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灰稳定碎石再生水泥混凝土基层材料的性能研究

合集下载

石灰粉煤灰稳定碎石基层路用性能研究

石灰粉煤灰稳定碎石基层路用性能研究

石灰粉煤灰稳定碎石基层路用性能研究摘要:采用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冻融试验,系统地研究了骨架密实型二灰稳定碎石的路用性能,确定二灰稳定粒料最佳配比,提供设计施工参考。

关键词:二灰稳定碎石路用性能级配基层0.引言随着交通建设进程的加快,交通量和轴载的加重,对公路承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

基于石灰粉煤灰碎石基层具有良好的板体性、抗疲劳性,结合其自身优点的经济性,在现代公路系统中得到广泛应用。

1.试验1.1 原材料石灰:取自茄子溪,有效钙镁含量65.3%,未消化残渣含量2.3%。

粉煤灰:重庆电厂原灰,需水比为104%,烧失量为5.51%,含水量为0.31%,活性指数83%。

集料:南泉,破碎石灰石,分为5~10,10~20和机制砂三档。

1.2 配合比1.2.1 主骨料级配确定根据jtj 034-2000《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简称《技术规范》)规定:用于高速和一级公路的二灰稳定碎石用作基层时,石料颗粒的最大粒径不应超过31.5mm,且应预先筛分成3~4个不同粒级。

通过筛分试验,利用软件excel规划求解取最接近规范级配中值的级配获得混合级配,得到10~20,5~10和机制砂矿料的比例为0.6:0.1:0.3,作为集料级配。

1.2.2 石灰与粉煤灰比例在进行二灰配合比设计时,《技术规范》规定:采用二灰级配集料做基层时,石灰与粉煤灰的比例可用1:2~1:4。

本文选定1:2和1:3两个二灰内比进行试验。

1.2.3 石灰粉煤灰与主骨料比例石灰粉煤灰与集料的比应是20:80~15:85,才能形成骨架密实结构,达到很好的嵌挤效果。

为进一步拓宽适用范围,试验分别取13%、16%、19%、22%四个灰量作为研究对象。

按上述配比进行击实试验,确定最大干密度和最佳用水量,详见表1。

表1 各配比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量根据各配比的用水量和密度,分别计算单方用水量及容重,进行各组分用量计算。

1.3 试验方法依照jtg e51-2009《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对以下路用指标进行试验:(1)7d、28d无侧限抗压强度:对强度变化趋势进行验证。

二灰碎石混合料组成结构及强度形成机理分析

二灰碎石混合料组成结构及强度形成机理分析

二灰碎石混合料组成结构及强度形成机理分析作者:秦剑来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年第14期摘要:本文主要阐述了二灰碎石混合料的组成结构和技术性能要求及其强度形成机理分析。

关键词:二灰碎石混合料;组成结构;技术性能;强度机理中图分类号:O74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二灰碎石组成结构1.1矿料级配理论矿质混合料的级配是将各种不同的粒径的集料,按照一定的比例搭配起来,以达到较高的密实度和较大摩擦力,良好的矿料级配应使矿料之间紧密接触,集料能与二灰结合料之间形成较好的交互作用,压实成形后使混合料的空隙率最小,以保证二灰碎石混合料具有足够的力学强度、水稳定性、抗收缩性能、抗冲刷性能及疲劳性能等路用性能。

1.2二灰碎石组成结构二灰碎石混合料的路用性能与它的结构特点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混合料的结构是指混合料各组成材料之间相互作用的特点,相对位置分布及相互联系的状况。

因此,混合料的结构特性与其材料组成、材料力学性能及各组成部分之间的相对位置密切相关,混合料受力变形特性是各结构特性组成因素的综合反映,即混合料力学特性与结构特性成对应关系。

