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墨交融写青山(二)

合集下载

苏少版初中美术九年级上册全册精品教案

苏少版初中美术九年级上册全册精品教案

力量与生命——外国雕塑赏析【教材分析】本节课的内容是苏少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第17册第一课,课题为《力量与生命——外国雕塑赏析》。

属于欣赏?评述单元。

教材选取了西方各个历史时期具有代表性的优秀作品,基本反应了外国雕塑的演变与发展过程。

通过赏析,让学生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雕塑的特征,了解雕塑艺术品对生命的赞颂,雕塑作品所具有的恒久生命力。

雕塑艺术是人类情感外溢的物化形态,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论古代还是现代,雕塑的创造都体现着时代的文化精神,是人类力量与生命的传达。

【教学目标】认知目标:通过赏析,了解雕塑艺术评议的特点,了解外国雕塑的艺术成就。

技能目标:通过赏析,发展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通过讨论、陈述、评价,初步掌握雕塑的艺术评议和艺术物点。

并结合雕塑本质特征,学会初步运用雕塑的基本欣赏方法去赏析具体的雕塑作品,提高学生对艺术节品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丰富的想象力。

情感目标:雕塑的根本特点是立体造型。

即用三维空间的体积,表现某种形象和节律,达到交流思想感情的目的。

通过赏析,感受艺术家赋予顽石的力量与生命,以及艺术家对生命的礼赞。

创造目标:雕塑既是提高的艺术,又是普通的艺术;既是古老的艺术,又是现代的艺术。

通过赏析,打通学生对所学知识的链接整合能力,用自己独特的感受和体验表达出对作品新鲜的认识。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对雕塑本质特征,立体造型的理解,能够初步运用雕塑的基本欣赏方法赏析优秀的雕塑作品,感受雕塑艺术品对力量与生命的礼赞。

教学难点:通过党析,理解雕塑作品的抒情与象征性。

【学情分析】本课的教学对象是九年级的学生,学生对雕塑的相关知识在以往的教学中曾经接触过。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是外国雕塑欣赏,学生对外国雕塑的演变与发展比较陌生,而且对外国的历史文化、民族文化等等都知之甚少。

要读懂这些经典的外国雕塑对于学生来说的确有些难度。

【教学方法】自主探索法、合作学习法、故事引趣法、拓展延伸法。

《第4课水墨交融写青山》作业设计方案-初中美术苏少版八下

《第4课水墨交融写青山》作业设计方案-初中美术苏少版八下

《水墨交融写青山》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1. 了解水墨画的基本概念与技法。

2. 掌握水墨画的基本用笔和用墨技巧。

3. 体验水墨交融的效果,初步形成青山绘画的构思。

4.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审美力和创新思维。

二、作业内容作业内容围绕水墨画技法展开,分为以下几步:1. 理论知识学习:(1)讲解水墨画的起源与发展。

(2)讲解水墨画的主要特点,如用墨、运笔及山水意境。

(3)示范基本笔法如点、线、面的运用以及泼墨、破墨等技巧。

2. 实践操作:(1)指导学生进行简单的笔法练习,如使用不同的力度与速度,在宣纸上体验不同的笔触效果。

(2)教授学生如何运用水墨进行淡墨、浓墨的练习,以及如何控制水分的多少来达到不同的画面效果。

(3)进行小范围的青山元素练习,如山体的轮廓、云雾的晕染等。

3. 创意发挥:(1)引导学生想象自己的山水画面,如构思一座自己心中的青山形象。

(2)在掌握基本水墨技巧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在画面上尝试自己的创新与变化,表现独特的青山意境。

