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名家的四逆汤中剖析

合集下载

《伤寒论》名方四逆汤主治心肾阳虚厥逆证

《伤寒论》名方四逆汤主治心肾阳虚厥逆证

《伤寒论》名方四逆汤主治心肾阳虚厥逆证四逆汤是个基础方,也是个代表方。

四逆汤的病机和证候分析:心肾阳虚厥逆证,简称阳虚厥逆。

那作为阳虚厥逆,从主治证候分析来看,有两个大的归类或者说证候特点。

一个既然心肾阳虚,是阳虚的最严重一个层次,所以在由中焦虚寒进一步发展也可以到心肾阳虚,或者直接出现心肾阳虚,总之阳虚应该有一定的病程。

当然这类情况在一种阳气短期内急剧消亡时也可能出现,但慢性消耗性疾病过程当中,往往有一个病程,达到这个阶段为多见。

所以按照层次来讲心肾阳虚阶段,原有的中焦虚寒表现应该说仍然存在。

所以吐、利、腹痛,中焦虚寒的一个基本特点,到心肾阳虚阶段,还是会存在,但是严重了。

呕吐、下利清谷、腹中冷痛,这个实际上是由中焦虚寒、脾阳不足发展到脾肾阳虚的表现,这是一个方面。

第二个方面,心肾的特征。

那我们刚才说了,脉微细、但欲寐,微细的脉,但欲寐就是神衰失养,神衰欲寐。

具体表现来说,在慢性病后期这种似睡非睡,似醒非醒,表情淡漠,呼之能应,这种状况。

有些老年人阳虚到后期,一种对外反应表情比较淡漠,一看他像睡着了,又没有睡着,喊他一声能答应,但是反应非常迟钝。

那这个说明阳虚以后不能温养心神,阳气精则养神,柔则养筋,心神失去温养,就会产生这种心神衰疲的表现。

脉象出现微细的脉,作为肾阳不足热力来源减退,最基本的(是)四肢厥逆,冷过肘、膝。

四肢厥逆、恶寒蜷卧,这里说是阳虚失温,达到厥逆一般认为是肾阳虚的基础见症。

那在临床上往往病人睡了,天气冷一点,睡一个晚上,上面的肘、下面的膝,都温暖不过来,这个用词来区别四肢不温、四肢清冷这个表现。

这是从病机证候分析,达到心肾阳虚,那是阳气的根本衰了,所以治法要回阳救逆。

回阳救逆是挽回阳气,相当于极度虚衰这种特点。

这个方里用药虽然少,历代医家在这方面讨论很多。

附子来温壮元阳,在这里温壮元阳、起回阳救逆这个作用。

那附子在这个方里张仲景用生附子,注意他是用生附子。

当然也引起了后世医家的讨论,认为这个方里该用生附子还是用熟附子?熟附子柔和,毒性较小,古人不叫他毒性,当然认识到有毒性,但是认为温燥。

四逆汤的用法解析

四逆汤的用法解析

四逆汤的用法解析制附子20-100克,干姜15-50克,炙甘草20-40克。

方证引用:一:四肢厥逆,身体疼痛,精神萎靡,2便清利,脉微欲绝属于寒甚者。

二:汗、吐、下不当造成津伤损阳而四肢冷,疼痛,畏寒,喜睡,舌暗,苔白腻或白滑而脉沉细微等无力者。

如果没有以上阳虚症状,切不可乱用。

松原市中医院推拿按摩科赵东奇何谓阳虚?全身冷,恶寒,四逆脉微的重要特征,表现在病人全身冰冷,脉微欲绝,鼻中气息变冷,寒入少阴。

也可使病人暴哑,这个时候四逆汤效果极好。

四逆汤治疗寒症,但寒证不等于无热证,有些病人发热无休,头昏神倦,汗出,舌淡苔白,脉浮无力,此乃元阳大伤。

