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新检验标准(验标)

最新新检验标准(验标)
最新新检验标准(验标)

最新新检验标准(验标)

第一章概述

第一节铁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的系列组成

11本验标的修订除按专业和类别划分外,考虑到混凝土与砌体工程的内容涉及较多专业,为了体现统一和简化的原则,单列了一本混凝土与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方面的标准,其他验标都要与其配套使用。这11本验标分别是:

《铁路混凝土与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24—2019)

《铁路轨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13—2019)

《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14—2019)

《铁路桥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15—2019)

《铁路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17—2019)

《铁路给水排水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22—

2019)

《铁路站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23—2019)

《铁路运输通信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18—2019)

《铁路信号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19—2019)

《铁路电力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20—2019)

《铁路电力牵引供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21—2019)

上述11本验标,与行车速度等条件有密切关系的质量指标,是按时速160km 客货共

线铁路确定的。其他内容(如:单位工程、分部工程、分项工程、检验批的划分原则,各

方的质量职责,验收的组织和程序等)则是通用的。

《新建时速200公里客货共线铁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是在11本验标基础

上制定的,其内容是时速200 km客货共线铁路所特有的。

11本验标和《新建时速200公里客货共线铁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构成了完整的铁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系列,能满足时速200km 和时速160km 客货共线铁路

建设需要。

第二节铁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的演变过程

1979年发布的验标,名称为《铁路建筑安装工程质量评定验交标准》,包括《轨道、道岔工程》、《路基工程(含防护加固)》、《大、中、小桥(含防护建筑)工程》、

《特大桥工程》、《涵洞、渡槽、泄水隧洞工程》、《隧道工程(含明洞、棚洞、整体道床)》、《给水排水工程》、《站场工程(含建筑设备)》、《通信工程》、《信号工程》、《电力工程》、《电力牵引供电工程》、《建筑、管道、电气、通风、钢筋混凝土

预制构件工程》等共13项标准。质量评定验收单元按分项、分部、单位工程三级划分,

质量等级按合格和优良两个等级划分,质量评定验收由施工单位的处、段、队三级负责组

织进行。检验项目分为主要检验项目、一般检验项目和实测项目三类。

1988年发布的验标,名称为《铁路工程质量评定验收标准》,包括轨道、路基、桥涵、特大桥、隧道、给排水、站场建筑、通信、信号、电力、电牵等共11项标准。质量评定

验收单元按分项、分部、单位工程三级划分,质量等级按合格和优良两个等级划分,质量

评定验收由施工单位的处、段、队三级负责组织进行。检验项目分为主要检验项目、一般

检验项目和实测项目三类。

应该说明的是,从此时期开始,工程建设标准规范着手进行体系的研究,提出了相应

的体系表。标准规范的编制注意到体系的配套,逐步理顺设计规范、施工规范、验标三者

之间的对应协调关系。施工规范和验标作为两类紧密相连的标准,就其内容组成范围来讲,是“1+3”的模式,即施工规范包括施工技术一个方面的内容,验标包括对工程施工质量

进行检验、评定和验收三个方面的内容。

1998年发布的验标,名称为《铁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包括轨道、路基、桥

涵、隧道、给排水、站场建筑、通信、信号、电力、电牵等共10项标准。质量检验

评定单元按分项、分部、单位工程三级划分,质量等级按合格和优良两个等级划分,质量

检验评定由施工单位的处或段、队二级负责组织进行。建设单位(或监理单位)参与有关

项目和全部分项、分部、单位工程的质量评定。检验项目根据其对工程质量的影响程度和

质量特性,划分为保证项目、基本项目和允许偏差项目三类。

这一时期的验标只含质量检验和质量等级评定两方面的内容,不含验收内容。有关验

收的内容调整到了相应的施工规范中。在这一时期修订的施工规范,名称多改为“施工及

验收规范”,通常还简称为“施工规范”。有的名称尽管还为“施工规范”,但实际内容

包括了施工和验收两方面的内容。施工规范和验标,就其内容组成范围来讲,形成了

“2+2”的模式。

2019年实施的新验标,名称为《铁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工程施工质量”的范围界定明确,与标准的内容相符,原来的“工程质量”过于宏观;“验收”也体现了目

前的工程建设管理模式。

另外,为了体现对施工质量的过程控制,验标中不仅增加了必要的施工要求,还包括

对施工质量的检验、评定和验收内容,也就是包括了以前施工规范和验标的四个方面内容,形成了“4合1”的模式。

第三节铁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的编制指导思想

2002年8月,铁道部下达了对新一轮验标修订的计划,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

“调整地位,验评分离,充实内容,严格程序,强化检测,明确职责”的编制指导思想,将验标的名称改为《铁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按混凝土与砌体、轨道、路基、

