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作品中“以丑为美”的审美内涵
美丑形的辩证案例

美丑形的辩证案例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美丑,是一对相对的概念,从外貌到品德,都可以用美丑来评判。
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美丑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话题。
美丑并非绝对的概念,而是一种主观价值观的评判。
有些人认为美丑是客观存在的,有些人则认为美丑是相对的,因人而异。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需要进行辩证的思考,既不能片面地看待美丑,也不能将其绝对化。
让我们从外貌谈起。
外表是我们与他人相遇时最先看到的东西。
美丑外貌在社会交往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美貌的人往往更容易得到他人的青睐和认可。
美貌可以是一种相对的概念。
有些人认为美貌是对称、端庄、气质出众的外貌,而有些人认为美貌是自信、善良、笑容可掬的外貌。
我们不能片面地以外貌来评价一个人的美丑,更应该从内心素质、人格魅力等多个角度来看待一个人的美丑。
美与丑不仅仅是外表的表现,更重要的是内心的品质。
在人们的日常交往中,一个人的品德往往比外貌更能展现出美丑的光辉。
美德如孝顺、善良、正直等都是我们在评价一个人美与丑时应该考虑的因素。
一个外表平凡的人,但内心充满善良和正直,也会让人感到美丽动人。
而一个外表华丽的人,但内心却丑陋不堪,那么他的外表再美也会被其内心的丑恶所抹杀。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往往容易被外表所迷惑,盲目地以貌取人,从而产生了一种对美丑的片面看法。
如果我们能够从辩证的角度去看待美丑,那么我们就能更全面地认识一个人,更好地运用美丑的概念。
美与丑并非对立,而是相互联系的,只有在一个全面的视野下,我们才能更准确地评价一个人的美丑。
在现代社会,美丑的概念也在不断地演变和扩展。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思想观念的改变,我们对美丑的认识也在逐渐拓展。
美丑不再局限于外貌和品德,还包括了个人的气质、修养、文化素养等方面。
一个外表平凡的人,但气质高雅,修养深厚,也会让人感到美丽动人。
我们不能将美丑简单地看作外在的表象,更应该从一个更广泛的角度去理解和应用美丑的概念。
美丑是一个复杂多变的概念,不能以片面的方式去看待。
艺术概论试题及答案

艺术概论试题及答案 Pleasure Group Office【T985AB-B866SYT-B182C-BS682T-STT18】《艺术概论》期末考试卷一一、填空题(共10分,每空2分)1、米开朗基罗的西斯庭教堂的天顶画《创世纪》,是应教皇朱诺二世的委托而创作的。
2、工艺美术的物化形态,既具有审美特性,又具有较强的物质特性,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结晶。
3、根据造型的形式和展示艺术形象特点的不同,雕塑有圆雕和浮雕的区别。
二、名词解释(共15分,每题5分)1、艺术典型艺术典型指的是艺术作品之中那些具有高度典型性的形象体系,包括典型人物、典型环境等,其中,典型人物是艺术典型的主体,典型性格是典型人物的核心。
2、艺术流派艺术流派是指思想倾向、审美观念、艺术趣味、创作风格相近或相似的一些艺术家所组成的艺术派别。
他们既要有明确的艺术主张,还要有具体的创作实践、艺术成果和成就显着的代表人物。
3、悲剧悲剧是同崇高有密切联系而又互有区别的一个范畴。
悲剧的美学特征表现为一种主体与客体的矛盾斗争趋向于统一的过程,即体现人的本质力量的实践主体暂时被否定而最终被肯定,代表历史发展方向的实践主体暂时受挫折而终将获得胜利。
三、列举题(共15分,每题3分)1、试列举艺术传播的主要方式现场传播方式、展览性传播方式和大众传播方式。
2、试列举书法艺术的基本特征是线条与组合;具象与抽象;情感与象征。
