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史概论》课程标准

《数学史概论》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数学史概论

课程类型:A类

课程编码:0702033280

适用专业及层次:数学计算机系教育专业、专科层次

课程总学时:32学时,其中理论28学时,其他4学时。

课程总学分:2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

1.本课程的性质:专业选修课

2.课程目的与任务:本课程是研究数学概念、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的起源与发展,及其与社会政治、经济和一般文化的联系。数学史不是单纯的数学成就的编年记录,而是数学家在自然科学领域内克服困难、战胜危机和发现真理的斗争记录。因此,它是培养学生素质以及了解数学发展历史的重要途径,本课程对提升学生的数学文化素养有着重要的意义。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本课程的性质、地位和意义,知道这门课程的研究对象、范围,以及它与所学数学知识的联系,了解数学史在自然科学技术史中的地位和作用,全面提升专业素养;理解数学史的理论、思想和方法。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理论和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通过数学史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要解决实际问题,自己所学知识远远不够,学而后知不足,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愿望和求知欲。

3.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数学史概论》是数学教育专业的选修课程。数学史是人类文明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课程不仅与数学专业的基础课程及自然科学有直接联系,也与人文历史等学科领域密切相关,所以也可作为其他专业的拓展课程,借以提高学生的整体素养。

二、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及教学重难点

本课程由六个专题组成,内容应反映出数学发展的不同时代的特点,要讲史实,更重要的是通过史实介绍数学的思想方法。教学内容可参考标准给出的可供选择的专题,并在此基础上可根据学生的知识结构及相关课程设置可相应增减专题的内容,如三次数学危机、数学的严格性与三个数学学派、从透视学到射影几

何、计算机技术与对数、两项影响最大的国际数学奖励——菲尔兹奖和沃尔夫奖等,体现课程内容一定的弹性和开放性。

本课程的知识与技能要求分为知道、理解、掌握、学会四个层次,这四个层次的一般涵义表述如下:

知道——是指对这门学科和教学现象的认知。

理解——是指对这门科学涉及到的概念、原理、策略与技术的说明和解释,能提示所涉及到的教学现象演变过程的特征、形成原因以及教学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掌握——是指运用已理解的教学概念和原理说明、解释、类推同类教学事件和现象。

学会——是指能模仿或在教师指导下独立地完成某些教学知识和技能的操作任务,或能识别操作中的一般差错。

教学内容和要求表中的“√”号表示教学知识和技能的教学要求层次。

本标准中打“*”号的内容可作为选讲或自学,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要求或不布置要求。

(一)数学的起源

重点:数学史的意义及分期。

(二)古代数学史

重点:欧几里得与几何学,中国古代数学。(三)中世纪数学史

重点:代数学的产生,解析几何的诞生。(四)近代数学史

重点:微积分的创立,几何学的变革。(五)现代数学史

重点:数学与社会进步。

(六)数学与社会

三、教学课题及学时分配

四、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说明

《数学史概论》教学以基础理论知识讲解分析为主,辅以多媒体演示及讨论等教学方法,注意教学方法的灵活性,采取启发式、问题式教学。组织学生围绕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课堂讨论,可以请学生上台来进行分析、讲解,充分发挥

学生的主动性,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使学生认识数学的发展历程和重要性,同时了解数学家创造数学成就的坎坷经历及顽强的拼博精神。在教学中针对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知识结构,使课堂讲授、练习、自学、辅导和答疑等教学环节有机地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精神和热爱科学、尊重真理的态度。

教学资源

1.教学设备:多媒体、投影仪等

2. 教学资料:教学日历、教案、教材、课件等。

五、考核方案

考核类型:考试

考核形式:闭卷

1.这门学科的评价依据是本课程标准规定的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和要求,该门课程采用平时成绩占20%,期末考试成绩占80%。

2. 集中考试说明

1) 考试时间:110分钟。

2) 考试方式、分制与分数解释

采用闭卷、笔试的方式,以百分制评分,60分为及格,满分为100分。

选择题20%,填空题20%,判断题10%,简答题20%,论述题20%。

内容比例:数学的起源10%,古代数学史20%,中世纪数学史10%,近代数学史30%;现代数学史30%)

样题与目标定位示例

1.选择题:(着重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知道和理解程度)

例:20世纪初,提出23个数学问题的数学家是谁?

A 歌德尔

B 外尔

C 希尔伯特

D 维纳

2.填空题:(着重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知道和理解程度)

例:解析几何学的创始人是_____________,他的主要贡献是________________。

3.判断题:(着重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知道和理解程度及分析能力)

例:四色问题是借助于电子计算机证明出的。()

4.简答题:(着重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知道和理解程度)

例:欧拉在数学史的地位和他的主要研究领域有哪些?

