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肌阵挛癫痫患者误诊的原因
青少年肌阵挛癫痫

发作间期脑电图(interictal EEG)
未经治疗者发作间期脑电图多有异常
有全面性不规则3~6Hz棘慢或多棘慢复合 波,呈间断性或片断性发放 1/3的病例具有光敏性反应
约1/3病例有局限性异常:局灶性单个棘波、 棘-慢复合波、局灶性慢波
高LY 091459MJE.avi 高LY 081088MJE.avi
鉴别诊断—与青少年失神癫癎鉴别
(Juvenile absence epilepsy,JAE)
1
青少年失神癫 癎起病年龄与
JME相近
2
JAE均有失神 (100%)、 GTCS(80%) 和肌阵挛性抽 动(20%)三 种发作类型
3
治疗药物相 似,也需终 生服药,故 两者应注意 鉴别
鉴别诊断
主要发作形式 发作时机 失神发作
JME发作类型(Ⅲ)
失神发作(Absence)
1 约1/3的病例具有失神发作,可为JME最早的发作类 型
2 持续时间短,意识障碍程度轻,常被忽略
3 约10%看不到失神临床发作,但可有>3sec的3-6Hz 棘慢综合波发放
4
发作类型—其他
口周阵挛性发作
1 闪电样口—舌—面肌阵挛
2 持续时间短
3 与阅读、朗诵无关
JME 的 病 因
半数以上有癫癎家族史 常染色体显性或隐性遗传
相关基因:CACNB4,GABRA1,CLCN2,EFHC1
相关基因位点:6p11-12(EJM1)和15q14(EJM2)区
JME 的 诱 因
1 是一觉醒型癫癎
JME
2 睡眠剥夺、饮酒、光敏可触发或加重发作
诱
肌阵挛性抽动及GTCS发作常在早晨或午睡起
青少年肌阵挛癫痫采用左乙拉西坦的临床分析

青少年肌阵挛癫痫采用左乙拉西坦的临床分析文素梅【期刊名称】《《数理医药学杂志》》【年(卷),期】2019(032)012【总页数】2页(P1853-1854)【关键词】青少年; 肌阵挛癫痫; 左乙拉西坦【作者】文素梅【作者单位】长沙市中心医院长沙410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6.9青少年肌阵挛癫痫是指青少年期起病、智能体格发育正常的特发性全面性癫痫综合征[1]。
青少年肌阵挛癫痫患者多在觉醒后出现肌阵挛发作,主要累及双侧上肢,部分时间可波及下肢,进而发生跌倒,偶尔可发生全面性强直阵挛[2]。
临床常用于治疗青少年肌阵挛癫痫的一线药物为丙戊酸钠。
随着临床医学的进展,左乙拉西坦开始在临床上得到应用,但左乙拉西坦治疗青少年肌阵挛癫痫的效果和特点尚不明确。
本研究中,我们将上述两种药物分别给予青少年肌阵挛癫痫患者进行治疗,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2015年1月~2017年12月,纳入60例我院收治的青少年肌阵挛癫痫患者参与研究。
入选标准:(1)年龄处于12~30岁;(2)临床综合诊断为青少年肌阵挛癫痫;(3)无器质性疾病;(4)无代谢性疾病;(5)无脑部疾病。
排除标准:(1)患有新生儿肌阵挛癫痫;(2)脑电图无痫性放电;(3)由其他疾病引起的肌阵挛;(4)生理性肌阵挛;(5)多发性抽动;(6)进行性肌阵挛;(7)对本研究中药物过敏;(8)对本研究依从性较好;(9)处于妊娠期或哺乳期。
