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权与绅权读书笔记

皇权与绅权读书笔记

皇权与绅权读书笔记

【篇一:人文素质阅读书目【未定稿】】

凡例

一、本书目旨在为中文系本科生提供一份较全面的人文素质阅读书目。读者可依其兴趣修读其中若干部分,无需全读。然后再以此为基础,深入研读与自己所学最有关系者。

二、本书目所列诸书,既为经典之作,故相关之导读书亦甚多,读者可依阅读兴趣自行寻找相应的导读著作,以收事半功倍之效。

三、除比较文学和普通语言学外,中文专业下属诸学科不在此书目中。读书不读精良版本的,往往会有鲁鱼亥豕之讹。大抵欲读中国的古典文史的,可尽量找中华书局或者上海古籍出版社的本子阅读,凤凰出版社(江苏古籍出版社)亦有追赶之势,齐鲁书社与巴蜀书社又次之,岳麓书社的本子以平装价廉为主,但多有校对不精之处;欲读中国和西方的各时代文学的,人民文学出版社和上海译文出版社是不错的选择;欲读中国或西方的思想文化的,人民出版社、商务印书馆、北京三联书店、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上海书店、上海远东出版社是质量的保证,近年来新星出版社也在崛起,它以引进海外学者的思想名著为主,感兴趣的人亦可涉猎。文史工具书或鉴赏类辞典,以商务印书馆、上海辞书出版社、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所出为佳。欲读民俗学的,上海文艺出版社是老牌的民俗学专业书籍出版的重镇,华夏出版社亦致力于民俗、社会、人类学,均可选读。高校和研究机关的出版社,就人文社会科学方面说,较好的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等,近年来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和华东师范大学、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的出书选题亦甚佳。

四、学院各本科专业学生应在一、二、三年级6个学期内阅读以上书目中的15部,学期末撰写一篇读书报告,交各班班导师。至于每学期的阅读量由学生自己的计划决定,但为了保证阅读质量,每学期的阅读量不应超过3部。读书报告加上参加10次学术报告的笔记合起来可获得1学分。

- 1 -

《资治通鉴》,[宋]司马光,中华书局竖排繁体点校本

《剑桥中国史》系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儒教中国的现代命运》,[美]列文森,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治史三书》,严耕望,辽宁教育出版社或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中国史学名著题解》,张舜幑,中国青年出版社

《中国文史工具数据书举要》,吴小如,中华书局

2、地理学

《中国历史地理概述》,邹逸麟,上海教育出版社

《中国历史地图集》,谭其骧主编,八册,中国地图出版社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集》,总参测绘局,星球地图出版社《世界地图集》,总参测绘局,星球地图出版社

