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交通车站规划与设计

合集下载

轨道交通车站规划与设计.

轨道交通车站规划与设计.



4)按车站横断面形式分类:矩形断面、拱形断 面、圆形断面 5)按站台形式分类:岛式车站,侧式车站,岛、 侧混合式车站

6.1.3 车站的组成 车站是轨道交通客流的集散地,主要由出 入口及通道、站厅层、站台层、车站用房 四部分构成,但也有些简易车站无站厅层。

1)出入口及通道 它的主要作用是集疏客流,供乘客换乘其 他交通或有轨交通之间的换乘之用;也有 些出入口及通道还兼有行人过街的作用。 出入口是车站的门户,一般布置在靠近地 面交通集疏点(如道路交叉口)、著名建筑 物、商业区、住宅区等客流繁忙但相对隐 蔽之处(如图所示)。
地铁车站规模分级
轻轨车站规模分级

无论是轻轨还是地铁,都可以建在地下、地面或 高架桥上,二者的主要区别是单向最大高峰每小时 客流量的区别。地铁的铁路能适应的单向最大高峰 客流量每小时为 3 万-6 万人次,轻轨铁路能适应 单向最大高峰客流量为每小时 1-3 万人次。轻轨 与地铁的钢轨无轻重之分。大载客量的地铁车厢, 一般的额定载客量为每辆 310 人,超员为 410 人, 编组采用每列 6 辆;中等载客量的轻轨铁路车厢, 一般的额定载客量为 202 人,超员 224 人,编组 采用每列 2-4 辆,轻轨铁路可以根据地形的变化 而灵活变更运行轨道,有的建在地面,有的驶入地 下,有的建成高架,具有投资省、见效快、适用范 围广等优点。



6.3.4 站台 站台是供乘客上下车及候车的场所,是轨道交通 系统基础设施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对于提供良 好的运营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1)站台长度 站台长度分为站台总长度及站台计算长度两种。 站台总长度是指每侧站台的总长度,根据站台层 房间布置的位置以及需要确定。站台计算长度由 车辆编组长度和允许停车不确定距离(一般为410米)确定 ;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规划与设计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规划与设计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规划与设计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交通压力日益加大。

为了解决交通拥堵问题,提高城市居民的出行效率,城市轨道交通系统逐渐成为各大城市的首选交通工具。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规划与设计是保障城市交通畅通的关键所在。

一、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规划的重要性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规划是确保城市交通有序发展的重要环节。

通过合理的规划,能够统筹考虑城市的交通需求、道路布局、人口分布等因素,为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良好的规划能够避免盲目建设、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减轻城市交通压力,提高公共交通的服务质量。

二、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设计的原则1. 网络连通性原则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设计的首要原则是保持网络的连通性。

通过合理的线路规划和设计,使得不同区域之间可以方便、快捷地互相连接。

同时,要考虑到城市中心区域的交通集散特点,确保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在核心区域覆盖广、密度大,以满足人们的出行需求。

2. 服务效益原则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设计的核心目标是提供高效、便捷的出行服务。

要充分研究乘客的出行行为和需求,精确把握线路的覆盖范围和站点布局。

此外,还应考虑车厢设计和换乘设施的设置,以提高乘客的出行舒适度和便利性。

3. 创新可持续原则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设计需要对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进行充分考虑。

在轨道交通线路规划中,应尽量避免影响既有建筑和生态环境,减少土地占用和自然资源消耗。

此外,还要优化能源利用和废弃物处理,推广对环境友好的交通技术和设备。

三、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规划与设计的实施步骤1. 数据收集和分析首先,需要收集和分析大量的数据,包括城市的人口分布、交通流量、道路网络、经济发展情况等。

通过大数据分析和模拟模型,可以准确了解城市的交通状况和需求特点,为后续的规划和设计提供依据。

2. 轨道线路规划和站点布局根据数据分析结果,通过技术评估和方案比较,确定轨道线路的走向和大致长度。

同时,还要考虑到区域特点、地下空间利用、土地情况等因素,合理选择站点和站点布局。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规划与设计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规划与设计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规划与设计城市轨道交通是当今城市交通体系中最重要的枢纽之一,它不仅方便了城市居民的出行,也大大缓解了城市交通拥堵。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轨道交通越来越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手段。