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对照组中男47例,女33例;年龄16~28岁,平均年龄(21.56±2.11)岁;病程3~23个月,平均病程(11.06±3.37)个月;肌阵挛每月发作2~8次,平均(4.50±1.12)次/月;全面性强直阵挛每月发作1~3次,平均(1.35±0.69)次。
观察组中男47例,女33例;年龄17~29岁,平均年龄(21.77±2.35)岁;病程3~26个月,平均病程(11.65±3.28)个月;肌阵挛每月发作2~7次,平均(4.39±1.16)次/月;全面性强直阵挛每月发作1~3次,平均(1.36±0.67)次。
肌阵挛与癫痫性肌阵挛临床对比分析

World Latest Medicne Information (Electronic Version) 2019 Vo1.19 No.1982投稿邮箱:zuixinyixue@·临床研究·肌阵挛与癫痫性肌阵挛临床对比分析全妍(解放军第九六0医院淄博院区 神经内科,山东 淄博 255300)0 引言肌阵挛发生在肢体或躯干部位,发作与停止突然,肌肉痉挛持续时间短暂,发生与静止、维持姿势时,运动或其他刺激时肌阵挛加剧,多为重复而刻板,不能被主管努力而控制。
肌阵挛按病因学可分为生理性(与睡眠有关的肌阵挛)、特发性(无其他神经系统损害)、癫痫性(癫痫是重要成分)、症状性(以脑病为主)。
癫痫性肌阵挛的重要特点是伴有癫痫发作,常规脑电图可监测到相关EEG 改变。
常见疾病有皮层性肌阵挛、原发性全面性癫痫性肌阵挛、网状反射性肌阵挛等;非癫痫性肌阵挛无癫痫发作,EEG 正常,常见疾病有特发性肌阵挛、惊跳反射、软腭肌阵挛、脊髓节段性肌阵挛、心因性肌阵挛等。
1 分析1.1 肌阵挛分为正性肌阵挛和负性肌阵挛。
正性肌阵挛起源于某一块或一组肌肉的快速主动性的收缩,肌电图(EMG )示爆发性肌电活动;负性肌阵挛是指当主动肌的肌张力出现短暂的丧失而拮抗肌群随之出现代偿性的抽动,肌电图示肌电活动短暂、阵发性停止。
两者均无脑电图的改变。
1.2 癫痫性肌阵挛其神经生理特点。
肌阵挛肌电图爆发时间范围10-100 ms ;负性肌阵挛的EMG 静息期时间范围50-400 ms ;拮抗肌群的同步EMG 爆发或静息期;常规表面EEG 或爆发-锁时的EEG 平均技术监测到相关EEG 变化按其类型举例:①癫痫性肌阵挛发作时,EEG 表现为全导不规则棘-慢复合波、多棘-慢复合波短暂爆发;②肌阵挛站立不能发作时,EEG 表现为不规则无节律的棘-慢复合波(肌阵挛)突然转为高波幅慢活动(失张力),由于其发作时间短暂,临床很难确定突然的跌倒发作中是否有肌阵挛的成分,准确诊断还有赖于同步体表肌电图的记录;③婴儿早期肌阵挛性脑病:EEG 表现为爆发-抑制或类似高度失律图形,微小的肌阵挛抽动与异常放电可没有明确的相关性;④LGS 肌阵挛发作时,EEG 表现为广泛同步多棘慢波,其后常有一个大的电位正相偏转,并继以2-3秒的广泛性电压下降;5)、青少年肌阵挛发作时,EEG 表现为3.5-5 HZ (有时2.5-3 HZ )棘-慢复合波、多棘-慢复合波暴发,肌阵挛的强度与多棘-慢复合波的数量、振幅有关,睡醒后及思睡时多见,入睡后减少,常常有光敏反应。
急诊癫痫发作误诊原因分析

[ 1 】 彭志 文. 聚合 酶链反 应检 测结核 分枝杆茵的临床应 用价值 [ J ] . 检 验
医学与临床 . 2 0 1 0 , 7 ( 1 4 ) : 1 4 9 0 - 1 4 9 .
