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低碘地方性甲状腺肿与地质环境的关系_张天祯

合集下载

浅析山东省丘陵山区地方病与地质环境的关系

浅析山东省丘陵山区地方病与地质环境的关系

浅析山东省丘陵山区地方病与地质环境的关系张丰;谭秀全;张岩;胡波【摘要】Endemic diseases are very common in Shandongprovince,especially in the hilly and mountain are-as.In this paper,on the basis of analyzing the distribution and the incidence of endemic diseases,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ndemic diseases and geological environment in the hilly and mountain area of Shandong province have been analyzed emphasizely.It will provide scientific references for the prevention of endemic diseases in these areas.%地方病在山东省流行较为严重,尤其丘陵山区。

在分析山东省丘陵山区地方病病区分布及发病情况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地方病与地质环境的关系,以期为该区域地方病的防治提供科学参考。

【期刊名称】《山东国土资源》【年(卷),期】2015(000)007【总页数】3页(P30-32)【关键词】丘陵山区;地方病;地质环境;山东省【作者】张丰;谭秀全;张岩;胡波【作者单位】山东省鲁南地质工程勘察院,山东兖州 272100;山东省鲁南地质工程勘察院,山东兖州 272100;山东省鲁南地质工程勘察院,山东兖州 272100;山东省鲁南地质工程勘察院,山东兖州 2721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99;X14引文格式:张丰.浅析山东省丘陵山区地方病与地质环境的关系[J].山东国土资源,2015,31(7):30-32.ZHANG Feng.Primary Analysis on Relationship between Endemic Diseases and Geological Environment in Hilly and Mountain Areas in Shandong Province[J].Shandong Land and Resources,2015,31(7):30-32.山东省地方病病种多、分布范围广、受害人口数量大,是我国地方病流行较为严重的省份之一[1]。

微量元素硒与地方性甲状腺肿关系的研究

微量元素硒与地方性甲状腺肿关系的研究

微量元素硒与地方性甲状腺肿关系的研究
柴秉华
【期刊名称】《中华地方病学杂志》
【年(卷),期】1990(000)001
【摘要】对晋东南地甲病区和部分非病区的水,土、粮、发中微量碘和硒进行了分析,结果是(内环境)发中和(外环境)水、土、粮中硒含量均为重病区低于轻病区,轻病区低于非病区,且有显著性差异。

在碘含量较恒定的情况下,可以看出硒、碘比值越低,地甲病病情越重。

由此笔者认为缺碘是地甲病的主要原因,但是地甲病发病与硒含量缺乏也有一定的关系,所以在防治中,凡是硒元素缺乏的病区在补碘的同时也应补硒。

【总页数】1页(P43)
【作者】柴秉华
【作者单位】不详;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81.302
【相关文献】
1.微量元素硒锌和铜与免疫功能关系的研究进展 [J], 赵雪花
2.微量元素硒与肾脏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J], 张夏明;徐刚
3.红米色素与微量元素硒之间关系的初步研究 [J], 魏毅;靳西彪;杨海亮;张莹;孙瑞婕;王业文;朱建清
4.微量元素与地方性甲状腺肿关系的调查研究 [J], 付怀云;张纯德
5.大骨节病与发中微量元素硒含量关系的配对研究 [J], 王洪艳;陈昭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甲状腺肿论文山东省黄河下游地区部分县市高碘型甲状腺肿与地质环境的关系

甲状腺肿论文山东省黄河下游地区部分县市高碘型甲状腺肿与地质环境的关系

甲状腺肿论文:山东省黄河下游地区部分县市高碘型甲状腺肿与地质环境的关系摘要:地方病分布与地质环境中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地层岩性、土壤及水文地质条件有着密切的关系。

