,利用情境开展学习,学生能够把计算当作一种工具,通过计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体现了计算的价值,体会到了计算过程中的成就感,因此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创设计算情境的时候,针对学生心理方面的因素,教师可以从实际例子出发,引导学生认识到差之毫厘失之千里的内涵,进而在计算的时候保持良好的心理素质。但是,在创设计算情境的过程中,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算理结构分析及教学策略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549563604.html,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算理结构分析及教学策略作者:于晓红 来源:《文理导航》2020年第06期 【摘 ;要】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小学生的计算能力的要求也在不断变化。小学阶段学生学到的知识大多与学生的生活有关,所以学生提高计算能力对学生的生活和学习是有帮助的。近些年,随着新课改的变化,教师也在注重对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但是在教学中还是由于各种各样的问题导致学生的计算能力没有达到应有的高度。 【关键词】小学数学;算理结构;教学策略 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学生的计算能力变得越发重要。教育学家赫巴特曾经说过:“所有比较确定的知识,都必须从计算开始。”小学阶段学生学到的数学大多也是通过计算验证来的,教师一定要对学生的计算能力进行培养。但是,在现实教学中,由于各种原因,教师对学生的计算能力的培养还是存在着一定的挑战,教师对学生了解不充分容易让教学任务得不到贯彻。所以,教师一定要创新教学方法,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本文将注重从算理结构的分析和提升学生的算理能力进行分析,希望能对学生的学习有所帮助。 一、关于算理结构的分析 (一)呈现方式 小学数学的知识还是比较简单的,教师可以充分考虑学生具象性思维比较厉害的特点,借助一些工具来帮助学生学习。比如,教师会利用多媒体播放图片视频教学,从而提升学生的计算能力。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教师可以让学生把新旧知识相联系,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从而让学生有良好的学习效果。 (二)发现方式 小学数学中的问题大多与学生的生活有紧密的联系。因此,在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学习计算知识时可以让学生用生活实例来分析问题;对于小学高年级的学生,教师可以让学生学会知识迁移,从而提升学生的技能。 二、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算理的结构教学策略 (一)创设教学情境,提升学生的计算能力 小学阶段的学生求知欲比较强,但是很难对同一事物保持较高的注意力。所以,教师应该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教学情境,可以让课程更加丰富多彩,学生的学

小学数学计算课四步教学模式

模式的第一步:是创设、提供一些常见的学生熟悉而又感兴趣的实际生活情境,让学生从数学的角度获取信息、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模式的第二步 分两个环节:一是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列出算式,并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利用已有知识经验,尝试用适合自己的方式寻求解决问题的算法,使人人都能参与,为创新提供机会。二是组织学生在小组长的带领下交流各自的算法,说明算理,拓宽思路。 模式的第三步:是以组为单位在全班进行交流归纳算理并整理不同的算法,进一步体会算法多样化并沟通算法间的联系,掌握基本算法。 模式的第四步:是灵活运用算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感受学习数学的价值。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贯穿于小学数学的始终,学习时间最长,分量也最重。培养学生正确而迅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石。所以,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尤为重要。新的课程教材实施以来,由于教学内容多,课时减少,课堂上计算的训练时间明显减少。通过分析,我认为目前在计算教学方面主要存在三个问题:一是由于教学内容多,课时减少,许多老师忽视了基本的口算训练。二是许多老师感到计算教学枯燥无味,无话可讲,缺少合理、灵活的解题技能的指导。三是学生计算技能、技巧、分析综合能力差,计算正确率低,总体速度慢且计算速度落差很大。

