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墨交融写青山

合集下载

苏少版初中美术八年级下册课件-第4课 水墨交融写青山5

苏少版初中美术八年级下册课件-第4课 水墨交融写青山5

• 难忘的一天 • 今天,太阳照着大地,就像闪闪发光的金子一样,到处都是暖洋洋的,我的心里也是暖洋洋的。
• 我早早就起了床,不是因为天气热,也不是因为我想出去玩,而是我们得回学校了。
• 我来到学校的时候已经是7时35分了。进入校门的时候,有一位老师摸了摸我的头,微笑着说:“ 跳跳,你真厉害,考了个全班第一!”我腼腆的笑了笑。
第4课 水墨交融写青山 用笔的方法
枝干的线条中锋运 笔,显得浑圆饱满。
石块的用笔选择侧锋, 显得方折、爽利、多变化。
第4课 水墨交融写青山 树木的表现方法
鹿角枝 树画法
胡椒点 树画法
第4课 水墨交融写青山 树叶的表现方法
小混点画法
杉叶点画法
破笔画法
仰头点画法
垂头点画法
夹叶画法
第4课 水墨交融写青山 树木的表现方法
注意到树木和石头的 不同用笔了吗?
试着分辨石块上的不 同墨色,它们对营造画面 的气氛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呢。
讨论:画中树木与石 头的表现分别给你什么样 的感受
感受古人的“笔墨”
第4课 水墨交融写青山 用笔的方法
中锋 侧锋
露锋 藏锋 中国画用笔一般分硬毫、软毫、兼毫三类。硬毫除狼毫之外,还有紫毫、 鼠须、猪鬃、石獾等,特点是弹性强、蓄水少,笔痕劲挺刚健;软毫蓄水多, 墨色易丰富,笔痕柔和含蓄;兼毫性能在二者之间。
第4课 水墨交融写青山
树木的表现方法
树木画法在古代 作品中的运用
第4课 水墨交融写青山 山石的表现方法 单石与多石聚合
第4课 水墨交融写青山 山石的表现方法
第4课 水墨交融写青山
山石画法中的皴法
是表现山石﹑峰峦和树身表皮的脉络纹理,
以及山石粗糙质感的画法。画时先勾出轮廓

苏少版八年级下册美术:第4课 水墨交融写青山

苏少版八年级下册美术:第4课 水墨交融写青山
水墨交融写青山
——吾手写吾心
水墨交融写青山
活动一 初体验 活动二 细赏析 活动三 探技法 活动四 试合作 活动五 共拓展
水墨交融写青山
活动一 初体验 活动二 细赏析 活动三 探技法 活动四 试合作 活动五 共拓展
活 动 二 细 赏 析
唐代 王维《雪溪图》
水墨交融写青山
活动一 初体验 活动二 细赏析 活动三 探技法 活动四 试合作 活动五 共拓展
活动一 初体验 活动二 细赏析 活动三 探技法 活动四 试合作 活动五 共拓展
邂逅美丽, 相约校园!
水墨交融写青山
活动一 初体验 活动二 细赏析 活动三 探技法 活动四 试合作 活动五 共拓展
活动一 初体验 分组活动,尝试用中国画的特有
的笔墨语言绘制记忆中的美景!
水墨交融写青山
活动一 初体验 活动二 细赏析 活动三 探技法 活动四 试合作 活动五 共拓展
水墨交融写青山
活动一 初体验 活动二 细赏析 活动三 探技法 活动四 试合作 活动五 共拓展
活动四 试合作
分组活动,运用笔墨尝试临摹《秀石疏林 图》(可适当改动)。
大胆入画、注意卫生!
水墨交融写青山
活动一 初体验 活动二 细赏析 活动三 探技法 活动四 试合作 活动五 共拓展
元代 赵孟頫《秀石疏林图》 水墨交融写青山
活动一 初体验 活动二 细赏析 活动三 探技法 活动四 试合作 活动五 共拓展
活动五 共拓展
文房四宝




