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50五机架UCMW冷连轧轧机简介n
1450酸轧轧机工艺讲解

主要设备组成有:开卷机、激光焊机、入口活套、破鳞拉矫机、 酸洗槽、漂洗槽、出口活套、圆盘剪、联机活套、五机架连轧 机、飞剪、卷取机及焊缝检测仪、张力辊、纠偏辊、测厚仪、 板型仪等。
中国二冶集团有限公司
轧机段主要设备介绍
五机架连轧机
卷取机
功能:改变带钢规格和改善板型。 参数:工作辊:450/390×1420mm
中国二冶集团有限公司
2#测厚仪:检测1#机架出口厚度,并及时1#机架 出口厚度情况反馈给1#轧机,以便1#轧机及时调整 辊缝和轧制力,以确保1#机架出口厚度满足目标要 求;
1#测厚仪和2#测厚仪分别起前馈和反馈作用,构 成闭环控制系统,以确保1#机架出口厚度满足目标 要求。
3#、4#测厚仪控制原理与1#、2#机架相同,最 终确保成品厚度满足目标要求。
中国二冶集团有限公司
张力计、板型仪功能说明
张力计:冷轧酸轧机组轧机段共6个张力计,见下图:
1#
2#
3#
4#
5#
速度方向
1#
2#
3#
4#
5#
6#
张力计:检测轧机入出口及机架间张力,以确保带钢稳定轧制, 其中6#张力计同时还起检测板形的功能,反馈轧后板形情况, 以便操作工及时调整。
冷轧机
支承辊S1-S5 1300/1150
1420 780 24930 低于0.002 低于0.002 圆柱形 60-65 合金锻钢
中国二冶集团有限公司
最大轧制力 最高轧制速度 轧制线标高
牌坊
中间辊窜动
弯辊与平衡装置
22000kN 1400m/min 1500mm 高:9695mm 宽:3170mm 厚:700mm 重:110 吨/单片牌坊 轧机综合刚度:450t/mm 单辊窜动力:Max 100 吨 窜动行程:300 mm 窜动精度:±1mm 工作辊弯辊力:正弯辊力:50t/轴承座,负弯辊力:35t/轴承座 中间辊弯辊力:正弯辊力:60t/轴承座 支撑辊平衡力:60t/轧辊
浅析UCM系列和CVC系列冷轧机特点

APR 2008
BEIJING SHOUGANG INTERNATIONAL ENGINEERING TECHNOLOGY CO.,LTD.
从CQ考核产品中的最薄,最厚和中间相近规格产品来 看,虽然两者的厚度尺寸公差和平直度相近,但UCM轧机 方案还是更优一些;而且其多数产品压下率更大些,这与 其工作辊径小有一定关系,也符合冷轧原料增厚的发展趋 势要求。其他品种也有类似特点。当然,这有待于进一步 的生产实践检验。据某些曾采用两种机型生产冷轧产品的 用户介绍,虽然在酸轧线检测的尺寸和板形指标相近,但 在下游的后续生产线来说,UCM轧机产品的板形更有优势。
BEIJING SHOUGANG INTERNATIONAL ENGINEERING TECHNOLOGY CO.,LTD.
2.3 产品质量保证值指标的分析比较 虽然产品质量是受多种因素影响的,对于同样的产品大纲 和产品档次要求,以及相当的自动控制水平而言,产品质 量指标很大程度上受轧机的结构功能特点的影响。我们通 过对首钢京唐公司一冷轧厂UCM轧机和CVC轧机方案的产品 质量考核保证指标值分析,可以得到如下一些结论: 对于头尾超差长度两者的保证值是一致的,从厚度公差 和平直度指标来看,UCM轧机方案要好于CVC轧机方案。
2.1 UCM系列轧机和CVC系列轧机简述
2.2 UCM系列轧机和CVC系列轧机主要不同性能特点的比较分析
2.3 产品质量保证值指标的分析比较 3、结语
APR 2008
BEIJING SHOUGANG INTERNATIONAL ENGINEERING TECHNOLOGY CO.,LTD.
1、前言
APR 2008
BEIJING SHOUGANG INTERNATIONAL ENGINEERING TECHNOLOGY CO.,LTD.
毕业设计(论文)五机架冷连轧机液压压上系统设计资料

