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脘痛患者的辨证施护体会
胃脘痛中医护理方案护理效果总结分析实施报告

胃脘痛中医护理方案护理效果总结分析实施报告一、引言胃脘痛是一种常见的症状,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态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中医在治疗胃脘痛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本报告旨在总结分析中医护理方案在胃脘痛治疗中的实施效果和临床应用情况。
二、中医护理方案概述胃脘痛的中医护理方案主要包括辨证施治和生活调理两个方面。
2.1 辨证施治中医将胃脘痛归为不同的病因病机类型,如气滞、湿阻、寒犯等。
通过辨证施治,中医可以精确地对症下药,提高治疗效果。
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中药内服、针灸、艾灸等。
2.2 生活调理生活调理在胃脘痛治疗中起到了重要的辅助作用。
包括饮食调理、作息规律、情绪调适等方面。
合理的生活调理可以缓解症状,加快康复速度。
三、护理效果总结在实施中医护理方案的过程中,我们观察到以下护理效果:3.1 疼痛缓解中医护理方案通过调理体内的气滞、湿阻等病机,有效地缓解了患者的胃脘疼痛症状。
患者的疼痛感明显减轻或完全消失,从而提高了生活质量。
3.2 症状改善除了疼痛缓解外,中医护理方案还改善了患者的其他相关症状。
比如恶心、呕吐、胃胀等。
患者的整体身体状况明显好转,症状得到了有效控制。
3.3 心理舒缓胃脘痛对患者的心理状态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中医护理方案通过情绪调适和针灸等方法,可以让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得到心理上的舒缓和放松。
患者的焦虑和压力得到一定的缓解。
四、实施报告为了验证中医护理方案在胃脘痛治疗中的实施效果,我们进行了一项实施报告。
共有100例胃脘痛患者参与了该报告,他们接受了中医护理方案的综合治疗。
4.1 护理方案根据患者的辨证施治结果,我们给予了中药内服、针灸、艾灸和生活调理等护理方案。
具体细节如下:(1)中药内服:根据辨证施治结果,配制了适合患者病机和体质的中药方剂,经过服用一段时间后观察症状改善情况。
(2)针灸:根据辨证施治结果,在特定的穴位进行针灸治疗。
包括选择穴位和插针深度等方面的护理细节。
(3)艾灸:根据患者的病机和体质,在适当的穴位进行艾灸治疗。
浅谈胃脘痛的中医辨证施护

【 关键词 】 胃脘痛 ; 证施 护 ; 辨 中医
【 中图分类号 】 2 8 R 4
【 文献 标识 码 】 B
【 文章编号 】 6 2 22( 02 0 — 33 0 17 —5 32 1 ) 4 02 —2
柑橘等有行气开胃作用的食品。 22 寒邪犯 胃型 饮食宜 软而 热 , 生冷 食 品 。 .2 . 忌