3、试列举艺术家应具有的审美创造能力艺术家应具有的审美创造能力:(1)敏锐的感知能力;(2)丰富的想象能力;(3)精湛的艺术技能。
4、试列举舞蹈艺术的基本特征舞蹈艺术的基本特征:(1)动作与姿态;(2)抒情与表现;(3)节奏与韵律。
5、试列举音乐艺术的基本特征音乐艺术的基本特征:(1)情感的涌流;(2)想象的自由;(3)象征的意味。
四、简答题(共10分,每题5分)1、简述艺术与宗教的关系艺术与宗教在其早期是融合在一起的,而在其后的发展进程中也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
《艺术概论》名词解释(必考)

《艺术概论》名词解释(必考)一、名词解释1.艺术创作答:是艺术的“生产阶段”,它是创作主体〔作家、艺术家〕对创作客体(社会生活)能动反映的过程2.艺术作品答:是艺术生产的“产品”。
3.艺术鉴赏答:是艺术的“消费阶段”,它是欣赏主体〔读者、观众、听众〕和欣赏客体〔艺术品〕之间相互作用并得到艺术享受的过程。
4.艺术风格答:是指艺术家在创作总体上表现出来的独特的创作个性与鲜明的艺术特色。
5.艺术语言答:指的是它在艺术作品中起到类似语言的表情达意的作用。
事实上艺术语言就是艺术作品的物质表现手段,是作品的外部形式。
每个种类的艺术都有自己独特的语言。
如绘画语言包括线条、色彩、构图等;音乐语言包括旋律、和声、节奏等;电影语言包括画面、声音、蒙太奇等。
6.艺术语言答:指的是它在艺术作品中起到类似语言的表情达意的作用。
事实上艺术语言就是艺术作品的物质表现手段,是作品的外部形式。
每个种类的艺术都有自己独特的语言。
如绘画语言包括线条、色彩、构图等;音乐语言包括旋律、和声、节奏等;电影语言包括画面、声音、蒙太奇等。
7.艺术心理定势答:是指艺术工作者在掌握了一定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艺术基础理论与艺术创作的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在长期进行艺术修养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稳定而又习惯成自然的艺术心理态势。
8.艺术思维答:艺术思维就是主要利用形象思维来完成艺术构思和艺术意象并最终物化为艺术形象〔作品〕的思维活动。
9.素材答:是未经作者艺术加工的感性生活材料或原创的艺术资料10.期待视域答:主要指读者在阅读理解之前对艺术作品显现方式的定向性期待,这种期待有一个相对确定的界域,它圈定了理解可能的限度。
11.形象思维答:是指在艺术构思过程中,以表象作材料,通过艺术想象,对表象予以升华,或对表象予以分解、重组、联结等,加工成艺术意象的思维过程。
12.造型艺术答:是指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如颜料、纸张、泥石、木料等〕,通过雕塑静态的视觉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与表现艺术家思想情感。
美学 自考 文字题汇总

自考《美学》文字题汇总简述美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
(简答题)一是有专门的、系统的美学著作问世,德国美学家鲍姆嘉通1750年出版《美学》,称为”美学之父“;二是形成了独立的、区别于其他学科的研究对象和范围。
简述自由是美学与实践存在论之间的中介。
(简答题)(1)自由是从美学的哲学基础向美学的内在问题过渡的中介概念。
(2)自由也是从人的实践存在向审美现象、审美活动过渡的中介环节。
(3)人生在世一旦达到自由状态,审美情境就会应运而生。
简述美学学科形成的三个阶段。
(简答题)第一阶段审美意识:审美意识是人类在实践中萌发出来的不明晰的审美追求。
第二阶段美学思想:美学思想奠基于审美意识,是主体对审美现象的理性认识。
第三阶段美学学科的建立:它是从整体上系统地思考审美现象所获得的理论体系。
简述审美发生的特殊标志。
(简答题)审美活动发生的最重要的标志之一是原始审美意识的出现,只有当审美意识作为一种独立的意识形式出现后,才意味着审美活动的真正发生。
原始意识的特征:在具体性中包含着抽象性;在蒙昧性中渗透着真实性;在神秘性中凝聚着创造性审美意识从人的一般意识中分化的过程,从根本上说,就是人的审美需要从人的实用需要中分离出来的过程,也即人类逐渐超越自己原发性的自然需要。