桥涵、隧道、给水排水、站场、通信、信号、电力、电力牵引供电工程等分别编制,组成

新的施工质量验收标准体系。

一、调整地位

调整地位就是调整验标在铁路工程建设标准体系中的位置,突出验标对铁路工程质量

的控制作用,明确验标是保证施工质量达到设计要求的主要技术标准。

在原有的铁路工程建设标准规范体系中,设计规范、施工规范和验标三者之间的关系

是施工规范服从于设计规范,验标服从于施工规范;体系调整后的新关系是验标服从于设

计规范,施工规范服从于验标。其他各类标准的内容今后要逐步作出相应的调整。

性标准。验标作为合格工程质量的判定标准,只要按验标验收合格,就可以认为工程

施工质量满足了结构安全和使用功能方面的要求,是合格工程,否则就是不合格工程。

另外,验标的服务对象有了改变。以前强调施工企业按施工规范进行施工,按验标进

行自检和评定,工程质量的检验与评定主要由施工单位来负责,可以说验标的服务对象主

要是施工单位。为了与当前的工程建设管理体制相适应,新验标的服务对象是建设活动各方,是建设活动各方对工程施工质量进行控制和验收的依据。

二、验评分离

在质量控制方面,将原验标中的优良等级评定分离出去,强调对工程施工质量的不同

阶段、不同层次验收。所谓验收就是在施工单位自行检查评定的基础上,参与建设活动的

有关单位共同对检验批、分项、分部、单位工程的质量按有关规定进行检验,对工程施工

质量达到合格与否做作出确认。

验标只规定合格质量要求,不再规定优良等级评定方面的内容。因为优良等级的评定

并不是保证工程质量的有效途径,是可以由建设各方通过协商或在承包合同中确定的,以

后可以根据需要另行制订工程施工质量评优的推荐性标准,由工程承包合同双方通过协商

确定是否采用。

另外,为体现过程质量控制,把那些对施工质量有重要影响的和涉及施工安全、人体

健康、环境保护及公众利益的施工工艺、方法和必要的施工准备工作,也纳入到验标中来,作出强制性的规定,明确是必须执行还是禁止使用。以后的施工规范将针对具体工艺、方

法的内容制订,是工艺标准或方法标准,将是推荐性的。

钢材检验标准新版

钢材检验标准Q/RY.10.1403-2017 钢材检验标准 2017-6-8发布2017-6-8实施 编制:技术部批准: 钢材检验标准Q/RY.10.1403-2017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冷轧钢板和钢带、热轧钢板和钢带的外观尺寸、外形重量要求的检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本公司所采购进厂的冷轧钢板和钢带、热轧钢板和钢带的检验。 2、引用标准 GB708-88 冷轧钢板和钢带的尺寸、外形、重量及允许偏差 GB709-88 冷轧钢板和钢带的尺寸、外形、重量及允许偏差 3、检验量具设备: 采用目测,钢卷尺、游标卡尺、超声波测厚仪、平台。 4、检验内容 4.1、所采购的各种钢材,应是本公司的合格供方提供,具有国家认可授权检测机构检验的有效检验报告、生产厂家质量检验部门的产品合格证明书,应注有产品规格型号、产品等级,使用性能技术要求等。 4.2、外观要求:钢板表面不得有锈斑、裂纹、结疤、折叠、起泡、夹杂和分层。 4.2.1.锈斑主要是指钢板氧化后产生的生锈现象,底色为黄褐色斑状。 4.2.2.钢板表面允许有深度或高度不超过钢板厚度公差一半的麻点、凹凸、划痕。 4.2.3.麻点主要指板材在制作是落入杂质产生,其底色为板材色状。 4.2.4.钢板板边要求平整、光滑,无锯齿状,四棱见线。 钢材检验标准Q/RY.10.1403-2017 4.4、钢板和钢带的宽度允许偏差:(表二) mm

5.1、车身钣金件使用钢质材料的性能应有生产厂商提供的合格材质检验报告; 5.2、钢质材料的厚度采用游标卡尺、千分尺、超声波测厚仪等检验设备检测,在距离边缘不小于40mm处钢(板)材的任意测定三点,计算平均值,结果应与(表一、表四)相符。 5.3、钢质材料的宽度采用卷尺,在距离边缘不小于40mm处钢(板)材的任意测定三点,计算平均值,结果应与(表二)相符。 5.4、钢板的不平度检测是将钢板自由地放在平台上,除钢板的本身重量外,不施加任何压力,用米尺进行测量,测量钢板与米尺之间的最大距离。所测的结果应与(表三)相符。 说明:本标准公司提出技术部负责起草 2010年9月8日

首件检验规范流程

首件检验规范流程 1.主题内容和适用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公司在生产过程中对新品的首件检验、批首件检验的要求及工作程序。 本规定适用于公司在生产过程中对新品的首件检验、批首件检验的控制。 2.职责 生产部门负责组织安排首件检验工作。 未经新品首件、批首件检验或首件检验不合格,而擅自生产产品,由此引起的质量事故,由直接责任者负责。 检验员、生产线负责人对首件检验的正确性负责。 对首件确认工作未完成,检验员开始出具质量凭证,造成的质量事故,责任由检验员负责。 3.控制要求 对生产部门首次连续性生产的第一个完工的半成品和成品,必须经过首件检验和确认。 对于常规生产产品,须按批次进行首件检验。 由于设备、工艺等原因造成的停机,停机再开机时要进行首件检验和确认。 产品材料、规格变更后投入生产时要进行首件检验和确认。

新品首件检验时,应由生产单位负责通知检验有关人员,按现行有效的图纸、清单(或顾客提供的样件)、工艺文件进行,检验员填写检验记录,检验合格后在首件卡上签字,并将卡片挂在首件产品上做好首件标记;首件检验不合格应立即退回,重做首件,并做好记录。未经首件检验合格的产品不得进行验收。 首件作为批量生产的样件,由生产部门负责保留到全批生产结束后才能最后送交。 首件检验中应检查产品生产过程所用的所有原辅材料,必须与规定相符。 4.工作程序 在首件制作过程中,生产线负责人、检验人员应到生产现场监督检查实际生产者按生产工艺流程,根据现行有效的生产工艺文件自行完成首件,并对每一生产工序进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予以纠正解决。 常规生产产品及停机再开机生产的产品首件生产必须完成所有生产工序,经生产者检验合格在首件牌上签字后再交由检验人员等进行首件检验。首件检验时,检验员应会同生产线负责人按现行有效的图纸、清单(或顾客提供的样件)、工艺文件、产品要求进行检验,合格后在首件产品上做好标识(如签注“首件合格”等),并在首件卡上由生产者(或代表)、检验人员会签。对于因产品因较大更改所需作的首件检验可由相关人员及检验签字认可;首件检验不合格立即退回,重做首件。 新产品第一次批量生产及材料、规格发生变更后生成的半成品、成品都需要进行首件检验及确认。 首件检验时应及时做好首件记录,填写首件确认书。

标贴检验规范

文件编号: 标贴类检验规范 适用于:全机种 修改履历: 审核:确认:编成:

文件编号: 一、目的: 明确产品检验标准,确保产品质量满足公司和客户要求。 二、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生产和外协加工之交换机系列产品的标贴。 三、相关文件: 参照公司研发部发行的相关产品规格书。 四、定义: 4.1缺陷定义: 4.1.1 CR(Critical):致命缺陷,对产品使用、维修或有关人员会造成危害或不安全的缺陷,抵触安全 规格要求的,或妨碍到某些主要的功能的缺陷; 4.1.2.MAJ(Major):主要缺陷,即不构成致命的,但可能造成故障,或对单位产品预定的目的使用 性能会有严重的降低的缺陷; 4.1.3. MIN(Minor):次要缺陷,只对产品的有效使用或使用性能有轻微的影响的,一般为外观或机构 组装之差异。 五、检验所需仪器和设备: 直尺一把、电脑一台(带条码扫描仪)。 六、检验水准: 按照MIL-STD-105E一般检验Ⅱ级水准及主要AQL水平进行抽验,允收标准: 严重缺陷AQL为:CR=0 ;主要缺陷AQL为:MA=0.4;次要缺陷AQL为:MI=1.5。 七、检验项目: 7.1包装检验: 外包装以能承受搬运振动的牛皮纸为主,不允许有受潮或破损现象,每个包装袋须有清晰明显的标贴,标贴内容应包括:供应商、品名规格、包装数量、物料编号、生产日期或批号以便于追溯。 7.2外观检验: 表面印刷清晰,表面无赃污、杂花点等不良;表面无破损,折叠;无明显的条纹、色差、脱色等不良;

文件编号: 材质与标准要求一致;裁切彻底、无粘连现象;印刷内容和位置与样品要求一致。 7.3尺寸检验: 用直尺测量长、宽以及厚度,测量数据应与样品或相关产品规格书相符。 7.4性能检验: 耐热性:经70℃×1h后,印刷内容无明显退色、变色或脱落;用于热面标贴贴于相应产品上经120℃×8h耐热后无起泡和脱落现象。 表面字画附着力:沾过酒精的布擦拭10S,印刷仍清晰明了。 粘性:贴附与相应产品上,用手轻压2下,用透明胶带撕拉3次不脱落。 耐蒸汽性:蒸汽口警语贴附与相应产品上置于蒸汽中放置4h,试验后无起泡脱落现象。 耐久性:贴于相应产品上常温下放置7天,标签无翘起现象。 条码数据可读性:打开电脑记事本,用条码扫描仪扫描条码,显示数据应与条码标识数据一致。 八、检验方法: 8.1包装检测:目测法。 8.2外观检测:目测法。 8.3尺寸检测:直尺。 8.4性能检测:目测法、电脑。 九、缺陷分类:

钢材的检验和检验标准

钢材的检验和冶金备件检验标准 冶金工厂生产各种钢材,出厂时都要按照相应的标准及技术文件的规定进行各项检验(试验)。科学试验(检验)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基础,它标志着科学技术发展的水平,是推动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手段。冶金产品检验是冶金工业发展的基础,冶金备件它标志着冶金工业技术水平和冶金产品的质量。应使用各种有效的手段对半成品和成品进行质量检验,检验工序必须作为生产流程中的一个重要工序。 钢材质量检验对于指导冶金工厂不断改进生产工艺、提高产品质童、生产符合标准的钢材,以及指导用户根据检验结果合理选用钢材,正确进行冷、热加工和热处理都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通过对钢材产品和半成品的检验,可以发现钢材质量缺陷,査明产生缺陷的原因,指导各生产环节(部门)制定相应措施将其消除或防止,同时也尽可能杜绝将有缺陷的不合格钢材供应给用户。此外,冶金备件随着检验方法的改进和不断完善,可以进一步提高检验的质量及其准确性,提高检验速度,缩短检验周期,也可促进新钢种的开发研究和新产品的试制。 检验标准 衡量冶金产品质量需要有一个共同遵循的准则,这就是技术标准。冶金备件对冶金产品制定了符合实际的标准,并在整个生产过程和全行业中贯彻执行,则产品质量就有了保证,并且逐步得到提高。冶金备件有了技术标准之后,还必须采用保证产品所需的各种检验方法所规定的标准,这就是方法标准。它是评价和检验产品质量高低的技术依据。 我国已初步形成符合我国国情、具有一定水平、一定规模的冶金产品标准体系。自1955 年重工业部颁布第一批35个试验方法标准以后,新的标准逐年增加,到目前为止,已建立了各种检验方法标准600多个,基本满足了目前冶金产品生产和使用的需要。冶金备件钢的检验方法标准包括化学成分分析、宏观检验、金相检验、力学性能检验、工艺性能检验、物理件能检验、化学性能检验、无损检验以及热处理检验方法标准等。每种检验方法标准又可分为几个到几十个不同的试验方法。冶金备件每个试验方法都有相应的国家标准或冶金行业标准,有的试验方法还有企业标准。

首件检验管理制度

首件检验管理制度 一、目地: 为规范首件作业流程,避免因未做首件出现盲目生产造成批量性质量问题,特制订本管理规定 二、范围: 本公司各车间制造过程,均应进行首件检验。 三、定义: 首件检验:是指产品在批量生产之前,或因生产过程中设备、人员等影响产品生产的因素有较大变化时,应对产品所用原材料和所生产出的产品重新进行全方位的检查确认;首件品指的是量产前面第一或前几件产品。 四、检验时机: 1. 产品连续批量生产前; 2. 设备模具更换或设备模具损坏维修好以及优化改进后; 3. 工程变更产品首次生产时; 4. 批量生产后中途转做其它产品,重新开始生产时; 五、检验流程: 1. 操作工按照生产计划单依据工艺技术标准要求进行自检; 2. 操作工判定生产制作的产品首件符合要求时,填写自检数据并签名,并将首件交互检人员进行确认,互检人员确认合格后签名。 3. 由班组长对首件进行确认; 3. 操作工将该首件提交QC(过程检验员)进行确认. 4. QC(过程检验员)依据依据工艺卡片、图纸等技术标准进行全面检查确认,并对检验的结果作出判定。如判定不合格,应向相应的操作工提出,并要求改善,重新制作首件,直至判定为合格为止,方可以进行量产。 5. 检验人员对首件判定不合格但属于设计问题或生产加工单位暂时无法改善的问题时.由生产车间通知部门主管、品质主管、技术中心进行裁决,必要时通知

其他有关部门人员一起进行判定评审,判定合格或临时放行才能进行大批量生产。

六、 首件合格品处理方式: 首件合格样品均由过程检验员放置在过程检验遏制区,并由过程检验员进行钢印标识,待本工序完工后与剩余相同规格的半成品一起流入下道。 七、 责任划分: 1. 对于所有检验项目以检验指导书、工艺卡片及图纸等技术标准为准,检验必须认真对照技术标准确认,不能漏检项目或在不确认是否合格的情况下盲目签字确认。 2. 如因首件检验有误造成产品批量不良返工(报废),组长(班长)、QC (过程检验员)负同等责任。 3. 如首件没有被确认或确认不合格,操作工仍然进行批量生产,则加工出来的不良品由操作工全部负责。 4. 首件检验时效性,,要求30分钟内完成。并由过程检验员向送检操作工作出判定结果。 八.首件作业流程图: 权责部门 流程 表单与注意事项 3、巡检记录单 各加工工序 各工序班组长 检验人员 生产车间 2、巡检记录单 1、巡检记录单

