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希望六和管理的实践

合集下载

新希望六和积极投身全国农民手机培训合力推动三农汇入互联网大潮

新希望六和积极投身全国农民手机培训合力推动三农汇入互联网大潮

大家谈Experts' opinions主持人:请孙副总裁先给大家介绍一下新希望六和参与这次活动的情况孙维才:首先给大家介绍一下我们这次活动的目的,农业部发起的这个活动,我们从一开始就参与其中。

主要目的一方面是加快农业信息化在农村的步伐,二是提升广大农民对信息化和互联网应用的能力,三是通过智能手机的功能,帮助农民实现致富。

我们新希望六和是传统农业领域的一家上市公司,也是这次活动所有的参与企业中唯一一家农业食品领域的企业。

我们公司参与这项活动有以下几个优势。

首先我们本身是从事农业的,与广大农民打交道;第二,作为一家有社会责任的企业,我们新希望六和多年来一直致力于从农业产业龙头带动、辐射的角度去服务农村、农民;第三,我们基层的服务网络可以说在中国所有的农业企业中是最具有代表性的。

全国各地共设有500家分公司。

每一家分公司我们都有自己的惠农服务团队,同时我们基层还有一个比较高端的包含1000多人的专家服务团队,围绕服务农民的主题,还成立了相关部门——“市场技术部”,聘请了一名海归博士担任部新希望六和积极投身全国农民手机培训合力推动三农汇入互联网大潮新希望六和孙维才副总裁接受记者采访门的负责人。

王博士是我们市场技术部的第一负责人。

第四,我们多年来一直在对农民开展各种各样的技术培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第五,近几年,我们在互联网+农业方面有许多技术创新,有不少项目特别适用于移动互联网,对农民、农业非常有帮助。

这几点就奠定了新希望六和在农民手机应用培训和农民日常生产经营培训当中独到的优势。

从2015年农民手机应用培训活动开始正式启动,我们就一直积极参与,同时我们也是第一稿、1.0版本的农业手机应用培训教材的主要参与编制和开发的单位之一,在没有这个活动之前我们已经在广大农村开展我们自己的、基于互联网的服务。

教材上有我们早前围绕养猪产业的猪福达、养禽产业的禽福达以及围绕农村金融的希望宝。

这三个手机APP一直都在推广和应用,这是我们的基础。

学习华为心得(个人总结)5篇

学习华为心得(个人总结)5篇

学习华为心得(个人总结)5篇心得体会是一种产生感想之后写下的文字,主要作用是用来记录自己的所思所感,是一种读书和学习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文字,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学习华为心得(个人总结)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学习华为心得(个人总结)1非常感谢公司这次组织的学习华为活动,通过学习下发的学习材料让我深刻地感受到科学的管理方法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同时也开阔了自己的眼界,认识到自己还需要不断地学习新的、科学的管理方法,以下是我这次学习后的心得。

通过学习我认为华为管理的核心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点:1.流程化导向:公司以客户需求为导向,构筑了流程框架,实现高效的流程化运作,确保端到端的优质交付,通过客户的需求,通过市场管理的理解,集成产品开发的实现,客户关系管理的承诺,集成供应链的交付以及后期的客户服务,通过整套流程化的支撑体系,高效完成产品交付。

2.客户化导向:公司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结合起研发来,销售公司、质量中心、分公司事业部、供应商就是我们的客户,我们通过客户需求反馈沟通确认后要积极配合完成相应工作,要肩负起自己的责任,做好本职工作。

3.高绩效导向:使员工的切身利益与企业的发展紧紧联系在一起,奖惩分明,员工有了为自己工作的主官能动性,并鼓励更多的付出有更好的回报。

华为在管理上坚持“先僵化、后优化、再固化”,主张不断地进步和完善,从流程和财务制度这些标准化甚至不需质疑的硬件开始,逐步西化,潜移默化的推动软件的国际化,公国削华为的足,适美国人的脚,大力吸收西方的管理精髓,以对事负责制代替对人负责制,以分权制代替集权制,以矩阵式组织结构代替直线组织结构等等,最红以建立公司法的形式,创造出独特的华为式应用管理模式,正是这些非常举措,实现了华为“成为世界级领先企业”的光荣与梦想。