试述构成审美活动动力机制的要素。
(论述题)1、审美需要:审美需要是随着人的精神能力的发展而逐步生成的一种本质力量,是人渴望实现、肯定自己,并按照自己的人生理想发展自己的精神要求。
2、审美理想:审美理想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主体对于审美对象的选择以及所做出的审美判断,作为一种人生修养,直接使审美活动成为主体人生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
审美理想作为主体最高的审美追求,乃是主体进行任何审美活动的最高指导原则。
其特征是民族性、时代性、阶级性;简述审美理想在审美活动中的作用。
(简答题)3、审美趣味:内在方面为能力或鉴赏力;外在表现为兴趣和品位。
区分审美趣味是否健康的标准是与对象属性的一致性审美活动是最具个性化的精神活动。
自考《美学》论述题汇总

1、结合具体事例,论述审美关系。
2、以一件艺术品为例,说明艺术品的四个结构层次及其关系。
3、艺术鉴赏过程是一个阶段性的过程,请结合实例谈谈你自己的认识。
4、结合实例说明美育的基本特点。
第一章绪论1.美学研究的对象是什么?2.怎样理解美学属于人文学科?3.美学学科孕育和形成经过了哪三个阶段?4.怎样理解美学的哲学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存在论?5.为什么说审美活动是人的基本存在方式和基本人生实践之一?(如何理解审美既根源于人生实践又促进人生实践的辩证关系?)6.怎样理解审美是一种比较高级的人生境界?7.为什么说美学研究方法的核心方法是哲学方法?第二章审美活动论1.审美起源诸理论的意义与不足是什么?2.为什么说“劳动说”还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审美发生理论?3.为什么说制造和使用工具的活动是人的生产不同于动物生产的一个最本质的规定性,也是审美活动得以发生的真正前提?4.如何理解巫术礼仪活动是在原始社会中促进审美发生最重要的一种中介因素?5.为什么说人的自我意识的觉醒和发展是审美意识的关键因素?6.工具制造和审美意识的发展什么联系?7.如何评价史前人类的自我修饰与美化在人类审美意识的发展中的意义?第三章审美形态论1.概述审美形态的生成性、贯通性、兼容性、二重性的内涵。
2.简要说明审美形态形成、发展的现实和历史基础及主要类型。
3.美学史上关于崇高与优美有哪些主要理论?它们各自的特点是什么?4.美学史上关于悲剧与喜剧有哪些主要理论?它们各自的特点是什么?5.谈谈丑与荒诞作为审美形态的特点,以及它们成为特殊审美形态的基本原因。
6.简述审美形态与人的思维方式之间的关系,审美形态与人的语言的关系,审美形态与文化精神的关系。
7.举例说明审美形态的人生实践性质。
第四章审美经验论1.简谈审美经验理论的发展历程。
2.什么是审美经验的基本性质?3.简述审美经验的基本特征。
4.审美经验包含哪些基本要素?5.审美经验各构成要素间的关系如何?6.审美心理结构如何进行自我调节?7.谈谈审美经验的动态过程。
美学00037 第三章审美形态论 章节练习题

汉语言文学——美学第三章审美形态论一、单项选择题1.审美形态是多种因素的统一,其中核心的因素是()A.审美情趣B.人生境界C.审美风格D.天地境界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审美形态的核心因素。
审美形态的核心内涵与人的存在实践息息相关,它是基于人的存在的人生样态、人生境界的形象反映。
分值:1.02.优美、喜剧、丑和荒诞等审美形态成为世界各民族共同的审美形态,主要是由于()A.文化的认同B.社会的发展C.艺术的变迁D.实践的提升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审美形态的内涵。
随着文化的认同,优美、喜剧、丑和荒诞等审美形态成为世界各民族共同的审美形态。
分值:1.03.审美形态的二重性主要是指()A.感性与理性的统一B.逻辑与历史的统一C.变异性与稳定性的统一D.民族性与世界性的统一答案:D解析:审美形态的二重性主要是指民族性与世界性的统一。