标贴检验标准

文件编号 版本:A/00 文件名称 标贴检验标准 页码:第1页 共1页 生效日期:2014-11-14 一. 目的: 为使电池之原材料标贴成品电池外观.之质量要求有一定之标准。特订定本标准以共同遵循 二. 适用范围: IQC 进料检验,IPQC 线上巡检,成品电池外观检验 三. 权责: 3-1 IQC 进料检验 品质部。 3-2 IPQC 线上巡检 品质部 3-3 成品外观控制 生产部 四. 定义: 无。 五. 标准: 注: S 表示严重缺点 AQL:0.4 AQL 依MIL_STD_105E 实施 A 表示主要缺点 AQL:1.0 B 表示次要缺点 AQL:1.5 检验 项目 检验内容 检验标准 检验方式 仪器.治具 缺点类别 S A B 来料检验 1.刀模 刀模切边挺直、不能有不平和未切断的现象 按工程签样 无 ● 2.内容 印刷内容准确无误,字体样式和颜色应与工程图纸及签样样板一样, 无错字、多字、掉字、字体缺笔化等现象 按工程签样 ● 3.印刷 不能有模糊不清和重影等现象,印刷的字体和一些图示应清楚明了, “LOGO ”应为标准印刷,印刷字体与刀模线要平行和垂直,不能歪斜 按工程签样 ● 4.正负极 包上电池标贴正负极要对得上五金窗口,误差±0.2MM 。包起成品不能 有超边刮手,和漏电芯现象 治具实贴 贴标治具 ● 5.污点 污点直径不能大于0.5MM,表面颜色和光泽度要均匀一致,不能有色差,无色斑、油斑、飞墨、毛刺、颗粒、白点、划伤等现象 距离30公分 目视6秒 目测 ● 6.试贴 将标贴贴在外壳上边缘不能有多余的白边出现或有露电芯的现象,刀 模线要与电池边缘对齐,粘性要强,以免影响外观 ● 7.划痕 划痕长度不能超过1MM 且同一面不能出现三条划痕 ● 8.尺寸和材质 用菲林尺和卡尺分别测量标贴长、宽和厚度尺寸,要与工程图纸一致,标贴材质应符和工程图纸设计要求 按工程签样图 纸 菲林尺、卡尺 ● 9.序列号和 条形码 可读无重码,读数应相互一致,清晰无断码,用洒精来回擦拭20次,序列号和条形码不可擦掉 距离30公分 目视6秒 目测 ● 10.高温检测 将标贴贴在成品电池上,置于60℃的高温箱内24h ,该实验结束后取 出在环境20±5℃的条件下搁置2h,看标贴是否有翘边儿和脱胶现象 高低温试验箱 ● 11.防伪标 检验防伪标方向,同一张不能有方向不一致现象 距离30公分 目视6秒 目测 成品 外观 检验/IPQC 巡检 11.漏电芯介纸 包标出来的成品,不能有漏介纸和电芯现象 距离30公分 目视6秒 目测 ● 12.错位 包出来的成品不能有错位现象,错位不能超过0.5MM ● 13.气泡 气泡直径不能大于0.5MM ,且同一面不能出现两个气泡以上 ● 14.针孔 正面不能出现三个以上的针孔 ● 15.超边 成品包好后不能有超边刮手现象 ● QA 出货检验 16.内容 1.标贴内容要与内部评审或定单上的内容相符(包括唛头) 2.每一批次都要抽检电芯喷码容量和标贴上容量是否一致, 有无混料。 参照内部评审 或定单 ●

钢材(铁)检验标准

. 钢 材 ( 铁 件 ) 验 收 标 准 编制: 校对: 审核: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钢技术要求、检验方法、尺寸、外形、重量及允许偏差等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家具类所需钢材料。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GB/T 223.71-1997 钢铁及合金化学分析方法管式炉内燃烧后重量测定碳含量 GB/T 223.69-1997 钢铁及合金化学分析方法管式炉内燃烧后气体容量法测定碳含量 GB/T 223.68-1997 钢铁及合金化学分析方法管式炉内燃烧后碘酸钾滴定法测定硫含量 GB/T 223.63-88 钢铁及合金化学分析方法高碘酸钠(钾)光度法测定锰量 GB/T 223.60-87 钢铁及合金化学分析方法高氯酸脱水重量法测定硅含量 GB/T 223.59-87 钢铁及合金化学分析方法锑磷钼蓝光度法测定磷量 GB/T 247-1997 钢板和钢带验收包装、标志及质量证明书的一般规定 GB/T 700-2006 碳素结构钢 GB/T 709-88 热轧钢板和钢带的尺寸、外形、重量及允许偏差 GB/T 2975-82 钢材力学及工艺性能试验取样规定 GB/T 3094-2000 冷拔异型钢管 GB/T 3274-88 碳素结构钢和低合金结构钢热轧厚钢板和钢带 GB/T 6728-2002 结构用冷弯空心型钢尺寸、外形、重量及允许偏差 GB/T 17395-2008 无缝钢管尺寸、外形、重量及允许偏差 ASTM 370-02 钢制品力学性能试验的标准试验方法和定义 3术语和定语 3.1钢的牌号 钢的牌号由代表屈服强度的字母、屈服强度数值、质量等级符号、脱氧方法符号等4个部分按顺序组成。 例如:Q235AF

首件检验流程规范

、目的 本文件规定了公司产品生产过程中对新品首件检验、批首件检验的要求及管理规定,以利于整批产品加工得到满足顾客的要求。 2主题内容和适用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公司在生产过程中对新品的首件检验、批首件检验的要求及工作程序。 本规定适用于公司在生产过程中对新品的首件检验、批首件检验的控制。 3职责 3.1生产部门负责组织安排首件检验工作。 3.2未经新品首件、批首件检验或首件检验不合格,而擅自生产产品,由此引起的质量事故,由直接责任者负责。 3.3检验员、生产线负责人对首件检验的正确性负责。 3.4对首件确认工作未完成,检验员开始出具质量凭证,造成的质量事故,责任由检验员负责。4控制要求 4.1对生产部门首次连续性生产的第一个完工的半成品和成品,必须经过首件检验和确认。 4.2对于常规生产产品,须按批次进行首件检验。 4.3由于设备、工艺等原因造成的停机,停机再开机时要进行首件检验和确认。 4.4产品材料、规格变更后投入生产时要进行首件检验和确认。 4.5新品首件检验时,应由生产单位负责通知检验有关人员,按现行有效的图纸、清单(或顾客提供的样件)、工艺文件进行,检验员填写检验记录,检验合格后在首件卡上签字,并将卡片挂在首件产品上做好首件标记;首件检验不合格应立即退回,重做首件,并做好记录。未经首件检验合格的产品不得进行验收。 4.6首件作为批量生产的样件,由生产部门负责保留到全批生产结束后才能最后送交。 4.7首件检验中应检查产品生产过程所用的所有原辅材料必须与规定相符。 5工作程序 5.1在首件制作过程中,生产线负责人、检验人员应到生产现场监督检查实际生产者按生产工艺流程,根据现行有效的生产工艺文件自行完成首件,并对每一生产工序进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予以纠正解决。

紧固件检验规范

出厂检验规范 1、引言 1.1本规范适用于本公司生产的标准紧固件的出厂检验 1.2每个紧固件都应当符合相应标准的全部规定,但这在大量生产中总是部可能的,根据紧固件的功能和应用,将全部符合标准的和不完全符合标准的紧固件截然分开是不必要的,也是不经济的。 2 引用标准 下列规范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规范中引用而构成为本规范的条文,本规范实施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196-81普通螺纹基本尺寸 GB197-81普通螺纹公差与配合 GB3103.1-82紧固件公差螺柱、螺钉和螺母 GB1237-88紧固件的标记方法 GB3098.1-82紧固件机械性能螺栓、螺柱和螺钉 GB3098.6-82紧固件机械性能不锈钢螺栓、螺钉、螺栓和螺母 GB90-85紧固件验收检查标志与包装 GB5779.1-86紧固件表面缺陷——螺栓、螺钉和螺栓——一般要求 3 尺寸检验要求 3.1 AQL的确定 3.1.1六角螺栓: a.本厂公差等级为B级,AQL分别为: 对边宽度、对角尺寸、螺纹通规、螺纹止规均为1.0;头下圆角半径 1.5;其他所有项目2.5. 3.1.3双头螺柱: a.当公差等级为B级,AQL分别为: 对边宽度、对角尺寸、螺纹通规、螺纹止规均为1.0;其他所有项目:2.5. 3.2检查比例(LQ10/AQL)的确定。 按生产者风险不大于5%的抽样方案定LQ10/AQL值为6.2(生产者风险等于5%) 3.3检查项目 3.3.1六角螺栓 a. B级公差等级的主要项目——对边宽度(S),对角尺寸(e),头下圆角半径rmin,螺纹通规,螺纹止规; c. B级公差等级的次要项目——头厚(K),无纹处直径(ds),螺纹长度(b),

