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解构主义建筑的问题及发展

合集下载

论西方建筑中的解构主义

论西方建筑中的解构主义

论西方建筑中的解构主义摘要:解构主义是对正统原则和正统标准进行批判性地继承与发展,所谓的正统原则和正统标准就是现代主义、国际主义的原则与标准。

解构主义形式的实质是对于结构主义的破坏、分解与重组,因此,它具有很大的随意性和个人性的特征。

作为后现代景观之一的”解构主义”思潮对文学、哲学、政治都产生了不可估量的重要影响。

关键词:解构主义;正统;创新一、解构主义的起源解构主义哲学主要是以人文哲学为背景而产生的,其作为一种设计风格的探索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但是它的哲学渊源则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而解构主义的直接来源是法国哲学家雅克・德里达不满于贯穿西方几千年来的哲学思想,基于对语言学中的结构主义的批判而提出了”解构主义”的理论,对于那种传统的亘古不变的哲学信念发起的挑战,1967年以《文字与差异》、《论文字学》、《语音与现象》这三部书的出版正式宣告解构主义的诞生。

雅克・德里达以人的永恒参与为由,认为书写语言使符号呈现出难以抹灭的物质铭刻,认为作品的意义是多样化的、无止尽的、模糊的。

同时,他强调符号不能使概念有意义,认为语言是一种开放的、变异的、无中心含义的结构状态。

他还认为建筑的目的是控制整个社会的沟通与交流。

因此,反对现代主义建筑的垄断地位,反对现代主义的权威地位,反对把现代建筑和传统建筑对立起来的二元对抗方式。

总而言之,可以看出解构主义的特点就是反中心、反权威、反二元对抗、反非黑即白的理论。

二、什么是解构主义解构主义实质上是对于结构的破坏、分解与重组,是对正统原则和正统标准的批判、继承和发展。

按照解构主义理论,可以运用科学的符号学原理来分析图像,并且分别说明其视觉的、文化的、以及语言的意义,这一分析过程称之为解码。

解构主义的设计师们的共同点是赋予设计艺术作品各种各样的形态,运用相贯、偏心、反转、回转等手法,使其作品具有不安定且富有运动感形态的倾向。

解构主义对当代建筑设计的影响

解构主义对当代建筑设计的影响

解构主义对当代建筑设计的影响解构主义是20世纪70年代后期至80年代初期兴起的一种艺术哲学和建筑设计理念,在当代建筑设计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解构主义的出现是对现代主义建筑规范、规则和对称性的一种挑战,它试图通过打破传统的建筑形式和结构限制,探索更具自由性和表现力的建筑语言和形式。

首先,解构主义对当代建筑设计的影响在于提倡建筑的个性化和多样化。

传统的建筑设计往往追求规则性、均衡性和对称性,而解构主义试图通过不规则、不对称和非均衡的设计元素来突破传统限制,给建筑带来新的鲜活感和动感。

解构主义的建筑作品通常强调建筑形式和结构的断裂、错位和错觉,使建筑更具个性和独特性。

其次,解构主义对当代建筑设计的影响在于引领建筑技术的突破。

解构主义建筑通常涉及复杂的几何形状和结构系统,需要运用先进的建筑技术和材料来实现。

例如,托马斯·海瑟威克的吉姆·谢林斯卡学院图书馆(Hesselbach’sche Buchhandlung)运用了先进的计算机模拟和结构分析技术,在设计和建造过程中实现了曲线、倾斜和非对称结构的精确控制。

这些技术的应用促进了建筑设计和施工的创新,也提高了建筑的可持续性和效率。

再次,解构主义对当代建筑设计的影响在于强调建筑与环境的互动和对自然资源的尊重。

解构主义建筑设计主张建筑与周围环境和谐共生,追求建筑与自然的有机结合。

例如,法兰克·盖里的吉默教堂(Gehry Residence)结合了建筑与景观,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空间感。

解构主义建筑对可持续建筑的理念也提出了新的思考,强调建筑应该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和自然光线,减少对环境的负担。

