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髋关节翻修经验分享

合集下载

髋关节翻修难点及解决方案

髋关节翻修难点及解决方案
GRIPTION TF™ 垫块是 被设计用于填重严重髋 臼缺损的假体。
材质为纯钛
卓越几 何设计 提供更 匹配的 骨表面 接触
定向螺 钉孔提 供最大 固定性
专利TRUEBOND™ 锁槽来帮助提高垫 块对髋臼的机械安 全性能
翻修手术的结果和花费都高于初次手术
导致翻修的原因存在医生的因素,也有 患者的因素
中国市场
2010年,人工关节置换数量约16万例,THA占 70%;2012年约24.6万例,每年以30%的速度 递增,到2015年,将接近40万例。THA占60%。
中国关节翻修市场讨论
Case
2015
Hip Primary
Bozic, KJ (AAOS 2014)
部分松动但需要全翻修的情况
髋臼固定良好,内衬锁定机制破坏。 固定良好但位线不良,必须通过翻修纠正 股骨固定良好,锥度破坏或原来的锥度无
匹配的股骨头 髋臼上移,恢复长度,稳定困难 感染
第一次手术
术前
术后
2012.2.16在我院行“左THA术”
第二次手术
2012.7.26在我院行“左THA术后截骨骨不连植骨内固定术”
第一次手术
术前
术后
2012.10.19在我院行“左THA术”
2016.5.23 术后3年半
2016.7.18在我院行“左髋翻修术” 术中透视
术后第2天
任何时候都必须首先排除感染的可能 (感染翻修是another story!)
人工全髋关节翻修 相关问题及解决方案
人工关节置换持续上升
美国年人工关节置换总量超过1,000,000例。
到2030年,初次THA增加174%(572,000),初
次TKA增加673%(3.48M),要求行髋关节翻修术

髋关节假体翻修

髋关节假体翻修
第8页/共19页
病情及全身情况评估:由于翻修术较初次手术难度更大、更复杂, 手术时间也较长, 加之老年病人常伴有各种慢性疾病, 因此术前应正确评估病人对手术的耐受程度, 详细询问病史, 对病人进行全面系统的体格检查, 及时发现和治疗现有疾病, 警惕潜在疾病发作, 监测并改善病人的营养状况, 达到置换手术的要求。 术前康复训练: 责任护士按照宣传手册教会功能锻炼的方法,包括股四头肌的等长收缩、踝关节跖曲背伸练习、直腿抬高练习、引体向上练习及拐杖和助行器的使用方法。行翻修术的大多是高龄患者,文化层次低,对康复知识的宣教即需要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又需要反复进行,才能达到预期目标。很多老年人术前有吸烟史,不但要求患者戒烟,还要指导做深呼吸、咳嗽,每日数次,尤其是清晨起床后效果更佳,现身示范缩唇呼吸的方法,以此预防术后呼吸道感染。了解并指导助行器、拐杖的使用方法。
感谢您的观看!
第19页/共19页
第9页/共19页
术后护理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人工髋关节翻修术创伤大, 术中出血多, 为了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 DVT ) , 术后一般不用止血剂而用抗凝剂, 出血的可能性增加。另外, 病人多为高龄老人,代偿能力较差, 故术后应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 持续低流量吸氧, 使用心电监护动态监测血压、脉搏、呼吸、血氧饱和度变化。密切观察和掌握输液速度, 防止发生急性肾衰竭和肺水肿; 对肾功能不全者, 注意观察尿量。! 观察体温的变化, 术后3 d 内体温在38. 5 ∃ 以下, 多为吸收热, 应向病人做好解释并给予物理降温。∀ 观察和记录患肢的肿胀程度、肤色、温度、感觉、浅静脉充盈情况, 及时发现并预防DVT 的形成。 引流管护理:术后保持负压引流通畅, 可用别针将其固定在床单上, 防止引流管滑脱或折叠、屈曲; 术后1 h~ 2 h 引流量多, 易堵塞管腔, 要经常捏压引流管。负压引流装置应防止其漏气, 当负压下降到一定程度后应重新启动, 以保持有效负压引流。为防止功能锻炼时引流液倒流, 发生逆流导致细菌进入创面, 应提前夹闭, 功能锻炼结束后再开放引流管[2] 。负压瓶每天更换1 次, 如引流出血性液体多时, 应及时更换, 操作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定时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和量, 若引流液为鲜红色, 量较多, 提示有新的出血, 应及时通知医生。若病人术后病情平稳, 术后第2 天引流量少于50 mL, 应拔除引流管。