首件检验要求

首件检验 一、首件及首件检验的定义 1、首件:每个班次刚开始时或过程发生改变(如人员的变动、换料及换工装、机床的调整、工装刀具的修磨等)后加工的第一件或前几件产品。对于大批量生产,“首件”往往是指一定数量的样品。 2、首件检验:对每个班次刚开始时或过程发生改变(人员变动、换料及换工装、机床的调整、工装刀具的修磨)后加工的第一或前几件产品检验,一般要检验连续生产的3-5件产品,合格后方可继续加工后续产品。 3、在设备或制造工序发生任何变化以及每个工作班次开始加工前,都要严格进行首件检验。 二、首件检验的时机/场合 1、每个工作班开始; 2、更换操作者; 3、更换或调整设备、工艺装备(包括刀具更换或刃磨); 4、更改技术条件、工艺方法和工艺参数(如粗糙度要求变更,内孔铰孔更改为镗孔、数控程序中走刀量或转速等的改变); 5、采用新材料或材料代用后(如加工过程中材料变更等)。 三、首件检验的要求 1、首件检验采用三检制:自检、互检及专检。 2、三检制:送检的产品必须先由操作人员进行“自检”,然后再由班组长或同事进行“互检”,最后由检验员“专检”(自检及专检应有记录性文件),确定合格后方可继续加工后续产品。 3、首件检验后是否合格,最后应得到专职人员的认可,检验员对检验合格的首件产品,应打上规定的标记,并保持到本班或一批产品加工完为止(所有首件产品必须保留,留作后续产品对比之用,来看过程是否发生变化,并依据首件检验单作为首件检验的依据)。 4、首件检验不合格,需查明原因,采取措施,排除故障后重新进行加工,进行三检,直到合格后才可以定位首件。 四、首件检验的主要项目 1、图号与工作单是否符合。 2、材料、毛坯或半成品和共作任务单是否相符。 3、材料、毛坯的表面处理、安装定位是否相符。 4、首件产品加工出来后的实际质量特征是否符合图纸或技术文件所规定的要求。 1

紧固件检验规范标准

紧固件检验规 文件编号: 版次: 编制: 审核: 批准: 受控状态: 发布日期: 2011 年 7月 30 日实施日期: 2011 年 7月 30 日

紧固件检验规 1 目的 为了确保本公司采购的紧固件符合技术设计的要求,特制订本检验规,采购人员与检验人员需依此检验规进行采购和验收。 2 围 本检验规规定了本公司采购的各种标准紧固件(包括螺钉、螺栓、螺母、垫圈、自攻螺钉等)的技术要求、测试方法、验收规则。 3 职责 检验员:负责依据检验规及相关产品规格资料执行各项检验。 采购人员:负责依本规的质量要求进行产品的采购。 质量部经理:负责审批相关检验记录表,协调处理质量异常问题。 4 工作程序 4.1 操作者资格 经公司培训、考核合格,取得质量检验员任职资格,了解紧固件的相关术语及要求。 4.2 检测设备及工具 游标卡尺(0.02mm) 1 六角搬手 1套 4.3 测试条件 典型环境温度:;20℃—30℃ 典型环境湿度:30%—60% 4.4 检验项目、技术要求及测试方法 4.4.1 质量说明文件 目测法检查,要求送检产品应附有相应的“产品合格证”或“检测记录”。“检测记录”中测试数据应在其相应规允许围并结论合格。 4.4.2产品型号、数量 目测法检查,要求根据装相单中填写的规格型号和数量描述情况查验实物应与送检单描述一致。 4.4.3产品包装

目测法检查,要求产品、外包装完好无破损、无碰撞或淋雨现象,标识清晰。 4.4.4外观、性能技术要求、缺陷分类及测试方法 4.4.4.1外观表面质量、缺陷分类及测试方法 外观表面质量、缺陷分类及测试方法见表1。 序 号 检验项目技术要求 测试方法 及工具 缺陷分类 MAJ MIN 1 包装不允许混入其它不同品种、规格或半成品 目测法 √ 2 镀层有镀层产品镀层应完整、无漏镀、浮锈√ 3 表面 产品应清洁,无油污、金属屑、毛刺√ 无烂牙、螺纹异常√ 表面无裂缝、爆裂、在拐角上不允许有皱纹√ 不影响使用的凹痕(凹痕深度不得超过0.02d,最大值 为0.25mm) √ 4.4.4.2.1螺栓的技术要求、缺陷分类及测试方法 螺栓的技术要求、缺陷分类及测试方法见表2,外形图见图1。[本表包括六角头螺栓—C级(GB/T5780)、六角头螺栓全螺纹—C级(GB/T5781)、六角头螺栓(GB/T5782)] 膨胀螺栓的技术要求、缺陷分类及测试方法见表3。 序 号 检验项目技术要求 测试方法 及工具 缺陷分类 MAJ MIN 1 头部 对边 宽度 (S) 5780/ 5781 规格M5 M6 M8 M10 M12 M16 游标卡尺√ Max 8 10 13 16 18 24 Min 7.64 9.64 12.57 15.57 17.57 23.16 5782 Min 7.78 9.78 12.73 15.73 17.73 23.67 2 头部 厚度 (k) 5780/ 5781 Max 3.875 4.375 5.675 6.85 7.95 10.75 游标卡尺√min 3.125 3.625 4.925 5.95 7.05 9.25 5782 Max 3.65 4.15 5.45 6.58 7.68 10.18 Min 3.35 3.85 5.15 6.22 7.32 9.82 3 长度(L) ≤10 12~ 16 20~ 30 35~ 50 55~ 80 90~ 120 130~ 150 160~ 180 游标卡尺√±0.75 ±0.9 ±1.05 ±1.25 ±1.5 ±1.75 ±2 ±4 GB5780 GB5781

标签标贴质量检验标准

标签标贴质量检验标准 1.前言 1.1由于不干胶标签是一个小众行业,缺乏相应的国家和行业标准,为了 保证公司的生产以及检验过程中,员工自检和检验人员专检产品时有相应的依据迫切需要一套质量标准。 1.2从企业本身质量管理及内控的角度来看,为保证公司产品标准的一致 性,以及客户要求得到满足,特制定本质量标准。 2.范围 适用于我公司生产的空白不干胶标签以及带印刷不干胶标签的过程以及成品的检验判定。本标准适用于没有专门客户要求情况下,公司生产的产品的内部控制标准依据。 3.定义 3.1边距:不干胶标签模切排废之后标签边缘到底纸边缘的距离。 3.2间距:不干胶标签模切排废之后标签到标签之间的距离。 3.3溢胶:原本应该在标签反面的胶黏剂由于模切机压力或者刀模钝化等原因从边缘溢出的现象。 3.4不干胶标签简介: 间距边距 底纸面材

