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如何创造跨国经营竞争优势

合集下载

目前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优势[终稿]

目前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优势[终稿]

目前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优势当今世界一体化程度日趋明显特别是中国加入WTO以后,一个令人十分关注的问题是,中国企业如何与外国企业竞争,并在竞争中拥有一席之地?从根本上说,企业能否在强手如林的国际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取决于企业竞争力的强弱。

所谓企业竞争力实质上就是指企业配置和使用诸种生产要素的能力。

企业竞争力表现在多个方面,如获取资源的能力、掌握某种重要技术的能力、创造低成本的能力、开拓市场的能力、构建市场营销网络的能力等等。

但对于具体企业来说,并非每种竞争力都同等重要,而只是在研发、设计、制造、营销、服务等其中的某一两个环节上能使企业保持长期竞争优势,获取稳定超额利润的,明显优于且不易被竞争对手模仿的,能够不断提高顾客价值并能使企业获得可持续发展的竞争力,才是企业最关键的竞争力,亦即企业核心竞争力,也称核心能力。

一般认为,企业核心竞争力具有如下特征:一是在顾客价值方面,对顾客所看重的价值--顾客的核心利益能作出关键性的贡献;二是在差异化优势方面,能在竞争中表现出自己的独特之处,而这种独特性竞争对手难以模仿或要付出巨大成本(包括时间成本);第三是在延展性方面,能够不断地开发出新产品和新服务以满足顾客需求,具有旺盛、持久发展的生命力。

(一)国际市场现状分析综观世界种业的发展现状,当今世界企业发展呈现出三大趋势:一是行业高度集中,企业规模越来越大;二是高新科技和人才成为未来种业竞争的焦点;三是兼并重组成为企业发展方向,各大公司向规模化、集团化、国际化发展。

世界著名企业就是通过其核心竞争力优势,攫取了行业的绝大多数利润。

有资料显示:1995-2000年的6年间,世界500家最大企业营业额年均增长速度达5.4%,而同期世界GDP年均增长速度为4.4%,比世界经济增长速度高出1个百分点。

根据《财富》杂志最新排名资料,2000年度,世界500强企业营业总额增加到140650亿美元,利润总额增加到6672亿美元,总资产增加到458076亿美元。

中国跨国公司的竞争优势与市场表现

中国跨国公司的竞争优势与市场表现

中国跨国公司的竞争优势与市场表现近年来,中国跨国公司在国际市场上的表现越来越亮眼,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在这一趋势下,如何分析中国跨国公司的竞争优势和市场表现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这一话题。

一、市场适应性中国跨国公司具有很强的市场适应性。

这主要得益于中国市场的巨大需求和激烈竞争。

在中国,企业需要不断推陈出新,不断改进自己的产品和服务,以适应市场需求。

这种对市场的敏感性和灵活性通过国际化战略得到了进一步发挥,使得中国跨国公司能够更快地适应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市场需求,快速获取市场份额。

二、人才优势中国拥有丰富廉价的劳动力资源,这是中国跨国公司的重要资本之一。

与此同时,教育的普及和技能的提高使得中国的人才储备越来越宝贵。

中国跨国公司通过吸纳国内优秀人才,以及在海外招募优秀人才,搭建起一个人才梯队,使得公司在技术研发、市场营销和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具有相当的实力和竞争力。

三、良好的企业文化中国跨国公司的成功也与其良好的企业文化密不可分。

中国企业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传统,比如以家族企业为主的经营模式、讲究节约和效率的文化、注重士气和幸福感的文化等等。

这些文化因素在中国跨国公司的管理理念和企业文化中得以体现和传承,使得公司在人才吸引、员工满意度和品牌形象等方面更具优势和亲和力。

四、领先的技术和研发能力中国跨国公司在技术和研发方面投入巨大,越来越成为国际技术创新的领先者。

这种领先性主要得益于中国的独特环境和市场需求,如高速发展的信息技术、太阳能和新能源等领域。

中国跨国公司在这些领域的投入和创新使得其在国际市场上具备更强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五、全球化的营销策略中国跨国公司的市场战略和全球化营销越来越精细。

