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墨交融写青山.4课件ppt

合集下载

第2课水墨交融写青山

第2课水墨交融写青山
教材版本
苏少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美术第十七册第2课
课题
水墨交计课时
2课时
执教日期
教案设计
授课人
章明霞
教材分析
本节课以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的自由学习山水画,着重把握以下三个要点。一是要在分析作品时,应有意识地强调山水画独特的透视。二是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自己发掘山水画作品共有的中国人文精神。
3课件展示画家宗炳的介绍及山水画简史,了解中国山水画产生的原因,讨论中国山水画的萌芽、发展、兴盛时期。
4展示《千里江山图》、《早春图》、《山水》、《泼墨山水》等
师:山水画在唐代就分化为青绿山水和水墨山水,你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大自然是五彩斑斓的,但为什么中国画家笔下的山水大多数是黑白的?
三、拓展阶段
教师通过网上论坛的讨论和课堂上对知识的横向联系,引导学生自己学习。分析作品有详略区别,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把课堂教学进行引申,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情分析
学生对中国传统的绘画有着极高的热情,本课是初中学生在了解水墨画的用笔用墨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山水画的表现方法技法,本课的安排对学生能够系统地了解水墨画有着重要的作用。
2.领会蕴藏在画中深刻的中国传统人文思想。
教学
难点
引导学生自己去发掘中国古代山水画作品中所具有的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以及这种思想对山水画发展的影响。
教学准备
教师:教材、相关资料、课件。
学生:课本、课前收集的相关资料。
教学活动环节
二度备课
一、导入阶段
播放古琴曲
师:有人想起它的曲名了吗?
生:高山流水。
师:这就是我国古代画家的主要绘画题材。大家坐在这样一个现代化的教室里,一定会觉得古代山水画离我们好遥远,但现在我们就要借助这些现代化的设备来和我们的传统艺术作一次亲密接触。(板书课题)

水墨交融写青山精品课件

水墨交融写青山精品课件
千里江山图局部 (北宋) 王希孟
富春山居图 元 黄公望
淮扬洁秋图 (清) 石涛
• 爱痕湖
张大千 (1899~1983)
万山红遍
李可染 (1907—1989)
表现内容
山石 树木 云水
山水画中,以山为主, 山是由石组成的,山是石的 整体,石是山的局部,山石 是不可分的。
《秀石疏林图》元 赵孟頫
散 指笔锋散开,呈多锋状(又称“开 锋 花笔”),其效果枯涩而多变化。

著名国画大师黄宾虹曾说:“石有阴阳向背,乃 分三面;树有交互参差,乃别四支(枝)。
中国古代山水画在表现山石的 质感上创造了许多行之有效的 表现程式。
常见的几种山石皴法:
披麻皴 荷叶皴 折带皴 斧劈皴
斧劈皴Βιβλιοθήκη 侧锋运笔线条有力笔法

用笔要执笔端正,笔锋在墨线的中 间,用笔的力量要均匀,笔锋垂直
锋 于纸面,其效果圆浑稳重。
用笔执笔偏侧,笔锋在墨线的边缘,
侧 锋
笔锋与纸面形成一定的角度,用力不 均匀,时快、时慢、时轻、时重,其 效果变化丰富。
逆 笔锋逆行,具有苍劲古朴的效果。 锋
拖 也叫拖笔或露锋,笔头侧卧于画面

顺毛而行,笔痕舒展流畅,自然松 动。
笔笔有面感,墨 色浓淡多变,形如刀 劈斧砍


•皴



你也试一试
山水画是一首无言的诗
它不仅仅是笔墨 的表现,而是一种心 境的表达,是对美的 感悟,也是对美好山 河书写的赞歌!

