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的音质评价
什么是好的音质

什么是好的音质,怎样辨别音质好坏我们倾听交响乐的跌宕起伏,我们欣赏北美票房冠军影片原声碟的扣人心玄,在感受摇滚乐的澎湃气势,但当你全神贯注为体验那“隆隆”的震撼时,你是否留意到,心爱的耳机还能够承受多少次这样的轰鸣呢?音质——声音的品质美妙的音乐、悦耳的歌声,人人都喜欢。
究竟好听的声音出彩之处是音质取胜还是音效略优呢?围绕声音效果这一问题,有多种探讨与争论。
有谈论音质的,也有探讨音效的,有标榜芯片的,还有崇拜耳机的。
但“音质”与“音效”这两个词的标准定义与理解,很难有统一的标准,主要靠每个人自己的感觉。
因此,也就导致了大家无休无止的争论。
笔者根据对声音和播放器的理解,结合自己的体验,在此提出如下观点:所谓音质就是声音的品质,声音的质量。
具体的描述声音,则包括音响、音调、音色及音型等方面的内容。
如果难以理解,可以用数码照片来比喻。
如果一幅照片色彩很纯正,细节层次很丰富,明暗很准确,我们可以说这幅照片单位“画质”很好。
我们可以通过图片处理软件对照片进行处理,可以把色彩浓度加深,对比度加强一些,锐化一下,或者加上一些艺术效果。
这样我们看起来照片好像是更漂亮了,但实际上已经对原有画质破坏了。
音质也是如此,我们调节均衡器使高低音加强,加上DFX插件等等,令我们听起来好像更悦耳动听,其实很多声音的细节已经丢失了。
有时候我们对声音或者图象进行处理和修饰是必不可少的,这样可以更符合个人的欣赏需求。
不过我们不要已为是提升了音质,总之,处理越多,插件越多,对音质破坏越多。
再说一点,现在很多人在比较什么播放软件音质好。
比较不是不可以,但是要懂得怎么比较,不然只会给人说无知。
我们一般听音乐的时候都会或多或少地加上插件,但实际上,这时候我们比较的只是音效而已,不是音质。
如果去除音效的效果,我们实际上比较的就是播放软件的解码器了,如果使用同一款解码器的播放软件来说,几乎是不可能比较出差别来的。
即使是使用不同解码器,以MP3解码来说,基本上都是很成熟的技术。
声音的音质与音色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消费者需求的提高,提高声音品质也带来了更多 的机遇,如音频处理技术的不断创新、新型音频设备的不断涌现等 。
未来展望
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创新,我们有信心克服各种挑战,实现 声音品质的不断提升,为人们带来更加悦耳动听的声音体验。
THANKS
感谢观看
合理设置录音参数
根据声音来源和录音环境,调整麦克风的灵敏度、增益和降噪等参 数,以获得最佳的录音效果。
控制音环境
在录音时,选择安静的环境,并尽量减少背景噪音的干扰,以提高 录音的纯净度。
播放设备优化调整建议
选择高质量的播放设备
01
使用高品质的音箱或耳机,以确保声音信号的准确还原和丰富
的细节表现。
主观评价方法及其实施过程
聆听测试
通过人的听觉对声音进行直接评价,包括音色的 纯净度、音质的清晰度等。
比较法
将待评价声音与已知标准声音进行比较,从而确 定其音质优劣。
分级评分法
根据预先设定的评分标准,对待评价声音进行打 分,以量化方式表示其音质。
客观评价方法及其优缺点比较
频谱分析法
通过分析声音的频谱特征来评价音质,优点是可以提供客 观数据支持,缺点是可能无法完全反映人的听觉感受。
噪声门
消除音频信号中的背景噪声,提高 信噪比。
数字信号处理技术
数字滤波
通过算法对数字音频信号进行滤 波处理,实现降噪、均衡等效果
。
数字混响
模拟声音在空间中反射、折射等 效果,增加声音的立体感和空间
感。
数字压缩
降低数字音频信号的动态范围, 减小文件大小,便于存储和传输
。
声音合成与编辑方法
利用频率调制技术合成声音,可 产生丰富的音色和音效。
声音质量的评价

声音质量的评价默认分类2007-02-26 10:00:19 阅读6 评论0 字号:大中小订阅音质标准所谓声音的质量,是指经传输、处理后音频信号的保真度。
目前,业界公认的声音质量标准分为4级,即数字激光唱盘CD-DA质量,其信号带宽为10Hz~20kHz;调频广播FM质量,其信号带宽为20Hz~15kHz;调幅广播AM质量,其信号带宽为50Hz~7kHz;电话的话音质量,其信号带宽为200Hz~3400Hz。