投清热则误诊,很多病人夏季受凉而腹泻,常用到此方,不可概用苦寒清泻。

但一定要掌握舌淡苔白,脉无力的特征。

不可乱用,四逆汤是急救之方,姜,附子用量一定要大,病人面如白纸,息如游丝,四肢冰冷,元阳衰,阳气不能通四肢,附子用200克也是必然。

现在很多医生,好好的健康之人,孩子,也动不动附子50多克,这样怎么不让人心寒。

不是害人又是什么呢?真正的名医把阳虚看的很清楚,既然看清楚了,也就不怕了,舌红也有阳虚,苔黄也有阳虚,重要的是你能辩证出阳虚的特点。

某病人睾丸疼痛,牵引少腹,常感寒凉疼痛,脉像沉微细,舌淡舌根苔黄腻厚,此乃少阴阳衰,四逆汤用之。

但必须有阳虚特征,脉沉微细,舌淡,虽然苔黄厚腻,但不是主证,如果用湿热方,势必没有效果,本方是温热之剂,面色红润,口臭声粗,便燥,小便短赤,脉数有力,千万不可用。

现在的医生,已经把阳虚这概念更新了。

不辩虚实,都认为老人小孩,阳气决定一切,不辩脉,不辩舌。

入笔就是附子,干姜切重,这不能不违背伤寒论原义。

什么是假热真寒,现在的医生都认为阴虚是假,真寒是真,完全把假热真寒的概念搞的一塌糊涂。

虽然有时候寒热难辨,但可以从面色来判断,四逆症就是阴寒体质。

脸色缺少光彩,多灰暗,苍白,肌肉松,按之无力,嘴唇色暗淡干涸,舌淡胖,多齿痕,皮肤多干燥,晨起多浮肿,目精无神。

《伤寒论》中四逆汤证的研讨

《伤寒论》中四逆汤证的研讨

《伤寒论》中四逆汤证的研讨——作者:陈瑞春《伤寒论》是一部以辨证论治为核心的经典著作,它的特点是以六经为纲,详析八纲八法。

其中虽无八纲八法之名,而确有八纲八法之实。

四逆汤就是温法之一,兹就其理法方药等略述于后。

一、主证四逆汤是少阴病寒化证的主方,其主证有四肢厥逆、无热恶寒、神疲困倦、下利清谷,脉沉微细(舌色淡红或紫而青滞)或无苔而中心淡黑,或舌质娇嫩而胖大等。

这都是少阴阳气虚馁、寒邪直中或由表入里所致。

阳气不能温煦四末,则阴阳之气不相顺接而四肢厥逆。

少阴病虽有反发热,乃是伤寒的两感证。

而本证阳气不支,阴寒内盛,所以只恶寒而不发热。

如果发热的话就不能与四逆证同语。

由于阳气不能充养头脑,神志困倦而欲寐,次其人似睡非睡,呼唤即醒,醒而旋即又睡,并非实热充斥不识人的昏睡。

少阴主水火两藏,其病非火病即水病;水从寒化则为寒证,火从热化则为热证,但其间必因寒入少阴,火败水盛才能导致为本证,当其火败水盛,水邪趋于肠胃则下利,阳气不运则完谷不化,阳气无力鼓动血脉,则脉沉而微细;沉为在里,微主气虚,细主血虚,虚人感邪,阳不足与之争,反为邪围,凡此诸证,皆属少阴阳虚阴盛所致。

这种阳虚阴盛的四逆证,采用峻温回阳的四逆汤以救其逆,自是理所当然。

四逆汤是姜、附、草三者组成:附于大辛大热,气味雄厚,通行十二经脉无处不到;干姜性味辛温,固守中州;伍炙草之甘,以缓姜、附之急而补益中土,药味虽简,配伍谨严,两用辛温,一走一守,又甘又缓,兵将俱备,何有不败之寇,追溯其源,实即《内经》“寒者热之”、“治寒以热”的具体运用,故为救逆的首方。