经验 交流
Me d i c a l Ae s t h e t i c s a n d Co s me t o l o g y
医学美学美容
2 0 1 3 年4 月第4 期
No. 4,Ap r n,2 0 1 3
F Q - P C R 检测两种不同标本中结分枝杆核菌D N A 用于肺结核 诊断的意义
自限性 的异常放 电所 致 , 反复 发作所 引起的慢性神 经系统 病症则称为 症4 例, 其中表现 为挤眉弄 眼1 例, 一 侧上下肢 不 自 主 抽动2 例, 口角抽 癫痫。 癫痫 是一种慢性 的脑部疾 患, 由脑部神 经元 过度放 电所 致 的突 动 1 例。 所有 病 人均 行颅 脑 c T 检 查未 见异 常, 脑 电图常规 检 查正常 4 然 反复 和短 暂 的中枢神 经 系统功 能失调 为特 征 , 根 据所 犯神经 元 的 例 , 广泛轻 度 成轻 中度 异常 l 1 例, 表现 为慢 波、 棘波和局 灶性 痫样 放 部位和 放 点扩 散的范 围, 功能 失常可 表现运 动、 感觉、 意识 、 行 为、 自
袁英
中图分类 号 : R7 4 1 文献标 识码 : A
米传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文章 编 号 : 1 o 0 4 — 4 9 4 9 ( 2 0 1 3 ) 0 4 — 0 2 1 4 b 一 0 2
多部位疼痛性癫痫20例误诊分析

( 吉林省延边脑科医院 , 吉林 延吉 130) 30 0
di1 .9 9 i n 17 —0 6 .0 0 1 .8 o:0 3 6 ̄.s .6 2 3 9 2 1 .2 0 6 s 中图分 类号 : R 4 . 72 1 文献标识码 : B 文章编号 : 17 —0 6 (0 0 1 —18 6 2 3 9 2 1 ) 2 59—0 1
本文 2 , 中 , 6例 、 1 , 0例 其 男 女 4例 发病 年 龄 4 9岁 ,
发病至确诊 时 间 3个月 ~9年 。大腿疼痛 4例 , 臀部 疼痛 3 例, 足趾 痛 5例 , 踝关 节痛 1 , 例 膝关 节痛 4例 , 肩关 节及肘
关节痛 2例 , 腕关节及 腕指关 节痛 1 。误诊为风湿 性关节 例 炎 7例 , 类风湿性关节 炎 5例 , 多发性 神经炎及 痛风 7例 , 误 诊为神经官能症 1 0年 1 。 例
典型癫痫 发作 时 , 身抽搐 、 识丧失 , 全 意 比较容 易诊断 。 而无意识丧失及抽搐 、 局部疼痛 的癫 痫较罕见 , 容易 被误诊 。 现将我 院 19 ~2 0 9 4 0 3年躯 体 不 同部位疼 痛性 癫痫 2 0例 报
告如下 :
1 临 床 资 料
大部分错投非神经专科救 治 , 因缺乏专 业知识被 神经科 医 或 生转至其他科错治 。这不仅 给患者增加 了痛苦 , 且加重患 而
波 , 中度 异 常 脑 电 图 。诊 断 为 肢 痛 性 癫 痫 。诊 断 明 确 , 为 用
[ ] 冯应琨 . 2 临床脑电 图学 [ . M]北京 : 民卫 生出版社 ,9 9 7 — 人 19 :9
8 0.
[ ] 路英智 , 3 屈传敏 . 癫痫学 [ . M] 中国中医中药出版社 ,9 9 6 19 :0—
52例青少年肌阵挛性癫痫的临床分析

入2 枚斯 氏针 ,然后行手 法把持复位 ,C 臂x线机 缺认复位满 意后 ,由 两 小切 口钢板两 端打人3 5  ̄ 枚锁定螺 钉 ,彻底 冲洗切 1后逐层 关闭缝 3 合 ,常规放置 引流管引流 。术 后常规应用石 膏托固定 ,嘱患者术后2 d 行肌 肉等长收缩 ,踝关节旋转 活动 等康复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能锻炼 ,5 后行C M膝关 d P 节 活动 ,待骨 折线模糊 后 ,逐渐开始 下地 负重锻炼 。术 后常规应用抗
位 即可 。术后嘱患者积极行功能锻炼,从而利于患肢功能的恢复 。 综上所 述 ,采用双小切 I经皮锁定钢板 内固定治疗下肢骨 折 ,术 2 :
后患者骨折愈合 良好 ,功能恢复佳 ,不 良反应少 ,使用方便 ,值得临
床推广应用。
参考 文献
