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观检验标准

合集下载

外观检验标准

外观检验标准

外观检验标准,供参考1目的本标准为IQC对塑胶(包括五金件)来料检验、测试提供作业方法指导。

2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所有须经IQC检验、测试塑胶(包括五金件)来料的检测过程。

3职责IQC检查员负责按照本标准对相关来料进行检验、测试。

4工具4.1卡尺(精度不低于0.2mm)。

4.2打火机。

5外观缺陷检查条件5.1 距离:肉眼与被测物距离30CM。

5.2 时间:10秒钟内确认缺陷。

5.3 角度:15-90度范围旋转。

5.4 照明:60W日光灯下。

5.5 视力:1.0以上(含较正后)。

6检验项目及要求6.1塑壳6.1.1外观a.所有外观面光滑过渡、无注塑不良。

b.外观面无划伤、痕迹、压痕。

c.非喷涂面不能有喷涂印。

d.喷涂均匀完整、不粗糙、无暗纹、亮斑,不能有局部堆积,少油,纤维丝。

喷涂是否牢固,硬度是否符合要求。

e.喷涂层色差光泽均匀、光亮。

6. 1.2尺寸测量下列尺寸,所有尺寸均须同图纸吻合或与样板一致。

a.五金槽的尺寸。

b.外型轮廓。

c.定位孔位置d.特殊点位置及规格(超声线)。

6.1.3材质a.原材料是符合相关设计要求。

b.防火材料应用打火机做实验(需在确保安全的条件下进行)。

6.1.4试装配a.将胶壳与相应的保护板、五金、支架等配件试装应配合良好。

b.必要时应取1-3个胶壳试超声,超声缝隙应均匀一致,焊接良好。

6.2五金件6.2.1尺寸测量五金的尺寸,须与样品或BOM一致。

6.2.2外观目测检查五金的色泽是否与样品一致,是否有划伤、变形,电镀层脱落等。

7检验方法7.1外观使用目测法检查被检品的外观。

7.2尺寸使用卡尺测量被检品的尺寸。

8塑壳表面分类A面:塑壳壳面;B面:塑壳底面。

9等级分类A级:公司所生产原配、原装产品的塑壳和五金来料;B级:公司所生产自有品牌或类似产品塑壳和五金来料;C级:以客户所承认样品生产的产品的塑壳和五金来料。

10 质量评定10.1检验办法塑胶(包括五金件)来料按按GB/T 2828-87 正常检查一次抽样方案II级检查水平进行抽样检查。

外协件外观检验标准

外协件外观检验标准

外协件外观检验标准第一篇:外协件外观检验标准外协件验收标准外协件外观检验标准一、适用范围:外协件的尺寸和外观检验二、检验项目及验收标准:A.尺寸验收标准:外协件(锁金、机加件)尺寸按图纸要求及允许公差表执行,特殊情况以实际装配并提交研发部工程师协同解决。

B.表面处理验收标准:外观判定标准(1)表面平整,无变形,无毛刺,凸起,裂痕等。

表面各边、角、焊接部位毛刺均须去除。

(2)表面处理过程中,螺丝孔中不能被粉或者漆塞住了。

喷粉或者喷漆前要提前在螺丝孔丽塞上纸,以免粉油漆塞住。

(3)表面不得有污点,不得有任何碰伤、开裂、刮伤等严重表面缺陷。

如加工过程中有此缺陷:颗粒、气泡,允许按照以下标准进行验收检验:A面:整个表面内允许3点,每点直径Imm以下,点与点距离20mm以上。

B面:整个表面内允许5点,每点直径Imm以下,点与点距离20mm以上。

C面:整个表面内允许7点,每点直径Imm以下,点与点距离20mm以上*表面定义:A面:使用时面对使用者的表面B面:与A面相邻的4个表面,或客户不能在外部光源下直接看到的表面C面:使用时背对使用者的表面。