用, 其中, 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这也说明了壮医针挑法配合中药 内服可通过 调节 甲状腺功能来治 ̄G ae’ , rvs病 其临床疗效明显优于药物他巴唑组, 疗 效显著 , 且具有方法简便、 易于操作 、 经济适用的特点, 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 文献
集针挑 、 割治、 按摩为一体的流传于壮族民间的传统 医疗技法 , 是其治病
结合 临床研 究 . 中医杂 志 ,9 02 ( 1:7 I6 ,I })2
血清中的甲状腺索具有生物活性的主要为F 3 F 4 正常血中甲状 T ,T 。 腺索( 4、 T )三碘 甲状腺原氨酸(3绝大部分与血清蛋白质结合, T) 游离的极 少, 游离T (T ) 4F 4与 ̄ T (T ) 3F 3是甲状腺激素的生物活性部分, 能直接反 映甲状腺功f[] l 3。 P 近年的研究认为 ,T 是 甲状腺激索代谢的重要控制点,  ̄ F3 是调节细胞内活性激素水平的重要机制。 从本文观察结果中可以看出, 经
《 求医问药 半月刊 S e Me i l dA kT e dc e 02年第 1 卷 第 4 el dc An s h Mein 2 1 ‘ a i 0 期
33 2
行气, 诸药合用, 共凑理气化痰散结, 养血活血消瘿之功 。 壮 医针挑疗法是用一种特制针或大号缝衣针, 根据患者病症选择体 表上有关部位或穴位( 网结)运用不同手法, , 挑破浅层皮肤异点或挑 出皮 下纤维, 进行治病的一种简便疗法。 与传统中医针挑疗法相比, 这是一种
胃脘痛的临床观察和辨证施护体会

胃证 者 , 食 辛 温 食 物 , 驱 散 寒 邪 。 常 宜 以 用 葱 、 、 椒 等佐 餐 或 做 粥 , 当 归 生 姜 姜 胡 如 羊 肉汤或 葱 白粥等膳食 ; 忌食 生冷 饮食 或 瓜 果 等 寒 凉食 品 。脾 胃虚 寒 证 者 , 宜食 温 热 补 益食 物 , 黄 芪 母 鸡 汤 、 肉 火 锅 等 如 羊 膳 食 , 食 生冷 瓜果或 冰箱 冷冻 等食 物 。 忌 ③ 日常 生 活 护 理 : 邪 犯 胃 证 者 , 慎 起 寒 应 居 , 风 寒 。冬 日勿 晨 练 , 防寒 邪 侵 袭 。 避 以
综 合 护 理 方 法 对 胃脘 痛 患 者 进 行 辨 证 施
疗 效 标 准 》 选 择 寒 邪 犯 胃证 和 脾 胃虚 寒 , 证 作 为 观察 对 象 。② 临床 表 现 : 邪 犯 胃 寒
护对照观察 , 得 了显著 的临床 效 果 , 取 值
得 推 广应 用 。
证: 胃脘冷痛暴 作 , 吐清 水痰涎 , 呕 胃寒喜 暖 , 不 渴 , 自 , 弦 紧 。脾 胃 虚 寒 证 口 苔 脉
般 资 料 基 本 相 同 , 有 可 比性 。 具
4 30 6 0 0河 南 驻 马店 市 中 医 院 摘 要 目的 : 讨 辨 证 施 护 胃脘 痛 的 综 探
合 护理 措 施 , 床 观 察 和 辨 证 施 护 胃脘 痛 临 15 , 果明 显优 于对照 组 , 报 告 如下 。 8例 效 现 资 料 与 方 法 病 例 选 择 : 依 据 国 家 中 医药 管 理 局 ①
当 , 有 助 予 药 物 治 疗 的重 要 性 。寒 邪 犯 则
患 者 随 机 分 辨 证 施 护组 和 对 照 组 , 别 进 分
4 l 床 观 察和 效 果 对 照 。 结 果 : 证 施 护 yl g 辨
中医辨证胃脘痛治疗体会

中医辨证胃脘痛治疗体会标签:中医胃脘胃痛,又称胃脘痛,是以上腹部胃脘部近心窝处经常发生疼痛为主证。