1.1.
近30年来,国外轧机的装备水平发展很快。在冷带轧机上广发利用液压压下、液压弯辊、厚度自动控制、板形控制和计算机控制等技术、在新技术运用方面均已采用液压AGC系统与计算机控制相结合的DCS,装设了测量精度高的三测仪表(测厚、测压、测张),且装设了板形检测装置。而国内轧机设备还比较落后,特别是自动控制系统。即使60年代中期从日本、美国等引进的当时属于较先进的单机架轧机,由于当时技术水平的限制,多数未达到设计目标,面临着改造。在系统,并装设了AGC系统,安装了三测仪表,实现了张力闭环控制,但是精度不高。面对国内轧机的这种情况及资金短缺的实情,在吸收国外AGC先进控制的基础上,开发实用性、高精度自控系统装备现有的设备,能使我国钢铁冷轧设备的控制水平进一步提高。
摘
本设计系统为1450五机架冷连轧机工作辊液压压下系统,针对钢板轧机的轧辊的位置偏差进行反馈纠正。主要介绍了目前国内外轧机液压AGC控制的发展状态和发展趋势以及现存的一些问题,本设计主要包括系统原理的设计、元件选择、阀组装配体设计、油箱设计等。本着合理并存有一定裕量、保证工艺要求、降低成本的原则设计本系统。通过这套伺服控制系统,可以精确控制轧机轧制钢板的厚度。
The calculation of the design parameters, system design principles, component selection, integrated block design, the design of pumping stations in the prospectus for the issue in details.
(完整版)热轧1450轧机设备组成及原理简介

• (2)、点检:主要检查锁紧螺栓的紧固情况、液压缸工 作情况以及牌坊内侧滑板开口度尺寸(一般测量周期为1 个月,单侧滑板尺寸磨损超过0.5~1.5mm,需更换。)
精轧机主传动
• 1、主传动:(如图)
• ⑴、组成:电机、电机联轴器、减速机、主联轴器(带中间 筒轴,需做动平衡)、齿轮机座、鼓形齿接轴。
精轧机主传动
• ⑵、电机联轴器与主联轴器均采用鼓形齿轮与直齿内齿圈 传动。减速机采用斜齿轮传动,靠偏心套调整齿面接触与 侧隙。齿轮机座采用人字齿轮,也采用偏心套。
精轧机压下装置
• 3、上阶梯垫装置:
• 位于AGC液压缸与上支承辊之间,通过螺栓把合在AGC液 压缸上。每架轧机有1套上阶梯垫装置,阶梯垫窜动液压缸 安装在传动侧(行程600,一级行程150),2块阶梯垫中间 通过连杆铰接。4级高差,F1-F6高差80(F5-F6最后一级高 度(最厚一级)不采用,故而实际使用高差60)。
• 位于下支承辊与牌坊下横梁之间,用于调整轧机下辊系标 高,均采用液压缸驱动。抬升缸将下支承辊抬起到最高, 阶梯垫移动缸移动垫架到需要的位置,然后放下支承辊。 在阶梯垫下方设有测压仪,用来测量轧制力。共15级,每 级高差10,最后一级高度差5。
精轧机下阶梯垫
• (d+D)/2( d为下工作辊直径; D为下支承辊直径)与 下阶梯垫垫板厚度及液压缸行程的关系见下表:
精轧机主传动
• ④、鼓形齿接轴连接螺栓松动、接轴有裂纹,产生原因为 螺栓无防松,轧机堆钢及轧生钢时产生过大的扭转应力, 超过接轴许用应力产生的破坏。
1450冷轧线出口卷取机和卸卷