我认为我们新希望六和的发展可以借鉴华为的以下几点1.建立远大的目标华为能够有今天的成功,是因为拥有一个远大的目标,无论实现的过程多么艰难,决不放弃。

六西格玛管理的理论与实践

六西格玛管理的理论与实践

六西格玛管理的理论与实践六西格玛管理作为一种全新的企业管理理论和方法,1987年诞生于摩托罗拉公司,在10多年里,使众多如摩托罗拉公司、通用电气公司等世界500强大企业通过对6σ实施成长为行业领袖,取得了不菲的业绩而受到世人的关注,证明了6σ管理方法是提高企业产品和服务质量的有效工具和方法,使世界进一步认识了六西格玛管理,也使中国企业感受到了它巨大的魅力,六西格玛管理的中国之路开始迅速起步和发展.一、六西格玛管理是一项质量管理方法六西格玛是关于产品或服务业绩的一个统计量。

西格玛(SIGMA)是希腊字母。

的中文译音,统计学用来表示标准偏差,即数据的分散程度.对连续可计量的质量特性而言,用“σ”可以度量出,质量特性总体上对目标值的偏离程度。

西格玛是一种表示品质的统计尺度。

任何一个工作程序或工艺过程都可用几个西格玛来表示。

1个西格玛可解释为每100万次机会中有691500个出错的机会,即合格率是30.85%.而6个西格玛则为每100万次机会中只有3.4个出错的机会,即合格率是99。

99966%。

从统计意义上讲,一个过程具有6σ。

能力意味着过程平均值与其规格上下限线的距离为6倍标准差。

此时过程波动减小,每100万次机会仅有3。

4次落入规格限以外。

虽然“6σ”本意是用统计学上非常小的标准差来表示产品质量的稳定性,但其本质上是为了达到该目标而采取的一整套管理体系和方法,大大超出了统计质量控制的范围,因此必须从管理角度进行定义。

6σ本身来自于实践中,现没有一个非常统一的定义标准,一般常见定义是“以提升品质为主线,以客户需求为中心,利用对事实和数据的分析,改进提升组织的业务流程能力,是一套灵活的、综合性的管理方法体系。

" .六西格玛管理是一种以TQM为基础,以零缺陷为目标,以六西格玛管理质量水平为标尺,以统计技术为手段,以改进为方式,通过改进并优化过程,消除缺陷,既能保证顾客满意,又能提高企业效益的现代化质量管理方法,所以六西格玛管理是全面质量管理的继承和发展,倡导持续改进的理念.二、实践六西格玛管理的理论企业在实施ISO9000系列标准以来,在全面质量管理方面,虽然已有了”以顾客为关注焦点”的意识,但仍然以产品为中心进行管理;在ISO9000系列质量管理认证下产生了一堆文档体系,但是缺乏系统的工具和方法,难于提高企业产品和服务质量.在这种情况下,如何进一步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水平,是需解决的问题,而在井下作业施工领域应用6σ管理方法不失为一好的方法。

新希望六和-管理的实践

新希望六和-管理的实践

《管理的实践》读书报告在公司今年的总经理4班第1学段课程中,有幸得推荐《管理的实践》阅读,此书出版自1954年,标志着管理学的诞生。

现代流行的大部分管理思想和实践例如:目标管理、参与管理、知识员工管理、客户导向的营销、业绩考核、职业生涯管理、事业部制分权管理、企业文化、自我管理团队等都可以从此书中找到根源。

作为一名经营管理者,我对德鲁克的管理思想有一定的了解,但是没有系统的学习和思考。

因而拜读此书,如获至宝。

刚刚接触到此书的时候我有这样的疑问,本书以美国20世纪前半叶的企业管理实践为研究对象,距今天已有50多年了,那时的管理思想还能否运用于今天的企业,这是顾虑之一;德鲁克先生是以资本主义世界最发达的美国企业为研究对象,能否运用于现今的中国企业,其间的跨度是非常大的,因为企业的发展是在特定环境下的发展,离开了原来的环境,其理论能否运用于完全不同的环境,这是顾虑之二。

我是带着对德鲁克先生的敬意和对此书的疑虑来阅读这本书的。

《管理的实践》一书,系统地论述了企业管理的核心问题,即企业的目的:创造顾客;只有两个基本职能——营销和创新。

以“管理企业、管理管理者、管理员工和工作”三项管理任务贯穿主轴,以八个关键成果领域、三个经典提问及组织精神丰富其内涵。

并以管理的本质切入,就管理者的角色、职务、功能的认知及其未来面临的挑战进行深入探讨。

一、通过营销和创新创造顾客德鲁克认为,企业的存在目的在于“创造顾客”,因此企业只有两种基本功能:营销与创新,其它工作都是成本。

其中营销的目的在于充分了解顾客,将顾客的潜在需求转化为实际需求,并提供相应的产品与服务;而创新则是每个企业都必须具备的核心素质。

德鲁克的事业理论给了管理者一个思路,让管理者思考一下企业处于什么样的环境中,企业的客户是谁,客户认为企业的产品或者服务对他有什么价值,思考一下企业究竟做什么,不做什么,思考一下自己的企业如何发展,向什么方向发展等影响企业的根本性问题。