二、病机《伤寒论》用四逆汤者,遍及太阳、阳明、太阴、少阴、厥阴诸篇。

有因寒邪直中,有因表邪人里,有因伤阳气致阴寒甚者。

虽然寒邪的来路不一,邪之所伤的深浅有别,而寒者热之的治法则是一致的。

太阳“伤寒,医下之,续得下利,清谷不止,身疼痛者,急当救里;后身疼痛,清便自调者,急当救表,救里宜四逆汤,救表宜桂枝汤”。

陈明:《经典里的中医智慧》21、“四逆汤”治肾阳虚性四肢厥逆、真假寒热、附子慎用、血虚性手...

陈明:《经典里的中医智慧》21、“四逆汤”治肾阳虚性四肢厥逆、真假寒热、附子慎用、血虚性手...

陈明:《经典里的中医智慧》21、“四逆汤”治肾阳虚性四肢厥逆、真假寒热、附子慎用、血虚性手...陈明:《经典里的中医智慧》21、“四逆汤”治肾阳虚性四肢厥逆、真假寒热、附子慎用、血虚性手脚凉加当归.(视频+文稿)由北京中医药大学陈明教授博士生导师讲解今天讲肾阳虚,肾阳虚有什么表现?手脚发凉,容易腹泻;小便多,尿清,经常腰酸痛;精神不好。

您是否有以下一些症状1、入冬后,是感觉很怕冷,晚上睡觉前如果不用热水好好泡脚,很长时间手脚都不得暖和。

2、脐部受凉则易腹泻3、有时候有些腰痛,尤其是腰骶部,参加体力劳动或者性生活稍微多些的时候加重4、小便次数多,尤其是夜里要起来好几次,大便经常不成形5、有些嗜睡,尤其是春夏两个季节,天稍微暖和点就昏昏欲睡。

或看电视头一粘沙发就呼呼入睡,而到真正睡觉时又反而睡不着。

这就是肾阳虚弱的表现,肾阳不足,脏腑的机能就会随之衰减,人也就衰老的快,中医对此用四逆汤治疗。

四逆汤由生附子、干姜、炙甘草三味药物组成,《伤寒论》用于治疗少阴虚寒证。

什么是少阴虚寒证呢?就是由肾阳虚衰引起的全身虚寒病症,常表现为手脚、甚至四肢发凉,或冷如冰,犹如赤脚站在雪地里一般(原话称作“四肢厥逆”,四逆汤就是治疗四肢厥逆的,故名四逆汤),恶寒怕冷,大便往往是不成形的,甚至经常腹泻,还有部分病人伴有出冷汗,脉象非常的微弱,精神萎靡不振,《伤寒论》称作“但欲寐”,就是极度没有精神,眼皮抬不开,躺在床上似睡非睡,似醒非醒,是脏腑机能衰弱的表现。

《伤寒论》中所说的这些情况,有一些属于心衰、肾衰、休克的状态。

这些状态较为紧急,治疗应迅速的大补阳气,才能令手脚、四肢回暖,挽救病人的生命。

中医称作“回阳救逆”。

回阳救逆,必须使用四逆汤这些有附子、干姜的方剂,而且须用生附子,才能迅速大力的回升阳气。

但是毋庸讳言,对于急性心衰、休克的急救,中医门诊上很少能做到,因为这样的病人在普通门诊上根本见不到,一般要到急诊,西药点滴急救治疗,因这样给药速度快。

《李可老中医四逆汤处方》

《李可老中医四逆汤处方》

《李可老中医四逆汤处方》李可470张汤药处方用药规律分析李可是我国独树一帜的老中医,自学成才,长年奔走在缺医少药的贫困山区,因其自学成才,以致少一些院校派中医的规矩束缚;因其长年奔走于缺医少药的山区,故更少一些西药的干扰,更多一些鲜活的经验。