苏少版初中美术八年级下册课件-第4课 水墨交融写青山4

苏少版初中美术八年级下册课件-第4课 水墨交融写青山4

第4课 水墨交融写青山——学画树 树叶的表现方法
第4课 水墨交融写青山——学画树 树叶程式化的表现方法——点叶法
小混点画法
杉叶点画法
破笔画法
仰头点画法
垂头点画法
夹叶画法
第4课 水墨交融写青山——学画树
第4课 水墨交融写青山——学画树
第4课 水墨交融写青山——学画树
第4课 水墨交融写青山——学画树
• “老师,同学们,早上好!”一个声音从广播里传出来,“现作文在公布全级期末考试成绩排名前 二十名同学的名单……”顿时,大家都安静了下来,心里既紧张又充满了期待。“第四名,202, 王跳跳。第五名……”这时全班同学都尖叫了起来,纷纷看着我,眼里充满了羡慕。我也开心得差 点就跳起来了。
• 这次期末,我得了好多好多奖:年级第四名、文明生、三好学生……
的帮助?
第4课 水墨交融写青山——学画树
第4课 水墨交融写青山——学画树
第4课 水墨交融写青山——学画树
第4课 水墨交融写青山——学画树
第4课 水墨交融写青山——学画树
第4课 水墨交融写青山——学画树 龚贤《山水小品》
第4课 水墨交融写青山——学画树
北宋 关仝 《山溪待渡图》
第4课 水墨交融写青山——学画树
• 放学后,我跟着思颐去她家。她家很好看,很精致。我们一起当老师,很好玩,很开心。
• 放学后,我跟着思颐去她家。她家很好看,很精致。我们一起当老师,很好玩,很开心。
• 难忘的一天 • 今天,太阳照着大地,就像闪闪发光的金子一样,到处都是暖洋洋的,我的心里也是暖洋洋的。
• 我早早就起了床,不是因为天气热,也不是因为我想出去玩,而是我们得回学校了。
• 我来到学校的时候已经是7时35分了。进入校门的时候,有一位老师摸了摸我的头,微笑着说: “跳跳,你真厉害,考了个全班第一!”我腼腆的笑了笑。

水墨交融写青山

水墨交融写青山
即:“鹿角法”和“蟹爪法”。
鹿角法:
枝条上挺如鹿角状,两枝交接处的内角多为锐角,也有成钝角的,但不宜取直角,因直角太呆板。
蟹爪法:
枝条下屈,如蟹爪。(枣、柿等树,大体属于这个类。)
4树叶的画法:
树叶的表现法虽很多,但基本上可分为两大类。即:点染法和双勾法。
点染法:
(1)胡椒法:为密集的圆形小点。最好用微秃的毛笔画,落笔时笔锋直擢纸面,有节奏地点下去。注意墨色的浓淡变化。
教学
准备
国画工具,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材处理
一、导入
二、新授
三、作业要求
先欣赏挂在墙上的几幅山水画,由此引入新课,并介绍树木是山水画中的重要组成局部,作为祖国的传统艺术,我们要十分珍爱并发扬光大。
树木的种类繁多,形状也千差万别,但每株树都是由枝、干、根、叶构成,它们的生长规律是:主干粗、枝干细,枝干越分越细。
作画步骤:
以一棵树为例,边画边讲解。
画主干。
由上起笔向下,用浓墨在背阴处略加破醒,树的精神就出来了。
(2)画枝干。
画枝干,一要注意穿插关系,树枝交叉的最小单位是三根枝条,这三条枝构成的状态以不等边三角形最美。落笔时,从主枝上生出小枝,小枝上又生出小枝,层层生发开去自可收到“齐而不齐,乱而不乱”的效果。二要掌握疏密关系,有收有放,才有风致。
树干、树枝的画法:
画树的顺序是:先立干,后分枝,最后点叶。
古人有“树分四枝”之说。意思是指画树要四面出枝,才能表现出一棵树的立体感。再则,画树枝要注意取舍、概括,以达到简化,同时在画面的树干时,多用浓墨,画后面的枝干时,多用淡墨来表现,使其具有远近关系和层次。古人经过长期的观察、提炼,把各种树木的种类和各种树枝的生长规律和形态概括为两种基本形态。

