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2017届就业质量年度报告
中山大学 届就业质量年度报告

中山大学2017届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中山大学2017年12月中山大学坚持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德才兼备、领袖气质、家国情怀”为人才培养目标,以“面向学术前沿、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面向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基本导向,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学校强调学业与就业相结合,倡导“学在中大,追求卓越”的优良学风校风,要求学生夯实学业基础、树立远大目标,引导学生将个人的发展与国家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相结合,积极投身到新时代的经济社会建设中去。
2017年,学校贯彻落实教育部和广东省的各项就业创业政策及措施,积极鼓励和引导毕业生到重点领域就业,主动对接国家发展战略需求,向重点地区、重大项目和重要领域输送毕业生;积极促进毕业生到新兴领域就业,引导毕业生到战略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等领域就业;积极引导毕业生到基层就业,不断拓宽基层就业渠道,完善和落实政策保障措施。
学校2017届毕业生总体就业率为93.1%,其中本科生的就业率为91.0%,有6.8%的本科生因准备考研或申请出国而暂不就业,硕士研究生的就业率为96.6%,博士研究生的就业率为95.8%。
报告中基本数据统计截止时间为2017年12月5日,其中第三方数据调研时间段为2017年11月07日到11月24日。
目录第一章就业基本情况 (4)一毕业生就业及升学总体情况 (4)(一)毕业生总数 (4)(二)毕业生就业率 (4)(三)未就业分析 (4)(四)毕业生流向分析 (5)(五)毕业生升学情况 (6)二就业流向分析 (10)三用人单位评价 (13)第二章毕业生就业工作举措 (15)一以学业促就业,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15)二鼓励基层就业,做好定向选调生推荐工作 (15)三积极推送学生去往国际组织实习任职 (15)四帮扶就业困难学生,构建保障体系 (16)五积极开拓就业新渠道,确保就业服务质量 (16)六创建大学生创新创业平台 (16)附表 (18)附表1中山大学2017届本科毕业生最终就业情况统计表 (18)附表2中山大学2017届毕业研究生最终就业情况统计表 (21)第一章就业基本情况一毕业生就业及升学总体情况(一)毕业生总数我校2017届毕业生总数为11514人,其中本科生6910人(占比60.0%),硕士研究生3666人(占比31.8%),博士研究生938人(占比8.2%)。
中山大学新华学院2015届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

中山大学新华学院2015届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二〇一五年十二月目录一、2015届毕业生总体就业情况 (3)二、2015年各专业就业统计详细分析 (6)(一)各专业平均薪酬情况 (6)(二)2015年毕业生就业地区情况 (7)(三)2015年毕业生就业单位类型情况 (9)(四)2015届毕业生就业所属行业情况 (11)(五)2015届毕业生基层就业录取名单汇总 (14)(六)2015届毕业生升学/出国(境)情况 (14)(七) 2015届毕业生公务员系统、事业单位就业情况 (17)三、毕业生就业情况社会评价调研反馈分析报告 (19)(一)单位属性 (19)(二)对毕业生综合素质与能力优秀评价 (20)(三)毕业生在单位承担工作任务的完成情况 (21)(四)毕业生在单位工作以来的适应、晋升情况 (22)(五)对于单位是否愿意继续招聘我院毕业生意向调查 (23)四、2015年就业工作基本举措 (23)(一)加强就业工作的组织保障,继续推进就业工作制度化 (24)(二)开展就业创业政策宣传,并取得一定成效 (24)(三)积极开拓就业市场,努力为毕业生提供就业信息和就业机会 (25)(四)加强校企合作、开展就业创业校园活动 (26)(五)加强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课程建设,夯实毕业生就业创业理论知识 (27)(六)重视为创业学生提供更多平台,组织毕业生参加“SYB”大学生创业培训28 (七)针对就业困难学生,重点跟踪、重点服务 (29)(八)广泛开展就业咨询工作,重视引导学生做好职业规划 (29)(九)做好毕业生就业服务与管理 (30)(十)存在的问题和下阶段工作重点 (30)中山大学新华学院(院校代码:13902)是中山大学依据教育部教发…2003‟8号文的精神,与广东东宝集团公司按新机制新模式申办、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的涵盖文、理、医、工、经、管、法、艺等学科的多科性独立学院(教发函…2005‟68号)。
最差的985大学最差的985学校