因此,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规划与设计显得尤为重要。

一、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城市轨道交通规划是一个系统的工程,需要考虑城市发展、社会经济、综合交通等各个环节。

首先,必须确立轨道交通的战略地位。

城市轨道交通是城市公共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应以提高城市交通效率为根本出发点,纳入城市整体规划。

其次,必须确定轨道交通的发展方向和目标。

要考虑城市发展方向、需求量、乘车成本、时间成本等各种因素,探讨有利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发展目标和战略布局。

最后,要进行具体实施方案的研究和制定。

制定系统完备、科学合理的城市轨道交通规划方案,包括各类线路、站点、运作方式等具体规划。

因为轨道交通工程建设期长、投资大、一旦投入使用就具有不可逆性,因此必须对规划方案进行全面评估和优化设计。

二、城市轨道交通设计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设计是对轨道交通工程规划方案进行具体的落实和实施,它的目的是制定一个可行的工程建设计划,实现规划方案中制定的目标。

城市轨道交通设计包括地形地貌测绘、工程结构设计、环境影响评价等方面。

具体要完成的任务包括制定设计标准、设计系统框架图、详细设计、施工图设计、方案整理和综合评价等。

1.设计标准城市轨道交通设计是在一定的标准要求下完成的。

国家有关规定对于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的设计标准做了明确的规定。

设计标准的确立可确保轨道交通工程在安全、舒适等基本方面达到国家规范中规定的性能水平,保证工程质量标准化。

2. 设计系统框架图设计系统框架图是城市轨道交通设计的基础,是整个设计工作的骨干,可以全面反映出轨道交通工程的设计方向和机理。

系统框架图的制定需要全面考虑轨道交通工程的工程特点和运行特点,更加有效和精确地体现轨道交通的工程设计思想。

3. 详细设计详细设计包括轨道交通线路的地剖面图、轨道路基的布置、轨道交通车站的布置、站间配套设施的设置等详细的设计方案。

城市轨道交通规划与设计

城市轨道交通规划与设计

城市轨道交通规划与设计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城市交通问题越来越显著。

城市轨道交通作为一种高效、环保、便捷的交通方式,被越来越多的城市引入规划和设计中。

本文将从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和设计的重要性、规划原则、设计要点以及未来发展方向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城市轨道交通规划与设计的重要性城市轨道交通不仅是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重要手段,也是未来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它通过提供高运力、低能耗的公共交通服务,能够有效减少道路拥堵和尾气排放所带来的环境污染,改善城市居民的出行质量。

因此,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和设计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对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城市轨道交通规划的原则1. 综合考虑城市发展需求:在规划城市轨道交通时,需综合考虑城市发展的整体需求,包括人口分布、人口迁移、经济发展、城市功能布局等因素,以确保规划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2. 优化线网布局:合理规划城市轨道交通线网布局,应考虑各交通节点的连接性、高峰期的客流量、交通压力分配等因素,以最大程度地满足城市居民的出行需求。

3. 加强与其他交通方式的衔接: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应该与公交、自行车、步行等其他交通方式相互衔接,形成多元化的交通网络,提高交通系统的整体效益。

三、城市轨道交通设计的要点1. 安全性设计:城市轨道交通设计中,安全性是首要考虑的因素。

设计师需要考虑列车的行驶安全、车站设施的人身安全、紧急疏散通道的设置等,以确保旅客的生命财产安全。

2. 便捷性设计:城市轨道交通的设计应注重提高乘客的出行效率和舒适度。

包括车站布置的合理性、乘客进出站的便捷性、车厢舒适度等方面的设计,在提高乘客出行体验的同时减少乘客的等待和换乘时间。

3. 环境友好设计:城市轨道交通的设计应该充分考虑环境保护因素。

例如,选择低噪音、低能耗的列车技术,设置噪声隔离措施、减少能源消耗等,以减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四、城市轨道交通未来发展方向1. 智能化发展:未来城市轨道交通将更加智能化,包括使用先进的列车控制系统,实现列车自动驾驶和智能交通管理,提高安全性和运营效率。