六和集团

六和集团
——基于行业利益的价值链建设与服务;
——基于开放共赢的全方位合作及聚合成长。
六和文化是六和持续发展的源动力。
六和人通过实干不断领悟文化,践行文化,提升六和文化,使六和文化保持常新。
新员工入队首先要进行六和文化培训,以老员工现身说法等形式,使新员工了解文化、认同文化、融入文化、践行文化。对经理人和老员工经常阶段性的进行六和文化培训,重温六和文化,反思自我表现,重塑创业激情,保持持续成长的活力。与用户、合作伙伴、同行和政府分享六和文化,使人们了解六和,支持六和,共同促进农牧业的发展。全员践行六和文化,让文化落地,寓文化建设于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之中,寓文化建设于企业发展之中,使之成为六和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源泉。
六和文化是六和人成长的驱动力。
通过文化的长期引导和强化,潜移默化地影响与改变员工的行为,使六和人一直奉行六和的核心价值观,奉行六和文化理念和六和信条,坚持做事先做人,心态阳光正向,不做违背良知之事。通过不断自我修炼和认真实干,提升综合素质,将自身价值的实现与公司的发展有机结合,实现自身与公司的共同成长。
公司成立不久就提出了“善待员工、善待客户、善待家人”的理念,这一朴素的情感和价值追求演绎成了后来的六个“和”文化,以后的“微利经营”、“服务转型”、“聚合成长”及养殖担保模式的提出和顺利推行,与创业者心底里情系父老、情归农牧业的心结有重要关系。
之后,逐渐形成了“善、干、学、和”为核心价值观的企业文化雏形,又经过十年磨练,经历了市场风风雨雨的洗涮和不同发展阶段的锻压,六和人对这几个字的理解和把握越来越深刻,“善、干、学、和”深刻地印在了六和人的心底里,印在了生产的过程中,经营与管理的各个环节和六和人所到的每一个空间角落里。
六和文化是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石。

基于杜邦体系对新希望集团盈利能力分析-盈利能力-毕业论文

基于杜邦体系对新希望集团盈利能力分析-盈利能力-毕业论文

---文档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摘要近几年来,随着现代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对企业进行财务分析成为了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必要前提,财务分析的根本目的是通过对一家企业或组织进行财务分析时发现生产经营过程中所产生的问题,并对其问题加以解决,同时改善财务状况,提高生产经营水平,提高企业综合偿债能力,提升企业盈利能力,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财务分析是对企业生产、经营、投资、举债进行分析,比率分析法是最常用的分析方法,但是如果要想全面综合的分析公司各个方面情况,该方法并不适用。

因而综合财务分析是财务分析方法的最优选择,例如杜邦财务分析体系法、沃尔比重评分法、综合指数法等。

一般而言,选择杜邦分析体系法更多,因为可以将企业经营业绩和财务状况结合起来对企业各方面情况进行综合分析,特别是对生产制造企业盈利分析更加显著,杜邦体系的核心是净资产收益率,并且可以将其分解到销售净利率、总资产周转率、权益乘数之后再根据财务指标的内在联系,将这三个指标进一步分解,找出影响企业盈利的原因。

本文新希望为例,从了解该企业财务指标开始,进行纵向对比分析,发现企业生产经营的不足,并对不足提出改进的思路进行详细阐述。

本文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杜邦体系相关财务指标相关概念,包括财务分析意义、原则及方法;第二部分,具体案例概述,介绍了新希望公司基本情况,组织结构、盈利指标分析;第三部分,发现企业发展和盈利方面的问题,并对其提出部分改进意见。