3、军事学《战争论》,[德]克劳塞维茨,商务印书馆《十一家注孙子校理》,中华书局《中国战争发展史》,军事博物馆编,人民出版社

《海权论》,[美]马汉,解放军出版社《西洋世界军事史》,[英]富勒,解放军出版社

4、政治学与国际关系《理想国》,[古希腊]柏拉图,商务印书馆《君主论》,[意大利]马基雅维里,商务印书馆

《社会契约论》,[法]鲁索,商务印书馆《政府论》,[英]洛克,商务印书馆《论自由》,[英]密尔,商务印书馆

《美国需要外交政策吗?:二十一世纪的外交》,[美]基辛格《国际关系史》,世界知识出版社5、法学

《法学总论》[古罗马]查士丁尼,商务印书馆

《奥本海国际法》,[英]劳特帕特,商务印书馆

《比较法律文化》,埃尔曼《中国法律和中国社会》,瞿同祖,世纪出版集团

《寻求自然秩序中的和谐——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研究》,梁治平6、社会学

《社会学二十讲》,[美]亚历山大,华夏出版社

《大分流:欧洲、中国及现代世界经济的发展》,[美]彭慕兰,江苏人民出版社7、人类学

《乡土中国生育制度》,费孝通《皇权与绅权》,吴晗、费孝通《原始思维》,[法]列维-布留尔,商务印书馆

《野性的思维》,[法]列维-斯特劳斯,商务印书馆

《忧郁的热带》,[法]列维-斯特劳斯,三联书店

《文化论》,[英]马林诺夫斯基,华夏出版社《疯颠与文明》,[法]福柯,三联书店

- 2 -

8、民俗学

《民俗学概论》,锺敬文主编,上海文艺出版社

《金枝》,[英]弗雷泽,大众文艺出版社《中国风俗通史》,上海文艺出版社(全书十余册,选读感兴趣的卷册)9、比较文学《中国诗学》,叶维廉,三联书店《拯救与逍遥》,刘小枫,上海三联书店《管锥编》、《谈艺录》,钱锺书,中华书局《天人之际:中西哲学的困惑与选择》,张世英,人民出版社《进入澄明之境》,

张世英,商务印书馆《当代西方文艺理论》,朱立元,华东师大出版社

《中国古代文论选》(一卷本或四卷本),郭绍虞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0、哲学与思想史《〈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德]马克思,人民出版社

《一八四四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德]马克思,人民出版社《哲学导论》,张世英,北京大学出版社《中国哲学发展史》,任继愈主编,人民出版社

《西方哲学简史》,赵敦华,北京大学出版社《判断力批判》、《实践理性批判》、《纯粹理性批判》,[德]康德,人民出版社(邓晓芒译本)《罗素自选文集》,[英]罗素,商务印书馆《正义论》,[美]罗尔斯,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西方现代哲学史》,赵敦华,北京大学出版社

《二十世纪西方哲学译丛》,上海译文出版社(此套丛书甚多,读完哲学史后再选读感兴趣的现代哲学流派)《中国近代思想史论》,王尔敏,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中国古代思想史论》、《中国近代思想史论》、《中国现代思想史论》,李泽厚,人民出版社11、神话宗教学

《中国神话学论文选粹》,马昌仪编,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编,上海文艺出版社《中国佛教史籍概论》,陈垣,上海书店《中国佛教源流略论》,吕澄《中国道教史》,卿希泰,巴蜀书社《中国伊斯兰史存稿》,白寿彝,宁夏人民出版社

《基督教哲学1500年》,赵敦华,人民出版社12、文化史《风俗论》,[法]伏尔泰,商务印书馆《蒙塔尤》,[法]勒华拉杜里,商务印书馆《中国文化史大纲》,钱穆,商务印书馆《中国古代文化史》,北京大学出版社《世界文明史》,马克垚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

13、学术史

《中国学术思想史论丛》(全八册),钱穆,安徽教育出版社《国学概论》,钱穆,商务印书馆14、普通语言学《普通语言学教程》,[瑞士]索绪尔,商务印书馆

- 3 -

可选读唐君毅、徐复观、韦政通、余英时、钱穆、牟宗三、萧公权、汪荣祖等人的著作。书多不录。

《经典常谈》,朱自清《中国古代文化常识》,王力《国学概论》,钱穆《语言与文化》,罗常培《语法修辞讲话》,吕叔湘、朱德熙《诗词格律》,王力《文言与白话》,张中行《中国哲学简史》,冯友兰《士与中国文化》,余英时《论语译注》,杨伯峻《老子注译及评介》,陈鼓应《庄子今注今译》,陈鼓应《屈原辞校注》,金开诚等《人间词话》,王国维《唐诗杂论》,闻一多《唐诗百话》,施蛰存《杜甫传》,冯至《苏东坡传》,林语堂《追忆》,宇文所安《盛唐诗》,宇文所安《宋诗选注》,钱钟书《七缀集》,钱钟书《美学散步》,宗白华《艺境》,宗白华《诗论》,朱光潜《我与文学及其他》,朱光潜《美的历程》,李泽厚《万古江河》,许倬云《万历十五年》,黄仁宇《叫魂》,孔飞力《晚清七十年》,唐德刚《胡适口述自传》,唐德刚译注《五四运动史》,周策纵《天安门》,史景迁

《伟大的中国革命》,费正清《乡土中国》,费孝通《野草》,鲁迅《故事新编》,鲁迅《论新诗及其他》,废名《茶馆》,老舍《傅雷家书》,傅雷《圣经》《伊利亚特》,荷马,罗念生、王焕生译《奥德赛》,荷马,王焕生译《古希腊戏剧选》,埃斯库罗斯等,罗念生等译

