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性教育活动”研究报告

“开放性教育活动”研究报告
“开放性教育活动”研究报告

浅谈小学科学信息化教学

浅谈小学科学信息化教学 随着信息化程度的提高和全球信息化的实现,作为未来人才培养基地的教育系统首先受到巨大的冲击,当代信息技术带给教育系统的不仅是手段与方法的变革,而且也包括教育观念与教育模式在内的一场历史性变革。教育系统受到信息革命的冲击,最突出的是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这给教育带来了新的格局和新的气象。特别是它对课程改革中新兴的课程——小学科学课,产生了根本性的改变。 网络环境中的科学课堂教育丰富了教学资源,拓展了教学模式。它将过去传统的、静态的、封闭的课堂变成了现代的、动态的、开放的课堂教学模式,使科学课堂更形象生动,更富感染力,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让学生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轻松地学到更多的知识。为此,我就网络环境下小学科学教学谈一点个人的想法。 一、巧用电教,化难为易 科学课上有很多学生自主探究的素材,要求学生在教 师的指导或引导下去进行调查、考察或实验,但有些活动课堂上是无法用实验的形式完全展现的,如《植物怎样喝水》这一课,反反复复讲解理论学生都很难理解,这时我们就可以借助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虚实互补,让学生“看到”植物根的水与植物茎、叶脉向上输送的水缓缓流动的情景,再在重点处点拨,植物“喝水”这一难点就解决了。再比如《地球的公转和自转》等一

系列天文知识课文,《食物链》等表现多种生物类课文,都可以利用网络和多媒体教学,生动、形象地展示给学生观看,使学生的科学探究活动不限于课堂上,实现学习时空的拓展。 另外在科学课的教学中有许多新知识、新思维的传授,受到了安全性等方面的限制,不可能在课堂进行实际演示,为了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可以通过各种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在教学过程中对这些实验、现象进行模拟演示达到仿真效果,或对现象进行放大、延时等操作,进而使学生在没有障碍的演示、实验环境中进行愉快地学习,获取知识。 二、提高兴趣,增强感知 传统教学方式主要靠粉笔、黑板、挂图或模型,学生兴趣不大,而网络环境中的科学课堂生动、形象、直观,学生兴趣浓厚。如教学《昆虫》一课,在学生掌握了昆虫的概念以后,训练学生能否在众多的动物中判断哪些是昆虫。这时可以在电脑上出示“送昆虫回家”的题目,让学生以游戏的形式“拖拽”昆虫到相应的栏里,学生既引发了兴趣,又强化了知识。 三、丰富资源,深化探究 《科学课程标准》在课程“基本理念”中指出“科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①“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科学课程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使他们在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能力,获取科学知识,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了解科学

浅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开放性

浅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开放性 摘要:新课程标准强调,数学课堂教学应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出发,让学生全面、主动地去探索,让每个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课堂教学焕发生命的活力。课堂教学的开放性,旨在打破以“教师为中心”的灌输,进行师生平等的沟通与对话,真正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关键词:数学;课堂;开放性 一、开放课堂教学的理论依据 1.从教育的本质来看,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活动,它有继承性,更具有创造性,教育的创造性必须体现在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因此学生要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必须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进行自主、创造性的学习活动。课堂教学的开放则为学生的创造提供了必要的基础和条件。 2.有序原理认为:任何系统只有开放,与外界有物质、能量或信息交换,才可能有序。“开放”是有序的前提。课堂教学,只有成为开放的系统,才能沿着由低级向高级的结构阶梯,拾级而上,逐步发展。作为教学系统中的两大能动因素──教师和学生,都应该自觉地为教学系统变成开放系统作出积极的努力,并学会在开放的过程中学习、发展和提高。

3.人本主义教学论认为:我们面对的学生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他们都有思想,有感情,有独立的人格,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个体。教学应把学生培养成富有灵活性、适应性和创造性的人,因此应该为学生提供宽松、自由、无外加压力、无讥讽的良好学习条件。让他们选择自己的学习方式,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 二、开放性的教学形式,关注学生成长过程 数学教学是一个促进学生个性认识不断提升的过程。教师只有开放知识结构和问题的探究过程,精心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策略,让学生凭借学习和生活的经验感受自己主动地探索发现,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过程,才能获取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例如,在教学《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时,我设计了一个(转转盘)游戏,让学生比大小,每个小组学生转动四次,记录所转数字。第一小组转得:“5”“7”“1”“0”,而另一个小组学生也转动四次,得:“6”“3”“8”“7”,这两个小组的学生为了使自己的数比对方大,就可以任意组合,第一小组为:5710、5701、1075、7501…,第二个小组就组成:6837、6873、7368、7386…。当第一个小组最大为7510时,第二个小组为7683、7863、8673、8763…。这时,第一小组总是输,于是他们决定比小。第一组为1057,而第二组最小也是3678。所以第一组反败为胜。在教学中,学生各抒己见,踊跃发言。因为学习过程开放,学生都以发现者

最新小学科学教学常见的几种方法

小学科学教学常见的几种方法 宝塔区中石油小学龚增杰方法是在任何一个领域中的行为方式,是用来达到某种目的的手段的总和,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方式和手段。小学科学课的教学方法是指在小学科学课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为了达成教学目标,所采用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针对小学科学课堂的种种现象,以及在新课程标准颁布以后,随着教育理念的更新,我归纳总结出在新课程标准视野下,科学课实施的一些教学方法。 一、小学科学教学方法依据的原则 ----科学性原则教学方法的确定,必须是科学的,必须符合科学教育的规律,符合学生的任知规律。 ----主体性原则教学方法的确定,必须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 ----活动性原则教学方法的确定,必须有利于指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必须有利于学生各种探究活动的开展。 ----过程性原则教学方法的确定,必须有利于学生亲身经历探究过程,在探究过程中获得过程的体验。 ----创新性原则教学方法的确定,应当在吸收传统教学方法的基础上,立足创新,重视创造出一些与传统教学方式不同的教学方法。 二、小学科学教学方法依据的特征 ----具有明确的活动目标,教学方法是实现活动目标的手段;