5.论述题:(着重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例:试论述非欧几何诞生的重大意义

六、使用说明

本课程可在第3学期讲授,分为数学的起源、古代数学史、中世纪数学史、近代数学史、现代数学史和数学与社会等六个部分。本课程以拓展学生视野为出发点,配合专业课程的学习以达到修身养性的目的。所以要紧密围绕提高学生文化素养、拓宽学生知识面进行教学,在介绍重要节点的同时还要重视人文背景的阐述,不仅使学生了解数学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事件、重要人物与重要成果,更应该让学生理解数学产生与发展的过程,感受数学家治学严谨和锲而不舍的探索精神。有助于学生认识数学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有助于学生了解科学技术、社会、政治、经济和人文等领域与数学发展的密切关系,有助于学生建立积极的学习动机。

七、课程标准附录

1.课程教学改革设想

本课程有利于拓宽学生的视野,与人类的发展史、文明史息息相关,其中所涉及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等会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养成有着积极作用。所以在教学时,要将理论知识和学生的成人成才教育密切结合,调动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让学生在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得到立德树人的教育。

2.教材与参考资料

教材:《数学史概论》,李文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8月第2版

参考书:

(1)《中外数学史概论》,傅海伦,科学出版社,2007年2月第1版

(2)《数学史概论》,[美]伊夫斯著,欧阳绛译,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9年5第1版

(3)《数学思想史》,王树禾,国防工业出版社,2003年4月第1版

(4)《数学史简编》,王青建,科学出版社,2004年8月第1版

(5)《数学史》,朱家生,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5月第2版

(6)《数学文化与数学教育》,王庚,科学出版社,2004年1月第1版

(7)《数学的进化》,李文林,科学出版社,2005年4月第1版

(8)《数学史》,[英]斯科特著,侯德润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2002年5月第1版

编写人:张跃辉教研室主任:

教学单位负责人:

数学教学论课程标准

数学教学论课程标准 一、课程概述 《数学教学论》是高等师范院校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它是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高等数学知识,继心理学、教育学之后开设的,是从事中学数学教育必须掌握的基础理论课程。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数学教育教学的基本理论、原理和方法,为毕业后从事中学数学教育教学工作打下基础。 二、课程目标 1.了解本课程的地位、作用、研究对象和特点。 2.理解中学数学教学原则、原理和方法。 3.掌握中学数学教学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4.应用所学的知识、方法、技能等进行模拟训练,锻炼数学教学的能力。 三、课程内容和教学要求 这门课程的知识与技能要求分为了解、理解、掌握、应用四个层次。这四个层次的一般涵义表述如下:了解----是指对学习对象知其然,即知道它的内容。 理解----是指对学习对象不仅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 掌握----是指在理解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知识、方法、能力。 应用----是指运用自己的知识、方法、能力于实践中。 教学内容和要求表中的“√”号表示教学知识和技能的教学要求层次。 本标准中打“*”号的内容可作为自学,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不同要求。

四、课程实施 (一)课时安排与教学建议 中学数学教学教程是数学教育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一般情况下在第六学期开设。安排课堂教学38时,微格实验16时.具体课时安排如下: (二)、教学组织形式与教学方法要求 ⒈教学班是主要的教学组织,班级授课制是目前教学的主要组织形式。 2.采取启发式、问题式教学。组织学生围绕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课堂教学,师生一起分析、研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3.适当使用“指导读书法”。 4.加强实践性环节的教学,每位学生均有10-15分钟的微格试验教学。 五、教材编写与选用 教材要在课程标准的统一要求下,实行多样化。可以选用普通高校重点教材,也可以选用公认的水平较高的教材(含教育部推荐教材)。 选用教材:曾峥,李劲主编. 《中学数学教育学概论》. 郑州大学出版社. 2007年9月第一版. 阅读参考书: 曹才翰,章建跃著.《中学数学教学概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4月第2版. 张景斌等.《中学数学教学教程》.科学出版社. 2000年12月第一版. 六、课程评价

数学史概论

数学的魅力—四色原理和费马大定理的证明 摘要:通过对四色原理和费马大定理证明过程来体验数学的魅力。 关键字:数学史,四色原理,费马大定理 数学史——人类文明史的重要篇章 英国科学史家丹皮尔(W.C.Dampier)曾经说过:“再没有什么故事能比科学思想发展的故事更有魅力了”。数学是历史上最悠久的人类知识领域之一。从远古时期的绳结记事到现在告诉电子计算机的的告诉发展,从量的测天到现在抽象严密的公理化体系,在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重大数学思想的诞生和发展,确实构成了科学史上的最富有理性魅力的的题材。 不了解数学史就不可能全面的了解数学科学。数学科学作为一种文化,不仅仅是整个人类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而且对于人类文明的发展始终起着强大的推动作用。 数学在人类文明史上的这种重要的地位是由于数学作为一种文化的特点决定的。 首先数学以抽象的形式,追求高度的精确,可靠地知识。数学的抽象是舍弃了其他一切方面的联系而仅保留某种关系和结构。同时数学方法也是抽象的,数学使用一种特有的逻辑推理规则,这种推理的方法是相当严密的,所以其推测出的结果也具有相当的精确性。 其次数学作为一种创造性的活动,还具有艺术的特征,这就是对美的追求。英国数学家和哲学家罗素(B.Russell,1872-1970)说过:“数学

不仅仅拥有者真理,还拥有着至高无上的没——一种严峻的美,就像是一尊雕塑,这种美没有绘画或音乐那样华丽的装饰,它可以纯洁的到达纯高的程度,能够达到严格的只有最伟大的艺术才能显示的完美境界”。罗素说到的是一种形式高度抽象的的美,即逻辑形式与结构的完美。 综上所述可以认为,数学是各个时代人类文明的标志之一。许多历史学家往往通过数学这面镜子来了解其他文明的特征。不了解数学史,就不可能全面了解整个人类文明史。 在数学史上,有很多有趣的问题。这些问题曾在一定时期内困扰着人们,在经过人们大量的努力后,有些问题已经得到了完美的的解决。例如四色问题。这个偶然间提出的问题引发了一场持续了一个世纪大讨论。 四色问题 四色问题也叫做四色猜想或四色定理,1852年首先有一个英国青年大学生古得里提出。古德里在给一张英国地图着色时猜测:为了给任意一张平面地图着色,并使任何具有公共边界的区域颜色不同,至多需要4中颜色。古得里将这一发现告诉了他的老师,著名的数学家德摩根,希望帮助找到证明。但是德摩根也不能证明,转而请教发明四元数的哈密顿,却没有引起后者的重视。1878年,凯莱对此问题进行了一番思考后,相信这不是一个可以等闲视之的问题,于是在《伦敦数学会文集》上发表了一篇《论地图着色》文章,凯莱的文章在当时掀起了一场四色问题热。第二年,以为肯泊的英国律师宣布证明了

