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娥冤》第三课时
11《窦娥冤》第3课时

(一)合作探究:剧本中窦娥与哪些人有 矛盾冲突,最主要的矛盾冲突是什么?
从表面上看,窦娥与张驴儿父子、贪官桃杌 (wù)都有冲突,而最激烈的冲突是与贪官桃杌 的冲突。
从根本上看,从窦娥的曲词和宾白来看,受冤 的不仅仅是窦娥一个人,而是整个生活在黑暗社会中 的劳动人民。屈打成招、滥施刑罚、草菅人命、贪赃 枉法的也不仅仅是桃杌等人,而是当时整个封建社会 的腐败吏治。
(二)造成窦娥悲剧的社会根源是什么?
“官吏每无心正法,使百姓有口难言。”
政治的黑暗、吏治的腐败
由此,本剧的主题可这样概括:
作者通过窦娥蒙受的千古奇冤,揭露了元 代吏治的腐败、残酷,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黑暗, 歌颂了窦娥的善良心灵和反抗精神。
四、巩固提高,布置作业
(一)巩固提高
善良孝顺而坚强不屈的窦娥就这样无辜 的被送上了断头台,这样的结局着实让人痛 心惋惜愤恨,我相信在座的每一位都希望窦 娥能幸福的生活着。
这样的心愿终于在明代人叶宪祖那儿得 到实现,叶宪祖把《窦娥冤》改编成《金锁 记》:
窦娥的丈夫并没有夭折,而是在赴京赶 考途中,落水黄河,被龙王招为驸马。三年 后又入京参加科举考试,一举状元及第。而 窦娥也在行刑时,因天降大雪,提刑官惊骇, 急令刀下留人,得以不死。最后窦天章平反 冤狱,窦娥得以昭雪获释,与丈夫蔡昌宗舟 中相遇,父女夫妻欢庆团圆。正是“翁做高 官婿状元,夫妻母子重相会”。
窦娥是一个饱受封建压 迫与摧残的充满反抗精神的劳 动妇女的形象。她善良勤劳、 孝顺贤惠,同时又坚强刚烈, 具有封建贞节观念,敢于与恶 势力拼斗到底。她生于严酷腐 败的封建社会,注定了悲剧结 局。
三、合作探究,师生展评
(一)合作探究:剧本中窦娥与哪些人有 矛盾冲突,最主要的矛盾冲突是什么?
4.《窦娥冤(节选)》教案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窦娥冤》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单元是部编版语文必修下册的第二单元——戏剧单元,本课《窦娥冤》(节选)是本单元第一篇课文。
本单元的教学任务是通过学习悲剧作品,看看这些悲剧故事毁灭了哪些“有价值的东西”,并以悲悯的情怀看待悲剧人物的命运,认识良知的不朽价值,感受悲剧作品震撼人心的力量,与同学分享你的阅读体验。
本文是金末元初剧作家关汉卿的悲剧代表戏曲,课文节选该戏文的第三折,通过记叙民间一个最普通的青年妇女窦娥的赶赴刑场受刑的遭遇,展现她不屈服于命运的反抗精神,深刻地揭露并控诉了当时封建社会的腐朽和黑暗,愤怒地鞭挞了无心正法、草菅人命的封建统治者,热情歌颂了被压迫、被迫害的底层百姓的斗争精神和坚强性格。
【学情分析】由于学生对戏剧语言较为陌生,所以我在第一课时已帮助学生疏通了大意,让他们掌握了基本的戏剧常识,补充了其他章节的内容。
在本课时里,我将着重品鉴窦娥这一人物形象,分析戏剧矛盾冲突,探究她悲剧命运的根源。