C.焊接(1)焊缝应牢固,均匀,不得有虚焊,裂纹,未焊透,焊穿,豁口,咬边等缺陷。

(2)焊点要求:焊点长度8-12mm,两焊点之间的距离200±20mm,V焊点位置要对称,上下位置要统一。

如加工图纸上有特殊要求,按图纸执行(3)焊接后,其他非焊接部位不允许有焊渣,电弧损伤等现象,表面焊渣,飞溅物需清洁干净。

(4)焊接后表面要磨平。

D丝印文字检验标准(1)颜色:颜色与标准色板在色差范围内,色彩印刷应该有足够的遮盖力,以反射光看,看不清下面的色彩和结构为准。

(2)缺陷:不允许有图案不清楚,字体不端正,拖墨,漏印,错位,重叠,少墨等不良。

银金件验收标准1.总则银金件是以焊接部件或单独零件的供货方式入场验收,主要技术验收项目需要我公司技术,质量人员在制造厂方进行评审检验,验收过程参照我方提供的图纸,技术协议以及制造商提供的并经我方认可的过程控制文件进行。

外观质量检查标准(通过观察检验)。

外观质量检查标准(通过观察检验)。

外观质量检查标准(通过观察检验)在现代社会中,产品的外观质量往往是用户选择商品的一个重要标准。

对产品的外观质量进行检查和评估显得尤为重要。

外观质量检查标准通过观察检验产品的外观特征、表面处理、外包装等内容,以确定产品是否符合质量要求。

以下将从不同角度对外观质量检查标准进行详细介绍。

一、外观特征1. 表面平整度产品的表面平整度是衡量外观质量的重要指标。

通过目视检查产品表面是否有凹凸不平、气泡、裂痕等表面缺陷,以及表面光洁度是否符合要求。

2. 颜色和色差颜色是产品外观的一个重要特征,颜色的一致性和准确性直接关系到产品的外观质量。

颜色差异过大会影响产品整体的美观性和一致性。

3. 尺寸和形状产品的尺寸和形状对外观质量也有很大影响。

通过尺寸测量仪器检查产品的尺寸和形状是否符合设计要求,确保产品外观符合标准。

二、表面处理1. 表面涂装涂装是产品表面处理的一种常见方式,目的是提高产品的外观质量和耐久性。

外观质量检查要对产品表面的涂装情况进行全面检查,包括颜色是否均匀、是否存在漏涂、结疤、起皮等情况。

2. 表面镀层对于镀层产品,外观质量检查要检查镀层的均匀性、附着力、亮度和颜色等指标,以确保镀层质量符合要求。

三、外包装1. 包装完整性外包装的完整性决定了产品在运输和使用过程中是否受到保护,因此外观质量检查要对产品的外包装进行全面检查,确保包装完整无损。

2. 标识和标牌产品的外包装需要标识产品的相关信息,外观质量检查要对产品的标识和标牌进行检查,确保标识内容准确完整。

四、检验方法1. 目视检查目视检查是最直接的检验方法之一,通过肉眼观察产品的外观特征、表面处理情况和外包装完整性等内容,进行外观质量的初步评估。

2. 仪器检测对于一些尺寸、颜色和光洁度等指标,需要借助相关的仪器设备进行检测,以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五、结论外观质量检查标准通过观察检验产品的外观特征、表面处理、外包装等内容,可以有效评估产品的外观质量,保证产品的外观符合质量要求。

外观检验标准

外观检验标准

外观检验标准1.目的使产品的质量保持稳定,为品检人员验收产品外观标准的统一提供依据。

2. 范围适用于公司所有产品的来料、制程已及成品的外观检验。

3. 定义3.1表面外观定义一级面:暴露在外,手机正常使用中可直接看到的主要面;二级面:暴露在外,手机正常使用中可直接看到的次要面;三级面:在正常使用中不能能看到的次要表面。

3.2外观缺陷定义3.2.1五金毛坯类多肉:工件冲压后留有较大的毛边或多余的部分;缺肉: 工件在成型过程中出现填充不完整的现象;裂纹: 工件表面开裂,或有裂迹现象;气孔:产品在成型时,模具内气体没排出所致,形状呈圆孔或不规则孔;变形:由于铸件本身变形而造成铸件形状不良;3.2.2冲压类压印:产品在冲压时模具内有异物,造成产品被异物挤压的痕迹;碰伤:工件表面因碰撞而产生的凹状痕迹;划伤:工件表面被尖锐物体划出的线状痕迹;擦伤:工件表面被较粗糙物体擦拭而显现出细微线状痕迹;模具印:模具配合间隙及调模不合理(过小)或小型嵌块装配不平,造成产品同一位置模具压伤;砂孔:产品表面有处理不掉的较大之凹洞;变形:产品冲压成型与产品设计要求不符,适配不能吻合机壳;毛刺:产品在去飞边后剩余的毛边;锯齿边:模具设计不合理或刀刃磨损造成切不平材料拉断形成波浪式边缘;崩口:模具切削刃崩缺致使产品落料边沿出现小缺口;冲反:冲压作业时放反材料,使产品冲出毛刺与纹络方向错误;塌边:冲压产品边沿出现的凹低现象;缺料:产品冲压/切边时边沿出现的落料断差或缺口现象;泡点:冲压时模具下模或产品背面有杂质,冲压造成起泡现象;尺寸偏差:冲压产品与工程图纸尺寸不相符。

