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吸入毒性试验

合集下载

第十一章 毒理学实验方法讲解

第十一章  毒理学实验方法讲解


Company Logo
染毒方法:
(1)静式染毒法 (2)动式染毒法

Company Logo
静式染毒法
静式染毒是将实验动物放在一定体积的密闭容器 (染毒柜)内,加入一定量的受试样品,并使其 挥发,造成试验需要的受试样品浓度的空气,一 次吸入性染毒2h。

Company Logo
(3)剂量和分组
实验动物随机分为4~5个剂量组。若使用水、植 物油、凡士林、羊毛脂外的赋形剂,则需设赋形 剂对照组。豚鼠或大鼠每一剂量组(单性别)不 少于5只;家兔每一剂量组(单性别)不少于4只。
各剂量组间要有适当的组距,可按等比或等差级 设置剂量,以使各剂量组实验动物产生的毒性反 应和死亡率呈现剂量-反应(效应)关系。
试验基本原则:
以经口灌胃法给予各试验组动物不同剂量 的受试样品,每组用一个剂量,染毒剂量 的选择可通过预试验确定。染毒后观察动 物的毒性反应和死亡情况。试验期间死亡 的动物要进行尸检,试验结束时仍存活的 动物要处死并进行大体解剖。本方法主要 适用于啮齿类动物的研究,但也可用于非 啮齿类动物的研究。
(5)所用染毒浓度和动物分组,每组所用动物性别、数 量及体重范围;
(6)计算LC50的方法; (7)染毒后动物中毒表现及出现时间和恢复情况、死亡
时间、大体解剖所见;
(8)列表报告结果(建议的表格形式见附录1-D),计 算的LC50及其95%可信区间;
(9)结论。


Company Logo
3、急性经口毒性试验
适用范围:
本方法规定了动物急性经口毒性试验 的基本原则、技术和要求。
本方法适用于评价化学品的急性毒性 作用。

Company Logo

苯的急性毒性试验

苯的急性毒性试验

苯对小鼠急性吸入毒性试验研究摘要:目的研究苯急性毒性,观察气态苯吸入染毒致小鼠急性中毒一般表现和神经表现,探讨急性毒性机制。

方法通过建立气态苯静式吸入染毒小鼠的动物模型,实验组分别按33.9mg/L、43.25mg/L、55.21mg/L、70.47mg/L、89.95mg/L、115.12mg/L剂量组,对照组为NS组,每组10只,雌雄各半。

连续染毒1.5h后,观察急性中毒行为表现,分组记录死亡时间及死亡数。

结果①苯具有急性毒性;小鼠苯染毒各组都有急性中毒的表现,表现为兴奋症状、抑制症状(闭眼、侧卧),呼吸急促转衰弱,除低剂量组外每组都有小鼠死亡。

运用改良寇氏法公式得㏒LC50=1.848,故LC50=70.4mg/L;s=0.0193(LC50的标准误);LC50 95%CI(可信区间)=(64.71,76.73)。

结论①小鼠静式吸入苯蒸气有急性毒性。

②LC50=70.4mg/L,属于低毒毒物。

关键词:苯小鼠吸入染毒急性中毒LC50近年来,由于室内装修引发的环境污染与健康问题受到了普遍关注,其中苯是目前主要室内空气污染物之一。

室内环境中的苯主要来自建筑装饰中使用大量的化工原材料,如涂料、填料及各种有机溶剂等[1~3]。

尽管到目前为止,开展了大量有关苯毒性调查研究工作,但关于苯中毒的发病机制迄今尚未阐明[4]。

本文通过建立苯静式吸入染毒小鼠的实验模型,模拟人体实际暴露苯情况,探讨苯对机体的急性毒性危害的机制,以便为深入研究苯的毒性效应,为人接触苯的健康效应评价提供生物标志物奠定理论基础。

1 材料与方法1.1 实验动物与分组试验动物选择与处理:选择健康、成熟的昆明种小白鼠(沈阳医学院实验中心提供),17~22g,雌雄各半,分别按性别称重,编号。

预实验得出LD0与LD100,LD50的计算方法符合改进寇氏公式的条件,随机分组,分6个剂量组和一个NS组,每组10只[5]。

1.2 受试物: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生产的分析纯液态苯,比重ρ为0.89g/ml,纯度>99.5%。

