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集成电路产业“芯火”创新三年行动计划(2017-2019年度)
江苏省政府关于印发江苏省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

江苏省政府关于印发江苏省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江苏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1.04.09•【字号】苏政发[2001]59号•【施行日期】2001.04.0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通信业正文江苏省政府关于印发江苏省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苏政发〔2001〕59号2001年4月9日)各市、县人民政府,省各委、办、厅、局,省各直属单位:现将《江苏省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加快信息产业的发展,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对于我省实现社会生产力跨越式发展,加快富民强省和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步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作为信息产业的核心和国民经济信息化的基础,孕育了大量的新兴产业,并为传统产业注入新的动力。
我省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电子信息企业众多,人才资源丰富,发展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我们既要看到发展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是我们形成后发优势、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一条捷径,又要看到世界范围内包括国内先进地区在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上的迅猛发展、激烈竞争的现实,必须进一步增强紧迫感。
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积极推进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集中力量加快重点领域、重点企业和软件园的发展,促进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创造优良的政策、创业和服务环境,把江苏建成全国重要的电子信息制造业基地和软件开发基地。
江苏省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为了推动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增强信息产业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努力形成后发优势,实现跨越式发展,根据《国务院关于印发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国发〔2000〕18号)精神,结合我省实际,特制定以下政策。
第一章产业目标第一条通过政策引导资金、人才等资源向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集聚,推动信息产业快速发展,力争到2010年建成数个在国内有影响的软件园区,形成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软件企业,软件产业的研究开发和生产能力接近国际先进水平,使我省成为全国重要的电子信息制造业基地和软件开发基地。
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发布江苏省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2017年本)的通知-苏政发〔2017〕71号

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发布江苏省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2017年本)的通知正文:----------------------------------------------------------------------------------------------------------------------------------------------------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发布江苏省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2017年本)的通知苏政发〔2017〕71号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省各委办厅局,省各直属单位: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的意见,进一步加大“放管服”改革力度,切实转变政府投资管理职能,加强和改进宏观调控,确立企业投资主体地位,激发市场主体有效投资动力活力,根据《国务院关于发布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2016年本)的通知》(国发〔2016〕72号),现发布《江苏省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2017年本)》,并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企业投资建设本目录内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须按照规定报送有关项目核准机关核准。