最差的985大学最差的985学校最差的985大学篇1:就业最差的985大学有哪些?各大学陆续发布了毕业生就业去向报告。
985大学果然不负众望,升学率、就业质量都超过其他211大学。
但10根手指有长短,985大学里面也有就业质量不高的,下面一一解读。
01就业最差的985大学有哪些?一、就业率最差的985大学▲就业率最低的10个985大学就业率数据虽然不一定靠谱,但结合“灵活就业率”看,可以知道真实的就业率数据。
1、兰州大学,就业率最低,只有88.66%,共508人待业。
2、山东大学,排列第二,但就业情况不如兰州大学,因为灵活就业率8.17%。
待业+灵活就业1154人。
3、和山东大学类似的有:重庆大学和厦门大学,分别为940、752人。
4、中科大灵活就业率比较高,但不能认为中科大就业情况差。
因为有大部分未深造的学生,选择不就业、将继续深造。
如,少年班共279人,继续深造216人、参加工作22人,剩余41人:只有5人真正待业,其余36人拟继续深造。
二、升学率最低的985大学▲升学率最低的10个985大学1、重庆大学、兰州大学、吉林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再次上榜。
2、升学率最低的是华南理工大学,就业率虽然较高,但灵活就业率未公布。
灵活就业率都不敢公布,说明了学校的不自信。
与华南理工类似的还有:湖南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南大学、东北大学。
三、灵活就业率最高的大学▲灵活就业率未公布的7个985大学,以及灵活就业率最高的10所大学。
1、灵活就业率高,不一定代表就业质量差。
如,前面提过的中科大。
2、前7个大学,连公开灵活就业率的自信都没有,说明靓丽的就业率数据后面有一定的问题。
以吉林大学为例,根据该校《就业报告》露出的蛛丝马迹分析推算:该校本专科灵活就业率:13.5%。
3、排行榜中,大部分是北京名校,清华、北大也上榜了,说明2017届就业、落户形势有一定的困难。
4、值得注意的是:吉林大学、重庆大学、山东大学再次上榜。
浙江大学外语学院2019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

外国语言文化与国际交流学院2019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浙江大学外国语言文化与国际交流学院制2019年12月目录第一章 2019届毕业生就业创业基本情况 (1)第一节2019届毕业生升学就业总体情况 (1)一、生源情况 (1)二、初次就业率 (2)三、签约进展 (2)四、就业流向 (3)第二节 2019届本科毕业生升学就业情况 (7)一、生源情况 (7)二、初次就业率 (7)三、境内升学情况 (8)四、出国(境)情况 (9)第三节 2019届毕业研究生就业情况 (10)一、生源情况 (10)二、初次就业率 (11)三、境内外升学情况 (12)第二章 2019届毕业生就业创业指导与服务 (14)第一节面向2019届毕业生校园招聘 (14)第二节就业指导与服务 (14)第三节在校生创新创业教育 (14)第三章 2019届毕业生就业质量分析 (16)一、求职途径 (16)二、暂定年薪 (16)三、专业相关度分析 (17)四、工作满意度 (17)五、用人单位评价 (18)第一章2019届毕业生就业创业基本情况第一节2019届毕业生升学就业总体情况一、生源情况外语学院共有 2019 届毕业生281名,其中本科生 193 名,硕士生66名,博士生22 名。
浙江省生源人数最多,占比为25.98%,其他生源人数较多的省份依次为重庆市、山西省、福建省、湖北省、山东省等。
表1.1.1 外语学院2019届毕业生生源分布信息外语学院 2019 届毕业生共有281人,截止到 2019 年11 月 20 日,其中境内外升学 132人,国际组织实习5人,国内直接就业138人,继续求职、准备考研及出国深造等 6人,初次就业率为 97.86%。
表1.1.2 外语学院2018、2019届毕业生初次就业率(截至2019年11月20日)三、签约进展对实际参加就业毕业生的签约时间进行统计,结果表明:不同学历学生的签约高峰均出现在2019年6月,但是签约进展存在一定差异,约15%的本科生和硕士生在2018年11月已完成签约,其中硕士生签约时间分布相对均匀,本科生签约更多集中在六、七月两月,博士生前期签约率较低,签约集中出现在六月前后。
中山大学2021年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

中山大学2021年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一、2021届就业2021 届毕业生总数为 11734 人(不含港澳台及国际学生),其中本科生7043 人,硕士研究生 3881 人,博士研究生 810 人。
1、就业率截至 2021 年 12 月 31 日,2021 届毕业生总体就业率 90.91%。
其中本科生就业率 86.54%,硕士研究生就业率 97.22%,博士研究生就业率 98.64%。
2、本科生就业情况报告比较简略,深造率、协议就业情况未公布,根据报告全文计算如下:就业率低于2020届。
未落实就业单位的本科毕业生948人,其中72.78%准备国内升学或正在申请出国(境)深造,其他未落实就业单位的毕业生选择自主创业或另有打算。
二、本科生深造情况1、国内升学国(境)内升学本科生中 95.21%去往“双一流”高校和重点科研院所继续深造。
其中,70.01%选择在本校读研。