水墨交融写青山
活动一 初体验 活动二 细赏析 活动三 探技法 活动四 试合作 活动五 共拓展
谢谢!
水墨交融

元代
倪瓒《容膝斋图》

《水墨交融写青山》教学设计

《水墨交融写青山》教学设计

《水墨交融写青山》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

承接第3课的水墨蔬果,引导学生对中国画艺术的传承和交流。

这既体现了民族文化的强化,同时也符合课标的要求。

教材通过对古人“笔墨”的体验,学习用笔的方法,尝试表现山水画等几个版面,让学生深刻的领悟与感受山水话的无穷魅力。

二.学情分析学生对中国传统绘画的了解有一定的认识,但表现的方式和技法却少之又少。

该课题对于初中生来说,既不陌生,但又非常难以驾驭,使孩子们无形中产生一种恐惧的心理。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感受中国山水画的笔墨意趣,了解山水画的独特艺术表现。

掌握山水画的“三远法”和用笔用墨的方法;2.过程与方法:了解中国山水画的程式美。

以自主探究的方式比较山水画中的布局,用描红的方式感受笔墨变化以及皴法的学习,并以小组合作的形式临摹出一幅山水画卷;3.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欣赏中国山水画,体悟山水画的意境,培养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提高审美情趣。

四.教学重点1.掌握中国山水画的笔墨变化,并能够熟练地体现一种或两种皴法;2.根据所学的知识,能创作出一幅山水画。

五.教学难点1.对山水画笔墨技法表现的理解与运用;2.对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培养与审美能力的提高。

六.教学准备课件、文房四宝、范画等七.教学过程(一)导入作品拍卖竞价的方式——今天给大家带了一幅我收藏的山水画,想请在座的同学们当一回鉴宝专家,帮忙鉴定一下我收藏的这幅画能值多少钱?大家众说纷纭,那么我们从模仿大师做起,用水墨抒写山河,鉴赏中国山水画的艺术价值。

导入课题《水墨交融写青山》【设计意图】用作品拍卖的方式进行导入,大大调动所有孩子的积极性与参与度。

学生并不清楚一幅作品的价格与艺术价值的关系,所以这犹如面纱般,需要我们通过学习,层层揭开这“面纱”,最终达到教学的最终目的。

(二)授课一.气韵生动1.作品的艺术表现要先从整体感受出发,从而让学生学会创作作品要考虑作品的整体画风。

水墨交融写青山(新)

水墨交融写青山(新)

第4课水墨交融写青山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理解生动变化的笔墨,学习中国山水画的表现程式,了解一般的构图法则。

技能目标:敢于运用工具大胆地临摹大师的作品,尝试创作山水画。

情感目标:体会山水画所表达的意境,培养对中国绘画艺术的热爱,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重点:中国画笔墨的基本技法,体会山水画所表达的意境。

教学难点:敢于表达自己的主观情感,关注水与笔墨的关系。

教学准备:教师:教学课件、山水画作品、宣纸、毛笔、墨汁、颜料、调色盘。

学生:宣纸、毛笔、墨汁、颜料、画毡、调色盘。

教学课时:二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教室里播放《高山流水》古筝曲【设问】请大家静下心来听我们教室中回响的悠扬的古琴声,有人想起它的曲名了吗?二、讲授新课1、说说你最喜欢的山水画?是那位画家的作品?介绍画家?2、感受古人的“笔墨”(课件展示)作品赏析《秀石疏林图》《山水》3、用笔的方法(课件展示)中锋、侧锋、露锋、藏锋。

4、山水画的表现程式(课件展示)山石的各种皴法有:披麻皴、雨点皴、斧劈皴、折带皴、云头皴等;树木的表现方法有:胡椒点画法和蟹爪枝树画法;树叶的表现方法有:杉叶点画法、破笔画法、垂头点、小混点、仰头点、夹叶点等;5、介绍山水画的构图法则(课件展示)6、教师示范(画一幅山水)三、感悟体验(教师巡回指导)下面就请同学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融合自己所掌握的笔墨语言,大胆画一幅单个山石树木或完整的山水画。

四、归纳巩固画完后选择一些学生作业展示,进行自评、互评、教师点评。

五、总结,布置下节课任务六、拓展把自己画的作品进行装裱,挂在教室、家中,起到装饰、美化的效果。

水墨交融写青山1

水墨交融写青山1

水墨交融写青山(1)一、教材分析本节课以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的自由学习山水画,着重把握以下三个要点。