在这一点上,我要尽可能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小组积极合作探究的能力,鼓励学生去表达观点和看法,以学生为主,教师主导,实现课堂的高效进展。
在重难点突破上,要注意引导,层层发问,促进学生思维的延伸和发散,从而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1.语言建构与运用:诵读重要曲词,体会戏曲浓郁的抒情色彩和独特的语言特色;2.思维发展与提升:鉴赏《窦娥冤》的戏剧冲突和人物形象;3.审美鉴赏与创造:体悟悲剧的美学价值;4.文化传承与理解:理解窦娥形象的现实意义,探究主题,学习窦娥坚持正义、永不屈服的反抗精神。
【教学重点】重点:戏剧冲突的探究;人物形象的鉴赏和归纳;感受悲剧的美学价值。
【教学难点】难点:戏剧冲突、悲剧命运的现实意义的探究。
【教学方法】讲读法、谈话法、合作探究法【教学辅助】多媒体课件、学案、教科书、教学参考书【课时安排】《窦娥冤》安排三课时,本课是第二课时(探究讨论课)【教学过程】一、不被打败——名言导入同学们,《老人与海》里桑迪亚哥有这样一句至理名言“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老师问:那毁灭的是什么?学生回答:肉体。
窦娥冤3课时

都诉说了自己的冤屈,立下了遗嘱。 (注:人们称这种在唱词、说白中诉说同样的内容为“曲白相生”。 )
2.窦为现实难合人意,她在是非颠倒的社会中感到无能为力,只能感叹自己 时运不济;另一方面这样说也可以安慰婆婆,减轻婆婆的悲伤,突显她的 孝顺。 3、简析艺术手法: ①.悬念: 哀告走后街 ②.巧合: 怕见婆婆偏偏遇见婆婆 ③.曲白相生: 说白与唱词相互补充。
〔刽子做喝科,云〕兀那婆子靠后,时辰到了也。〔正旦跪科〕〔刽子开 枷科〕〔正旦云〕窦娥告监斩大人,有一事肯依窦娥,便死而无怨。〔监 斩官云〕你有什么事?你说。〔正旦云〕要一领净席,等我窦娥站立,又 要丈二白练,挂在旗枪上。若是我窦娥委实冤枉,刀过处头落,一腔热血 休半点儿沾在地下,都飞在白练上者。〔监斩官云〕这个就依你,打什么 不紧。〔刽子做取席,站科,又取白练挂旗上科〕〔正旦唱〕
3.窦娥临死前反复叮嘱婆婆要祭d奠iàn她,是出于怎样的思想感情?
⑴、体现窦娥难以舍别婆婆,表现了她对婆婆的挂念; ⑵、安排婆婆做这些事,是让婆婆有所寄托,以免婆婆孤独痛苦或生轻生 之念; ⑶、增强悲剧气氛; ⑷、白发人送黑发人,白发人祭奠黑发人,这样的场景更加突出社会黑暗, 无公道可言。
阅读[快活三][鲍老儿]:
【快活三】念窦娥葫芦提当罪q愆iān,念窦娥身首不完全,念窦娥从前已往 干家缘,婆婆也,你只看窦娥少爷无娘面。
【鲍老儿】念窦娥伏侍婆婆这几年,遇时节将碗凉浆d奠iàn;你去那受刑法 尸骸上烈些纸钱,只当把你亡化的孩儿荐。 〔卜儿哭科,云〕孩儿放心,这个老身都记得。天那,兀的不痛杀我也。 〔正旦唱〕婆婆也,再也不要啼啼哭哭,烦烦恼恼,怨气冲天。这都是我 做窦娥的没时没运,不明不暗,负屈衔冤。
窦娥冤第三课时

注意:关汉卿原作设计意图是 用人物身世之苦来加重剧作悲 剧气氛,并加深对窦娥斗争精 神刻画。
补充
大团圆结尾
中国古典悲剧以凄、苦、悲、怨作为审 美效应,以令人泣下的悲怆为美,以弱者的 苦境、苦情博取观众的眼泪。“中国的剧作 家总是喜欢善得善报、恶得恶报的大团圆结 尾。”鲁迅指出“大团圆”模式的本质是 “瞒和骗”,是中国国民性弱点在艺术上的 反映,几千年的封建礼教历史,妥协平和中 庸的思想已成为浸透中国传统文化骨髓的一 种主导性精神倾向,它禁锢和束缚着人们的 心灵。