为尽快改变这一局面,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我总结出了以计算着眼,口算着手,加强课堂内计算教学,探寻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有效途径与方法,摸索课堂内计算教学的基本模式。 一、探索“小学数学课堂内计算教学模式”的初步实践 我们依据教学大纲,对计算教学提出内容、要求,结合学生实际进行了探讨与研究。我们的基本做法是: 1、以口算的基本训练作为计算教学的突破口。口算是笔算的基础,任何笔算四则计算,实际上都是分解成一群基本口算题进行运算的。专家研究表明,如果基本口算熟练的学生,笔算速度就快,正确率也高。笔算四则计算的熟练程度是受基本口算的数量程度所制约。因此,计算教学中,口算能力的培养十分重要。 (1)坚持每节课1-2分钟的基本口算训练。口算的技能、技巧的形成和熟练程度,不是一朝一夕可以一蹴而就的,需要在教学中长期不懈地训练,所以我们规定了每节数学课必须在开始时安排1-2分钟地口算基本训练。(2)口算内容有计划,要求有层次。口算的内容必须有计划、有目的地安排。新、旧知识必须交.......混合训练,针对学生现状及大纲对计算内容的不同要求、分层要求学生达到一定的口算速度,制订相应的口算量表。(3)口算形式、方法多样化。在教学中,凡需要计算的,尽量与口算训练结合,能口算的坚持让学生口算。不仅如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多种多样形式交替进行口算训练,强化训练速度、密度,激发学生的兴趣。2.理解和掌握计算法则是课堂计算教学的重点。 (1)遵循认知规律,让学生充分感知理解算理。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尤其是低年级学生更为突出。在教学中,我们通过形象直观使学生充分感知,理解算理。不仅让学生知其然,更重要的然他们知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模式的研究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模式的研究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兴趣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动力。数学教材的编排有这样的特点:每节课的新知识都是由生活实际引出或旧知识引申发展的。因此,在学生学习新知识之前,要对与新知识有密切联系的知识、技能、学习方法和思维方法进行鲜明的针对性训练,在此基础上创设一定的情境,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使学生以最佳的心理状态投入到学习新知识的活动中去。 如在教学《乘数是三位数的笔算》时,先让学生笔算45×12,复习在三年级已学过的乘数是两位数乘法的知识,让学生通过计算正确,有一种成功的愉悦感。而在此时,教师在乘数的百位上添上“1”,问:“谁能以最快的速度计算出来?”教师把新知展示出来,使学生感觉这样的题目太简单了,并以比赛的形式,使其带着强烈的愉悦感投入到新课的学习之中。 二、引导发现,自主探索 这是学习新知识的重要环节,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掌握数学知识的重要环节。 A、尝试,质疑。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贵有疑”,学生在学习中有疑问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将“疑”设在学生学习新旧知识的矛盾冲突之中,让学生在“疑”中产生兴趣。 如在教学《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一课中,在复习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口算题的最后出现两个异分母分数加减法题目:、,学生顿时“傻眼”,产生了“疑”。 B、讨论,解惑。 学生产生疑问时,教师不要急于“解惑”,而要引导学生进行合作交流。学生在互相交流讨论过程中,已经在尝试讲道理。他们在这一环节中各抒己见,充分发散各自的思维。同时,教师要善于调控,不要把讨论流于形式。那种无任何积极意义的所谓的“讨论”,完全是形式主义的翻版,应该让学生明确讨论的目标是什么。 C、小结,升华。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有效策略的探究