3.2.3抛光类波浪纹:抛光时用力过大,产品表面发热导致产品表面有液体流动状痕迹;抛垒:抛光时受外力作用导致产品失去原有形状;变形:产品受到外力影响不能与机壳吻合;麻轮印:用粗糙麻轮抛光导致产品表面有残留麻轮打磨之严重痕迹;3.2.4电镀/氧化类挂具印:产品在氧化/电镀时与挂具接触处有电流烧伤痕迹或色差现象;裂纹:工件在冲压成型后由于表面氧化层过硬所导致的不良现象;发黄:产品表面露出黄色镍层;发白:产品表面有白色雾状痕迹;麻点:产品表面细微小点状现象;五彩:产品在电镀/氧化过程中导电不良导致;色差:与样板相比较所产生的色/光泽不一致现象。

外观检验标准(完整版)

外观检验标准(完整版)

1.0、目的:1.1为确保易泰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baby monitor质量符合要求,特制定此检验标准。

1.2用以规范和统一婴儿监视器结构物料检验方案,内容及判定标准。

2.0、职责及权限:2.1 本标准必须由培训合格之人员执行;2.2 检验中如有疑问及争执,以品质主管最终判定为准;2.3 如有本标准未涉及的项目及书面文字无法描述者,以品质主管最终判定为准;2.4 当本标准与客户标准相冲突时优先采用客户标准。

2.5若新项目不断出现或本标准中有未涉及到的内容,应在本标准中加入并进行整理。

3.0检验条件:3.1视力要求:裸视或矫正视力1.0以上3.2检验距离:检验物距眼睛30-35cm3.3检验角度:水平方位45°,上下左右转动15°3.4按正常规定要求的距离和角度要求扫描整个检测面10—15秒钟为准3.5照明要求:在自然光或60W-100W的日光灯照明条件下检验,距离光源:50-55cm处;照度:500-550Lux(勒克斯(照明单位))4.0缺陷分类:4.1 A类,致命缺陷(CRI):AQL=04.2 B类,重要缺陷(MAJ):AQL=0.654.3 C类,轻微缺陷(MIN):AQL=1.05.0缺陷定义:5.1 致命缺陷(Critical Defect):产品存在对使用者的人身及财产安全构成威胁的缺陷。

5.2 主要缺陷(Major Defect)产品存在下列缺陷,为主要缺陷:5.2.1 功能缺陷影响正常使用5.2.2 漏元件·配件或主要标识,多出无关的标识及其他可能影响产品性能的物品5.2.3 影响产品形象的包装缺陷5.2.4 性能参数超出规格标准5.2.5 导致终端客户拒绝购买的结构及外观缺陷5.3轻微缺陷(Minor Defect):不影响产品使用,终端客户可能愿意让步接受的缺陷。

5.3.1 仅影响产品美观感,不影响产品的正常功能使用5.3.2 上述缺陷以外的其它不影响产品使用的缺陷6.0表面定义:6.1 A面:正常使用中,直接观察到的主要外漏表面(正常观察产品的正面)6.2 B面:正常使用中,不直接观察到但外漏次要表面(正常观察产品的上下·左右侧面和背面)6.3 C面:正常使用中,很少见或看不见的面(电池仓·充电器和配件等其它表面)7.0缺陷概念:7.1通常缺陷:1)脏污(Contamination):外来物所致的变色或吸附在零件表面上的异物。