病因病机:胃痛发生的常见原因有寒邪客胃、饮食伤胃、肝胃气滞、脾胃虚弱、血瘀阻络等几个方面:辨证论治:胃痛之主要部位是在上腹部近心窝处,痛时可牵连胁背或兼见胸脘痞闷,恶心、呕吐、纳差、嘈杂、嗳气,或吐酸或吐清水,大便溏薄或秘结,甚至呕吐、便血等症,至于临床辨证分虚实两类。
至于治疗,应理气和胃止痛为主,再须审证求因,辨证论治。
邪盛以祛邪为急,正虚以扶正为主,虚实夹杂者,则又当兼顾,古称“通则不痛”的诊治原则,但也不要局限于狭义的“通”之一法,要从广义的角度去理解和运用诊疗原则。
(1)寒邪客胃型:症状:胃痛暴作,恶寒喜暖,脘腹得温则痛减,遇寒则痛增,口和不渴,喜热饮,苔薄白,脉沉细弦,病机为中阳不足,脾胃虚寒,治以温中散寒、健脾益气,方选黄芪建中汤,香砂六君子汤,良附丸,中药主要选用温中散寒、理气止痛药为主,如有表证加疏散风寒的药物,如香附、紫苏等药物。
兼有寒挟食滞可加用消食导滞、温胃降逆的药物,如枳实、焦三仙、内金、生姜等药。
例如:1 患者李某,女性,45岁,患者胃脘痞满,喜温喜按,伴有恶心、呕吐,食欲不振,便稀溏不爽,舌质淡,苔白滑,脉细弱。
治宜温中健脾,和胃降逆,方选:黄芪建中汤合香砂六君子汤加味,黄芪20g 白术15g 茯苓15g 陈皮10g 半夏10g 木香10g 砂仁6g 党参15g 生姜15g 大枣15g 白芍12g 甘草10g焦三仙各15g良姜10g,每日一剂,水煎服,五剂后症状明显好转,上述诸证消失。
例如:2 患者曹某某,近半月来胃脘隐痛,喜温喜按,得温痛减,遇冷加剧,胃脘痞满,自觉脘腹胀痛,纳差,舌淡,苔薄白,脉沉细弦,方选:香砂六君子汤加良附汤加减治疗,方药:党参15g白术15g茯苓12g甘草10g木香10g砂仁10g枳壳10g佛手10g香附10g良姜10g元胡10g甘草10g五剂,水煎服,日一剂。
中医药辩证治疗胃脘痛经验

中医药辩证治疗胃脘痛经验638406 四川武胜万隆中心卫生院冉崇伟胃脘痛是中医病名,相当于西医的急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胃下垂、胃神经官能证等病种,其发病机理较为复杂,主要有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寒邪犯胃、中阳素虚等四个方面。
胃失和降是其病机,病变部位主要在胃,但与肝、胆、肺密切相关。
在辨证施治上主要是理气和胃,其次是在正虚夹淤、阴阳四时的变化中应坚持“凡治脾胃、当调理肺气为先”的明训。
脾阴胃阳、一清一运、清运之功,均赖肺气之肃降,如此以通为顺的治疗大法用在胃脘痛的治疗上,其临床效果颇具特色,但必须注意以下几点——1、辨证必须准确2、正确立法是选方用药的关键3、一个加减必须体现一个兼证的治法4、玩固性胃脘痛必须与中医药的其他治疗方法相配合。
5、虽然临床有饮食伤胃、肝气犯胃、淤血犯胃、脾胃虚寒等证型(参见第七版中医内科学相关章节),但不必拘于一方一法。
当以通、顺为要,选方四逆散为基础的治疗方剂,对症加减,才是紧贴胃脘痛的病机,取效快切的捷径。
6、病案举例张某、女、43岁,2004年4月就诊。
平素性情抑郁、脘胀嗳气、口苦纳差、大便稀溏,舌质暗红、苔薄白、脉弦细。
胃镜示:慢性浅表性胃炎伴胆汁返流。
前医用理气消胀之法治疗,病情不见好转,反见口干口苦加重,胃脘隐隐作痛,大便燥结,舌红苔少,脉弦细。
识之理法方药有悖。