此外,解构主义对当代建筑设计的影响还表现在建筑表达和艺术氛围的塑造。

解构主义建筑通常具有强烈的表达意图和艺术氛围,通过破坏传统的建筑形式和结构,创造出独特的空间体验和视觉效果。

例如,弗兰克·格黑利的肯特·斯塔克研究中心(Kentuck Knob)以其独特的弧线形式和与自然环境的融合而广受赞誉。

解构主义建筑思潮对现代中国建筑的影响李萍

解构主义建筑思潮对现代中国建筑的影响李萍

解构主义建筑思潮对现代中国建筑的影响李萍发布时间:2023-06-17T10:15:22.314Z 来源:《小城镇建设》2023年4期作者:李萍[导读]天津天保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天津市空港经济区 300000一、解构主义建筑思潮(一)解构主义背景以人文哲学为背景的解构主义哲学的产生,是在二战后,理性主义和非理性思潮平分秋色,欧美哲学即是在此情况下逐渐发展起来的。

以结构主义、法兰克福学派和存在主义为主要代表流派的“人本主义”哲学,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到六十年代拥有了发展空间。

其中,结构主义在发展的过程中,吸取了语言符号学的方法,成为了比较有影响力的一个派别,从而创始了建筑学中的符号学理论。

综合解构主义代表人物德里达(法国哲学家)和罗兰巴特的观点,可以把反二元对抗、反权威、反中心、反“非黑即白”概括为解构主义的特点。

一些建筑师受此影响,将解构主义建筑不断往前推进,涌现出了大批的解构主义建筑大师及划时代的建筑作品,为世界建筑发展史增添了强有力的一笔。

(二)解构主义建筑的概念界定建筑中的解构主义,它的哲学基础是法国哲学家德里达所提倡的解构主义哲学。

此前德里达在这之前被人们认为是结构主义者,后来他全面攻击结构主义的理论基础,将自己的哲学思想转为解构主义哲学,解构理论刚刚提出的那段时间,西方文化界掀起了一阵解构风。

文学、社会学、心理学以至于神学都在德里达的启蒙下,尝试进行各种分解、颠倒、变构、重建似的研究。

最终这阵风也吹进了建筑界学子们的头脑与创作中了。

运用解构哲学在建筑中表现“无”、“不在”、“不在的在”等等,在建筑创作中采用“编造”、“解图”、“解位”、“虚构基地”“编造出比现有基地更多的东西”,“对地的解剖”还有“解位是同时又在基地上又不在基地上”。

解构建筑的形象特征可以总结为“散乱、残缺、突变、动势和奇绝”,解构建筑的形状、色彩、比例、尺度和方向的处理都打破原来建筑的条条框框,建筑手法极度自由,给人一种支离破碎、疏散凌乱感。

解构主义建筑的历史发展

解构主义建筑的历史发展

解构主义建筑的历史发展解构主义建筑是20世纪70年代末期在欧美兴起的一种建筑风格,也是一个哲学思潮的延伸。

解构主义建筑试图打破传统建筑的规则和形式,探索建筑的本质和内在结构,强调建筑的材料和构造,以及建筑与周围环境的关系。

本文将从解构主义建筑的定义、特点、代表作品和未来发展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解构主义建筑的定义解构主义建筑是一种建筑哲学思潮,其核心思想是拆解、重组和反转。

解构主义建筑试图打破传统建筑的规则和形式,探索建筑的本质和内在结构,强调建筑的材料和构造,以及建筑与周围环境的关系。

解构主义建筑的特点是形式多变、材料多样、构造复杂、空间开放、功能多元。

二、解构主义建筑的特点1.形式多变。

解构主义建筑不受传统建筑形式的限制,形式可以是曲线、斜线、破碎、交错、反转等多种变化。

2.材料多样。

解构主义建筑不局限于传统建筑所使用的材料,材料可以是钢、玻璃、混凝土、石材、木材等多种材料的组合。

3.构造复杂。

解构主义建筑的构造往往比传统建筑更加复杂,需要高度的技术和工艺水平。

4.空间开放。

解构主义建筑强调空间的开放性和多元性,不拘泥于传统建筑的封闭性和单一性。

5.功能多元。

解构主义建筑的功能不仅仅是单一的居住和工作,还包括文化、娱乐、商业、教育等多种功能。

三、解构主义建筑的代表作品1. 劳伦斯·威斯曼的威滋曼博物馆(1987年)威滋曼博物馆是解构主义建筑的标志性作品,其外观破碎、交错,内部空间错落有致,充满了张力和动感。