城市轨道交通规划与设计

城市轨道交通规划与设计

第一章1.1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概念、构成及基本形式(重点)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主要服务于城市的市内和郊区,在固定轨道上运行,通常以电力为动力的客运交通系统。

构成:车站建筑、结构工程、线路、车辆、车辆段、供电系统、通信系统、信号系统、环控系统、给排水系统等。

基本形式:地铁、轻轨、单轨系统、市郊铁路、有轨电车、自动导向系统、线性地铁、磁悬浮系统。

(1)地铁:①单方向输送能力在3万人次/h以上。

②了解其优缺点;③掌握地铁系统的技术经济参数。

(2)轻轨(LRT):①在有轨电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电气牵引、轮轨导向、车辆编组运行在专用行车道上的中运量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单方向输送能力在1.5万~3万人次/h。

②掌握轻轨系统(LRT)的技术经济参数。

(3)单轨系统(独轨系统):①由电气牵引、具有特殊导向和转折装置、车辆编组运行在专用轨道梁上的中运量轨道交通系统。

②分为悬挂式、跨坐式。

③掌握单轨系统的技术经济参数。

(4)市郊铁路:①由电气或内燃机车牵引,轮轨导向、车辆编组运行在城市中心与市郊、市郊与市郊、市郊与新建城镇间,以地面专用铁路为主的大运量快速轨道交通系统。

②所有权归属铁路部门。

(5)有轨电车:由电气牵引、轮轨导向、单车或两辆编组运行在城市路面线路上的低运量轨道交通系统。

(6)自动导向系统(AGT系统):①掌握线性地铁的技术经济指标;(8)磁悬浮系统(了解)1.2城市轨道交通的地位与作用(次重点)1、掌握其优势;2、了解其地位;3、了解其作用。

1.3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发展1、了解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历史;2、了解国外发展概况;3、了解国内发展概况;4、当前世界大城市轨道交通发展趋势:① 交通类型多样化; ② 交通布局网络化; ③ 资金来源多元化; ④ 经营市场化; ⑤ 管理法制化; ⑥ 服务与管理信息化。

5、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未来发展趋势:在大城市实现以地面常规公交为主体向以轨道交通为骨干的城市交通体系过渡。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规划设计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规划设计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规划设计现代城市的发展趋势之一是规模越来越大,人口密度越来越高。

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交通问题也成为城市管理者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作为一种高效、快速、环保的交通方式,正逐渐成为现代城市的首选。

首先,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的功能划分应根据站点的位置和乘客的需求进行合理的设置。

一般而言,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应分为上行和下行两个方向,方便乘客上车和下车。

车站的功能可以划分为站厅、月台和换乘通道等。

站厅一般设置在车站的中部,用作乘客换乘和购票等。

月台则设置在站厅两侧的区域,用作乘客上下车。

换乘通道则用于连接不同线路之间的换乘。

其次,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的空间布局应考虑乘客的流动性和出行的便利性。

车站内部的布局应简洁明了,乘客可以方便地找到出入口、候车区和车站设施等。

乘客的流动方向应按照从入口到站台的方向进行布置,避免交叉行走和阻塞。

出入口和紧急出口应设置在车站的各个出入口处,确保乘客的安全与疏散。

另外,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的建筑设计应注重美观和功能性的结合。

车站建筑应与周边环境相协调,在建筑外观的设计上可以考虑与城市地标建筑相呼应,以增强车站的标志性。

车站设施的摆放和装饰应注意提高乘客的舒适感和便利性。

座椅、候车亭、广告牌等基础设施的设置应合理布局,极大地方便了乘客的候车和出行。

此外,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的规划设计也需要考虑未来的可持续发展。

随着城市的扩张,轨道交通线网也需要不断完善和扩展。

因此,在车站规划设计时,需要预留足够的空间来满足未来的需求,防止因扩建带来的停运和交通拥堵。

综上所述,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的规划设计既需要满足乘客出行的需求,又要兼顾运行效率和环境美观。

