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住乡愁(2016秦淮区文学作品阅读)
【名师讲题】“记得住乡愁”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训练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就文化而言,最有价值的往往是正在生成和正在消逝的部分。
对于深处第三次文化裂变[]中的乡村社会而言,正在生成的便是信息化、全球化及其所带来的种种新的文化观念、生产生活方式和美丽乡村。
而正在消逝的则是乡村社会数千年建构起来的宗族伦理、文化规则、风俗习惯、生产生活方式,甚至其存在的空间——传统村庄。
作家们敏感地意识到作为传统乡村社会实体的一些“村庄”,正在成为逐渐远去的文化背影。
这与大批农村劳动力进城和城镇化建设密切相关。
由此,作为亲密关系存在空间和宗族伦理文化生成地的村庄正在解体。
正是由于村庄成为一种正在消逝的文化,新乡村叙事才集中爆发出了从未有过的书写“村庄”的热潮,如刘亮程的“一个人的村庄”、阿来的机村、贾平凹的清风街、孙惠芬的上塘村、梁鸿的梁庄等。
作家们尽管风格各异,但却不约而同地开始与自己心中的“村庄”做最后的告别,有的甚至直接将作品命名为《即将消失的村庄》(赵本夫)、《最后的村庄》(曹乃谦)。
这批书写村庄的作品,以不同的方式表达了留住村庄的情怀,并由此生发出文化“乡愁”主题,为正在消逝的村庄唱出深沉的挽歌。
这曲多声部的挽歌,唱出的是具有深远历史回音的“乡愁”主题。
这个时期的乡愁,既不同于鲁迅所说的“侨寓文学的作者”们“隐现着”的“乡愁”,也不同于余光中远离故土的“乡愁”。
鲁迅所说的那些“侨寓”北京的作家们对故土的“胸臆”,只是居住在城市里的人对故土的怀恋和想象,诸如“蹇先艾叙述过贵州、裴文中关心着榆关”、事实上,也应包括沈从文之于湘西。
而其时的贵州、榆关、湘西都还是完好无损地存在着、延续着的乡村社会,他们“愁”的只是自己主观上的怀恋、想象和与他们生活的城市之间的文化反差。
所以说,那时的乡土文学与其说是在写乡土,不如说是在写作家自己的“胸臆”。
谢有顺曾用“‘存在’的乡愁”来区别先锋派作家们与此前乡土作家们的“‘文化’的乡愁”。
而事实上,在乡村社会的第三次文化裂变中,作家们所面对的不断变化的乡村社会,在某种程度上都具有文化消逝的特征,不管用树碑立传、记录苦难,还是神化、美化甚或丑化方式与之作别,都是一种文化意义上的“生离死别”,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文化乡愁。
江苏省南京市秦淮区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2024-2025学年江苏省南京市秦淮区九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一、(23分)1.(8分)用诗文原句填空,第(1)题还需填写作者。
(1)露从今夜白,。
(《月夜忆舍弟》)(2)云横秦岭家何在,。
(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3),病树前头万木春。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4)但愿人长久,。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5),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6)寄语初三,面向未来,你想把“,”(用李白《行路难(其一)》中的句子填写)这两句诗送给同学们,激励大家积极进取。
2.(15分)班级开展“艾青诗会”语文综合活动,你参与其中,完成学习任务。
(1)阅读评论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艾青诗歌中常见的意象有太阳、土地、黎明等。
他以勃发的诗情给这些意象注入生命;他以深情的笔调对一切美好大加赞yù。
诗人的语言优美自然,既无夸饰也不造作。
阅读《艾青诗选》真是一种审美享受。
①给加点字注音,看拼音写汉字。
(2分)勃发赞yù②与文中画线词语意思相近的一项是(1分)A.断章取义B.李代桃僵C.自欺欺人D.忸怩作态(2)班级宣传组选了下面这幅图与《我爱这土地》一诗相配,你和小文展开讨论。
(3分)小文:这个图片很眼熟啊。
你:是的,闻鸡起舞,跟祖逖有关的故事。