3. 设备自动执行顺序和控制过程 重点设备: 1、轮盘传动设备 2、卸卷小车升降位置传感器(码盘) 3、卸卷小车走行位置传感器(码盘) 4、比例阀控制板 5、卸卷小车走行传动 6、助卷器压力调节比例阀 关键环节: 1、轮盘翻转 2、助卷器皮带张力切换 3、卸卷小车小车升降系统高低压切换 4、小车升降及走行定位
3.2 卸卷小车动作过程 初始位置(卷取机卷筒上有钢卷) →上升快速/ 慢速 (高度对中) →上升停止(卸卷小车鞍座与 钢卷接触,卷筒缩径) →前进快速/慢速→中 间位置→前进停止→下降快速/慢速→下降停 止→前进快速/慢速→前进停止(在步进梁受料 鞍座处,受料鞍座上无钢卷) →下降慢速→下 降停止(钢卷落在步进梁受料鞍座上) →后退 快速/慢速→后退停止(初始位置)
轮盘调试(变频器驱动) 轮盘调试(变频器驱动) 1. 变频器与PLC采用Profibus DP进行通讯连接,在变频器单体调试完成 后,要对二者之间通讯进行调试,核对控制字和状态字的设置(控制字 PZD1的第10位为DP网通讯使能,要求建立通讯后常为“1”)。在设备 本地运行时从状态字中读取所需设备运行电流、转矩、速度等数据值, 卷取机轮盘运行时PLC需要它的转动角度 转动角度,由PZD3传送。 转动角度 2. 通讯调试后,将轮盘的止动器、夹紧器、外支撑和助卷器打开,关闭 液压开闭器开关,使它们对轮盘运行没有干涉,在维护模式下操作轮盘 运行,根据角度反馈和机械设备实际位置定位极限。选择手动模式,执 行轮盘转动一周控制,观察个定位点信号并应用PDA记录反转运行角度 和速度曲线(见附表1),以判断信号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考核轮盘自 动反转执行指令发出顺序是否正确。 3. 轮盘运行速度给定曲线控制由功能块FB_POS(图2)实现。定位块 提供了最大速度、最小速度、加速时间、减速时间、位置设定和实际位 置值等接口,并为定位精度提供了设定接口。轮盘翻转电机额定速度为 1000r/min,功能块接口V_MAX设定为15.0(90%×额定速度),V_MIN设 定为0.375(2.25%×额定速度),减速时间T_DEC为10.1秒,加速度 到零的时间T_AB为10.1 ,定位精度TOL为0.1(单位:角度)。设备工 艺要求在轮盘转动到88.5°时,电动机达到最大设定速度,在转动到 178°时,轮盘转速为最小设定速度,所以,加/减速时间依据这个要求 调试设定。轮盘转动速度曲线由功能块控制特性得出。
UCMW冷连轧机板形控制系统优化

UCMW冷连轧机板形控制系统优化刘宝军;曹强;张清东【摘要】UCMW冷连轧机是国内大量引进并广泛使用的一种现代化冷连轧机.针对某厂UCMW冷连轧机板形平坦度控制精度不高的问题,系统学习了UCMW冷连轧机板形控制系统.研究发现,原有的弯辊力分配策略只能提供工作辊与中间辊弯辊同向配合,故对于四分之一浪、边中复合浪等复杂浪形无法达到理想的控制效果.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根据实测板形缺陷实时调整弯辊力分配比例的控制策略,可在保证二次板形控制精度的同时,最大程度地兼顾控制四次板形.理论研究成果成功应用于实际生产,板形控制精度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期刊名称】《宝钢技术》【年(卷),期】2014(000)006【总页数】7页(P71-77)【关键词】UCMW冷连轧机;板形平坦度;弯辊力;控制精度【作者】刘宝军;曹强;张清东【作者单位】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上海201900;北京科技大学,北京100083;北京科技大学,北京10008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G334.920世纪80年代后诞生的现代高技术冷带轧机,如四辊CVC轧机、六辊CVC轧机、六辊UCMW/UCM轧机、四辊DSR轧机,都装备了多种具有高次复杂形态板形调控功效曲线的板形控制执行机构[1-4],并且除了压下倾斜和精细分段冷却外,还有两种或三种的执行机构参与板形闭环反馈控制,从而使此类轧机的板形控制数模及系统更为复杂[1,5-8]。
某厂冷连轧机组就是这类轧机的典型代表,它是20世纪末由日本成套引进,应用了当时世界最先进冷轧技术,所采用的UC轧机机型至今已成为被广泛选用的、与CVC轧机机型并列的主流机型,其所采用的板形控制策略及数模也一直是UCMW和UCM轧机普遍使用且近乎标准的板形控制策略及数模。
但是经过几年的生产实践,特别是面对用户对板形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和机组产品品种扩展与难轧品种大幅增加,机组板形控制实绩不能完全满足用户要求,因而对此机组的板形控制系统进行了完善改进研究。
1450五机架UCMW冷连轧轧机简介