小学数学计算能力教学的策略研究 李黎 关键词:概括繁琐解题思路、步骤检验事倍功半粗心大意验算素质教育一丝不苟题海战术 计算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最多的数学技能,也是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要素和重要内容。而良好的计算能力更是学生今后生活、学习和参加社会活动所必备的基本素养之一,所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也将为学生今后更好地学习数学奠定扎实的基础。 一.存在的问题 传统的小学计算教学常常通过机械重复、大量的题目训练来达到目的,只重视计算的结果,不重视计算法则的形成过程和计算方法的概括。新课改以来,在计算教学中一些教师过分强调计算方法的多样化,以至于到最后,计算教学就沦为“题海战术”。改革后,删除了一些比较繁琐的计算题,计算难度大大下降,然而学生计算的错误,却是小学教学中仍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近几年,我对每次的测试卷进行分析,在计算这个大题里,有关计算的内容所占的比例很大。在所有失分的题目中,因计算而失分的题在总失分中占相当大的比例。小学生在计算过程中经常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往往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很多家长甚至教师都认为只是孩子粗心大意、马虎造成的,其实是多方面能力缺失的综合表现,忽视不得。因为学生计算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的质量,如数学中有些概念的引入需要通过计算来进行;数学应用题的解题思路、步骤、结果也要通过计算来落实;几何知识的教学要涉及周长、面积、体积的求法,这些公式的推导与运用同样离不开计算。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必须在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方面引起高度重视。 二、小学数学计算的实用价值 1.计算在生活、学习、科学研究和实际中的作用。 数与计算是人们生活、学习、科学研究和实际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数学方法。在当今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科学各个领域都有巨大变化,这充分说明小学数学中计算的基础性和工具性。因此,在小学阶段学好计算并形成一定的计算能力是终身收益的事情,同时,教师如何切实有效地实施小学数学计算教学,就成为一个热门话题。 2.学习计算对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作用。 计算是在人类的生产生活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它们具有由低到高、简单到复杂的逐步发展过程。在数与计算中有很多相互依存,对立统一的关系。小学数学计算的启蒙教育教学要阐明它的产生和发展,它们之间相互依存对立统一的关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俗话说,“刀不磨,要生锈,人不学,要落后”。 3.培养小学生数学计算的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需要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新思考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新思考 目前小学数学计算教学出现了令人担忧的问题,学生的计算能力比以前下降了,主要表现在计算正确率下降,口算速度减慢等。学生对计算的兴趣并没有提高,数学思维能力也没有得到应有的培养。必须重新审视计算教学,纠正一些矫枉过正的做法,继承我国传统计算教学的精髓,在培养学生的计算兴趣的同时,提高计算技能,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关键词]计算教学;兴趣;技能;思维 一、问题的提出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在“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中明确指出,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小学数学中计算具有基础性和工具性。对于每个人来说,仅在小学阶段学习整数、小数和分数四则计算及其混合运算。任何学科的规律归结为公式后基本上都要运用四则混合运算来计算的。例如,物理、化学的有关公式的计算,微积分的数值计算等等。因此,在小学阶段学好四则混合运算计算,并形成一定的计算能力,这是终身有益的。 但是,我们在调研中发现了计算教学值得深思的现象,以往对学生计算能力的要求,如计算方法、技巧与速度等,现在很少提了。学生的计算能力比以前下降了,主要表现在计算正确率下降,口算速度减慢等等。而学生对计算的兴趣并没有因此而提高,学生数学思维能力也没有得到应有的培养。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样的结果?我们经过深入的调查研究,发现了计算教学的几个误区,并研究了相关的对策。二、计算教学的误区 1.计算教学依赖于情境。主要表现在,有的教师偏面认为,计算教学离不开情境,缺少了情境,似乎激发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有的课堂上情境设置是牵强附会的,有的纯粹是为了引出算式,经过一番不着边际的“看图说话”,等到从情境引出算式,已经花去了10多分钟时间,影响了教学的进程。 2.算法多样化变成“形式化”。主要表现在,有的教师对算法只求量上的“多”,学生展示同一思维层面的算法,教师一概叫好,而不管思维层面即质上的提升。一旦少了某种方法,教师就要千方百计牵引。有的学生为了迎合教师的意图,想一些低价值、原始的方法来充数。这样一来,往往讨论一道题目就要花费10——15分钟。而且算法“多”了以后,也不适时优化。在计算时,只要求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有的甚至于不掌握基本的计算方法。 3.课堂练习时间无保证。主要表现在,有的教师很少安排学生的课堂练习,偏面认为现在计算教学的要求降低了,学生做习题就有机械、重复训练之嫌,反来复去说“算理”,挤占了练习时间,影响了学生基本计算技能的形成。 4.口算不讲速度。主要表现在,忽视口算的正确率以及口算的速度,教师和学生口算意识淡薄,课堂上很少安排时间进行口算训练,有的一年级学生连20以内的加减法也不熟练,有的二年级学生连乘法口诀也没有做到脱口而出,这样势必影响计算速度。 三、计算教学的对策 鉴于上述分析,笔者认为,必须重新审视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纠正一些矫枉过正的想法和做法,继承我国传统计算教学的精髓,在培养学生的计算兴趣的同时,提高计算技能,发展数学思维能力。具体有以下三方面的对策。 (一)引入形式多样 数学知识的来源是多方面的,一是来自数学外部现实社会的发展需要;二是来自数学内部的矛盾,即数学本身发展的需要。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总是与一定的社会背景即“情境”相联系,在实际情境中学习,有利于意义建构。如果创设一定的情境,通过情境开展学习,学生能把计算当作一种工具,通过计算解决一些问题,体会计算的价值,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计算教学从情境引入,并就此展开有效的教学,这是可取的。但是,创设情境不能只图表面上的热闹,也不能拘泥于过多的非数学信息,不能干扰和弱化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以及数学思维的发展。任何方法都有一个度的问题,计算教学中创设情境也不例外。创设情境是手段,而不是目的,除了解决情境中的计算问题,还要通过计算,形成计算技能。