可见,数字激光唱盘的声音质量最高,电话的话音质量最低。
除了频率范围外,人们往往还用其它方法和指标来进一步描述不同用途的音质标准。
对模拟音频来说,再现声音的频率成分越多,失真与干扰越小,声音保真度越高,音质也越好。
如在通信科学中,声音质量的等级除了用音频信号的频率范围外,还用失真度、信噪比等指标来衡量。
对数字音频来说,再现声音频率的成分越多,误码率越小,音质越好。
通常用数码率(或存储容量)来衡量,取样频率越高、量化比特数越大,声道数越多,存储容量越大,当然保真度就高,音质就好。
声音的类别特点不同,音质要求也不一样。
如,语音音质保真度主要体现在清晰、不失真、再现平面声象;乐音的保真度要求较高,营造空间声象主要体现在用多声道模拟立体环绕声,或虚拟双声道3D环绕声等方法,再现原来声源的一切声象。
音频信号的用途不同,采用压缩的质量标准也不一样。
如,电话质量的音频信号采用ITU-TG·711标准,8kHz取样,8bit量化,码率64Kbps。
AM广播采用ITU-TG·722标准,16kHz取样,14bit量化,码率224Kbps。
高保真立体声音频压缩标准由ISO和ITU-T联合制订,CD11172-3MPEG音频标准为48kHz、44.1kHz、32kHz取样,每声道数码率32Kbps~448Kbps,适合CD-DA光盘用。
对声音质量要求过高,则设备复杂;反之,则不能满足应用。
一般以"够用,又不浪费"为原则。
3声音质量主观评价的四要素 、对应指标

3声音质量主观评价的四要素、对应指标声音的质量,只指经过传输、处理后音频信号的保真度。
目前,业界公认的声音质量标准分为4级,即数字激光唱盘CD-DA质量,其信号带宽为10Hz~20kHz;调频广播FM质量,其信号带宽为20Hz~15kHz;调幅广播AM质量,其信号带宽为50Hz~7kHz;电话的话音质量,其信号带宽为200Hz~3400Hz。
可见,数字激光唱盘的声音质量最高,电话的话音质量最低。
除了频率范围外,人们往往还用其它方法和指标来进一步描述不同用途的音质标准。
对模拟音频来说,再现声音的频率成分越多,失真与干扰越小,声音保真度越高,音质也越好。
如在通信科学中,声音质量的等级除了用音频信号的频率范围外,还用失真度、信噪比等指标来衡量。
对数字音频来说,再现声音频率的成分越多,误码率越小,音质越好。
通常用数码率(或存储容量)来衡量,取样频率越高、量化比特数越大,声道数越多,存储容量越大,当然保真度就高,音质就好。
声音的类别特点不同,音质要求也不一样。
如,语音音质保真度主要体现在清晰、不失真、再现平面声象;乐音的保真度要求较高,营造空间声象主要体现在用多声道模拟立体环绕声,或虚拟双声道3D环绕声等方法,再现原来声源的一切声象。
音频信号的用途不同,采用压缩的质量标准也不一样。
如,电话质量的音频信号采用ITU-TG·711标准,8kHz取样,8bit量化,码率64Kbps。
AM广播采用ITU-TG·722标准,16kHz取样,14bit量化,码率224Kbps。
高保真立体声音频压缩标准由ISO和ITU-T联合制订,CD11172-3MPEG音频标准为48kHz、44.1kHz、32kHz取样,每声道数码率32Kbps~448Kbps,适合CD-DA光盘用。
耳机声音频率及音质评价

第15页,共19页。
第16页,共19页。
第17页,共19页。
人有了知识,就会具备各种分析能力, 明辨是非的能力。
所以我们要勤恳读书,广泛阅读,
古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
〞通过阅读科技书籍,我们能丰富知识, 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我们能提高文学鉴赏水平, 培养文学情趣;
频率特性狭窄
√
中高频个别点突出高,崎变严重 √
√
√
频率特性及崎变指标均好、混响 适度、瞬态好
√
√
√
中高频及高频好
√
中高频及高频足够、响应平坦、 混响适度
√
高频及中高频过多
√
缺乏中频,中高频及高频指向性 太尖锐
√
缺乏高频及中高频
√
缺乏混响及中高频
√
有 瞬态崎差变,中低频突出点,混响少,√
√
√
频率特性崎变小
那么无透明度和亲切感可言。另外,如果中高频混响太多,会使声音发干,也无亲切感可言。
第14页,共19页。
• 掩蔽效应:
• 1 能量大的声音掩蔽能量小的声音; • 2 声压级一样时,中频声掩盖高频声和低频