----体现师生共同参与,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 ----体现多种方法的综合施教,一个活动主题,往往是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使用,有利于调动学生非智力因素的积极作用,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体现开放性,很多方法的实施,都不是单独在课堂上可以完成的,校园、社会、大自然才是学生们活动的更广阔的天地。 三、常用的几种教学方法 为了落实新课程标准,小学科学课中常用的教学方法整合、总结、归纳如下: ----探究发现法----实验探索法----小组讨论法;----角色扮演法;----现状调查法;----作品制作法;----信息搜集法;----模拟创造法。 (一)探究发现法:探究发现法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像科学家发现真理那样,通过自己的探究和学习,发现事物发展变化的原因和内部联系,找出变化规律的方法,在经历探究和发现的过程中,学到科学知识和学习科学的方法。在科学课中,运用探究发现法的主要目的是充分发挥学生在探究活动过程中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探究发现的过程学会发现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自学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探究发现过程的活动一般包括以下过程:(1)提出问题引出课题,让学生明确探究的目标、意义、途径和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做好探究的准备;(2)学生自行提出问题的假设和猜想;(3)指导学生分

开放性骨折的急救与护理

开放性骨折的急救与护理 病情摘要 患者赵指义,男,59岁,因“车祸致左下 肢疼痛20分钟”向我院急诊科120呼救,于9:10 到达现场。查体:自述左下肢疼痛,可见畸形。测BP 153/90mmHg,P 82次/分,R 20次/分。处 理:监测生命体征,止血包扎,夹板固定,安全转运。于9:30返回医院,送入外科继续治疗。 相关知识 定义 凡骨折部位或其附近皮肤、粘膜破裂,造成骨折处与外界相通者,称为开放性骨折。 原因 一、间接暴力损伤: 强烈暴力扭曲肢体,先造成骨折,继而骨折断端移位,自内向外,刺破肌肉、软组织,最终突破皮肤造成骨断端外露。 二、直接暴力损伤: 是外界暴力,先伤及皮肤,次伤及软组织,再伤及骨骼。暴力自外界向内,外界污染进入内部,骨折与创口在同一平面。多合并有广泛而严重的组织损伤,软组织挫裂、缺损,残缺不全难以一期缝合,也不适宜一期缝合;骨折也多为粉碎骨折。 分类 根据软组织损伤的轻重,可分为三度: 第一度:皮肤由骨折端自内向外刺破,软组织损伤轻。 第二度:皮肤破裂或压碎,皮下组织与肌组织中度损伤。 第三度:广泛的皮肤、皮下组织与肌肉严重损伤,常合并血管、神经损伤 特点:开放性骨折合并软组织开放伤、细菌污染、异物存留,细菌在能局部迅速繁殖,导致骨感染,严重者可致肢体功能障碍、残废,甚至引起生命危险。 治疗关键:控制感染、使创口顺利愈合、骨折顺利愈合,最大限度保持关节功能。 开放性骨折的治疗原则 先救命,后保肢 正确辨认开放性骨折的皮肤损伤情况 及时彻底清创 采取可靠的手段稳定骨折断端 采取有效的方法闭合创口,消灭创面 及时应用TAT 合理地使用抗生素 现场急救护理要点 现场急救护理措施 1.抢救生命 按急救原则处理,先检查后救治,查明开放性骨折的部位,是否还有其他部位受伤。如发现伤员心跳、呼吸已经停止或濒于停止,应立即进行胸外心脏按压和人工呼吸; 昏迷病人应保持其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其口咽部异物。病人有意识障碍者可针刺其人中、百会等穴位; 2.紧急止血 有伤口出血,应迅速判明出血性质,选择有效的暂时止血方法。成年人出抓达800—1000ml,

浅谈小学科学课创新教学

浅谈小学科学课创新教学 从事科学课教学已经好多年了,在教学中自己经过反思、揣摩,积累了一些自己的观点。我认为新世纪的课堂教学突出特点是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小学科学课堂创新的教学模式,不仅会促进学生求知欲滋长旺盛,而且还会刺激新思路的开拓。因此小学科学教学要有创造性、操作性、实践性和社会性。这样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全过程,从中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产生浓厚的探索兴趣,增强创新的意识。如何在科学课中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实施创新的教学策略?下面谈谈自己的几点做法: 一、给学生足够的空间,培养发展个性的思维心理学认为:“想”是人在头脑里对已储存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选、重组,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它是一种思维形式。学会了想,丰富了想的能力,思维变的灵活了,想出许多奇思妙想,这一“想” 的过程,也就是创新的火花,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 1. 给学生思考的空间。“思考过程是一个自我控制的自发的释放过程。”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索,大胆猜想。让学生多想,边听边想、边看边想、边实验边想、要从多方面想、多角度大胆的想,鼓励学生敢想、想得新、想得奇、想得准。