:
当堂检测
1.下列成语典故和传说中的相关的历史人物对应正 确的一项是( )
①望帝啼鹃②苌弘化碧③六月飞霜④亢旱三 年 A①邹衍 ②苌弘 ③燕惠王 ④东海孝妇 B①邹衍 ②庄周 ③燕惠王 ④窦娥 C①杜宇 ②苌弘 ③邹衍 ④东海孝妇 D①杜宇 ②庄周 ③邹衍 ④窦娥
C
2.下列关于元杂剧的术语,解释完全正 确的一项是( B ) A.外,外末的简称,扮演青年男子; 净,俗称“花脸”,扮演性格刚烈或粗暴 的男子。 B.科,指示角色动作、表情和舞台 效果。 C.正宫,端正好,滚绣球等均是曲 牌名 D.折,相当于现代的“幕”,所有 的杂剧都只能是四折。
窦娥人物形象
○年轻守寡 侍奉婆婆
○公堂受审,怕婆婆受苦,替婆婆顶罪 ○赴刑场途中,不愿让婆婆看见自己背 负枷锁,央求刽子手走后街。
善良 孝顺 坚贞 不屈
○劝慰婆婆不要应允张驴儿提出的婚事 ○张驴儿诬陷窦娥药死其父,面对张驴 儿的要挟,敢于对簿公堂。 ○公堂受审,受尽严刑拷打,但仍然据 理力争,为自己辩白。 ○被判死刑时,她敢于揭露昏官无道, 指责天地,发下三庄誓愿,申明冤屈。
3.辨熟语《新新学案》p2 举案齐眉:形容夫妻互相敬爱。 杳无音信:远的看不见踪影, 也没有音信。 顺水推船:顺着水流的方向推 船,比喻顺着某个趋势或某种 方式说话办事。
窦娥冤第三课时

课堂小结
读《窦娥冤》见到了腐败与昏庸,丑恶与无耻, 窦娥冤》见到了腐败与昏庸,丑恶与无耻, 但悲剧是那个时代的。 窦娥冤》 但悲剧是那个时代的。读《窦娥冤》,感受到有价 值的东西被毁灭时的悲愤,感受到 值的东西被毁灭时的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愤,感受到悲剧给我们心灵带 来的震撼。
作业布置
①血溅白练 运用了“苌弘化碧、望帝啼鹃”的典故, 运用了“苌弘化碧、望帝啼鹃”的典故, 她希望刑场上的人们立刻了解她的冤情。 她希望刑场上的人们立刻了解她的冤情。 ②六月飞雪 运用了“六月飞霜”的典故,她希望自己 运用了“六月飞霜”的典故, 的冤屈能在天上得到反应。 的冤屈能在天上得到反应。 运用了“东海孝妇”的典故, ③亢旱三年 运用了“东海孝妇”的典故,她希望上天 能惩治邪恶
探究语言艺术
通过人物对白, 通过人物对白,试分析关汉卿的语言艺术 和戏剧效果。 和戏剧效果。
历来评论家都以“本色” 历来评论家都以“本色”二字概括关汉卿戏曲语言的特 即语言通俗自然、朴实生动, 色,即语言通俗自然、朴实生动,符合剧中人物的身份和 个性,能为展开剧情和刻画人物性格服务。 个性,能为展开剧情和刻画人物性格服务。 如窦娥向刽子手请求走后街不走前街的对白, 如窦娥向刽子手请求走后街不走前街的对白,以及窦 娥与婆婆诀别时的对白,都是相当动人的, 娥与婆婆诀别时的对白,都是相当动人的,凝练而又明白 如话,声气口吻酷似其人。 如话,声气口吻酷似其人。 窦娥对婆婆的一段说白, 窦娥对婆婆的一段说白,出自这个封建社会小媳妇的 口里是那样的贴切,表现得是那么自然、生动。 口里是那样的贴切,表现得是那么自然、生动。
请讨论一下:这样改好不好?为什么? 请讨论一下:这样改好不好?为什么?