拟诊为胃脘痛(肝胃不和兼脾胃素虚),投四逆散与养胃汤治疗,日1剂,水煎沸后文火再煎25分钟去渣取汁分3次温服,3剂痛止,知药奏效,守方10剂,病告痊愈。
后以香砂六君子汤15剂散后以巩固疗效,随访1年无复发。
按:从病案中可以看出:临床患者,并不是一病一证。
该患者除有肝胃不和的症状外,还有脾胃阴虚的表现,且久病必夹淤(这是古人的明训)。
前医单用理气消胀之法故效果不显。
余治胃脘痛常将患者局部与整体联系起来,详细询问病史,审症求因,复杂病症,合方施治,方中柴胡疏肝理气、归、芍养血柔肝,白术、茯苓调理脾胃,甘草和胃缓急止痛,生姜乃止呕之圣药,温胃调中。
胃脘痛辩治体会

胃脘痛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笔者在临证治疗中,积累了一定经验,现总结如下:
一、应用四逆调气机
胃脘痛多数属肝胃不和型,为肝气郁滞横逆犯中,致脾胃气机升降失调。
脾升胃降方为和顺,胃之通降,赖肝木之疏泄。
因此,临证治疗时,笔者多用四逆散为主方,取柴胡升散之能,疏肝解郁,枳实为辅行气导滞,芍药、甘草缓急止痛。
若郁久化热,则配玄胡索、山桅,清肝泻热,胃阴不足加沙参、麦冬、天花粉以养阴,食滞则配鸡内金、神曲麦芽以消食导滞。
二、益气活血温运中焦
对于病情日久,病人素体虚弱,胃脘隐隐作痛,似饥不欲饮食,经久不愈,气虚血亏,气血不和,血脉瘀阻之气虚血瘀胃脘痛,在治疗时既要补中益气,又要活血化瘀,因此,以当归黄芪建中汤为主方化裁,取当归活血化瘀,黄芪补中益气,白芍和营敛阴,甘草、大枣、饴糖缓中止痛。
三、病机错杂可双向调治
若病人病机复杂,出现虚实互见,寒热错杂之象,可
采用双向调节法治之。
如脾胃虚弱兼有食滞致胃脘作痛者,可消补兼施以调治,可选用人参启脾汤加减,以人参、白术、茯苓、山药健脾益气,陈皮、木香调气,神曲、麦芽、甘草消谷和中。
四、心胃两虚宜养心安神
部分胃脘痛病人除有胃脘痛外,常伴有心悸、失眠等神经管能症状。
此类病人多为心之阴阳失调,心气亏虚所致胃不安和。
心为母,胃为子,若心气虚弱,则母病及子,胃必受累,因此,治疗时以养心安神为主,辅以健脾益胃之剂,以百合安神汤和香砂六君子汤加减治之,则取得较理想之效果。
总之,虽然胃脘痛多属慢性疾患,在临证时既要注意主症,又要兼顾各症,综合调治,方能取得理想效果。
中医治疗胃脘痛的临床体会

中医治疗胃脘痛的临床体会本人在十余年的临床诊疗过程中常遇到胃脘痛患者,根据中医病因病机辩证分析用中医中药治疗胃脘痛有较深的体会。
胃脘痛是指以上腹胃脘部近心窝处疼痛为主症的病证。
“胃脘痛”之名,最早记载于《内经》,如《灵枢•邪气脏腑病形》指出:“胃病者,腹瞋胀,胃脘当心而痛。
”并提出胃痛的发生与肝、脾有关,《素问•痹论》云:“饮食自倍,肠胃乃伤。
”而现代西医学所指的急性胃炎、慢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功能性消化不良、胃粘膜脱垂等病以上腹部疼痛为主要症状者,均属于中医学胃脘痛范畴。
从中医病因病机上分析治疗胃脘痛尤其重要,因为只有从病因病机上详细分析,才能有辨出准确的证型,拟出合理的方药,收取良好的疗效。
一、病因方面:胃痛的病因主要为外感寒邪,饮食所伤,情志不遂,脾胃虚弱等。
根据现代人的饮食生活习惯,因饮食所伤、情志失调致病的较多,同时又因此产生很多变证。
1、饮食所伤(1)嗜食寒凉之品:因嗜食生冷,易致寒邪客胃,长此以往易伤胃阳,出现脾胃虚寒。