据此测算:国内升学共计2591人。
注:根据学校2021届推免生去向分析:其中保研中山大学1009人,考研805人。
保研北大66人,考研44人。
保研国科大49人,考研25人。
保研南京大学30人,考研12人。
2、境外留学①留学地点中国香港占整体本科生留学人数的 27.05%,其次为美国和英国,比例均为 25.47%。
②留学高校进入世界前 100 所大学的本科生共 1003 人,占本科毕业生留学人数的79.10%。
本科生留学目的地分布在 27 个国家(地区)。
据此测算:境外留学共计1268人。
去往 QStop30高校情况:3、保研情况根据教务部公示:2021届推免生共计1510人。
保研率:21.44%。
推算如下:注:深造率较上届增长。
其中国内升学人数、比例双增,境外留学持平。
三、工作情况1、就业地点共有 4788 名毕业生在粤港澳大湾区就业,占毕业生就业人数的 75.76%。
406 名毕业生去往西部就业,209 名毕业生去往京津冀协同发展区域就业,453 名毕业生去往长三角地区就业。
中山大学2017届毕业生

中山大学2017届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中山大学2017年12月中山大学坚持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德才兼备、领袖气质、家国情怀”为人才培养目标,以“面向学术前沿、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面向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基本导向,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学校强调学业与就业相结合,倡导“学在中大,追求卓越”的优良学风校风,要求学生夯实学业基础、树立远大目标,引导学生将个人的发展与国家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相结合,积极投身到新时代的经济社会建设中去。
2017年,学校贯彻落实教育部和广东省的各项就业创业政策及措施,积极鼓励和引导毕业生到重点领域就业,主动对接国家发展战略需求,向重点地区、重大项目和重要领域输送毕业生;积极促进毕业生到新兴领域就业,引导毕业生到战略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等领域就业;积极引导毕业生到基层就业,不断拓宽基层就业渠道,完善和落实政策保障措施。
学校2017届毕业生总体就业率为93.1%,其中本科生的就业率为91.0%,有6.8%的本科生因准备考研或申请出国而暂不就业,硕士研究生的就业率为96.6%,博士研究生的就业率为95.8%。
报告中基本数据统计截止时间为2017年12月5日,其中第三方数据调研时间段为2017年11月07日到11月24日。
目录第一章就业基本情况 (4)一毕业生就业及升学总体情况 (4)(一)毕业生总数 (4)(二)毕业生就业率 (4)(三)未就业分析 (4)(四)毕业生流向分析 (5)(五)毕业生升学情况 (6)二就业流向分析 (10)三用人单位评价 (13)第二章毕业生就业工作举措 (15)一以学业促就业,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15)二鼓励基层就业,做好定向选调生推荐工作 (15)三积极推送学生去往国际组织实习任职 (15)四帮扶就业困难学生,构建保障体系 (16)五积极开拓就业新渠道,确保就业服务质量 (16)六创建大学生创新创业平台 (16)附表 (18)附表1中山大学2017届本科毕业生最终就业情况统计表 (18)附表2中山大学2017届毕业研究生最终就业情况统计表 (21)第一章就业基本情况一毕业生就业及升学总体情况(一)毕业生总数我校2017届毕业生总数为11514人,其中本科生6910人(占比60.0%),硕士研究生3666人(占比31.8%),博士研究生938人(占比8.2%)。
全国高校历年就业率统计

全国毕业生月收入排行榜2007-10-13 16:36排名学校收入1 大连外国语学院 50502 49003 39164 38755 38636 北京外国语大学 37177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37008 西安交通大学 36829 上海外国语大学 363310 359611 359112 华中科技大学 355013 351714 上海大学 345315 华东理工大学 333216 328917 325018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316919 316720 312921 中山大学 308322 华东师范大学 303323 302724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302425 290026 284627 283328 武汉大学 275929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72330 264931 华南理工大学 256732 246533 243434 235735 西北工业大学 235236 东南大学 235037 华东政法学院 232438 230039 重庆大学 229140 厦门大学 223341 东北师范大学 222042 兰州大学 