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 2. 给学生表达的空间。表达是思考结果的表现,在课堂上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发言越积极说明思考的越多。即使说错了,在正面指导后,鼓励学生敢于发言的心理素质,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不挫伤学生发言的积极性。我们都知道“盲人摸象”的故事,同一种物体,有的说圆形,有的说是长方形,有的三角形等各不相同的答案,这是正常的,这是他们的认识水平所决定的,通过大家的讨论后,是能达到共识的,而教师要做的是要让学生把自己的想法,自己的意见说出来。 3. 给学生动手的空间。小学生充满好奇、好动、好玩的天性。他们什么都想摸一摸,感受其特点;玩一玩,感受其中奥秘;做一做,提高了实践能力。根据学生的这一年龄特征,在教学中积极创造条件,尽量满足他们的动手要求。在玩中学,在学中玩,让他们玩出明堂来,玩出知识来。 二、学会观察,敢于提出问题观察是学生获得对事物的感性认识,从感性认识中想出问题,敢于提出问题。根据小学生具有强烈好奇心的特点,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能从不同角度洞察事物的形态、构造、性质以及变化发展的规律,发现其中问题,尤其是发现或提出新奇的问题。一节好的科学课,都是从学生观察发现问题入手的。教师利用精心准备的教具,让学生在观察与实验过程中发现问题,并用语言准确地提出问题,完成学习的初始阶段。 例如“滑轮组”一课,教师让学生首先观察滑轮组,然后做实

股骨远端开放性骨折的手术内固定治疗

股骨远端开放性骨折的手术内固定治疗 发表时间:2016-10-24T16:15:46.557Z 来源:《健康世界》2016年第18期作者:左毕1 和丽琴2 [导读] 两组的差异也比较明显。因此,在符合条件的情况下,股骨远端开放性骨折的治疗选择手术内固定治疗,临床效果比较满意。 1.怒江州人民医院外二科云南怒江 673199; 2.怒江州人民医院康复神经内科云南怒江 673199 摘要:目的:探究手术内固定治疗股骨远端开放性骨折的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60例股骨外端开放性骨折患者,观察患者术后骨折治疗情况、膝关节功能评分变化。结果:通过临床治疗资料和随访情况,可以看出,在骨折愈合情况,手术内固定治疗组优于保守治疗组,从并发症情况来看,前者比后者的发生率低,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膝关节功能评分,总优良率方面,手术内固定治疗组高于保守治疗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股骨远端开放性骨折的治疗中,采用手术内固定的方式,可以促进骨折的愈合,减少并发症,提升治疗的总优良率,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股骨远端开放性骨折;手术治疗;手术内固定 股骨远端骨折是指股骨下端15cm以内的骨折。近年来,随着现代化高速工具的使用,股骨远端开放性骨折的情况不断增加,而且病情越来越复杂、治疗更加困难[1]。由于股骨远端的骨折临近膝关节,如果处理不当,致残率会增加,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工作和生活。对骨折而言,传统的保守治疗,难以达到复位和固定的要求,为了满足结构损伤修复和早期功能锻炼的需求,目前在骨折的临床治疗中多采用手术内固定治疗的方式。本文主要就在股骨远端开放性骨折的治疗中采用手术内固定的方式的方法和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总结相关的治疗体会,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6月-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60例股骨外端开放性骨折患者。其中男性患者39例,女性患者21例;年龄在17~84之间,平均年龄39.5±11.4岁。在骨折的侧向上,右侧35例,左侧25例。骨折原因:交通事故伤40例,高处坠落伤11例,重物压伤9例。20例患者出现发热症状,10例患者出现休克症状。 1.2 手术治疗 1.2.1 治疗方法 在治疗开放性骨折时,多选用手术内固定治疗的方法,但是一些情况不适合此种治疗方法。(1)患者确诊为股骨远端开放性骨折,且患者的骨折程度为Ⅰ度和Ⅱ度。符合此标准者45例,采用手术内固定治疗;(2)患者确诊为股骨远端开放性骨折,但是伴随以下情况:①合并其他部位、脏器严重创伤者;②创伤程度为Ⅲ度。符合此标准者15例,采用保守治疗方式。 1.2.2手术治疗 ①接诊后,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行治疗,对于出现高热和休克的患者,先进性基础性的治疗,待患者的生命体征平稳后,方可进行手术。对于意识清醒、生命体征正常的患者,直接进行手术;②对患者行全身或硬膜外麻醉;③清创伤口。清创术的步骤为:肥皂水刷洗→3%双氧水、生理盐水反复冲洗/0.1%新洁尔灭、碘伏清洗→清除异物、无生机的组织,保留有生机的肌腱神经→清洗骨折端,保留骨质;④根据患者骨折的情况,选择不同的固定材料,比较常用的有逆行交锁髓内钉、髁支持钢板、DCS等[2]。 1.2.3 术后护理 ①手术后,为避免并发症的出现,应使用抗生素治疗;②12-24h拔除引流管;③48h后,逐渐开始进行主动膝关节屈伸功能锻炼;④6-8周后尝试行走,借助双拐逐步负重,只有骨痂通过骨折端、骨折线模糊后才可独立负重。 1.2.4 保守治疗 首先,对患者创伤口进行清创处理(操作步骤同上①②③),在次基础上采用传统的外固定治疗方式。在骨折的上下端,皮肤相对健康的位置,插入固定针,连接固定器。术后行抗生素抗感染治疗。 1.3指标评定 通过临床治疗资料和随访情况,对比手术内固定组和保守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情况,包括平均骨折愈合情况、并发症情况等;根据HSS 膝关节功能评定标准对两组患者进行评分,临床疗效为优≥85分,70≤良<84分,60≤可<69,差<60分。总优良率=(优+良+可)/患者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主要使用SPSS19.0软件对收集的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主要用()表示,以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以x2检验, P<0.05则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情况对比 60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8-20个月,平均11个月。手术内固定治疗组,骨折平均愈合时间为(150.5±20.1)天,经过X线检查2例出现延迟愈合,在并发症方面有2例患者出现感染。保守治疗组,骨折平均愈合时间为(180.5±23.7)天,经过X线检查4例患者骨折线未愈合,其中3例患者由于固定针、固定器出现松动引起,1例患者由于过早负重引发,在并发症方面,4例患者出现感染症状。手术内固定组治疗情况优于保守治疗组,组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