樟脑亚急性吸入毒性实验_阙冰玲

樟脑亚急性吸入毒性实验_阙冰玲

中图分类号:R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3127(2009)03-0239-02实验研究樟脑亚急性吸入毒性实验阙冰玲,陈晓燕,黄建勋,陈润涛,张子群,蔡婷峰(广东省职业病防治院,广东广州510300)关键词:樟脑;亚急性吸入毒性;最大无作用浓度作者简介:阙冰玲,主管技师,研究方向:农药毒理学。

樟脑化学名为2-茨酮,分子式为C 10H 16O 。

樟脑易升华,在室温下能缓慢挥发,其蒸汽可使昆虫、小鸟致死[1]。

樟脑能防虫、防腐、除臭,主要用于衣物、书籍、标本和档案的防护。

为了明确其亚急性吸入的最大无作用浓度参数,并为该农药毒理学安全性评价提供资料,特进行本实验研究。

1 材料与方法1 1 受试物 樟脑为白色粉末晶体,有异味,由国内某化工厂提供。

1 2 动物 SPF 级SD 大鼠由广东省卫生厅医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粤监证字第2005A010号),选择体重160~180g 的健康大鼠随机分成4组,每组12只,雌雄各半。

1 3 仪器 东亚KX -21血球自动计数仪和日立7080全自动生化仪(日本)。

1 4 实验方法 按照GB15670-1995,并参照 化学品测试方法 ,本实验共设4个实验组包括樟脑低、中、高3个浓度组度组和对照组[2-3]。

受试物原粉水浴加热升华后输入染毒柜内进行吸入染毒。

动物每天暴露4h,每周5d,共4周。

染毒过程中,每浓度组采样1次 d,用Agilent6890气相色谱仪测定受试物浓度,3个浓度组平均浓度分别为32 3(低浓度组)、139 3(中浓度组)、437 8mg m 3(高浓度组)。

对照组动物仅吸入新鲜空气。

柜内氧含量用测氧仪(上海雷磁仪器厂RSS -5100型)监测,保证氧含量大于19%。

每天观察动物表现,每周称体重1次 d,实验结束时以下检查:血常规,包括红细胞计数(RBC)、红细胞比积(HC T)、红细胞平均体积(MC V)、血红蛋白(Hb)、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 HC)、血小板(PLT)、白细胞计数(WB C)和白细胞分类等9项;生化检查,包括血清丙氨酶转氨酶(ALT)、血清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丙氨酸比值(AST AL T)、血清碱性磷酸酶(AKP)和血清乳酸脱氢酶(LDH)等5项;脏器体比(包括肺、心、肝、脾、肾和脑体比);肺、气管、心、肝、脾、肾、肾上腺、脑、脑垂体、睾丸和卵巢常规病理检查。

急性毒性及其评价方法

急性毒性及其评价方法
➢ 根据确定的剂量组进行染毒 ➢ 根据预试验的死亡资料确定组距
可根据以下公式计算出剂量分组:
i=(lgLD90-lgLD10)/(n-1) 或:i=(lgLD100-lgLD0)/(n-1)
式中i为组距(相邻的两个剂量组对数剂量之差); n为设计的剂量组数。
3、正式试验
一般来说,根据试验设计所选用的LD50计算方 法来确定组数。例如改良寇氏法一般设5~7个剂量 组;霍恩法固定设4个剂量组。求得i后,以最低剂 量组(LD0或LD10)的对数剂量加上一个i值,即是第 二个剂量组的对数剂量,依此类推直至最高剂量组, 查各自的反对数即得出各组剂量的真实值。
灌胃操作方法
先固定动物,即用右手将小鼠尾巴提起,置于鼠笼 或粗糙的平面上,当小鼠向前挣扎时,用左手的 拇指和食指捏住小鼠两耳后颈背皮肤,翻转小鼠 置于掌心,拉直后肢,以小指压住小鼠尾巴即可。 在固定小鼠过程中,不要用力过大,勿握其颈部, 以免窒息死亡。
以灌胃器轻轻压其头部,使口腔与食道成一条直 线,再将灌胃针沿上腭壁轻轻进入食道,当灌胃 针进入约3cm左右时即达胃内。
一、急性毒性的概念
急性毒性:是指机体(人或实验动物)一次 或24小时内多次接触外源化学物后在短期 内所产生的毒性效应。
包括外观改变、大体形态变化、行为方式 及死亡效应,最主要观察指标是LD50
❖实验动物接触化学物的方式或途径不同, “一次”的含义也有所不同
➢ 经口和注射接触,“一次”是指在瞬间将 受试化学物输入实验动物体内
(4)体重:
体重可以反映动物中毒后的整体变化。体重改 变的原因很多,若化学毒物刺激或损伤消化道可 出现试验动物饮食减少甚至拒食,表现为体重减 轻;若化学毒物引起腹泻,将影响食物吸收和利 用,体重也会减轻。如果化学毒物影响水的摄取 或肾功能急性损伤,也可能在体重上反映出来。 所以,对存活动物尤其是对低于LD50剂量组的存 活动物,应在观察期14天内称量其体重的变化, 以便了解受试物引起毒效应的持续时间。