声; • 3 声压级相当大时,低频声明显掩盖高频声
; • 4 声压级不太大且各频段声音响度接近时,高
第9页,共刺耳 光噪 尖锐 齿音重 尖利 声源变近 咳音重 呆板 跳跃感 喉音重 声音向前凸出 电话声音色 生硬 浑浊“哼声” 低频共振声出现“轰”声 低频共振声出现“轰”
音源影响音色的频率
声源 歌声(女) 歌声(男) 语音 沙哑声 女声带噪音 鼻音重 齿音重
瞬态特性 混响 响度 瞬态互调畸变
√ √
音质评测标准

评测标准在评测之前,有必要先了解一些音乐方面的术语。
“音质”这个名词,一般笼统的解释是声音的品质。
但是,在音响技术中它包含了三方面的内容:⑴声音的音高,即音频的强度和幅度;⑵声音的音调,即音频的频率或每秒变化的次数;⑶声音的音色,即音频泛音或谐波成分。
评判某音频产品的音质好坏,主要是衡量声音的上述三方面是否达到一定的水准:即相对于某一频率或频段,音高是否具有一定的强度,并且在要求的频率范围内、同一音量下,各频点的幅度是否均匀、均衡、饱满,频率响应曲线是否平直:声音的音准是否准确,既忠实地放映了音源频率或成分的原来面目,频率的畸变和相移又符合要求;声音的泛音适中,谐波较丰富,听起来音色就优美动听。
还有一些术语:一、音质:音质是评价音响器材最基本、最广泛的评价术语。
二、音色:声音会像光线一样有颜色的,音色愈暖声愈软,音色愈冷声越硬。
音色可以用"美""高贵"等字眼来形容。
三、音场感:这项包括音场的形状、前后位置,高度、宽度、深度等项。
四、层次感:这是音场中由前往后一排排乐器的发声清晰程度,以及乐器与乐器之间的间隔清楚程度。
五、定位感:简单讲就是人声或乐器声发生点清楚、确定位准确。
通常说的声音发飘即是指定位感不好。
六、透明感:最好的透明感、声音是不会刺耳的是最耐听的,每对人耳对于耐听与不耐听的感受程度都不尽相同的。
因此对于透明感的好坏也就有不同的标准。
七、结像力与形体感:顾名思义,强像力就是将虚无飘渺的音像凝结成实体的能力。
换句话讲,也就是让人声或乐器声的形体展现的能力。
结像力好的时候能明显感觉到音像的立体感。
八、解析力:音乐细微的变化都能表现得清楚。
九、整体平衡性:主要是指高、中、低频段的适当量感分配。
合理的高、中低量感就是整体平衡性,听音乐感觉到乐曲柔和但有力度,明亮,欢快而又有层次,明晰、融合而又立体感,临场感强。
评测工具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首先,要选择好在评测过程中最重要的工具——耳塞或耳机(在下面的文章中,所有的耳塞或是头戴式耳机等,都统称为耳机)。
形容 hi end 的音质

形容hi end 的音质
"Hi End" 的音质通常指的是高品质、高保真的音质。
以下是一些用来形容"Hi End" 音质的词语:1. 高保真:Hi End 音质的核心特点是高保真,即能够准确地还原原始音频信号,使听众能够听到最接近原始录音的声音。
2. 清晰:Hi End 音质具有非常高的清晰度,每个音符都能够被清晰地听到,没有杂音或失真。
3. 动态:Hi End 音质具有出色的动态范围,能够表现出音乐中从最轻柔的音符到最强烈的高潮之间的巨大差异。
4. 平衡:Hi End 音质在整个音频频率范围内具有平衡的表现,没有任何一个频率被过度强调或削弱。
5. 细节:Hi End 音质能够呈现出音乐中的许多细节,例如乐器的细微声音、歌手的呼吸声等。
6. 空间感:Hi End 音质具有出色的空间感,能够让听众感受到音乐在空间中的位置和深度。
总的来说,Hi End 音质是一种非常高品质的音质,能够让听众享受到最纯粹、最真实的音乐体验。
耳机的评价语30字

耳机的评价语30字
1、这个耳机买回来就一直在用,用着很合适,主要是戴久耳朵也不会痛。
2、以前用过那么很迷你的耳机,只是看起来迷你,对我的耳朵不是很友好戴起来好不舒服,对比起来这个太棒了,电池很耐用,买回来这么久才需要充一次。
4、另外耳机的音质也清晰自然,试听过了,音质太棒了,重低音感特强,我喜欢。
5、不会卡顿,看视频也不会有延迟的现象,觉得比想像的好太多了。
6、耳机音质很好,电量持久度也不错,这个价格买起来真的很值,刚开始还只是想买来玩玩,买回来真的特别棒
7、试了下音质挺好的,以前老是买哪种有转化头的,动不动就换了,这次买的这样直接接头,希望会不错,包装也挺不错的,还有个收纳小袋袋,耳机不用胡乱塞!