企业投资建设本目录外的项目,实行备案管理。
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投资建设的项目,按照本目录执行。
原油、天然气(含煤层气)开发项目由具有开采权的企业自行决定,并报国务院行业管理部门备案。
具有开采权的相关企业应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坚持统筹规划,合理开发利用资源,避免资源无序开采。
二、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制定的发展规划、产业政策、总量控制目标、技术政策、准入标准、用地政策、环保政策、用海用岛政策、信贷政策等是企业开展项目前期工作的重要依据,是项目核准机关和国土资源、环境保护、城乡规划、海洋管理、行业管理等部门以及金融机构对项目进行审查的依据。
发展改革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抓紧编制完善相关领域专项规划,为各地区做好项目核准工作提供依据。
环境保护部门应根据项目对环境的影响程度实行分级分类管理,对环境影响大、环境风险高的项目严格环评审批,并强化事中事后监管。
江苏省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现状及提升策略

江苏省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现状及提升策略自2000年以来,江苏省的集成电路产业一直在快速发展,迎来了快速的增长期。
该省的集成电路产值从2000年的15亿元增加到了2019年的463亿元,年均增长率约为28%。
江苏省的主要集成电路企业包括紫光国芯、长城华冠、中芯国际等。
江苏省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受到了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包括政策支持、人才培养、技术创新等。
政策支持是江苏省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江苏省政府对该省的集成电路产业提供了大量的财政和税收支持,投资产业园区和技术研发中心等建设。
人才培养是另一个重要的因素。
江苏省重视人才培养,建立了大量的高等教育机构和科研院所,形成了一支具有较高科学素养和技术实力的研发队伍。
技术创新是江苏省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核心,该省的集成电路企业不断引进和消化吸收国际先进技术,自主创新不断推进。
此外,江苏省的地理优势和良好的工业基础也为其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支持。
虽然江苏省集成电路产业在市场规模和技术水平上已经取得了重大进展,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其中一个主要问题是企业规模小和集中度低,这导致江苏省的集成电路厂商与全球竞争对手相比缺乏规模和竞争力。
另一个问题是缺乏核心技术和关键零部件,目前主要依靠进口。
此外,江苏省集成电路产业还存在知识产权、市场营销等问题。
为了进一步提升江苏省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水平,需要采取以下策略。
首先,要提高企业集中度,加强产业集群建设,引导企业加强互相合作,形成规模效益。
其次,要加强核心技术研发和创新,通过自主创新和并购等方式,增强企业技术实力和扩大业务范围。
第三,要完善知识产权和市场营销环节,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管理,制定市场推广方案,扩大产品销售范围。
最后,需加强政策支持,鼓励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优化投资环境,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提高产业竞争力。
在未来,江苏省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随着政府的支持和企业的努力,江苏省的集成电路产业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推动该省的高科技产业进一步发展,为国家的经济增长做出积极贡献。
江苏省政府关于加快全省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意见