例谈小学数学开放性教学策略

例谈小学数学开放性教学策略 开放性小学数学教学可以为学生形成数学思维并进行逻辑推理提供较为优越的空间,以促进课堂上师生的共同进步,建立一个开拓的数学思维。开放性的小学数学课堂上,我们要从学生的数学接受能力出发,帮助学生建立一个贴近生活的数学教学模式。同时要在课堂上多开展师生互动以及生生互动,在一种轻松的氛围下促进学生更好地接受数学知识。 一、联系生活实际,建立良好教学途径 针对小学生对数学的接受能力,我们应当在课堂上多为同学进行课堂知识的举例教学。为学生建立一个贴近生活的教学环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接受课堂的数学知识。我们将数学知识融入现实生活,帮助学生从实际出发思考问题。让学生更好地掌握一道题的解题技巧,使数学解题的分析过程更为简便。这样我们的数学教学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成效。我试举一课堂例题。 例1:工厂有一堆煤,原计划每天烧3吨,可以烧96天。由于改进烧煤方法,每天可节煤0.6吨,这样可以比原计划多烧几天? 解:3×96÷(3-0.6)-96=288÷2.4-96=120-96=24(天)。

答:可比原计划多烧24天。 这种贴近生活的例题,要比单一的数字推理问题更适合小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更好地开拓自己的数学思维,开阔自身的学习视野。为学生更好地学习小学数学,引导学生培养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提供一个更好的教学途径。我们在课堂上应当多采用这种联系实际的教学,将生活引入课堂、将课堂联系实际是最好的开放式教学体系。针对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当充分利用开放式教学这一优越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知识。 二、师生互动,建立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 开放性的小学数学教学离不开师生互动,我们要在课堂互动的环节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同时在这种互动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保持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表达自身想法的同时更深入地思考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开阔学生的思维是我们在课堂上进行互动教学的根本目的。我们在课堂上的互动活动可以采用多种形式。我们可以适当开展一些数学游戏,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对游戏的渴望远远大于我们传授的知识。当我们将知识与游戏无形地结合时,学生就能更好地学习数学,激发自身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同时,在开放性的教学中,我们也可以提出某一问题,并展开有关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的讨论模式。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教师也可以更好地根据学生暴露出的问题设置课堂知识要点,

科学设计小学语文开放性作业模板

科学设计小学语文开放性作业 颍泉区三义九年一贯制学校张允礼 语文学科的作业布置,正在向内容丰富,形式多变的开放性作业转轨,是时代发展的必然,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形式。我在研究小学语文作业的布置为立足点,就好何优化布置作业,希望见教于大方之家。 教师布置学生做作业就是最好的形式。传统的语文作业,禁锢了学生的活动空间,限制了学生的知识视野,制约了学生的思维发展,影响了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开放性作业的布置,适合时代发展的要求,训练学生思维的开阔性,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个性特长,提高人的综合素质。 对语文作业的布置最优化,必然要对语文作业的设计进行探索。应理清以下几种关系: 开放性课堂教学的延续 教学过程中包括着课堂教学与作业等几部分。平凡的作业来配合一个精彩的开放性课堂教学,其整个教学进程是不统一的,不完善的。所以,布置小语开放性作业,是对小语开放性课堂教学的延续。它应继承和发扬小语开放性课堂教学的灵魂与宗旨。它与课堂教学的内容形式有所不同,目是却是一致的。其实质都表现在"四重:重能力,重情趣,重习惯,重素质。其外部特征表现为:注重生活;注得实际应用;内部特征表现为;注重思考;注重想象。 语文研究性学习的落脚点

在语文学习中开展研究性学习是件好事。我认为,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学习方式,它在义务教育阶段就应该介导,并着手实施。作为一种学习理念,必须贯穿孩子的整个教育之中,应当认识到从小就培养一种良好的学习方式,会使孩子终身受益。小语开放性作业正好给小语研究性学习提供一个可实施的最佳场所,是语文研究性学习的一落脚点。但是,语文研究性学习也是能成为小语开放性作业的一部分,并不能替代全部。 大语文教育的辐射点 "大语文教育"实际上是语文的素质教育。它要把师生语文知识的徽观教学中解脱出来,升华为语文能力,思维发展,创造力的培养以及人格完善的教育。如果学生个个都能在语文课堂之外的广阔天地里学习语文,训练自己对于语言现象的敏锐感受力,那么,我们的语文教育就已经成功了一大半。 小语开放性作业是实施大语文教育的有途径,是其一个辐射点。因为,就目前的情况看,虽然同行们对大语文教育作了很大的努力,但它毕竟受到教学内容,教育目的,时间,任务的牵制,不可能太出格,更不能离开语文这个"谱"。所以,我们何不将以往单一的纯语文作业变为大语文教育的家庭作业,成为小语开放性作业,真正全方位的,立体的,广视角的培养学生素质,使作业成为架设课堂教学与素质教育的桥梁,真正体现大语文教育的无限魅力。 小语开放性作业的内容特点及形式 针对性

开放性骨折的早期处理原则(含多图)