人工全髋关节翻修手术的术中配合

人工全髋关节翻修手术的术中配合

人工全髋关节翻修手术的术中配合目的总结人工全髋关节翻修手术的术中配合要点。

方法总结了9例人工全髋关节翻修手术的术中配合及护理要点。

结果9例患者手术均获得成功,翻修后伤口愈合良好,未再次出现感染或脱位者。

结论人工全髋关节翻修手术难度大,持续时间长,出血量明显增加,感染风险高,所以对手术室护理的要求更高。

标签:人工全髋关节;翻修手术;术中配合人工全髋关节翻修手术是对于人工初次髋关节置换术后出现感染、关节不稳、磨损、假体位置不良、假体松动、移位或断裂等并发症时,需要将原假体取出后进行假体再置换的手术方式;可有效控制感染,并有效解决因假体问题导致的关节疼痛、功能障碍、畸形等问题。

翻修术是一个较初次手术更为复杂的手术,故对术中配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 临床资料本组病例9例,男7例,女2 例,年龄62~76 岁。

假体周围骨溶解引起无菌性松动5例,股骨柄下沉3例,假体反复脱位1例。

术前均有不同程度的髋部疼痛、活动受限。

手术时间2~5小时,术中失血约500ml左右,其中植入生物型假体5例,骨水泥型假体4例。

现将手术配合总结如下:2 术前准备2.1术前访视手术室巡回护士于手术前一日到病房访视病人,首先要做自我介绍,态度和蔼,语言亲切,耐心细致的讲解患者提出的各种疑问,并介绍相关成功病例以消除其思想顾虑,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

2.2 器械的准备骨科常规器械一套、高频电刀、吸引器、电刀清洁片、高压冲洗枪、冲洗液1-2袋(3L装),充分准备假体、骨水泥等特殊用工具以及捆绑带、钛缆、钢板、钢丝、螺钉、骨源等,且备好侧卧位体位用具一套。

3 术中配合3.1 手术方式及体位本组病例均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侧卧位。

常规消毒铺巾,取后外侧切口,逐层切开组织,先切除关节周围瘢痕组织和炎性坏死组织,显露关节腔,将关节脱位。

3.2假体取出如果髋臼已松动或磨损,直接用髋臼取出器取出,同时假体柄也已松动者,直接用假体柄取出器取出。

对固定牢固的股骨假体和骨水泥,先用薄骨凿去除假体近端骨水泥,使假体与骨水泥之间、骨水泥与骨组织之间形成狭窄间隙,边凿边去除骨水泥,逐渐取出股骨假体和骨水泥。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5年内翻修的原因分析及处理方法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5年内翻修的原因分析及处理方法

万方数据万方数据生堡窆E整鍪查垫!Q生!旦筮箜鲞筮!!翅堡堕!』!!瑾:』!k垫!Q,!尘:堡,丛!:!兰结果一、术后情况术后引流300~750ml,平均450ml。

功能康复根据手术情况、患者体质及原有疾病情况进行个体化实施,翻修手术后若假体安装稳固,关节稳定可早期下地行走。

鼓励患者进行局部肌肉收缩锻炼,术后第2天开始进行髋关节主动活动锻炼,多数患者术后5~7d可下地站立,扶助行架行走。

合并骨折适当延长下地时间,并按照骨折治疗原则进行功能康复锻炼。

使用预防深静脉血栓药物和预防性应用抗生素。

切口术后12—14d拆线,均愈合良好。

二、并发症l例髋脱位患者,原假体外倾角偏大,翻修髋臼圈1患者女性,55岁,生物型全髋置换后2年,髋臼假体选择偏小,髋臼假体松动(1a);髋臼翻修用生物型假体,股骨翻修用骨水泥型假体图(1b)图2患者男性,78岁,混合型全髋置换术后1年,生物型髋臼外倾角过小,髋臼假体包容差,髋臼假体松动,骨水泥股骨假体稳固(2a),仅翻修髋臼假体(2b)图3患者女性,53岁,骨水泥犁髋关节置换后2年,髋臼松动(3a)用大号生物型髋臼翻修,股骨假体未翻修(3b)图4患者女性,68岁,术后2周行走时跌倒致粗隆骨折(4a),行骨折切开复位,股骨假体翻修(4b)图5患者女性,67岁,股骨双动头置换5年后出现明显髋部疼痛,x线片显示髋臼关节软骨磨损(5a),行全髋翻修(5b)假体,该患者原有心血管和肝脏疾病,术后局部血肿形成,4周后需再次手术清理血肿和止血。

1例髋臼假体松动患者仅作髋臼侧翻修,股骨侧保留者,复位后发现关节较松,但下肢长度已经与健侧相同,如果选用加长股骨头,将增加患肢长度,故没有更换长颈股骨头,术后练习行走时有脱位倾向,推迟3周再次下地扶拐行走,关节不稳定现象消失。