什么是急性毒性试验

什么是急性毒性试验

什么是急性毒性试验急性毒性试验,其实就是一种毒性研究,当然对我们来讲对这种常识问题,很多人都不会去注重,因为毕竟不是作为学术研究的人,但是对这些常识有一些基本的常识了解,其实对我们的生活,也可以带来一定的帮助功效,下面就为大家具体介绍一下,什么是急性毒性试验。

急性毒性试验是指一次或24小时每多次染毒的试验,是毒性研究的第一步。

要求采用啮齿类或非啮齿类两种动物。

通常为小鼠或大鼠采用经口、吸入或经皮染毒途径。

急性毒性试验主要测定半数致死量(浓度),观察急性中毒表现,经皮肤吸收能力以及对皮肤、粘膜和眼有无局部刺激作用等,以提供受试物质的急性毒性资料,确定毒作用方式、中毒反应,并为亚急性和慢性毒性试验的观察指标及剂量分组提供参考。

试验概述及染毒方法概念和实验目的急性毒性是指机体(人或实验动物)一次(或24小时内多次)接触外来化合物之后所引起的中毒效应,甚至引起死亡。

但须指出化合物使实验动物发生中毒效应的快慢和剧烈的程度,可因所接触的化合物的质与量不同而异。

有的化合物在实验动物接触致死剂量的几分钟之内,就可发生中毒症状,甚至死亡。

而有的化合物则在几天后才显现中毒症状和死亡,即迟发死亡。

此外,实验动物接触化合物的方式或途径不同,“一次”的含义也有所不同。

凡经口接触和各种方式的注射接触,“一次”是指在瞬间将受试化合物输入实验动物的体内。

而经呼吸道吸入与经皮肤接触,“一次”是指在一个特定的期间内实验动物持续地接触受试化合物的过程,所以“一次”含有时间因素。

以上就是关于急性毒性试验的内容介绍,希望通过这些介绍,每个人对这些常识,都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虽然说很多时候在生活当中,我们运用不到,但是毕竟对这种常识有一定的了解,对自己身体的保护,也是比较有利的。

急性毒性试验设计课件

急性毒性试验设计课件

案例四
总结词
急性毒性试验在食品添加剂安全性评价中具有重要意义,能够评估食品添加剂对 人体健康的潜在风险。
详细描述
急性毒性试验广泛应用于食品添加剂安全性评价中,通过给予实验动物单次或多 次剂量的食品添加剂,观察和记录动物的毒性反应和死亡情况,能够评估食品添 加剂对人体健康的潜在风险,为食品添加剂的安全使用提供科学依据。
数据清洗
去除异常值和缺失值,确保数据质量。
数据分析
采用合适的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如均值 、标准差等。
数据可视化
使用图表展示分析结果,如折线图、柱状图等。
结果报告与结论
结果总结
概述试验结果,包括毒性反应类型、剂量效应关系等 。
结论
根据试验结果,得出结论并解释其意义。
建议
根据试验结果提出建议,如进一步研究必要性、安全 使用建议等。
染毒剂量
设置不同剂量组,确保剂量范围涵盖预期毒性反 应。
3
染毒频率
确定染毒频率,如单次或多次给药。
观察与记录
观察时间
设定观察周期,包括给药前、给药后短期、 中期和长期观察。
观察指标
列出需要观察的指标,如行为变化、生理参 数、病理学检查等。
数据记录
详细记录各组动物在各个时间点的数据表现 。
数据处理与分析
观察期的设置
总结词
观察期的设置是急性毒性试验中至关重要的一环,直接 关系到试验结果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详细描述
观察期是指从给予动物受试物开始,直至观察到动物死 亡或恢复正常的这段时间。在试验设计中,应根据受试 物的毒性作用特点、动物的种属特性以及试验目的等因 素来确定合理的观察期。同时,还需根据观察到的症状 和体征以及死亡情况等数据进行详细记录和分析,以评 估受试物的毒性作用及其对动物的影响程度。