- 4 -

师范大学1987

《二十世纪文学理论》(佛克玛、易布思)三联书店1988 《文学理论》(韦勒克、沃伦)三联书店《最新西方文论选》漓江1991 《审美过程研究》,伊泽尔,中国人民大学1988 《人间词话》,王国维

《七缀集》钱钟书,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艺术哲学》,丹纳,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

《真理与方法》,伽达默尔,上海译文,1992 《解释学与人文科学》,利科尔,河北人民,1987

《后现代主义与文化理论》,杰姆逊,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单向度的人》,马尔库塞,上海译文出版社1989年

《艺术的真谛》,里德,辽宁人民出版社《现代与现代主义——西方文化思潮的历史转型》,卡尔,吉林教育出版社《美的历程》,李泽厚,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年。《美学散步》,宗白华,上海出版社1981年。《诗化哲学》,刘小枫,山东文艺出版社1986年。

《中国艺术精神》,徐复观,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艺术中国》,[英]苏利文著,徐坚译,湖南教育出版社2006年。《镜与灯》,艾布拉姆斯,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年。

《陀思妥耶夫斯基诗学问题》,巴赫金著、白

《语言学常识十五讲》,沈阳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年: 2005-11-1

《中国传统文化十五讲》,龚鹏程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年: 2006-9-1

《哲学修养十五讲作者》,孙正聿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年: 2004-06

《文化哲学十五讲》,衣俊卿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年: 2004-10-1

《西方哲学十五讲》,张志伟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年: 2004-06

《宗教学基础十五讲》,王晓朝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年: 2004-06

《文学与人生十五讲》,朱寿桐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年: 2006-1-1

《科技哲学十五讲》,林德宏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年: 2004-10-1

《科学史十五讲》,江晓原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年: 2006-11-01

《国学讲演录》,章炳麟江苏文艺出版社2007年

《清代学术概论》,梁启超江苏文艺出版社2007年

《生命生存生活》,罗崇敏主编,高等学校素质教育基础工程系列教材,云南人民出版社,2009年5月第2版。

《词语春秋》上下册,李梵著,中国档案出版社,1999年11月第1版。《字里乾坤》,林成滔,中国档案出版社,1998年10月第1版。《中国通史》,张仲裁、杨杰,中国书籍出版社,2004年9月1版。《世界通史》,諶兵、龚雪莲,中国书籍出版社,2004年9月1版。《美的历程》,李泽厚

- 5 -

《美学散步》,宗白华

《伟大的中国革命》,费正清《傅雷家书》,傅雷《娱乐至死》,波兹曼

《论出版自由》,[英]弥尔顿,

《多种声音,一个世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西行漫记》,[美]斯诺,《中国哲学简史》,冯友兰《西方哲学史》,罗素《光荣与梦想》,曼彻斯特《中国科学技术史》,李约瑟

《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美】亨廷顿

《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索尔兹伯里《万历十五年》,黄仁宇《中国通史简编》,范文澜《史记选》,王伯祥

《范长江新闻文集》,中国新闻出版社《经历》,邹韬奋

《风云人物采访记》,[意]法拉奇《报人张季鸾先生传》,徐铸成

《精神交往论--马克思恩格斯的传播观》,陈力丹

《莎士比亚悲剧四种》,卞之琳译《富媒体穷民主》,[美] 麦克切斯尼《公众舆论》,【美】李普曼《东方学》,[美]萨义德

《国史大纲》钱穆著商务印书馆1996年《历史的观念》,【英】柯林伍德著尹锐等译光明日报出版社2007年《视觉文化》,【英】理查德?豪厄尔斯著?葛红兵等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

【篇二:乡土中国】

《乡土中国》读书笔记作者介绍:

民盟中央主席、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等职务。1980年接受国际应用人类学会颁发的马林诺斯基名誉奖;1981年获