江苏省政府关于加快全省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江苏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5.06.12•【字号】苏政发〔2015〕71号•【施行日期】2015.06.1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宏观调控和经济管理其他规定正文江苏省政府关于加快全省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意见苏政发〔2015〕71号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省各委办厅局,省各直属单位:集成电路产业是信息技术产业的基础和核心,是支撑经济社会发展和保障国家安全的战略性、基础性和先导性产业。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推进纲要》,进一步加快全省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主要目标到2020年,全省集成电路产业销售收入超3000亿元,产业链主要环节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一批企业进入国际第一方阵,成为国内外知名的集成电路产业高地。
(一)产业结构。
集成电路设计、制造、封装测试三业结构更为合理,设备和材料业支撑作用进一步增强。
年销售收入超百亿元的集成电路企业4家,超50亿元的企业10家,形成一批创新活力强的中小企业。
(二)技术创新。
物联网、移动智能终端、网络通信、云计算和大数据等重点应用领域核心芯片设计水平进入国际先进行列,安全可靠的产业生态体系基本形成;关键元器件制造自主可控;封装测试业进入国际主流领域,关键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部分设备材料能满足12英寸、32-22纳米工艺水平技术要求。
(三)集聚发展。
各地产业基础和优势充分发挥,产业集聚度进一步提高。
以无锡、苏州和南京等市为中心的沿江集成电路产业带建设进一步加快,带动作用更加明显。
二、重点任务(一)大力发展集成电路设计业。
围绕国民经济重要信息系统应用需求,以高端服务器CPU(中央处理器)为突破口,加强国际合作,强化芯片、软件、整机、系统和信息服务等协同创新和发展,建设国内服务器软硬件技术研发高地和产业化集聚区,加快产业生态体系建设,争创我省集成电路设计业新优势。
江苏2017年重大项目(210项).docx

第一部分实施项目(210项)一、重大创新载体(20项)(一)研发平台1、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总院2、南京未来网络产业创新综合体3、中科院苏州无机非金属新材料产业创新研究院4、中科院苏州电子所技术研究中心5、中科院苏州纳米所真空互联实验站6、中科院工热所连云港能源动力研发设施7、华为苏州产业技术研究院8、启东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华东产业研究院9、盐城金风科技风电实验中心10、泰州中国医药城华创医药产业研发服务中心(二)科创园区11、南京中新生态科技岛科创园12、常州科教城“科创走廊”13、南京芯艾科集成电路移动智能产业园14、苏州国家地理信息产业化基地15、宿迁激光设备科技创业园16、苏州汾湖新型半导体材料科技园17、太仓中德先进制造技术国际创新园18、扬州国家小微企业“双创”示范基地19、句容清华启迪科创园20、句容南京大学创新创业示范园二、重大产业项目(110项)(一)战略性新兴产业(50项)Ⅰ、新一代信息技术1、南京台积电12吋晶圆2、南京紫光存储器芯片一期3、德科码集成电路芯片4、南通通富微电智能芯片封装测试5、无锡长电科技集成电路封装6、江阴中芯长电3D集成芯片7、淮安时代12吋相变存储器芯片8、无锡SK海力士12吋集成电路生产线六期技术升级9、徐州鑫华晶硅半导体10、常州恒益大通芯片超微电路载带11、常州瑞声声讯微型精密元器件12、常州信维通信射频模组及零部件13、昆山国显光电第5.5代有源矩阵有机发光显示器件14、如皋中铟纳米电子陶瓷半导体15、徐州汉睿高效能芯片及服务器Ⅱ、高端装备16、常州今创轨道交通装备17、扬州中航工业航空与轨道交通液压装备18、海门振康工业机器人整机和核心部件19、徐州中信开诚抢险救灾特种机器人20、海安巨人智能机器人21、常州北自所国家智能制造生产系统22、仪征中电二十八所军民融合智能装备23、扬州北斗中兴油气管网智能监测设备24、宿迁华工科技激光设备25、邳州中科大晶高分辨率集成电路封装光刻装备26、泰州中物院金属3D打印装备Ⅲ、空天海洋装备27、南通德奥直升机及航空发动机28、中船江苏海工装备29、镇江国机重装装备制造研发30、丹阳图南航空用大型复杂薄壁高温合金结构件31、海安铭利达航空航天用镁铝合金构件Ⅳ、生物技术和新医药32、正大天晴生物制药33、扬州赛诺格兰医疗科技PET/CT34、南京先声百家汇创新药物35、扬州国经中欧生物医学制品及医疗器械Ⅴ、新材料36、常州中简科技高品质碳纤维和石墨化纤维37、盐城科邦高分子防爆材料38、高邮中航百慕航空航海新特涂料39、淮安凹土纳米新材料开发利用40、南通恒亿天嘉石墨烯新材料41、宿迁斯迪克石墨烯电子导热膜42、常州安泰非晶合金新材料43、常州贝特瑞高性能动力电池正负极材料Ⅵ、新能源和能源互联网44、通州江海储能超级电容器45、如东中船重工大功率海上风电机组46、溧阳时代新能源动力及储能锂离子电池47、宝应清华四方高效薄膜太阳能电池Ⅶ、新能源汽车48、常州车和家智能汽车49、苏州前途纯电动乘用车50、淮安敏实电动汽车及零部件(二)、先进制造业(10项)Ⅰ、汽车1、如皋赛麟青年乘用车2、常熟奇瑞捷豹路虎乘用车二期3、江苏大众汽车4、徐州一汽淮海汽车5、江苏北汽汽车Ⅱ、高端精细化工6、连云港盛虹炼化一体化7、泰兴怡达化学环氧丙烷及醇醚及酯8、华昌加氢新材料Ⅲ、冶金9、泰州中铁建重型钢构10、江阴兴澄特钢深加工(三)、现代服务业(45项)Ⅰ、现代物流1、南京空港国际物流中心2、徐州陆路一类开放口岸铁路港3、上合组织(连云港)国际物流园4、南通中仓综合保税区国际物流园5、泰州综合保税区B区6、京东智慧物流园7、连云港东中西区域合作服务示范基地8、镇江中储粮华东粮油物流基地Ⅱ、商务商贸9、如皋联仓大宗商品服务中心10、常