分值:1.04.中国文论中所谓“不平则鸣”“发愤著书”等命题,实质上都是揭示文艺创作中的()A.崇高现象B.悲剧心理C.荒诞感D.虚无感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审英形态的普遍有效性。
“发愤著书”“不平则鸣”“穷而后工”等命题都与悲剧功能的研究有关,体现了中国文论对于悲剧心理与文学创作的关系进行的有益探讨。
分值:1.05.具有小巧、轻缓、柔和等形式特征的审美形态是()B.崇高C.荒诞D.乖巧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优美的审美对象的特征。
可以被纳入“优美”这一审美形态的审美对象,在形式与审美感受上往往具有以下特征:一般具有小巧、轻缓、柔和等的形式特征,对于优美的对象,常常以清新、秀丽、柔媚、娇小、纤巧、精致、当静、淡雅、素静、轻盈等加以描述。
分值:1.06.最早被人类认识和把握的审美形态是()A.优美B.崇高C.悲剧D.喜剧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优美。
优美是美最一般的形态,是最早被人类所认识和把握的美的范畴。
分值:1.07.亚里士多德认为最高形式是秩序、匀称和确定性”,这里所说的美主要是指()B.优美C.悲剧D.喜剧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优美观念的演进。
美学原理名词解释

美学原理名词解释《美学原理》名词解释1.美学:从根本上讲,它是一门关于人的审美价值的学科。
2、美的形象性:是指美的事物和现象都是形象的、具体的、不是抽象的。
美是人的末质力量的对象化,凡是美都是形象,能够被人的感觉直接把握。
3.美的社会性是指美依赖于人类社会,具有客观的社会内容。
美是人类社会不可分割的属性。
4、美是多层累的突创:是关于美的创造的学说,认为美的创造不是某种固定的实体所致,而是多处因素的积累,是一种多层累的突创。
基本含义是(1)从美的形成来说,它是空间上的积累与时间上的绵延,相互交错,所造成的时空复合结构;(2)从美的产生和出现来说,它具有量变到质变的突然变化,我们还来不及分析和推理,它就突然出现在我们面前,一下子整个抓住了我们。
5.毕达哥拉斯学派:由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及其追随者组成。
我是一名自然科学家。
他们相信所有事物中最基本的元素是数字。
理解世界就是理解支配世界的数字。
美体现在数量与比例的对称与和谐中。
音乐是对立因素的和谐统一。
人体之美在于客观事物的平衡、对称、和谐、多样、统一和黄金分割,对后世影响深远。
6、美的客观性:是指美是客观的,是不依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
7、“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是德国古典学的集大成者黑格尔提出的著名命题。
他从客观唯心主义出发,认为只有理念才是美的,而且美的理念要获得一种感性的显现,要表现为一定的感性形象,才成为美。
8.快乐中的美理论:这是一种关于美的本质的西方理论,认为美的真正本质是由事物引起的生理和心理上的快乐。
代表人物有休谟等。
9、美在关系说:是西方关于美的本质的一种学说,认为美存在于客观事物本身包含着的某种关系中,这种“关系”才是美的本质。
这是法国启蒙思想家、美学家狄德罗提出的对美的本质的认识。
10.美是生命理论:对美的本质的陈述,认为美存在于现实生活中,生活是美的本质。
它是19世纪俄罗斯现实主义美学家、革命民主党人切尔尼切夫斯基提出的。
11、美是理念说:西方关于美的本质的一种学说。
美学的问答题

问答题1、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答:(1)是体现着人与世界的审美关系的一切审美现象或审美活动。
也就是说,不是美,而是审美活动,才是美学研究的真正对象;(2)审美现象是审美关系的现实展开。
包括四方面:①艺术美(如唐诗宋词的美);②自然美(如高山大川的美);③科技美(如细胞结构的美);④日常生活中的美(如服饰的美)。
2、美学的性质是什么?答:美学是一门关于审美现象的综合性的人文学科。
包括三个层面:①美学的研究对象是审美现象也是审美活动;②美学是一门人文学科;③美学是一门综合性的人文学科。