英国皇家人类学会颁发的赫胥黎奖章;1988年在联合国接受1988年大英百科全书奖;1993年获日本亚洲文化奖;1994年接受菲律宾马克赛赛社区领袖奖。主要著作有《江村经济》、《乡土中国》、《乡土重建》、《皇权与绅权》、《民族与社会》、《生育制度》、《行行重行行》等。费孝通被誉为中国社会学和人类学的奠基人之一。2005年4月24日22时38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4岁。

写作背景:

《乡土中国》这本书是费孝通先生在上个世纪四十年代后期,根据他所讲“乡村社会学”一课内容整理结集而成的,当时费孝通任西南联大教授,主讲“乡村社会学”。当时费先生在大学中讲课,并不喜欢用现存的课本,而是利用和青年学生们的接触机会,探索一些他自己觉得有意义的课题。他借“乡村社会学”这讲台来追究中国乡村社会的特点。全书主体共十四篇文章站在上个世纪四年年代,了解了那时的作为中国基层社会的乡土中国。

同时,《乡土中国》的写作有着广深的学术背景,《乡土中国》是费孝通对中国进行社会结构分析的尝试,他试图在理论上总结并开导实地研究,以构建中国社会特有的乡土伦理体系。如果说《江村经济》侧重讨论社会制度变革,那么《乡土中国》则在探讨与之相匹配的社会道德。

内容简介:

该书是由费孝通先生于上世纪四十年代在西南联大和云南大学所讲乡村社会学课程内容辑录而成。在此书中,作者用通俗、简洁的语言对中国的基层社会的主要特征进行了理论上的概述和分析,较为全面地展现了中国基层社会的面貌。这里讲的乡土中国,并不是具体的中国社会的素描,而是包含在具体的中国基层传统社会里的一种特具的体系,支配着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所想所悟:

1、农村乡土性的变化

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农村人,我对于费老所言的许多农村之事是相当感同身受的。靠种地谋生的人才明白泥土的可贵,在乡下,“土”是他们的命根,乡下人对于泥土感情之厚重,我亲眼见证过我的祖辈们是如何像照顾孩子一般呵护着养育他们的土地,而随着时间的发展,无论是乡下人对土地的感情还是对土地的使用甚至农村的人口流动状况,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费先生说过,以土为生的人,世代定居是常态,迁移是变态,乡土社会的生活是富于地方性的,地方性是指他们活动范围有地域上的限制,在区域间接触少,生活隔离,各自保持着孤立的社会圈子,乡土社会在地方性的限制下成了生于斯、

死于斯的社会,常态的生活是终老是乡。现在这种情况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体制的变更,农村的各方面都有很大的变化,首先是居住人口,约莫三十年前农村的人口比例并未过分失调,老中青的比例还算合理,而现在,居住在村庄中的多为老幼,

基本上劳动力还不算过弱的中年人或者是不上学的青年人都到城市

里去打工了,有些人通过做生意或者是高考的的渠道出去,村子里现在就是一个老幼相守的格局,老一辈,即使无可奈何,也是习惯了自己的故土;幼的一辈,不过是暂时寄托在这里罢了,待到十五六岁,也就开始“东南飞”了。外出的人,有的寄希望于回家养老,所以一般都利用多年的积蓄,盖了个房子在村子里;还有一部分,尤其是80后的一代,已经连回家养老的念头都没有了,利用几代人的积蓄,在县城甚至在自己的镇上,买了套小小的住房,有的还只是可以住三十年的廉租房。乡下,已非生于斯、长于斯的格局了。因为劳力限制,村庄里的耕种方式这些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很多的耕种方式已经不能发挥土地的最大效用了,土地已经不能发挥其最大优势了,长此以往,农业将会面临凋零之势。

同时,在当今功利化的社会,提及对土地的感情,农村人盖是一辈不若一辈了,老年人对土地的感情多年依旧,很多中年人只是把土地当成经济来源的一种,小一辈的已经很弱了,尤其是农村中的80后或者90后,没有多少人会把种地种田纳入今后的生活计划里了,多是希望通过上学打工等渠道离开村庄,在城市中夺得一席之地。