3.07.3.2 中间辊轴承座
辊颈轴承: 型号: φ279.4 mm/φ393.7 mm × 320 mm ,四列圆锥滚子 轴承; 厂家: KOYO, NSK, NTN 或同类轴承 单个轴承座重量:1120 kg/pc. 轧辊和轴承座装配后的总重:6356 kg
名称
型号
数量 供货 重量 备注
张紧辊
Φ1200mm(包括15mm的聚 氨酯外壳)×1700mm
4 B(co-) 13.40
压辊
Φ280mm×1700mm
压辊的气 缸
Ф250/63 mm×100 mm
4 B(co-) 1.50 8 B(co-) 0.84
3.03.1.8号纠偏辊
位置:冷连轧机的入口侧。 类型:双向带钢对中 功能:引导带钢进入理想的传送方向,纠正带钢的跑偏,更 精确地控制带钢的对中,消除带钢的拱形camber。上辊的压 辊带传动,便于穿带,通常情况,该压辊释放(不压靠)。 轴承润滑方式:手动、干油润滑。
轧制力:小 于 9.8MN
中间辊窜辊装置 1.0 MN (单支轧辊) 385 mm
± 1mm(电动 控制下)
约0.8
约2.0
轧制速度(m/min)20
轧制速度 (m/min)250
轧制力:小 于 9.8MN
轧制力:小 于 9.8MN
3.07.5 轧辊窜辊装置 液压缸:
名称
型号/参数
数量 供货 重量 备注
4450mm 26540kg(单支)
UCMW冷连轧机组各架中间辊端部辊形

北 京 科 技 大 学 学 报 Journal of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ijing
Vol. 31 No. 2 Feb. 2009
UCMW 冷连轧机组各架中间辊端部辊形
张清东 李 博
北京科技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 北京 100083
板形控制技术已成为冷轧带钢生产的关键技术 之一 . 目 前 国 内 仅 有 的 两 套 U niversal Crow n Cont rol Mill 钢冷连轧机组 , 除具有一般冷轧机必备 的板形平坦度自动控制系统外 , 还配备了与 K WRS 边降控制技术 对应的板形边降自动控制系统 , 实施对带钢边部板廓和平坦度的综合控制, 进一步 提高产品板形质量和成材率. 但是, 边降控制与平 坦度控制之间彼此关 联、 相互影 响
表1 Table 1 t andem mill 参量 支持辊辊径 / mm 中间辊辊径 / mm 工作辊辊径 / mm 带钢宽度 / mm 第 1 机架入口厚度 / mm 第 1 机架出口厚度 / mm 第 5 机架入口厚度 / mm 第 5 机架出口厚度 / mm 第 1 机架入口张力 / M Pa 第 1 机架出口张力 / M Pa 第 5 机架入口张力 / M Pa 第 5 机架出口张力 / M Pa 第 1 机架变形抗力 / M Pa 第 5 机架变形抗力 / M Pa 工作辊轴向移位 / mm 中间辊轴向移位 / mm 工作辊弯辊力 / kN 中间辊弯辊力 / kN 数值 1 250 465 410 1 200 3 010 2 069 0 983 0 727 80 100 100 50 500 800 - 100, - 50, 0, 50 - 100, - 50, 0, 50 - 150, 0, 150, 300 0, 100, 200, 300 U CM W 冷带轧机耦合度计算工况设计 Paramet ers f or coupling degree comput at ion of a U CM W co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