一是要在分析作品时,应有意识地强调山水画独特的透视。

二是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自己发掘山水画作品共有的中国人文精神。

教师通过网上论坛的讨论和课堂上对知识的横向联系,引导学生自己学习。

分析作品有详略区别,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把课堂教学进行引申,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目的1、认知目标:通过作品欣赏,使学生深入了解中国山水画的艺术特色,及其在历史长河中是如何发展和完善的。

2、能力目标:通过网上的讨论和教师对作品的介绍,提高学生对作品的鉴赏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兴趣。

3、情感目标:通过分析中国山水画不同作品之间的艺术特色,懂得如何感受艺术之美。

三、教学重点中国山水画在不同时期的艺术特色。

领会蕴藏在画中深刻的中国传统人文思想。

四、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自己去发掘中国古代山水画作品中所具有的中国传统文化思想。

以及这种思想对山水画发展的影响。

五、教学过程(一)引导阶段:教室里播放《高山流水》古筝曲【设问】请大家静下心来听我们教室中回响的悠扬的古琴声,有人想起它的曲名了吗?【教师总结】高山流水,这也是我国古代画家的主要绘画题材。

大家坐在这样一个现代化的教室里,一定觉得古代山水画离我们好遥远,但现在我们就要借助这些现代化的设备来和我们的传统艺术作一次亲密接触。

(二)探究阶段1.赏析《富春山居图》“人在画中游”的感觉。

【简介】《富春山居图》是元朝画家黄公望的作品,是黄公望为无用师所绘,以浙江富春江为背景,全图用墨淡雅,山和水的布置疏密得当,墨色浓淡干湿并用,极富于变化,是黄公望的代表作,被称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

明朝末年传到收藏家吴洪裕手中,吴洪裕极为喜爱此画,甚至在临死前下令将此画焚烧殉葬,险在吴洪裕的侄子从火中抢救出,但此时画已被烧成一大一小两段。

前段称《剩山图》,现藏浙江省博物馆;后段较长称《无用师卷》,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第四课水墨交融写青山

第四课水墨交融写青山
教学反思
你知道古代画家画山石的各种皴法吗?
山石的各种皴法有:斧劈皴、披麻皴、折带皴、解索皴、钉头皴、豆瓣皴、荷叶皴、云头皴、马牙皴、米点皴等;
树叶的各种点法有:个字点、介字点、梅花点、胡椒点、垂藤点、仰叶点、大混点、小混点、平头点、仰头点和各种双勾夹时是否只能按程式绘画,不能有其它变化呢?
3、山水画的表现程式
中国画历来重法度,讲传统。几乎是每一落笔都有严格的要求,要一波三折、用笔如耕,无往不收、无垂不缩,要平、圆、留、重。用墨则要以墨为彩。墨分五色以及各种用墨技法等,都是从笔墨运用上提炼、概括出来的规律。笔墨如此,在造型上更为讲究。人物画的各种描法,山水画的各种皴法,花鸟画的各种勾法、点法,无论是工笔还是写意,都有一整套的操作规范。特别是诗、书、画。印的有机结合,更使中国画具有综合性的艺术特点,形成一种趋于完美的程式。
你知道古代画家画山石的各种皴法吗?
山石的各种皴法有:斧劈皴、披麻皴、折带皴、解索皴、钉头皴、豆瓣皴、荷叶皴、云头皴、马牙皴、米点皴等;
树叶的各种点法有:个字点、介字点、梅花点、胡椒点、垂藤点、仰叶点、大混点、小混点、平头点、仰头点和各种双勾夹叶点等;
(三)、感悟体验
1、思考讨论
我们画山水时是否只能按程式绘画,不能有其它变化呢?
笔墨程式固然重要,但不能代替整个艺术的创造。“艺术最可贵的精神是独创”。直至近代乃至当代,山水画中新的程式化表现技法依然在不断涌现。张大千晚年在原有程式“泼墨法”基础上独创了“泼彩法”,使其作品意境空阔,灵气回荡。
2、《春水归舟图》作品赏析
3、动手尝试
下面就请同学以合作的形式,融合自己所掌握的笔墨语言,大胆的画一幅山水画。
四、归纳巩固
学生尝试完毕,教师选择一些学生作业展示,进行自评、互评、教师点评。