李老擅用温阳峻药救治危重和疑难病症,在方药用量上为最接近仲景的一代宗师。

我们对其2006~2007年收集的470张处方进行了用药规律分析,或可供同道借鉴。

1. 选方问题由于条件所限,我们选方多是连续1~2个月,然后有所间断,然后再连续1~2个月。

故我们选方具有连续性和间断性。

因为我们的用药规律分析当中主要包括用药频率和用药剂量分析两个部分,为了反映李老的一般用药经验,我们去掉了儿童的用药方剂,另外也去掉了丸散膏丹的特殊剂型的处方。

但其他选方均没有经过刻意筛选。

因此,笔者认为选方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和代表性。

2. 用药频率分析表一:频率超过50%的处方用药(N=470;剂量单位为克)药名频数频率% 平均数最小值最大值合并频率%1. 附子 374 79 81.44 9 300 乌附84.322. 乌头 25 5.32 26 10 303. 炙草 348 78 70.1 7 2004. 干姜 256 54 66.9 10 100 姜91.685. 生姜 155 33 48.8 5 1256. 姜炭 22 4.68 36.6 5 907. 肉桂 169 36 9.65 1 60 桂56.008. 桂枝 97 20 44.9 9 1209. 晒参 207 44.04 30 4.5 90 参75.1110. 红参 129 27.45 36.1 10 100 11. 党参 17 3.62 75 30 120表二:频率在20~49%的处方用药(N=470)药名频数频率% 平均数最小值最大值常用量1. 细辛 182 38.72 43.62 9 75 452. 大枣 157 33.40 18.2 4枚 30枚 12枚3. 白术 150 31.90 74.27 20 125 454. 麻黄 117 24.68 10.59 3 80 15-455. 茯苓 114 24.25 44.2 10 120 456. 北芪 112 23.83 165 18 500 1207. 生半夏 110 23.46 49.6 20 75 45表三:频率在10~19%的处方用药(N=470)药名频数频率% 平均数最小值最大值常用量1. 灵脂 89 18.94 31.70 3.3 1002. 当归 81 17.23 35.74 6 503. 牡蛎 78 16.59 30.70 10 454. 肾四味 77 16.38 29.40 9 100 305. 龙骨 76 16.47 30.13 10 45 6. 山萸 74 15.74 75.40 30 1207. 磁石 63 13.4 29.90 10 458. 葱白 61 12.98 4.57寸 3寸 10寸9. 赤芍 53 11.27 41.46 10 45 10. 五味 52 11.06 27.70 6 5011. 白芍 49 10.42 42.20 10 90 453. 用药频率讨论李老学术上崇尚仲景,自学医始,即“心仲景之心,志仲景之志”,认为汉唐后学派蜂起,大多背离了仲景之旨,倡导“重疾沉疴,师法仲景”。

李可老中医破格四逆汤

李可老中医破格四逆汤

李可老中医破格四逆汤方剂组成:附子30-200-300克,干姜60克,炙甘草60克,高丽参10-30克(加煎浓汁兑服),山萸净肉60-120克,生龙牡粉、活磁石粉各30克,麝香0.5克(分次冲服)。

煎服方法病势缓者,加冷水2000毫升,文火煮取1000毫升,5次分服,2小时1次,日放连服1-2剂;病势危急者,开水武火急煎,随煎随喂,或鼻饲给药,24小时内,不分昼夜,频频喂服1-3剂。

方解方剂的创制与思路:本方始创于60年代初期,经40年临证实践,逐渐定型。

本方脱胎于《伤寒论》四逆汤类方,四逆汤合参附龙牡救逆汤及张锡纯氏来复汤,破格重用附子、山萸肉加麝香而成。

方中四逆汤为中医强心主剂,临床应用1700余年,救治心衰疗效卓着。

心衰病人病情错综复杂,不但阳气衰微,而且阴液内竭,故加人参,成为四逆加人参汤,大补元气,滋阴和阳,益气生津,使本方更臻完善。

但用于救治心衰垂危重症仍然生死参半。

细审其因,不外两点:第一,历代用伤寒方,剂量过轻,主药附子,仅10克左右。

考《伤寒论》四逆汤原方,用生附子1枚,按考古已定有论的汉代度量衡折算,附子1枚,约合今之20克,假定生附子之毒性与药效为制附子之两倍以上,则伤寒论原方每剂所用附子相当于现代制附子40-60克,而历代用四逆汤仅原方的四分之一至六分之一。