[】 李震 , 春 做 创 经皮 钢板 内固定 治疗 下肢 骨折 5 例 [ . 空 航 1 柏 2 J航 】 天 医药,00 1 ) 9 -9. 2 1, ( : 78 8 2 68
院 治疗肌 阵性癫 痫 疾病 的 5 患者作 为研 究对 象,观 察患者 的 临床 特征 。结 果 患者 的 发病特征 以肌 阵 挛性 为主 ,患者 的脑 电图会 发生 变 2例 化 。临床 常 出现误 诊 的现 象,丙 戊酸钠 能有 效抑 制癫 痫 的 发作 。结论 加 深 对癫 痫疾 病 临床 症状 的认 识 ,降低 误 诊率 , 丙戊酸钠 是 治疗癫
为简单有效 内固定 ,不 以稀释局部软组织血供来强求坚强 固定 。 锁 定钢 板即为符 合B 理论 的新型 内固定 系统 。锁 定钢板 由于锁 O 定孔 的特 色设计 ,使螺钉与钢 板间锁定链接 ,钢 板无需紧贴骨质 ,从
而不必广 泛剥离软组织与骨膜 即可形成坚强 内固定 ,利于骨折的早期 愈合 ,减少骨折延迟愈合 与不愈合的发生 。锁定钢板与骨皮质 问无压
急诊癫痫发作误诊原因分析

急诊癫痫发作误诊原因分析癫痫是一组由不同病因所引起,脑部神经元高度同步化,且常具自限性的异常放电所致,反复发作所引起的慢性神经系统病症则称为癫痫。
癫痫是一种慢性的脑部疾患,由脑部神经元过度放电所致的突然反复和短暂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为特征,根据所犯神经元的部位和放点扩散的范围,功能失常可表现运动、感觉、意识、行为、自主神经等不同障碍或兼有之。
因而其临床表现多种多样。
本文报告15例癫痫部分发作其临床表现呈不典型而被误诊,现将本院近来误诊的15例病例总结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本院自2010年以来急诊就诊的15例癫痫误诊病例如下:女9例,男6例;年龄15-50岁,平均32岁。
误诊晕厥6例,表现为晕厥,误诊短暂性脑缺血发作2例,表现为偏侧肢麻木,误诊为偏头痛3例,误诊为抽动症4例,其中表现为挤眉弄眼1例,一侧上下肢不自主抽动2例,口角抽动1例。
所有病人均行颅脑CT检查未见异常,脑电图常规检查正常4例,广泛轻度成轻中度异常11例,表现为慢波、棘波和局灶性痫样放电。
2 治疗与效果15例病例临床以抗癫痫药进行治疗从近期疗效观察,其中明显好转11例,2例在服药期间偶有类似发作,2例无效。
3 讨论癫痫是一种以大脑神经元异常放电引发突然、短暂且反复发作的脑部功能失常为特征的综合征。
因神经元异常放电的涉及部位和放电扩散范围不同,该病可引起运动、感觉、意识和植物神经等出现不同形式和程度的功能障碍。
神经元出现阵发放电引发的一过性脑功能异常称为癫痫发作,每位患者癫痫发作可能是一种或多种形式并存。
癫痫发作的发生机制十分复杂,迄今尚未完全阐明。
许多研究结果表明它的电生理本质是神经元过度同步放电的结果,与神经生化、神经生理、免疫学等均密切相关。
于异常放电的起始部位和传递方式的不同,发作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可表现为发作性运动、感觉、自主神经、意识及精神障碍。
特发性癫痫这类患者的脑部并无可以解释症状的结构变化或代谢异常,其发病与遗传因素有较密切的关系。
肌阵挛的病因治疗与预防

肌阵挛的病因治疗与预防又称肌阵挛west综合征是婴儿期特有的癫痫,发病年龄早,痉挛形式特殊,90%伴有明显的智力和体力发育障碍。
肌阵挛的原因有很多,如癫痫(包括婴儿痉挛)、小脑共济失调、低钙血症和一些代谢性疾病。
在婴儿期,由于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可能会出现暂时性肌阵挛。
正常儿童睡觉时也可能出现肌阵挛,这不是病态的。
癫痫、婴儿痉挛等疾病引起的肌阵挛,脑电图检查时一般有癫痫放电。
婴儿痉挛的脑电图检查表现为特征性放电。
1.鞠躬样痉挛其表现为突然发作的短暂的全身肌肉痉挛,颈、躯干和腿弯曲、内收或外展,双臂向前向外急伸呈拥抱状;点头样痉挛点头样发作;3.闪电样痉挛持续时间很短,平时不注意很难找到。
肌阵挛性癫痫患者可表现为头部、颈部、四肢或躯干肌肉的突然单次抽搐,有时只是一块肌肉或某些肌肉群的抽搐。