提
示
不好。因为如此一改,虽然符合了人们的愿望, 不好。因为如此一改,虽然符合了人们的愿望, 但削弱了原剧的战斗性, 但削弱了原剧的战斗性,而流于一般戏曲的大团圆 结局的俗套。 结局的俗套。 这样改, 这样改,说明叶宪祖老先生并没有读懂原剧的意 思,或者是他有意篡改愿意,拍封建统治者的马屁, 或者是他有意篡改愿意,拍封建统治者的马屁, 把一出控诉封建统治者迫害无辜百姓的悲剧, 把一出控诉封建统治者迫害无辜百姓的悲剧,蜕变成 一出歌颂神明、歌颂清官的庸俗喜剧。 一出歌颂神明、歌颂清官的庸俗喜剧。
《窦娥冤》教案

《窦娥冤》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窦娥冤》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
(2)分析作品中的冤屈主题和现实意义。
(3)掌握元杂剧的基本特点和表现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窦娥冤》。
(2)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作品,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3)运用想象和联想,感受作品所表现的情感氛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和文学作品的热爱。
(2)树立正义感,关注社会公平与正义。
(3)提高学生的人道主义精神,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掌握《窦娥冤》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分析作品中的冤屈主题和现实意义。
(3)感受元杂剧的表现手法和艺术魅力。
2. 教学难点:(1)理解作品中封建社会的黑暗和对人性的压迫。
(2)深入剖析作品中的冤屈现象,联系现实进行思考。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元杂剧的背景和特点。
(2)概述《窦娥冤》的故事梗概,激发学生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通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
(2)布置思考题,引导学生关注作品中的冤屈主题。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作品中的冤屈现象。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深入解读:(1)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作品,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2)剖析作品中的封建社会黑暗和对人性的压迫。
5. 情感体验:(1)让学生运用想象和联想,感受作品所表现的情感氛围。
(2)讨论作品中的正义与邪恶,树立正义感。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作品中的冤屈主题和现实意义。
四、课后作业1. 复习课文,梳理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
3. 选择一部类似题材的文学作品进行阅读,与《窦娥冤》进行比较。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讨论积极性和思考深度。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思考深度。
3. 心得体会:评估学生对作品主题的思考和自我反思能力。
窦娥冤第三课时

问题:窦娥临刑前发下三桩誓愿,并且这三桩誓愿都实现了(第四折里交代楚州大旱三年),你怎样看待这样的超现实情节?
(2)品味本色自然的语言
问题:历来评论家都以“本色”二字概括关汉卿戏曲语言的特色。所谓本色,就是不事雕琢,朴实自然,既富有生活气息,符合剧中人物的身份和个性,又具有艺术韵味。读第三折,选出你喜爱的语句进行赏析。
(3)比较阅读:
明代人叶宪祖把《窦娥冤》改编成《金锁记》,变成大团圆结局。
其中重点及突出方法:探讨来自剧根源,把握悲剧主题。其中难点及突破策略:
赏析悲剧艺术,体会悲剧特色。
教学设备及器材使用
投影仪
教学方法及学法指导
问题设计
1、窦娥之冤——探讨悲剧根源,把握悲剧主题。
问题:窦娥“冤”从何来?造成窦娥悲剧命运的原因何在?