三、作业要求1. 学生需认真听讲,理解水墨画的基本原理和技法。

2. 实践操作中,要熟练掌握基本笔法和用墨技巧,尝试不同的水墨效果。

3. 在创意发挥阶段,需将所学的水墨画技巧运用到自己的作品中,展现出个性化的青山形象和画面意境。

4. 作业完成时间为一课时内,作业纸大小可根据教师要求自行选择。

5. 保持画面整洁,注意安全使用水墨材料。

四、作业评价1. 技法掌握:评价学生是否熟练掌握了水墨画的用笔和用墨技巧。

2. 创意表现:评价学生作品中是否展现出独特的创意和画面意境。

3. 画面效果:评价学生作品的整体效果,包括构图、色彩、线条等。

4. 作业态度:评价学生在作业过程中的参与度和学习态度。

五、作业反馈1. 教师需对每位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指出优点与不足。

2. 通过课堂讨论或小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互相评价作品,促进交流与学习。

3. 根据学生作业情况,调整教学计划和方法,为后续课程做好准备。

苏少版八年级下册美术:第4课 水墨交融写青山

苏少版八年级下册美术:第4课 水墨交融写青山
水墨交融写青山
——吾手写吾心
水墨交融写青山
活动一 初体验 活动二 细赏析 活动三 探技法 活动四 试合作 活动五 共拓展
水墨交融写青山
活动一 初体验 活动二 细赏析 活动三 探技法 活动四 试合作 活动五 共拓展
活 动 二 细 赏 析
唐代 王维《雪溪图》
水墨交融写青山
活动一 初体验 活动二 细赏析 活动三 探技法 活动四 试合作 活动五 共拓展
活动一 初体验 活动二 细赏析 活动三 探技法 活动四 试合作 活动五 共拓展
邂逅美丽, 相约校园!
水墨交融写青山
活动一 初体验 活动二 细赏析 活动三 探技法 活动四 试合作 活动五 共拓展
活动一 初体验 分组活动,尝试用中国画的特有
的笔墨语言绘制记忆中的美景!
水墨交融写青山
活动一 初体验 活动二 细赏析 活动三 探技法 活动四 试合作 活动五 共拓展
水墨交融写青山
活动一 初体验 活动二 细赏析 活动三 探技法 活动四 试合作 活动五 共拓展
活动四 试合作
分组活动,运用笔墨尝试临摹《秀石疏林 图》(可适当改动)。
大胆入画、注意卫生!
水墨交融写青山
活动一 初体验 活动二 细赏析 活动三 探技法 活动四 试合作 活动五 共拓展
元代 赵孟頫《秀石疏林图》 水墨交融写青山
活动一 初体验 活动二 细赏析 活动三 探技法 活动四 试合作 活动五 共拓展
活动五 共拓展
文房四宝




水墨交融写青山
活动一 初体验 活动二 细赏析 活动三 探技法 活动四 试合作 活动五 共拓展
谢谢!
水墨交融

元代
倪瓒《容膝斋图》

《水墨交融写青山》教学设计

《水墨交融写青山》教学设计

《水墨交融写青山》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

承接第3课的水墨蔬果,引导学生对中国画艺术的传承和交流。

这既体现了民族文化的强化,同时也符合课标的要求。

教材通过对古人“笔墨”的体验,学习用笔的方法,尝试表现山水画等几个版面,让学生深刻的领悟与感受山水话的无穷魅力。

二.学情分析学生对中国传统绘画的了解有一定的认识,但表现的方式和技法却少之又少。

该课题对于初中生来说,既不陌生,但又非常难以驾驭,使孩子们无形中产生一种恐惧的心理。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感受中国山水画的笔墨意趣,了解山水画的独特艺术表现。

掌握山水画的“三远法”和用笔用墨的方法;2.过程与方法:了解中国山水画的程式美。

以自主探究的方式比较山水画中的布局,用描红的方式感受笔墨变化以及皴法的学习,并以小组合作的形式临摹出一幅山水画卷;3.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欣赏中国山水画,体悟山水画的意境,培养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提高审美情趣。

四.教学重点1.掌握中国山水画的笔墨变化,并能够熟练地体现一种或两种皴法;2.根据所学的知识,能创作出一幅山水画。

五.教学难点1.对山水画笔墨技法表现的理解与运用;2.对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培养与审美能力的提高。

六.教学准备课件、文房四宝、范画等七.教学过程(一)导入作品拍卖竞价的方式——今天给大家带了一幅我收藏的山水画,想请在座的同学们当一回鉴宝专家,帮忙鉴定一下我收藏的这幅画能值多少钱?大家众说纷纭,那么我们从模仿大师做起,用水墨抒写山河,鉴赏中国山水画的艺术价值。

导入课题《水墨交融写青山》【设计意图】用作品拍卖的方式进行导入,大大调动所有孩子的积极性与参与度。

学生并不清楚一幅作品的价格与艺术价值的关系,所以这犹如面纱般,需要我们通过学习,层层揭开这“面纱”,最终达到教学的最终目的。

(二)授课一.气韵生动1.作品的艺术表现要先从整体感受出发,从而让学生学会创作作品要考虑作品的整体画风。

苏少版八年级下册美术:第4课 水墨交融写青山

苏少版八年级下册美术:第4课 水墨交融写青山

《万山红遍》《稚川移居图》
《 井 冈 山 》 李
李可
《闽游《赠山别水山卷水》唐寅(明)卷朱可染(现代)王蒙(元)》耷(1石.染(现代)3清涛5)5(12.亿2清6亿)
创作山水长卷
中国山水画不仅仅是对自然景色的描摹,更是中国 人情思中最为厚重的沉淀,以山为德、以水为性的内在 修为意识,是画家人生态度的表达,是画家人生追求的 体现。
9.315亿
《 山 水 十 二 条 屏 》