以这样的轻量,要救生死于顷刻,诚然难矣!其二,之所以不敢重用附子,乃因畏惧附子之毒性。

古今本草,已有定论,附子有大毒。

但附子为强心主将,其毒性正是其起死回生药效之所在。

当心衰垂危,病人全身功能衰竭,五脏六腑表里三焦,已被重重阴寒所困,生死存亡,系于一发之际,阳回则生,阳去则死。

非破格重用附子纯阳之品,大辛大热之性,雷霆万均之力,不能斩关夺门,破阴回阳,挽救垂绝之生命。

生命垂危(一切心源性、中毒性、失血性休克及急症导致循环衰竭),症见冷汗淋漓,四肢冰冷,面色咣白或萎黄、灰败,唇、舌、指甲青紫,口鼻气冷,喘息抬肩,口开目闭,二便失禁,神识昏迷,气息奄奄,脉象沉微迟弱,一分钟50次以上,或散乱如丝,雀啄屋漏,或脉如潮涌壶沸,数急无伦,一分钟120~240次以上,以及古代医籍所载心、肝、脾、肺、肾五脏绝症和七怪脉绝脉等必死之症、现代医学放弃抢救的垂死病人,凡心跳未停,一息尚存者,急投本方,1小时起死回生,3小时脱离险境,一昼夜转危为安。

四逆汤

四逆汤

四逆汤“四逆汤”原文可能为“回逆汤”。

也即“回阳救逆”的意思。

根据遣唐使带去日本所抄录的《古本康平伤寒论》,年代显然比国内现存的《宋本伤寒论》要早。

且从文理上解读也应是回逆,而不会让药为逆。

药物组成附子(君,一枚,生用,破八片),干姜(臣,一两半),炙甘草(佐使,二两),强人可大附子一枚,干姜三两。

方剂歌诀温中散寒四逆汤,附子甘草与干姜,脉微欲绝可复元,四肢厥逆可回阳。

方剂主治少阴病。

四肢厥逆,恶寒蜷卧,神衰欲寐,腹痛下利,呕吐不渴,舌苔白滑,脉微细;或太阳病误汗亡阳。

方剂功效温中祛寒,回阳救逆。

日本藏版古本康平伤寒论,其中有夹注有旁注,有阙文(凡文字遗阙,或不可辨认,统以作阙文字样),其中四逆汤,都误成回逆汤。

(施启生)[1-2]药理作用①升压、强心、抗休克作用《中成药研究》(1983;2:26):以麻醉家兔的低血压状态为模型,观察四逆汤及其各单味成分所具有的效应。

结果:单味附子虽有一定的强心升压效应,但其作用不如四逆汤,且可致异位性心律失常;单味甘草不能增加心脏收缩幅度,但有升压效应;单味干姜未能显示任何有意义的生理效应。

由三药合方的四逆汤,其强心升压效果优于各单位药物组,且能减慢窦性心率,避免单味附子所产生的异位心律失常,提示该复方组方的合理性,也体现了中医“附子无干姜不热,得甘草则性缓”之说的科学性。

《新医药学杂志》(1974;3:21):经观察,四逆汤注射液肌肉或静脉注射有以下作用:1.改善休克状态。

当心源性休克收缩压在80-60毫米汞柱时,经注射后1-20分钟,血压即上升至90-110/60-90毫米汞柱,其特点是作用温和,当血压恢复正常后就不再上升;严重休克血压降至零,可先用西药升压,继以四逆汤维持之。