开放性骨折的早期处理原则(含多图) 随着国家经济的飞速发展,生产生活中开放性骨折发生率日趋上升,但在其处理上目前仍存在许多问题。开放性骨折日趋严重、复杂开放性骨折日趋严重、复杂,通常是非常严重的骨与软组织损伤,其早期处理决定预后。 近年来,南方医院创伤骨科针对开放性骨折的早期处理进行经验总结,余斌教授受邀于2017CAOS 创伤大师讲堂对「开放性骨折的早期处理原则」进行深度讲解。余斌教授首先从两个开放性骨折处理的病例讲起: 病例1:7 岁,女,车祸致左胫腓骨开放性骨折,于当地医院急诊行清创、血管吻合及骨折内固定。三天后发现远端血运差,急诊切开减压后转入南方医院创伤骨科。 患者当地医院处理术前及术后X 线片患者转入南方医院时大体照片 转入南方医院后急诊探查发现:组织广泛坏死,血管栓塞,钢板外露。最终结局是左小腿截肢。转入南方医院后行急诊探查 由于感染、组织坏死严重,患者最终进行截肢 对于这样的一个病例,我们是非常心痛的,余斌教授指出,假如患者在早期的处理上,能够在神经血管修复后进行外固定架固定而非钢板螺钉内固定,可能结局就不是这个样子。

即使不进行内外固定,神经血管修复后单纯的石膏支具固定二期手术也可能会是个好的结局。所以说早期的正确、规范处理非常重要。 病例2:38 岁,男,车祸致左胫腓骨开放性骨折(ⅢA 型),于外院急诊行清创及钢板内固定,5 天后左小腿缺血坏死。转南方医院院急诊手术探查,广泛的软组织坏死及动静脉栓塞与第一个病例的小女孩一样,由于感染、组织坏死严重,患者最终进行截肢。通过两个令人心痛的病例,余斌教授指出开放性骨折的早期处理一定要引起骨科医生的重视:国内现状是开放性骨折多在急诊处理,而急诊骨科医生多为低年资住院总、研究生、进修生甚至本科实习生进行早期的处理;而在欧美,这样的开放性损伤一定要有高年资医生进行。 南方医院创伤骨科回顾大量文献及临床病例总结出开放性 损伤在早期处理的陷阱及教训: 1、全程关注骨筋膜室综合征,正确把握切开减压时机 2、充分考虑软组织损伤情况 3、重视分期治疗原则 4、早期治疗决定预后 骨筋膜室综合征的诊断及治疗 关于骨筋膜室综合征既往的「5P 征」(疼痛、苍白、麻木、无脉、感觉异常)诊断原则,余斌教授指出其并不可靠,5P 征出现时缺血已经发生,不能用于早期判断。出现症状时未必发生筋膜间隙综合征,筋膜间隙综合征很少导致无脉,无

跟骨骨折的手术内固定治疗

跟骨骨折的手术内固定治疗 发表时间:2010-09-03T09:20:03.060Z 来源:《中国医药卫生》杂志2010年第3期供稿作者:杨雷[导读] 跟骨骨折是足部的常见损伤,以青壮年伤者多见,跟骨骨折占跗骨骨折的60%,大部分骨折累及跟距关节。杨雷 河北省遵化二院(河北遵化064200) [中图分类号]R6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810 5734(2010)3-0026-01 跟骨骨折是足部的常见损伤,以青壮年伤者多见,跟骨骨折占跗骨骨折的60%,大部分骨折累及跟距关节。目前无论对跟骨骨折的受伤机制、骨折分型、手术方式、疗效评价均无统一标准,存在一些争议。我科自2006年7月至2008年7月对于有移位的跟骨关节内骨折,采用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69例。其中36例术后随访功能情况,疗效满意。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36例,其中男32例,女4例,平均年龄38.5岁,受伤原因:坠落伤29例,交通伤6例,运动伤1例。骨折分型:按Sanders分型:Ⅱ型23例,Ⅲ型11例,Ⅳ型2例。术后骨折愈合时间1 2.4周。 1.2 术前准备:手术一般在伤后一周内进行。伤后抬高患肢,给予消肿药物治疗,完善术前检查,常规跟骨轴、侧位、足正位X片,跟骨CT扫描。 1.3 手术方法:采用腰麻或连续硬膜外麻醉,单侧跟骨骨折采取健侧卧位,双侧跟骨采取俯卧位。手术在下肢止血带下进行。取跟骨外侧L形切口,注意保护腓肠神经,不剥离皮下软组织,紧贴跟骨外侧壁锐性做骨膜下剥离。切口要足够显露距下关节、跟骰关节,保护好腓骨长短肌腱。用3枚直径2mm克氏针分别固定在骰骨、距骨颈、距骨体后外处,以暴露术野,减少拉钩对皮瓣的反复牵拉损伤。掀开跟骨外侧壁皮质骨块,将塌陷的骨折翘拨复位,关节面平滑,恢复Bohler角、Gissane角。有时有些骨块需要用1-2枚克氏针临时固定。用打击器挤压恢复跟骨的宽度,选择合适的跟骨板固定,拧入螺钉,去除克氏针。术中要注意至少有一枚螺钉打到内侧载距突上。冲洗缝合切口,常规放置引流条,注意用弹力绑带加压包扎。 1.4 术后处理:术后不需要外固定,抬高患肢,24—48小时内去除引流条,常规应用抗生素5—7天,术后24小时开始主动功能练习,8周内避免负重,12周后负重活动。 1.5 结果:36例病人平均随访14个月,优良率达91.7%,8.3%的病人术后走路有轻微疼痛。 2 讨论 2.1 跟骨的解剖特点:跟骨是足部最大的一块跗骨,形态不规则,有六面和四个关节面,跟骨前方有一突起为跟骨前结节。跟骨骨小梁多在跟骨体后部密集,而其下方存在一个骨小梁稀疏区,称中央三角区。在压缩骨折复位后,此区常有骨缺损。正常时,跟骨成外翻状着地,力点主要在内侧突。载距突相连于跟骨内侧皮质骨中部,周围有坚强的三角韧带和骨间韧带,当发生骨折时,这些韧带能够保持载距突骨块的稳定。这对外侧骨折块的固定极为重要。Bohler’s角、Gissane’s角常被用作判断跟骨骨折程度及预后的重要指标。 2.2 跟骨骨折治疗的问题: 2.2.1 跟骨骨折手术治疗逐渐的得到认可,越来越多的骨折被手术、复位、固定以求得到早期功能活动,这也是跟骨关节内骨折的治疗原则。 2.2.2 手术指征:无移位或移位小于2mm时,采用非手术治疗。SandersⅡ、Ⅲ、Ⅳ骨折应选择切开复位手术,对于患有严重糖尿病、周围血管疾病、身体极度虚弱或合并全身其他部位损伤不宜手术时,应考虑非手术治疗。 2.2.3 手术中注意事项:一般外侧入路,切口要足够大,以显露术野,不要过度牵拉组织,以免造成软组织损伤,影响伤口愈合。外翻皮瓣时,用两根丝线牵开,尽量不用拉钩反复牵拉组织。应用克氏针固定的方法暴露术野,点状接触皮瓣,减少组织损伤。特别要注意的是固定丘部的螺钉一定要穿过载距突。对有跟骰关节损伤的病人,要恢复跟骰关节的正常位置,否则会遗留术后跟骰区的疼痛。 2.2.4 手术的并发症:肿胀,筋膜室综合症,腓肠神经的损伤,距跟关节炎,伤口感染,骨感染,皮瓣的坏死或伤口延迟愈合等。 2.2.5 有关置骨的问题:从理论上讲,再植入松质骨,有利于防止塌陷及愈合,但我们认为,骨缺损是中央三角区,正常情况下,该区骨小梁稀疏。骨折复位后所遗留的骨缺损完全可以通过血肿激化、成骨完成。