小学数学计算课理解算理和掌握算法之浅谈

小学数学计算课理解算理和掌握算法之浅谈计算是学生最基本的数学素养。小学数学教学内容分为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四大板块。数与代数包括整数、小数、分数、百分数加减乘除四则运算,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算,等式与方程等计算内容;图形与几何包括平面图形的周长与面积、立体图形的表面积与体积等计算内容;统计与概率包括求平均数、众数、中位数等计算内容;综合与实践以问题为载体,学生综合应用计算内容和方法解决简单的生活实际问题。可以说计算贯穿小学数学教学的始终。从思维角度看,计算是依据数和运算的意义以及运算的定律进行逻辑推理的过程。就计算的种类来讲可以分为口算、笔算、估算三大类。比较简单的计算通过心算可以得出结果就是我们所说的口算;当数字较大不能很快算出得数,需要把计算过程书写下来,就是我们所说的笔算;估算就是大致推算,可以推算最大值、最小值或大约是多少。2011年新课程标准把发展学生的运算能力当做十大核心概念之一,可见计算在小学课程中的重要性。无论哪种类型的计算都离不开学生对算理的理解,算法的掌握与应用。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对理解算理和掌握算法的几点体会。 一、算理与算法的关系 算理是客观存在的规律,是计算过程中的道理,是指计算过程的思维方式,解决为什么这样算的问题。算法是计算的方法,主要是指计算的法则,就是简化了复杂的思维过程,添加了认为规定的程序化的操作步骤,解决如何算的方便、准确的问题。如:计算312+56时,根据数的组成进行计算312是由3个百、1个十、2个一组成的,56是由5个十、6个一组成的。先把2个一与6个一相加是8个一,然后1个十与5个十相加是6个十,最后把3个百、6个十、8个一合并的368,这就是算理。当学生进行一定量的练习后,发现了这样的计算规律:个位只能与个位相加,十位只能与十位相加,百位只能与百位相加,也就是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直接相加,再把几个得数合并起来,这个过程就是学生感悟算理的过程。最后优化计算过程,写成竖式,概括出计算法则: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满十向前一位进一,这就是算法。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算理是算法的理论依据,为计算提供了正确的思维方式,保证了计算的合法性和正确性;算法是算理的提炼、概括和总结,为计算提供了便捷的操作方法,从而提高计算的速度和准确率。算理和算法是相辅相成有机统一的。 二、教学流程中如何感悟算理、掌握算法 小学数学计算课大致分为:检查预习,确定起点——创设情境,感知算理