2.改善微循环。

对四肢厥冷,唇部及皮肤灰白或青紫的患者,药后先是四肢转暖,预示可能系内脏血流灌注在质量上和动力学上得到改善。

心率一般不减少,但力量加强,心音有力,脉搏有力。

3.预防休克发生。

四逆汤

四逆汤

四逆汤四逆汤方歌温中散寒四逆汤,附子甘草与干姜,脉微欲绝可复元,四肢厥逆可回阳。

作用:为温里剂,具有温中祛寒,回阳救逆之功效。

用于阳虚欲脱,冷汗自出,四肢厥逆,下利清谷,脉微欲绝。

方解:方中附子辛甘大热,走而不守,能温肾壮阳以袪寒救逆,并能通行十二经,振奋一身之阳,生用则逐阴回阳之功更捷,是为君药;干姜辛温,守而不救逆,并能通行十二经,振奋一身之阳,与附子相配,可增强回阳之功,是为臣药;甘草甘缓,和中缓急,温养阳气,并能缓和姜附燥热之性,是为佐药。

三药合用,功专效宏,可以奏回阳救逆之效。

处方:甘草6克(炙)干姜4.5克附子10克(生用)药理作用:强心作用《山西医学院学报》 1982(1):18,四逆汤对离体兔心冠脉流量、心肌收缩振幅明显增加,而对心率影响不明显。

四逆汤对冠脉、心肌的影响,可被β受体阻断剂心得安减弱,这证明四逆汤属于肾上β腺受体兴奋药。

《新中医》1981(1):49,四逆汤单用附子时,强心作用既不十分明显,也不持久,且有毒性,若与甘草,干姜配伍(后两者均无强心作用),强心、升压作用显着,且持久,其原因是甘草甜素的类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有提高心肌对附子敏感性的功能,而干姜兴奋血管运动中枢,促进了血液循环。

功能主治:回阳救逆。

治少阴病,四肢厥逆,恶寒蜷卧,呕吐腹痛,下利清谷;神衰欲寐,以及太阳病误汗亡阳,脉沉迟微细者。

现用于心肌梗塞,心力衰竭,急性胃肠炎吐泻失水,以及急性病大汗出而见虚脱者。

用法用量:上三味,以水600毫升,煮取240毫升,去滓,分二次温服。

强人可将附子与干姜加倍。

备注:方中生附子大辛大热,温壮肾阳,祛寒救逆为君;干姜辛热,温里祛寒,以加强附子回阳之效为臣;炙甘草甘温,益气和中,并缓解附、姜燥烈之性为佐、使。

三味配合,具有回阳救逆之功。

出处:《伤寒论》第29、69、91、92、225、323、324、353、354、372、377条四逆汤病案举例案例1:张某,男,49岁,患者患腹泻3年,呈反复发作,泻下物为清水,无脓血便,无呕吐、腹痛及里急后重,每遇食生冷油腻后发作,日达十几次以上,多次拜访名医诊治无效,经西医常规治疗亦无明显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名家的四逆汤中
四逆汤是用来排除体内寒邪的。

寒邪排除了,才能达到身体健康的目的,才谈得上养生。

所以,并不存在“养生的“四逆汤,只有”排病“的四逆汤,也就是说,四逆汤是用来治病的,不是用来”养生“的。

李可先生推荐大家服用四逆汤,是看到大多数现代人寒邪入少阴,病得不轻,而发了慈悲心。

四逆汤没有“大剂”、”小剂“之分,按照《伤寒论》的标准剂量,是:炙甘草30克,干姜25克,生附子5-10克(或炮附子20-30克),六碗水,用小火煎1-1.5小时,煎成2碗,一天内服完。