当组成二灰碎石混合料结构特点的各因素发生变化时,混合料的力学特性也会发生变化。

混合料的结构强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混合料的内摩阻力和粘结力。

在混合料中,各结构组分的变化,会对整个混合料受力产生直接影响,从而使混合料具有不同的变形特性。

其结构特点主要有以下三种情况:1.2.1.密实悬浮结构这种结构形态的二灰碎石混合料,通常采用连续型密级配,骨料的颗粒尺寸由大到小连续存在。

这种结构中含有大量细料,而粗料数量少,且相互间没有接触,不能形成骨架,粗颗粒犹如“悬浮”于细颗粒之中。

三轴试验表明,该种结构虽然具有较高的粘聚力,但摩阻角较低,其强度主要受粘结力所控制,在外部荷载作用下,易产生破坏。

由此而修筑的二灰碎石基层,受二灰性质的影响较大,因而其抗收缩性能较差,使基层容易开裂,破坏了基层的整体性,是造成路面结构破坏的因素之一。

二灰碎石基层裂缝成因及防治措施

二灰碎石基层裂缝成因及防治措施

二灰碎石基层裂缝成因及防治措施研究摘要:基于二灰碎石在公路建设中的优点,目前,在国内的公路建设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不过基于材料自身性质,存在着一些建筑问题,本文详细介绍了二灰碎石基层裂缝成因及防治措施。

关键字:二灰碎石基层原因防治措施二灰碎石基层具有强度高、刚度大、板体性强、稳定性好、造价较低等优点,因而被广泛应用于高等级公路路面工程中。

然而,由于半刚性基层材料本身的特点,容易产生收缩裂缝,加上可能出现的设计和施工中各种因素的偏差影响,工程界普遍认为,二灰碎石基层的裂缝是不可避免的,工程实际情况也基本如此,已成为工程界关注的难题。

造成了经济损失和不良社会影响。

目前,国内外工程界都在研究探索解决这一难题的有效方法。

一、二灰碎石基层裂缝形成的原因二灰碎石基层的强度形成是石灰在碱性环境下与粉煤灰中的活性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反应后生成大量胶凝物,这些物质相互粘连、胶结,形成具有一定强度的致密结构,该反应在有水分的条件下持续进行,其宏观表现就是强度随龄期的增长而增长,其反应过程跟混凝土的水化过程基本原理相似。

因此,二灰碎石路面基层、底基层的裂缝形成可以从干燥收缩及温度收缩两个方面。

首先,干燥收缩机理干燥收缩是指半刚性基层材料因内部水分损失而引起体积收缩的现象,其基本原因是由于水分的蒸发而产生毛细现象,“吸附水分及分子间作用”,矿物晶体或胶凝体的“层问水作用”以及“碳化脱水作用”而引起整体宏观体积发生变化,进而产生裂缝。

其次,温度收缩机理半刚性基层材料是由固相(组成其空间骨架结构的原材料)、液相(存在于固相层面与空隙中的水和水溶液)、气相(存在于空隙中的空气)组成。

所以,半刚性基层材料的外观胀缩性是其基本体的固、液、气相的不同温度收缩性的综合效应。

一般气相大部分与大气贯通,在综合效应中影响较小,可以忽略。

因此半刚性基层材料的胀缩性可主要从固相胀缩、液相胀缩以及两者的综合作用三方面进行研究。

就组成固相的矿物而言,原材料各矿物一般有较小的收缩性,其中粘土矿物的收缩性较大,粉煤灰的收缩性最小:而胶结物,具有较大的温度收缩性。

二灰碎石配合比研究

二灰碎石配合比研究

06 .0 074 .9
0. 2 71 0. 01 6 0. 4 71 0. 2 63 0. 0 53
0.9 14
0. 7 16 0.4 19 0. 6 15 0. 6 13 0. 3 13
0. 3 o9 0. 3 o7
0. 7 04
级 配 Ⅱ二 灰 1% 5 级 配 Ⅲ二 灰 2 % 5 级 配 Ⅲ二 灰 2 % 0 级 配 Ⅲ二 灰 1% 5
二 灰 碎 石 配 合 比研 究 *
宋人武 , 李 文广 , 何 兆益
( 重庆交通学院 , 重庆 407 ) 004 摘要 : 如何克服 以二灰稳定粒料材料作为基层材料的不足 , 从而提 高公路 的使用性 能成为道路 工程界长 期 以来普 遍关注的课题 . 本研究选择不 同二灰含量 , 不同集料级 配类 型组成 9种不同配合 比的混合 料 , 通过 室内无侧 限抗压
9o .o 8o .o
7O .O