急性吸入毒性试验方法

急性吸入毒性试验方法

急性吸入毒性试验方法Acute Inhalation Toxicity Study1范围本规范规定了动物急性吸入毒性试验的基本原则、要求和方法。

本规范适用于化妆品单一成分的原料安全性毒理学检测。

2试验目的急性吸入毒性试验可评价化妆品原料能否被直接吸入或者通过其他途径进入呼吸道所产生的毒性反应,可对受试物进行毒性分级,为亚急性毒性和其他毒理学研究中染毒浓度选择提供依据。

3定义3.1急性吸入毒性acute inhalation toxicity实验动物短时间(24h内)持续吸入一种可吸入性受试物后,在短期内出现的健康损害效应。

3.2半数致死浓度(LC50)median lethal concentration在一定时间内经呼吸道吸入受试物后,引起实验动物总体中半数死亡的毒物的统计学剂量,以单位体积空气中受试物的质量(mg/m3)来表示。

3.3空气动力学直径aerodynamic equivalent diameter(AD)气溶胶颗粒与不同直径标准单位密度(1.0g/cm3)球形颗粒中某一颗粒的终端沉降速度相同时,该标准球形颗粒的直径即为空气动力学直径。

其计量单位为μm。

3.4质量中值空气动力学直径mass median aerodynamic diameter(MMAD)气溶胶中小于和等于某一空气动力学直径的颗粒总质量,占全部颗粒物质量50%时,该直径即为空气动力学质量中位数直径。

3.5几何标准差geometric standard deviation(GSD)用以描述气溶胶颗粒大小的分布状态。

以撞击器各级累积百分比为Y轴、粒径为X轴拟合对数概率曲线,以累积百分比84.1%对应的粒径除以累积百分比50%的粒径,即为几何标准差。

4试验的基本原则受试物通过吸入暴露装置制备成不同浓度的样品,各试验组动物在一定时间内吸入不同浓度的受试物,暴露浓度的选择可通过预试验确定,吸入暴露后观察动物的毒性反应和死亡情况,试验期间死亡的动物要进行尸检,试验结束时存活的动物要处死进行大体解剖。

[医疗药品管控]农药登记毒理学试验方法

[医疗药品管控]农药登记毒理学试验方法

(医疗药品管理)农药登记毒理学试验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15670-1995农药登记毒理学试验方法ToxicologicaltestmethodsofPesticidesforregistration1主题内容和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农药登记毒理学试验的方法、条件的基本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为农药登记而进行的毒理学试验。

2急性经口毒性试验2.1目的求出试验农药对试验动物的半数致死剂量(LD50);通过观察急性毒性效应的临床表现,初步估测毒作用的靶器官和可能的毒作用机理;为亚慢性、慢性和其他毒性试验的剂量水平设计提供参考;为急性毒性分级和制定安全防护措施提供依据。