数学史概论

《数学史概论》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24ZX002 课程名称(中文):数学史概论 课程名称(英文): 学分:3 总学时:54 实验学时: 适应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选修) 先修课程:数学分析,高等代数,概率统计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数学史是师范本科数学专业必修的重要基础课程之一。任何一门科学都有它自己的产生和发展的历史,数学史就是研究数学的发生、发展过程及其规律的一门学科。它主要讨论的是数学概念、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的起源与发展,及其与社会政治、经济和一般文化的联系。数学是非常古老而又有着巨大发展潜力的科学,其历史的足迹也就更漫长而艰辛。数学的每一阶段性成果都有着它的产生背景:为何提出,如何解决,如何进一步改进。这其中体现的思想方法或思维过程对数学专业的学生,甚至是对教师来说,无论是知识的丰富,还是其创造能力的发挥都是重要的。 讲授本课程要贯彻“夯实基础,拓宽视野,培养能力,提高素质”的教育方针,依据“有用、有效、先进”的教改指导原则,对原教材要进行彻底清理,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上,同时深刻理解本课程与初等数学的内在联系以指导中学数学的教学。 二、课程基本要求 数学史研究的主要对象是历史上的数学成果和影响数学发展的各种因素,如“数学年代”;数学各分支内部发展规律;数学家列传;数学思想方法的历史考察;数学论文杂志和数学经典著作的述评。该课程要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使学生了解数学思想的形成过程,并指导当前的工作,要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要充分发挥数学史的教育功能。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数学史的分期阶段,对数学的发展各时期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了解数学的起源与早期发展;了解古希腊数学对世界数学发展产生的积极影响;要求学生基本掌握中国数学史的分期及各时期的主要数学家与成果,特别是西方数学传入后,中西数学合流产生的影响,较为详细地了解中国现代数学发展概要。基本掌握外国数学史的分期及各时期的主要成果;要详细了解数学史上的三次危机,掌握代数学、分析学、几何学的主要发展历程以及在这些发展过程中近代哪些数学家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了解数学与社会发展、经济发展、文化发展的关系。

《数学史概论》课程标准

《数学史概论》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数学史概论 课程类型:A类 课程编码:0702033280 适用专业及层次:数学计算机系教育专业、专科层次 课程总学时:32学时,其中理论28学时,其他4学时。 课程总学分:2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 1.本课程的性质:专业选修课 2.课程目的与任务:本课程是研究数学概念、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的起源与发展,及其与社会政治、经济和一般文化的联系。数学史不是单纯的数学成就的编年记录,而是数学家在自然科学领域内克服困难、战胜危机和发现真理的斗争记录。因此,它是培养学生素质以及了解数学发展历史的重要途径,本课程对提升学生的数学文化素养有着重要的意义。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本课程的性质、地位和意义,知道这门课程的研究对象、范围,以及它与所学数学知识的联系,了解数学史在自然科学技术史中的地位和作用,全面提升专业素养;理解数学史的理论、思想和方法。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理论和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通过数学史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要解决实际问题,自己所学知识远远不够,学而后知不足,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愿望和求知欲。 3.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数学史概论》是数学教育专业的选修课程。数学史是人类文明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课程不仅与数学专业的基础课程及自然科学有直接联系,也与人文历史等学科领域密切相关,所以也可作为其他专业的拓展课程,借以提高学生的整体素养。 二、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及教学重难点 本课程由六个专题组成,内容应反映出数学发展的不同时代的特点,要讲史实,更重要的是通过史实介绍数学的思想方法。教学内容可参考标准给出的可供选择的专题,并在此基础上可根据学生的知识结构及相关课程设置可相应增减专题的内容,如三次数学危机、数学的严格性与三个数学学派、从透视学到射影几