杏 花 草
杉 树



堂 》
台 》















最贵的山水画
9.315亿
《 山 水 十 二 条 屏 》




红 树 白
板 塘



泉 》
香 》



最贵的山水画
1.84亿
45.092亿5亿 1.1615亿
《 庐 山 观 瀑 图 》
初中美术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欢迎同学们进入艺术殿堂
课题:水墨交融写青山
执教老师:朱锦荟
《 杉 树 楼 台 》
水墨交融 写青山
《 杉 树 楼 台 》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什么?
整体感受
水 墨 交 融 写 青 山
谢赫:南朝 画家、理论家
著作: 《古画品录》
水 墨 交
“六法论”




气韵生动
何为气韵?
感受古人笔墨
(
斧 《

第四课水墨交融写青山

第四课水墨交融写青山
教学反思
你知道古代画家画山石的各种皴法吗?
山石的各种皴法有:斧劈皴、披麻皴、折带皴、解索皴、钉头皴、豆瓣皴、荷叶皴、云头皴、马牙皴、米点皴等;
树叶的各种点法有:个字点、介字点、梅花点、胡椒点、垂藤点、仰叶点、大混点、小混点、平头点、仰头点和各种双勾夹时是否只能按程式绘画,不能有其它变化呢?
3、山水画的表现程式
中国画历来重法度,讲传统。几乎是每一落笔都有严格的要求,要一波三折、用笔如耕,无往不收、无垂不缩,要平、圆、留、重。用墨则要以墨为彩。墨分五色以及各种用墨技法等,都是从笔墨运用上提炼、概括出来的规律。笔墨如此,在造型上更为讲究。人物画的各种描法,山水画的各种皴法,花鸟画的各种勾法、点法,无论是工笔还是写意,都有一整套的操作规范。特别是诗、书、画。印的有机结合,更使中国画具有综合性的艺术特点,形成一种趋于完美的程式。
你知道古代画家画山石的各种皴法吗?
山石的各种皴法有:斧劈皴、披麻皴、折带皴、解索皴、钉头皴、豆瓣皴、荷叶皴、云头皴、马牙皴、米点皴等;
树叶的各种点法有:个字点、介字点、梅花点、胡椒点、垂藤点、仰叶点、大混点、小混点、平头点、仰头点和各种双勾夹叶点等;
(三)、感悟体验
1、思考讨论
我们画山水时是否只能按程式绘画,不能有其它变化呢?
笔墨程式固然重要,但不能代替整个艺术的创造。“艺术最可贵的精神是独创”。直至近代乃至当代,山水画中新的程式化表现技法依然在不断涌现。张大千晚年在原有程式“泼墨法”基础上独创了“泼彩法”,使其作品意境空阔,灵气回荡。
2、《春水归舟图》作品赏析
3、动手尝试
下面就请同学以合作的形式,融合自己所掌握的笔墨语言,大胆的画一幅山水画。
四、归纳巩固
学生尝试完毕,教师选择一些学生作业展示,进行自评、互评、教师点评。

描写水墨山水画的唯美句子(精选合集2篇)

描写水墨山水画的唯美句子(精选合集2篇)