小文:你认为把这幅图和艾青的诗歌放在一起合适吗?你:我觉得,因为。
小文:嗯嗯,有道理。
(3)小清给大家朗诵《给太阳》的节选部分,你帮助解决了下面的问题。
(5分)给太阳(节选)艾青假如没有你,太阳,一切生命将匍匐在阴暗里,即使有翅膀,也只能像蝙蝠在永恒的黑夜里飞翔。
我爱你像人们爱他们的母亲,你用光热哺育我的观念和思想——使我热情地生活,为理想而痛苦,直到我的生命被死亡带走。
①小清朗诵诗歌时,把“即使”“也”说成了“虽然”“却”,你作了纠正并说明了理由。
(3分)②你认为以下朗诵设计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A.为了让情绪饱满,可以在开始朗诵诗歌时加入“啊”这个感叹词作为引导。
记住乡愁600字小学作文范文五篇

记住乡愁600字小学作文范文五篇乡愁是母亲滚落在腮边思儿的泪滴,夜夜濡湿我思乡的愁绪。
好多年前的那一天我坐上北去的列车,母亲泪流满面,挥舞着手臂跟随着列车奔跑。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乡愁的作文,方便大家学习,快来看看吧!记住乡愁600字小学作文1我是一个出生在普通人家里的孩子,如今已经长大,成长成一个可以顶天立地,承担任何责任的成人了,虽然我已经长大,但我的心中总有一道挥之不去的愁绪,它就是——乡愁。
小时候,我没有受到母亲太多的疼爱,只有在重要的日子里才能见得上母亲一面,对母爱的了解我并不太多,但从别人的口中得知,母爱是伟大的,于是,我渴望更多的母爱,所以,我非常的想念母亲,想拥有属于自己的那一份母爱,但我的希望并没有如愿以偿。
直到有一天,母亲来了信,说自己在那边过的很好,只是想念我跟父亲,希望回到我们的身边,或许,在不远的将来,我们一家一定可以团圆。
这时,父亲突然对我说,这里其实并不是我们的家乡。
于是,我开始想象家乡的画面,很美丽,很温暖,我突然很向往,很渴望回到自己的家乡,回到母亲的怀里。
望着初春傍晚那美丽的晚霞,望着那天边归去的大雁,望着那快要隐入地平线的夕阳,再看着手中的信封,看着上面的那张小小的邮票,看着上面那蔚蓝的大海。
忽然,我的脸颊上滑过了一道湿湿的泪痕……直到我长大之后,去外谋生,挣了些钱,虽然不多,但足以养活自己和父母,就在那时,我偶遇了自己未来中的妻子。
后来,我们喜结连理,成了夫妻。
一天,接到母亲来信,说她特别想我,想让我回家看看。
本想带着妻子一块回去,也让母亲高兴高兴,可是,妻子这边也有年迈的父母需要照顾,不能与我同行。
善解人意的妻子为我买好了船票。
我至今还记得,临行前,妻子不舍的眼神……汽笛长鸣,甲板上海风习习,心已飞向了家的方向……深夜,乘客都休息了,只有我站在船头上,望着那仲夏夜里灿烂的星光,望着那夜空笼罩之下的黑漆漆的海水。
海面上很平静,那荡漾起的波纹在月亮的照射下更加鳞光闪闪,很是美丽。
记住乡愁系列书籍

记住乡愁系列书籍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记忆是一种神奇的能力,它让我们能够永远保留那些珍贵的时刻、瞬间和感觉。
乡愁,似乎是每个人心中最柔软、最深刻的一段记忆。
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留住乡愁,让它成为永不褪色的记忆,变得愈发重要。
正是基于这样的共鸣和热情,【记忆乡愁系列书籍】应运而生。
《记忆乡愁系列书籍》是一套以乡愁为主题的图书系列,旨在通过文字和图片重现我们记忆中的那些美好时光。
这一系列书籍包括了各种各样的主题,例如故乡的风景、乡村的生活、乡愁的故事等等。
每一本书籍都是作者们用心创作的作品,无论是文字还是图片,都充满着爱和感动。
在这个系列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莫过于《故乡的风景》。
这本书集结了多位杰出摄影师的作品,他们以他们独特的视角捕捉了自己故乡的美丽风景。
从青山绿水到古老村庄,再到农田河流,这本书让读者们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了故乡的独特魅力。
每一幅照片都像是一首诗,诉说着记忆中那些深埋心底的美好。
除了《故乡的风景》,《乡村的生活》也是这个系列中的一大亮点。
这本书记录了乡村生活中的种种细节,从农民劳作到孩童玩耍,从村头老树到江边小舟,每个画面都在讲述着一个小小的乡村故事。
读者们可以通过这本书,了解到乡村生活的真实面貌,感受到那种朴实、纯粹的幸福和快乐。
还有《乡愁的故事》等等书籍,更加深入地挖掘了乡愁这种情感的内涵。