论文根据山东省黄河下游区域地方病调查与生态地球化学调查的基础数据,从地形地貌、土壤、饮用水方面研究探讨了高碘型地甲病与地质环境的关系。

论文研究表明调查区高碘型地甲病与饮水中碘含量具有非常好的正相关关系,土壤碘含量与高碘型地甲病不具有相关关系。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结合环境地质研究推进高碘型地甲病防治的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地甲病;碘;土壤;饮用水;黄河下游区域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goiter induced by excessive iodine and thegeological environment of several cities in the Lower Yellow River Basin ofShandong ProvinceAbstract:The distribution of endemic diseases has a close relationship with various geological environments suchas topography and relief,geological structure,strata and lithology,soils,and hydrogeological conditions.Based onthe data obtained from endemic investigation and eco-geochemical investigation in the lower Yellow River basinof Shandong Province,the authors studi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endemic goiter induced by excessiveiodine and the geological environment in the aspects of relief,soils and potable water.The results suggest thatendemic goiter has high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iodine content in water but has no correlation with iodinecontent in soils.In view of preventing and treating endemic goiter,the authors put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concerning the prevention of endemic goiter and the improvement of the environmental geological situation.Key words:endemic goiter;iodine;soil;potable water;the lower Yellow River basin地甲病(地方性甲状腺肿大)是一种主要由于地质环境中碘的缺乏或过量而形成的地球化学性疾病[1]。

缺碘不是甲状腺肿的唯一原因

缺碘不是甲状腺肿的唯一原因

缺碘不是甲状腺肿的唯一原因作者:天池来源:《祝您健康》1994年第06期早在1830年,国外学者提出了导致甲状腺肿的原因是由于饮水缺碘。

于是近一百多年来“缺碘”成了解释甲状腺肿的金科玉律,补充碘也成了大家熟知的防治方法。

然而,日本学者发现,生活在北海道的居民,他们经常食用富含碘的海带、海蜇等,可也患了甲状腺肿。

我国学者也在渤海湾地区,包括河北省的黄、孟村,山东省的滨县、德州,以及广西的北海市,福建省部分沿海地区,发现有甲状腺肿的流行。

显然,他们的甲状腺肿并不是由于缺碘,恰恰相反,他们所摄入的碘异乎寻常的多。

地方病专家方鸿慈教授曾深入地方性甲状腺肿高发区的四川盆地东部、陕甘宁盆地东南部进行水文地质和化学环境研究,得出的结论是这些地区的居民饮用水中并不缺碘,相反,饮用水中的碘含量比非高发病区还高。

无独有偶,英国学者也发表了类似的研究结论。

我国水文地质工作者在河北省、湖南省等地的调查表明:居民饮水中碘含量越高,甲状腺肿的发生率也越高。

于是,科学家们提出了一个与传统观念相反的学说,这就是“碘致甲状腺肿”。

进一步的研究告诉我们,由于摄入的碘过多,使碘在甲状腺内过多聚集,以致使体内碘的有机化过程反而减慢,甲状腺对于碘的利用反而降低,不能很好合成甲状腺素,导致促甲状腺素分泌的增加,最终发生甲状腺肿。

对于这种甲状腺肿患者,用补充碘盐或进食较多含碘的食品来防治,无疑是火上添油,正确的做法应当是减少碘的摄入。

环境的污染也是导致甲状腺肿的原因。

美国密西西比大学医学院的内分泌学主任盖坦,在肯塔基州阿帕拉契山脉的一些煤矿区发现,该地区虽然供应了足够的碘,但仍有37%的儿童甲状腺肿大。

在追寻原因时发现,该地区的一些饮用水井许多是打在煤层上,或遭洗煤水污染的,井水中含有较高浓度的间苯二酚。

现在的研究已经证实,间苯二酚是一种甲状腺抑制物质。

这位学者还在井水中发现了苯二甲酸盐,在细菌的作用下,苯二甲酸盐可转化为二羟苯甲酸,后者也能干扰甲状腺的机能。

地方性甲状腺肿的发病机制

地方性甲状腺肿的发病机制

地方性甲状腺肿的发病机制世界公认地方性甲状腺肿的主要病因是缺碘,该病主要多见于远离沿海及海拔高的山区,流行地区的土壤、水和食物中含碘量极少,地方性甲状腺肿与缺碘有密切关系。