词: 二灰碎 石 ; 配合 比; 级配
文 献 标 识 码 : A 文章 编 号 :0 1 1X 20 )1 020 10. 6 (0 60. 5 -6 7 0
中 图分 类 号 : 44 U 1
随着交通 量 的增大 、 车辆 轴 载的加重 , 公路 的 承 载能力需 要达 到更 高 的 要求 . 刚性 基 层顺 应 这 一 半 要求 , 成为最 主要 的路 面基层 结构 型式 . 二灰稳 定 粒
结合 料剂 量 、 料 级 配类 型 等 因素 对 二 灰稳 定 粒 料 集
强度 特性 及 收缩 性 能 的影 响 , 出对 其 力学 性 能及 得 收缩性 能 的认 识 .
料作为基层材料 , 具有较高的后期强度 、 板体性能和 抗 疲 劳性 , 与便于大 规模 机械化 施 工等突 出优 点 , 因 而在高 等级 公 路 的修 筑 中得 到 了 越 来 越 普 遍 的使 用. 但是在 长期 的使 用 过 程 中 , 样 暴 露 出 很 多 问 同 题. 采用 现行施 工 规范 的二 灰 碎 石 结构 层 所暴 露 出 来 的粒 料偏细 、 收缩性 大 、 收缩 裂缝 严重 的问题 日益 突出 . 造成这 一 现象 的主 要 原 因 为二 灰 碎 石混 合 而 料 的配合 比不 当 , 骨 料级 配不合 理 . 碎石 本 研究 通 过选 择 不 同 二灰 含 量 、 同集 料级 配 不 类 型进行 组 合 , 过 无 侧 限 抗 压 强 度 试 验 、 裂 试 通 劈 验、 抗压 回弹模 量试 验 、 干 、 及 温缩试 验等 , 系统 分析

水泥稳定冷再生材料路用性能试验研究

水泥稳定冷再生材料路用性能试验研究

2 4 4 O 合格 6 2
31 .
77 .
l_ 4 . l 3 3 9

表3 集 料 试 验 结果

试验项 目
石 屑
含泥量 坚 固性 砂当量 压碎值 5 . 9
2 . 0 67 8. 78
l 试验结果 ~ ( 碎石 13・ m
筛分 、 压碎值试验。 试验结果见表1筛分曲线见图1 , 。
表2 水泥物理 、 力学性能试验结果
凝 结 时 间 强度/ a MP 检验 度, 细 % 安 定性 抗折 抗 压 项目 初 凝 终 凝 3d 2 3d 2 8d 8d
试验 1 结果 6

11 回收材料试 验 .
回收 沥 青 路 面 材 料 R P ( R cc dA pa A 即 eyl shl e t
面材料 的堆 放 , 变废 为宝 , 资源 节 约 、 境友 好 的 走 环


交 通发展之 路 。 随着 我 国大量公路 沥青路 面的翻修 、 重 建和改 扩建 ,沥青路 面再 生技术 逐步在公 路建设 和养护工程 中广泛 应用 ,沥青路 面冷再生技 术越来
捌 暇 葚
/ f
第 2期( 总第2 9期) o

山西交通科技
星 墅l Y OMM U C I OF C NI AT ONS
N 2 o

A r D.
水泥稳定冷再生材料路用性能试验研究
赵 向敏
( 山西省 交通规 划勘察设计 院 , 山西 太原 00 1) 3 0 2
摘要 : 通过 室 内试验 对水 泥稳 定冷再 生 混合料 的无侧 限抗 压 强度 、 抗压 回 弹模 量 、 裂强 劈

骨架密实型二灰稳定碎石路用性能试验研究

骨架密实型二灰稳定碎石路用性能试验研究

骨架密实型二灰稳定碎石路用性能试验研究河北省水利工程局河北石家庄 050021摘要:本文通过对二灰稳定碎石的路用性能试验,研究了各组成材料以及材料的组成比例对其路用性能的影响情况。

试验结果表明,当石灰与粉煤灰的比例一定时,二灰稳定碎石的强度随着结合料(石灰粉煤灰)剂量的增加而增大。

当集料含量一定时,二灰稳定碎石的强度随着石灰与粉煤灰比例的增加而增大。

关键词:二灰稳定碎石;路用性能;无侧限抗压强度;抗压回弹模量;劈裂强度abstract: based on the test for road performance of coal ash and lime stabilized macadam, the influence of composition materials and ratio to road performance are researched. the test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oportion of lime and coal ash fixed, its strength in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content. and when the content is fixed, its strength in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proportion of lime and coal ash.key words: lime and coal ash stabilized macadam; road performance; unconfined compressive strength; resilient modulus; splitting strength中图分类号: tu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0引言近年来,因二灰稳定碎石基层具有良好的强度和整体刚度,且价格低廉等优点,被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二灰碎石路面基层掺加适量水泥的探索及应用