总而言是,现代城市的崛起,乡村的衰落是不争的事实,只是不知道这种对土地的感情及依赖的逐渐减弱是进步还是一种倒退。

2、差序格局、血缘地缘、自我主义交织下形成的特有的中国现象

在中国,有一种很奇特的社会现象,人们不管遇到什么事,首先现于脑海的不是在法制道德秩序下应该怎么处理,怎么去做,而是迅速拆解分析自己的社交圈子,看是否有攀关系讲交情把这件事办了的可能,以前对于这种社会现象不甚理解,在先继读了林语堂先生的《吾国与吾民》和费孝通先生的《乡土中国》后对这一现象有了深刻的理解。

因为彼此熟悉,在人们之间逐渐形成一个圈子,这个“圈子”可以是一个家庭,一个家族,也可以是一个村落,一条街道,依照熟悉的程度不同,以一个人为圆心,可以从里到外形成一个又一个的圈子,像

“一块石头丢在水面上所发生的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纹”,人与人之间的亲疏远近就是在这波纹中排定的,这就是著名的“差序格局”理论。

一个差序格局的社会,是由无数私人关系搭成的网络,这网络的每一个结附着一种道德因素,因之,传统的道德里不另找出一个笼统性的道德观念来,所有的价值标准也不能超脱于差序的人伦而存在,中国的道德和法律,都因之得看所施的对象和自己的关系而加以程度上的收缩。

中国人在以自己做中心的社会关系网络中,逃不脱血缘和地缘的影响,而这种血缘与地缘的我们中华民族血缘、地域情结重,亲密的血缘关系限制若干社会生活,最重要的是冲突与竞争,亲属是自己人,从一个根本上长出来的枝条,原则上是应当痛痒相关,有无相通的,而且亲密的共同生活中各人互相依赖的地方是多方面和长期的,生活在这种地缘血缘关系中的人利益息息相关,所以在遇到事情与问题的时候会在不触犯法律而不顾秩序与公平与道德的情况下给予相关便

利与特权。

其次,中国人口过多,社会资源短缺,“僧多粥少”,难免出现社会资源分配不均

的情况不争不抢不求人就没你的份儿。学生多,好学校少;病人多,好医院、好医生少;就业的多,岗位少;想当官的多,职位少;想挣高工资的多,钱少。而生活在普通阶层的人们,如果通过正常渠道接触不到优良的资源就只能在社交圈子里攀关系,讲交情,打通人脉,三兄六弟、七姑八姨、同学老乡、熟人圈子,凡是能沾点关系,碍于传统和血脉,在情理上理应施以援手。

在谈论中国传统社会的私的问题时,费孝通先生曾说过他经常觉得“中国传统社会里一个人为了自己可以牺牲家,为了家可以牺牲党,为了党可以牺牲国,为了国可以牺牲天下”,,这句话我是不赞同的,林语堂先生的《吾国与吾民》中曾提到“一个家族,加以朋友,构成铜墙铁壁的堡垒,在其内部为最高的结合体,且彼此互助,对于外界则取冷待的消极反抗的态度,其结局,由于自然的发展,家族成为一

座堡垒,在它的外面,一切的一切,都是合法的可掠夺物。”“中国是一个个人主义的民族,他们系心于各自的家庭而不知有社会,此种只顾效忠家族的心理实为扩大的自私心理。”

结合此二人的观点及中国的社会现象可得:中国人的确有很严重的自我主义倾向,但是中国人的家庭观念很深。自身利益与家庭利益之外皆是他人之事,与己无关,故而也不会将对自身行为对社会对他人的不良影响放在心上,将自身利益放在第一位,一切行为皆以自身方便为首,所以中国人占便宜、占上风、享特权的心态就比较重,遇事就想投机钻营。明明大大方方、堂堂正正摆在桌面按正常渠道和正规程序就能办的事,在占便宜占上风享特权心态的促使下,一遇事就千方百计找熟人、托关系,投机钻营走捷径占先机。

再加上攀关系讲交情这种践踏规则的成本低,“求”与“被求”都有好处得。同时,我们至今还没有真正跨入法治社会,各种法律、法规、政策、规则不仅缺乏刚性,而且不健全、不完善,还存有漏洞。更何况,规则在许多地方都能低成本地被变通、架空或扭曲。低成本、不担责,且求人和被求者都能得到好处,何乐不为?