临床上急性起病的多属寒邪客胃型,为外寒内郁,根据“寒者热之”之则,治当温散胃寒,方用良附丸合香苏饮加减,功在温胃散寒,行气止痛,适合于外感寒邪或过食生冷,以致寒凝气滞所引起的胃脘痛。
常用药物为高良姜、香附、紫苏梗叶、陈皮、甘草、干姜、白芍、吴茱萸等。
后期出现长期胃脘部隐痛,喜温喜按,纳差,可见损及脾胃阳气,根据“虚者补之”之则,治当温胃健脾,方用建中汤类方加减。
常用药物为黄芪、桂枝、白芍、生姜、红参、白术等。
(2)嗜食辛辣之品:因嗜食辛辣,易致热邪犯胃。
根据“热者寒之”之则,可选泻火清胃、泄热通降的泻心汤加减治疗。
常用药物为黄连、黄芩、陈皮、青皮、枳实、芍药、丹皮、栀子、仙鹤草、郁金等。
但苦寒之品不宜久服,以免苦寒败胃,苦燥伤阴;配伍用药时应使邪有去路,可于方中酌加分利之品,使热邪从二便而出,但用药忌刚宜柔,药如枳实、槟榔、厚朴、茯苓、泽泻等。
若脾胃长期郁热不化,火热伤阴,舌红苔少,加滋阴养胃的麦冬、沙参、生地、乌梅、玄参等;兼热灼伤膜,出现胃黏膜糜烂者,加清利湿热的生地、生苡仁、黄芩、仙鹤草、杏仁等;热郁泛酸者,加制酸止痛的乌贼骨、瓦楞子。
胃脘痛的辨证施护

胃脘痛的辨证施护慢性胃炎、功能性消化不良为常见的消化系统症候群,是胃肠功能动力障碍性疾病又是消化系统中典型的心理疾病之一。
其发病与物理化学因素、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及自身免疫因素有关,中医称之为胃脘痛、痞满、嘈杂、反胃等证范畴,起病多与情志、饮食、起居、外邪等有关。
辨证治疗固然重要,正确的辨证施护也不容忽视,下面将胃脘痛分型辨证施护介绍如下。
1 辨证施护1.1 寒邪犯胃型:进食生冷或受凉而致寒凝气滞,不通则痛,胃脘疼痛暴作,畏寒喜暖,得温则舒,遇寒加重,喜热饮,苔薄白,脉弦紧。
发作时嘱患者速饮热水1杯,或置热水袋于胃脘部,可立即止痛,待疼痛稍缓解后,饮姜糖水(用干姜10 g,加红糖半勺,水煎)或葱椒汤(用蜀椒5 g加葱白5寸煎),每次20 ml,每日3次,均可起到温胃散寒止痛之功。
1.2 饮食停滞型:暴饮暴食而致食积停滞,气机不通而作痛,表现为胃脘胀痛,暖腐吞酸或呕吐不消化食物,苔厚腻,脉滑。
由于过量进食,超越胃脘所能承受的限度而导致食积停滞,化腐生热,湿热中阻,胃失和降而暖腐吞酸,呕吐。
可用生山渣10 g加水100 ml煎,分次服用或服用健胃消食片、大黄苏打片、多酶片等以消食导滞。
嘱患者近2日适当控制饮食,给胃腑留有一定的空间,才有利于气血运行和功能的恢复,进易消化的半流质饮食,饭后食用水果,如橘子、苹果等助消化。
1.3 肝气犯胃型:胃脘胀满而痛,连及两肋,暖气,苔薄,脉弦,常因情志不舒而诱发。
“肝为将军之官,谋虑出焉”,肝是机体调节心理应急反应核心,肝脏通过对气机、血液和情志的影响,调节人体的应急反应[1]。
因此中医学一直将情志因素列为主要的致病因素。
《济生方·惊悸论治》云:“悲哀忧愁则心动,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2]。
说明消极情绪可影响心神而造成人身脏腑的损害,肝为起病之源,胃为传病之源,肝之疏泄功能减退,则肝气郁结、心情抑郁,故诸病生焉。