这些故事或讲述了一个人对家乡的眷恋,或表达了对家乡文化的传承与尊重,又或是描绘了乡愁带给人们的思索和感动。
每一个故事都是作者们用心灵书写的,读者可以在其中找到自己的影子,也能在故事中感同身受。
【记忆乡愁系列书籍】是一套充满温暖和感动的作品,它们不仅记录了我们的过往,更传递着对未来的希望和向往。
在这个看似繁忙却又孤独的时代,拿起一本《记忆乡愁系列书籍》,或许能让我们重新审视自己的内心,重新体会生活中那些珍贵的瞬间。
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系列,重温乡愁,感受生命的美好!第二篇示例:记忆是一种神奇的力量,能够让我们回味过往,感受那些熟悉的味道、声音和情感。
记住乡愁

。
口文 / 缪新华 何沫阳 阳 _
一
¨ 缝 乡 愁 缝 是 补 慈 补 母 的 手 岁 中 月 譬 的 还 那 根 么 好 丝 线 看
乡愁是 老 家屋顶 上那 缕炊 烟 远远近 近 的呼唤 还那 么温 暖的变 迁像风 筝 断了 线 乡愁是 剪 不断理 还 乱的怀 念
唱在 歌里 醉在 酒里 越久越 浓烈
乡愁是 故 乡门 前的 那条小 河
活蹦 乱跳 的童年 在 心中撒 欢
乡愁是 老 家树冠 上那 只鸟 窝
岁岁年 年 的梦里 总能 孵化 春天
记住 乡愁 只要 一 轮明月
你就 记住 了梦的 来源 记住 乡愁 只 要一 声轻唤
你就 拨动 了思念 的 心弦
—
《乡愁》原文及阅读答案

《乡愁》原文及阅读答案《乡愁》原文及阅读答案在学习、工作生活中,我们需要用到阅读答案的时候非常的多,阅读答案是由资深教育者参与拟订的、对有关阅读题所做的解答。
一份好的阅读答案都具备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乡愁》原文及阅读答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乡愁》原文及阅读答案篇1阅读《乡愁》,完成1-4题。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1、这首诗把乡愁比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中表示时光变迁的词语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诗中的“海峡”指的是。
答:4、对这首诗的情感表达最为准确的句子是()。
A.一位饱经沧桑的老人诉说思念母亲、思念家乡之情。
B.一位饱经沧桑的老人诉说乡愁,表达思念祖国、渴望早日实现祖国统一的心情。
C.一位饱经沧桑的老人诉说伴随他一生的难以排遣的乡愁。
参考答案:1、邮票、船票、坟墓、海峡2、小时候、长大后、后来啊、而现在3、诗中的“海峡”指的是台湾海峡4、B《乡愁》原文及阅读答案篇2阅读《乡愁》,完成练习。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练习《乡愁》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别构成四节诗的核心,而这一切无不一层深似一层地揭示出了“乡愁”的`底蕴,最难抑、最伤感的“乡愁”,莫过于这“一湾浅浅的海峡”。
作者以_______、_______象征祖国,又充分运用了强烈的_______手法,含蓄、委婉地把_______表现得淋漓尽致、深切自然。
江苏省南京市秦淮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江苏省南京市秦淮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名句名篇默写二、填空题三、选择题A.为了保持健康,我们要确保每天摄入适量的卡(qiǎ)路里。
B.通过自主研发,华为成功突破被“卡(kǎ)脖子”的困境。
C.纸卡(qiǎ)在打印机里时,想要取出,切记要关闭电源。
D.年历卡(kǎ)的作用是记录这一年的重要事件和美好感悟。
四、综合性学习语文张老师计划带领你们研学小组参观南京城墙博物馆。
周五放学后,张老师和你交流了具体安排。
老师:本周日上午九点,我们在博物馆北门集合。
你:好的。
张老师,学生需要购买门票吗?老师:参观免费。
但需要提前在微信公众号预约,大家周六一定要完成预约哦!预约后,届时用相关证件刷闸机就可以进入了。
你:我们在参观过程中,想开展调查和摄录活动。
博物馆允许吗?老师:明天我打电话咨询一下,确定后告诉你们。