通过功能划分、空间布局和建筑设计等方面的合理规划,可以有效提高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运行效率,提升乘客的出行体验。

同时,也需根据城市发展的需要,留出足够的扩建空间,为城市轨道交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城市轨道交通的规划与设计原则

城市轨道交通的规划与设计原则

城市轨道交通的规划与设计原则城市轨道交通作为现代城市交通系统的骨架,对于缓解城市交通拥堵、提高城市运输效率、减少环境污染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科学合理地进行城市轨道交通的规划和设计显得尤为关键。

本文将详细探讨城市轨道交通的规划与设计原则。

1. 规划原则1.1 前瞻性原则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应具有前瞻性,充分考虑城市未来发展的需要,预测城市人口、经济、用地等方面的增长趋势,确保轨道交通系统在未来一段时间内能够满足城市发展的需求。

1.2 网络优化原则在轨道交通规划中,应注重网络的优化,形成覆盖广泛、布局合理的网络体系。

网络应具有一定的密度,同时兼顾线网的互联互通,提高轨道交通的服务水平和效率。

1.3 功能区分原则根据城市不同区域的功能定位,轨道交通规划应体现功能区分,如在商务区、居住区、工业区等区域设置不同类型的轨道交通线路,满足不同区域的出行需求。

1.4 乘客便利性原则在轨道交通规划中,应注重提高乘客的出行便利性,如设置适量的换乘节点,提供便捷的换乘条件;在沿线设置充足的站点,满足乘客的出行需求;优化线路走向,减少乘客出行时间。

1.5 经济合理性原则轨道交通规划应充分考虑投资和运营成本,确保项目的经济合理性。

在规划过程中,要充分评估项目的财务状况,确保项目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

2. 设计原则2.1 安全性原则轨道交通设计应遵循安全性原则,确保乘客和设备的安全。

设计时要考虑线路、车辆、信号、通信等方面的安全性,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防范各类事故的发生。

2.2 可靠性原则轨道交通设计应保证系统的可靠性,降低故障发生的概率,确保系统在出现故障时能够快速恢复正常运行。

设计时要考虑设备的可靠性、维修的便捷性等因素。

2.3 舒适性原则在轨道交通设计中,应关注乘客的舒适性,如优化车厢内部空间布局,提高乘坐舒适度;设置空调、座椅等设施,提升乘客的出行体验。

2.4 高效性原则轨道交通设计应追求系统的高效性,提高运输能力和运行效率。

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规划与设计方案

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规划与设计方案

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规划与设计方案嘿,咱们来聊聊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规划与设计方案这事儿。

不知道您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每天早上为了上班或者上学,在拥挤的公交里被挤得像沙丁鱼罐头,心里盼着要是有条便捷的轨道交通线路该多好。