这取决于其丰富的国内和国际营销经验,以及对消费者和市场趋势的深入了解。

同时,中国跨国公司通过国际化战略,建立全球供应链和品牌建设,使其在市场推广和品牌宣传方面具有更多的优势。

总之,中国跨国公司的竞争优势和市场表现有着多方面的影响因素,不仅体现在企业文化、技术和人才优势上,也体现在其市场适应性和全球化战略上。

当前中国企业主动走向世界的战略举措

当前中国企业主动走向世界的战略举措

当前中国企业主动走向世界的战略举措引言随着中国经济的蓬勃发展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开始主动走向世界,寻求更广阔的市场和更多的发展机会。

这种走出去的战略举措不仅体现了中国企业的勇气和创新精神,也为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本文将探讨当前中国企业主动走向世界的战略举措,并分析其对中国企业和全球经济的影响。

一、加强国际市场拓展1.1 寻求海外合作伙伴为了更好地适应国际市场的需求,中国企业开始寻求与海外企业建立合作伙伴关系。

通过与国外企业合作,中国企业能够获得先进的技术、管理经验和市场渠道,从而提升自身竞争力。

1.2 开展跨国并购跨国并购成为中国企业主动走向世界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收购国外企业,中国企业能够迅速获得先进技术和品牌,并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

同时,跨国并购还有助于中国企业在全球范围内建立起一体化运营和生产网络。

二、加大自主创新力度中国企业要在国际市场中获得竞争优势,必须加大自主创新力度。

在全球科技竞争激烈的背景下,中国企业应该注重自主研发和技术创新,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

只有掌握核心技术和知识产权,中国企业才能在国际市场上立足并发展壮大。

三、提升品牌形象在走向世界的过程中,中国企业需要重视品牌形象的塑造。

通过构建国际化的品牌形象,中国企业能够提高产品的市场认可度和竞争力。

同时,通过品牌塑造,中国企业还能够提升自身的国际声誉,为走进国际市场创造更好的条件。

四、积极参与全球供应链全球供应链已经成为当今全球经济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中国企业应该积极参与其中。

通过加入全球供应链,中国企业能够从全球范围内寻找优质供应商和合作伙伴,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力。

五、加强人才培养和管理要实施有效的走出去战略,中国企业需要加强人才培养和管理。

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的人才,将有助于中国企业更好地适应国际市场的需求,并提升在全球范围内的竞争力。

结论当前中国企业主动走向世界的战略举措是一个重要的时代变革。

我国企业跨国经营的比较优势分析

我国企业跨国经营的比较优势分析

2009年8月 学 术 交 流 Aug.,2009总第185期 第8期 Acade m ic Exchange Serial No.185 No.8我国企业跨国经营的比较优势分析刘海月(四川大学经济学院,成都610041)[摘 要]综观世界各国经济发展史,一个国家崛起成为世界经济强国的时候,必然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

这些大企业促进了本国经济的高速发展。

我国正处于经济高速成长的时期,与此相应,也必将有一批企业跻身世界级大公司的行列。

我国企业跨国经营的特点是:在世界投资范围广泛;绝大多数是经营效益好的企业;企业投资规模小,多为劳动密集型行业;大部分企业采取独资或控股50%的方式经营;在管理上采取生产车间型、自主决策型及本土化型方式;企业经营方式多样化。

我国企业跨国经营有资源、经营、地缘等方面的优势。

培育我国企业跨国经营的比较优势,应采取相关的措施。

[关键词]跨国公司;跨国经营;TC指数[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284(2009)08-0067-04 一、我国企业跨国经营的现状及特点(一)我国企业跨国经营的现状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经济发展速度加快,逐渐跟上发达国家的脚步,尤其是我国已有相当一部分不同程度的企业走上了跨国经营的道路。