4. 适用场合 4.1 本标准适用于过程的自检,主要针对生产操作人员,在工序操作如调机换料首检时的判断预防; 4.2 本标准适用于过程巡检人员,作为对生产过程中各工序首检巡检过程中的判断依据; 4.3 本标准用于成品检验人员对产成品检查验收的以及出货检验判定依据。 5.质量检验标准项目 5.1 外观质量检验标准 5.1.1外观项目是判定不干胶标签的基础性项目,由于其可测量性不佳拿捏尺度不好管控,这里做个详细解释,便于检验人员进行判定。 5.1.2外观检验的一般条件是被检品距40W白炽灯1米左右的距离,眼睛距产品25厘米左右,目视4S左右的检查时间。 5.1.3 外观检验的严格程度是根据客户具体要求来决定的,一般来说普通用于生产过程标识只要内容完整无歧义都可以接收,有打印要求的要严格控制,用于产品包装表面以及产品表面要高度重视。 常见外观检验项目:

首件检验标准

结构部首件检验规范及要求 1、目的: 为确保产品品质,预防出现批量性的产品不合格,特制定公司产品生产过程中对首件检验的要求及管理规范。 2、适用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公司在生产过程中对首件检验的要求及工作程序。 3 、职责 3.1生产部门负责组织安排首件检验工作。 3.2未经首件检验或首件检验不合格,而擅自生产产品,由此引起的质量问题,由直接责任者负责。 3.3检验员、工序负责人、下道工序对首件检验的正确性负责。3.4 工序负责人对首件检验完成后,由下道工序进行复检。如不履行复检职责,下道工序负同等责任。 3.5 对首件确认工作未完成,检验员在?首件检验记录表?上签字的,造成的质量问题,责任由检验员负责。 4、控制要求 4.1首件检验中应检查产品生产过程所用的所有原辅材料必须与规定相符。 4.2 对生产部门首次连续性生产的第一个完工的半成品和成品,必须经过首件检验和确认。 4、3 对于常规产品,须按批次进行首件检验。 4.4 在下列情况下应该进行首件检验:

1、批量加工(10台以上) 2、客户要求 3、设计要求 4、非常规产品 5、停机再开机时 6、原材料及规格更改时 5、首件检验流程 5.1 在首件制作过程中,工序负责人、检验人员应到生产现场监督检查实际生产者按生产工艺流程,根据现行有效的生产工艺文件自行完成首件,并对每一生产工序进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予以纠正解决。 5.2 常规产品及停机再开机生产的产品首件生产必须完成所有生产工序,经生产者检验合格在?首件检验记录表?上签字后再交由检验人员进行首件检验。首件检验时,检验员应会同工序负责人按现行有效的图纸、清单(或顾客提供的样件)、工艺文件、产品要求进行检验,合格后在首件产品上做好标识(如签注“首件合格”等),并在?首件检验记录表?上由生产者(或代表)、检验人员签字确认。首件检验不合格立即退回,重做首件,直至合格。 5. 3 批量生产过程中材料、规格发生变更后生成的半成品、成品都需要进行首件检验及确认。 5.4 首件检验时应及时做好首件记录,并填写?首件检验记录表?5.5 当首件生产中发现质量问题应及时反映和处理,并对不合格项重新进行确认。只有当检验合格的首件,并将结果记录在?首件检验记录表?上,并由检验员对质量作出认可后,方可组织生产。

首件检验规定

首件检验规定 Document number:WTWYT-WYWY-BTGTT-YTTYU-2018GT

首件检验规定 1目的 规范和管理品质检验工作,防止不合格品在生产过程中使用,确保总装产品质量。 2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生产质量管理工作首件检测活动。 3术语 检验:通过观察和判断,适当时结合测量、试验所进行的符合性评价; 质量检验:就是对产品的一个或多个质量特性进行观察、测量、试验,并将结果和规定的质量要求进行比较,以确定每项质量特性合格情况的技术性检查活动; 不合格:未满足要求. 4职责 品管部是检验和试验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对程序的监督和管理; 工艺技术部负责提供产品检验和试验所需的产品图样及设计文件、技术标准等技术资料;品管部负责组织编制首件检验和试验规范或检验作业指导书;负责对检验数据的记录和保存,定期进行数据分析并形成报表,并对产品质量问题进行反馈,责成供货方进行整改;生产单位负责生产物料的接收、确认和报检,作好状态标识,以及将首件样品交品质部确认并填写(首件质量确认报告)表。 检验人员负责对生单位送检之产品的检测、判定、隔离和标识; 品管部主管负责部分重要零部件的检验和试验; 5补充说明 生产用物料接收和检验通知

物料从仓库料出后,由生产组长依生产计划单对所到物料的名称、规格、数量和生产产品型号规格等进行确认; 如果所生产的物料为客户要求试做样品,生产组长需在样品及《生产计划单》上注明“样品”标识。新样品由工艺技术部进行测试,品管部协助。 如物料为客户加急订单,生产组长应在《首件质量报告》表上注明为“加急订单”,并及时向相关部门报检; 物料报检应在领料后的半个小时内完成。 物料检验 检验责任部门在收到首件检验通知后,区分是否为急需用料,如是急料,应在接到通知的第一时间内安排检验,并将检验结果及时告知生产部和品管部。如不能及时完成,应立刻与工艺技术部和生产部协商解决。 检验员收到送检通知后,依据对应的图纸及检验指导书规定的检验内容逐项检验。对有经确认检验样品的零部件,需参照样品的质量水平进行对比检验。无检测手段的可采用上机测试的方法进行验证; 每种物料检验的抽样比例按《物料检验抽样规范》中的规定执行,无抽样比例的与品管部门协商决定; 一般物料检验部门应按报检先后顺序进行检验,原则上在接到《首件检验通知单》的半个小时内完成。 检验完毕后,检验人员应及时填写检验记录并存档; 各部门检验后的记录应及时交由品管部存档和统计分析;将填写好的《首件检验通知单》过程质量管理看板上。 不合格品处置 对检验过程中发现的不合格品,检验人员和及时做出隔离、标识,避免混用;检验人员判定不合格的零件,在检验完成后应及时向品管部报告并提供相关检验报告或数据;