你:好的,谢谢您!4.周六,你在QQ群里转述了相关安排:5.你对“南京城墙历史文化遗产的价值”很感兴趣,想借助网络搜索引擎进一步搜集相关资料。
你认为关键词最有效的一项是()A.城墙历史B.南京城墙价值C.南京文化D.南京城墙遗产6.从南京城墙博物馆回来的路上,你意犹未尽,想起了两句诗。
以下最有可能的一项是()A.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B.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C.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
D.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五、文言文阅读李将军广者,陇西成纪人也。
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①,视之石也。
因复更射之,终不能复入石矣。
广廉,得赏赐辄②分其麾下,饮食与士共之。
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
宽缓不苛,士以此爱,乐为用。
匈奴左贤王将四万骑围广,广为圜陈③外向胡急击之矢下如雨。
汉兵死者过半,汉矢且.尽。
广乃令士持满毋发,而广身自以大黄④.射其裨将,杀数人,胡虏益⑤.解。
《乡愁》中考阅读练习及答案(2021年整理精品文档)

(完整版)《乡愁》中考阅读练习及答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完整版)《乡愁》中考阅读练习及答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完整版)《乡愁》中考阅读练习及答案的全部内容。
二、现代诗阅读。
(42分)(一)乡愁(15分)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7、朗读这首诗的感情基调应该是()。
(3分)A。
急速、悲壮 B. 欢快、幸福 C. 缓慢、忧伤 D。
轻柔、平淡8、全诗是采用什么顺序、以什么为线索来写的?(4分)答:9、作者在《乡愁》用了哪些意象来表现其乡愁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4分)答:10、这首诗的结构形式体现出既统一又变化的美,你是怎样理解这一点的?请简要说明.(4分)答:答案:7、C8、采用时间顺序,以情感为线索.9、用了四个具体的意象:“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这样写就使乡愁有了寄托,变得具体形象,生动感人。
10、统一,即结构的相对匀称。
全诗四小节,节与节之间比较整齐,每节之间的句子相对和谐对称;变化,即长短句,诗句字数进行变化调节,所以在整体的匀称中又有参差错落之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记住乡愁
乡愁是什么?台湾诗人余光中一首《乡愁》,把家愁、国愁融汇在一起,升华为中华民族共同的乡愁,牵动了亿万中华儿女的情思,让多少游子潸然泪下。
乡愁,就是想家,就是游子对故乡的思恋念想。
因为有了乡愁,才引发人们对故乡的感恩之情、报效之心。
乡愁,是人类共有的最本能的情感,是人在灵魂深处对本土文化的眷恋、自信、自豪和守护。
乡愁,是一条汩汩的小溪,当千万条小溪汇成大江大河,那就是整个民族的情感之河,是整个民族对祖国的挚爱、热恋。
乡愁,是民族凝聚力的源泉。
一个没有乡愁的民族,像一群草原上游荡的羊群,水面上漂泊的浮萍,而拥有乡愁的民族,则会爆发出强大的根植力、凝聚力、向心力。
忆想当年,东北发生了“九·一八”事变之后,一曲《松花江上》,连同那森林、煤矿,还有那漫山遍野的大豆高粱,就成了全体中国人共同的乡愁。
当卢沟桥上发生了“七·七”事变之后,一曲《黄河大合唱》,连同那咆哮的黄河、茂密的青纱帐、连绵的太行山,就成了海内外炎黄子孙共同的乡愁。
世界上乡愁最浓厚的民族是犹太人,而世界上最具有凝聚力、向心力的民族正是犹太人。
犹太人虽然散布世界各地,但心向圣城耶路撒冷。
最能牵动犹太人乡愁的建筑是耶路撒冷那一面“哭墙”。
乡愁,是一种高尚的情感!它牵动着人类每一个群落的神经!无论你漂泊到哪里,乡愁就像一根长长的丝线,牵动着你的心。
乡愁在哪里?
当我们去远方看望一位离别故土多年的老乡,他会向我们询问——
家乡那条小溪还有吗?溪上的小石桥还在吗?街口那棵老槐树还在吗?老槐树下的那口老井还有水吗?