3、怎样理解美学属于人文学科?答:①美学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研究对象不一样;②美学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研究方式和方法不一样。
4、怎样理解美学以马克思的实践存在论为基础?答:①首先要看到,人的存在与世界的存在、人的审美感觉与现实的审美对象都是在实践中双向建构、同步发展的。
这一点为美学提供了实践存在论的根基;②美学以实践存在论为哲学基础,还需要借助自由概念和范畴作为中介,因为自由乃是通向审美的根本途径,也是哲学通向美学的桥梁。
5、为何说美学是一种人生实践?答:①首先,美学之所以产生和发展,是有其必然性的,是由于人的生存发展的实践需要审美;②其次,美学实践一方面是人的生存与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也以人生实践为源泉。
6、审美对象的特点是什么?答:①它是情景交融、人与世界一体的人生形象;②它是主体能通过它“直观自身”,并与之产生精神情感交流的意义形象;③它是超个体及眼前功利的、气韵生动的自由形象;④它是能唤起主体联想、想象,使主体产生超越的超越形象。
7、审美经验的特点是什么?答:①审美经验主要不是认识,而是一种感性体验;②审美经验是一种快感体验,但不同于感官欲望带来的快感。
在审美经验中,美感提升着欲望满足的快感;③在审美经验中主体也追求对象,但这种追求是与特定对象展开的精神性对话与交流,而不是实际的占有、利用对象。
8、请简要回答审美活动的特殊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艺术作品中“以丑为美”的审美内涵
[摘要]:自从19世纪中期开始,艺术作品中丑的比重大幅增加,甚至出现了大量整体上都有丑意味的作品,人们称这些为丑艺术家创造的为丑艺术。
从此,丑不用躲闪了,而是堂而皇之地出现在艺术中,并占据了重要的位置,大有与美分庭抗礼之势。
于是如何评价传统艺术对于丑的表现,如何看待丑陋艺术中的美的成分,成为了艺术界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
本文以围绕上述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艺术作品以丑为美审美内涵
一、中西方丑学思想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儒家倾向于理想主义,自觉不自觉地排斥丑怪之美,忽视丑的积极意义;道家倾向于理性主义,认同丑的合理性,以一种超乎美丑对比之上的理性冷峻地看待现世中的美与丑。
道家的代表人物庄子以其哲学家的独到视角辨证地审视现世的美丑,以寓言的形式塑造出一个个经典的丑陋形象,形成了别具一格的丑学理论。
庄子是中国美学史上最先确立丑意识、丑范畴的思想家。
闻一多说“庄子是开辟以来最古怪最伟大的一个情种;若讲庄子是诗人,还不仅是泛泛的一个诗人”,并称赞他的作品是“一首绝妙的诗”。
正是这种诗人性格与哲学家素质的完美结合使庄子领悟了美与丑的辩证统一。
对丑怪之美的肯定正是庄子美学的独特之处。
在西方,现代派艺术家敏锐地感受到现实生活中丑恶的真实存在,为了唤醒沉迷于虚幻的现实世界之“美”的人们去认清这个世界的本真面目,他们创作出许多令人作呕的丑怪形象,并从中提炼出一套艺术家的丑学理论。
在西方现代派的作品中,丑的形态最多样,丑的精神最彻底,丑的风格最极端,所表现的丑学思想也最深刻。
[1]西方现代派不但使西方丑学得以确立,而且使西方感性学由以美为第一范畴转化为以丑为核心范畴。
“丑学”这一概念积淀了丰富的历史内涵,可谓西方感性心理发展的一座里程碑。
二、艺术作品中“以丑为美”的审美内涵
(一)社会现实中的丑是艺术家们挖掘灵感的源泉
虽然现实丑是能够被艺术美所接纳,但这不能排除二者之间的细小冲突,美是与真善相联系,体现人的本质才是离人而展现的形式,那美的特征也之一就是与真善相联系,艺术美指艺术作品的美。
它来源于客观现实生活,但不等于生活,是艺术家劳动创造性的产物,那么艺术美也就是有美的特征,也就是有真善的内
[1]刘东.西方的丑学[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6:215.
