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时 不退位减法及连续退位减法

合集下载

三位数减三位数的不退位及连续退位减法

三位数减三位数的不退位及连续退位减法
检查结果的准确性
计算完成后,要仔细检查结果的准确性,可以通 过验算或者与标准答案对比来确认。
计算速度
01
02
03
提高计算速度
在保证准确性的前提下, 可以通过练习和掌握一些 速算技巧来提高三位数减 三位数的计算速度。
熟悉运算规则
熟练掌握三位数减法的运 算规则,包括不退位和连 续退位的情况,可以更快 地处理各种情况。
社会科学教育
在社会科学教育中,如历史、地理等学科中,经常需要进行时间、 数量等方面的计算,这时也需要使用三位数减法。
04
三位数减法的练习与提高
基础练习
100以内减法
从简单的两位数减两位数开始,逐渐过渡到三位数减三位数 ,例如:999-105、987-892等。
连续退位减法
针对连续退位的情况进行练习,例如:901-726、854-437 等。
时间计算
利用时间单位进行计算,例如:从上午9点开始计时,到下午5点经过了多少小时?
05
三位数减法的注意事项
计算准确性
1 2 3
仔细核对被减数和减数
在开始计算之前,确保被减数和减数的位数和数 值都是正确的,以避免因为数据错误导致的结果 偏差。
避免计算过程中的错误
在计算过程中,要小心处理每一位的减法运算, 尤其是对于连续退位的减法,要确保每一位都能 正确退位。
复杂练习
混合运算
在三位数减三位数的基础上,加入加 法和乘法,例如:(234-128)+567、 (789-562)*3等。
逆向思维
从被减数出发,思考需要减去哪些数 字才能得到结果,例如:从987出发, 思考需要减去哪些数字才能得到456。
实际应用练习
购物计算

一年级数学20以内的减法(不退位减法)第一课时教案

一年级数学20以内的减法(不退位减法)第一课时教案
生答:从5个里面拿走3个,因为3表示3个一、5表示5个一,5个一减3个一是3个一
师演示摆积木计算的过程。
(2)用计数器拨。先请学生拨一拨,先拨15的算珠。问:减3从哪一位拿走3颗?为什么?
生答:从个位上,因为3是3个一。如果从十位上拿走就表示拿走的3个十。 师在演示拨算珠计算的过程。(个位的数要从个位上减)
(3)其他算法。
师:如果没有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棒、计数器你会怎样算15-3=呢?
生1:从15开始倒着数3个,14、13、12
生2:先算5-3=2再算10加2等于12。(如果生不能说出来,就由老师说出,边说边用粉笔把15个位上的5和3连起来。)
生3:因为12+3=15,所以15-3=12
3、介绍减法算式中的各个数字名称。
课题
20以内的减法(不退位)
课型
新授
主备人
成 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实际情境中,理解20以内不退位减法的思维过程,学习有关20以内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计算
2.在观察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重点
计算20以内不退位减法的过程。
教学难点
计算20以内不退位减法的过程,并发现一些规律和联系。
说说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1、怎样计算20以内不退位减法。
2、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20以内不退位减法
个位的数从个位上减
15 - 2 = 13
被减数 减数 差




教学方法
现代信息技术教学
教学准备
课件和长方体积木
课时安排
共1课时 第1课时
授课时间

第一课时不退位减法及连续退位减法

第一课时不退位减法及连续退位减法

357 516 627 434 210
184 409 276 138 73 173 107 351 296 137
我的身高 是610厘米
我比长颈 鹿矮370 厘米。
610-370=240(厘米) 小马的身高是多少厘米?
谁跑得快?每只动物还要跑多少米才到游泳池?
我已经跑 了90米。
我已 经跑 了70 米。
游泳池 120米 森林
我已经跑 了40米。
森林医生
338 - 195
243
931 - 894
163
526 - 227
309
课后作业
完成《课课过关》本课时对 应习题。
谢谢
335-185= 150(本) 哪一位不够减,
就从前一位退
335 - 185
“1”,退“1” 当“10”.
15 0
答:一共借书150本。
返回
民间故事比童话少多少本? 你还能提
210-185=( 25 )(本)
出哪些数 学题?
210 - 185
02 5
当0出现在数 的最高位时, 这个0不写。
答:民间故事比童话少25本 返回图书统计表种来自 本数儿童 小说 335本
童话 210本
民间 学习 故事 资料 185本 500本
儿童小说比童话多多少本?
335-210= 125(本)
300-200=100 35-10=25 100+25=125
335 - 210
125
我来 列竖 式
答:儿童小说比童话多(125)本。
儿童小说比民间故事多多少本?
想想 想想 做做 做做
247 - 184
63
972 - 85