涿鹿中学教学设计
使用时间:2019学年 第二学期 第周 主备人:张雪组长签字:
课题
第一单元第1课第3课时
课型
新授
教学内容:窦娥冤
教学目标
1、精读课文,把握《窦娥冤》中的矛盾冲突。
2、把握窦娥的典型形象,感悟悲剧美。
核心知识点及能力要求
本节课要解决的问题(核心知识点及相关层次要求):
1、窦娥之冤——探讨悲剧根源,把握悲剧主题。
(1)高利贷的压迫,是酿成窦娥悲剧的原因。
(2)流氓地痞的压迫,是造成窦娥悲剧的原因。
(3)吏治的腐败,是造成窦娥冤案的直接原因。
(4)元代社会的黑暗,是造成窦娥悲剧的根本原因。
2、《窦娥冤》之美——赏析悲剧艺术,体会悲剧特色。
(1)理解剧作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特点。
(2)品味本色自然的语言。
《窦娥冤》第三课时

第三课时
一、导入新课,展示目标
(一)复习回顾,引入新知 1.回忆文章中窦娥发的三桩
誓愿以及引用的典故; 2.了解窦娥的反抗精神。
(二)展示三维目标
1.知识目标 (1)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 (2)理解窦娥形象的社会意义,把握作品的
主题。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 3.情感目标
窦娥的丈夫并没有夭折,而是在赴京赶 考途中,落水黄河,被龙王招为驸马。三年 后又入京参加科举考试,一举状元及第。而 窦娥也在行刑时,因天降大雪,提刑官惊骇, 急令刀下留人,得以不死。最后窦天章平反 冤狱,窦娥得以昭雪获释,与丈夫蔡昌宗舟 中相遇,父女夫妻欢庆团圆。正是“翁做高 官婿状元,夫妻母子重相会”。
请讨论一下:这样改好不好?为什么?
提示
不好。因为如此一改,虽然符合了人们的愿 望,但削弱了原剧的战斗性,而流于一般戏曲的 大团圆结局的俗套。
这样改,说明叶宪祖老先生并没有读懂原剧 的意思,或者是他有意篡改原意,把一出控诉封 建统治者迫害无辜百姓的悲剧,蜕变成一出歌颂 神明、歌颂清官的庸俗喜剧。
(二)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中【滚绣球】一曲 2.课外阅读《窦娥冤》全剧。
发誓(恨)(感天动地、感 情如火,激荡如潮)
善良 反抗
人物形象——窦娥
窦娥是一个饱受封建压 迫与摧残的充满反抗精神的劳 动妇女的形象。她善良勤劳、 孝顺贤惠,同时又坚强刚烈, 具有封建贞节观念,敢于与恶 势力拼斗到底。她生于严酷腐 败的封建社会,注定了悲剧结 局。
蔡婆:善良、胆小、糊涂、懦弱、逆来 顺受(面对张驴儿父子的强娶动摇不定, 间接导致了窦娥的悲剧)
三、合作探究,共同讨论
(一)合作探究:分析窦娥及蔡婆等人物 形象? (二)合作讨论:造成窦娥悲剧的社会根源 是什么?探讨《窦娥冤》的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提示
不好。因为如此一改,虽然符合了人们的愿 望,但削弱了原剧的战斗性,而流于一般戏曲的 大团圆结局的俗套。
这样改,说明叶宪祖老先生并没有读懂原剧 的意思,或者是他有意篡改原意,把一出控诉封 建统治者迫害无辜百姓的悲剧,蜕变成一出歌颂 神明、歌颂清官的庸俗喜剧。
【整体把握】
通过窦娥这一冤案,了解元代社会的黑 暗和统治者的残暴,以及人们的反抗精神。
二、设疑激探,自主学习
把握窦娥人物形象
场面
情感
性格
押赴刑场
婆媳诀别
三桩誓愿
把握窦娥人物形象
场面
情感
押赴刑场 鸣冤(怨)(指斥天地、且 悲且怨、高亢激越)
婆媳诀别
性格
刚烈
三桩誓愿
把握窦娥人物形象
场面
情感
性格
押赴刑场 鸣冤(怨)(指斥天地、且悲 刚烈
指斥天地
押赴刑场 鸣冤叫屈
怨
窦
娥
婆媳诀别 后街相见
悲
冤
诉说冤情
临刑发誓 怨气冲天
恨
冤情昭然
(二)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中【滚绣球】一曲 2.课外阅读《窦娥冤》全剧。
六、情感升华
作者通过窦娥蒙受的千古奇冤,深刻地 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统治阶级的昏庸残 暴以及在它的庇护下流氓恶棍的横行;也反 映了人民深重的苦难和坚定的反抗精神。从 思想的深度和广度来看,这部剧称得上是元 代这个特定历史时期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 造成劳动人民苦难的根源是腐朽的封建专制 制度,只有推翻这一制度,劳动人民才能过 上自由幸福的生活。
(二)造成窦娥悲剧的社会根源是什么?