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的一般教学模式探究

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一般教学模式探究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新课程标准》的重要目标,从而在平时课堂教学中如何进行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教学也成为值得探讨的一个问题。 一、什么是解决问题 解决问题从广义理解是指综合地、创造性运用各种数学知识去解决各种问题,包括实际问题和源于数学内部的问题。从狭义理解是指综合地、创造性运用各种数学知识去解决联系实际的问题。它最显著的特点是工具性和应用性。解决问题的教学能够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巩固学生数学知识技能,并掌握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 二、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一般教学模式 真正意义上的“解决问题”是让学生解决日常生活场景中的实际问题,而在现实生活中考虑解决某一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时需要的数据、事项、关系等,在应用题的教学中,这些必不可少的信息已经通过文字形式给出了。而解决问题不是简单的代入公式,它要的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问题情境中解决问题才是学习数学的价值所在。随着社会的信息化发展,数学的应用也在不断地深化和扩展。我们就要更加注重在真实的情景中研究数学和解决问题。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相关的教育理论将解决问题的教学模式设计如下。 1、创设情景,收集信息

教师开始上课时,可以借助主题图或教学课件来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把抽象的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主题图或教学课件上的信息在一定意义上是为学生思维提供线索的。当学生汇报后,教师引导学生将收集的信息进行整理,找出要解决的问题。通过观察汇报也能为解决问题提供认知的基础,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焕发学生的主体意识,为学生自主探索、解决问题营造氛围。具体如下: ①教师先让学生观察主题图。 师问:“图上画的是什么,写的是什么,你发现了什么?” ②让学生认真独立地观看,分组讨论和交流,并汇报和交流获取的信息。 例如:二年级下册第4页“解决问题”。可将课本上的主题图利用多媒体课件以动态的形式展示给学生,让学生仔细观察,说说发现了什么。学生有了前面解决一步计算问题的经验,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搜集信息能力,他们分小组讨论和交流,很快会说出自己发现的信息:原来有22人在看戏,走了6人,又来了13人。学生在看图时,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有序的观察,这样有利于理清思路,并为将来找中间问题打下基础。 2、小组协作探究问题 当学生明确要解决的问题后,给学生留出充足的空间和时间,让每个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自主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方法和策略,还可以通过小组内的共同探究和交流,并形成初步的方案。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参与到小组中去及时获取信息,适当加以引导和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策略3篇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策略3篇 二、运用简便的计算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的科学性 三、多种方式组合,锻炼学生思维 四、注重算理与算法的结合,提高教学有效性 由于数学往往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所以多数情况下,教师在计算教学中多重视对一个正确结果的追求,而忽视了具体计算过程的重 要性。致使学生也将目光放在计算出正确答案上,而不在乎是怎么 算的。这样会使学生在算法的运用上以及计算方法的提炼上很难提高,有时还会造成学生基础知识不扎实,不利于以后的继续学习。 所以教师要重视将算理和算法的结合,在对算理有一定的良好理解 的基础上,更好的掌握和理解算法。例如在进行200÷5这样的例题 教学时,很多学生知道正确答案是40,算法就是先将200看成20, 除5之后再在结果上加上一个0。这种算法固然结果是正确的,但 是从算理上来看未必正确,应该让学生明白把200看成20的算法在 算理上是不可取的,因为将200看做20,未必就真成了20。而是将200看成是20个10,用每个20除5,得到4个十,4个十就是40。这样在之后的教学中也可以帮助学生对新旧知识有一个很好的结合,在学习新知识的时候也是对就知识的一种巩固和提高。另外,通过 对各种知识的灵活运用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归纳理解能力,在以后更 深入的学习中可以对计算方法进行适时的优化。从而最终提高教学 的有效性。 五、多样化的练习方法,巩固知识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计算教学在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各种思维能力,还可以使其将课堂 中的数学有效的利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同时计算教学在整个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据非常大的比重,需要教师