关键词:盈利能力分析杜邦体系分析财务分析AbstractI n recent years,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and improvement of the modern market, financial analysis of enterprises has become a necessary prerequisite for the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of enterprises. The fundamental purpose of financial analysis is to find and solve problems arising in the course of production and operation through financial analysis of an enterprise or organization, and at the same time to improve the financial situation and raise the level of production and management. Improve the comprehensive solvency of enterprises, enhance the profitability of enterprises, promote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enterprises. Financial analysis is an analysis of the production, operation, investment and borrowing of an enterprise. Ratio analysis is the most commonly used analysis method, but if you want to analyze the company in an all-round way. This method does not apply to all aspects of the situation. Therefore, comprehensive financial analysis is the optimal choice of financial analysis methods, such as DuPont Financial Analysis system method, Wall proportion rating method, Comprehensive Index method and so on. Generally speaking, the DuPont Analysis system method is more often chosen, because it is possible to combine the business performance and financial situation of the enterprise to make a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all aspects of the enterprise, especially the profit analysis of the production and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 The core of the DuPont system is the return on net assets, which can be broken down into net sales interest rates, total asset turnover rates, equity multipliers, and then further divided into three indicators according to the intrinsic links of the financial indicators. Find out the reasons that affect the profit of the enterprise.This paper takes the new hope as an example, from the beginning of understanding the financial index of the enterprise, carries on the longitudinal contrast analysis, discovers the enterprise production and management deficiency, and puts forward the improvement train of thought to carry on the elaboration in detail. This paper is mainly divided into three parts: the first part, DuPont system related financial indicators relatedconcepts, including the significance of financial analysis, principles and methods; The second part introduces the basic situation, the organization structure, the profit index analysis of the new hope company, and the third part, finds out the problems of the enterprise development and the profit, and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for the improvement of the new hope company.Key words: profitability analysis DuPont system analysis financial analysis.前言自古以来,衣食住行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则食是我们生活的重中之重,与食最相关的当然是农业。

企业团队建设的“六和”管理法则.doc

企业团队建设的“六和”管理法则.doc

企业团队建设的“六和”管理法则4企业团队建设的“六和”管理法则作者:著名国学专家段俊平中国传统文化中,和谐思想是文化中的核心之一,佛教传入中国后,继承和融合了汉文化的精华,其中和谐也被佛教所接纳,其中佛团管理的“六和”就是和谐管理的集中体现。

佛教团体的管理原则遵循六和敬原则,所谓六和敬原则就是:第一和:身和同住;第二和:口和无争;第三和:意和同悦;第四和:戒和同修;第五和:见和同解;第六和:利和同均。

六和敬是佛教僧团内部保持和谐的重要指导精神,他对佛团管理起着重要作用,管理万法同宗,佛团的“六和敬”原则对企业管理也有借鉴意义,尤其是对于企业团队建设。

在企业这个组织中,团队建设很重要,管理的实质就是能把从四面八方的不同的个体通过制度的约束和企业文化的熏陶,变成具有共同价值观和对企业有高度忠诚感和归属感的一支高效率、高效益的团队。

打造一支能战斗、能吃苦、能付出的和谐团队方法很多,但运用佛团的“六和敬”管理原则,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佛团的“六和敬”中的身和同住就是要求大家在一起,必须要做到身业清净,和睦相处,不发生磨擦、打架等粗暴野蛮的举动。

身即员工的行为仪表,身和同住讲究的是礼仪。

优秀的企业必然有优秀的礼仪,礼仪的作用就是用来规范员工的行为,让他们以一种良好的仪表展现在客户和同事面前,使企业获得良好的公众形象。

同住是员工之间和平共处,闹内讧的企业肯定不能长久,内部的团结是企业发展的前提。

身和同住告诉我们,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企业员工之间一定要讲礼仪,一定要相互礼让和包容,这样才能相互团结,企业才不会闹内讧,团队才有合力。

佛团的“六和敬”中的口和无诤就是要求员工之间一定要做到语业清净,即说话的语气要谦和礼貌、悦耳可爱,不宜恶口粗声、引人不快,以致发生争吵的事件。

口即员工的语言表达,口和无诤不是说员工之间不能有不同的看法,而是要求员工不能因为私利而去争辩。

口和无诤需要企业要有正气,员工之间要有正规的沟通渠道,不要说闲话,打小报告。

“打造世界级农牧企业”——山东新希望六和集团

“打造世界级农牧企业”——山东新希望六和集团

“打造世界级农牧企业”——山东新希望六和集团
佚名
【期刊名称】《饲料博览》
【年(卷),期】2016(000)003
【摘要】山东新希望六和集团有限公司(原名为山东六和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1995年,总部位于美丽的海滨城市青岛,主营业务涉及饲料生产、食品加工、种畜禽繁育、进出口贸易、养殖担保等产业。