州新誉江南航空运营中心11、宜兴万石国际石材交易中心12、镇江中林国际木业交易储备中心Ⅲ、金融服务13、苏州西部科技金融创新集聚区14、淮安水渡口金融集聚区Ⅳ、信息服务15、联创扬州云计算中心16、中兴云计算数据中心17、南通脉络数据中心18、常州百度大数据产业园19、盐城江苏省数据产业园Ⅴ、创意文化20、南京世茂梦工厂动漫文化基地21、扬州国家玉文化创意园22、无锡国家数字电影产业园23、南通唐闸张謇近代工业遗存保护开发24、镇江奥悦冰雪世界25、启东胜狮能源全球教育基地26、扬州世界园艺博览会旅游开发Ⅵ、休闲旅游27、南京老山生态旅游体验园28、仪征火山玄武岩石柱山地质公园29、镇江世业洲旅游度假区整岛开发30、苏州大阳山生态文创综合旅游31、恒大童世界32、苏州亨通文化产业园33、兴化千垛平旺湖生态旅游34、南京金牛湖-冶山旅游度假区一期35、镇江三山综合旅游服务基地36、大丰麋鹿生态旅游开发37、宿迁西楚历史文化特色街区Ⅶ、健康养老38、盱眙金陵天泉湖养老社区39、南京苏豪健康养老产业园40、宜兴中宜京都健康养老41、常州东方盐湖城二期42、靖江恒基健康诊疗体验中心43、中国中医科学院扬州瘦西湖中医养生养老社区44、苏州盛虹健康医疗技术中心45、海安乐百年生态健康养老(四)现代农业(5项)1、农业综合开发年度工程2、射阳辉山全产业链乳品3、扬州国家农业科技园4、张家港金沙洲生态农业开发5、南京大生世界农业科技园三、重大生态环保(15项)(一)生态保护1、沿海百万亩生态防护林工程2、南京长江湿地保护暨江北滨江水环境整治工程3、镇江海绵城市试点工程4、苏州阳澄湖综合整治工程5、宿迁骆马湖生态修复工程6、宿迁成子湖片区生态修复综合开发工程7、无锡西太湖综合整治工程8、常州入太河道综合整治工程9、扬州高宝邵湖湖泊生态修复工程10、姜堰溱湖湿地生态修复(二)污染治理11、雾霾治理煤电节能减排升级改造12、重点行业挥发性有机物(VOCs)污染治理13、徐州资源枯竭型城市采煤塌陷地修复工程14、无锡市土壤修复整治15、徐州老工业区污染土地修复整治四、重大民生工程(10项)(一)社会事业(4项)1、省肿瘤医院扩建工程2、南医大第四附属医院3、省第二中医院门急诊暨康复病房综合楼4、三江学院校区迁建(二)民生保障(6项)5、棚户区改造体系工程6、基本养老服务体系提升工程7、智慧健康服务一期及大数据应用8、农村公路提档升级工程9、盐城市新水源地及引水工程10、高氟地区健康饮水工程五、重大基础设施(55项)(一)水利(5项)1、黄河故道综合开发水利工程2、新沟河工程3、新孟河工程4、长江干流河势控制和支流河道整治工程5、沿海水利基础设施(二)交通(38项)Ⅰ、公路6、苏锡常南部高速公路7、阜兴泰高速公路8、长江过江通道连接线9、京沪高速公路改扩建10、溧阳至高淳高速公路11、常州至宜兴高速公路一期12、国省干线公路Ⅱ、港口航道13、连云港港扩容提升工程14、盐城港扩容提升工程15、镇江港扩容提升工程16、南通港扩容提升工程17、苏州港扩容提升工程18、京杭运河枢纽港扩容提升工程19、长江南京以下-12.5米深水航道20、省干线航道网整治工程Ⅲ、铁路21、宁启铁路二期工程22、沪通铁路23、连盐通铁路24、连淮扬镇铁路25、徐宿淮盐铁路26、连徐高铁27、南沿江城际铁路28、沪苏湖铁路29、合肥至新沂铁路江苏段30、宁芜铁路江苏段电气化扩能改造Ⅳ、综合交通枢纽31、徐宿淮盐铁路客运枢纽32、连淮扬镇铁路客运枢纽33、沪通铁路南通西站综合交通枢纽Ⅴ、机场34、连云港民用机场迁建工程35、机场扩建工程Ⅵ、城市(际)交通36、南京及沿江城市群轨道交通工程37、无锡轨道交通工程38、徐州轨道交通工程39、常州轨道交通工程40、苏州轨道交通工程41、南通轨道交通工程42、南京长江过江通道43、苏州国际快速物流通道二期工程(三)新型信息通信(3项)1、宽带江苏提升年度工程2、无线江苏加速年度工程3、信息服务平台完善工程(四)能源(9项)1、电网扩容工程2、沿海海上风电3、光伏发电年度工程4、句容抽水蓄能电站5、燃气发电6、中海油滨海LNG接收站7、金坛天然气储气库8、中石化青宁输气管道9、连云港田湾核电站扩建工程第二部分前期工作项目(20项)1、张家港同冠微电子半导体功率器件2、盐城市东风悦达起亚乘用车第四工厂3、镇江海龙核电站屏蔽防护设备4、江阴远望神州高端海洋电子装备5、中建材超高转换率薄膜太阳能电池6、南通苏通光伏智能生产线7、泰州中冶纳米级粉末合金新材料8、淮河入海水道二期工程9、宁盐高速公路10、宜长高速公路11、常泰过江通道12、北沿江城际铁路13、盐泰锡常宜铁路14、镇宣铁路15、通苏嘉铁路16、宁淮宿铁路17、扬马宁镇城际铁路18、国信连云港抽水蓄能电站19、沿海LNG接收站20、中石油中俄东线输气管道江苏段及配套盐穴储气工程品味人生1、很多时候,看的太透反而不快乐,还不如幼稚的没心没肺。
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南京市数字经济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的通知

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南京市数字经济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南京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0.04.29•【字号】•【施行日期】2020.04.2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发展规划正文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南京市数字经济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的通知各区人民政府,市府各委办局,市各直属单位:现将《南京市数字经济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南京市人民政府2020年4月29日南京市数字经济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数字经济是以数字化的知识和信息为关键生产要素,以数字技术创新为核心驱动力,以现代信息网络为重要载体,不断提高传统产业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加速重构经济发展与治理模式的新型经济形态。