8、音质还可以了,有立体声的感觉,声音也还挺清晰的。
毕竟这个价格,线材略感单薄,有点怕断呀,性价比确实很高了!
9、耳机到了迫不及待的拆开,全名k歌音质没有一点点杂音滋滋声音也没有,音质听歌也非常棒,还是相信一分钱一分货道理,耳机线跟手机自带一样做工完美没有刺刺的,材质非常好我觉得是正品,非常满意的一次购物
10、这耳机用料和音质都比我想象的要好,我以为耳机线是硬
线实际上很软,质量棒棒哒,佩戴舒适,音质很棒,非常好的东西,反应比较灵敏,切歌上一曲下一曲,物美价廉值得购买,隔音效果也不错,没毛病,推荐大家购买。
11、线的材质很柔软,音质绝对对得起这个价格,综合来看性价很高,推荐!等使用一段时间再看看
12、这个耳机音质超好,低音炮,听歌看视频都很爽,跟推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音质评价一, 第三章(各种音乐声音品质和录制)1,流行音乐作品中的优良声音目前,作为优良音质的流行录音作品具有如下一些特点:● 良好的混录● 宽广的频率范围● 良好的音质平衡● 干净● 清晰● 圆润● 具有空间感同时还应具有:● 现场感● 良好的瞬态响应● 紧密的低音和鼓声● 宽广而又细腻的立体声声像● 宽广而收到控制的动态范围● 有新意的音响效果● 切合时宜的制作2,优良的混录所谓优良的混录,就是可以听到作品中的乐器和人声有令人满意的平衡。
每个细节都可以清晰地听到而又不过分地突出。
最重要的乐器或人声的响度最响,而次要的部分则位于背景声内。
成功的混录往往不会被注意。
当所有的声轨被正确地平衡好之后,没有什么声音被过分突出,也不会把什么声音加以隐藏。
当然,对音乐的演奏有各种广泛的选择自由,同样对于混录也可以有各自的兴趣爱好。
例如像舞曲的混录,可以有非常激烈的音速上的变化。
有时不希望都要很清晰地听到每种声音。
在某些稀有的场合,可能要在某些声轨上非常巧妙地加以混录后,以得到某中潜意识的效果。
混录必须要符合音乐的风格。
列如,对于一个大音量的摇滚音乐,通常不会像对待流行音乐那样进行混录。
摇滚乐的混录通常都是鼓声在前,人声仅仅比伴奏声稍大些,于此相反,流行歌曲总是歌声最大,而鼓声恰恰像在背景声中的“调味料”那样。
在混录期间的电平变化应该时隐藏的,或者应该十分敏感。
否则,会让人听到像某些乐器一会而跳出来独奏,事后又返回到乐队里的那种感觉。
3,宽广的频率范围宽广的频率范围意指具有扩展的低频和高频响应。
镲片的声音应该时清脆而又独特,但又没有嘶声和刺耳声,低鼓和低音提琴的发声应该深沉,而又不能沉闷或者是浑浊。
宽频响应主要源自高质量话筒的使用以及适当的均衡。
也可以在一条单独的混录内把“高保真”与“低保真”的声音分别加以分辨。
低保真的声音通常覆盖一段窄频率的范围并且可能时是真(变形)了的声音。
4,优良的音质平衡一部录音作品的综合音质平衡应该既不沉闷也没有高声尖叫。
也就是说,在听觉上的频谱不应该在低频或高频部分有所加重。
在低音部,中低音,中音,中高音和高音部分应该听到相等的比例。
任何一个频率相对于其他频段有所加重的现象,最终会导致听觉疲劳。
然而,舞厅中的那些混录,那种强烈的低音则时为符合大众的需要。
在流行音乐作品中,音质平衡或乐器的音色没有必要必须做到原声本色。
不过,仍有许多听众希望听到如吉他,长笛,萨克斯或钢琴之类原声乐器的真实的音色。
5,干净的声音所谓干净,既意味着无噪声和失真。
在优良的作品里不允许听到任何嘶嘶声,交流哼声以及是真的声音。
这里所指的失真是由录音过程中所附加上的是真,而不是指在电吉他功放或乐器箱中早已存在的畸变。