描写水墨山水画的唯美句子(篇一)水墨山水画是中国古代传统绘画艺术的一种,它以山水为主题,采用水墨技法表现出深邃宁静的意境。

这种画作常常以简洁的线条和颜色勾勒出山水的轮廓和神韵,给人以极大的美感和观赏愉悦。

下面是我为您创作的描写水墨山水画的优美句子:1. 线条舒展宛若游龙于云间,悠然无尽。

2. 点洒墨痕如星河倒映水榭,幽静如诗。

3. 山体苍翠挺拔,宛如石壁削成。

4. 水面湛蓝如镜,轻风拂面,微波粼粼。

5. 日影斑驳,穿过重山,映照出一片暖意。

6. 与山相合,山呼万象应;与水相融,水养无形生。

7. 层峦叠嶂,似欲通向天际。

8. 低云迷漫,细雾缭绕,宛如仙境。

9. 山水融为一体,内外相生,悦目心灵。

10. 偃蹇之姿,宛若卧龙于石之间。

11. 高山恒在,巍峨耸立,仿佛隐入云端。

12. 山顶笼罩一层轻纱,宛如神秘面纱。

13. 奇石挺拔,如剑指天际。

14. 江水缓缓流淌,悠然自得,似一幅行云流水的画卷。

15. 世界都安静了,只有山水的声音会被聆听。

16. 高耸入云的山峦,给人以无穷憧憬和向往。

17. 千山万水云雾生,蔚蓝天空纷纷扬扬。

18. 雾气融融,悄然笼罩山峰,宛如烟波。

19. 层峦叠嶂的山峦,犹如一幅山水画。

20. 如梦般的山水,深深地印在我眼底。

21. 纸张一沾水墨,墨色渗透开来,便如山水中的彩云纸似的。

22. 山脚下,小径蜿蜒而上,似乎引领着人们进入一副山水画中。

23. 山势峻峭,强烈的挺拔之感令人心旷神怡。

24. 整山如画,将人与大自然完美融合在一起。

25. 天蓝色的水墨,绘出了意境悠远、情感丰富的山水景象。

26. 静夜的山水,流淌着无尽的宁静与寂静。

27. 山、水、人,构成了一幅和谐而美丽的画卷。

28. 细细雨丝如墨迹,点点绿叶似花朵,浓淡相间,美不胜收。

29. 山川秀丽,宛如仙境,只待仙人才能进入。

30. 画中的山水如行云流水,永不停歇。

31. 山石起伏,曲折有致,充满了无限奇妙。

32. 墨色流转间,山水流动,仿佛在对观者低语。

描写水墨山水的唯美句子(精选100句)

描写水墨山水的唯美句子(精选100句)

描写水墨山水的唯美句子(精选100名句)水墨山水,恢弘而秀美,充满了令人陶醉的意境。

下面是我为您带来的50句描写水墨山水的唯美句子。

1. 山势如削,水流如飞,构成了恢宏而壮丽的山水画卷。

2. 山峦起伏,云雾缭绕,仿佛进入了仙境般的水墨山水世界。

3. 层峦叠嶂,山影倒映在湖中,犹如一幅令人流连忘返的水墨画。

4. 绵延的山脉在远处交汇,山间的溪流如银丝般流动。

5. 山川秀丽,悬崖峭壁与江水相互映衬,在墨色中构成了柔美的画面。

6. 雾气缭绕,山峦隐现,如诗如画的水墨山水令人陶醉。

7. 匍匐的山峦似乎永无止境,雄浑的气息令人倾倒。

8. 山水相依,宛如一幅幅唯美的画卷在眼前展开。

9. 巍峨的山峦耸立,如翡翠般散发着熠熠光芒。

10. 山水融为一体,如同一曲激荡心弦的优美旋律。

11. 山如墨染,水似丝带,构成了美不胜收的水墨山水之景。

12. 雨后的山水更加清秀,水墨之美一览无余。

13. 细腻的笔触描绘出了山的起伏与水的清澈,构成了一幅幅精彩的水墨画。

14. 山势连绵起伏,水波荡漾,仿佛一场天地间的盛大交响曲。

15. 山川嶙峋,水声潺潺,宛如置身于梦幻般的仙境。

16. 耸峙的高山,悬挂的瀑布,构成了一幅幅浑然天成的山水画卷。

17. 泛舟碧波之上,远山朦胧,水天一色,令人心旷神怡。

18. 山影如墨,湖光如镜,水墨之美令人陶醉。

19. 山河相连,云雾缥缈,仿佛一幅幅神秘的水墨仙画。

20. 山峦叠翠,溪水潺潺,美不胜收的景致仿佛将人带入梦幻境界。

21. 灵动的水面上泛起涟漪,山峦映入水中,绘就出一幅幅美轮美奂的水墨山水画。

22. 山川延绵,四季变幻,山水之美百看不厌。

23. 浑厚的水墨山水中蕴藏着作者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24. 山青水秀的静谧景象仿佛将人带入了一个世外桃源般的境界。