“官吏每败
由此,本剧的主题可这样概括:
作者通过窦娥蒙受的千古奇冤,揭露了元 代吏治的腐败、残酷,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黑暗, 歌颂了窦娥的善良心灵和反抗精神。
五、巩固提高,布置作业
(一)巩固提高
善良孝顺而坚强不屈的窦娥就这样无辜 的被送上了断头台,这样的结局着实让人痛 心惋惜愤恨,我相信在座的每一位都希望窦 娥能幸福的生活着。
这样的心愿终于在明代人叶宪祖那儿得 到实现,叶宪祖把《窦娥冤》改编成《金锁 记》:
窦娥的丈夫并没有夭折,而是在赴京赶 考途中,落水黄河,被龙王招为驸马。三年 后又入京参加科举考试,一举状元及第。而 窦娥也在行刑时,因天降大雪,提刑官惊骇, 急令刀下留人,得以不死。最后窦天章平反 冤狱,窦娥得以昭雪获释,与丈夫蔡昌宗舟 中相遇,父女夫妻欢庆团圆。正是“翁做高 官婿状元,夫妻母子重相会”。
窦娥是一个饱受封建压 迫与摧残的充满反抗精神的劳 动妇女的形象。她善良勤劳、 孝顺贤惠,同时又坚强刚烈, 具有封建贞节观念,敢于与恶 势力拼斗到底。她生于严酷腐 败的封建社会,注定了悲剧结 局。
三、合作探究,共同讨论
(一)合作探究:剧本中窦娥与哪些人有 矛盾冲突,最主要的矛盾冲突是什么?
(二)合作讨论:造成窦娥悲剧的社会根源 是什么?探讨《窦娥冤》的主题。
且怨、高亢激越)
婆媳诀别 三桩誓愿
诉冤(悲)(负屈含冤、如 泣如诉,哀婉凄惨)
善良
把握窦娥人物形象
场面
情感
性格
押赴刑场 鸣冤(怨)(指斥天地、且悲 刚烈
且怨、高亢激越)
婆媳诀别 诉冤(悲)(负屈含冤、如泣 善良
如诉,哀婉凄惨)
三桩誓愿 发誓(恨)(感天动地、感 反抗
情如火,激荡如潮)
人物形象——窦娥
元 关 汉 卿
第三课时
一、导入新课,展示目标
(一)复习回顾,引入新知 1.回顾课文结构层次; 2.回忆文章中窦娥发的三桩
誓愿以及引用的典故; 3.了解窦娥的反抗精神。
(二)展示三维目标
1.知识目标 (1)分析主人公窦娥的性格特征; (2)理解窦娥形象的社会意义,把握作品的
主题。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 3.情感目标
四、学生展示,教师点拨
(一)合作探究:剧本中窦娥与哪些人有 矛盾冲突,最主要的矛盾冲突是什么?
从表面上看,窦娥与张驴儿父子、贪官桃杌 (wù)都有冲突,而最激烈的冲突是与贪官桃杌 的冲突。
从根本上看,从窦娥的曲词和宾白来看,受冤 的不仅仅是窦娥一个人,而是整个生活在黑暗社会中 的劳动人民。屈打成招、滥施刑罚、草菅人命、贪赃 枉法的也不仅仅是桃杌等人,而是当时整个封建社会 的腐败吏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