但也有些作品也有故意加入某些噪声或畸变。
干净也意味着“不浑浊”或没有过多的低频包围声或泄露声。
干净的混录应是整洁,没有过多的乐器演奏。
音乐的编排要是相似的乐器部分不能重叠,不要在同一时间有过多的乐器在相同的频率范围内演奏。
一般来说,乐器越少,则声音越干净。
太多的叠录会使混录声变得浑浊。
6,清晰度在音质清晰的录音作品里,乐器不可以做成群结队或者互相遮蔽。
它们有一定的分隔而又分明。
如同干净的声音那样,当乐器较为稀少或乐器声部占有不同的频率范围时,则清晰度会有得到提升。
列如,低音提琴提供低频,键盘着重在中低频,领奏吉他提供中频,而镲片则充满在整个高频区域。
此外,一件清晰的录音作品应该能充分地重现每件乐器的谐波成分。
也就是说,高频响应不应该被衰减。
7,柔和度柔和意指悦耳,不刺耳,无染色。
嘶嘶声是清晰的但又不致有刺破的感觉。
柔和的,不费力的声音使人松弛,紧张而又焦躁的声音使人耳或身体的肌肉紧张。
柔和度从频响上看应不出现高峰或凹陷,并且在中音部或高音部没有过分的提升。
同时还有极低的失真。
8,空间感当声音是宽阔而又空旷时,好像声音时围绕着乐器在空中飘荡似的感觉。
感觉没有空间或环境气氛,乐器声好像被紧闭的柜子里那样被阻隔(不过,有时需要这种效果)。
要活的空间感可以采用加入混响,把乐器声录成立体声,或者使用房间话筒或远距离拾音等方法来实现、9,快速的瞬态响应镲片和鼓类的起音通常时快速而又清晰。
低音吉他和钢琴可以时或者不需要快速地起音,这是根据歌曲的要求而定。
10,紧密的低音和鼓声底鼓和低音吉他应该是“捆绑”在一起,使它们像从单件乐器所发出的声音—一种具有冲击力的起音。
鼓手和贝斯的演奏应巧妙地处理他们的声部。
如果有必要,他们要同时击打重音符。
11,宽广而又细腻的立体声声像立体声意指左右方向之间都有声音。
通常立体声声轨的声像被偏置在监听音箱之间立体声舞台上的某个位置上。
有些乐器声出现在极左或中右位置(被偏置到10点钟或2点钟的位置)。
经过声像调试后可获得左右之间平衡得很好的立体声舞台。
占有相同频率范围的乐器可以把它们的声像调节在中间位置的相对两侧,使得乐器声更易于区分。
12,宽广而又易于控制的动态范围动态范围是指阴凉地安排自最轻至最响时的范围。
具有宽广动态范围的录音作品在较大和较小的声音时能更引人注意,并可给音乐加入兴奋和激情。
为此,对声音不能进行过多的压缩(自动音量控制)。
一部分过分压缩的作品,它所发出的声音像被压扁似的—强音节和安静间隔之间失去了应有的对比影响效果,从而使声音变得平淡无味。
歌声经常需要一些压缩或作运行时的增益控制,因为歌声比起乐器背景声有更大的动态范围,歌手可能会唱出极大声音而使听众刺耳,或者是唱的太轻而把歌声淹没在混录声内。
压缩器可以使激烈的电平变化趋于平稳。
可使歌声维持在某种恒定的响度上。
其他乐器也可以通过压缩措施来获得好处。
13,有新意的音响效果音乐的声音很可能时很平淡或没有什么特色,缺乏个性或色彩。
相反,具有丰富想象力创作的音乐作品具有独特的悦耳的声音,这是通过与使用效果有关。
其中包括使用均衡,回声,混响,声音加倍,合唱,镶边效果,压缩,变形以及立体声效果等。
要吧声音制作得有新意或富于色彩,往往与追求精确度和保真度相矛盾,所以应该在这两个方面善于把握和平衡。
14,切合时宜的制作一件录音作品的发生方式应该包含像音乐风格和歌词等相类似的信息。
换句话说,作品的声音应该适合所特定内容的曲调和风格。
例如,有些摇滚音乐是粗旷而原生态的。
那么声音也应该又那样的风格。
一种宁静,文雅的制作肯定不适合于强劲的摇滚音乐。