八年级美术下册水墨交融写青山PPT

八年级美术下册水墨交融写青山PPT

小混点画法
杉叶点画法
破笔画法
仰头点画法
垂头点画法
夹叶画法
树木画法在古代 作品中的运用
第4课 水墨交融写青山 山石的表现方法
第4课 水墨交融写青山 山石的表现方法
第4课 水墨交融写青山 山石的表现方法
第4课 水墨交融写青山 山石的表现方法
第4课 水墨交融写青山
山石画法在古 代作品中的运用
第4课 水墨交融写青山
山水画程式
第4课 水墨交融写青山 构图的形式
第4课 水墨交融写青山 构图的形式
第4课 水墨交融写青山 构图的形式
第4课 水墨交融写青山 构图的形式
第4课 水墨交融写青山 体验山水的情趣
第4课 水墨交融写青山
学生临摹作品
Hale Waihona Puke 第4课 水墨交融写青山 用笔的方法
枝干的线条中锋运 笔,显得浑圆饱满。
石块的用笔选择侧锋, 显得方折、爽利、多变化。
第4课 水墨交融写青山
第4课 水墨交融写青山 树木的表现方法
蟹爪枝 树画法
胡椒点 树画法
第4课 水墨交融写青山 树木的表现方法
第4课 水墨交融写青山
树木的表现方法
第4课 水墨交融写青山 树叶的表现方法
八年级下册
水墨交融写青山
第4课 水墨交融写青山
感受古人的“笔墨”
九色鹿本生(敦煌壁画) 北魏
第4课 水墨交融写青山
感受古人的“笔墨”
秀石疏林图(中国画) (元代) 赵孟頫
第4课 水墨交融写青山
感受古人的“笔墨”
平凡的自然一角,却 表现得很有生机。画面并 不刻意求工,却透出平和 而秀逸的气息。
注意到树木和石头的 不同用笔了吗?

第4课 水墨交融写青山

第4课 水墨交融写青山

第4课水墨交融写青山教材分析中国山水画是以山川自然景观为主要描写对象的中国画,形成于魏晋南北朝时期,但尚未从人物画中完全分离。

隋唐时开始独立,五代、北宋时趋于成熟,成为中国画的重要画科。

传统上按画法风格分为青绿山水、金碧山水、水墨山水、浅绛山水、小青绿山水、没骨山水等。

中国山水画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传统绘画题材之一。

对传统山水画的学习进一步强化了民族文化,符合课标的要求。

教材通过感受古人的“笔墨”、追寻大师的意境等版面分割,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和交流,适合初中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

学生通过尝试山水画的笔墨语言,明了传统不是凝滞不变,而是不断发展前进的。

1.教学路径看:山水画以毛笔、水墨、宣纸为工具,以山川景色为描绘对象,融入中华民族文化思想,大胆而自由地打破时空限制,赋予了山水画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内在生命力。

游山玩水的文化意识,以山为德、水为性的内在修行意识,咫尺天涯的视错觉意识,中国山水画的天人合一之境,一直是山水画演绎的中轴主线。

学:了解毛笔的笔性及其表现方法。

掌握树、石的程式化语言,体悟古人的“笔墨情趣”。

以“皴”为美的山水画是人们面对自然时,通过观察而形成的一种极富创意的视觉笔墨,笔墨即为美,即为空间,在经典作品中探寻画家们的传承、整合、创新的发展之路。

学习用墨,谨记惜墨、泼墨技法。

实践:融合自己掌握的笔墨语言,临摹或创作一幅以大自然为主体的山水画。

创新:合作画常常是画家们切磋技艺、交流情感、记录友谊的“风雅之事”。

尝试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创作一幅山水画作品,体验集体的智慧,享受创造的乐趣。