25. 寂静的山水之间荡漾着宁谧的氛围,如同大自然的私语。

26. 浓墨重彩的山川描绘出了大自然的神奇与绚丽。

27. 山水相间,景色如诗,令人陶醉在这绮丽的水墨画之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寒江独钓图》画面表现的是什么内容?你能联想到一首诗吗?作者表现了怎样的情感?大面积的留白表示什么意思?
作品描绘了诗一般的意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作品描绘了一叶孤舟漂泊在无垠的水际,只有一位老者,身穿蓑衣,头戴斗笠,在独自垂钓。大面积的留白给人以想象的空间,像水天相连,像茫茫白雪,像雾气迷茫,充分表现了寒冷的感觉。
新授
4.教师示范:
示范树木与山石的技法。
古代画家画树叶时创造的各种点叶法:菊花点、胡椒点、介子点、松叶点等;
古代画家画山石时创造的各种皴法:是表现山石﹑峰峦纹理的画法披麻皴﹑雨点皴﹑斧劈皴等。
5. 在教师的指导下练习各种笔法、墨色、墨法,谈谈对用笔、用墨的感受,并试着对同学的笔墨造型进行分析,判断它们各使用了哪些笔法、墨法。
3.体会:意境之美,中国山水画情与景交融的独特审美内涵。中国的山水画不仅描绘了自然山水,而且寄托了画家个人的情感和理想,同时也表达了画家的主观感受。
4.《山水》(石涛)画面意境:清幽静谧。石涛运用线的粗细、刚柔、浓淡、疏密等形态组合的变化构成近山远水、岸柳板桥,不受客观世界的光线、色彩、透视的制约,形成画面节奏,从而传递画家的情绪、感受和富有生命力的内心世界。
板书设计
水墨交融写青山(二)
追寻表达,大师的意境
反思
要求创造情景交融的意境。
即要求画家把对自然景物的感受和认识,与被描绘的客观对象有机地结合起来,达到写景是为了抒情,抒情又离不开具体的景物,情与景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宋代的翰林画院曾出过几道颇为有名的创作命题:“踏花归来马蹄香”“深山藏古寺”“野渡无人舟自横”。
(三)合作临摹,创造的乐趣
作业要求:融合自己掌握的笔墨语言,临摹或创作一幅以大自然为主体的山水画。
展示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临摹作品,同学之间交流学习体会,互评及教师点评作品。
现程式。背景空白,中有诗”,你能体会到中国山水画家追求的境界吗?
中国画的中心——笔墨,中国画讲究墨的浓淡,淡要淡得厚,淡得有韵味,不能淡薄;浓不能浓得有火气、燥气。笔墨就是构成,有意识地将笔墨的安排作为构成来思考。由于笔墨的偶然性和现场发挥并不完全依画家的旨意和预期,所以在作画过程中还要随机应变,灵活处理。
6.合作临摹,创造的乐趣
作业要求:融合自己掌握的笔墨语言,临摹或创作一幅以大自然为主体的山水画。
巩固练习
练习各种笔法、墨色、墨法,谈谈对用笔、用墨的感受。
小结
这是中国古代山水画家在长期艺术实践中,根据各种山石不同的质地结构和不同树木的表皮状态,加以概括而形成的许多行之有效的表现程式。
作业布置
试着对同学的笔墨造型进行分析,判断它们各使用了哪些笔法、墨法
青峰初中集体备课卡
学科:美术年级:七、八主备人:邓莹修改人:
课题
第三课水墨交融写青山(二)
课时
2
内容
追寻表达,大师的意境
主备人原备
个性化修改




认知目标:感受山水画生动变化的笔墨意趣,了解山水画的程式化语言及独特的艺术表现特色。
技能目标:了解山水画的“程式”之美,笔墨的表现方法及一般的构图法则。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欣赏中国山水画,体悟山水画。



中国山水画的空间分割讲究造境。
教学用具
教学课件、宣纸、画笔、查阅相关历史资料。
教学过程
教与学活动目的及其操作
修改人的修改或评价
导入
中国山水画的空间分割讲究造境。
新授
1.中国画三远的布局章法,可以用尺幅之纸表现万里江河、万仞高山。自近而望其远曰平远,平远之致冲融;自下而仰其巅曰高远,高远之势突兀;自前而窥其后曰深远,深远之意重叠。
教师示范:
示范树木与山石的技法。
古代画家画树叶时创造的各种点叶法:菊花点、胡椒点、介子点、松叶点等;
古代画家画山石时创造的各种皴法:是表现山石﹑峰峦纹理的画法披麻皴﹑雨点皴﹑斧劈皴等。
4. 在教师的指导下练习各种笔法、墨色、墨法,谈谈对用笔、用墨的感受,并试着对同学的笔墨造型进行分析,判断它们各使用了哪些笔法、墨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