五金紧固件检验规范

五金紧固件检验规范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五金紧固件的技术要求、检验项目、抽样与检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电子、电信用五金紧固件成品的检验。 2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196-81普通螺纹基本尺寸 GB197-81普通螺纹公差与配合 GB3103.1-82紧固件公差螺柱、螺钉和螺母 GB1237-88紧固件的标记方法 GB3098.1-82紧固件机械性能螺栓、螺柱和螺钉 GB3098.2-82紧固件机械性能螺母 GB3098.4-82紧固件机械性能细牙螺母 GB3098.6-82紧固件机械性能不锈钢螺栓、螺钉、螺栓和螺母 GB90-85紧固件验收检查标志与包装 GB5779.1-86紧固件表面缺陷——螺栓、螺钉和螺栓——一般要求 GB5779.2-86紧固件表面缺陷——螺母——一般要求 3 尺寸检验要求 3.1 AQL的确定 3.1.1六角螺母: a.当机械性能等级≥8级时,AQL分别为: 对边宽度1.0;对角尺寸1.0;螺纹通规 1.5;螺纹止规 2.5;其他所有项目2.5. b.当机械性能等级<8级时,AQL分别为: 对边宽度对角尺寸及螺纹通规均为1.5;螺纹止规2.5;其他所有项目4.0. 3.1.2六角螺栓:a.当公差等级为A、B级时,AQL分别为: 对边宽度、对角尺寸、螺纹通规、螺纹止规均为1.0;头下圆角半径 1.5;其他所有项目 2.5. b.当公差等级为C级时,AQL分别为: 对边宽度、对角尺寸、螺纹通规、螺纹止规均为1.5;其他所有项目4.0. 3.1.3双头螺柱:a.当公差等级为A、B级时,AQL分别为: 对边宽度、对角尺寸、螺纹通规、螺纹止规均为1.0;其他所有项目:2.5. b.当公差等级为C级时,AQL分别为: 对边宽度、对角尺寸、螺纹通规、螺纹止规均为1.5;其他所有项目4.0. 3.2检查比例(LQ10/AQL)的确定。 按生产者风险不大于5%的抽样方案定LQ10/AQL值为6.2(生产者风险等于5%) 3.3检查项目 3.3.1六角螺母

标签类检验标准

标签类检验标准(包括不干胶) 1、目的:确保公司因生产需要而购进的包装材料符合规定的要求。 2、适用范围:适用于本公司采购的各种标签类装潢印刷品。 3、质量标准和检验方法: 各种标签应符合我司的样品(包括双方确认的材质)或设计稿,并达到相应规格要求及配合尺寸。 外观要求与检验方法: 表面:标贴表面轻度刮伤(不影响印刷面)宽≤,长≤10mm的允许有少于2条;无明显变形和残缺等异常现象;卷状标贴卷面应平整,机器贴标的卷状标贴底纸不得出现连续 断裂现象;表面气泡≤。 文字图案:要求与公司样稿相符,文字、图案必须清晰、正确,无缺印、缺字、笔划不全的情形,小于5号字不误字意;无明显位置偏移、歪斜、重影;无明显印刷套色不准、 模糊等缺陷;烫印文字和图案不花白,不变色,不脱落。 色泽:必须符合确认的标准样品,并在封样的上限/标准/下限范围内。 洁净度:标贴外观整洁,无明显色条、斑点、脏污等异物沾染,点的直径≤,黑点不得超过1个,其它白点不得超过2个(不在同一区域内),污点面积≤,且每张不超过1 个。 松紧度:成卷标签松紧适中,不得出现膜间滑动。 烫印:烫印砂眼面积≤且每张不超过1个;平整度不能有明显锯齿 或毛边,套印允许有≤的误差。 外包装: 外装纸箱不得脏及破损并内衬塑料袋用胶带“工”字形封箱,并附出厂检验报告单。 外观检验以目测为主,于正常光源下,30cm距离处正视观察。 功能(物理机械性能)要求与检测方法: 粘离试验:透明(或表面上光油)标签印刷部位不得有粘离脱落现象。 检验方法: 以3M600履盖印刷(烫色)部位,抚平,来回压抚10次使履盖部位无气泡,然后

以45度角瞬间撕去,无印刷(烫色)脱落现象。轻微脱落不影响整体识别可接受。 (烫金银处要缓慢撕开) 耐产品试验:内容物涂抹后不得有脱落现象。 检验方法:透明(或表面上光油)标签的印刷面(包括烫金/银处)用内容物涂,静置24小时后,用普通纱布擦拭,来回擦拭10次,不得有褪色墨移或油墨(烫金/银) 脱落现象。 (印刷)耐水性:不得有脱落现象 检验方法:将透明(或表面上光油)标签泡入水中20分钟后取出,用医用纱布来回连续擦拭10次,不得有褪色墨移或油墨(烫金/银)脱落的现象。 套印误差的测定:主要部位(如图案、文字、标志等处)≤,次要部位≤。 检验方法:按GB 7706-87或GB 7705-87中规定进行。 条形码测试:条码等级符合规定。 检验方法: 条形码印刷清晰、正确,条色、底色、条高及左右侧空白区宽度符合国标要求,条形码的放大系数必须在的范围内,条宽偏差在国标要求范围内,易识别,能 正常扫描,条高可截短,但必须达到标准条高尺寸的2/3,条码等级不低于。 上机测试:须符合自动贴标机的要求。 检验方法:上机测试。 尺寸要求:在双方确认的标准值与公差范围内。 检验方法:用符合精度的测量器具,标签的长、宽等尺寸。 粘贴牢度:粘贴对应的产品在48℃条件下24小时不走位、不开口、不脱落。 检验方法:将标贴粘贴对应的产品并放置48℃条件下24小时后观察,不走位、不开口、不脱落为合格。 光老化试验:褪色性符合规定 检验方法:将瓶子置于黄变机内2小时,变色情况与空白样对比,1m之内肉眼光线充足时观察无明显变化。 4、抽样与判定: 以送货批为一批,按照正常检验一次抽样方案,检验水平为一般检验水平Ⅱ和特殊检验水平

标准紧固件规范

修订记录 一、目的 对所采购的标准件的质量进行控制,对进货检验所涉及的技术要求、检验方法、抽 样等进行规定。 二、适用范围 适用于螺栓、螺母、平垫、弹垫、销轴等标准件的进货检验。 三、一般性检查(按S-3级, AQL=2.5) 3.1 查随货技术资料质量证明书,证明该标准符合标准要求和订货合同证明书应包括: 1. 供方名称或厂标; 2. 制造依据的标准; 3. 精度级别; 4. 表面处理方法。 3.2 外观检查 3.2.1抽查是否有等级钢印标志 a) 性能等级为4.6、5.6及≥8.8级的螺栓、螺钉必须标志; b) 性能等级为5级及≥8级的螺母必须标志; c) 螺纹直径≥5mm的螺栓、螺钉、螺母才需要标志。 3.2.2 螺钉表面: 表面应光洁、平整、无毛刺、无锈斑、无缺牙、无烂牙,镀层不得有起泡、脱落或锌白等缺陷,厚度应满足规定要求。 四、尺寸检查(按S-3级,AQL= 2.5) 依据相关的国标或技术要求进行检查 4.1 对螺栓、螺钉及螺母,应检查螺纹大小径、螺纹导入长度、螺距,同时使用相应的螺纹 规止通规进行检测;