第4课 水墨交融写青山-苏少版八年级美术下册教案

第4课 水墨交融写青山-苏少版八年级美术下册教案

第4课水墨交融写青山-苏少版八年级美术下册教案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会:1.了解水墨画的基础知识和技法;2.了解青山画的特点和表现方法;3.培养学生对水墨画的感性理解;4.提高学生的创意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学生对于水墨画的感性认识和对青山画的把握;2.学生的创意和构图能力;难点:1.学生对于水墨画的自由表现;2.学生能否将青山的特点真实表现出来。

教学内容及步骤教学内容1.水墨画基础知识和技法;2.青山画的表现方法;3.水墨画与青山画的融合。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教师用具有中国特色的山水画作为导入,引导学生了解到山水画的特点和美感。

同时,老师也向学生介绍了本课所要学习的内容。

第二步:水墨画的基础知识和技法1.老师向学生讲解水墨画的起源和发展;2.老师向学生展示水墨画的特点和技法;3.老师演示如何使用毛笔和墨进行水墨画的绘制。

第三步:青山画的表现方法1.老师向学生介绍青山画的特点和风格;2.老师向学生演示如何运用线条和色彩表现青山画。

第四步:水墨画与青山画的融合1.老师向学生讲解水墨画和青山画的结合方式;2.老师带领学生进行水墨画和青山画的结合绘制。

第五步:作品展示老师向学生展示一些优秀的作品,以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并对学生作品进行评价。

学生作业结合所学知识和技法,完成一个水墨画和青山画的融合作品,可以是山水画、花鸟画或其他主题的作品。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于水墨画和青山画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且也有了一定的创作能力。

需要注意的是,在教学中要不断强调美术作品的创意思想和表现力,让学生有更深入的思考和体验。

同时,在课堂中要注意对学生作品进行多角度的评价和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提升其审美和创意能力。

评课稿:苏少版八年级美术下册《水墨交融写青山》

评课稿:苏少版八年级美术下册《水墨交融写青山》

评课稿:苏少版八年级美术下册《水墨交融写青山》一、课程简介本课程是苏少版八年级美术下册的一篇教材,题目为《水墨交融写青山》。

这是一节以水墨画技法为主线的艺术课,旨在引导学生通过绘画表现青山的美感,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的感知能力和审美能力。

二、课程目标本课程的主要目标如下:1.了解水墨画技法的特点和表现形式;2.学会用水墨画表现青山的意境和美感;3.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绘画技巧;4.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的欣赏和表达能力。

三、课程内容1. 课程导入在导入环节中,教师可以通过展示一幅水墨画作品,引发学生对青山的认知和感受,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水墨画技法讲解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将详细讲解水墨画的特点和表现形式。

教师可以简要介绍水墨画的起源、发展历程和主要表现手法,如线条、笔墨、水墨渲染等。

3. 艺术创作指导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将详细指导学生使用水墨画技法创作表现青山的作品。

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给予指导:•观察青山的特点:教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青山的形态、色彩、纹理等特点,并提醒学生注意青山的气势和表情。

•选取合适的画面构图:教师指导学生选择合适的画面构图,突出青山的特点,并注重画面整体的平衡和美感。

•技法运用:教师指导学生使用不同的水墨画技法,如点、线、面的运用,勾勒出青山的形态和纹理。

•水墨渲染: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水墨渲染的技巧,创造出青山的光影效果,增强画面的层次感和立体感。

4. 创作实践在这个环节中,学生将根据老师的指导开始创作自己的水墨画作品。

学生在创作过程中,可以根据自己的观察和感受,发挥创意,表达自己对青山的理解和感受。

5. 作品展示和评价在课程结束前,学生将展示自己的水墨画作品,并进行互相评价和欣赏。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针对作品的技法运用、意境表达和整体效果进行评价,鼓励学生积极分享和交流,互相学习成长。

四、教学方法本课程的教学方法主要包括:1.讲解法:通过讲解水墨画技法和创作指导,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课水墨交融写青山
枣庄第四十四中学刘艺
一、教材分析:
水墨画是中国的国粹,是东方艺术的杰出象征,它源远流长,蕴涵着东方哲理的博大内涵。