我就有过!有一回,我着急去参加一个重要的会议,结果公交堵在路上,那叫一个心急如焚啊!从那以后,我就对城市轨道交通的规划设计特别上心。

城市轨道交通线路的规划与设计,那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儿。

这就好比是给城市这个大身体搭建一套高效的血管系统。

首先得考虑城市的整体布局,就像我们布置自己的房间一样,得清楚哪里放床,哪里放书桌。

比如说商业区,那肯定是人流量巨大的地方,轨道交通线路就得像触角一样伸过去,把人们快速地输送过来输送过去。

还有学校、医院、住宅区这些地方,都得照顾到。

线路的走向也很有讲究。

得尽量走直线,这样能节省时间和成本。

但有时候吧,又得绕个弯,避开一些重要的建筑或者地质复杂的区域。

这就好比我们走路,有时候为了避开一个大水坑,就得绕一下道。

站点的设置更是关键。

不能太密集,不然列车老是停,速度上不去;也不能太稀疏,不然大家走老远才能坐到车,不方便。

站点还得考虑周边的人口密度和出行需求。

像那种大型的居民区,或者是就业集中的园区,都得多设几个站点。

另外,不同线路之间的换乘也得设计得巧妙。

要让大家换乘的时候能够方便快捷,不用跑老远,还得标识清晰,不然在那迷宫一样的地铁站里迷路可就麻烦啦。

再来说说轨道的类型。

有地铁、轻轨、有轨电车等等。

每种类型都有自己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地铁适合大运量、长距离的运输;轻轨则相对灵活一些;有轨电车呢,在一些特定区域能发挥独特的作用。