面对这样的患者,应做好心理咨询,与患者交朋友,了解患者的家庭、朋友、工作以及周围环境对其影响,针对发病原因做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使患者对护士产生信任感,主动与护士进行心理交流,使其倾诉心中不快之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养 便 腹 2. .2醋浸 生姜 饮 :生 姜洗 净 切片 ,以醋 浸 腌 一昼 夜 ,用 时 取 3 物 ; 成 定 时排 便 习 惯 , 秘 时 可 给 有 渣 饮 食 , 泻 时 则 用无 渣 6 反 呕吐 症状 时 , 时就 医 。 导 患者 及家 属 及 指 片 , 红糖 适量 , 加 以沸 水 冲泡 , 温浸 片 刻 , 茶 频 频饮 用 。可治 疗 饮食 。出现疼 痛 、 酸 、 代 了解本 病 的性 质 , 掌握 控 制疼 痛 的简单 方 法 , 轻 身 体痛 苦 和精 减 食 欲不 振 、 胃呕吐 、 返 胃痛等 。 锻炼 身 体 , 平时 可 打太 极 拳 、 练 功 十八 法 , 足 三里 做 针刺 2 . 酸 止 痛 饮 : 骨 贼 1g 玄胡 9 , 仁 6 , 黄 3 , 草 神 压力 。 .3制 6 乌 5, g桃 g蒲 g甘 能增 强脾 胃功 能 , 有 预 防作 用 。 并 1g 熬水 , 水 饮 用 , 日 4次 , 5, 代 每 3天饮 完 。用 于 溃疡 病 胃酸 多 、 或 隔 姜灸 足三 里 ,
疼痛 的 部位 、 质 、 度 、 间、 性 程 时 诱发 因素 , 与 寒热 、 以及 饮食 的关 21 . O按摩 疗法 : 患者 仰 卧位 , ① 双膝 屈 曲 , 士站 立 患者 右侧 , 护 左 手重 叠 在右 手 上 ,在 胃脘 中按 顺 时 针 、逆 时 针方 向各 按 摩 5 一 O 系 。注 意呕 吐物 和 大便 的颜色 、 状 。 性
院 2例, 亡 1 。 8 死 例 2 辨证 施护
选 胃区、 门 区 , 法 同体 针 , 次 捻 转 1 2 i, 神 手 每 - mn 留针 2~ 0 i。 0 3mn 灸法 : 主穴 以 中脘 、 足三 里 、 脾俞 、 胃俞 为 主 。配 穴 为 : 中冷 痛 , 腹
21 .一般 护 理 : 病室 环境 清洁 、 适 、 舒 安静 、 安全 , 保持 室 内空气 新 加 灸 神 阙 、 孙 ; 心 呕 吐 , 灸 上脘 、 门 ; 便 泄 泻 , 灸 天 公 恶 加 关 大 加
2 1 年第 1 01 7期
13 4
其 即 不同 统一 的整体 , 生 活于 自然 界 中 , 界 的运 动 变 化 必然 直 接 或 发展阶段 表现 出不 同的证 , 护理也有差异 , 同病异护 ; 人 自然 疾病 , 在其 发 展 过程 中可 出现 相 同的病 机 , 因此 可 采取 相 同或 相 间接 地影 响人 体 , 这 些影 响 , 势 必作 出生 理 或病 理 上 的 反 而 人体
保持 乐 观情有食滞而兼有湿热证者, 应忌油腻、 甜食 。
21 .1呕血 、 便者 , 血症 护 理 常 规 护理 。 黑 按
3 健康 指导 2 . 6药膳 疗 法 禁烟 、 、 茶 、 酒 浓 咖啡 等 刺激 性 食 物 。必要 时 推荐 食 谱 , 变 改 2 .桂 浆 粥 : .1 6 肉桂 2 3 , 米 5 — 0g 红糖 适 量 。将 肉桂 煎 取 —g 粳 0 1o , 劳 保 保 浓 汁去 渣 , 再用 粳 米 煮粥 , 粥煮 沸后 , 入 肉桂 汁 及 红糖 , 待 调 同煮 原有 饮 食 习惯 。生 活规 律 , 逸结 合 , 证 睡 眠 , 持乐 观 情绪 。 为 粥 。或 用 肉桂 末 12 , 入粥 内 同煮服 食 。可 温 中散 寒止 痛 。 饮食 应 定 时 ,少食 多餐 ,并 给 富有 营养 而 易 消 化 的无 刺 激性 食 g调