浅谈小学科学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

浅谈小学科学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 浅谈小学科学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 一、概念界定 (一)、什么是有效教学? 有效教学浅谈小学科学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 2、和“伙伴们”共同探究。 由于小学生的知识经验和思维能力有限,让学生自己设计探究方案时,学生常常会遇到一些困难,考虑问题不周全;学生在探究活动中也难免会出现一些差错。如对《把固体放到水里》中固体沉浮现象的研究,有的小组在实验时,推测的实验结果与实验结果不相符,有的小组没有理解老师提出要求,随意操作导致实验现象不明确。类似这些在探究活动中出现的问题都值得我们去关注、去引导、去帮助,使探究活动能继续有序高效地进行。在探究活动中作为学生学习伙伴的我们,要与学生一起探究、一起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或预测;一起制订计划、搜集证据、验证假设;一起概括探究的结果并且得出结论进行交流……我们老师这个学习伙伴是一个很重要的伙伴,要善于启发学生拓展信息渠道,善于鼓励学生利用存在于教科书以外的各种资源。 3、巧妙灵活的介入。 新课标所倡导的学生学习方式是自主的、合作的、探究

的,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基础,以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为途径。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学生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灵感、兴致参与课堂活动,从而使课堂呈现出丰富性、多变性和复杂性。因此,作为朋友的老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活动中发生的事件,有效地推动学生的科学探究活动,创造性驾驭课堂。我们的指导要体现在科学教学的假设环节,关注学生背后的思考;实验验证的过程需要我们的询问;讨论交流要体现师生互动;实验记录需要我们具体地帮助与指导,使师生双方真正沉浸在自主、合作的学习氛围中。 (三)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 陶行知先生说过:“要解放儿童的头脑、双手、嘴、空间和时间,并且给予充分的营养。让他们置身自然,研究自然,较之于几十平方米的教室,学习的时空更加广阔,手、口也更加自由了,他们就会感到自主、轻松、愉快。”课程标准指出:“科学课程的开放性,表现在时间、空间、过程、内容、资源、结论等多方面。”所以,我们应具备开放的教学观念。 课堂是学习知识的一个场所,但不是惟一场所。科学课不受课时的束缚,我们要鼓励学生参与课外的学习活动;科学课不受课堂的束缚,我们要带领学生走向校园、家庭、社会和大自然。 科学结论不一定非要从课堂上获得,我们老师不一定要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策略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策略 要让课堂教学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建立一个开放的、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新体系,教师首先应在课堂教学设计上下功夫。教学设计就是教师依据数学学科和学生的特点,认真钻研教材,分析教学任务和教学对象,从而对教材实行再组织,设计教学方案的过程。下面就新课程下的数学教学设计来谈谈自己的一些想法: 一、深入了解学生,找准教学起点 要想学生通过40分钟的学习有所提升,首先就要了解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也就是确定教学起点。教学起点就是学生在学习新的知识之前已具有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以及相关学习的认知水平与态度。它是影响学生学习新知识的重要因素。:十一世纪是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学生了解信息的途径很多,远比原来要快、要多,有时可能远远超出了教师的想象,所以教师事先想好的教学起点不定是真实的起点。教师要想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来设计教学过程,首先就要了解教学的真正起点。 二、客观分析教材,优化教学内容 教材是实现教学计划的重要载体,也是教师实行课堂教学的主要依据。要真正地用好教材,教师能够从以下几方面来思考: 1.为实现教学目标,教材提供的内容是否都有用,哪些需要补充,哪些能够删除或改变; 2.教材提供的教学顺序是否需要重新组合; 3.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是什么。只有解决了几个问题,才能使教学内容更易于教师教学,学生更易于自主探索。 在教学三年级上册《秒的理解》一课中,教材提供的是春节联欢晚会倒计时的一个场景来导入新课,从而感悟1秒钟的时间很短来揭示课题的。但是这场景时问过去较长了,对学生来说感受不大。于是我结合了刚刚前几天学校组织观看过的神舟六号发射前的倒计时来实行导入,不但使学生感受了1秒很短,更让学生了解祖国航空事业的发展,感受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在设计教学时,又插入刘翔在雅典奥运会上的成绩,明白1秒甚至比1秒更短的时间往往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通过学生课前收集时问格式,课堂交流,对学生实行了珍惜时间的教育。这样安排,使学生接受教学内容更丰富,史富有时代特色。 三、制定明确目标,贯穿各个细节 教学目标足教学的出发点,也是教学的归宿,它是教学设计中必须考虑的要素。数学教学的目标一定要着眼于学生可持续发展水平的培养,要在认真分析学生的起点,全面了解课程标准对学段的目标,以及客观分析教材的基础上,制定具体、可行的教学目标。规定学生在一节课结束后掌握哪些知识与技能,使哪些情感与态度得到发展。 在设计《秒的理解》时,要求学生: 1.能理解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种=60秒,体会1秒,了解1秒的价值;2.能在开放的活动中发挥自己的观察力和想像力,通过看一看、说一说、算一算等,逐步培养初步的数学思维水平; 3.初步建立1分1秒的时间观点,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渗透爱惜时问的教育,教育学生珍惜分分秒秒。 四、活跃教学活动,增浓学习氛围