促进具备条件的企业跨国经营,既是提高企业素质和打造优秀品牌的必由之路,也是培植跨国经营主体和参与国际经济竞争的战略措施。

要使中国企业在跨国经营的道路上更具国际竞争力,就要积极发挥自身的比较优势,这已经成为中国企业进行跨国经营必须研究的课题。

我国企业跨国经营的发展是在20世纪70年代后期开始的。

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跨国经营发展实践,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据商务部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07年底,中国7000多家境内投资主体在全球173个国家(地区)设立境外直接投资企业超过1万家;对外直接投资累计净额(简称存量) 1179.1亿美元,其中非金融类1011.9亿美元,占85.8%,金融类167.2亿美元,占14.2%。

国有企业的国内外竞争

国有企业的国内外竞争

国有企业的国内外竞争国有企业一直以来都是国家经济的重要支柱,其市场份额和实力在国内外都具有一定的竞争力。

国有企业在经历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市场化进程中,也面临着日益加剧的国内外竞争。

本文将从国内竞争和国际竞争两个方面来探讨国有企业的竞争现状、原因以及应对策略。

一、国有企业的国内竞争在国内,国有企业面临着与其他企业的激烈竞争。

这种竞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市场竞争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外资企业等各类企业在市场上展开激烈的竞争。

国有企业面临着市场份额被逐渐蚕食的挑战,必须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创新营销模式,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2. 人才竞争随着国内市场的不断壮大,各类企业纷纷争夺优秀人才。

国有企业面临着人才流失、吸引人才和培养人才的三重挑战。

只有提供良好的职业发展机会和薪酬福利,才能留住优秀的人才,保障企业的竞争力。

3. 技术创新竞争技术创新对于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至关重要。

国有企业在技术创新方面必须加大力度,提高科研投入,不断优化研发团队结构,推动传统产业升级和转型发展。

只有在技术创新上保持领先,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二、国有企业的国际竞争除了面对国内竞争,国有企业还需要应对来自国际市场的竞争。

国际竞争对于国有企业来说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跨国市场竞争随着全球化的进程,国有企业与跨国企业在市场上直接竞争。

这要求国有企业必须在产品质量、价格、服务等方面提高竞争力,寻找差异化发展的战略,开拓国际市场,谋求更大的发展空间。

2. 资源竞争国际市场上资源的有限性与国有企业的扩张需求形成了尖锐的对抗。

国有企业需要在与其他企业的争夺中保持灵活性,合理配置和利用资源,确保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3. 法律法规竞争国际市场上的法律法规对于国有企业的经营活动具有重要的制约性。

国有企业需要了解并遵守各国的相关法律法规,确保企业的合法性和正当性,避免因违反法律法规而承受不必要的经济和形象损失。

三、国有企业应对竞争的策略面对国内外竞争,国有企业需要制定适合自身发展的应对策略,提升核心竞争力。

论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的竞争优势

论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的竞争优势
要。


企业 跨国经营竞争优势的理论及借鉴
( ) 业从事跨国经营活动必须具备竞 争优 势 一 企 英 国教授 邓宁 在 《 国际生产 和跨 国企 业 》 中提 出了一种
分析框架和方法 ( 见表 1 。 ) 这种分 析方法指 出 了不 同的行业 中企业应拥 有 的优势 , 以及到何地去发挥这种优势 和怎样 发挥这种优势 。
行业 。 来分析其进行跨 国经营的优势。 波特认 为 , 一个企业 的所有 活

(为什 么能 出去投 里去投资 ) 资) 资本 技术和接近 拥有资源
进行 )
适合哪些行业
保证 以适宜价格 并 油 铜 、 石 锡 锌 、 稳定地 得到原材 料 铝 香 蕉 、 菠萝 、 可 供应 , 控制市场 可、 茶叶
动可 以分为进料 、 生产 、 出货 、 售 、 销 服务五项 基本活动 , 以及
采购 、 技术开发 、 力管理 、 人 企业基础 四项 支持活动 , 这九项 活 动构成一个价值链 。链 上各个环节 的活动是互相联 系或影响
4 贸易 与分
配 产 品分 配
当地市场 , 需要接 障销 售 出路 保 多种 商品 ,特别是 保
有 必要 象大型跨 国公 司那样建造企业 的全球 价值网 ,其现实 的选择 就是根据企业 已有 的能力 系统 和外 部环境选择价值链
目的的生产经营活动 。伴 随着 我国加入 WT , O 国际间的市场
竞争将 越来越激烈 。学 习和借鉴 国外企 业跨 国经营 的理论和 成功经验 ,培植我 国企业跨 国经 营的竞 争优势显得越来越重
上 的一 两个关键环节 , 中资源 , 集 建立 相对 竞争优势。海尔选 择 的关键 环节 , 是市场 销售和服务环节 ; 就 而海信则将关键环