数学史概论

数学史概论(老师划的重点) 1、如何理解“不了解数学史就不可能全面了解数学科学”? 答:(1)与其他部门知识相比,数学是一门历史性或者说累积性很强的科学;(2)数学科学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他的生命力正是在于各个部分之间的联系;(3)数学的发展绝不是一帆风顺的,在更多情况下是充满犹豫、徘徊,要经历艰难曲折,甚至会面临危机;(4)知道重大发明特别是那些绝非是偶然的,经过深思熟虑而得到的重大发明的真正起源是很有益的。这不仅在于历史可以给每一个发明者以应有的评价,从而鼓舞其他人去争取同样的荣誉,而且还在于通过一些光辉的范例可以促进发现的艺术,揭示发现的方法。 2、莱茵德纸草书最初发现与埃及底比斯古都废墟,该草书现藏于伦敦大英博物馆。(泥板书古代两河流域苏美尔、巴比伦、亚述和赫梯人用泥制作的供书写的平面板。在上面用楔形文字刻写文书、契约、纪事和文学作品等。考古发掘中还发现两块完成于公元前2000年代的苏美尔文学作品目录泥板,现分别存放在法国卢浮宫博物馆和美国费城大学博物馆内。) 3、最早的希腊数学家:泰勒斯 4、古希腊著名三大几何问题:(1)化圆为方,既做一个与给定的圆面积相等的正方形;(2)倍立方体,即求一立方体,使其体积等于一直立方体的两倍;(3)三等分角,即分任意角为三等分。 5、关于倍立方体问题中最重大的成就是柏拉图学派的梅内赫莫斯为解决倍立方体问题而发现了圆锥曲线。 6、黄金时代——亚历山大学派的代表人物:欧几里得、阿基米德和阿波罗尼奥斯(他们的成就标志了古典希腊数学的巅峰)。 7、欧几里得是希腊论证几何学的集大成者,著有《原本》。 8、穷竭法是古希腊数学家证明面积、体积定理时经常使用的一种得力方法。它是由安提丰首创,但完善、成熟的穷竭法主要归功于欧多克斯,也就是《原本》XII中所记载的方法。 9、阿基米德的数学成就:(1)阿基米德的数学著作集中探讨与面积和体积计算相关的问题,阿基米德将穷竭法应用与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2)平衡法体现了近代积分法的基本思想,可以说是阿基米德数学研究的最大功绩;(3)阿基米德可以说是一位应用数学家(比如杠杆原理和许多静力学定理,特别是著名的“阿基米德原理”:物体在流体中所受浮力等于其排去流体的重量)。 10、丢番图《算术》特别以不定方程的求解而著称。所谓“不定方程”是指未知数个数多于方程个数的代数方程。丢番图是第一个对不定方程问题作广泛、深入研究的数学家,因此常常把求整系数不定方程的整数解的问题叫“丢番图问题”或“丢番图分析”,而将不定方程称之为“丢番图方程”。 11、在现存的中国古代数学著作中,《周髀算经》是最早的一部(作者不详)。这部著作反映了中国古代数学与天文学的密切联系。从数学上看,《周髀算经》主要的成就是分数运算、勾股定理及其在天文测量中的应用,其中关于勾股定理的论述最为突出。《周髀算经》主要是以文字形式叙述了勾股算法。 12、《九章算术》是中国古典数学最重要的著作,分成九章,依次是:方田、粟米、衰分、少广、商功、均输、盈不足、方程及勾股。 13、祖冲之,在世界数学史上第一次将圆周率(π)值计算到小数点后的第7位,即3.1415926到3.1415927之间。祖暅推导几何图形体积公式的方法是以下列两条原理为基础:(1)出入相补定理;(2)祖氏原理:幂势相同,则积不容异。 14、《孙子算经》最著称于世的是卷下的“物不知数问题”。现代文献中往往把求解一次同余组的剩余定理称为“中国剩余定理”,或直称“孙子定理”。 15、宋元数学代表人物“宋元四大家”:杨辉,秦九韶,李志,朱世杰。 16、秦九韶在他的代表作《数书九章》中,将增乘开方法推广到高次方程的一般情形,将这方法称为“正负开方术”。正负开方术是求高次代数方程的完整算法。 17、中国传统数学存在的弱点是什么?

小学教育专业《数学史》课程教学大纲

小学教育专业《数学史》课程教学大纲 教育科学学院小学教育专业 《数学史》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信息 二、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达到以下几方面的目标: 1.全面了解数学历史的发展过程,了解各个时期数学家的生平事迹和对数学发展的贡献,能够以数学的、历史的眼光分析数学发展的内在动因,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哲学方法剖析数学发展史。 2.掌握重要的数学事件,理解主要的数学概念、思想、方法的形成过程,深化对学科知识的理解,拓展视野,能够在教育教学中以发生发展的视角综合的、深刻的挖掘知识的本质。 3.了解数学与社会发展、经济发展、文化发展的关系,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和数学素养,养成正确的教育态度和坚定的教育信念。 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关系表

三、教学内容与预期学习成效

四、成绩评定及考核方式

1.建议教材 朱家生. 数学史(第2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2. 主要参考书 李文林.数学史概论(第三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李迪.中国数学通史(第一版)[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7. 李心灿.当代数学大师(第四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张楚廷.数学文化(第一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杜瑞芝.数学史辞典(第一版)[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 张奠宙.近代数学教育史话[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莫里斯·克莱因(Morris Kline)(著),邓东皋等(译).古今数学思想1,2,3(第一版)[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4. 汪晓琴HPM:数学史与数学教育[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4. 卡尔·B.博耶//尤塔·C.梅兹巴赫|译者:秦传安数学史(上下修订版)().北京:中央编译,2012. 制定人: 审核人: 2019年3月