平时就可以按这个剂量服用。

但是,这是药汤,不是菜汤,可“常常”服,不可“久久"服。

也就是说,可以隔三差五地服一两剂,但绝不能误以为这是”养生汤“,而天天喝,一喝就是大半年。

【主治】少阴病。

四肢厥逆,恶寒踡卧,呕吐不渴,腹痛下利,神衰欲寐,舌苔白滑,脉微;或太阳病误汗亡阳
〖功用〗回阳救逆。

〖病机〗
寒邪入里伤及肾阳,肾阳为一身阳气之根本,能温煦生化五脏六腑─→周身虚寒,恶寒踡卧。

清阳实四肢,阳气不得温养─→四肢厥冷
肾阳虚不能温煦脾阳,“釜底无薪”,故其消化吸收运化水谷精微的功能失职,清阳不升,浊阴
不降─→呕吐不渴,腹痛下利。

阳气者“精则养神”,阳气充实,精神才能旺盛,今阳虚,神失所养
─→神衰欲寐
阳虚脉气鼓动乏力─→脉沉细而微,舌苔而滑。

为太阳病误汗亡阳。

【方解】
君附子──大辛大热,温肾壮阳,祛寒救逆。


├助阳散寒
臣干姜──辛热,温中散寒,助阳通脉。


┌固护阴液,缓姜、附的燥烈之性。


佐使炙甘草┤制附子毒性。


└伍干姜温健脾阳。

【运用】
1.本方为回阳救逆的代表方剂。

除四肢厥冷外,应以神疲欲寐,舌淡苔白,脉微为证治要点。

2.现代常用本方作为对心肌梗死、心力衰竭、急慢性胃肠炎吐泻过多、或某些急证大汗出而见休克,属亡阳虚脱者的急救方剂。

【注意事项】
1、真热假寒者忌用。

2.热厥及阳郁厥逆之证,禁用。

3.服药呕吐者,可采用冷服法
空间精彩,专业日志,为百姓健康、助
中医同道成功!
中医技术殿堂QQ:754500650
点击进入[中医技术殿堂]浏览更多专业中医诊疗、中医养生保健精彩文章
【中医中药】一个解决脚所有问题的秘方
【养生保健】黄瓜籽粉及各种菜籽粉的用处
【中医产品】中医祛痘!三小时见效,七天痘痘消无踪!出口韩国的明星产品!【健康器械】请个中医走进家,治疗养生全靠她
【养生产品】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技术成果推广部系列产品---虫草灵芝丸【技术支持】: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技术成果推广部中医特色诊疗、保健养生绝技系列【中医殿堂】中国网刊登:体液调控疗法实现人体健康自愈
【中医殿堂】根治高血压、糖尿病、牛皮癣、肿瘤、各类肥胖、疼痛不再是不可能
【中医殿堂】体液调控疗法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中医殿堂】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培训学校2012年度开班简章
【中医殿堂】高血压三次治疗(7-10天一次)停降压药,糖尿病最多六次停西药的体液调控疗法
【纪实专访】他能根治高血压、糖尿病、牛皮藓、肿瘤、肥胖、疼痛。

体液调控主讲专访--《揭秘余粮》
【中医殿堂】神奇的黄氏整脊疗法!一分钟治愈肩周炎颈椎病腰突!更有拿手绝活百分之九十以上治愈股骨头坏死!
【中医殿堂】股骨头坏死的家庭调理方法
【中医殿堂】冲阳穴治疗网球肘立竿见效
【中医殿堂】后溪穴让肝血充足眼睛亮,颈、肩、腰病一起收。