二灰碎石路面基层掺加适量水泥的探索及应用

二灰碎石路面基层掺加适量水泥的探索及应用作者:任一亮来源:《价值工程》2013年第06期摘要:二灰碎石具有很好半刚性性能,并具有整体性能高、水稳性好、刚度大、承载能力高等优点,目前已广泛应用于我国高等级公路的基层结构设计施工中。

然而,二灰碎石基层路面在早期抗压强度较低,很大程度上延长了施工工期,并且通车后的初期使用阶段的整体性能较低。

因此,在经济、简单、方便的前提下,为有效提高其早期强度,确保使用质量,通过研究发现,在二灰碎石路面基层中掺加适量水泥可有效提高基层的早期强度,完全符合公路路面基层的抗压强度标准,操作简便、经济,同时可提前投入使用,有效缩短工期。

Abstract: Lime-flyash crushed stone has good semi-rigid performance, and has advantages of high overall performance, good water stability, big stiffness, high load carrying capacity,hwhich as been widely used in the primary structure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of China's high-grade highways. However, lime-flyash crushed stone base pavement has lower compressive strength in the early period, largely extending the construction period, and the overall performance of the use of early stage after the opening is lower. Therefore, under economic, simple, convenient premise,in order to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early strength, be sure to use quality, through the study, it finds that mix the appropriate amount of cement in lime-flyash crushed stone base pavement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early strength of Roadbed, is compliance with the road the pavement compressive strength standard, easy to operate, and can be put to use in advance, effectively shortening the construction period.关键词:路面基层;二灰碎石;配合比;掺加水泥Key words: pavement base;lime-flyash crushed stone;mixing ratio;cement addition中图分类号:U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06-0089-020 引言随着我国交通运输的快速发展,二灰碎石路面因其所独有的半刚性特点,并具有工程施工污染小、路面稳定性好、后期强度持续增高、取材方便并可依此来解决火力发电厂的粉煤灰的出路等优点,越来越被广泛地应用于路面基层建设。