数学史概论第四版教学大纲

数学史概论第四版教学大纲 数学史概论第四版教学大纲 数学作为一门古老而又深奥的学科,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古埃及和古 希腊。数学史概论第四版教学大纲是一份旨在介绍数学发展历程的教学计划, 旨在帮助学生了解数学的起源、发展和应用。本文将对数学史概论第四版教学 大纲进行探讨,以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门课程的内容和意义。 第一部分:数学的起源与古代数学 本大纲的第一部分将介绍数学的起源以及古代数学的发展。学生将了解到数学 最早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埃及的金字塔建造以及古希腊的几何学。这一部分还 将涵盖一些重要的古代数学家,如古埃及的阿哈梅斯、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和 欧几里得等。通过学习这些古代数学家的贡献,学生将更好地理解数学的发展 轨迹以及其在古代社会中的重要性。 第二部分:中世纪数学与阿拉伯数学家 第二部分将介绍中世纪数学的发展以及阿拉伯数学家对数学的贡献。学生将了 解到中世纪数学主要受到基督教教义的限制,但仍然有一些突出的数学家如斯 特恩和费马等。然而,真正推动数学发展的是阿拉伯数学家,他们通过翻译古 代希腊和印度的数学著作,将数学知识传入欧洲。这一部分还将涵盖一些重要 的阿拉伯数学家,如阿尔卡拉兹米、阿尔花齐等。通过学习这些数学家的贡献,学生将更好地理解数学在中世纪的发展和传播。 第三部分:近代数学与科学革命 第三部分将介绍近代数学的发展以及科学革命对数学的影响。学生将了解到近 代数学的发展主要受到科学革命的推动,其中包括伽利略、牛顿和莱布尼茨等

重要科学家的贡献。这一部分还将涵盖一些重要的近代数学家,如欧拉、高斯和黎曼等。通过学习这些数学家的贡献,学生将更好地理解数学在近代科学发展中的作用以及其在现代科技中的应用。 第四部分:现代数学与应用 第四部分将介绍现代数学的发展以及其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学生将了解到现代数学已经成为科学、工程、经济和社会科学等领域的基础。这一部分将涵盖一些重要的现代数学家,如庞加莱、希尔伯特和图灵等。通过学习这些数学家的贡献,学生将更好地理解数学在现代科技和社会中的重要性。 总结 数学史概论第四版教学大纲是一份旨在介绍数学发展历程的教学计划。通过学习这门课程,学生将了解数学的起源、发展和应用,并且能够更好地理解数学在古代和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这门课程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还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希望通过数学史概论第四版教学大纲的学习,学生们能够对数学产生更深入的理解和兴趣。

数学史融入中小学数学课程论文

数学史融入中小学数学课程论文 数学史融入中小学数学课程论文 摘要:在对数学背景的统计中,我们发现,数学史知识的引入占了很大的比重。 关键词:引入教学史、穿插教学命题 随着数学教育理念的转型和数学教学观念的变革,我国的基础教育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自2001年9月实施新课程标准以来,我国在数学教材的写上也相应地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受传统的教育机制的影响,我国以前的数学教育偏重于机械训练和题海战术,教学不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无论是教材还是教学都脱离知识背景,没有教学情境,这种应试教育已不适应国际数学教育的发展潮流,已不符合现代素质教育的要求。现在的基础教育中,虽然不同的学校使用的新教材版本不同,但都是根据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标准编写的。这些教材无论从教学理念,还是数学内容上与人教版教材(人教社2001)发生了很大的变化。2005年出版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在3个学段的教材编写建议中,也都明确提出应介绍有关的数学背景知识,“在对数学内容的学习过程中,教材中应当包含一些辅助材料,如史料、进一步研究的问题、数学家介绍、背景材料等”[1]。现行使用的新教材在教材的编写上,数学背景知识的引入增加,而且背景知识的水平也有了较大的提高,“背景不仅包括个人生活,公共常识还,还包括科学情景”[2]。 在对数学背景的统计中,我们发现,数学史知识的引入占了很大的比重。新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数学教材中有关数学史知识的引入,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比以前有很大的提高。新版中的数学史知识题材更广泛,引入更详细生动,“在引入数学史知识的同时,穿插一些数学名题,包括一些悬而未决的数学题,并注意渗透数学思想方法”[3]。数学史知识的引入教材,既能增加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更能帮助他们了解数学知识的历史发展过程,增加学生的数学文化素养,这对理解数学中的有关内容会有很大的帮助。

浅谈数学史融入中小学数学教材的意义和教育价值

浅谈数学史融入中小学数学教材的教育价值 数学作为自然科学的基础学科,伴随人类产生而产生、发展而发展,数学史折射着人类的发展史。随着人类文明的进展,数学科学不断赋予数学新的功能,现在数学的思想已开始嵌入我们的文化之中。2001年7月《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出台,其第四部分的“课程实施建议”,每个学段的“教材编写建议”都有“介绍有关的数学背景知识”,说明数学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已受到关注。陈省身先生曾说道“了解历史的变化是了解这门科学的一个步骤”,可见传播数学史是了解数学的重要部分。李文林先生在《数学史概论》中也谈到“数学史在整个人类文明史上的特殊地位,是由数学作为一种文化的特点所决定的”。 但是,结合安徽省宿州市萧县当地的实际教学情况来看数学史教育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和推进,由于地区偏僻,教学思想较其他大城市来说比较落后很多,教师对有关的数学史知识要么一带而过,要么视而不见,农村地区的教学设施更加简陋,师资力量缺乏,而师范毕业生大多要走上教师岗位,一些教师在教学中虽然深刻感受到数学史知识的重要性,但由于在校期间一直未接触数学史知识,因此只能心有余而力不足。同时中小学由于受课时的限制,教师在上数学课时也很难系统地讲解数学史知识,学生对此的莫名其妙也就不难理解了。再加上中小学生年龄小、知识面窄、心理不稳定,数学思维正处于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初级阶段等特点,数学史教育还是与中小学数学课堂有较大的距离。 五十多年来,我国的数学教育形成了以注重系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即“双基”〕的掌握与训练为特征的优良传统,但也存在严重无视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问题。“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融合”这一主题是近几年来各国教育界乃至世界各国政府和社会都在关注的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对经济的发展越来越显示出重大的影响,如何培养“全人”越来越受到关注。在中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史文化教育必然可以为此做出应然的奉献。 渗透数学史教育可以开阔学生视野,激发学习兴趣 就大多中学数学生而言,数学与其他学科相比确实是比较抽象、枯燥和乏味的,这样如何把数学课讲得引人入胜、生动活泼就成为数学教师的一大挑战。中国古代格言:“习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例如,在人教版二年级乘法口诀教学后,开辟了“你知道吗?”栏目,介绍了我国两千多年前就有了“竹木简·九九歌”,“小九九”“大九九”,让学生感受到古人的聪明和智慧,让学生认识到古人的治学精神和亘古以来中华人民的求真务实的精神,适时向学生介绍这些数学历史文化,可以丰富教学的内容,