它是通过简略概括的笔墨,着重描绘物象的意态神韵,中国水墨画避开“笔、意、墨、韵”就无从谈起,它是最基本的东西。

它以笔法为主导师,充分发挥墨法的功能,取得“水晕墨章”的艺术效果。

所以本课就以笔墨技巧为基础,引申到笔墨的乐趣,学会用笔墨来传达自己的感受。

教材在版面上作了精心安排,运用文字和图例介绍如何欣赏山水画,如何理解表现山水画的灵魂――笔墨,如何体验大师所画山水画的意境,如何运用不同的表达方式去享受创造的乐趣。

从而使学生更进一步了解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传统,去关注中国人优秀的思想境界与审美境界。

本课安排学生接触山水画的一般表现程式,学习运用工具材料表达自己对自然景观的情感,学会从生活中寻找表现题材,真正体会一石一树皆有情。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把课堂教学进行引申,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学生分析:
山水画的知识,学生在以前的欣赏课中已有所了解,在生活中也常能看到,因此学生对山水画有一定印象。

学生对山水画的了解主要是视觉上的,在实践方面接触不多,对用笔、用墨、用水都缺少直接经验。

三、教学目标:
1 、认知目标:理解生动变化的笔墨,学习中国山水画的表现形式,了解一般的构图法则。

2 、技能目标:运用工具大胆创作有意境的山水画作品。

尝试创作一幅有本地区山水特征的山水画。

3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欣赏中国山水画,并能体会山水画所表达的意境,培养对中国绘画艺术的热爱,对大自然的热爱。

四、教学重、难点:
(1)重点:中国画笔墨的基本技法,体会山水画所表达的意境。

(2)难点:敢于表达自己的主观情感,关注水与笔墨的关系。

确立重难点的目的在于通过欣赏来激发学生学习中国山水画的情趣,以及学生在本课中初步了解了山水画的绘画语言,通过对简单形象的描绘,提高对中国山水画的观赏和分析能力,从而激发对家乡山川和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也加倍真爱民族艺术。

五、本课在整个教材中的位置、作用:
本课是以“造型、表现”为主的课程,水墨画的表现方法及所体现的内涵数千年来为广大民众所喜爱,通过学习,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魅力,更进一步地把握美术的文化性和历史传承性。

水墨画的特殊之处在于它的工具、材料、方法、审美与其它画种的区别,本册中的二、三两课的内容来体现以上的特点,对水墨画的表现方法既要有了解和掌握,又要不囿与其技能技巧,逐步体验水墨特殊的韵味和对审美情趣的把握。

六、课时:
共2课时,此为第一课时
七、课前准备:
1 、教师准备:中国画绘画工具|、范画、多媒体课件
2 、学生准备:毛笔、墨、宣纸、画毡、旧报纸、颜料等
八、教学过程:
(一)、导入
1 、播放关于山水画的动画短片让学生欣赏,师问:同学们,你们看出来这是关于什么主题的动画了么?生答:关于山水画的动画等回答,师总结导入新课。

(通过播放动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入新课内容)
2 、揭题――水墨交融写青山
师:山水画是中国画的三大画科之一,那另外两个画科是什么?生思考回答。

师总结:人物画和花鸟画,今天我和同学们主要学习山水画的知识。

(复习提问,为第三课做铺垫)
(二)、感受山水画之美
师:当今的画家们在继承前人绘画优秀传统技法的基础上不断创新,不断探索创作了大量优秀的山水画作品。

下面我们就来欣赏画家笔下描绘的大自然,带给我们的憧憬和迷幻吧!(出示图片与音频)
在这里我见过春回大地!和夏虫的高鸣……
我也见过满眼金光如云霞,白雪飘飘如裹纱……
我们穿越了时光,领略心旷神怡的美好!
看……不论是春意融融的江南水乡。

风沙漫漫的戈壁荒漠!
焕发了生机的古老高原,娟秀妩媚的漓江山水
气势磅礴的高山峡谷,生机盎然的农家小院
都留下了我们深情凝视的目光……
我们感受传统之凝重雄浑,我们体味现代之明快活泼,
这就是令我们心醉神迷的……山水画!
(三)、合作探究
师:说到山水画,他的概念是什么,它有哪些特点?
学生小组讨论、交流、探索,并发言;师总结:(1)中国山水画通常离不开山石、树木、云水等景物。