发病率高低与含碘量呈反比,而采用碘盐可预防地方性甲状腺肿但缺碘不是惟一的原因,研究发现,水中含钙、氟镁过多也可致甲状腺肿;一些与Ⅰ-类似的单价阴离子如:SCN-、F-、Br-、At-、C104-、ReO4-、TeO4-、BF4-等与碘竞争,使甲状腺浓集碘的能力下降,合成甲状腺素减少,刺激垂体分泌较多的TSH,使甲状腺肿大。

1.当血碘浓度下降时,甲状腺上皮摄碘能力发生代偿性增强,故24h吸碘率升高。

严重缺碘者,上皮内无机碘浓度仍下降,即小于正常值(0.25mg/g)。

吸碘率的升高不仅表现在地甲肿和地克病患者,那些病区所谓正常人的吸碘率也升高,反映了病区所有人都是碘缺乏的受害者。

这一点,正如朱宪彝所讲的,病区所谓正常人,尽管没有甲状腺肿,但因碘缺乏而导致了碘代谢、垂体-甲状腺轴系功能的改变,这就是病区全体人群都要食用碘盐的理论根据。

2.酪氨酸的碘化,即碘的有机化过程增强,使MIT合成增多,而DIT相对减少。

过氯酸盐实验正常,说明碘的有机化过程没有问题。

但Coutras发现,给常规过氯酸盐时,同时给KI,甲状腺释放血的碘较正常人为多,说明有机过程也可能存在缺陷。

这可能部分解释为什么在同样缺碘条件下,有人出现甲状腺肿而有人则不肿大。

3.碘化酪氨酸耦合过程增强,由于MIT/DIT比值升高,故T3合成增多,T4减少,即T3、T4升高。

T4绝对量的下降,是碘缺乏病的重要表现之一。

从代偿角度上看,它有2个意义:①多合成T3少合成T4可以节约碘,T3相对正常可保证周围组织不至于出现甲减;②T3的生物活性比T4大4~5倍。

由于T3正常或代偿性增高,使周围组织不出现明显甲减或黏液性水肿。

然而由于脑组织主要利用T4而不是T3,因此,低T4对脑发育和脑功能的维持是极其危险的。

山东省无棣县地甲病高发区地下水碘离子分布规律研究

山东省无棣县地甲病高发区地下水碘离子分布规律研究

山东省无棣县地甲病高发区地下水碘离子分布规律研究李传生;祁晓凡;刘志文【摘要】无棣县位于黄河下游黄泛平原区,也是水源性高碘型地甲病高发区.本文通过对地下水样品分析,得出地下水碘离子的分布规律.其中研究区浅层潜水-微承压水无明显碘离子高值区,从西南内陆到东北部沿海、从河流冲积平原到河间洼地,碘离子的含量逐步增加,其富集主要与海洋的位置关系、地下水径流条件及微地貌有关.研究区深层承压水碘离子含量普遍较高,这与古沉积环境有关.深层承压含水层所在的深度内海侵比较频繁,为碘离子的富集提供了重要来源.其次,碘离子富集规律还与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条件等因素有着密切关系,构造凸起区比构造凹陷区碘离子浓度含量低,水文地质补给-径流区比水文地质排泄区碘离子浓度含量低.【期刊名称】《地质调查与研究》【年(卷),期】2018(041)003【总页数】6页(P198-203)【关键词】地甲病;碘离子;无棣县【作者】李传生;祁晓凡;刘志文【作者单位】山东省地质测绘院,济南,250002;山东省地质调查院,济南,250013;山东省地质测绘院,济南,25000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41.12;R599地甲病(地方性甲状腺肿大)是一种主要由于地质环境中碘的缺乏或过量而形成的疾病。