小学科学教学的指导意见意见.doc

小学科学教学的指导意见意见 1.重视课前准备。小学科学教师要把更多的精力放在课堂教学准备上,精心设计课堂实验,根据课堂教学内容精心选择和设计实验材料,为课堂实验做好准备;力戒无准备上课,以枯燥的讲解取代实验的教学行为。 2.在民主的氛围实施开放的教学。教师是科学教学活动的调控者,应努力使自己的教学活动成为师生民主对话、多向交流、充满活力的过程,成为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动态生成的过程。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意愿,以开放的观念和心态,为他们营造一个宽松、和谐、民主、融洽的学习环境,引领他们到校园、家庭、社会、大自然中去学科学用科学。树立开放的课程理念,开放性教学的时间、空间、过程、内容、资源、结论等,不要把学生束缚在教室这个太小的空间里,不要把上下课铃声当做教学的起点和终点,不要拘泥于教科书上规定的教学内容,不要拘泥于学生唯一的答案,要引导学生利用广泛存在于学校、家庭、社会、大自然、络和各种媒体中的多种资源进行科学学习,将学生的科学学习置于广阔的背景之中,帮助他们不断扩展对周围世界科学现象的体验,并丰富他们的学习经历。 3.提高探究活动的有效性。能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和年龄特征,合理安排各个教学环节,做到主次分明,条理清晰,教学要在一定的情

景中展开,学生会提出许多教师意想不到的问题,教学过程中也会出现许多难以预料的情况,需要教师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活动中实际发生的事件,有效地推动学生的科学探究活动,创造性地驾驭课堂。让学生在做中学、玩中学,有效地开展科学探究活动,以引发学生科学探究的欲望,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培养科学探究的能力,特别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形成尊重事实和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 4.加强教学反思。教师要及时总结和反思课程实施中的教学亮点、困难与困惑,提出可行性的解决方案,以备下阶段调整和改进教学设计提供丰富的感性素材。 5.开展教研活动。各校教研组在按计划完成学校规定的公开课、研究课任务的同时,要积极组织教师开展听课、评课等教研活动,使听课、评课成为一种常态下的、全程化的校本教研机制。通过听课、评课等活动,每个教师不仅要博采众长、为己所用,还要通过交流、研讨,不断完善课堂教学设计、及时调整教学安排,就如何提高科学探究的有效性达成一致的共识。 6.加强课题研究。本着立足课堂、立足实际的原则,扎实开展省教育科学“xx”实验课题《课外科学探究有效性指导研究》,实验学校要结合学校实际制订课题实施计划,确定研究内容、时间安排、组员分工、成果呈现方式等。广大教师要以“课内科学探究”、“课外

开放性骨折诊治指南【最新版】

开放性骨折诊治指南 随着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各类创伤因素导致的肢体开放性骨折日趋增多,开放性骨折患者伤情复杂多变,规范处理决定良好预后。目前我国缺乏开放性骨折相关的诊疗共识,为提高创伤救治水平,规范开放性骨折的诊断和治疗流程,降低伤残率及病死率,参考国内外资料,结合我国实际情况,由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创伤骨科学组、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外固定与肢体重建学组、中国医师协会创伤外科医师分会创伤感染专业委员会、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创伤专家工作委员会共同起草制定本指南。 本指南从10个方面阐述中国开放性骨折治疗:开放性骨折概述、开放性骨折分型、急诊处理、抗生素使用、清创原则、骨折稳定技术、软组织重建、筋膜间室综合征、一期截肢和损伤控制。 开放性骨折概述 开放性骨折即骨折部位皮肤或黏膜破裂、骨折端与外界相通。肢体开放性骨折通常是高能量损伤,因此骨与软组织均可受到严重创伤,需要进行伤情评估,严重者进行损伤控制;开放性骨折的最大风险是组织损伤严重、创口污染,易导致骨与软组织坏死、感染,严重者可致肢体功能障碍及多脏器功能衰竭,甚至危及生命。