为抢抓数字经济发展机遇,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总体要求(一)发展思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121”战略,抓住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的战略机遇,以“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数字化治理”为主线,加快建设新型基础设施,构建数据驱动发展新方式,推进数字产业创新发展,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打造数字政府和数字孪生城市,以“数字南京”建设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数字蝶变”,努力打造世界级数字经济名城,为高质量建设“强富美高”新南京作出积极贡献。
(二)发展目标到2022年,全市数字经济增加值达到10000亿元,占GDP比重达56%以上,积极争创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和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
把南京建成数字经济关键核心技术创新高地、数字经济高端产业发展高地、城市数字化治理创新示范高地、数字经济高层次人才聚集高地。
——壮大数字经济产业。
打造国家级软件和信息服务先进制造业集群,重点发展5G、基础软件、云计算和边缘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虚拟现实、卫星应用、量子信息等产业,把软件和信息服务、集成电路、人工智能三个产业打造为全国前列、全球有影响力的产业地标。
“三创”载体三年建设行动计划(2010-2012)

专业分类
载 体 名 称
载体建筑面积(万平方米)
至2010
至2011
至2012
传 感 网
新区传感网大学科技园(Si-Park)
18
23
28
新区传感网创新园
7
18
30
新区传感网信息服务园(i-Park)
30
35
43
滨湖区国家传感中心
12
25
42
无锡(南长)国家传感信息中心
3
3
5
生物医药
新区太湖生命科技园
0
8
15
江阴生物医药加速器
12
20
20
滨湖区马山生物医药科技园
7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2
20
惠山区生命科技园
5
8
10
电子信息
滨湖区集成电路设计园
10
14
20
惠山区数字信息产业园
6
10
15
新区集成电路科技园
0
0
16
软 件
新区中关村软件园太湖分园
0
5
10
滨湖软件园(江苏基础软件园)
0
10
20
惠山区软件园
5
5
10
江阴福华软件城
0
0
3
环保及新能源
宜兴环科园科技研发区
3
5
6
宜兴创业园二期
2
3
5
南大宜兴环保研究院
1
2
4
宜兴环保城
3
6
8
科技创业孵化器
锡山经济开发区科技创业中心
无锡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加快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政策意见的通知-锡政发〔2016〕272号

无锡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加快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政策意见的通知正文:----------------------------------------------------------------------------------------------------------------------------------------------------无锡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加快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政策意见的通知锡政发〔2016〕272号各市(县)、区人民政府,市各委办局,市各直属单位:现将《无锡市加快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政策意见》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无锡市人民政府2016年12月27日无锡市加快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政策意见第一条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印发进一步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国发〔2011〕4号)、《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推进纲要》以及《省政府关于加快全省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意见》(苏政发〔2015〕71号)精神,根据市委《关于推进现代产业发展的政策意见》(锡委发〔2015〕56号)、《关于实施“太湖人才计划”打造现代产业发展新高地的意见》(锡委发〔2016〕28号)等相关文件精神,制定无锡市“十三五”期间加快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政策意见。