数学史概论教学大纲

《数学史概论》教学大纲 一、课程名称 《数学史概论》 二、课程性质 数学及应用数学专业限选课,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任选课。 三、课程教学目的 本课程主要讲述数学概念、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的起源与发展以及与社会、经济和一般文化的联系。学习数学史有助于学习者了解数学的思想、方法,帮助学习者确立正确的数学观,掌握数学教育的根本方法。尤其对于师范学校的学生来说,结合以后的教学教育工作讲授数学史知识,传达数学思想方法有帮助。对于非师范生来说,学习数学史开阔眼界,激发兴趣,提高文化素养。 四、课程教学原则与教学方法 1、教学原则:了解教材中所介绍的数学概念、有关数学方法的起源与发展,掌握数学思想的起源与发展。 2、教学方法:本课程以课堂讲授与自学相结合。在课堂讲授的过程中,可以利用知识相关的图片,有条件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要把握好教学的深广度,根据本课程的目的要求。根据具体情况有些内容可以不讲或简单讲授。 五、课程总学时与学分 40学时,3学分 六、课程教学内容要点 课程教学内容要点及建议学时分配

第0章数学史一人类文明史的重要篇章(计划学时1) 一、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讲授数学史的意义、什么是数学。对数学有个历史的理解。了解关于数学史的分期。 二、课程内容 0.1数学史的意义 0.2什么是数学一历史的理解 0.3关于数学史的分期 三、重点、难点提示和教学手段 教学重点:学习数学史的意义. 教学难点:数学史的分期. 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讲授教学内容. 第一章数学的起源与早期发展(计划学时2) 一、教学目的 讲授数与形概念的产生和河谷文明与早期数学 二、课程内容 1.1数与形概念的产生 1.2河谷文明与早期数学 1.2.1埃及数学 1.2.2美索不达米亚数学

面向中学的高师《数学史》课程案例研究

面向中学的高师《数学史》课程案例研究 在中学数学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高师《数学史》课程被赋予了新的教育意义,如何充分体现课程的师范特色?文章从案例研究的角度,以“概率论起问题”为例,从研究的问题、案例选材、实践探索、反思等几个方面展开研究. 高师;《数学史》;案例研究;概率论起 引言 2022年颁布的《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标准》)中指出:高中数学课程提倡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并在适当的内容中提出对“数学文化”的学习要求,设立“数学史选讲”等专题.“数学史”是“数学文化”的良好载体,通过数学史的学习,能够“反映数学的历史、应用和发展趋势,数学对推动社会发展的作用,数学的社会需求,社会发展对数学发展的推动作用,数学科学的思想体系,数学的美学价值,数学家的创新精神”. 可见,在当前中学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高师《数学史》也应该与时俱进,充分体现其教育价值,笔者自2022年开始担任《数学史》课程的教学工作,钻研《标准》精神,对课程

进行思考和探索,本文以“概率论起问题”为例,从研究的问题、内容组织、实践探索等几个方面展开思考与研究: 1.研究的问题 概率论是研究随机现象数量规律的数学分支.在最近几十年中,概率论的方法被引入各个工程技术学科和社会学科.有越来越多的概率论方法被引入经济、金融和管理科学,概率论成为它们的有力工具.“概率论”已经成为我国高校数学系学生的必修课程之一.同时,“概率论”的重要性不仅在高师院校得以充分体现,在中学也同样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然而,笔者曾经随机抽取20位高师生(已经学习过《概率统计》课程)调查,其中有18位表示对概率论起问题不甚了解.以我院《概率论》课程使用教材为例:选用1983年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教程》(魏宗舒),没有从历史的角度陈述概率论起问题.为了避免高师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烧中段”的现象,也为了更好地指导其今后的中学数学相关部分教学工作,了解概率论的起问题显得必要. 综合上述,制定教学目标如下: ①了解概率论起问题; ②尝试使用“学习单”的形式,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对“分赌注问题”问题进行分析^p 讨论,从数学史角度上将