我国企业跨国经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企业跨国经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企业跨国经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一、引言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有越来越多的企业走出国门,实施跨国经营。

特别是中国加入WTO以后,企业海外投资发展更为迅猛,跨国经营已经成为经济全球化条件下我国企业发展的一种重要形式。

跨国经营的开展,为我国与世界各国的经贸合作注入了新的内容,拓宽了合作的领域,为我国企业带来了新的发展空间,在利用国外资源、资金、技术、信息与管理经验方面取得了积极的成果,提升了中国在国际经济中的地位和形象,也为世界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

二、中国企业跨国经营存在的问题1、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融合不够。

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的一个重要问题是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融合不够:一是企业家本身忽略了金融资本运作本身也是一个产业的事实,本能地将金融资本贴上“过度投机和不务正业”的标签;二是企业家坚信实业才是最重要的,不善于从金融角度发动和组织跨国经营的行动;三是即使产业界认识到了金融资本的重要性,由于当前国内金融体系服务不完善的限制,也难满足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的要求。

2、跨国经营人才不足。

目前在中国,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一些涉外管理人员大多只是具有单一的外语专长或某一学科的知识,缺乏既懂外语又熟悉国际贸易、投资、金融、管理等多方面知识,了解和适应国外的社会文化、传统习惯、商业操守、政治、法律制度、利益集团等等的复合型人才。

在跨国经营的业务往来中,有部分企业过度依赖国外的银行、律师和国外的一些中介机构,这不仅影响到企业的决策判断能力,而且有时还会因合同缺陷等原因而上当受骗遭受损失。

3、投资规模小,海外投资技术水平低。

我国企业跨国经营的总体投资规模较小,与中国引进外商直接投资相比,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的力度还不够。

从单项投资额来看,中国跨国企业投资规模也较小。

据统计,2005年我国海外企业中方投资100万美元以上的占到90%,500万美元以下的只占到2.3%,平均每家的投资额才100万美元。

我国企业跨国经营的优劣势分析

我国企业跨国经营的优劣势分析
润 和 份额 。
资源配置 , 拓展发展空 间。跨 国经营必将是 中国 企业生存 和发展 的必然选择 。文章希 望通过 对 跨 国经营企业的竞争优势和 劣势 供 思路 。
关键词 : 国经营 竞争优 势 竞争劣势 跨 中图 分 类 号 :2 0 F 7 文 献 标 识 码 : A 文章 编 号 :04 4 1( 0 9 O — 3 — 2 10 — 9 4 2 0 )1 2 3 0

● 企业 研 究
我国 企业跨国 经营的 优劣势分析
●王艳华
拉丁美洲 的发展 中国家蕴藏着 丰富的石油 、 天然气等资源 , 对这 些国家 进行资源开发型投 资可以为我 国经济发展提供重要的原材料 。 投资于低 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 的其他发展 中国家和地区 , 符合产业 结构梯度 转移 的规律 , 能够更充分地体现我 国企 业的相对优势 , 可以将我 国成熟 的的 产业 、 商品生产 移植到外 国市场 , 利用当地低廉 的市场成 本, 获得 市场利