容。
换句话说:真善是艺术美的社会环境,而丑是为人们所排斥,是不具有真善特征的。
那么,艺术美和丑从这一角度上讲是相互排斥的。
比如,一些画师笔下的带有血腥杀戮的作品,其表现出现实是丑陋的,而其就不具有艺术美,没有人会认为这些画面优美或该作品优美。
现实中的丑在艺术中偶然是丑陋的,在艺术美的对比下表现得更加丑陋,与艺术家所追求的真善美的价值标准是相背离的。
现实丑被艺术美的排斥和对比又表现为二种方式。
艺术美对现实丑形式本质上的全部排斥。
恩格斯在评论国画家许纳尔的一幅画《西里西亚的纺织工》时指出:画面异常有力把冷酷的富有和绝望的穷困作了鲜明对比,厂主胖得像一只猪,红铜色的脸上露出一副冷酷相,他轻蔑地把一个妇人的一块麻布抛到一边。
老板的儿子,一个年轻的花花公子斜倚着柜台,手里拿着马鞭,嘴里叨着雪茄,冷眉冷眼瞧着这些不幸的织工。
这里所描述的资产者从性格到外貌是使人生厌的丑的形象,现实中的老板和他儿子是一个丑陋的剥削者,在画家许布纳尔的创造体下,这一丑陋不可改变且延伸到了其本质。
该作品是非常美,体现出一股独特的艺术美感,而在这现实丑的场景下,艺术美失去光泽,表现出艺术美对现实丑的排斥,使两个丑陋的形象更加丑陋,而画家所选择的这个画面又使人知道这一丑陋产生的本质——资本主义的剥削。
再如杜牧的《金谷园》:繁华事散逐香尘,流水无情草自春,日暮东风怨啼鸟,落花犹似坠楼人。
金谷园是西晋富豪石崇的别墅,唐时已废,诗人见这破毁的金谷园时感慨颇多,这金谷园的破毁在诗中仍然是一幅凄掺之象,一句“繁华事散逐香尘”把这一现实中的凄惨延伸到更远,这种凄惨从美丑的角度来讲是丑的,“落一句花犹似坠楼人”通过对“绿珠”的追忆使人共感一种凄绝之情,从而使人对绿珠坠楼到金谷园的废弃产生了一个连锁反应,整个一幅“丑”的景象配上了一个“惨”的画面,促使人深思,为何致使“丑”得到本质的深掘。
这种形式本质上对“丑”的排斥,使艺术美和现实丑成了不可融合的二者,犹如水与火,而这种效果使现实丑表现得更为丑陋,把艺术美对比得更加美丽,爱憎分明,具有强烈的冲击感,遵循了事物上午一般发展规律,多为写实的艺术作品所采纳。
(二)美术作品中的美对现实丑形式上的接纳、本质上的排斥
在17世纪西班牙画家委拉斯开兹所画的《教室英诺森十世像》中,这一丑陋的形象:斜视着三角眼,紧缩而微竖的眉头、鹰钩形的鼻子,表现出教皇的阴险,狠毒而威严,正襟危坐,双手扶着椅子,左手拿着一张签署的纸条,表现出教室的权势,他那座倚上镶嵌的宝石,手指上闪光的戒指,红色缎子的僧帽,法衣象征着教皇拥有的财富,这一切构成了人物的形象的丑,来源于现实的丑,揭示了客观对象的丑的本质。
本质上是和艺术美所不融的,但是作为一件成功的美术作品却是美的,因为美术作品中的美虽然来自生活,但这种美不是完全决定于
作品所反映的对象是什么,而是决定于艺术家如何去反映对象,从这一角度上讲现实丑和美术作品中的美在形式上达成了统一。
这种形式上的接纳而本质上的排斥,表面上看是否是对现实“丑”的一种转“美”过程。