外观检验标准

外观检验标准

外观检验标准1. 引言外观检验是产品质量控制中的重要环节,用于评估产品的外观质量是否符合预期要求,是判断产品是否合格的重要依据。

本文档旨在制定一套完整的外观检验标准,确保产品外观质量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2. 检验标准2.1 零件外观要求零件的外观要求通常包括颜色、尺寸、形状和表面质量等方面。

具体的检验标准如下:2.1.1 颜色要求•颜色饱满、均匀、不掺杂杂质。

•颜色与产品说明书或标准颜色样本一致。

2.1.2 尺寸要求•零件尺寸符合设计要求,不存在明显的变形或尺寸不良现象。

•尺寸公差在允许范围内。

2.1.3 形状要求•零件形状无明显破损、变形、断裂等缺陷。

•检查零件边缘的锐利度和倒角是否符合要求。

2.1.4 表面质量要求•表面光滑、平整,无划痕和明显的凹凸。

•无明显的气泡、白点、斑点等缺陷。

2.2 成品外观要求成品外观的检验标准通常依据产品的用途和市场需求来确定。

2.2.1 外观一致性•各组件之间的外观一致性良好,形成整体感。

•产品不应有明显的色差或瑕疵。

2.2.2 标志和标识•产品的标志和标识清晰、完整可辨认。

•标志和标识的位置与规定一致。

2.2.3 表面处理和涂装•表面处理和涂装均匀、平整,无色差和脱落现象。

•涂层的厚度和粘附力符合要求。

3. 检验方法3.1 目视检查目视检查是最常用的检验方法之一,通过肉眼观察来评估产品的外观质量。

目视检查应该在光线充足的环境下进行,避免视觉误差。

3.2 触觉检查触觉检查可以用于评估产品的表面质量。

通过手感来判断产品的光滑度、凹凸等情况。

触觉检查需要注意产品不得有锋利和刺激性的边缘。

3.3 仪器检测仪器检测可以使用一些专业设备和工具,如显微镜、光谱仪、涂层测厚仪等,来进一步评估产品的外观质量。

仪器检测结果更加客观和精确。

4. 结论本文档制定了一套完整的外观检验标准,确保产品外观质量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在执行外观检验时,应根据具体产品的特点和市场需求,综合运用目视检查、触觉检查和仪器检测等方法,确保产品的外观质量符合要求。

汽车外观检验标准

汽车外观检验标准

汽车外观检验标准
汽车外观检验标准如下:
1.车身平整度:检查车身钢板、保险杠的平整度,不应该出现不正
常的凹陷、凸起。

车体防擦条及装饰线应平直,过渡圆滑,接口处缝隙一致。

2.车身漆面:仔细察看各处漆面,尤其是一些容易在运输过程中被
刮层的部位。

车表面颜色应该协调、均匀、饱满、平整和光滑,无针孔、麻点、皱皮、鼓泡、流痕和划痕等现象,异色边界应分色清晰,同时还应该确认没有经过补漆。

3.车窗玻璃:检查玻璃有无损伤和划痕,重点检查前挡风玻璃的视
觉效果。

前挡风玻璃必须具有良好的透光性,不能出现气泡、折射率异常的区域。

4.车身装配:检查前机器盖、后备箱盖、车门、油箱盖、大灯、尾
灯等处的缝隙是否均匀,同邻近位置的车身是否处于同一平面,有无错位等现象。

外观检验判定标准

外观检验判定标准
N/A
B
漏光
不允许(轻微不影响使用的参考封样)
N/A
B
保护膜(整机出货状态保护膜)
外观必须平整,四周无翘起,气泡最大直径≤2mm;表面无硬划痕,无细碎密集划痕
N/A
A
TP、LCD气泡
保护膜表面气泡按照保护膜要求执行,TP\LCD本体气泡参照点要求执行
N/A
B
A面
显示区域外主机正面区域
缺陷内容
标准要求
缩水:当塑料熔体通过一个较薄的截面后,其压力损失很大,很难继续保持很高的压力来填充在较厚截面而形成的凹坑。
色差:产品表面呈现出与标准样品(客户承认样品)的颜色的差异,称为色差。
桔皮:在烤漆层或面漆表层上的一般波纹或花斑纹外观。
顶白/顶凸:由于塑料件的包紧力大,顶杆区域受到强大的顶出力所产生的白印或凸起。
1
B
碰伤、同色点
0.05mm²<S≤0.1mm²,允许2点,DS≥10mm;
2
B
0.1mm²<S≤0.15mm²,允许1点;0.05mm²以内不计
1
B
异色点
0.05mm²<S≤0.1mm²,允许2点,DS≥15mm;
2
B
0.1mm²<S≤0.15mm²,允许1点,0.05mm²以内不计
1
B
线状异物(且无异色)
0.10mm<w≤0.2mm,且L≤3mm,允许2,DS≥20mm
2
B
丝印不全
印刷字符移位字符移位距中心位置≤0.2mm
N/A
B
底部印刷部分堆漆或漏印等瑕疵D≤0.2mm;N≤2,且两个缺陷的距离DS>15mm
2
B
字符模糊重影不允许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目的:
为公司在外观检验的判定更精准、有据可依、有规可循,特制定本规范。