权力和资源过于集中过于垄断,许多靠社会制度或法律、按程序本来该办的事却办不成,只好找门路求人。职业道德失范,社会公信力减弱,遇事不跑不送心里不踏实。“半小时能办的拖一天、一天能办的拖仨月”,这些现象充斥社会,使公信力减弱、人与人之间信任度降低。这样的大环境,让人抱着“礼多不伤人”的思维定式。

综上所述,差序格局下的社会关系网络,血缘与地缘的影响,中国人的个人主义谋取私利的理念,加上种种附加因素,共同造成了中国社会特有的攀关系讲交情遇事求人的社会现象。

皇权与绅权读书笔记

皇权与绅权读书笔记

皇权与绅权读书笔记 【篇一:人文素质阅读书目【未定稿】】 凡例 一、本书目旨在为中文系本科生提供一份较全面的人文素质阅读书目。读者可依其兴趣修读其中若干部分,无需全读。然后再以此为基础,深入研读与自己所学最有关系者。 二、本书目所列诸书,既为经典之作,故相关之导读书亦甚多,读者可依阅读兴趣自行寻找相应的导读著作,以收事半功倍之效。 三、除比较文学和普通语言学外,中文专业下属诸学科不在此书目中。读书不读精良版本的,往往会有鲁鱼亥豕之讹。大抵欲读中国的古典文史的,可尽量找中华书局或者上海古籍出版社的本子阅读,凤凰出版社(江苏古籍出版社)亦有追赶之势,齐鲁书社与巴蜀书社又次之,岳麓书社的本子以平装价廉为主,但多有校对不精之处;欲读中国和西方的各时代文学的,人民文学出版社和上海译文出版社是不错的选择;欲读中国或西方的思想文化的,人民出版社、商务印书馆、北京三联书店、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上海书店、上海远东出版社是质量的保证,近年来新星出版社也在崛起,它以引进海外学者的思想名著为主,感兴趣的人亦可涉猎。文史工具书或鉴赏类辞典,以商务印书馆、上海辞书出版社、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所出为佳。欲读民俗学的,上海文艺出版社是老牌的民俗学专业书籍出版的重镇,华夏出版社亦致力于民俗、社会、人类学,均可选读。高校和研究机关的出版社,就人文社会科学方面说,较好的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等,近年来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和华东师范大学、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的出书选题亦甚佳。

四、学院各本科专业学生应在一、二、三年级6个学期内阅读以上书目中的15部,学期末撰写一篇读书报告,交各班班导师。至于每学期的阅读量由学生自己的计划决定,但为了保证阅读质量,每学期的阅读量不应超过3部。读书报告加上参加10次学术报告的笔记合起来可获得1学分。 - 1 - 《资治通鉴》,[宋]司马光,中华书局竖排繁体点校本 《剑桥中国史》系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儒教中国的现代命运》,[美]列文森,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治史三书》,严耕望,辽宁教育出版社或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中国史学名著题解》,张舜幑,中国青年出版社 《中国文史工具数据书举要》,吴小如,中华书局 2、地理学 《中国历史地理概述》,邹逸麟,上海教育出版社 《中国历史地图集》,谭其骧主编,八册,中国地图出版社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集》,总参测绘局,星球地图出版社《世界地图集》,总参测绘局,星球地图出版社 3、军事学《战争论》,[德]克劳塞维茨,商务印书馆《十一家注孙子校理》,中华书局《中国战争发展史》,军事博物馆编,人民出版社 《海权论》,[美]马汉,解放军出版社《西洋世界军事史》,[英]富勒,解放军出版社 4、政治学与国际关系《理想国》,[古希腊]柏拉图,商务印书馆《君主论》,[意大利]马基雅维里,商务印书馆 《社会契约论》,[法]鲁索,商务印书馆《政府论》,[英]洛克,商务印书馆《论自由》,[英]密尔,商务印书馆

乡土中国读书笔记(精选87篇)