抽搐后立即放松,可以是一侧或两侧。
轻度的肌阵挛只影响头部或手部。
上肢抽搐会使手中的物体丢失或抛出。
更严重的是,全身受到影响,站立时突然失去平衡,摔倒。
你可以从坐着的地方跳出来。
所以这种病人经常在额头、鼻尖、嘴唇和其他地方留下疤痕。
通常是个别攻击或几秒钟内反复攻击,睡觉或醒来攻击更多,甚至出现持续状态。
肌阵挛通常发生在一次抽搐后,间隔几秒钟,然后连续抽搐几次。
当人们即将睡觉或即将醒来时,它最有可能发生。
因此,有时被误诊为歇斯底里。
详细询问病史,了解儿童过去的历史和发作形式,结合清醒期和睡眠期特征性脑电图变化,以及随病情进展的智力下降和人格变化,可进行诊断。
根据发作的形式,并努力使治疗医生亲自观察发作,应识别其他引起肌阵挛的疾病,必要时可进行神经影像学检查。
1、激素,(ACTH)1日25μ~40μ,肌注半个月后变成强松1日2mg /kg,服用4周后,痉挛停止,1周2.5mg减量,直到开始量的1/2,然后以更小的量维持。
—当大剂量激素无效时,应更换其他制剂。
丙戊酸有一定的疗效,显效快,副作用少,但剂量大。
3、Vigabatrin是一种广谱抗癫痫新药,是选择性转氨酶抑制剂,容易通过血脑屏障,可使全脑GABA(抑制神经递质)浓度升高,毒性小—根据1991年世界癫痫会议记载,本药治疗是癫痫治疗的新时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讨青少年肌阵挛癫痫患者误诊的原因
摘要:目的:进一步研究青少年肌阵挛癫痫患者的误诊原因。
方法:选取我院于2010年5月~2013年5月收治的30例青少年肌阵挛癫痫患者,对其误诊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通过诊断后,发现有13例儿童误诊为全面性强直性阵挛发作、特发性癫痫,6例为儿童失神癫痫、特发性癫痫,3例为复杂部分性发作,3例为多动症,同时误诊为单纯部分性发作、局灶性起源的阵挛性发作、热性惊厥、月经期癫痫、反射性发作各1例。
在诊断患儿为青少年肌阵挛癫痫后,停止使用奥卡西平、卡马西平、苯妥英钠,给予服用左乙拉西坦或(和)丙戊酸钠,其中有12例患者减少发作次数,6例患者减少发作时间,12周内有7例没有再次发作,半年内有3例无发作,1年内有2例无发作。
结论:有效掌握和理解青少年肌阵挛癫痫病的相关知识可减少误诊情况。
关键词:误诊青少年肌阵挛性癫痫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3.07.198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7-0179-02
在特发性全身性癫痫中青少年肌阵挛癫痫是一种较为特殊的综
合征,在癫痫患者中发作肌阵挛癫痫的占有率最高可达到10%[1]。
本文作者为了研究导致青少年肌阵挛癫痫的误诊原因,选取我院于2010年5月~2013年5月收治的30例青少年肌阵挛癫痫患者,对其误诊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于2010年5月~2013年5月收治的30例青少年肌阵挛癫痫患者,其中男14例,女16例,年龄4~25岁,平均年龄16.5岁。
肌阵挛的发病年龄为0.8~18.8岁,平均病程3.6年,延迟诊断的平均时间为4年。
本次研究的患者中均肌阵挛发作,其中有18例患者伴有强直性阵挛发作,9例伴有失神发作,其余3例为单纯肌阵挛发作。
有1例患者伴有发热。
在晨起后发作次数增多的患者有18例,睡眠剥夺后5例,疲劳后2例,生气后2例,月经前期2例,无明显诱发因素1例。
发作部位:手指有4例,一侧下肢、上肢的短暂快速抽动有14例,四肢抽动有10例,发作剧烈造成摔倒有2例。
在患者觉醒时有10例出现肌阵挛持续状态。
本组患者通过检查神经系统均为检查出阳性体征。
发作频率:单纯肌阵挛每天约1~3次,偶尔每天或每月均发作数次;强直性阵挛每天1~次或者2~3个月1次;失神每月1~3次或者1~4个月1次。
在30例患者中有癫痫病史的患者共8例,有热性惊厥史1例。