【中医中药】五红水抗癌制作方法。

中医技术殿堂提醒:适合养生保健及亚健康调理,疾病还是要求医。

【养生保健】教你如何清肠,教你早晨清肠、除口臭、色斑、大肚腩
【中医殿堂】一针治愈疾病的针灸绝技
【中医殿堂】排湿毒有奇穴
【中医殿堂】肩周炎治疗方法集锦,堪称史上最全!原来肩周炎就i这么简单!【经典方剂】彝医大师治疗乳房肿块、子宫肌瘤、卵巢囊肿保密配方公开
【中医古典】十二经泻补用药歌
【怪手中医】久咳盐敷疗法
【中医中药】高血压特效:永远断根,屡试屡爽,还有减肥方法
怪手中医】久咳盐敷疗法
【中医中药】高血压特效:永远断根,屡试屡爽,还有减肥方法
【中医殿堂】全身360穴,精取10要穴
【怪手中医】夜间腿抽筋的秘方—几乎神效
【养生保健】学会打通经络上的交通黑点
【亲子教育】古代父母对孩子“七不责”精髓
【中医保健】拉筋拍打治百病,简单有效不花钱
【科学食疗】萝卜怎么样吃能治百病
【中医殿堂】刮痧不传之秘法:内脏病淤滞开锁法
【中医殿堂】清晰手诊图谱
【偏方治病】治疗血液三高偏方(血粘稠、血脂高、血糖高)
【养生保健】可治百病的神奇拍手锻炼法
【养生保健】脾胃养生
【自我调理】人体几大窝的特效功能
【美容养颜】脾虚夺走你健康穴位饮食调理脾胃
【强身健体】喝什么补血汤补血最快,一生24小时的补血秘籍
【中医经络】治身是表,调心是本,经络可以身心同治
【中医中药】征集有确切疗效的家传秘方
【养生保健】推荐健康妙法:失眠的自我点穴调理
【中医中药】骨质增生者敷之,无一不愈,且起效神速,除表除根
【中医殿堂】刺血拔罐后的辩证方法!特别提醒:刺血仅仅只是体液调控疗法的组成部分,感兴趣可以查阅顶置日志相关介绍
【健康园地】观手知健康,让你长命百岁的好方法
【中医殿堂】痔疮要从大肠调,孔最穴让痔疮不再扰
【经络穴位】坐骨神经痛是肝肾不足,秩边穴气血要打通
【中医养生】几个穴位拔罐的好处
【中医经典】血虚、血瘀、血寒、血热的问题,学习完了,就不再晕头转向了!【中医理疗】特殊刮痧法
【经典再现】脾经大药房-----化掉任何慢性病
【中医殿堂】疏通经络有技巧
【经典重现】----各经疼痛部位分布图及治疗方法!搞疼痛的朋友要好好学习。

【针灸技术】易发生意外的穴位介绍.针灸学员牢记心间!
【经典理论】中医治病的实质
【中医殿堂】治疗糖尿病不复杂:健脾胃,转吸收,再用体液调控疗法来帮忙!【中医诊疗】手诊的密码
【中医中药】天麻填肚脐,乳腺不增生
【针灸技艺】针灸中各类疾病常见“反应点”最全收集!
【整脊按摩】人体按摩特效穴!
【针灸绝技】运用手足三针动态治疗颈肩腰痛腿绝技
【经典穴位】治疗各种头痛的特效穴
【中医养生】体内湿气重怎样祛除
【针灸减肥】针灸减肥穴位图针灸减肥穴位图
【整脊正骨】引起手麻的常见原因
【中医诊疗】特效穴位治疗身体常见病有奇效(中医绿色疗法)
【中医养生】『男怕穿靴,女怕戴帽』
【中医诊疗】神奇的四缝穴
【养生保健】养生奶奶的招术很草根很省钱
【中医基础】人体穴位大挂图
【中医诊疗】乳腺增生病的治疗
【中医诊疗】耳尖放血治病多
【中医诊疗】八髎穴的体表定位及男女科病治疗
【养生保健】认识我们身体上的三斑——黑斑、白斑、血痣
【中医诊疗】全息背诊入门
【养生保健】夏季养生-好雨知时节,良方度酷暑
【中医殿堂】十四经脉阻塞以后的表现
【养生保健】生姜就是“还魂”药
【中医殿堂】肚子软如棉百病都不缠
【养生保健】好多人的烦恼-脾胃湿热吃什么药?体内湿气重有何表现?怎样去除?
【中医殿堂】中医经典一句话,搞中医的一定要看
【中医殿堂】膝关节疼痛的傻瓜治疗方法--一针解决问
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