乡土中国读书笔记(精选87篇) 乡土中国读书笔记(精选87篇) 当赏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积累了属于自己的读书感悟,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读书笔记了。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乡土中国读书笔记,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乡土中国读书笔记篇1 关于中国的社会结构,我们从何而来?又将归往何处? “生于斯,长于斯,终老是吾乡”乃是中国社会的乡土本色。似乎我们都生活在一个所谓的“熟悉”社会中:生活在为土地所囿,在一个先我而在的生活环境。正如“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所描述的就是这样因熟悉而得到的随心所欲不逾矩的“自由”。而这种因熟悉而得到的信任,并非是契约精神的重视,而是对行为规矩熟悉到不假思索时的可靠性。这样的礼俗社会,是一种没有具体目的,因在一起生长而发生的社会,称之为“有机的团结”。与之相对应的是法理社会,“机械的团结”,是为了完成一件任务而结合的社会。 常说乡下人愚,究其原委,并非是智力不如城里人,而是缺少适应城里社会需要的知识。为什么会这样呢?在乡土社会,空间阻隔小,面对面的群组并不必要求助于文字。 那么除了空间阻隔,还有就是时间阻隔了,比如个人的今昔之隔,社会的世代之隔。 在一个依本能而活动的动物不会发生时间上的阻隔问题。它的寿命是一连串的“当前”。谁也不能剪断时间,像是一条水,没有刀割得断。但是在人却不然,人的当前时整个靠记忆所保留下来的“过去”的累积。 差序格局: 我们的格局不是一捆一捆扎清楚的柴,而是好像把一块石头丢在水面上所发生的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纹。每个人都是他社会影响所推出去的圈子的中心。被圈子的波纹所推及的就发生联系。每个人在某一时间某一地点多动用的圈子也不一定是相同的。我们儒家最考究的是

皇权与绅权读书笔记

皇权与绅权读书笔记 LT

皇权与绅权读书笔记 【篇一:人文素质阅读书目【未定稿】】 凡例 一、本书目旨在为中文系本科生提供一份较全面的人文素质阅读书目。读者可依其兴趣修读其中若干部分,无需全读。然后再以此为基础,深入研读与自己所学最有关系者。 二、本书目所列诸书,既为经典之作,故相关之导读书亦甚多,读者可依阅读兴趣自行寻找相应的导读著作,以收事半功倍之效。 三、除比较文学和普通语言学外,中文专业下属诸学科不在此书目中。读书不读精良版本的,往往会有鲁鱼亥豕之讹。大抵欲读中国的古典文史的,可尽量找中华书局或者上海古籍出版社的本子阅读,凤凰出版社(江苏古籍出版社)亦有追赶之势,齐鲁书社与巴蜀书社又次之,岳麓书社的本子以平装价廉为主,但多有校对不精之处;欲读中国和西方的各时代文学的,人民文学出版社和上海译文出版社是不错的选择;欲读中国或西方的思想文化的,人民出版社、商务印书馆、北京三联书店、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上海书店、上海远东出版社是质量的保证,近年来新星出版社也在崛起,它以引进海外学者的思想名著为主,感兴趣的人亦可涉猎。文史工具书或鉴赏类辞典,以商务印书馆、上海辞书出版社、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所出为佳。欲读民俗学的,上海文艺出版社是老牌的民俗学专业书籍出版的重镇,华夏出版社亦致力于民俗、社会、人类学,均可选读。高校和研究机关的出版社,就人文社会科学方面说,较好的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等,近年来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和华东师范大学、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的出书选题亦甚佳。