第二条本意见所涉政策适用于在无锡市区工商注册、税务登记并从事集成电路设计、制造、封测以及配套支撑的相关国有、民营及合资企业、机构。
第三条本政策重点扶持技术创新、应用创新、产业链整合、企业做大做强等。
重点聚焦、培育若干个国内外知名的集成电路龙头企业,扶持一批“专、精、特、新”的中小型集成电路企业。
力争在“十三五”期间,全市集成电路产业产值突破1000 亿元,其中,设计业120亿、制造业250亿、封测业350亿、配套支撑300亿。
第四条设立总规模200亿元的无锡市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首期募集规模50亿元,其中,财政引导资金占比20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苏集成电路产业创新发展三年
行动计划(2017-2019年)
(审议稿)
集成电路产业是信息技术产业的核心,是支撑经济社会发展和保障国家安全的战略性、基础性和先导性产业。
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推进纲要》、国家七部委《关于加强集成电路人才培养的意见》和省政府《关于加快全省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意见》等文件精神,抓住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和大数据等国家战略实施机遇期,进一步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激发产业创新活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特制订本行动计划。
一、总体要求
(一)行动思路。
把握信息技术产业发展和变革趋势,发挥集成电路产业渗透性、带动性、倍增性强的特点,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精神,服务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行动计划,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面向智能硬件、云计算、工业互联网、智能传感、智能装备等重大需求,在省内创建一批省级集成电路产业特色基地园区,建设打造一批新型创新创业服务平台,引进和培育一批专精特新创新企业,开发一批新技术新产品,不断提升全省集成电路产业竞争能力,推动全省电子信息产业转型升级。
(二)行动内容。
进一步做强做优沿沪宁线集成电路产业带,在南京、无锡、苏州、南通和淮安等地打造一批国家和省级集成电路设计、制造、封测和支撑产业等特色基地园区,汇聚国内外一流企业,辐射带动全省产业快速发展。
建设新型创新创业服务平台,为小微企业、初创企业和创业团队提供完善的政策、制度环境和服务体系,引导创新资源集聚,汇聚发展新动能。
加大高端人才和团队引进力度,加快创新企业孵化,培育更多专精特新的创新企业。
鼓励高校与集成电路领域骨干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科技创新平台、产业基地(园区)等加强开放合作,支持示范性微电子学院和产学研融合协同育人平台建设,推动创新成果推广应用。
(三)实施目标。
力争通过3年时间,全省新创建5个省级集成电路产业创新发展特色基地园区,打造10个新型创新创业服务平台,重点引进和培育30个优秀创业团队(企业),在智能硬件、云计算、工业互联网、智能传感、智能装备等重点领域实现新突破。
二、重点方向
贯彻落实《省政府关于加快全省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意见》,围绕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大数据等战略实施带来的巨大需求,引导和鼓励企业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进一步提高创新发展能力,加快产品提档升级,争创发展新优势。
(一)芯片设计。
在省内建设一批国家和省级集成电路设计特色基地园区,大力引进高端设计企业和人才,提升集成电路芯片设计的创新能力,重点开发新型应用芯片,以设计环节的重点突破,带动集成电路相关产业协同发展。
促进芯片设计企业与软件、整机、系统和信息服务等企业协同创新。
1、智能芯片。
面向新兴互联网终端发展需求,重点提升人工智能、可穿戴设备、虚拟/增强现实(VR/AR)、智能安防和智慧健康等领域芯片研发设计能力,支持建设芯片设计所需的开放式智能硬件设计平台。
2、传感芯片。
面向新一代传感发展需求,重点提升图像传感器、惯性组合传感器和生物医药/化学传感器等中高端传感器芯片研发设计能力,建设面向传感器产品设计所需的工艺平台,支持传感器产品、解决方案的测试和应用试验。
3、汽车电子芯片。
面向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应用,重点提升自动驾驶、车身控制、信息娱乐和导航定位等汽车电子产品所需的芯片研发设计能力,实现与车联网等相关产品和服务协同发展。
4、工业互联网产品芯片。
面向传统工业企业改造应用需求,重点提升工业互联网芯片研发设计能力,在工业微控制器(MCU)、模拟器件、智能工厂网络芯片等应用领域,与相关硬件产品配套。
5、智慧家庭产品芯片。