2. 弗兰克·盖里的格栅建筑(1992年)盖里的格栅建筑是一座独特的商业大楼,其外观像一个巨大的格子,内部空间则是错落有致的多层结构,给人以惊奇和美感。

3. 丹尼尔·利伯斯金的李光耀图书馆(2005年)利伯斯金的李光耀图书馆是一座以红色玻璃为主要材料的建筑,其外观独特、光彩照人,内部空间则是开放、明亮、舒适。

四、解构主义建筑的未来发展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们对建筑的需求不断变化,解构主义建筑也在不断发展和创新。

解构主义建筑及其思想来源1

解构主义建筑及其思想来源1

1982 年法国文化部向全球设计师征集设计方案, 希望建立一个不同反响的21 世纪的城市公园, 并突破传统的庭院和公园的模式。在众多当代名家如黑川纪章、 迈耶、格罗夫、莫尔等都进行了方案投标的角逐中, 伯纳德.屈米带有结构主义 色彩的方案脱颖而出, 获得了巴黎“ 维莱特公园” 的设计( 见图1) 。该方案将 三个自立的、有序的系统, 即点、线和面系统相叠加。点系统由10 m见方的一些 方格组成, 线系统是一组古典式的轴线, 面系统是一组纯几何图形: 圆、方和三角 形。每个系统都是一个理想化的结构开始, 一个传统的、秩序的机械装置。但是, 当进行叠加时, 它们有时产生变形( 通过干扰) , 有时加强, 有时没有什么变化。 结果在系统之间就是一系列糊不清的交叉, 一种复杂事件的天地。强调多元化、 高度模糊化、凌乱化的方法达到建立新的可能性的目的, 但其结构复杂, 工程技 术方面难度很大。同时埃森曼与德里达一起被授予设计“ 维莱特公园”的部分 内容, 德里达认为该实验建筑是“在解构主义建筑这个名义下所做的是解构最直 接最强烈的肯定” , 并认为, 解构建筑“ 在建筑学意义上重建了建筑本身” , 继 而发表了《疯狂的观点— 当代建筑6》 , 其中阐述了建筑不是简单服务于外在目 的的观点。
3 解构主义建筑的发展
3. 1 解构主义建筑思潮来源 解构主义建筑思潮来源有二: 一是法国哲学家雅克.德里达( Jacques Derr ida)为代表的解构主义哲学, 德里达的理论在哲学之外尤其是建筑领域 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他本人认为解构建筑是对解构最直接最强烈的肯定; 二是20世纪20年代俄国的先锋派构成主义。 3. 2 两项重要活动 解构主义建筑作为现代主义建筑的离经叛道者, 数十年来引人瞩目。它 的兴起与20 世纪80年代后期的两项活动有密切关系: 一是1988年6 月23 日至8 月30 日菲利浦. 约翰逊( Ph illip Johnson)和 马克.威格利(M a rkW ig ley) 在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主持的“ 解构主义建筑” ( Deconstructive A rchitecture)七人作品展。7名建筑师是盖里、库哈斯、哈 迪德、里伯斯金、蓝天组、屈米和埃森曼。 二是1988年7月9 日, 伦敦泰特美术馆和学院团体联合举行了一天的名为 “建筑与艺术中的解构主义”的国际研讨会; 会后还策划了AD杂志1988年3 /4期合刊专号, 刊名为《建筑中的解构主义》。 在这两次活动的推动下, 解构主义建筑开始正式登上国际建筑舞台。

建筑解构主义分析

建筑解构主义分析

建筑解构主义分析发表时间:2016-11-08T10:24:30.157Z 来源:《低碳地产》2016年8月第15期作者:何辉[导读] 解构主义建筑作为主流思潮,在我国得到了很多建筑实践。

深圳市蓝森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广东深圳 518052【摘要】建筑其实是一种由某种文化表现出来的物质形式。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筑思想意识得到不断创新,可以说是文化影响着建筑形态。