我国企业的跨国经营内容
( ) 国跨 国企 业 经 营 的 背景 一 我 对于我 国企业 , 由于经济全球 化和我 国对外 开放的不断深入 , 越来
越多 的外 国企业 , 包括许多跨 国公 司在我 国进行直 接投 资 , 利用我 国的 市场和劳动力等资源, 国的企业 同时面临 国内市场国际化和国际市场 我 国内化的双重挑 战。 中国企业跨 国经 营的过程与 中国经济 由计划经济向 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几乎是 同步的 。 中国企业跨 国经营的发展速度与规 模很大程度 上取决于改革开放的政策 , 同时也受到它 的制约 。
( ) 国 企 业跨 国 经 营 的历 程 二 我
2跨 国经 营范围不断扩展。 中国企业跨 国经 营活 动, . 已经 由初期从 事航运 、 餐饮等少数领域 , 逐步拓展到生产加工 、 开发 、 资源 油气管道 、 水 利、 冶金 、 咨询 、 农业合作和研究开发等众多领域 。跨 国经 营活动 主要集 中在家用批发零售 、 建筑 、 轻工和纺织服装等几个行业 。( 图 1 见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企业如何创造跨国经营竞争优势来源:更新时间:2008-8-20 点击数:182内容提要:根据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的现状,详细分析了中国企业跨国经营所处的历史背景以及缺乏竞争优势的成因,提出了构建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竞争优势的相关策略。

关键词:跨国经营,竞争优势具有强大竞争优势的跨国公司是21世纪经济发展的主角,国家间的经济竞争实质上是各国跨国公司的竞争。

但是,作为中国经济主体的500强企业,绝大部分处于产品出口阶段,进行海外投资的极少,能够利用全球性资源跨国经营、进行全球性生产销售、具备全球性发展战略和组织管理的企业更少,与世界水平相差甚远。

要提高我国的国家竞争力,就必须积极培育中国的跨国公司。

研究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竞争优势对培育中国跨国公司和中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一、跨国经营与竞争优势跨国经营和国际化经营是两个不同的企业经营学概念,它们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描述了企业跨越国界从事生产经营活动这一现象。

跨国经营是指企业以母国企业为基地,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在其他国家和地区建立子公司或分支机构,并以此为基础所展开的跨国界的以赢利为目的的生产经营活动。

在全球化的环境中,一个仅在国内配置生产要素的企业,面对许多在全球范围内调配生产要素的竞争企业,是难以生存和发展的,跨国经营已成为企业成长的一般方式。

企业面临的已经不是能否跨国经营的问题,而是在全球化的市场竞争中如何赢得优势的问题。

企业从事跨国经营的首要战略问题就是:如何建立持续的竞争优势?即凭借什么去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并立于不败之地?由于跨国经营比之于国内经营有更大的风险性和不确定性,需要更多的额外成本,因此,跨国经营企业必须通过各种优势的发挥,克服国际市场的分割性和不完全性,最终取得竞争优势,实现企业发展的目标。

跨国经营竞争优势是指跨国公司(跨国经营企业)在跨国经营活动中相对于本国国内企业、东道国和第三国企业所具有的生产、营销、组织、技术(研究开发)、管理等方面的优势。

跨国经营优势必定有一个形成、发展和演变的过程。

一家原来没有优势的企业,可以通过对外直接投资、跨国经营学习和积累国际经验,逐步形成和发展自己的优势。

而原来具有某些经营优势的企业,随着国际经营环境的变化,其经营优势也会发生变迁。

跨国经营不仅是企业实现优势的活动,也是企业在更大的空间范围内寻求优势的活动。

获得国外有利的经营条件从而增加自己的优势,实际上是各种类型企业开展跨国经营普遍存在的动因。

中国企业不仅要关注获得跨国经营的条件,更要关注如何通过跨国经营增强自己的竞争优势。

二、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的特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企业跨国经营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发展阶段:尝试性起步阶段、缓慢发展阶段和快速发展阶段。

经过20多年的发展,跨国经营已初具规模。

到2002年6月底,我国在境外投资设立非金融类经营机构6758家,协议投资总额132亿美元,中方投资额近100亿美元。

中国企业跨国经营,有着既不同于发达国家也不完全同于其他发展中国家的背景和特点。

中国企业跨国经营与其他国家企业相比,是在两个特殊条件下层开的:1.作为发展中国家企业,属于后发展型的,在竞争优势等方面与传统跨国公司明显不同(1)加入WTO使中国企业按照WTO的规则普遍享有各成员国提供的最惠国待遇,增加有比较优势的产品出口。