在规划设计的时候,还得考虑未来的发展。

城市是不断变化的,人口会增加,新的区域会崛起。

所以线路得有一定的前瞻性,预留一些扩展的空间。

比如说,我所在的城市,之前规划的一条轨道交通线路,当时觉得已经很不错了。

可没过几年,城市发展太快,周边新盖了好多小区和写字楼,原来的线路就显得不够用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车站出入口布置示意图
? 2)站厅层
? 站厅是用于售票、检票,布置部分服务与控制设备的场所, 是换乘列车的中转层,其主要作用是集疏客流,为乘客提 供售、检票等服务。
? 3)站台层
? 它是最直接体现车站功能的层面,其主要作用是供列车停 靠、乘客候车及上下列车之用。站台的大小取决于远期预 测的高峰小时的客流量。
地铁车站规模分级
轻轨车站规模分级
? 无论是轻轨还是地铁,都可以建在地下、地面或 高架桥上,二者的主要区别是单向最大高峰每小时
客流量的区别。地铁的铁路能适应的单向最大高峰 客流量每小时为 3 万-6 万人次,轻轨铁路能适应 单向最大高峰客流量为每小时 1-3 万人次。轻轨
与地铁的钢轨无轻重之分。大载客量的地铁车厢, 一般的额定载客量为每辆 310 人,超员为 410 人, 编组采用每列 6 辆;中等载客量的轻轨铁路车厢, 一般的额定载客量为 202 人,超员 224 人,编组 采用每列 2-4 辆,轻轨铁路可以根据地形的变化
? 6.1.1 车站的功能
? 6.1.2 车站的分类
? 1)按车站与地面的相对位置分类
? 按车站与地面的相对位置,车站可分为地 下车站、地面车站和高架车站等 (如图所 示) 。
? 2)按地下车站埋深分类
? 按地下车站埋深的不同可分为浅埋车站和深埋车 站。
? (1)浅埋车站:车站轨顶至地表距离在 20m以 内,一般采用明挖法或盖挖法施工。
? 6)满足运营在最短站距、旅行速度等方面的要求。
? 6.2.3 站距 ? 对于平均站距,世界上有两种趋向:一种
是小站间距,平均为 1km左右;一种是大 站间距,平均为 1.6km左右。
美国等国家轨道交通的典型车辆速度和车站间距关系
? 6.2.4车站的规模
? 轨道交通车站规模是指车站站台外廓尺寸、 层数和车站用房面积的大小等。在进行车 站总体布局之前,要确定车站规模。轨道 交通车站规模主要根据本站远景预测客运 量确定,包括日均乘降客流量、高峰小时 乘降客流量、所处位置的重要性、站内设 备、车站用房面积和该地区远期发展规划 等因素,其中客流量是最主要的因素。
? 6.2.1 车站分布影响因素分析 ? 1)与城市发展、用地布局及规划模式相关的因素 ? (1)客流分布形态 ? (2)城市土地利用结构及分布形态 ? (3)城市性质及空间扩展形态 ? (4)城市的经济水平 ? 2)与路网结构形态相关的因素 ? (1)城市道路网和常规公交网的形态结构 ? (2)轨道线网自身结构 ? 3)其他影响因素 ? (1)列车行驶技术的要求 ? (2)工程影响因素 ? (3)城市人文、地理条件
项目6 轨道交பைடு நூலகம்车站规划与设计
? 【知识目标 】 ? ●了解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的基本内容 ? ●掌握车站的发布规划 ? ●掌握车站的设计 ? 【技能目标 】 ? ●能熟知轨道交通车站的基本功能 ? ●能根据运营情况进行车站的规划与设计 ? 【项目任务 】 ? 1.认识城市轨道交通运营车站 ? 2.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分布规划的基本内容 ? 3.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设计的基本内容
? 6.2.2 车站分布原则
? 1)车站应设置在大型客流集散点和交通枢纽,有利于与 其他交通方式衔接和客流发展倾向的引导;
? 2)与城市土地利用规划的调整和发展意图相匹配; ? 3)有利于沿线大型建设项目的配合;
? 4)有利于规划可实施性; ? 5)应考虑地形、地质、水文条件,满足工程实施方面的
要求;
? (2)深埋车站:车站轨顶至地表距离在 20m以 上,一般采用暗挖法施工。
? 3)按车站运营性质分类
? 按车站的运营性质可分为中间站、区域站、联运 站、换乘站、枢纽站、终点站、停车场、车辆段。
? 4)按车站横断面形式分类 :矩形断面、拱形断 面、圆形断面
? 5)按站台形式分类:岛式车站,侧式车站,岛、 侧混合式车站
而灵活变更运行轨道,有的建在地面,有的驶入地 下,有的建成高架,具有投资省、见效快、适用范 围广等优点。
6.3 车站设计
? 【任务导入 】 ? 地铁各个车站虽然在设计过程中各有不同,但是其设计的
基本原则还是一致的,既要满足城市规划的需要,也要与 车站附近的环境相一致。 ? 结合本次学习与观察,同学们可以选择比较有代表性的车 站设计进行交流,提出车站设计的优点及不足之处。 ? 【任务操作】 ? 该任务操作过程如下: ? 1.认知城市轨道交通车站设计; ? 2.能够认识城市轨道交通车站设计的主要内容。
? 车站是城市轨道交通路网中最复杂的一种 建筑物,它是供旅客乘降、换乘和候车的 场所,应保证旅客方便、安全、迅速地进 出站,并有良好的通风、照明、卫生、防 灾设备等,为旅客提供舒适、清洁的环境。
任务6.1 车站认知
? 【任务导入】 ? 小李通过网络和实地观察后发现,各个轨道交通的车站在
布局与设计上存在一定的差异,特别是一些大型的中转站 和普通站之间差异更大。 ? 结合本次学习,谈谈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的主要功能和类型。 ? 【任务操作】 ? 该任务操作过程如下: ? 1.认知城市轨道交通车站; ? 2.观察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基本结构; ? 3.能够认识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的主要功能和类型。
? 4)车站用房
? 车站用房是安置各类设备、进行日常维修及保养设备之场 所,主要包括设备用房、管理用房和生活用房三部分。
任务6.2车站分布规划
? 【任务导入】 ? 地铁车站在设计过程中各有不同,车站规模的大小与其当
地的客流情况有十分紧密的联系。中转站与普通站之间、 中转站之间在设计上也会有一定的差异。 ? 结合本次学习与观察,谈谈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在布局上应 主要考虑的要素是哪些。 ? 【任务操作】 ? 该任务操作过程如下: ? 1.观察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基本布局; ? 2.能够分析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在布局上应考虑的主要要素。
? 6.1.3 车站的组成
? 车站是轨道交通客流的集散地,主要由出 入口及通道、站厅层、站台层、车站用房 四部分构成,但也有些简易车站无站厅层。
? 1)出入口及通道
? 它的主要作用是集疏客流,供乘客换乘其 他交通或有轨交通之间的换乘之用;也有 些出入口及通道还兼有行人过街的作用。 出入口是车站的门户,一般布置在靠近地 面交通集疏点 (如道路交叉口 )、著名建筑 物、商业区、住宅区等客流繁忙但相对隐 蔽之处(如图所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