不退位减法教案

不退位减法教案

不退位减法教案欢迎来到http:///教案栏目,本文为大家带来《不退位减法教案》,希望能帮助到你。

不退位减法教案【一】:《不退位减法》教案不退位减韩献华教学目的1.使学生理解笔算两位数减两位数的算理,掌握竖式的写法和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的笔算.2.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3.培养学生仔细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教学重点正确书写两位数减两位数的竖式和计算顺序.教学重点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的计算顺序.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红、黄色圆片及数位表.教学过程一、复习1.70-30 42-20 79-685-40 67-31 65-365-3这道题的竖式应该怎样写?2.想一想笔算加法时都应注意些什么?二、观察思考,探究新知1.教学例1.1不退位减法教案【二】: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法教案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法教案课题:两位数减两位数的不退位减法课型:新授学习目标:1、使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初步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的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动手表达能力;3、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同时,学生在自主探索算法的时候体验成功的喜悦。

教学难点:理解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的算理。

教学重点:正确理解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的算法,并能用竖式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步骤:一、复习巩固口算:50—20= 70—30=59—6=二、创设情境,导入新知师:同学们,你们都知道2008年的奥运会在哪举办的吗?生:北京。

师:奥运会能够在北京举行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骄傲,但是奥运会能够在北京举行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

你们知道是怎样选举的吗?生:投票。

师:没错,但还需要先提出申请,再经过很多的审核,最后再经过大家的投票选举。

就像我们平时选班长一样,这么麻烦,所以这个机会来的可真是不容易啊。

所以我们国家是不是很棒啊?生:是师:所以我们是不是应该为我们的国家感到骄傲?我们是不是应该热爱我们的国家?生:是二、进入课题师: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这张图片,能够得出哪些信息?不退位减法教案【三】:不退位减法教案《两位数的不退位减法》教学设计红星小学:张贤慧教材分析:两位数减两位数是在学生刚开始学习列竖式笔算两位数加法之后,是对列竖式笔算的进一步巩固,又为后面的多位数减法作铺垫。

西师版数学二(下)教案:三位数减法的笔算

西师版数学二(下)教案:三位数减法的笔算

三位数减法的笔算(4课时)第1课时不连续退位减法【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3页例1、例2,第44页课堂活动第1、2题,练习九1-3题。

【教学目标】1.掌握三位数不退位和不连续退位减法(个位不够减)的计算方法,进一步巩固用差加减数验算减法的方法。

2.体验算法的多样化,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3.在运用三位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中感受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三位数减法的竖式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退位减法“个位不够减,要从十位退一”的算理。

【教具准备】人民币、课件、计数器。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复习旧知,导入新课1.课件出示文具店场景:小丽去文具店购物,首先看见了一支钢笔的单价是34元,一个书包的单价是92元,一个文具盒的单价是22元。

(1)指名说说题中告诉了哪些数学信息。

(2)思考:你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用减法解决的一步计算的问题吗?指名提问,并列式。

(3)学生独立完成,指名反馈,重点说说用竖式计算的方法。

(4)回顾:怎样用竖式计算两位数的减法?计算时要注意什么?2.揭示课题:两位数的减法你们会算,三位数的减法,你们会吗?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三位数的减法。

(板书课题,三位数的减法,学生齐读。

)二、合作探索,教学新课(一)教学例1,三位数的不退位减法。

1.理解题意,列式。

(1)课件出示例题1:1个计算器120元,小丽有340元,买1个计算器买后,还剩多少元?(2)观察:从题目中,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要解决什么数学问题?(3)思考: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板书:340-120。

)2.探索算法,解决问题提问:这个算式是几位数减几位数?你会算吗?试一试。

(1)学生自主尝试计算,教师巡视指导。

(2)抽生板演,展示交流。

预设①:从300元里拿掉100元,再从40元里拿掉20元,还剩220元。

(结合人民币实物图演示这个过程帮助理解。

)预设②:3个百减1个百得2个百,4个十减2个十得2个十,2个百与2个十合起来是220。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第2单元第一课时 不退位减》 人教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第2单元第一课时 不退位减》 人教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2单元第一课时:不退位减人教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学生能够掌握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2.学生能够灵活运用不退位减法解决具体问题。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合作、示范教学等多种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2.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时注重策略选择和操作技巧。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团队合作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1.掌握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2.能够运用不退位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1.灵活运用不退位减法解决复杂问题。