目前,山东新希望六和集团有下属企业近300家,员工5万多人,2010年集团销售收入507亿元。

饲料与禽肉销量均居我国领先位置。

【总页数】4页(P59-62)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从四川新希望与山东六和集团联盟看中国饲料行业发展 [J], 罗发洪;翟美玲
2.加大国际化步伐,打造世界级农牧企业——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饲料工业协会副会长、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在京召开媒体见面会 [J], 志强
3.刘永好:新希望集团加大国际化步伐打造世界级农牧企业 [J], 志强
4.新希望六和强强联合开拓中国农牧业新天地——新希望集团与六和集团战略联合背景 [J],
5.农业银行与山东新希望六和集团签署电子商务全面业务合作协议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管理的实践》读书报告
在公司今年的总经理4班第1学段课程中,有幸得推荐《管理的实践》阅读,此书出版自1954年,标志着管理学的诞生。

现代流行的大部分管理思想和实践例如:目标管理、参与管理、知识员工管理、客户导向的营销、业绩考核、职业生涯管理、事业部制分权管理、企业文化、自我管理团队等都可以从此书中找到根源。

作为一名经营管理者,我对德鲁克的管理思想有一定的了解,但是没有系统的学习和思考。

因而拜读此书,如获至宝。

刚刚接触到此书的时候我有这样的疑问,本书以美国20世纪前半叶的企业管理实践为研究对象,距今天已有50多年了,那时的管理思想还能否运用于今天的企业,这是顾虑之一;德鲁克先生是以资本主义世界最发达的美国企业为研究对象,能否运用于现今的中国企业,其间的跨度是非常大的,因为企业的发展是在特定环境下的发展,离开了原来的环境,其理论能否运用于完全不同的环境,这是顾虑之二。

我是带着对德鲁克先生的敬意和对此书的疑虑来阅读这本书的。

《管理的实践》一书,系统地论述了企业管理的核心问题,即企业的目的:创造顾客;只有两个基本职能——营销和创新。

以“管理企业、管理管理者、管理员工和工作”三项管理任务贯穿主轴,以八个关键成果领域、三个经典提问及组织精神丰富其内涵。

并以管理的本质切入,就管理者的角色、职务、功能的认知及其未来面临的挑战进行深入探讨。

一、通过营销和创新创造顾客
德鲁克认为,企业的存在目的在于“创造顾客”,因此企业只有两种基本功能:营销与创新,其它工作都是成本。

其中营销的目的在于充分了解顾客,将顾客的潜在需求转化为实际需求,并提供相应的产品与服务;而创新则是每个企业都必须具备的核心素质。

德鲁克的事业理论给了管理者一个思路,让管理者思考一下企业处于什么样的环境中,企业的客户是谁,客户认为企业的产品或者服务对他有什么价值,思考一下企业究竟做什么,不做什么,思考一下自己的企业如何发展,向什么方向发展等影响企业的根本性问题。

长期以来,中国的企业在经营定位上存在着三个误区并可能会造成企业经营的困境:1、第一个误区是以企业自身生产能力、员工素质、员工意识等综合要素作为本企业可以提供产品或服务定位的圆点,完全忽略了顾客的实际需求。

企业产品或服务的销售始终停留在推销,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以顾客为中心的营销。

2、第二是忽视产品生命周期的存在,产品更新换代和创新意识滞后。

企业的产品和服务开发由于缺乏创新意识而无法满足顾客的实际需求的变化,企业发展因产品滞销而后劲不足。

3、第三个误区是忠实于客户的服务意识还没有成为企业全体员工的共识,以顾客为中心的理念还仅仅停留在企业的领导层面或停留在管理人员的计划中,而没有变成全体职工的共识和旨在落实的过程管理。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在企业为谁而存在这一关键点的认知水平上,中外存在分歧,也就是说我们一直忽视了企业的社会责任。

德鲁克指出,伟大的企业必须有自己的特殊使命作为指引,并建立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而中国企业更多地是沉湎于如何做大销售收入以进入世界500强的迷思中;德鲁克指出,承担社会责任是企业的三大任务之一,而我们看到更多的是一些企业家忙不迭地声称自己的财富是“干净的”,却没人相信;德鲁克点明了成为有效管理者的五种习惯,而中国企业家更多的把忙碌等同于高效;德鲁克指出,每个企业都必须具备的核心素质是创新,而中国企业似乎更擅长于模仿和价格战。

从以上观念的对比上我们不难看出中国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与世界成功企业管理水平的差距,这是值得我们认真反思和思考的。

关于服务,我们新希望六和集团提出“提振服务体能、服务营销”等一系列针对顾客服
务的方针,我们卖的东西决定我们的顾客群体:东家没有西家有,我们靠什么抓住顾客,靠服务。