痛病人实 施辨证施护能取得良好的芦疗护理效果。
关键 词 : 胃脘 痛 ; 患者 ; 医; 证施 护 甲 辨 中图分类 号 : 2 6 3 文献 标识码 : R 5. 3 B 文 章编号 :0 6 0 7 ( 0 1 1 — 12 0 10— 99 2 1)7 04 —2
胃又称为 胃脘 , 其主要功能是受 纳腐熟水谷 , 以降为和。 26 并 .5药茶 疗 法 : . 取茉 莉 花 , 菖 蒲 6 , 茶 lg 石 g青 O 。上药 共 为 细 胃脘痛 是 以上 腹 部近 心 窝处 反复 发作 性 疼痛 伴 有 暖气 、 酸 、 吞 嘈 末 , 沸水 冲泡 , 随时 饮 用 。 日 1 。 每 剂 主治 慢 性 胃炎所 致 的脘 腹胀 杂 等症 的病症 。西 医学 中的 急慢 性 胃炎 、 能性 消 化 不 良、 功 胃十 痛 、 谷不 化等 症 。 纳 二 指肠 溃 疡 、 流 性 胃炎 、 返 胃黏膜 脱垂 症 、 胃癌 、 胃神经 官 能症 等 2 . 证 ( ) 护 : 滞 胃痛 者 , 时 禁 食 ; 痛缓 解 后 逐 渐 给 7临 症 施 食 暂 疼
、 陕西省 镇 巴县 中医院 (2 6 0 7 30 ) 2 1 年 8 2日收稿 01 月
通 过对 18例 胃脘痛 患 者 实 施 辨证 施 护 , 9 取得 良好 治疗 、 护
养 生 保健 。
5 讨 论
中医 理论 强调 人 体是 一 个 统一 的整 体 ,人与 自然也 是 一个
23给药 护 理 : _ 中药 汤剂 宜温 服 。脾 胃虚寒 或 寒 凝 气 滞 者 , 中药 10 , 0 次 再用 振 动法 按 上述 顺 序 反 复 5 , 次 然后 按 中脘 、 海 、 气 天
汤剂 宜 热服 。
枢 , 章 门 , 按 足三 里 、 擦 再 阳陵 泉 、 阴交 、 孙 。② 患 者俯 卧位 , 三 公
24情 志 护理 :应帮 助 患者 消除 紧张 、恐 惧 等不 良情 绪 的 影 响 , 用按 摩方 法在 脊 柱两 旁 沿膀 胱 经顺 序而 下 至 三焦 俞 止 ,然 后指 .
按揉 肝俞 、 胃俞 、 三焦 俞 , 返操 作 5 1 遍 。 以上 两 种方 法 每 日 往 —O 1 ,5 为 1 次 1次 疗程 。适 宜 于功 能 性 消化 不 良者 。 腹部 取 穴 中 ③ 25饮 食 护 理 : 剧 或兼 呕吐 时 , 暂 时禁 食 。若 因 呕 吐失 水 较 . 痛 可 多 时 , 供 给充 足 的水 分 和 电解 质 。给 质软 、 渣 、 消化 饮 食 , 脘、 门、 应 少 易 梁 大枢 、 气海 ; 背部取穴肝俞 、 脾俞、 胃俞 、 三焦俞 ; 四肢取 合 足 按 摩 揉 每 次 1 次 以少 食 、 餐为 原 则 。 免过 饱 和进食 粗 糙食 物 , 烟 、 、 茶 、 穴 内关 、 谷 、 三里 。 运用 推 、 、 、 方 法 , 天 1 ,2 多 避 戒 酒 浓 疗程 。右 手 大拇 指指 尖先 轻后 重 加 压 膻 中穴 , 以酸 痛 为度 , 咖啡 , 食 辛辣 刺 激 、 忌 肥甘 之 品 。 胃脘 痛 吞酸 嘈杂者 应 忌食 糯 米 、 为 1 次 5 疗程 。适宜 于急 性 胃炎 【 l J 。 话 梅 及甜 点 心 。若 泛 吐清 水或 胃酸 不足 者 , 忌 食柿 饼 、 应 苏打 饼 每天 1 , 次 为 1