二、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所有五金、塑胶原材料、产成品之外观检验。

三、参考文件:
MIL-STD-105E《抽样计划表》
四、定义与术语:
4.1 轻微缺陷(Min):不影响产品使用功能的缺陷,称之为轻微缺陷;
4.2 严重缺陷(Maj):影响产品功能的缺陷,称之为严重缺陷;
4.3 致命缺陷(CR):影响使用者之人身安全或丧失功能的缺陷,称之为致命缺陷;
4.4 A级面:主要外露面。

指产品的正面,即产品安装后最容易看到的部位;
4.5 B级面:次要外露面。

指产品的侧面、向下外露面、边位、角位、接合位、内弯曲位;
4.6 C级面:不易看到的面。

指产品安装后的隐藏位、遮盖位;
4.7 错型(错箱):由于合型时错位,铸件的一部分与别一部分在分型面处相互错开;
4.8 粘模:顺着脱模方向,由于金属粘附,模具制造斜度太小而造成铸件表面的拉伤痕迹,严重时称
为拉伤面;
4.9 分层:铸件上局部存在有明显的金属层次;
4.10 裂纹:铸件表面有呈直线状或波浪形的纹路,狭小而长,在外力作用上有发展的趋势;
4.11 变形:由于收缩不均或外力导致压铸件几何形状与图纸不符;
4.12 流痕:压铸件表面与金属液流动方向一致的条纹。

无发展趋势;
4.14 水纹:铸件表面上呈现的光滑条纹,肉眼可见,但用手感觉不出,颜色不同于基体金属的纹路,用0#
砂布稍擦几下即可去除;
4.15 冷隔:在压铸件表面,明显、不规则、下陷的线形纹路(有穿透与不穿透两种)。

形状细小而狭长,
有时交接边缘光滑,有断开的可能;
4.16 龟裂毛刺:由于模具型腔表面产生热疲劳而形成的铸件表面上的网状凸起痕迹和金属刺;
4.17 凹陷:铸件的厚大部分表面有平滑的下凹现象;
4.18 欠铸:铸件表面有浇不足的部位,导致轮廓不蔳;
4.19 飞边、毛刺:在分型面边缘出现金属薄片,或粗糙、锋利的棱角;
4.20 脱皮:铸件表面部分与基体剥离的现象;
4.21 色斑:铸件表面上呈现的不同于基体金属的斑点,一般由涂料碳化物形成。

4.22 砂孔:在压铸件中,由于压铸的特殊性,铝合金是在高温、高速、高压的状态下成型的,所以压铸件
内部是不可避免的存在孔洞,我们统称这些孔洞为砂孔;
4.23 缩孔:铸件凝固过程中,金属补偿不足所形成的呈现暗色、形状不规则的孔洞,即为缩孔;
4.24 气孔:因卷入气体而导致的压铸件内部的孔状缺陷,解剖后外观检查或探伤检查,气孔具有光滑的表
面、形状为圆形;
4.25 脆性:铸件基体金属晶粒过于粗大或极小,使铸件易断裂或破碎;
4.26 渗漏:压铸件经耐压试验,产生漏气、渗水;
4.27 硬点:机械加工过程或加工后外观检查或金相检查,铸件上有硬度高于金属基体的细小质点或块状物
使刀具磨损严重,加工后常常显示出不同的亮度;
4.28 缺料:由于模具充填不充分或入料口、溢料口设计不当而导致。