2.课时建议本课设计为2 课时。

第一课时为传统山水画赏析,“笔墨”体验树木、山石的技法练习。

第二课时为追寻大师的意境,融合自己掌握的笔墨语言,临摹或创作一幅山水画作品,传达心中的山川意韵,在愉快的学习气氛中传承传统文化。

教学内容一、教学目标认知目标:感受山水画生动变化的笔墨意趣,了解山水画的程式化语言及独特的艺术特色。

第4课水墨交融写青山

第4课水墨交融写青山

杰出代表--“大小李将军” 李思训、李昭道
李思训《江帆楼阁图》
李昭道《明皇幸蜀图》
宋·王希孟《千里江山图》 整个画面统一于大青绿基调中,但是也
有丰富的皴法,宋朝以后大青绿衰落, 小青绿称为主流。
元代·赵孟頫《鹊华秋色图》
萌芽时期
形成时期
兴盛时期
潜隐时期
魏晋
隋唐
两宋
元明清
怎么画?
课堂作业:
斧劈皴
披麻皴
牛毛皴
解锁皴
折带皴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点皴
雨点皴
中国山水画:
传统上按画法风格分为青绿山水、金碧山水、
水墨山水、浅绛山水、没骨山水等。
青绿山水:
山水画的一种。用矿物质石青、石绿作为主色 的山水画。有大青绿、小青绿之分。前者多钩廓, 少皴笔,着色浓重,装饰性强;后者是在水墨淡彩 的基础上薄罩青绿。
萌芽 东晋·顾恺之《洛神赋图》 “人大于山,水不容泛”
展子虔《游春图》《游春图》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幅山水画,全图在设色和用笔上,
古意盎然,山石树木的线条,充满变化。作者运用了浓重的青绿填
色作为主调,也正是春天自然景色的特征。这种色彩的使用,被称 为“青绿法”,开创了中国山水画一种独具风格的画法。
利用上节课学习的皴法,结合近景与远景景构图法, 完成一幅青绿山水。
1、注意水水分的把握,色彩的融合 2、注意画面的整体,前后关系

水墨交融写青山(新)

水墨交融写青山(新)

第4课水墨交融写青山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理解生动变化的笔墨,学习中国山水画的表现程式,了解一般的构图法则。

技能目标:敢于运用工具大胆地临摹大师的作品,尝试创作山水画。

情感目标:体会山水画所表达的意境,培养对中国绘画艺术的热爱,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重点:中国画笔墨的基本技法,体会山水画所表达的意境。

教学难点:敢于表达自己的主观情感,关注水与笔墨的关系。

教学准备:教师:教学课件、山水画作品、宣纸、毛笔、墨汁、颜料、调色盘。

学生:宣纸、毛笔、墨汁、颜料、画毡、调色盘。

教学课时:二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教室里播放《高山流水》古筝曲【设问】请大家静下心来听我们教室中回响的悠扬的古琴声,有人想起它的曲名了吗?二、讲授新课1、说说你最喜欢的山水画?是那位画家的作品?介绍画家?2、感受古人的“笔墨”(课件展示)作品赏析《秀石疏林图》《山水》3、用笔的方法(课件展示)中锋、侧锋、露锋、藏锋。

4、山水画的表现程式(课件展示)山石的各种皴法有:披麻皴、雨点皴、斧劈皴、折带皴、云头皴等;树木的表现方法有:胡椒点画法和蟹爪枝树画法;树叶的表现方法有:杉叶点画法、破笔画法、垂头点、小混点、仰头点、夹叶点等;5、介绍山水画的构图法则(课件展示)6、教师示范(画一幅山水)三、感悟体验(教师巡回指导)下面就请同学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融合自己所掌握的笔墨语言,大胆画一幅单个山石树木或完整的山水画。

四、归纳巩固画完后选择一些学生作业展示,进行自评、互评、教师点评。

五、总结,布置下节课任务六、拓展把自己画的作品进行装裱,挂在教室、家中,起到装饰、美化的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千里江山图卷》属哪种画法或风格?
青 绿 山 水
2、水墨山水:纯以水墨描绘的山水画。
3、浅降山水:
在水墨勾勒皴染的基础上,敷设以赭石为主色的淡 彩山水画。
《富春山居图》(局部) 黄公望(元)
前段纵31.8厘米,横51.4厘米,现藏浙江省博物馆 后段纵33厘米,横636.9厘米,现藏台湾故宫博物院
5. 大小对比
• 意境是通过有形的景物组合,创 造出一种可给人以联想和思索的 空间,这个空间包含画家丰富的 饿思想情感,这种空间是虚幻的, 是大于画面真实的景物的一种想 象的心理空间,让观赏者有身临 其境的感觉,并让我们回味无穷。 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从这里体现 出作品的价值。
北 宋 郭 熙 《 早 春 图 》
一.魏晋时期萌芽
东晋 顾恺之 《洛神赋》
二 隋 独 立 成 画 科
展 子 千 《 游 春 图 》
三.唐、宋:从成熟走向高峰
唐:李思训 南宋:青山绿水(金 碧山水) 北宋:水墨山水 唐:王维