二灰稳定冷再生沥青混合料收缩特性试验研究

二灰稳定冷再生沥青混合料收缩特性试验研究

56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路 基 工 程 Sbr eEg e i ug d ni en a n rg
21 02年第 1 ( 期 总第 10期 ) 6
二 灰 稳 定 冷再 生 沥青 混 合 料 收缩 特 性试 验研 究
李 海 滨
( 西安 科 技 大 学 建 工 学 院 ,西安 70 5 ) 104
随着我 国公路建设事业的迅速发展 ,道路通车里 程逐年增加 ,早期修筑的公路 有相 当一部分 已经进入 维修期 ,全 国每年有大量沥青路 面需 要翻修 ,并且呈 逐年递增趋势 ,这意味着每年将产生 大量 的废 旧沥青 路 面材料 ,这些材 料是 可再生利 用 的 ,如 果 被废弃 , 不仅浪费资 源 ,而且污 染环境 0。 以二 灰为添 加剂
1 干缩 特 性
对废 旧沥青路 面材料 ( 包括 已经老化 或损坏 的沥青 混 凝 土面层及部分基层材料 )进行冷再 生形成基层或底
基层 ,对于高等级公路 ,再生层多为底基层 ,其上再 加铺半 刚性基 层 ,对于低 等级公 路再 生层 多为基层 , 然后 再 生 层 上 加 铺 沥 青 混 凝 上 面 层 或 作 封 层 处 理 。该技术不仅能够有效实 现废弃沥青 混合料 的 循环利用 ,且能节约资金和资源以及保护环境 ,从 而 真正达到节能减排 。
收 稿 日期 :2 1 0 2 0 1- 8— 9 作者简介 :李海滨 (9 0一) 18 ,男 ,山东潍坊人。讲师 ,l g ̄,从事
的干缩特性 比较逼近相应稳 定剂稳 定的砂砾 土。由于 二灰稳 定冷再 生混合料 中存在老化 的废 旧沥青 ,而裹 覆矿料 的沥青膜 的模量远小于矿料的模量 ,导致再 生 混合料 的刚度下 降,并表现 出一定 的柔性 ,湿度 敏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Hans Journal of Civil Engineering 土木工程, 2018, 7(5), 757-764Published Online September 2018 in Hans. /journal/hjcehttps:///10.12677/hjce.2018.75091Study on Properties of Lime-Fly AshStabilized Macadam Recycled CementConcrete Base MaterialZhongmin Liu1, Chenghao Gu2, Enbo Zhang3*1Qilu Transportation Development Group Company Limited, Jinan Shandong2Shandong Provincial Department of Transportation, Jinan Shandong3School of Civil Engineering, Shandong University, Jinan ShandongReceived: Sep. 7th, 2018; accepted: Sep. 20th, 2018; published: Sep. 27th, 2018AbstractThe performance of lime-fly ash stabilized gravel regenerated as cement concrete base material was studied in laboratory. The properties of lime-fly ash gravel recycled material were analyzed, and the mix proportion of recycled concrete was designed to study the mechanical characteristics, durability, shrinkage and fatigu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recycled aggregate of lime-fly ash gravel had better shape and surface characteristics. Compared with the new aggregate, the re-cycled aggregate had lower apparent density and bulk density, higher water absorption, faster water absorption rate and lower crushing value. The strength of recycled concrete using recycled fine aggregate was obviously lower than that using recycled coarse aggregate. The increase of recycled coarse aggregate resulted in the decrease of the compressive strength and the growth of the flexural strength. The design mix proportion of cement:recycled coarse aggregate:crushed stone:sand is recommended as 1:2.24:1.49:1.92. The lime-fly ash gravel recycled cement concrete had higher temperature shrinkage and dry shrinkage coefficients, especially for the dry shrinkage coefficient, which increased rapidly during the curing age in the first 14 days. The lime-fly ash gravel recycled aggregate concrete permeability grade was S10 with the antifreeze number up to90 cycles, which met the concrete durability requirements in general engineering. The fatigueperformance of lime-fly ash gravel recycled concrete was similar to that of ordinary cement con-crete.KeywordsLime-Fly Ash Gravel, Regeneration, Cement Concrete, Rigid Base, Material Properties二灰稳定碎石再生水泥混凝土基层材料的性能研究*通讯作者。

刘忠民 等刘忠民1,古成浩2,张恩博3*1齐鲁交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山东 济南 2山东省交通运输厅,山东 济南 3山东大学,土建与水利学院,山东 济南收稿日期:2018年9月7日;录用日期:2018年9月20日;发布日期:2018年9月27日摘要室内试验研究了二灰稳定碎石再生用作水泥混凝土基层材料的性能,分析了二灰碎石再生料的材料特性,设计了再生混凝土的配合比,分析了其力学特性、耐久性、收缩特性和疲劳特性。

结果表明,二灰碎石再生集料具有较好的形状特征和表面特性,与新集料相比,其表观密度、堆积密度低,吸水率高且吸水速率快,压碎值低;利用再生细集料的再生混凝土强度明显低于仅利用再生粗集料,增加再生粗集料用量,材料抗压强度降低而抗折强度提高,推荐设计配合比为水泥:再生粗集料:碎石:砂 = 1:2.24:1.49:1.92;二灰碎石再生水泥混凝土具有较高的温缩系数与干缩系数,尤其养生前14天的干缩系数增加迅速;二灰碎石再生集料混凝土的抗渗等级为S10,最大抗冻循环次数为90次,满足一般工程混凝土耐久性要求;二灰碎石再生混凝土疲劳性能与普通水泥混凝土相近。

关键词二灰碎石,再生,水泥混凝土,刚性基层,材料特性Copyright © 2018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licenses/by/4.0/1. 引言随着生态环保压力的不断加大,道路改扩建以及养护维修工程中废旧材料的再生利用成为工程的关键问题之一。

作为传统的基层材料,二灰碎石在我国路面结构中应用较为广泛,其再生利用问题也十分突出。

半刚性路面基层材料的再生利用主要采用冷再生技术,这一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在国外起步较早,我国主要于2000年后开始相关技术的研究,其中关于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材料再生利用的研究相对较多,技术较成熟,而二灰稳定碎石基层材料的再生利用研究相对较少。