(2)山水画是以描写山川自然景色为主题的绘画,山水画注重笔墨意韵,表现上讲究经营位置和表达意境。

(四)、认识笔墨
师:其实,山水画最讲究‘笔墨’二字,也就是用毛笔的不同部位和手的不同动作,以墨为主,加以清水的多少,可以画出不同浓淡干湿的效果,表现出笔墨变化的情趣。

1 、如何用笔――中锋、侧锋、逆锋、散锋、拖笔(学生执笔体验)
重点示范讲解――中锋、侧锋
中锋用笔要执笔端正,笔锋在墨线的中间,用笔的力量要均匀,笔锋垂直于纸面,其效果圆浑稳重。

侧锋用笔执笔偏侧,笔锋在墨线的边缘,笔锋与纸面形成一定的角度,用力不均匀,时快、时慢、时轻、时重,其效果变化丰富。

2 、如何运墨――墨分五彩:焦、浓、重、淡、清(浓——淡,学生执笔体验)
体验水墨画中的纸、墨、水、色相互之间的关系,学生自己感受,水在其中起的作用及墨色交融的神奇效果。

3 、山水画表现基本技法――师运用勾、皴、檫、点、染五种基本技法表现山石结构。

师在宣纸上演示(图片展示,让学生自己去观察、尝试、体会)
4、山石表现程式——中国古代山水画在表现山石的质感上创造了许多行之有效的表现程式。

常见的几种山石皴法:披麻皴、荷叶皴、折带皴、斧劈皴(图片展示)
帮助学生理皴法的来源,启示画法来自于生活而高与生活,要灵活运用。

(五)、小试身手
老师这里有几张自己的作品照片,让同学们欣赏感受一下。

(图片展示)
同学们!欣赏完之后有什么想法,有没有自己想动手试一试的渴望呢?好,就让我们一起用笔墨来试试吧。

作业要求:
1、由于学生的程度不一,学生作业可分层教学,可采用局部临摹、放大改画、添加、移动的形式完成。

有一定基础的同学可根据写生作品或记忆尝试自己创作一幅。

2 、创作过程中学生仍可进行相互交流,交换意见。

3 、要鼓励学生大胆表现自己的个性,大胆落笔、细心收拾、敢于用笔用墨、熟悉宣纸的
性能与体会笔墨的味道。

学生尝试创作,师巡回辅导
(六)、学生作品展评――着重从笔墨表现进行分析
相互评定、自我评定、教师评价、集体讨论等方法评价。

如以:是否喜欢水墨画?是
否了解其思想内涵?是否掌握水墨画的笔墨情趣?评价点在于学生是否将自己的情感和创
意通过笔墨表现了出来。

(七)、小结
同学们,这一节课我们体验了笔墨变化的情趣,下一节课我们学习山水画树木表现的技法和三远构图法。

可能有很多人不是很喜欢传统的山水画。

一些比较前卫的艺术家通过自己对现代水墨的理解,来重新审视水墨、解构水墨,他们用新的观念和另一种方式来利用水墨语言,这些探索从不同的侧面丰富着中国现代水墨艺术的内容。

(八)、教后感:
本课是初中阶段唯一的两节国画造型表现课其中的一课,由于农村中学的学生国画基础知识掌握较少,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相对城里的孩子要薄弱。

但是他们不缺的是热情,他们有的是动力,有的是兴趣。

所以通过对本课的教学发现,有的学生能较好的把握用笔用墨与用水的关系。

画面比较生动,浓浓淡淡,虚虚实实相生,充满了笔墨情趣。

笔墨虽然略显稚嫩,但显示了一定的灵性。

学生的积极参与和大胆表现都是值得提倡的。

不足之处:要加强美术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课程的教学设计要注意一定的延伸性,不局限在自己的美术领域里传输知识,所以以后我要增加自己的各方面知识。

注重角色互换,拉进师生距离,不让学生产生美术课是一种负担,欣赏理解作品是一项任务,这样的错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