通过24h视频脑电图监测和睡眠脑电图检查后,正常患者有2例,多个导联出现多棘-慢波、多棘波、棘-慢波的患者有16例,出现局灶性棘-慢波和多棘波4例。
在进行mri或头颅ct检查后,均没有异常情况出现。
1.2 方法。
回顾分析本组患者的误诊情情况。
2 结果
2.1 误诊情况。
通过诊断后,发现有13例儿童误诊为全面性强
直性阵挛发作、特发性癫痫,年龄4.2~27岁,发作形式以全面性强直-阵挛发作为主。
6例为儿童失神癫痫、特发性癫痫,年龄3.2~17岁,主要症状以失神发作为主。
3例为复杂部分性发作,伴有失神发作且一侧肢体出现抽动现象。
3例为多动症,由于手中物品掉落或突然被绊,发作时间短且无意识障碍,经脑电图检查为发生异常现象。
1例单纯部分性发作,15.8岁,主要表现是手指有抽动现象,经脑电图检查为发生异常现象。
1例局灶性起源的阵挛性发作,10岁,主要表现为一侧经常出现肌阵挛。
1例热性惊厥,初次诊断年龄是4.7岁,发病年龄是9个月,发病时偶尔伴有发热症状,无产伤使、外伤史、家族性癫痫史,临床表现为肌阵挛发作、失神发作、全面性强直-阵挛发作,经脑电图检查为发生异常现象。
月经期癫痫1例,发病时间13岁,临床表现主要是全面性强直-阵挛反复发作,通常在月经来潮的3d内发作次数较多。
反射性发作1例,20岁,临床表现主要以肌阵挛发作和失神发作为主,发作前有强光刺激。
2.2 确诊情况。
主治医生在询问患者的疾病史后,发现本组患者均有合并肌阵挛的情况出现,特别是在睡眠剥夺、睡醒后、饮酒、精神紧张、疲劳等情况下较为多见,通过睡眠脑电图反复多次的检测结果中发现,多个导联出现多棘-慢波、多棘波、棘-慢波情况,通过观察频脑电图监测中发现,脑电图癫痫样和肌阵挛是同步放电。
在重新诊断后可确诊为青少年肌阵挛癫痫疾病。
在确诊为青少年肌阵挛癫痫之后,停止使用奥卡西平、卡马西平、
苯妥英钠,给予服用左乙拉西坦或(和)丙戊酸钠,其中有12例患者减少发作次数,6例患者减少发作时间,12周内有7例没有再次发作,半年内有3例无发作,1年内有2例无发作。
3 讨论
临床医生之所以会误诊青少年肌阵挛癫痫的原因是由于其对该
病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了解的不够全面,可以掌握该病的发作特点、促发原因和通过脑电图检查的结果对其进行进一步分析,从而降低误诊率[2]。
临床医生应该多研究和学习关于癫痫病的知识,因为癫痫是一种较为复杂的综合征或者疾病,只有不断的研究才能提高确诊率,根据相关资料报道,正确诊断的时间都要比发病时间晚,误诊率超过90%以上,正确诊断和症状发生的平均延迟时间为8年以上,而医生缺乏掌握相关知识不全面,很少询问,患者降速肌阵挛抽动的情况也比较少,而在脑电图检测中局灶异常则被认为是局灶运动性异常[3]。
患者在临床诊断中,如果局部或全身出现阵发性的肌群、肢体收缩性的反复动作,患者没有意识障碍则需进行长程录像脑电图监测,若发生和临床发作同步的多棘-慢波应该立即想到该病[4]。
对于没有确诊的患者,应尽量避免服用加重失神或肌阵挛的药物,如奥卡西平、卡马西平、加巴喷丁、苯妥英钠、氨己烯酸阁等。
在患者进行治疗时,应观察患者的行为智能和心理精神变化。
参考文献
[1] 孙丽艳,邹飒枫,黄颜等.青少年肌阵挛癫痫误诊22例分析
[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1,34(4):51-53
[2] 郝静,彭炳蔚,牛好敏等.青少年肌阵挛癫痫18例误诊情况分析[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06,23(4):499-500
[3] 吕玉丹,孟红梅,陈禹等.31例青少年肌阵挛性癫痫临床表现脑电图特点及误诊分析[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11,28(4):327-329
[4] 郝静,牛好敏,郭月叶等.青少年肌阵挛癫痫21例临床特点及脑电图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18):4502-4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