许多国家对原有的国家垄断行业陆续放松管制,区域经济一体化以及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均衡为发展中国家的跨国公司提供了一定的发展空间。

(2)国际贸易壁垒的重点正向技术壁垒转移。

发展中国家因其产品质量、技术水平和检验能力较低,明显处于不利地位。

技术壁垒正以一种超乎关税壁垒的力量,阻挡着发展中国家大量的弱势企业进入国际市场。

(3)加入WTO后,我国有关国际投资的政策性壁垒将逐步拆除,国内企业间的竞争必然被不同国家企业间的竞争所代替,国内企业将无法独享本国资源禀赋的比较优势,自然资源、人力资源、投资环境等方面的优势都将由国内外企业分享,尤其是激烈的人才竞争。

竞争环境更为公平,我国企业的资源优势将受到影响,竞争更为激烈。

(4)我国正处于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时期,“走出去”是我国国民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措施。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结构性的生产能力过剩,有效需求不足。

如纺织品的生产能力已高出市场需求40%,彩电生产能力高出 60%,1996年空调生产厂家的开工率只有30%,洗衣机厂的开工率只有43.4%:电子产品中,供求基本平衡的已由 1995年的18.3%下降到1996年的15%,供不应求的产品已由14.4%下降到10%,供大于求的产品已由66.3%上升到75%。

一批企业开始眼睛向外,到国际市场寻求出路。

国家经贸委、外经贸部等各有关部门及时出台了一系列配套政策来推动境外加工贸易的发展。

根据外经贸部的统计,到1999年底,我国的境外加工贸易投资项目共有151个。

主要集中在发展中国家和地区,集中在轻工、纺织、服装、机械、电子等行业。

2.中国是一种过渡经济体制,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过程中,政府和企业都面临着逐渐转变职能,以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问题(1)我国企业的跨国经营普遍具有为国内经济成长服务的倾向,这同我国跨国经营的主体?***** 兄破笠涤泄亍9 易魑 笠底什 乃 姓撸 豢赡懿挥米约旱睦 孀非罄从跋炱笠档木霾撸 绕涫且恍┐笮推笠岛推笠导 牛 涠酝馔蹲驶疃 苯拥毓岢购吞逑至斯 叶酝饩 梅⒄沟恼铰砸馔肌R虼耍 幼芴迳峡矗 夜 笠档亩酝馔蹲屎涂绻 ⒉唤鼋鱿抻谀鼻笃笠当旧淼母霰鹩攀疲 悄鼻笪夜 梅⒄购筒斡牍 史止さ淖酆嫌攀啤?/FONT>(2)国有企业改革不断深化,现代企业制度逐步建立,企业经营机制进一步转换。

相当一部分企业进行了公司制改革,到2002年,520户国家重点企业改制面达到83.7%,一批国有大型企业相继在海外上市,得到国际资本市场和战略投资者的认可。

但是,国有企业改革中一些深层次的问题和矛盾远未得到根本解决,大部分企业还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市场经营的主体,政企不能从根本上分开,行政干预因素较多,法人治理结构不健全,产权界定不清晰,国有企业内部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尚未健全,使跨国经营的国有企业机制僵化,难以适应变化莫测的国际经营环境。

(3)国家政策导向不明,缺乏统一的管理。

虽然原则上鼓励企业跨国经营,但是尚无对外投资的整体战略和明确的倾斜政策。

《对外投资法》尚未出台。

对境外投资企业的管理缺乏一个权威机构来统一协调,境外投资项目审批程序繁琐,多部门、多层次,限制很多,时间过长,通常一个项目审批需要4~6个月时间。

有关部门的问卷调查结果及其他资料显示:中国企业跨国经营只是处于发展中国家企业跨国经营的初级阶段,投资规模小,产品技术含量低且主要属于劳动密集型,如服装和纺织、简单食品加工等,缺少名牌产品,较少的广告费用支出,并且大多数采用合资经营的形式等等,尚处于跨国经营后起者地位。