无一例发生感染、深静脉血栓、主要血管和神经损伤等并发症。

三、随访随访时间16—76个月,平均36个月。

随访时影像资料显示,髋臼假体和股骨假体位置、以及假体与周围骨质匹配良好,无一例出现松动和感染征象,无一例需要再翻修假体。

人工髋关节翻修术

人工髋关节翻修术

低毒力感染
李德珍
李李德德珍 珍
李德珍 翻修术后海慈病人源自海慈病人李桂祥李桂祥
李桂祥
李桂祥 翻修术后
李桂祥 翻修术后半年
李北均
李北均 翻修术后
黄素玲
黄素玲 翻修术后
王玉珍
王玉珍
右THR术后 假体松动
王玉珍 翻修术后
王玉珍 翻修术后6个月
翻修术后8个月
翻修术后 1年
2.疼痛及下肢比原来变短;
3.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如果病人 出现关节的疼痛,特别是负重疼,在排 除了其它因素后出现疼,考虑为假体出 现问题。
三、X-ray检查:
髋关节的X光片 (正侧位)
早期的X光片表 现为假体周围有 一透亮带,晚期 可见假体下沉、 移位,甚至出现 骨溶解。
四、实验室检查:
七、术中并发症:
假体取出困难:大粗隆骨折 再置换假体穿出股骨骨干 出血 血管、神经损伤(臼)
假体取出困难:大粗隆骨折
吴开珍
吴开珍 术中
吴开珍 翻修术后
吴开珍 术后2年
再置换假体穿出股骨骨干
魏荣 第一次手术后
魏荣 第一次翻修
术后
魏荣 二次翻修术后
魏荣
二次翻修 术后
八、术后并发症:
1.伤口感染 2.关节脱位 3.双下肢不等长 4.功能活动障碍
许金凤
许金凤 术后脱位
许金凤 再次翻修术后
九、术后注意事项:
1.负重晚 2.康复锻炼 3.避免外伤
十、翻修术的原则:
只翻修松动的假体
十、总结:
髋关节翻修手术与primary手术有着本质的区别, 每个病例都不同,手术的方式及手术的时间、手术 的预后均不同。
人工髋关节翻修术

人工髋关节翻修手术的临床体会

人工髋关节翻修手术的临床体会

人工髋关节翻修手术的临床体会【摘要】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翻修原因。

方法回顾总结19例人工髋关节翻修中发现的问题,分析翻修原因。

结果19例中术前诊断松动8例,脱位3例,深部感染2例,髋臼磨穿2例,断柄1例,髋周及股部疼痛2例,假体柄刺透皮质1例。

12例患者假体取出顺利,7例患者存在珍珠面骨长入假体移除障碍,12例作全髋置换翻修,4例臼杯松动或位置不良致脱位仅翻修髋臼,1例股骨柄穿通皮质更换双动头,2例因深部感染严重而作单纯假体取出和清创术。

全组病例经6个月~5年随访,Harris评分术前平均41分,术后平均84分,平均增加43分。

结论目前基层翻修病例仍以早期国产人工髋关节置换者为主。

翻修主要原因是:人工关节设计、质量因素和手术技术因素之不足,造成假体过早松动或(和)种种其他并发症导致手术最终失败。

提示部分国产人工关节质量需改进,需具备相应配套器械,手术操作技术也有待提高,特别在基层医院,技术和其他因素的缺陷显得尤为明显。

【关键词】人工髋关节; 翻修手术随着人工髋关节置换的日益普及,部分病例由于感染、脱位、无菌性松动或各种技术因素造成人工关节失败,需再次手术翻修。

随着时间推移数量会愈来愈多。

作者自1996 年以来共完成921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其中含国产人工髋关节(指初次手术)失败后翻修手术19 例,积累了一些初步经验,现就治疗体会作一报告。

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自1996年3月至2009年3月共完成19例人工髋关节翻修手术,其中男13例,女6例。