(完整word版)数学史与数学教育

第三节数学史与数学教育 数学是历史地形成的。只有懂得历史,才能深刻理解数学。法国伟大的数学家亨利·庞加莱曾说:“如果我们想要预测数学的未来,那么适当的途径是研究这门学科的历史和现状。”近几年来,我国数学教育改革中,强调数学的文化价值,致使数学史知识得到广泛的关注。《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把“数学史选讲”作为一门选修课加以开设,进一步推动数学史和数学教学的融合。 一、数学史对数学教育的作用 经过几十年的不懈努力,在数学教学中使用数学史,现在已经相当普及。各种教材都有关于数学史的材料。数学史对数学教育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帮助理解数学。 数学家发现数学的时候,是火热地思考着的。一旦研究完毕,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则是冰冷的美丽形式。教师的工作是要揭开这层形式化外衣来显现数学本质,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内涵。 当然,完成这项工作有许多途径,应该说所有这些途径都属于教学方法范畴之内。但从数学历史的角度来把握数学本质也是其中的一种有效的途径。正如医生给病人看病,询问病人的病史是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一样,理解数学也要知道它的发生、变化和发展的历史全过程,才能透析出隐藏于其中的数学内涵。 一个明显的例子是古希腊的演绎几何。为什么古希腊人要用公理化方法展开数学?他们所处的时代背景如何?中国古代数学的特点和古希腊数学的特征有何不同?弄清这些问题,对学生理解古希腊的演绎几何学,体会其中的理性精神和人文主义价值十分重要。 再如,西周时期的商高在解释勾股定理的来源时,提到“数之法出于圆方,圆出于方,方出于矩,矩出于九九八十一。”其中明确地指出“矩”是一个最为根本的数学概念,它可以产生“方”(正方形),进一步可以产生与圆有关的数学知识(古代有“环矩以为圆”的说法),所以他认为只要对“矩”加以不同方式的变形(即折矩)就能衍生出新的数学关系(如勾股定理)。这是一个把握中国古代数学思想的典型例子。

数学教育概论考试大纲

数学教育概论复习大纲 第二章 1. 数学观的变化 (1)公理化方法、形式演绎仍然是数学的特征之一,但是数学不等于形式。数学正在走出形式主义的光环。 (2)在计算机技术的支持下,数学注重应用。 (3)数学不等于逻辑,要做“好”的数学。 2. 20世纪我国数学教育观的变化 (1)由关心教师的“教”转向也关注学生的“学”; (2)从“双基”与“三力”观点的形成,发展到更宽广的能力观和素质观; (3)从听课、阅读、演题到提倡实验、讨论、探索的学习方式;(4)从看重数学的抽象和严谨到关注数学文化、数学探究和数学应用。 3. 我国影响较大的几次数学教改实验(P38) 尝试指导、效果回授教学法 数学开放题的教学模式 提高课堂效益的初中数学教改实验 情景-问题数学学习模式 数学方法论的教育方式 4.作为社会文化的数学教育 数学史人类文明的火车头, 数学打上了人类各个文化发展阶段的烙印,

数学应从社会文化中汲取营养, 数学思维方式对人类文化的独特贡献, 数学成为描述自然和社会的语言 世纪之后,中国的数学教育正在发生重大变化 教育受到空前的重视, 数学素质教育需要解决的问题, 基础教育数学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 高等师范院校面临新的挑战 第三章 弗赖登塔尔简介:世界著名数学家和数学教育家,他曾经是荷兰皇家科学院的院士和数学教育研究所所长,专长为李群和拓扑学。1960年以后研究重心转向数学教育。在1967年1970年期间任“国际数学教育委员会”(ICMI)主席。在他的倡议下召开了第一届“国际数学教育大会”。 代表作《作为数学教育任务的数学》,《除草与播种》,《数学教育再探》1. 弗赖登塔尔的数学教育理论: 倡导数学教育研究要像研究数学一样,以科学论文的形式交流研究心得,并有详细文献支持,因而使数学教育研究不再只停留在经验交流的水平上。 2. 数学教育有五个主要特征: (1)情境问题是教学的平台; (2)数学化是数学教育的目标; (3)学生通过自己努力得到的结论和创造是教育内容的一部分

数学史概论复习资料

数学史概论复习资料 第0章数学史—人类文明的重要篇章 一、数学史研究哪些内容?(P1) 数学史研究数学概念、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的起源及发展,及其及社会、经济和一般文化的联系。 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及数量关系的科学 二、数学史通常采用哪些线索进行分期?(P9) 1、按时代顺序 2、按数学对象、方法等本身的质变过程 3、按数学发展的 社会背景 三、本书对数学史如何分期?(P9) 1、数学的起源及早期发展(公元前6世纪); 2、初等数学时期(公元前6世纪-16世纪); A.古代希腊数学(公元前6世纪—6世纪) B.中世纪东方数学(3世纪—15世纪) C.欧洲文艺复兴时期(15世纪—16世纪) 3、近代数学时期(17世纪-18世纪); 4、现代数学时期(1820年至今)。 A.现代数学酝酿时期(1820’—1870) B.现代数学形成时期(1870—1940) C.现代数学繁荣时期(或称当代数学时期,1950—现在) 四、近几年新编的中小学数学教材中,增加了不少数学史知识.请对这种变化的积极意 义谈谈你的认识及体会. 这些数学史有效的补充了教材内容,使教材内容更丰富、充实,让学生对数学的历史 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数学素养。将数学史融入数学实践活动,例如以七巧板系列活动为主题,