221243 武汉理工大学 215244 华南师范大学 208845 206546 浙江大学 205847 天津大学 204748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3249 203050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2151 西北政法学院 201252 西南政法大学 201253 198154 197555 西南财经大学 195256 194757 南京理工大学 194358 海洋大学 193959 190060 山西财经大学 189661 189562 湖南大学 185863 中国地质大学 183064 183065 南昌大学 182766 176067 175768 陕西师范大学 175069 华中师范大学 174070 安徽大学 173171 福州大学 172572 暨南大学 166773 西南师范大学 166074 哈尔滨医科大学 162875 广西大学 158076 江南大学 157677 广西师范大学 154878 151279 苏州大学 147180 145481 南京大学 144282 太原理工大学 138983 天津师范大学 126784 郑州大学 126385 123786 南京师范大学 120087 山东师范大学 119188 113189 海南大学 10172006年中国大学声誉排行榜2007-02-10 11:431f5151373f。
广西中医药大学赛恩斯新医药学院

业生未落实就业去向,约占毕业生总人数的 8%。
二、毕业生就业情况
(一)毕业生就业率情况
表 4:2017 届毕业生整体就业率
学历 本科生
就业 人
住院医 单位 数 升学 出国 师规范
培训 就业
2121 108 1 155 1858
未就业
就业
基层项
返回原 申请留校
委培
目类
籍待业 待业
人数
0
0 170
0
1950
广西中医药大学赛恩斯新医药学院 2017 年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
(2017 年)
广西中医药大学赛恩斯新医药学院 2017 年 12 月
目录
学校概况........................................................................................................................ 1 一、 毕业生基本情况.................................................................................................. 2
(二)毕业生结构
从性别分布来看,男生 847 人,占 39.9%;女生 1274 人,占 60.1%, 男女比例 基数为 1:1.5。
从民族分布来看,汉族 1750 人,占 82.5%;少数民族 371 人,占 17.5%;少数民 族人数约为汉族人数的 1/5。
从生源地分布来看,广西生源 941 人,占 44.37%;本省生源中又以生源为南宁市、 柳州市、桂林市的毕业生较多。
学院位于广西首府南宁市青秀区五合大道 13 号,2005 年正式面向全 国招生。学院校园占地面积 766.53 亩,2016-2017 学年全日制在校本科 生 10755 人,学院设置有医学系、医学技术系、护理系、药学系、公共管 理系等 5 个系部,拥有中医学、针灸推拿学、护理学、中药学、药学、药 物制剂、康复治疗学、医学检验技术、医学影像技术、口腔医学技术、食 品质量与安全以及市场营销等 12 个专业,形成了以中医药为主,医学、 理学、管理学等学科协调发展的布局。其中,药学专业为广西高校特色专 业及课程一体化建设项目,中医学、针灸推拿学专业为广西民办高校重点 专业,护理与养生类为广西新建本科学校转型发展试点专业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山大学2017届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中山大学2017年12月中山大学坚持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德才兼备、领袖气质、家国情怀”为人才培养目标,以“面向学术前沿、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面向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基本导向,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学校强调学业与就业相结合,倡导“学在中大,追求卓越”的优良学风校风,要求学生夯实学业基础、树立远大目标,引导学生将个人的发展与国家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相结合,积极投身到新时代的经济社会建设中去。
2017年,学校贯彻落实教育部和广东省的各项就业创业政策及措施,积极鼓励和引导毕业生到重点领域就业,主动对接国家发展战略需求,向重点地区、重大项目和重要领域输送毕业生;积极促进毕业生到新兴领域就业,引导毕业生到战略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等领域就业;积极引导毕业生到基层就业,不断拓宽基层就业渠道,完善和落实政策保障措施。