其实不然,是借美的价值角度去更加否定地鞭策现实丑,这种表里不一的作法,从某种角度上讲是对现实丑最有力的表现方法,其根本仍是艺术美对现实丑的不接纳,相互对立。
(三)现实丑与美术作品中丑的融合
美术作品中的美对现实丑的接纳和消解,因此,从而“化丑为美”推演出现实丑是艺术美的一支重要源泉。
实现了现实丑和艺术美的单向转化以及被此互溶,相对互生凸现出来的独特的审美关系。
回顾西方美学历程,我们可以看到现实丑在传统美学中被拒之门外。
[2]从人类审美活动的表现形态来看,一般把崇高和优美称为价值或正价值,把丑和卑下称为消极的价值或负价值,无论是正价值还是负价值都是美的表现形态。
欧米哀尔年轻时十分美丽,可谓“美丽的欧米哀尔”,而年老的欧米哀尔可谓“丑陋的欧米哀尔”。
对此葛赛尔却称赞罗丹的雕塑“丑得如此精美”。
这句赞美之辞便能说明丑是美的一种高级审美形态。
无庸置疑,艺术对丑的接纳是艺术传达本身的需要,更是人类自身的需求显见,艺术又接纳了丑。
而西方传统美学对现实丑的不接纳根本原因是理性主义在拒绝,到了康德《论崇高》时可算“丑”在萌芽,至尼采时代美学领域中宣布了“美之死”时,“丑”从此诞生了。
二十世纪上叶“丑”进入艺术殿堂已成为美学发展的必然。
综上所述,美术作品中的美在对现实丑的关系上,虽有时表现为排斥,但更多的是接纳和消解,使现实丑成为艺术美的一支源泉,彼此“化丑为美”的审美机制表现出单向转化的独特审美关系。
同时两者互溶互生又表现出作用与反作用的审美关系,而对于美中姗姗来迟的现实丑进入艺术美殿堂而被人格外关注,那是因为“丑”的存在,不在于自身而在于它可以启发人类追求更高的美而努力的缘故。
三、结束语
由此,我们可以发现:艺术作为人对现实局限的超越,它只能是情感上的,人在艺术世界里实现着他们在现实中不能实现的梦想,即幻想中的满足,可以说艺术是人类超越现实局限的最有效的形式。
这种超越包含着肯定与否定两种因素,即肯定现实中与人相统一的一面,而否定与人相对立的一面。
与人相统一的即是美,与人相对立者即是丑,对美的欣赏就是审美,即肯定性的情感满足;对丑的欣赏就是审丑,即否定性的情感满足,而情感满足就必然是愉快的,因此丑尽管不是美,但由于其能满足人的情感中的某一个方面的需求,确切地说就是心理的否定性需求,因而也就能给人以艺术的快感。
因此,我们可以在众多的艺
[2]刘叔成,夏之放,楼昔勇等.美学基本原理[M].3版.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82,86.
术品发现美与丑的对立与共存。
参考文献:
[1] 刘东.西方的丑学[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6:215.
[2] 刘叔成,夏之放,楼昔勇等.美学基本原理[M].3版.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8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