a) 电镀前的螺栓、螺钉应使用公差等级为6g螺纹环规检查,电镀后的螺栓、螺钉应使 用公差等级为6h螺纹环规检查; b) 电镀前的螺母应使用公差等级为6G螺纹止通规及塞规检查,电镀后的螺母应使用公 差等级为6H螺纹止通规及塞规检查; c) 螺栓、螺母、螺钉通规检查须每个螺纹能顺利通过才合格,止规检查最多只能通过两 个螺纹才合格。 4.2 对自攻螺钉类,按标准要求进行螺纹尺寸检测:螺纹外径、末端外径、螺纹导入长度、 螺距。 五、性能检查 5.1 硬度检查(每批抽3Pcs试验,按Ac/Re=0/1判定) a) 根据实际情况,对大于或等于M8的螺栓、螺钉、螺母直接在洛氏硬度计上测试即可; b) 有机械性能等级要求时,按对应的国标或图纸进行检验;未作要求时;螺栓、螺钉必 须为4.8级,螺母必须为8级; c) 对于自攻、自挤螺钉,硬度检测应制成镶件,测试其表面硬度、芯部硬度及渗碳层深 度。 1. 自攻、自挤螺钉热处理后的表面硬度应≥450HV0.3 2. 自攻钉热处理后的芯部硬度: 螺纹≤ST3.9:270~390 HV5 螺纹≤ST4.2:270~390 HV10 3. 自挤螺钉热处理后芯部硬度应为290~370HV10 4. 自攻螺纹规格与渗碳层的关系: 5. 自挤螺钉螺纹规格与渗碳层的关系:

设备产品检验规范标准

源通和公司作业指导书产品检验规范文件编号文件版本制定日期 2014-11-12 生效日期 ※※封面※※ 产 品 检 验 规 范 制定:审核:批准: 文件分发明细 副本:□总经理□管理者代表□ 财务部□仓库□市场部□采购部□研发部□工程部□生产部□品管部□行政人事部□计划物控部正本:文控中心副本编号: 制修订记录 文件版本修订日期制修订页次制修订摘要 A.0 1-8 第一版 页版本目录 页 次

1 2 3 4 5 6 7 8 版本 A.0 A.0 A.0A.0A.0A.0A.0A.0 1. 目的: 建立一套本公司通用之成品检验标准、以适合品管部在执行标准时有章可依;完善公司质量作业标准,规范产品检验方式,确保产品质量满足客户质量要求。 2. 范围: 公司所有充电器产品均适合本标准。 3. 权责: 品管部:负责公司产品外观、电性等各类检验工作。 4. 定义: 4.1 致命不合格(CR :可能影响产品的安全使用或导致产品主要性能失效的不合格; 4.2 严重不合格(MA :可能影响产品性能失效或降低性能或影响产品形象的不合格; 4.3 轻微不合格(MI :任何不符合规定要求又不严重影响产品外观或性能的不合格; 4.4 自检:由 QA 根据现有设备自行检验; 4.5 外检:由产线测试或第三方检测机构进行测试; 4.6 实验室:由公司实验室做可靠性测试; 5.支持文件: 采用 GB2828.1-2012(Ⅲ级正常检验单次抽样计划进行随机抽样 , 依下表选定其 AQL 值, 列表如下: 5.1《成品检验作业指导书》 QWPG-003 5.2《抽样计划作业指导书》 QWPG-004

钢材检验标准

钢材检验标准 属材料的外观质量、规格尺寸的检验,包括对材料的表面质量、外部形状及规格尺寸(包括交货长度)的检验。外观检验的数量和方法应按照合同规定的技术标准进行,无规定的,通常采用抽检的方法。抽检的样本要具有代表性、随机性,抽检的结果可推算全批材料。 一、规格质量(规格尺寸)检验 材料的规格尺寸,是指标准规定的反映各品种、型号、材料断面形状的主要轮廓尺寸。各不同轮廓尺寸均为一个规格。规格尺寸检验,就是检查材料断面尺寸是否超出有关标准规定的允许偏差。 材料标明的规格尺寸均为公称尺寸,公称尺寸又称名义尺寸,它是指标准中规定的理论尺寸,是生产过程中设法控制并希望得到的理想尺寸。实际尺寸是指实际生产过程中所得到的产品外形真正尺寸的大小。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材料在生产中实际得到的尺寸(实际尺寸)很难与公称尺寸完全吻合,往往都会稍大或稍小于公称尺寸,这样,实际尺寸与公称尺寸之间就会产生差值,这个差值称尺寸偏差。实际尺寸大于公称尺寸,其偏差就叫正偏差,实际尺寸小于公称尺寸的偏差则叫负偏差。正负偏差绝对值之和叫公差。生产中产生尺寸偏差是难免的,但这种偏差又应有一定的限制,为此,标准对尺寸偏差的大小作了一定的规定,这种标准对尺寸偏差大小所规定的范围叫做尺寸允许偏差,简称允差。交货材料的尺寸偏差不允许超出标准规定的尺寸允许偏差,尺寸超差的材料就视为不合格品。 除断面尺寸外,标准对材料交货长(宽)度亦作有规定。因此,尺寸检验尚须检查材料交货长度是否符合相应标准规定的交货长度。现行标准规定有以下几种交货长度:

(一)通常长度:又称不定尺长度。凡材料长度在标准规定范围以内而且无固定长度的,均称为通常长度。如优质型钢的通常长度为2,6米,以通常长度交货的优质型钢,只要长度在2,6米范围内就均可交货。 (二)定尺长度:交货材料的长度为订货要求的某一固定长度,称为定尺长度。例如,按需方要求,供需双方在合同中注明长度按定尺6米交货,则交货材料的长度均须是6米。对定尺材料,标准规定有允许的正偏差值(不允许有负偏差)。 (三)倍尺长度:材料长度为需方在订货合同中指定长度(称单倍尺)的整数倍,叫倍尺长度。如单倍尺长度为1000毫米,则双倍尺长度为2000毫米,三倍尺长度为3000毫米等。按倍尺长度交货的材料,标准也规定了允许的正偏差值,同时还规定了应加的切割余量(锯口长度)。倍尺交货时,亦不允许出现负偏差。 (四)短尺和窄尺:凡长度小于标准规定的通常长度下限,但不小于允许的最小长度,叫短尺。宽度小于标准规定的通常宽度下限,但不小于允许的最窄宽度,叫窄尺(如直径在25毫米以下的圆钢,标准规定其通常长度为4,10米,最小允许长度为2.5米,交货长度在2.5,4米范围内的则称为短尺。根据有关标准规定,按通常长度交货的材料,允许供方交付一定比例的短尺材料。 上述不同交货长度适应不同的使用要求。通常长度的材料,价格较低,若使用时对材料长度无特殊要求,则订购通常长度的较为经济。定尺、倍尺材料,生产厂要加收定尺费,价格较 高,但若使用材料的长度是固定的,如加工单一、定型的产品,这种情况下则以订购定尺、倍尺材料为宜,因使用这种材料可减少余料损耗,提高材料利用率,从总体经济效益上看,仍是经济合理的。 无论是材料的断面尺寸或长度尺寸,都不应超出标准规定的允许偏差,即不允许大于规定尺寸的上限和小于规定尺寸的下限。材料的实际尺寸是否超差是通过实际测量来判断的,为使测量准确、判断有效,首先应正确选择和使用测量工具。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