学校2017届毕业生总体就业率为93.1%,其中本科生的就业率为91.0%,有6.8%的本科生因准备考研或申请出国而暂不就业,硕士研究生的就业率为96.6%,博士研究生的就业率为95.8%。
报告中基本数据统计截止时间为2017年12月5日,其中第三方数据调研时间段为2017年11月07日到11月24日。
目录第一章就业基本情况 (4)一毕业生就业及升学总体情况 (4)(一)毕业生总数 (4)(二)毕业生就业率 (4)(三)未就业分析 (4)(四)毕业生流向分析 (5)(五)毕业生升学情况 (6)二就业流向分析 (10)三用人单位评价 (13)第二章毕业生就业工作举措 (15)一以学业促就业,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15)二鼓励基层就业,做好定向选调生推荐工作 (15)三积极推送学生去往国际组织实习任职 (15)四帮扶就业困难学生,构建保障体系 (16)五积极开拓就业新渠道,确保就业服务质量 (16)六创建大学生创新创业平台 (16)附表 (18)附表1中山大学2017届本科毕业生最终就业情况统计表 (18)附表2中山大学2017届毕业研究生最终就业情况统计表 (21)第一章就业基本情况一毕业生就业及升学总体情况(一)毕业生总数我校2017届毕业生总数为11514人,其中本科生6910人(占比60.0%),硕士研究生3666人(占比31.8%),博士研究生938人(占比8.2%)。
图1-1 2017届各学历毕业生人数(二)毕业生就业率截止2017年12月5日,我校2017届毕业生总体就业率93.1%,其中本科生的就业率为91.0%,硕士研究生的就业率96.6%,博士研究生的就业率为95.8%。
(三)未就业分析我校本科毕业生中6.8%的毕业生因准备考研和留学而暂不就业,1.5%的毕业生在求职中1,还有部分毕业生准备公务员考试而未就业。
1数据来源:第三方-中山大学2017届毕业生培养质量评价。
(四)毕业生流向分析表1-1 2017届毕业生毕业流向分析2该项统计比例中不包含定向培养本科生(五)毕业生升学情况1我校2017届本科毕业生升学深造3479人,占毕业生总数50.5%。
其中国(境)内升学2182人,国(境)外留学1297人。
1.国(境)内升学流向分析我校2017届本科毕业生国(境)内读研人数为31.7%。
其中69.7%的本科毕业生选择在我校读研。
我校2017届毕业研究生国(境)内升学人数为291。
其中71.1%的毕业生选择在我校继续深造。
表1-2 2017届本科毕业生国内升学主要流向1该项统计比例中不包含定向培养本科生我校2017届本科毕业生国(境)内升学院校主要集中于“985”院校,占本科毕业生国(境)内升学总数的90.7%。
其中,选择我校就读的毕业生占本科毕业生国(境)内升学总数的69.7%;另有2.7%的毕业生就读中国科学院,1.1%的毕业生就读北京协和医学院;其他院校及科研院所占比5.5%。
图1-3 2017届本科毕业生国内升学院校分布2.国(境)外留学流向分析我校2017届本科毕业生境外留学人数为1297人,根据2018年QS世界大学排名1,进入前100所大学(除去排名在100以内的国(境)内高校)共945人,占留学人数73.0%。
我校2017届毕业研究生国(境)外留学人数为92。
其中44.6%的毕业生进入QS世界大学排名前100国(境)外大学继续深造。
表1-3 本科毕业生进入2018年QS世界大学前50名国(境)外高校分析12018年QS世界大学排名是指伦敦时间2017年6月8日,英国高等教育资讯和分析数据提供商QS发布的第14届QS世界大学排名。
我校2017届本科毕业生境外留学的比例为18.8%。
境外留学的国家/地区主要是美国(30.8%)、英国(22.2%))、中国香港(21.9%)。
图1-4 2017届本科毕业生主要的留学国家/地区二就业流向分析1.就业单位分布1我校2017届本科毕业生主要就业的用人单位类型是民营企业(55.3%),硕士毕业生主要就业的用人单位类型是民营企业(33.6%)、国有企业(23.3%)和医疗卫生单位(20.3%),博士毕业生主要就业的用人单位类型是医疗卫生单位(52.6%)和高等院校(33.1%)。
表1-4 2017届毕业生就业单位类型分布图1-5 2017届用人单位类型分布1该项分析中不包含研究生委托培养学生。
2.就业地区分析1我校2017届本科毕业生在广东省就业的比例为82.3%,硕士毕业生在广东省就业的比例为76.7%,博士毕业生在广东省就业的比例为69.1%。
表1-5 2017届毕业生就业地区流向分析21该项分析中不包含研究生委托培养学生。
2珠三角其他地区: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布《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规划范围以广东省的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江门、东莞、中山、惠州和肇庆市为珠三角经济区主体。
此处不含广州、深圳。
西部地区:根据2001年3月九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指出,我国西部地区特指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四川、重庆、云南、贵州、西藏、广西、内蒙古12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
省外其他地区:包括港、澳、台、境外地区。