三、中国企业跨国经营中的问题及其成因虽然中国企业跨国经营有着广阔的空间,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中国企业普遍缺乏跨国经营的竞争优势却是不争的事实,具体表现在:1.投资规模小,海外企业效益差目前我国企业所进行的海外投资规模较小,近90%的海外投资项目在300万美元以下,技术水平及设备要求不高,基本上是投资于劳动密集型行业,主要集中在家用电器、机械、轻工和纺织服装等几个行业。

现阶段尚不具备进行大规模海外投资的能力。

大多数海外企业仅?***** 谠谕獾拇翱诤徒哟 荆 滴窈苣颜箍 >莶煌耆 臣疲 M馄笠抵杏 恼?55%,其中多为非生产性企业:盈亏平衡的占28%,亏损企业占17%,以生产性企业居多。

从上海市的情况看,到1999年底,上海获正式批准的境外投资项目达545家,投资总额为4.27亿美元。

但其整体效益为,大约2/3的海外企业步履维艰,甚至亏损。

在国际市场上难与大型跨国公司相抗衡。

境外企业的效益不理想,这一方面由于在跨国经营的初期阶段,跨国经营时间短,缺少经验,企业内部管理体制难以适应国际市场的竞争,另一方面与我国政府的海外投资管制和外汇管理制度有直接关系。

使得不少企业化整为零,采取先生存后发展的策略。

2.研发水平低、缺乏技术优势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的研发费用占产品销售收入的比重只有1%~2%,即使是2002年中国电子百强企业,研究开发的投入平均也只占到3.8%。

而“全球500强”美方上榜企业是5%~20%。

现在,约有2/3的国有大中型企业没有建立研发机构,新产品销售额的比重平均只有8%。

这表明一个基本的事实:国内企业还远没有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其直接结果就是,我国的对外投资多数为贸易加工型,产品也大多进入低端市场。

由于全球化和新经济的发展,使得传统的自然资源和劳动力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相对下降,而技术和制度创新能力的作用急剧增大,导致了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竞争优势的减弱。

3.许多跨国经营成功的企业尚未建立起持久的竞争优势来源我国大多数企业缺少跨国经营的经验,管理手段落后,高层次的跨国经营人才匮乏,受技术和资金的局限,中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缺乏品牌优势。

加之信息不灵和语言文化方面的障碍,使许多企业在跨国经营中步履维艰。

此外,企业管理水平较低,缺乏制度化的管理系统平台。

如许多企业领导人都有自己的远景,但是这些个人远景却没有转化为大家共同的远景进入组织的血液。

四、构建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竞争优势的对策考察20世纪80年代以来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的迅速发展,可以发现,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条件下,企业可进行跨国经营的优势已经多元化,除技术和资金优势外,销售能力、区位因素、低成本生产、综合经营能力等价值链上的任何一个环节,均可以成为跨国经营的竞争优势来源。

比如我国的海尔和海信,在进入国际市场的初期没有能力也没有必要像大型跨国公司那样创造企业的全球价值网,其现实的选择就是根据企业已有的能力系统和外部环境选择价值链上的一两个关键环节,集中资源,建立相对竞争优势。

海尔选择的关键环节,即市场销售和服务环节。

而海信则将关键环节选在辅助活动的技术开发环节和基本活动的生产经营环节,以形成强大的技术开发能力,生产出性能价格比极优的产品打入国际市场。

中国企业当务之急是加快内部管理机制和运行机制的现代化改造,建立健全公司治理、财务管理和内部监控,这是当前我国企业跨国经营发展的前提条件。

1.建立母国的体制优势:尽快确定国家的对外投资模式企业竞争优势的实现仅靠企业本身是无法完成的。

竞争优势已不仅仅是一个经济概念,它还是一个社会范畴的概念,它反映一个国家政治体制优势对经济运行规律的适应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

母国优势对企业跨国经营的成功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具体体现在两个方面:(1)制定政策,帮助本国企业提高跨国经营的竞争能力;(2)与东道国谈判,为本国企业跨国经营争取比较好的待遇和条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