小学数学如何上好一节计算教学课

小学数学如何上好一节计算教学课 苍溪县中小学教学研究室罗以培 内容摘要: 计算教学是我国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它贯穿小学数学教学的始终,无论是数学概念的形成、数学结论的获得、还是数学问题的解决等都依赖于计算活动的参与。2011版《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应重视口算,加强估算,提倡鼓励算法多样化” 。要想上好一节计算课,就必须做到:创设情境与复习铺垫有机结合,算法多样化与算法优化相互促进,算理直观与算法抽象紧密结合,形成技能与解决问题共同发展,让每位学生在计算教学中经历数学思考的过程,从而提高数学核心素养。 关键词: 计算教学;如何上好计算课;算法多样化与优化 计算教学是我国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它贯穿小学数学教学的始终,无论是数学概念的形成、数学结论的获得、还是数学问题的解决等都依赖于计算活动的参与。2011 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对计算教学在目标定位上提出了新要求,更注重让学生体验计算在生活中的意义,并能运用数学计算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切身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真正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价值。 计算教学中,要想上好一节计算课,就必须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让每位学生在计算教学中经历数学思考的过程,从而提高数学核心素养。 一、创设情境与复习铺垫有机结合 现在的计算教学几乎不见了传统教学中的复习铺垫,取而代之的是——情境创设。因此,很多计算课都创设生活情景,常常是创设“买东西” 或者是“逛商场”的情境,硬要从生活中得到一些数据用来计算或者一定要联系生活,难道这就是新课标的理念吗?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总是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即“情境” 相联系的,

在实际情境下进行学习,有利于意义建构。的确,良好的问题情境能有效地激活学生的有关经验和体验。新课标也非常强调,计算教学时“应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培养数感,增进学生对运算意义的理解” “应使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量关系,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 “避免将运算与应用割裂开来”。然而,任何事物都不是绝对的。因为数学的来源,一是来自数学外部现实社会的发展需要;二是来自数学内部的矛盾,即数学本身发展的需要。这两方面的来源都可能成为我们展开教学的背景。 【案例一】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五年级上册小数乘整数和小数除以整数 【方法一】引入一个买风筝的生活情景。一个风筝 3.5 元,买3个这样的风筝要多少元?在教小数除以整数时也出现了王鹏晨练的生活情景。用学生感兴趣的事引入教学,在完成计算教学的目标的同时也教学了解决诸如单价×数量=总价,路程÷时间=速度等应用题,正所谓“一箭双雕”。 【方法二】在教学这两个内容的教学中用旧知识的迁移,在新授前作一个复习整数乘除法计算的铺垫,通过对比练习,学生掌握积的小数点如何确定,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这才是这节计算方法的重中之重。 【思考】方法一其目的是让学生在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通过单位的转化理解算理,这是可取的,也是现实的,无可非议。但一节课下来,学生究竟能兼顾多少?方法二的复习铺垫是有必要的。试问有些学生连整数的乘除法都不过关,又岂能谈小数的乘除法呢?为什么会连整数的乘除法也不过关呢?新课标对学生的计算要求不高,又加上计算器的加入教学,有些老师的认识不够,日积月累,学生的计算能力不强,事实证明有时候铺垫时有必要的。但常常有的老师走进了误区,为了使教学更顺畅,设计了一些过渡性、暗示性问题,给学生设置了一条狭隘的思维通道,使得学生无需探究就可以得出结论。这样的一个铺垫,无疑成了抹杀学生广阔思维的一笔。这些都是教师在选择用情景导入还是复习导入要考虑和注意的问题。 可见,创设情境和复习铺垫并不是对立的,必须有效结合。但不是所有的计算教学都必须从生活中找“原型” ,选择怎样的引入方式取决于计算教学的内容