3.主要行业分析1我校2017届本科毕业生就业的主要行业类如下表所示。
表1-6 2017届本科毕业生就业量最大的前8位行业类我校2017届硕士毕业生就业的主要行业类如下表所示。
表1-7 2017届硕士毕业生就业量最大的前7位行业类我校2017届博士毕业生就业的主要行业类如下表所示。
表1-8 2017届博士毕业生就业量最大的前2位行业类1数据来源:第三方-中山大学2017届毕业生培养质量评价。
4. 毕业生的用人单位流向2我校2017届本科、硕士、博士毕业生主要就业于1000人以上规模的大型用人单位(分别为59%、59%、70%)。
2040608010050人及以下51-300人301-1000人1000人以上本科硕士博士(%)图1-6 2017届用人单位规模分布三 用人单位评价1. 98%的用人单位对我校应届毕业生满意,毕业生就业竞争力较强。
用人单位对我校应届毕业生的总体满意度(98%)较高。
同时,聘用过我校应届毕业生的用人单位中,有81%认为我校应届毕业生的整体表现高于外校应届毕业生平均水平,有19%认为我校应届毕业生的整体表现处于外校应届毕业生平均水平。
2. 用人单位聘用我校毕业生的最主要的理由是能力知识结构合格,育人效果较好。
用人单位聘用我校应届毕业生最主要的理由是“能力和知识结构合格”(92%),其后依次是“学校声誉好”(83%)、“专业对口”(72%)、“符合本单位职场文化和价值观”(52%)、“有相关的实习经历”(28%)、“持有与工作相关的资格证书”(17%)。
不同规模、类型及行业类的用人单位聘用我校应届毕业生的主要理由略有不同。
3. 主要行业及类型的用人单位对我校应届毕业生的整体表现评价2数据来源:第三方-中山大学2017届毕业生培养质量评价。
聘用过我校应届毕业生的主要行业类用人单位中,“医疗和社会护理服务业”行业类用人单位有92%认为我校应届毕业生的整体表现高于平均水平,中外合资/外资/独资对本校应届毕业生的整体表现评价最高,有89%认为我校应届毕业生的整体表现高于平均水平。
第二章毕业生就业工作举措一以学业促就业,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学校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为目标,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将学生的培养质量放在首位,树立“学在中大,追求卓越”的优良学风、校风。
围绕“德才兼备、领袖意识、家国情怀”的人才培养目标,学校根据“三校区五校园”的发展布局,全面梳理了学科专业、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将人才培养质量作为全校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
校内各部门协同工作,进一步构建和完善了第二课堂体系,将第一和第二课堂打通,在提高学生科研能力、提高升学率方面多措并举,共同促进学生教育质量的提升,全面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二鼓励基层就业,做好定向选调生推荐工作党中央、国务院一直高度重视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把基层作为高校毕业生成长成才的重要平台,并对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
为鼓励毕业生基层就业,学校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引导和推进毕业生下基层。
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做好定向选调生的推荐工作,学校先后与广西、贵州、四川、陕西、新疆、河北、湖北等地组织部门合作,每年举行多场定向选调生招聘活动,引导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发光发热,今年我校有近70名毕业生入选西部省(区)的定向选调生,帮助学生更好地实现“家国情怀”。
三积极推送学生去往国际组织实习任职学校积极鼓励和引导学生去往国际组织实习任职,倡导毕业生登上国际舞台,熟悉国际规则、参与国际事务、在国际社会中发声。
学校成立了专门工作小组,形成了多部门联动机制,设立专项工作经费,由专人负责,通过线上线下多种渠道宣传国际组织基本情况、招聘公告,并通过职业发展课程提升学生参与国际事务的素养及能力。
2017年5月,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联合主办,我校承办了“鼓励支持大学生到国际组织实习任职全国高校巡讲(广州站)”活动。
资深国际组织专家宋允孚和张幼云在活动中先后做了《国际组织实习——求职任职经验分享》、《国际组织工作体会》的专题讲座。
四帮扶就业困难学生,构建保障体系学校对就业困难毕业生采取了“校——院”两级的帮扶。
学校已形成了奖学金、国家助学贷款、助学金、勤工助学、特殊困难补助、学费减免、医疗补助、学费补偿及贷款代偿等“多元混合”的资助政策保障体系,家庭经济困难的毕业生可根据个人情况申请各类资助。
学校还积极落实国家政策,做好应届毕业生基层就业学费和国家助学贷款代偿工作,鼓励学生到中西部地区和艰苦边远地区基层单位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