他会沉醉在童年趣事的回忆里——
小时候,我常到小溪里捉鱼,还站在石桥栏上往溪水里跳,练胆儿;老槐树上的树杈,被我爬得溜滑溜滑呀!那口老井里的水呀,真甜!比现在的矿泉水好多啦!
这些趣事,他曾经会无数遍地讲述给儿孙们听。
面对这位老者的询问和美好的童年回忆,你会如何回答?你若说:小溪还在,溪水清清,四季流淌;石桥还在,只是长满了黑黑的青苔,像布满了老人斑;老槐树还在,只是树心有点儿窟窿;老井啊,还是那么甜!
这一切,都是他的乡愁!
这些老物件,是游子的牵挂,是情感的依托,像一根根丝线,把这位老乡的心,还有他的儿孙们的心,丝丝密密地缠住,与故乡紧紧地连在一起。
乡愁,是淡淡的忧伤,是隐隐的苦涩,是丝丝的甜美,无论飘到哪里,游子的心都会被这乡愁牵着。
但是,如果你这样回答:小溪填平造地了,石桥拆了,老槐树砍了,老井填了……
听了这样的回答,那位老乡的心会像断了线的风筝,不知飘向何方!故乡,再也没有魂牵梦绕的惦念,再也没有牵连游子之心的丝线了。
如今,我们的小城镇还有乡愁吗?它还会让人想家吗?假设,我们都没有乡愁,都不想家,那会是什么样的人呢?
可是,在急功近利的现代化建设中,我们抹掉了多少故乡的记忆!斩断了多少乡愁的丝线!在轰鸣的推土机声中,人们还懂得蛙鸣蝉唱、燕语呢喃是什么声音?“春江水暖鸭先知”“桃花流水鳜鱼肥”“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是什么景象?“鹅鹅鹅,曲项向天歌”是什么姿势?我们还会想家吗?想家是什么滋味儿?这,都需要查词典,或者上百度搜索吗?
(节选自庄乾坤《记住乡愁》,山东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
17.文中有很多问句,从文章的结构来看,最关键的两个问句是什么?在全文中起哪些作用?(4分)
18. 结合上下文,分别简析下面两个比喻好在哪里。
(2分)
(1)乡愁,是一条汩汩的小溪
(2)乡愁就像一根长长的丝线
故乡,不仅仅是一个地点和概念,它是有容颜的,它需要物象对称,需要视觉凭证,需要细节还原,哪怕蛛丝马迹,哪怕一井一石一树……否则,一个游子何以能与眼前的故乡相认?
(选自王开岭《我们无处安放的哀伤》)文章第9—19段其实也通过“物象对称”和“细节还原”来表现那位老乡心中的乡愁,试分别举例分析。
(1)物象对称:
(2)细节还原:
17.(4分)乡愁是什么?乡愁在哪里?(写出两个问题1分)
作用一:设问引起人们对乡愁的关注和探寻(1分);作用二:自然将文章分为两大部分,并分别引出各部分内容(1分);作用三:两个问句表明了文章内容的递进关系(1分)。
18.(2分)(1)“汩汩的小溪”这一比喻,生动贴切地写出了乡愁作为一种情感,在人心中涌动、流淌、汇聚
的状态。
(2)“长长的丝线”这一比喻,具体形象地写出了乡愁的绵长纤细,能表现出乡愁时时在牵动游子的心。
19.(6分)(1)物象对称:文中借那位老乡之口,提到小溪、小石桥、老槐树、老井等老物件,这是通过“物象对称”来表现老乡心中的乡愁(1分),这些老物件,使他与故乡紧紧地连在一起,是他乡愁的依托。
如果没有这些老物件,他的乡愁便无所寄托(2分)。
(2)细节还原:文中所写的常到小溪里捉鱼、树杈被爬得溜滑溜滑,石桥长满青苔等,这是通过“细节还原”来表现老乡的乡愁(1分),老乡对故乡的惦念、牵挂,乡愁的忧伤、苦涩、甜美在这些细节中得以体现(2分)。
(每个方面列举1分,分析2分,共6分)
20.(3分)记住乡愁,才能引发人们对故乡的感恩之情、报效之心;记住乡愁,能激发人们对本土文化的眷恋、
自信、自豪和守护;记住乡愁,一个民族就会爆发出强大的根植力、凝聚力、向心力;记住乡愁,就能反思现代化建设中种种错误行为,自觉探索如何在现代化建设中留住乡愁。
(每点1分,写出三点,意思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