人体摄入碘量失衡时,会导致生化功能紊乱,常表现为甲状腺体肿大,生理发育停滞,体力和智力水平下降等。

在研究区内地甲病高发区与高碘地下水分布关系密切,患地甲病的人群多是由于饮用高碘地下水而致病。

众多学者对研究区及周边地甲病与地质环境的关系开展过相关研究。

王敏等从地形地貌、土壤、饮用水方面研究探讨了黄河中下游地区高碘型地甲病与地质环境的关系[1]。

研究表明调查区高碘型地甲病与饮水中碘含量具有非常好的正相关关系,土壤碘含量与高碘型地甲病不具有相关关系[1]。

庞绪贵等开展了地方病与生态地球化学环境相关性的综合研究。

研究表明饮水碘含量高是导致区内地甲病流行的主要原因[2-3]。

关于地方病的知识

关于地方病的知识

关于地方病的知识地方病是指特定地区特有的一类疾病,主要由于一些地区特有的环境因素引起。

这些环境因素包括地质构造、水土条件、气候特点、植被分布等。

地方病通常表现为某种疾病在特定地区的高发或流行,而在其他地区很少或没有发生。

地方病的发病原因复杂,涉及多个因素的综合作用。

地方病的种类繁多,其中最为典型的是地方性甲状腺肿大、地方性骨关节病、地方性牙齿病等。

这些疾病都与特定地区的环境因素密切相关。

地方性甲状腺肿大是一种由于地区内碘缺乏引起的甲状腺功能异常。

这种病在一些地区特别是山区较为常见。

碘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对于甲状腺功能的正常运转至关重要。

在碘缺乏的地区,人们摄入的碘元素不足,导致甲状腺合成甲状腺激素的能力下降,最终导致甲状腺肿大。

地方性甲状腺肿大主要表现为颈部肿块,严重时可影响呼吸和吞咽功能。

地方性骨关节病是一种在某些地区广泛流行的骨骼系统疾病。

这种病主要发生在一些山区或高原地区。

地方性骨关节病的发病与地区内土壤中的氟含量过高有关。

氟是一种对人体有害的物质,长期摄入过多的氟会导致骨关节病的发生。

地方性骨关节病主要表现为关节疼痛、骨质疏松和骨折等症状。

地方性牙齿病是一种在某些地区普遍存在的牙齿疾病。

这种病主要发生在一些盐碱地区或含氟地区。

地方性牙齿病的主要原因是地区内水质中的氟含量过高。

长期饮用高氟水源会导致牙齿的氟斑牙、龋齿和牙齿畸形等问题。

地方病的防治是一个复杂而长期的过程。

一方面,需要加强对地方病的监测和研究,深入了解地方病的发生机制和影响因素,为地方病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另一方面,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预防和控制地方病的发生。

这些措施包括改善饮水条件、补充碘元素、优化土壤环境、提高居民的健康教育水平等。

地方病的发生对当地居民的健康和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因此,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应高度重视地方病的防治工作,加强组织和协调,共同努力,为地方病的消除和预防做出更大的贡献。

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真正实现地方病的防治目标,保障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的提高。

山东内陆高碘地方性甲状腺肿流行病学特点

山东内陆高碘地方性甲状腺肿流行病学特点

山东内陆高碘地方性甲状腺肿流行病学特点
王秀琴;王玲芳
【期刊名称】《地方病通报》
【年(卷),期】1994(009)003
【摘要】对内陆地区梁山,嘉祥、单县、巨野四个县水含碘量(347~1380μg/l)高的13个村,进行流行病学调查。

发现8004名居民中,甲状腺患病率和肿大率分别为11.56%和39.66%,女性高于男性。

男性7~25岁和女性7~30岁是高发人群。

血清T3、T4、TSH、TMAb、TGAb大都在正常范围。

尿碘为1032.97±1.77μg/l。

土、粮、菜含碘量与水碘没有规律性关系。

结果证实山东内陆地区
【总页数】4页(P46-49)
【作者】王秀琴;王玲芳
【作者单位】不详;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81.301
【相关文献】
1.包头地区高碘地方性甲状腺肿流行病学特点 [J], 赵福生
2.高碘地方性甲状腺肿研究进展(之二) [J], 于志恒;朱惠民;陈崇义;尹桂山
3.高碘地方性甲状腺肿研究概况 [J], 石胜尧;姜爱华
4.高碘地方性甲状腺肿研究进展(之一) [J], 于志恒;朱惠民;陈崇义;尹桂山
5.山西内陆水源性高碘流行病学调查 [J], 张向东;贾清珍;王正辉;李军;郭百锁;温新平;刘谦萍;李兴隆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