王希孟《千里江山图》
北 宋 巨 然 《 层 崖 丛 树 图 》
元 倪 瓒 《 六 君 子 图 》
Hale Waihona Puke 四 元 、 明 、 清自然界中的山水
诗人眼中的山水
望 庐 山 瀑 布
疑 是 银 河 落 九 天 。
飞 流 直 下 三 千 尺 ,
遥 看 瀑 布 挂 前 川 。
日 照 香 炉 生 紫 烟 ,

李 白
画家眼中的山水
北 宋 巨 然 《 层 崖 丛 树 图 》
南 宋 马 远 《 踏 歌 图 》
张大千
《庐山图》
中国古代山水画的发展脉络
元 倪 瓒 《 六 君 子 图 》

马远 《寒江独钓图》
• 突 出 表 现 早 春 的 季 节 特 色
北 宋 郭 熙 《 早 春 图
•千 山 鸟 飞 绝,万 径 人 踪 灭。
宋 马远 《寒江独钓图》
• 的 一 种 艺 术 境 界
元 倪 瓒 《 六 君 子 图 》
• 创 造 一 种 孤 傲 、 清 高 、 荒 凉 、 疏 放
4、没骨山水: 不用墨线勾勒,直接以彩色描绘物
象的山水画。
没 骨 山 水
中国古代山水画在空间上采用
“以大观小、小中见大”的手法。
宋 王希孟《千里江山图》
高远、
深远、
平远
元 王 蒙 《 青 卞 隐 居 图 》 元 倪 瓒 《 六 君 子 图 》

三远法:
高远:仰视取景,自山下而仰山巅。画面有巍然兀立之感。 深远:俯视取景,自山前而窥山后。画面有曲折幽深之感。 平远:平视取景,自近山而望远山。画面有寥廓渺茫之感。
《游春图》
展子虔(隋) 我国现存最早的一幅卷轴山水 画。 描绘大地上明媚的春光和 游人在山水中纵情游乐的神态。 各种花树点满山眼山野,桃红柳 绿,相映成趣。山上有骑马的猎 人,水中有乘船的妇女。远山近 坡,层次分明。 色彩上运用浓重的青绿填色, 作为全画的主调,正是春天自然 景色的特征。
现藏故宫博物院
(高远)
(深远)
(平远)
形成许多行之有效的表现程式
各种 点法
松针点 梅花点
菊花点 介字点
皴法:中国画技法的名称。用以表现山石和树皮的 纹理。
披麻皴
各 种 皴 法
请你说说:画中用了什么皴法?
鉴析
雨点皴
云头皴 折带皴 斧劈皴 披麻皴 云头皴
雨点皴 云头皴 折带皴 斧劈皴 披麻皴
斧劈皴
雨点皴 云头皴 折带皴 斧劈皴 披麻皴
元 王 蒙 《 青 卞 隐 居 图 》
元 倪 瓒 《 六 君 子 图 》
北宋
无我之境
重在画家对自然景物的感受 和描写,画家为自然服务。
南宋
追求细节真实 和诗的意境
重诗情画意。
元代
有我之境
重在抒发画家内心思想情感, 自然景物描写为次。

中国古代山水画的多样画法与风格
1、青绿山水:以中国画颜料中的石青、石绿为主色的山水画。
明 唐 寅 《 山 路 松 声 图 》
成 为 中 国 古 代 绘 画 主 流
中国古代山水画的艺术传统
一、 表现情境交融的意境
二、中国古代山水画在空间上采用 “以大观小、小中见大”的手法。
三、中国古代山水画在表现山石 的质感上创造了许多行之有效的 表现程式。
1. 疏密对比 2. 虚实对比 3. 动静对比 4. 化情思入景
折带皴
雨点皴 云头皴 折带皴 斧劈皴 披麻皴
披麻皴
中国古代山水画在表现山石的 质感上创造的表现程式。 • 笔法上:雨点皴、卷云皴、披麻 皴等。 • 墨法上:淡破浓、浓破淡、色破 墨、墨破色。
作业:

用你掌握的欣赏方法,就书中 的某件作品,写一个简短的评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