解构主义建筑作为主流思潮,在我国得到了很多建筑实践。

本文根据工作实践经验,对解构主义作品剖析,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待建筑设计。

【关键词】文化;哲学;建筑;建筑思潮;解构主义一、解构主义思潮的起源谈到解构主义建筑我们需要先了解构主义和解构主义建筑。

(一)解构主义解构主义产生于法国“五月风暴”的抗议运动。

解构主义大力宣扬主体消散、意义延异、能指自由,力图反对形而上学、逻各斯中心,乃至一切封闭僵硬的体系。

强调语言和思想的自由嬉戏,哪怕这种自由仅仅是一曲“带着镣铐的舞蹈”。

除了它天生的叛逆品格,解构主义又是一种自相矛盾的理论。

用德里达的话说,解构主义并非一种在场,而是一种迹踪。

它难以限定,无形无踪,却又无时无处不在。

换言之,解构主义一旦被定义,或被确定为是什么,它本身随之就会被解构掉。

解构的两大基本特征分别是开放性和无终止性。

解构一句话、一个命题、或一种传统信念,就是通过对其中修辞方法的分析,来破坏它所声称的哲学基础和它所依赖的等级对立。

如此看来,解构主义不过是一种典型的权宜之计,或是一种以己之矛攻己之盾的对抗策略。

(二)解构主义建筑理论对发展解构主义建筑的理论贡献的是瑞士的建筑理论家伯纳德-屈米和美国的建筑师、建筑里理论家皮特.埃森曼。

伯纳德-屈米的看法与德里达非常相似,他也反对二元对抗论,屈米把德里达的解构主义理论引入建筑理论,他认为应该把许多存在的现代和传统的建筑因素重新构建利用,以更加宽容的,自由的,多元的方式来建构新的建筑理论构架。

他是建筑理论上解构主义理论最重要的人物,起到把德里达,巴休斯的语言学理论,哲学理论引申到后现代时期的建筑理论中的作用。

浅谈解构主义建筑的发展

浅谈解构主义建筑的发展
筑 的再次关 注 。
1 . 解 构主义 建筑 的发展 2 0 世纪 6 0 年代 初, 法 国哲学家 德里达提 出 了解 构主义 的新观 点, 他 认为必 须从 原有的哲 学体 系即结 构主义 中挣 脱 出来 , 重新 建立新 的 哲 学体 系。 他的解 构并不 是在破坏 、 捣毁 西方 的哲 学体系 , 而是在有 序 的重新确 立。他 的独 特 观点进 入 了人们 的视 野 与 此 同时各种 新 思想 如 雨后春 笋般涌 现 。 八 十年代 始, “ 解构 建筑七 人展 ’ , 在 纽约 的现代 艺 术 馆举 办 , 虽 然展 览中 的大部 分只是 建筑 师 的一些 图像和 模 型 , 并 且 人多数 只是 出于刨想 , 不 是实 际建筑 , 不 具备实现 的可 能, 但对 于时代 而 言, 把解 构 、 F 义 观念 融入 到建筑 的创 作 中, 足对 传统 建筑 设计 的颠 覆, 是 对陈 旧 的建 筑语 言体系 的摧 毁 , 解 构主 义提 供 了一种 新 的建 筑
纪后 半叶 西_ 疔 哲学 的先锋 , 解 构主义 在全球 范围 内对 当代社会 造成 了
建 筑的结 构, 在一 定程度上 是对建筑 空间 的解放 。 碎片 式的构 图方式 ,
三 角线和 曲线穿插 其中 , 解构 主义符 号十分 明显。 外观 更是不拘 ‘ 格, 像是被江 水冲来 的一大一 小两颗砾 石 , 透过它 曲折 的玻 璃幕墙 可以感 觉到这 是两个 灵动 的建筑 体 , 它 的 内部充满 了神 奇 的引力 , 吸 引着 人 们 进去看 个究竟 。 2 . 解 构主义 的建筑语 汇 将 建筑分 解 , 是解 构主 义建筑 设 计的 第一 步, 设计帅 首先 要找 到
大梁 ( 每根梁 中包 含 了两 层 以上 的建筑空 间) 废墟 武堆垒 , 并 把梁 间空 隙作 为公共活 动部分 , 甚 至把 开掘后 的石 料磨光 了当地板 。 分 解及重 组的建筑 语汇来表 现时 间的非延续 性 。 艾森 曼 两柏林 I B A社会 住房 设计 中应用 了移位 3 3 度 的代表过 去 的红色 , 和代 表现 在 的 白色 的方格来 显示一种“ 反记忆 ” 。 3 . 解 构主义 建筑 的特征 其一 , 无绝对 权威 , 个人 的 , 非 中心 的 ; 其二, 没有 次序 , 没有 固定 形态 , 流动 的 , 自然 表现的 : 其三 , 没有 正确与否 的二元对 立标准 , 切