面向家庭信息消费升级需求,重点提升多媒体、影音娱乐、游戏、健康等智慧家庭(智能家电)产品和应用方案研发设计能力,扩大智慧家庭产品芯片的应用范围,促进消费市场升级换代。
(二)芯片制造。
积极引进和吸收先进生产制造工艺,推进现有生产线提升工艺水平和特色工艺生产能力,推动22/20nm、16/14nm等先进生产线的引进和建设,达到具有国际竞争力和持续发展力的芯片制造能力。
1、先进工艺。
抓住新一轮产业升级和布局调整机遇,采取开放合作的方式,以南京、无锡、苏州为基地,引进和吸收先进生产制造工艺,推动22/20nm、16/14nm等先进生产线的引进和建设,以工艺能力提升带动制造水平提升,以生产线建设带动关键设备和材料配套发展。
2、特色工艺。
突出特色工艺能力,缩小与国际先进技术的差距,大力发展模拟及数模混合芯片、MEMS芯片、超高压芯片、射频微波芯片等特色专用芯片工艺生产线。
大力支持发展军民两用、寓军于民的集成电路生产线。
(三)封装测试。
充分发挥我省在国内的领先优势,组织实施国家布局内的重大项目,更大力度支持和推动集成电路封装测试企业兼并重组,培育行业国际领军企业,进一步提高江苏集成电路封装测试产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1、先进封装测试。
加大圆片级封装、系统级封装、硅
通孔、三维封装、功率器件封装、真空封装和超高密度/超薄基板技术等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力度,支持重点企业扩大先进封装和测试规模。
2、传统封装测试。
支持智能车间和工厂建设,进一步提升封装测试领域自动化水平,促进企业降本增效,优化传统封装测试能力。
(四)材料与装备。
积极完善集成电路产业链,支持集成电路设备、材料制造企业与芯片制造、封装测试企业紧密合作,加快关键设备和高端材料发展。
1、材料。
重点推进砷化镓(GaAs)、氮化镓(GaN)、碳化硅(SiC)等新型化合物半导体材料产业发展,大力发展半导体级多晶硅和集成电路制造用高密度封装基板、化学试剂、塑封料、光刻胶等关键材料。
2、装备。
支持减薄机、抛光机、键合机、贴片机和净化设备等集成电路制造、封装测试所需装备的研发、生产。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工作统筹协调。
本行动计划的实施由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集成电路产业主要集聚区的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省级集成电路产业特色基地园区、集成电路骨干企业等共同参与,紧密配合,合力推进全省集成电路产业快速发展。
(二)加大财税支持力度。
认真落实国家在税收、金融、
进出口和创新发展等方面已经出台的政策措施。
对企事业单位承担和参与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和工信部“芯火”创新三年行动指南的项目,给予一定比例的资金配套。
省工业和信息化转型升级专项资金支持省特色集成电路产业基地园区、新型创新创业服务平台、示范性微电子学院及产学研融合协同育人平台和创新成果推广应用中心等的创建。
(三)加强自主创新能力。
支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鼓励骨干企业联合高校、科研院所、上下游企业开展共性关键技术研发产业化。
鼓励省内集成电路设计企业与集成电路生产企业开展合作,对利用本省集成电路生产线采用先进工艺开展首轮流片的集成电路设计企业,按照其首轮流片费用的一定比例给予补贴。
企业向境外购买关键技术使用权或所有权,在享受国家进口贴息的基础上,给予资金支持。
(四)加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支持建设覆盖全省的集成电路产业公共服务平台,构建产业创新创业环境。
统一布局和认定一批省级集成电路公共服务平台,对优秀平台给予运行经费补贴。
加强集成电路设计、系统集成、行业应用的协同创新,注重成果转移转化,不断扩大产业规模和市场空间。
(五)加强人才培育和引进。
支持南京大学、东南大学等高校,联合重点企业、科研院所,推进集成电路产学研融合协同育人实践等平台建设,探索高层次、急需紧缺人才培
养和骨干专业技术人员培训的长效机制;支持省内其它各类教育培训机构采取多种形式,不断扩大集成电路人才培养规模。
支持引进国内外一流的集成电路人才和团队来我省创新创业。
对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集成电路产品、集成电路制造工艺和集成电路关键装备及材料的集成电路专业人才给予奖励。
(六)加大金融支持力度。
发挥政府基金的引导和杠杆作用,撬动更多社会资金投入。
鼓励各类金融机构加大对集成电路产业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推出符合集成电路设计企业融资需求的信贷创新产品。
支持企业利用国内主板、中小板、创业板、新三板、区域股权交易市场和国(境)外资本市场上市融资、加快发展。
(七)支持企业做大做强。
鼓励和支持企业通过收购、兼并、重组等途径加快规模扩张、做强做大,培育一批引领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领军企业,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产业集中度。
鼓励省内企业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整合利用国际资源,拓展国际市场。
鼓励集成电路企业争先进位,对首次进入国际或国内集成电路设计、制造、封测和支撑产业前十强的企业,给予资金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