小学数学教学基本课型下教学模式解读

小学数学教学基本课型下教学模式解读 “解决问题策略”课堂教学模式 “解决问题的策略”近年来越来越多受到小学教育届人士的关注,解决问题的策略是苏教国标版小学数学教材的一个特色,也是一个亮点,但是这样的课型在实际的教学中却并不好教学。 教材的编排意在突出解决问题方法的选择、设计及运用,通过方法的运用、反思和内化促进解决问题策略的形成。解决问题策略的教学不能仅仅满足于让学生解决某一类问题,而应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经历策略的形成过程,进而反思和提炼,最终把握解决问题的策略。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解决问题的策略学习,最终要指向问题的解决,仅仅有策略最终不能够解决问题不是教学的最终目标。 有意识地帮助学生提升解决问题的策略是小学数学教学过去所未曾出现过的,也是小学生从未经历过的,教师的教更多地是促进学生策略的形成,组织好“解决问题的策略”的教学,如何最好最快地帮助学生形成一定的解决问题的策略仍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进一步探索和思考。 《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基本程序一共分为5个环节: “激活经验、初步感知——自主探究、提炼策略——尝试应用、理解策略——灵活运用、内化策略——评价小结、体验价值” 下面我就举两个例子。一个是四年级下册的解决问题策略教学;一个是六年级上册的解决问题策略教学。 四年级下册的解决问题策略(画图)教学分析: 第89~90页教学用画图的方法表示图形面积增加或减少的情况,帮助理解题意,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1、让学生学会画图。 画图是解决问题时经常使用的方法,这些方法能直观地显示题意,有条理地表示数量,便于发现数量之间的关系,从而形成解题的思路。因此,人们在解决

小学数学计算课四步教学模式

小学数学计算课四步教学模式 的运算七步教学模式模式步骤学生行为教师行为进入情境,提出问题感知教师提供的信息并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提供数学情境,并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列式并估算根据已有经验列出算式并进行估算引导和组织学生根据已有经验列式并进行估算独立尝试算法根据已有经验尝试不同的算法巡视、启发、指导学生的不同算法交流算法以小组为单位相互交流各自的算法组织、指导小组活动并选定汇报 小组汇报 算法并掌握基本算法一组汇报 ,其他组补充、纠正或质疑,形成共识适时点拨、引导并整合全班的共同认识巩固基本算法并验证独立运用基本算法并用其它方法验算提供基本练习试题,关注和指导学困生运用算法解决问题运用学过的基本算法解决问题提供数学问题、点拨、评价通过三个月来的实验教学,我们觉得七步教学的环节有点繁杂,不便于操作。根据实验情况,再结合县教研室专家的建议,我们又将教学环节进一步优化,合并为以下四步:数的运算四步教学模式模式步骤学生行为教师行为进入情境,提出问题感知教师提供的信息并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提供数学情境,并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尝试交流算法根据已有经验列出

算式并尝试不同的算法巡视、启发、指导学生的不同算法以小组为单位相互交流各自的算法组织、指导小组活动并选定汇报小组归纳算理一组汇报 ,其他组补充、纠正或质疑,归纳算理形成共识。适时点拨、引导并整合全班的共同认识练习巩固,口算演练运用学过的算法解决问题提供基本练习试题,关注和指导学困生,并点拨、评价模式的操作要点模式的第一步:是创设、提供一些常见的学生熟悉而又感兴趣的实际生活情境,让学生从数学的角度获取信息、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模式的第二步分两个环节:一是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列出算式,并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利用已有知识经验,尝试用适合自己的方式寻求解决问题的算法,使人人都能参与,为创新提供机会。 二是组织学生在小组长的带领下交流各自的算法,说明算理,拓宽思路。模式的第三步:是以组为单位在全班进行交流归纳算理并整理不同的算法,进一步体会算法多样化并沟通算法间的联系,掌握基本算法。模式的第四步:是灵活运用算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感受学习数学的价值。小学数学计算教学贯穿于小学数学的始终,学习时间最长,分量也最重。培养学生正确而迅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石。所以,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尤为重要。新的课程教材实施以来,由于教学内容多,课时减少,课堂上计算的训练时间明显减少。通过分析,我认为目前在计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