2.2试验农药原药和制剂。

2.3试验动物2.3.1主要选用品系、遗传背景明确的初年大鼠。

各剂量组内同性别动物体重差异应小于平均体重的10%,组间同性别动物体重均值差异应小于5%。

2.3.2每壹剂量组的大鼠8~10只(雌雄各半),试验前要对动物观察壹周,确认健康后,方可使用。

2.4剂量分组2.4.1至少应设4~5个剂量组,各剂量组之间要有适当的剂量间距。

以便各组出现不同程度的毒性效应(死亡率),求得剂量效应曲线及LD50。

2.4.2如剂量达5000mg/kg体重之上,动物仍不出现死亡,则不需要进行更高剂量的试验。

2.5给药方法及观察时间2.5.1动物给药前应隔夜禁食但不禁水,称重后,壹次灌胃给药,给药后至少间隔2h进食。

2.5.2灌胃量大鼠按100g体重给1mL,小鼠按20g体重给0.4mL计算,灌胃可用水溶液、油溶液或悬液。

2.5.3给药后立即观察且记录动物的中毒表现,症状出现和消失的时间及死亡时间。

给药当日应连续观察,其后,每日至少观察2次,观察期为14d。

如于给药96h后出现迟发性新效应,则应延长观察期至3周或4周。

2.6观察指标2.6.1中毒症状全面观察中毒的发生、发展过程和规律以及中毒特点和毒作用的靶器官。

观察的系统包括:a.中枢神经系统和神经肌肉系统:体位异常、叫声异常、不安、呆滞、痉挛、抽搐麻痹、运动失调、对外反应过敏或迟钝;b.植物神经系统:瞳孔扩大或缩小、流涎或流泪;c.呼吸系统:鼻孔流液、鼻翼煽动、呼吸深缓、呼吸过速、蜂腰;d.泌尿生殖系统:会阴部污秽、有分泌物、阴道或乳房肿胀;e.皮肤和毛:皮肤充血、紫绀、被毛蓬松、污秽;f.眼:眼球突出、结膜充血、角膜混浊;g.消化系统:腹泄、厌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急性吸入毒性试验
2.3.2.1 目的
检测消毒剂对实验动物的急性吸入毒性作用和强度。

2.3.2.2 实验动物
小鼠或大鼠任选一种,雌雄各半。

小鼠体重为18g~22g,大鼠体重为180g~200g。

2.3.2.3 操作程序
染毒可采用静式染毒法或动式染毒法。

2.3.2.3.1 静式染毒法
静式染毒是将实验动物放在一定体积的密闭容器(染毒柜)内,加入一定量的消毒剂,并使其挥发,造成实验需要消毒剂浓度的空气,一次吸入性染毒2h。

(1)染毒柜的容积以每只染毒小鼠每小时不少于3L空气计,每只大鼠不少于30L计。

(2)染毒浓度的计算:染毒浓度一般应采用实际测定浓度。

在染毒期间一般可测4次~5次,求其平均浓度。

在无适当测试方法时。

可用下式计算染毒浓度
a×d
C= × 106
V
式中: C—染毒浓度(mg/m3)
a—加入消毒剂量(ml)
d—消毒剂比重
V—染毒柜容积(L)
2.3.2.3.2 动式染毒法
动式染毒是采用机械通风装置,连续不断地将含有一定浓度消毒剂的空气均匀不断地送入染毒柜,并排出等量的染毒气体,维持相对稳定的染毒浓度。

一次吸入性染毒2h。

(1)消毒剂气化(雾化)和输入的常用方法
1)气体消毒剂,经流量计与空气混合成一定浓度后,直接输入染毒柜。

2)易挥发液体消毒剂,通过空气鼓泡或适当加热促使挥发后输入染毒柜。

3)若消毒剂现场使用采取喷雾法时,可采用喷雾器或超声雾化器使其雾化后输入染毒柜。

(2)染毒浓度计算染毒浓度一般应采用动物呼吸带实际测定浓度,每半小时一次,取其平均值。

若无适当的测试方法,也可采用以下公式计算染毒浓度:
a×d
C= × 106
V1+ V2
式中: C—染毒浓度(mg/m3)
a—气化或雾化消毒剂量(ml)
d—消毒剂比重
V1—输入染毒柜风量(L)
V2—染毒柜容积(L)
2.3.2.3.3 观察和记录染毒过程和观察期内的动物症状和死亡情况。

关于染毒浓度的设计、动物分组、观察期限、观察指标和LC50(半数致死浓度)的计算等可参照急性经口毒性试验(2.3.1)。

在预试验的基础上,如20只动物(雌雄各半)一次2h吸入染毒浓度10000mg/m3,在14d内无死亡,可判定LC50大于
10000mg/m3。

2.3.2.4评价规定
消毒剂的毒性评价:
LC502h大于10000mg/m3者属实际无毒;
LC502h为1001 mg/m3~10000mg/m3者属低毒;
LC502h为101 mg/m3~1000mg/m3者属中等毒;
LC502h为10 mg/m3~100mg/m3者属高毒;
LC502h小于10mg/m3者属剧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