端茶倒水、面带微笑是最基本的,快客户之所想,先客户之所忧,喜客户之所乐。

用心体会顾客想要什么,并把自己的产品和服务做到与之相符甚至高于他们,与之所求才能使营销变得水到渠成。

这也就是我们企业产值保持数年增长的很重要原因,2012年我们新希望六和集团收入亿,让利于顾客,我们的利润仅占约%。

关于社会责任,我们企业也一直贯穿与客户共享成功,与员工共求发展,与股东创造价值,与社会共同进步的经营宗旨,秉承养育人、创财富、进步的精神理念。

公司关怀员工和顾客成长、自主绿色可持续生产、创办高校奖学金(连续多年在青岛农业大学、山东农业大学设立六和奖助学金)、组织社会公益活动及捐助等。

使“新希望六和”成为创新的企业公民,将实业和资本运作相结合,在良性的产业生态中创造财富,在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力量。

二、管理是机构的器官
德鲁克指出:“管理是一种器官,是赋予机构以生命的、能动的、动态的器官。

”管理作为企业的具体器官,具有管理企业、管理管理者和管理员工和工作三个功能。

所以管理阶层必须肩负三项任务:一、达成机构的目的与使命,例如企业主管在决策时,要以追求经济绩效为要务;二、使工作者有成就感,因为“人”是所有机构最重要的资源;三、履行社会责任——没有一个机构能脱离社会存在,唯当对社会有益才具有存在价值。

管理使各种机构(包括各种组织和企业)产生绩效,所有这些机构组成了社会;社会的机构是社会的器官,管理则是每个机构的器官;机构是为了担负社会的某种特定功能,完成某种特定的任务而存在;否则,机构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而机构的生存取决于管理。

正是因为缺少对管理和企业运作的认知,中国企业常常过度关注组织的外部因素,把“关系”、“资本运作”、“策划”等当作竞争力的源泉,于是我们看到了德隆、三株、格林柯尔、TCL手机这样的流星滑过。

其实,商业竞争是一场持久战,更是内力的大比拼。

有了基本功和深厚内力,才有可能笑到最后。

仔细琢磨,德鲁克先生的每个真知灼见都在刺痛着中国企业家们的神经。

中国不缺聪明人,缺少的正是对企业组织运作和管理的深刻理解。

1、管理=特权:管理人员定位出现了偏差,管理就是特权,就是高人一等。

按照德鲁克的定义,管理是企业大循环之中的重要一环(器官),而不是独立的特权部门。

我认为当今我们应该大力提倡管理就是服务的理念,企业管理人员应该服务于本企业各个部门,指导和协调全局的工作,而不能只是教练或裁判。

2、管理=单纯管理:所谓单纯管理我认为是脱离企业整体社会目标和经济目标地为管理而管理。

实际上管理应该紧密围绕企业的目的和使命,为实现企业目标和使命提供组织保证。

脱离了企业的目标和使命就失去了管理的真实动力。

3、管理=管人:按照德鲁克的思想,企业重要的资源是人,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的责任感和积极性确实是管理者的重要职责,但是,我认为企业管理的主线应建立在确保企业的目标和使命的实现,通过宣传、推广企业的目的和使命,让员工的利益与企业的利益紧密结合起来,让员工自动、自发的做好本职工作。

对不利于企业目标和使命实现的事和人管理人员应该给予有效的约束,但是,事实上脱离企业目标和使命的管理(管人)是狭隘和不存在的。

三、掌握当下才能创造未来
德鲁克认为,未来难以预测,但可以用有系统的观察和思维方式,找出那些足以孕育未来的重大改变。

第一是去观察人口变化,此外,经理人应该留意功能相同或相似企业、其它产业、国家与市场的发展方向,以及产业是否出现结构性改变的征兆。

他表示,未来世界迟早会到来,若不做准备,再强大的企业也会陷入困境。

对企业主管而言,要能够勇敢地承担创造未来的责任,这也正是强者胜过竞争者的根基。

最后,借用德鲁克先生在本书里对管理的定义:——“归根到底,管理是一种实践,其本质不在于‘知’而在于‘行’,其验证不在于逻辑,而在于成果;其唯一权威就是成就。


通过本书的学习我深刻地感受到我肩负的重大责任和我努力的方向,受益匪浅。

我决心用先进的管理理论指导自己管理实践,心系企业大局,关爱员工,包容大度,兼收并蓄,相融共创美好未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