以提高学生创新思维为抓手,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开展了面向全体学生的智力七巧板实践活动。七巧板实践活动的开展,充实了数学史应用的内容,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培养了学生组合分解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和思维创新能力,特别是对学生创新素质的提高产生了积极的作用和深远的影响。 第一章数学的起源及早期发展 一、世界上早期常见有几种古老文明记数系统,它们分别是什么数字,采用多少进制 数系?(P13) 1.古埃及的象形数字(公元前3400年左右) 2.古巴比伦的楔形数字(公元前2400 年左右) 3.中国的甲骨文(公元前1600年左右) 4.希腊阿提卡数字(公元前500年 左右) 5.中国的算筹码(公元前500年左右) 6.印度婆罗门数字(公元前500年 左右)7.玛雅数字(?) 其中除巴比伦楔形数字采用六十进制、玛雅数字采用二十进制外,其他均属十进制数系 二、“河谷文明”指的是什么?(P16) 历史学家往往把兴起于埃及、美索不达米亚、中国、印度等地域的古代文明称为“河谷文明”。 三、古埃及数学的知识主要依据哪两部纸草书?纸草书中问题绝大部分是实用性质, 但个别例外,请举例。(见P23) 古埃及数学的知识,主要就是依据两部纸草书—莱茵德纸草书和莫斯科纸草书。 四、美索不达米亚人的记数制远胜埃及象形数字之处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P23—25)

《数学史》教学大纲

《数学史》教学大纲 一、课程概述 《数学史》是一门介绍数学概念、理论、方法的发展历程及其社会影响的课程。通过这门课程,学生将了解数学的发展过程,理解数学在人类文明中的地位与作用,以及数学对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影响。同时,这门课程还将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二、课程目标 1、让学生了解数学的发展历程,包括各个时期的数学成就、特点及影响。 2、理解数学在人类文明中的地位与作用,认识数学对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3、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4、通过学习数学史,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情,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 三、课程内容

第一章:古代数学 1、早期数学:原始社会的计数与测量,早期数学工具与符号系统。 2、古埃及数学:象形数字的发明与运用,金字塔的建设与几何学的应用。 3、古希腊数学:毕达哥拉斯学派与几何学,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的数学思想。 4、古印度数学:阿拉伯数字的传播与运用,印度数学的贡献与影响。第二章:中世纪数学 1、阿拉伯数学:花剌子米与代数学的发展,阿拉伯数学的贡献与影响。 2、欧洲中世纪数学:罗素与布尔巴基学派,中世纪数学的贡献与影响。 3、中国中世纪数学:算盘的发明与运用,中国数学的贡献与影响。第三章:近代数学 1、文艺复兴时期的数学:达芬奇与透视学,文艺复兴时期的数学成

就。 2、17世纪的数学:牛顿与微积分的发明,17世纪的数学成就。 3、18世纪的数学:欧拉与图论的研究,18世纪的数学成就。 4、19世纪的数学:高斯与统计学的发展,19世纪的数学成就。 5、20世纪的数学:希尔伯特与23个问题,20世纪的数学成就。 6、当代数学:大数据时代的数学应用,人工智能时代的数学研究。 7、全球视野下的中国数学:中国现代数学的贡献与影响。 8、中国传统数学文化:易经与八卦中的数学思想,中医中的数理关系等。 9、中国现代著名数学家及其成就:华罗庚、陈景润等人的贡献介绍等。 10、国际视野下的中国数学研究与应用:中国在国际数学界的地位和影响力等。 11、中国古代经典数学著作介绍:《九章算术》、《海岛算经》等的研究与阅读方法等。

《数学史概论》教案

《数学史概论》教案 主讲人:林寿 导言 主讲人简介:林寿,宁德师专教授,漳州师院特聘教授,四川大学博士生导师,德国《数学文摘》和美国《数学评论》评论员。1978.4~1980.2宁德师专数学科学习;1984.9~1987.7苏州大学数学系硕士研究生;1998.9~2000.5 浙江大学理学院攻读博士学位。拓扑学方向的科研项目先后20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优秀专著出版基金等的资助,研究课题涉及拓扑空间论、集合论拓扑、函数空间拓扑等,在国内外重要数学刊物上发表拓扑学论文90多篇,科学出版社出版著作3部。1992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95年被授予福建省优秀专家,1997年获第五届中国青年科技奖、曾宪梓高等师范院校教师奖一等奖。 个人主页:https://www.360docs.net/doc/5519306667.html,/ls.asp 一、数学史要学习什么?为什么要开设数学史的选修课? 数学史研究数学概念、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的起源与发展,及其与社会、经济和一般文化的联系。对于深刻认识作为科学的数学本身,及全面了解整个人类文明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庞加莱(法,1854-1912年)语录:如果我们想要预见数学的将来,适当的途径是研究这门科学的历史和现状。 萨顿(美,(1884-1956年):学习数学史倒不一定产生更出色的数学家,但它产生更温雅的数学家,学习数学史能丰富他们的思想,抚慰他们的心灵,并且培植他们高雅的质量。 数学史的分期: 1、数学的起源与早期发展(公元前6世纪); 2、初等数学时期(公元前6世纪-16世纪); 3、近代数学时期(17世纪-18世纪); 4、现代数学时期(1820年至今)。 二、教学工作安排 授课形式:讲解与自学相结合,分13讲。 第一讲:数学的起源与早期发展; 第二讲:古代希腊数学; 第三讲:中世纪的东西方数学I; 第四讲:中世纪的东西方数学II; 第五讲:文艺复兴时期的数学; 第六讲:牛顿时代:解析几何与微积分的创立; 第七讲:18世纪的数学:分析时代; 第八讲:19世纪的代数; 第九讲:19世纪的几何与分析I; 第十讲:19世纪的几何与分析II; 第十一讲:20世纪数学概观I; 第十二讲:20世纪数学概观II; 第十三讲:20世纪数学概观III;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