解构主义——精选推荐

解构主义——精选推荐

解构主义浅析解构主义建筑Analyses of deconstruction architecture摘要:解构主义建筑作为⼀种后现代时期的建筑思潮,以其独特⽅式对传统的建筑提出了质疑,运⽤扭曲的、不确定的、混沌的形体重新诠释建筑。

本⽂从哲学⾓度出发,对解构主义进⾏了详尽的分析。

Abstract:Deconstruction architecture as a postmodern age architectural trends, with its unique way for the traditional buildings, questioned by distorted, uncertain, chaotic bodies reinterpret architecture. This paper, from the philosophical perspective, the deconstruction for a detailed analysis.关键词:解构主义,建筑,哲学Key words: deconstruction,architecture,philosophy1.解构主义其概述“解构”(Deconstruction)在哲学、语⾔学和⽂艺批评领域译作消解哲学、解体批评、分解论及解构主义等。

建筑界译作解构主义、解构、散构等。

雅克?德⾥达是法国哲学界,被誉为当代五位思想⼤师之⼀,是解构主义哲学的代表⼈物。

德⾥达作为⼀个哲学家,在理论上全⾯把握了解构主义⾰命的意义及其局限性。

解构主义及解构主义者就是打破已有的单元化的秩序。

当然这秩序并不仅仅指社会秩序,⽽且还包括个⼈意识上的秩序,⽐如创作习惯、接受习惯、思维习惯和⼈的内⼼较抽象的⽂化底蕴积淀形成的⽆意识的民族性格。

解构的概念针对的是理论上的专制,这个概念是在结构主义思潮在法国⼗分⾛红的时候设想出来的。

这个概念意味着⼀种对某种结构进⾏解构以使其⾻架显现出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构主义建筑的问题及发展
解构主义在声势上很大,在建筑设计探索上具有很大的影响。

但是解构主义本身存在着一系列的具体问题。

解构主义建筑理论试图从建筑语言上重组建筑,实现建筑意义的真实表达,虽然实现了反传统的建筑形式,但同时造成了光怪陆离的建筑景观和对解构主义的混乱认识。

从为数不多的优秀解构主义作品中,可以看到现代主义风格之外的一种理性风格,从这种意义上说,解构主义建筑作品实现了对现代主义建筑风格的冲击。

但是由于本身的一系列问题,如:结构过于复杂,增加工程技术的困难和建筑造价、建筑形式的破碎感与城市的文脉毫无联系,无法成为城市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社会大众对解构主义建筑理论存在保留心理;这些问题是解构主义与生俱来的弊端,这些使它没有什么可能成为国际建筑的主流。

它仅仅是实验性、艺术表现性的支流而已,其市场化几乎不可能。

或许荷兰建筑师库哈斯为我国中央电视台设计的这一组新大楼,将成为解构主义建筑在新世纪的一个里程碑性的建筑。

它由两座高达230m的Z字楼交叉缠绕,打破了传统摩天大楼的呆板格局,给人一种标新立异的感觉。

可以用美与力的雕塑来形容这一设计,其造价当然也是惊人的,可能达100亿人民币。

但是象这样的实验建筑,是否具有现实意义呢?原本可以用十分之一的钱完成具有相同功能的建筑,却选择了这样的方案。

这也许也只能在暴发户意识形态影响下的中国才能将这样的建筑付诸实施。

当然,如果仅仅
从建筑学的角度上看,该建筑的确是建筑形式的一个进步。

结语:借用拿破仑的一句名言:播下一个行动,你将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你将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你将收获一种命运。

事实表明,习惯左右了成败,习惯改变人的一生。

在现实生活中,大多数的人,对学习很难做到学而不厌,学习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坚持。

希望大家坚持到底,现在需要沉淀下来,相信将来会有更多更大的发展前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