目前,二灰碎石再生利用的常用方法是采用水泥稳定进行就地再生,也有采用乳化沥青稳定再生、泡沫沥青稳定再生以及水泥沥青复合稳定再生等方法。

汪京、王保群、朱开方、李志、孙正等在分析公路二灰碎石基层废料性能的基础上,研究了水泥冷再生废料的材料特性,并在工程中成功应用[1]-[6]。

汪超、韦武举等分析了二灰碎石铣刨料的级配特征,研究了泡沫沥青再生二灰碎石的设计方法、路用性能等,并与水泥稳定再生二灰碎石做了对比分析[7] [8]。

常成刚、杜少文等则开展了乳化沥青再生、水泥乳化沥青二灰碎石基层的研究并铺筑了试验路[9] [10]。

关于再生水泥混凝土的研究也是近年来国内外研究的热点,相关研究主要集中于采用废建筑材料,如砖渣、砂浆、水泥混凝土及其混合料的再生利用,特别是将再生集料应用于路面基层[11] [12] [13] [14]。

利用二灰碎石再生用作刚性基层材料的研究很少。

刘忠民等本文结合京台高速公路山东某路段大修工程,通过室内试验,分析了二灰碎石再生水泥混凝土的力学性能、收缩特性、疲劳特性与耐久性,为二灰碎石基层材料再生用作刚性基层材料提供参考,也为二灰碎石基层材料再生利用提供一个新的途径。

2. 二灰碎石再生集料的性能分析2.1. 再生集料的物理性质2.1.1. 再生集料颗粒表面特征将4.75 mm作为粗、细集料的分界粒径。

再生粗集料颗粒大部分为表面包裹有部分灰浆的石子,少部分为与灰浆完全脱离的石子,还有很少一部分为灰浆。

再生细集料主要包含有灰浆体破碎后形成的二灰颗粒以及破碎过程中产生的少量石屑,其强度非常低。

粗集料的颗粒形状及表面特征会影响其与水泥的粘结及拌和物的流动性。

取一组粒径在 4.75 mm~31.5 mm之间再生粗集料,测试其颗粒形状系数见表1。

由表1可见,再生粗集料的形状特征系数良好,优于天然集料。

2.1.2. 再生集料颗粒表面特征再生粗集料的原始级配见图1。

由图1可见,筛分试验表明,颗粒尺寸在16mm~31.5mm之间的集料仅占20%,再生集料的原始级配不良。

通过筛分试验,调整粗集料级配,获得两种粗集料设计级配见图1。

2.1.3. 再生集料的密度与吸水特性试验测得面干状态下再生集料与新集料的表观密度,对比如表2。

再生集料的堆积密度与堆积状态下的孔隙率见表3。

再生集料的吸水率见表4,吸水速率见表5。

图1. 再生粗集料的设计级配Table 1. Particle shape coefficient of recycled aggregate表1. 再生集料的颗粒形状系数细长率细长率扁平率方形率2.25 37.2 1.43刘忠民等Table 2. Apparent density of recycled aggregate表2. 标准试验系统结果数据集料面干状态下的表观密度(g/cm−3)集料种类新集料再生集料细集料 2.50 2.14粗集料 2.61 2.43Table 3. Bulk density and porosity of recycled aggregate particle size表3. 再生集料各粒径的堆积密度与孔隙率粒径(mm) 4.75 9.5 16 19 26.5 31 再生粗集料天然粗集料堆积密度(kg/m3) 1190 1290 1321 1340 1370 1419 1410 1540 空隙率(%) 50 46 45.2 45.1 44.3 43.1 44 42Table 4. Water absorption rate of recycled aggregate and new aggregate in dry state表4. 再生集料和新集料面干状态下的吸水率(%)集料种类天然集料再生集料细集料 1.17 6.72粗集料 1.04 3.91Table 5. Water absorption rate test data of recycled aggregate表5. 再生集料的吸水速率试验数据时间(min) 10 20 30 60吸水率(%) 细集料 6.25 6.28 6.47 6.69 粗集料 3.32 3.41 3.60 3.88由表2~表5可见,再生集料的表观密度比普通碎石的要低,其中面干状态下再生粗集料的表观密度为2.43 g/cm−3,略小于规范所要求的下限2.5 g/cm3;再生集料较之天然集料堆积密度小而空隙率高,且再生集料各个粒级的堆积密度不相同:颗粒越大,堆积密度越高;空隙率的变化规律则相反;再生粗集料的吸水率高,吸水速度快,且再生细集料的吸水速率较粗集料快接近一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