五、职责:
5.1 品质部IQC负责供应商来料检验;IPQC对生产送检的首件进行核对,同时负责适时巡检,填写相应检验
报告。

5.2 生产负责对生产过程中的产品进行全检,不合格品的标示和隔离,避免异常产品与合格品混淆,杜绝不合格品流入仓库。

5.3 工程负责对生产过程中出现不良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供改善对策。

5.4 品质部负责追踪和验证不合格品的改善效果。

六、程序:
6.1 检验设备:卡尺、针规、塞规等、面积菲林。

6.2 检验依据: 进料检验单、样品、图纸、检验规范、检验记录、承认书等。

6.3 检验流程:检查标签—抽样—外观检验—尺寸检验—性能检验—检验报告
6.4 检验条件及方法: 1. 灯光(白炽灯)亮度为800~1000LUX;
2. 检测者与被测产品距离30~40cm,产品内部和外部检查时与检测者目视
3. 被测产品与光源距离1M;
版本号:1.0 修订日期:发行日期:2016.4.21
呈45度角;
6.5 抽样计划和允收水准
6.5.1 抽样方式:采取均匀、随机抽样方式。

6.6检验说明及标准
6.6.1 五金外壳检验标准:
类别项次检验项目检验工具检验标准
缺陷等级
CR MAJ MIN
外观1 标签目视
标签具有唯一性。


内容(我司品名、料号、日期等)按要求填写
完整,无遗漏。


填写内容清晰、正确。


2 流痕目视
A级面流痕深度≦0.15mm,面积不超过A级面总
面积比的20%。


B、C级面流痕不进行管控。


3 冷隔卡尺
深度≦1/4壁厚,同一部位的对应面不允许同时
存在。


长度/最大轮廓尺寸≦1/5壁厚。


所在面上的缺陷数不超过3PCS。


冷隔距铸件边缘≧4mm。

且两冷隔间距≧10mm。


4 擦伤卡尺
深度≦0.25mm,面积不超过A级面总面积的
10%。

★5 凹陷卡尺
凹入深度≦0.5mm。


粘附物痕迹,整个铸件不允许超过2处。


明显影响外观、功能凹陷不接受★
6.6.2、喷涂标准
6.6.3 丝印标准
版本号:1.0 修订日期:发行日期:2016.4.21
NO. 不良项

内容描述
规格描述CR MA MI
1 文字粗

W1-W2≤0.2W1 即对标准W1允许的文字的
不均匀度为±20%

2 文字外
侧污点
或印刷
飞边
飞边长度a≤1/3h
飞边宽度b≤1/3W

3 文字偏
离中心
中心偏移值
ΔX≤0.30mm
ΔY≤0.30mm

4 文字倾

L≤3mm时
-0.3mm≤H≤0.3mm
L>3mm时
-0.5mm≤H≤0.5mm

5 印刷溅

溅点的直径
D≤0.3,N≤1

6 印刷针

针孔的直径
D≤0.3,N≤1

7 文字断
线
c≤0.2mm ★
版本号:1.0 修订日期:发行日期:2016.4.21
8 边角漏

d≤0.1L ★
9 文字残

a≤1/4h
b≤1/2W

10 印刷重

二次印刷的整体错位不允许★
11 指纹印刷文字有指纹300mm~350mm目视距离不可分辨时允许/ / /
12 印刷表
面异物
线屑状异物、印迹等300mm~350mm目视距离不可分辨时允许/ / /
13 色薄文字的颜色偏浅300mm~350mm目视距离不可分辨时允许/ / /
14 印刷文
字或颜
色错误
印刷文字或颜色色与图纸规定不符不允许★
15 文字锯
齿
印刷文字的边呈现锯齿参照限度样品★
7.丝印附着力测试
先用纯棉布蘸无水酒精(浓度≥99.5%)对印刷部位脱脂,等其干燥后将3M600胶带粘在印刷区域,并使用铅笔橡皮擦擦拭接触部位,以加强胶带与待测区之接触面积,静置(90±30)s后;用手抓住胶带的一端,在垂直方向迅速扯下胶带,同一位置测试3次,当印刷无可视性脱落时为合格。

8.不良判定选项“★”表示适用该项判定,“/”表示不适用该项判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