左侧15髋,右侧4髋。

年龄30~82岁,平均56岁。

首次手术前诊断:股骨颈骨折12髋;股骨头坏死5髋;良性骨肿瘤1髋;髋臼骨折1髋。

首次手术时行人工股骨头置换12例;其中双极股骨头头10例;单头2例;全髋7例。

术后翻修时间:2个月~11年,平均7.2年。

翻修前诊断:无菌性松动8例;深部感染2例;臼磨通2例;脱位3例;断柄1例,假体柄穿通骨皮质1例;股部或髋关节周周围痛2例。

髋关节翻修术临床体会

髋关节翻修术临床体会

髋关节翻修术临床体会目的:探讨髋关节翻修术中的难点及其对应解决方法。

方法:1980~2006年对10例人工髋关节行翻修术治疗及随访。

术中使用直线矩形加长柄假体,采用超薄弧形骨刀、电锯切割假体臼、点状钻孔松动、不同部位植骨等方法改良。

结果:10例均获随访,无术中、术后并发症,髋关节功能改善满意,未再见松动。

结论:髋关节翻修术是不得已而为之的手术,术中情况差别大,需区别对待,采取不同方法才能达到满意效果。

标签:髋关节;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翻修术随着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日益普及,一些术后并发症也逐渐增加,临床常见有人工髋关节疼痛、假体松动、下沉等,为能解决这些弊端,自1980年以来我科采用人工髋关节翻修术治疗患者10例,疗效满意。

现通过回顾性总结分析结合文献学习,将治疗体会进行报道: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1980~2006年我院共行髋关节置换493例,其中,人工股骨头置换98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395例,术后翻修10例,翻修率为4.8%。

术后翻修10例中,男7例,女3例,年龄42~72岁。

右侧6例,左侧4例。

1.2翻修原因假体松动、下沉7例,感染、松动1例,假体位置不当2例。

所有松动假体均为骨水泥型人工全髋关节。

翻修时间为术后1~12年。

重新更换的假体为北京普鲁氏公司提供的进口或国产翻修假体。

1.3手术方法全部手术均为连续硬膜外麻醉,3例为Smigh pertesan切口,7例为外侧直切口。

切除关节周围瘢痕,将关节脱位。

髋臼松动可用髋臼取出器取下。

髋臼不松动,但考虑到翻修假体的配置必须更换髋臼时,可用弧形骨刀沿髋臼假体与骨之间轻轻打入,在切口显露范围内尽量沿髋臼缘、后缘和上缘操作。

一般情况下,髋臼均可顺利取下。

假体取出后,做髋臼和股骨髓腔准备。

髋臼更换主要视髋臼臼床具体情况而定,可采用髋臼支架、螺旋臼或聚乙烯臼。

股骨假体柄采用钛合金微孔加长柄。

安装后保持髋臼外展45°、前倾10°,关节复位后,各方向活动髋关节,无明显脱位后,关闭切口。

一例人工髋关节翻修术围手术期的护理个案护理更改

一例人工髋关节翻修术围手术期的护理个案护理更改

一例人工髋关节翻修术围手术期的护理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是重建髋关节功能的主要手段。

近年来随着置换假体技术的改进及水平的提高,髋关节置换的疗效明显提高,极大地改善了患者生活质量,但由于假体松动、人工关节脱位、骨折、假体断裂及感染等原因,必须进行翻修手术.全髋关节翻修术与首次髋关节置换术相比,手术更为复杂、困难,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和维护,也更加困难,对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015年3月我科收治一例右髋关节髋关节翻修术,手术效果满意,现总结围手术期的护理经验,如下:1、病历简介:患者男性,67岁,系7年前行右侧全髋关节置换手术史,1年前在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右髋部疼痛,行走时症状加重,休息后好转,在当地医院行x片检查示:右侧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松动。

建议患者手术,但患者拒绝,并予以口服止痛药物控制。

近半年来,右髋部疼痛加重,行走困难。

遂来我院检查,门诊经相关检查后,为求进一步诊治,拟“右髋关节假体松动”于2015年3月17日收住我科。

患者既往有高血压病史2年,自服药物控制。

专科情况:右髋部无明显肿胀,右髋部后外侧见一约15cm长陈旧性手术疤痕,右股骨大粗隆顶点较健侧上移,周围叩痛(+),右下肢较健侧短缩约2cm,右“4”字征(+),右髋关节活动受限,右踝部肿胀明显,淤青、局部压痛,以外踝处压痛明显、活动受限,末梢血运及感觉运动未见异常,足趾活动自如。

x线检查示:右侧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改变,髋臼杯移位。

于2015年3月23日上午在全麻下行右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翻修术。

术后复查X片示:右髋关节在位,髋臼位置良好。

术后15天患者主诉一般情况可,无不适。

予换药见切口愈合良好,伤口拆线,详细告知出院注意事项后,出院回家康复锻炼。

2.1术前护理:2.1.1术前心理护理及健康宣教:该患者为老年人,均有手术经历,病程较长。

长期的疾患使患者肢体功能障碍,生活质量明显降低,加上初次的手术经历使患者对再次手术产生恐惧感,所以心理干预对减轻和缓解患者不良情绪起到重要作用【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