甚至于带有大量的泄露声和背景声,使人想起时在娱乐场所或夜总会那种环境。
鼓声的作用尤为重要,所以在混录内应有较大的音量。
新时代,迪斯科,布鲁斯,流行音乐等都制作得十分吸引人。
它们的声音通常时紧密,柔和并具有空间感。
二, 古典音乐作品中的优良声音像流行音乐那样,古典音乐也应该是干净,宽广的频响以及良好的总体平衡。
但是由于古典音乐要追求的是声音的真实性—想现场演奏那样—它们还需要优良的建声条件,自然的平衡,音质上的准确性,合适的远近感以及精确的立体声声像定位。
1,优良的建声条件音乐厅或演奏大厅的建声应该与所演奏的音乐风格相适应。
尤其是混响时间既不能太短(干),也不能太长(洞穴般的)。
太短的混响时间可使音乐没有空间感或宏伟壮观的印象。
太长的混响时间则会把各个音乐搅乱在一起,形成一种模糊的,褪色的,无精打采的效果。
对于室内乐或独唱歌手的录音,理想的混响时间应在1.2S左右,录制交响乐时应为1.5S左右,管风琴的独奏应该在2S左右。
粗略地估计房间的混响时间的方法是:大声地拍手掌,用秒来估计房间内自拍手时至可听到的拍手声余音消失时的时间,即为大致的房间混响时间。
2,原声平衡当一件录音作品得到较好的平衡后,乐器的相对响度会大致与听众区理想的座位上所听到的相似。
咧如,小提琴的声响不太大,或者与管弦乐队的其他乐器相比显得柔和些,和声或者对位法的旋律是成比例地排列的。
一般来说,指挥,作曲家和演奏家是从建声方面来平衡音乐。
而录音师则用立体声对话筒的拾音来进行平衡。
但有师录音师需要吧某些乐器或声部的清晰度或平衡度加以提升。
然后再把所有的话筒信号加以混合。
对于这两种情况,为获取正确平衡,应请教指挥家。
3,音质的清晰度录音之后重放的音色或音质应该与现场的乐器声相同。
基波和谐波应该再现它们原有的比例。
4,合适的远近感远近感是指演奏员距离听众之间距离的感觉——也就是距离舞台的声音的多远。
演奏的声音是否就坐在第8排时所听到的声音,还是像出现在你膝下,还是像在另一间房间所发出的声音?音乐的风格最好要有合适的远近感。
清晰的,有节奏的给人以激情的音响最好用近距离拾音法,浪漫的乐曲最好用远距离拾音。
远近距离感的选择取决于制片人的口味。
于远近感密切相关的是被录环境或混响量的大小。
恰到好处的拾音距离能够使来自乐队的直达声和来自厅堂的环境声之间产生一种令人愉快的平衡。
5,精确的声像定位重放的乐器声应该与现场演奏时乐器之间的相对位置相同。
位于乐队中间乐器声应该在两只音箱之间的中间位置上听到,乐队左边或右边的乐器声应该在左边或右边音箱上听到,偏左或偏右的乐器声也应该在两音箱之间的偏左或偏右处听到,依此类推。
大型乐队的声音应该偏布于两只音箱之间,而四重奏或独奏则战友较窄的分布区域。
在评价立体声像时,关键是要坐在与两只音箱有相等距离的位置上。
否则声像会偏向所就座的偏向某只音箱的一方。
审听者位置与音箱之间的距离要等于两只音箱之间的距离。
这样两音箱之间呈60度夹角。
这个角度正好是坐在听众区的最佳位置能看到乐队全貌时的角度。
一件乐器或一个乐器声部的重放范围应该与实际现场的范围相仿。
吉他应该是点声源,一架钢琴或弦乐声部应该有某些立体声分布。
每件乐器的位置应清晰地被定位在如就座在音乐厅理想座位上所听到的那种位置上。
重放的混响应该围绕观众,或至少应均匀地分布在两音箱之间。
虽然分隔式话筒录音技术可以获得某些环绕声效果,但使用环绕声录音技术能够录得更好的环绕观众的环境效果。
各种不同乐器的频率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