四、学院各本科专业学生应在一、二、三年级6个学期内阅读以上书目中的15部,学期末撰写一篇读书报告,交各班班导师。至于每学期的阅读量由学生自己的计划决定,但为了保证阅读质量,每学期的阅读量不应超过3部。读书报告加上参加10次学术报告的笔记合起来可获得1学分。 - 1 - 《资治通鉴》,[宋]司马光,中华书局竖排繁体点校本 《剑桥中国史》系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儒教中国的现代命运》,[美]列文森,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治史三书》,严耕望,辽宁教育出版社或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中国史学名著题解》,张舜幑,中国青年出版社 《中国文史工具数据书举要》,吴小如,中华书局 2、地理学 《中国历史地理概述》,邹逸麟,上海教育出版社 《中国历史地图集》,谭其骧主编,八册,中国地图出版社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集》,总参测绘局,星球地图出版社《世界地图集》,总参测绘局,星球地图出版社 3、军事学《战争论》,[德]克劳塞维茨,商务印书馆《十一家注孙子校理》,中华书局《中国战争发展史》,军事博物馆编,人民出版社 《海权论》,[美]马汉,解放军出版社《西洋世界军事史》,[英]富勒,解放军出版社 4、政治学与国际关系《理想国》,[古希腊]柏拉图,商务印书馆《君主论》,[意大利]马基雅维里,商务印书馆 《社会契约论》,[法]鲁索,商务印书馆《政府论》,[英]洛克,商务印书馆《论自由》,[英]密尔,商务印书馆

皇权与绅权读书笔记

皇权与绅权读书笔记LT

《美国需要外交政策吗?:二十一世纪的外交》,[美]基辛格《国际关系史》,世界知识出版社5、法学 《法学总论》[古罗马]查士丁尼,商务印书馆 《奥本海国际法》,[英]劳特帕特,商务印书馆 《比较法律文化》,埃尔曼《中国法律和中国社会》,瞿同祖,世纪出版集团 《寻求自然秩序中的和谐——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研究》,梁治平6、社会学 《社会学二十讲》,[美]亚历山大,华夏出版社 《大分流:欧洲、中国及现代世界经济的发展》,[美]彭慕兰,江苏人民出版社7、人类学 《乡土中国生育制度》,费孝通《皇权与绅权》,吴晗、费孝通《原始思维》,[法]列维-布留尔,商务印书馆 《野性的思维》,[法]列维-斯特劳斯,商务印书馆 《忧郁的热带》,[法]列维-斯特劳斯,三联书店 《文化论》,[英]马林诺夫斯基,华夏出版社《疯颠与文明》,[法]福柯,三联书店 - 2 - 8、民俗学 《民俗学概论》,锺敬文主编,上海文艺出版社 《金枝》,[英]弗雷泽,大众文艺出版社《中国风俗通史》,上海文艺出版社(全书十余册,选读感兴趣的卷册)9、比较文学《中国诗学》,叶维廉,三联书店《拯救与逍遥》,刘小枫,上海三联书店《管锥编》、《谈艺录》,钱锺书,中华书局《天人之际:中西哲学的困惑与选择》,张世英,人民出版社《进入澄明之境》,

张世英,商务印书馆《当代西方文艺理论》,朱立元,华东师大出版社 《中国古代文论选》(一卷本或四卷本),郭绍虞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0、哲学与思想史《〈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德]马克思,人民出版社 《一八四四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德]马克思,人民出版社《哲学导论》,张世英,北京大学出版社《中国哲学发展史》,任继愈主编,人民出版社 《西方哲学简史》,赵敦华,北京大学出版社《判断力批判》、《实践理性批判》、《纯粹理性批判》,[德]康德,人民出版社(邓晓芒译本)《罗素自选文集》,[英]罗素,商务印书馆《正义论》,[美]罗尔斯,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西方现代哲学史》,赵敦华,北京大学出版社 《二十世纪西方哲学译丛》,上海译文出版社(此套丛书甚多,读完哲学史后再选读感兴趣的现代哲学流派)《中国近代思想史论》,王尔敏,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中国古代思想史论》、《中国近代思想史论》、《中国现代思想史论》,李泽厚,人民出版社11、神话宗教学 《中国神话学论文选粹》,马昌仪编,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编,上海文艺出版社《中国佛教史籍概论》,陈垣,上海书店《中国佛教源流略论》,吕澄《中国道教史》,卿希泰,巴蜀书社《中国伊斯兰史存稿》,白寿彝,宁夏人民出版社 《基督教哲学1500年》,赵敦华,人民出版社12、文化史《风俗论》,[法]伏尔泰,商务印书馆《蒙塔尤》,[法]勒华拉杜里,商务印书馆《中国文化史大纲》,钱穆,商务印书馆《中国古代文化史》,北京大学出版社《世界文明史》,马克垚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