开放性骨折分型 开放性骨折常用的分型方法如下: 1、Gustilo-Anderson分型:Gustilo-Anderson分型系统是目前最为常用的开放性骨折的分型方式,该分型系统根据创面大小、软组织损伤程度、污染程度及骨折类型主要分为3型。 2、损伤肢体严重程度评分(mangled extremity severity score,MESS): Johansen等于1990年根据骨和软组织损伤程度、肢体缺血情况、血压和休克持续时间及年龄4个方面提出了MESS评分系统。该评分指出分数<7分者能够保肢,分数≥7分者则需截肢。在Gustilo ⅢB、ⅢC型严重下肢损伤中,可应用MESS评分系统指导截肢或保肢治疗。该评分系统简便可靠,是判断严重下肢损伤截肢或保肢治疗应用较为广泛的评分标准。但在MESS评分中,并未给予血管损伤明确的界定,这也使得MESS评分判断截肢或保肢的敏感度明显下降。此外,MESS 评分在预计远期患肢功能方面的能力有限,不能作为决定截肢或保肢的唯一标准。 急诊处理

浅谈小学数学的开放性教学

浅谈小学数学的开放性教学 摘要:小学数学新课标要求,课堂教学应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出发,开放教学,让学生全面地、主动地去探索,让每个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课堂教学焕发生命的活力。因此,我们教师要把课堂教学搞活,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可是,我们总感觉到快乐教学是“身动心不动”,自主、合作和探索的学习方式很少见且往往流于形式。“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让数学知识为人类服务,成为21世纪每个公民应具备的素养之一。 关键词:小学数学;开放性教学;方法探究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9-205-01 小学数学新课标要求,课堂教学应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出发,开放教学,让学生全面地、主动地去探索,让每个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课堂教学焕发生命的活力。因此,我们教师要把课堂教学搞活,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可是,我们总感觉到快乐教学是“身动心不动”,自主、合作和探索的学习方式很少见且往往流于形式。我们的课堂教学还是传统性的教学成分居多,课堂教学仍然是单一枯燥古

板,保留着那种“封闭式”的教育模式。现在的呼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让数学知识为人类服务,成为21世纪每个公民应具备的素养之一。因此,我们要提倡开放性的课堂教学。下面就此谈谈这一问题。 一、营造课堂氛围的开放 心理学家皮亚杰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所以,我主张在课堂教学中营造立体课堂,让学生动起来。而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是点燃学生创新火花的导火索。陶行知老先生指出:“创造力量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在教学中,教师要尊重每个学生,充分相信每个学生。教师不要长期居高临下,认为自己就是权威,而应作学生的朋友,与学生平等商讨问题,鼓励学生多提问题,无论多么稀奇古怪的问题,教师都应予以鼓励,这样学生上才喜欢提问题,在这种宽松的环境下,灵感才容易被诱发,擦出创新的火花。从而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激活学生主体意识,倡导合作探究、自主感悟等个性化的学习方式,让数学课堂不再是“听讲”的课堂,而是一池融融的“活”水。例如:在教学《生活中的推理》时,我就让学生六人为一小组,进行探讨。特别是课本中的这样一道题:“小玲有6种玩具:熊猫、松鼠、小狗、洋娃娃、小喇叭、手鼓,放在右边的玩具柜里,熊猫放在洋娃娃的左面,小狗的上面;松鼠

小学科学优秀教学设计

$ ! $ 小学科学 <<土壤与植物>>教学设计~

% 9 土壤与植物 一、科学教育理论指导: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二、教学方法梳理: 上课之前我在网上搜索土壤与植物的相关教学资料,了解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确定课堂教学形式和方法。然后根据本节课堂教学需要,搜索关于土壤与植物的图片以及视频,课堂放给学生观看,加深印象。 < 三、学情分析:

四年级大多数学生对科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已经具备初步的探究能力,他们对周围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乐于动手,善于操作,另外,在进行着观察、提问、假说、预言、调查、解释及交流等一系列活动时,我强调小组合作学习与自主学习必要性,所以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高。以往由于活动材料限制的原因,有一部分教学内容只是匆忙的走过场地,有些探究活动甚至根本就没有开展,实验也没有充分地让学生去做,学生的实验能力得不到发展,活动时常常耗时低效,影响了学生的科学素养的形成。 四、学习目标: 1、能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各种土壤对植物生长的影响作假设性解释;能提出进行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并作书面计划;能做控制变量的简单探究性实验,并做实验记录;并能学会做到主动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 2、在学习活动中,使学生喜欢大胆想象;能参与中长期的科学探究;在活动中愿意合作与交流;能从自然中获得美得体验,并用一定的方式赞美自然美;关心日常生活中的新科技、新事物,关注与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 3、知道不同土壤对植物生长的影响不同。 4、继续完成“不同土壤对植物生长影响”的实验,认真观察,做好记录。 五、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设计研究不同土壤对植物生长影响的实验,并知道土壤与植物的关系。 2、教学难点: 、 能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各种土壤对植物生长的影响作假设性解释。能提出进行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并作书面计划,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 六、教学准备: 教师与学生一起做好活动材料准备:有关植物与土壤的资料、赞美土壤的诗歌、植物在不同土壤生长情况、种植在砂质土、黏质土、壤土三种不同土质相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