2.发现问题解决中的规律和技巧。

四、教学过程1. 暖身•利用数学游戏或谜题,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准备进入课堂学习状态。

2. 导入•老师出示一个简单的不退位减法例子,让学生尝试计算,并分享他们的解决思路。

3. 提出问题•让学生观察几个数字,指出它们的规律,引导学生发现不退位减法的特点。

4. 教学展开•介绍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步骤,并通过多个例子演示如何进行不退位减法操作。

5. 操练•让学生分组,完成一系列不退位减法练习题,检查学生的计算过程和答案。

6. 拓展•引导学生应用不退位减法解决实际问题,如购物场景、班级人数统计等,在实际操作中加深理解。

7. 总结•回顾本节课的知识点,学生总结不退位减法的规律和解题技巧。

五、作业布置•布置一定量的不退位减法练习题,让学生进行课外巩固。

•提出一个实际问题,要求学生运用不退位减法进行求解。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希望学生们在学习中掌握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够灵活应用到日常生活中。

祝大家学习进步!。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第1课时不退位减法及连续退位减法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第1课时不退位减法及连续退位减法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第1课时不退位减法及连续退位减法当我站在讲台上,面对着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中“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这一章节,我心中充满了期待和激动。

我知道,这一章节的内容不仅是学生数学学习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他们日常生活中必备的基础技能。

在这一章节中,我们将学习不退位减法及连续退位减法。

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能够理解不退位减法和连续退位减法的概念,掌握其计算方法,并能够熟练地进行计算。

同时,我也希望学生们能够通过这一章节的学习,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会用具体的例题来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不退位减法和连续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我会让学生们先自己尝试解决这些问题,然后我会进行讲解和解析,再进行随堂练习,以确保学生们能够真正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

在板书设计上,我会用简洁明了的方式,将不退位减法和连续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呈现出来,以便学生们能够清晰地理解和记忆。

对于作业设计,我会布置一些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们能够在课后进行复习和巩固。

我会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题目,以便学生们能够通过这些题目,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不退位减法和连续退位减法。

在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部分,我会让学生们思考这一章节的学习内容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应用,以及他们还能够通过哪些方式来进一步巩固和拓展这些知识。

总的来说,我对这一章节的教学充满了信心和期待。

我相信,通过我的教学,学生们一定能够理解和掌握不退位减法和连续退位减法,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案中,有几个重点和难点是我认为需要特别关注的。

不退位减法和连续退位减法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是本节课的核心内容,学生们需要理解和掌握这些概念和方法。

如何通过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让学生们真正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也是一个重要的教学难点。

再次,板书设计和作业设计,也是需要特别注意的环节,它们直接影响到学生们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2.减法(不退位减)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2.减法(不退位减)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2.减法(不退位减)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P17、18例1,“做一做”及练习三1---3题。

二、教材分析两位数减两位数的笔算,它是在学生学习了20以内的退位减法、两位数减一位数和两位数减整十数的基础上学习的,也是学生在刚刚学习了两位数加两位数笔算加法的基础上,是对列竖式笔算的进一步巩固,它又是以后学习多位数减法的重要基础。

不退位减法是第一课时,重点是理解相同数位对齐后才能相减,理解运算顺序,从个位减起。

三、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可以说还处在起步阶段,他们仍然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相对较弱,对于直观的事物较易接受。

针对本节课抽象性较强,算理比较复杂,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兴趣,发挥他们的主动性。

教师主要采用:情境教学法、尝试教学法、讲授法、直观演示法、练习法等,并使这些方法相互交融,融为一体。

教学设计时还应注重知识之间的衔接,由旧知导入新知、由浅入深,逐步使学生理解掌握数学知识,为后面的学习打好坚实的基础。

四、设计理念1.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来源于生活。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以体会数学在现实中的应用价值。

教学中我从学生的生活情境出发,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兴趣。

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获取新知,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的理念。

2.让学生充分地进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使学生在发展中共同提高。

学生通过主动学习、合作交流,尝试计算,理解算理,掌握计算方法及竖式的写法,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

通过课堂练习及测试设计,有针对性的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发展中共同提高。

五、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使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初步掌握两位数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2.创设情景,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逐步培养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课时不退位减法及连续退位减法
课题不退位减法及连续退位减法课型新授课
设计说明
三位数减三位数的不退位和连续退位减法是在前面第二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的基础上学习的。