应 。因此 , 理必 须 从 整体 出 发 , 要 考虑 人 体 自身 是 一 个 统 一 似 的护 理 措施 , 护 既 即异 病 同 护【 1 ] 。 中医学 非 常重 视 人 的情 志 调 养 , 代 养 生家 均 强 调 “ 生莫 历 养 的整 体 , 要 考虑 人 与 自然 的 相关 性 , 又 因人 、 因时 、 因地 制宜 , 进 , 精 胃脘 行 全 面与 局部 相 结合 的系 统整 体护 理 。举 凡 可 以破 坏人 体 的 生 若 养 性 ” 既病 之 后 , 神 活动 更 是一 直 影 响 着病 情 的 发展 , 使 横 所 “ 理状 态 、 导致 疾病 发 生 的一 切 因素 与 条件 都 属于 病 因 的 范畴 。 明 痛 常 因情 绪 激 动 或 精 神 刺激 , 肝 气 郁 滞 , 逆 脾 胃 , 以 , 善 确病 因 , 因施护 也 是 中 医护 理原 则 的一个 重 要 部 分 , 重 要 了 医者 先 医其 心 , 对 着 而后 医其 身 , 后 医 其 未 病 ” 因 此 , 除 病人 的 而 , 消 紧张 、 惧 、 虑 、 怒 等情 绪 因 素 的刺 激 , 助 病 人树 立 战 胜疾 恐 忧 愤 帮 解 中医对 病 因属 性 的认 识 。 积极 是 食 胃脘痛 证 型并 不 单一 , 药 法也 多 有变 化 , 用 因此 正 确 指 导病 病 的信 心 , 配 合 治疗 和 护 理 , 情 志护 理 的首 要 任 务 。 物 人 用 药 , 仅要 考 虑 到某 些 药物 刺 激 胃肠道 的副 作 用 , 诱 发 消 与 中药同源 ,且 同中药 一 ,也 有 四气五味和升降沉浮的特 不 可 样 因而 许 多食 物 具 有 治病 、 林 的 作用 。利 用饮 食 调 护 配合 治 化 系 溃疡 , 了解 中药 的 四气 五 味 、 降 效用 也 有 很 大关 系 。通 过 性 , 升 望 、 、 、 四诊 全 面 搜 集 临床 资 料 , 过 综 合 分 析 , 清疾 病 疗 , 中医学 的一 大特 色 ㈦ 闻 问 切 通 辨 是 。 的病 因 、 质 、 位 , 性 部 以及 邪 正 之 间 的关 系 , 概括 为 某 种 性 质 的 参 考 文献 证, 此过 程 即 为辨 证 。依 辨证 的结 果 , 定 相应 的护 理方 法 即施 『】 勃. 确 1彭 中西 医临床 消 化 病 学【 . 31016 M] 6 . .8. 1 7 护 。中医 护理 的 特色 之 一就 是辨 证施 护 。同 一疾 病 , 因其 在不 同 r1 革新 . 医护理 学『 . 1 2刘 中 M1 1 . 1
属 本病 范 畴 。 证 属于 寒 邪客 胃证 、 辨 饮食 停 滞 证 、 肝气 犯 胃证 、 脾 予 全 流或半 流食 。 吐者 可服 生 姜 红糖 水 。 呕 胃痛 发作 可 遵 医嘱 用 胃虚寒 证 、 胃郁 热证 、 血停 胃证 、 肝 瘀 胃阴亏虚 证 。 1 临床 资料 针刺 、 位按 摩 止痛 。 穴 虚寒 性 胃痛 者 , 医嘱 热敷 或 药 熨 胃脘 部 , 遵 或艾 灸 、 中药 膏贴 敷 。 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