“连续退位减法”是对前面学习的几百几十数减几百几十数的退位减法的延伸,也是减法计算汇总的一个难点。

教学本节课时,应遵循知识的迁移及学生的认知规律,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利用已有的知识来进一步学习三位数减三位数的不退位和连续退位的减法。

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合作交流,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自主探究的活动中了解和掌握新知。

1.加强计算教学与实际应用的联系。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也就是说要从学生的具体生活中或感兴趣的生活素材中寻找学习内容,通过具体的生活情境引出计算问题,让学生从生活情境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感受计算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2.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立足亲身体验。

数学学习应立足于学生的现实生活,引导学生提出与生活密切相关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从生活中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再把这些问题移进课堂,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小组交流、集体讨论等活动自主探究计算方法,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交给学生,让学生享受到成功的喜悦,亲身体验到获取知识的快乐。

学习目标
1.引导学生学会分析统计表,并从表中的数据发现数学问题。

2.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掌握三位数减三位数的不退位减法及连续退位减法的算理。

3.提倡算法多样化,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培养学生认真计算、检查的良好学习习惯。

学习
重点
掌握不退位减法及连续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学前
准备
教具准备:PPT课件。

课时
安排
1课时
教学
环节
导案学案达标检测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6分钟)
1.老师讲话:前面
我们学习了三位数加三
位数的加法,大家学得
非常认真,掌握得很好。

2.今天,老师又带来了
一个新朋友,你们想知
道是什么吗?(板书课
题)
1.学生认真聆听。

2.明确本节课内容。

1.口算。

650-230= 390-180=
850-720= 280+470=
答案:420 210 130 750
2.采蘑菇。


探究
体验,
经历
过程。

(25
分钟)
课件出示教材第41页统计表让学生观察。

(一)出示教材第41页例1。

1.仔细观察,收集信息。

你发现了什么?
2.解答2011年比
2009年多生产多少部动画片?
3.学生尝试独立解
答问题后相互进行交
流。

(二)出示教材第
41页例2。

引导学生列式,尝试用竖式计算。

老师板书: 结合以上计算,在小组内讨论:计算万以
内的减法要注意什么? 老师小结:相同数(一)学生交流汇
报。

1.学生1:我知道了从2004年起,国产电视
动画片的数量逐渐增加,2011年的数量最多;
学生2:在这几年的
国产优秀动画片中,2004
年的数量最少; 学生3:在这几年的国产优秀动画片中,2011年的数量最多。

2.独立思考列式。

3.学生交流: 列竖式的时候,要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

(二)读题思考。

学生交流汇报:个位上不够减,从十位退1,这
样就是15减6,结果个
笔算减法要记住:相同数位要( ),从( )位减起,哪一位不够减,就从前一位( )。

答案:613 421 127 对齐 个 退1
3.在□里填上合适的数字,使竖式成立。

答案:6 0 3 5 8 6 2 (答案不唯一)
位要对齐,从个位减起,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要从前一位退1,在本位上加10再减。

计算前一位时,不要忘记先减去退掉的“1”。

(三)比较两道题的异同。

位上的得数是9;同时十位上的3还剩2,2减8不够减,继续从前一位(百位)退1再减,这样就是12减8,结果十位上的得数是4;同时百位上的4还剩3。

(三)小组交流并汇报。

相同点:计算时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

不同点:第一道题计算时不需要退位,第二道题需要连续退位。


巩固练习。

(5分钟)
1.完成教材第41页
“做一做”。

2.完成教材第44页“练
习九”第3题。

1.学生独立解答,集
体订正。

2.明确加减法之间
的关系。

教学过程中老师的疑问:
四课堂
1.说一说本节课的
收获。

1.自由交流本节课
的学习收获。

小结,拓展延伸。

(4分钟)
2.布置作业。

2.独立完成作业。

五 教学板书

教学
反思
本节课存在细节处理不够严密,就是每一个环节之间不是很紧凑,总感觉联系不是很紧密。

通过本节课我认识到要给予学生充分的独立思考时间,交流时要让学生更清楚地知道发言同学的观点形成的原因。

课后发现学生对于连续的退位
减法还存在一些疑问,需在今后多加练习,同时继续培养学生的互帮互查的学习
习惯。

在引导学生利用数学的方法解决数学问题的意识方面还有待提高。

教师点评和总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