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玉美教授运用经方治疗杂病医案2则_杨志刚
纳_秀才_之才为_大医_之医_小记名医田玉美攻书临证之道_陈国权

明清两代把秀才称为 “入县学之生员 ”, 《辞源 》 对秀 才的解释 是 “意谓 才能 优秀 。” 仲 景在 《伤 寒杂 病论 》 原 序中所言 “余每览越人 入虢之 诊 , 望齐 侯之色 , 未 尝不慨 然叹其才秀也 ” 也是称赞 “越人 ” 才 能之优秀 。 田 师正是 如此 。 其 “秀才 ” 之才 不仅溢于 言表 , 而且 时时展 现在其 教学 、 医疗的全过程中 。 2 临证
例 2:张某 , 男 , 57岁 。 半身不遂 , 口 眼喎斜 , 舌强 、 语言不清 , 痰声如锯 , 口干舌燥已极 , 同时 有目合 、 口开 、 手撒 、 鼻鼾等四绝 症出现 , 仅 仅没 有遗 尿绝症 。 一线生 机 尚存 , 只有救液为当务之急 , 方拟加减 复脉汤 , 重用龟板 、 阿胶 、 西洋参 , 兼用安宫牛黄丸 , 服后约 24小时 , 舌 上津 回 57岁 。 某 医院 诊断 为 胰头 癌 。 胁 下 两个包块坚硬 如石 , 目 黄 , 身 黄 , 小便 黄 , 腹 满 , 胁痛 剧 烈 , 舌苔 白灰 相 间 , 且 厚腻 , 不 欲 食 。 采 用 藿朴 夏 苓汤 、
失笑散 、 金铃子散等 , 兼用小金丸 , 疼痛渐减 , 腹满 渐消 , 黄色减退 , 包块缩小 , 经不间断治疗 , 存活 9年 。
的 “缨 ” 和 “瘿 ” 通用 。 所谓 “缨 ” 就是小孩帽子两根系 带上的缨络 , 系帽后缨络 (俗称 帽须 ) 正好垂于 颌下 , 以 展示美观 。 后 世把 生 于 颈部 的 瘰 疬称 为 “瘿 ” 或 者 “瘿 瘤 ”。 听罢介绍 , 笔者的疑问顿时涣然冰释 。
中医医案

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田玉美主治)48岁男性患者,畏寒4年,感后背发凉,时乍汗出,睡眠不安,常咳嗽。
其脉沉细,舌质暗,苔薄白。
此为肾阳虚,心肾不交之症。
予以温补肾阳,交通心肾,健脾化痰治法,痰病痊愈。
王某某男48岁初诊(2009年12月27日)畏寒4年,患者近4年畏寒,,感后背发凉,时乍汗出,睡眠不安,常咳嗽,咳少量白痰。
曾行X线胸片示:慢性支气管炎。
睡眠不安,精神可,饮食可,大便一日一行,小便正常。
诊其脉沉细,舌质暗,苔薄白,考虑为肾阳虚,心肾不交之症,治以温补肾阳、交通心肾、健脾祛痰。
处方:瓜蒌皮6g 苡米30g 茯神15g 甘草6g 干姜3g 乌药6g 小麦30g(先煎)熟附片6g 通草6g 黄连3g 黄柏15g 合欢皮15g 川贝粉6g 水煎服日一剂服七剂。
二诊(2010年1月3日)服上方后,以上各症皆有减轻,查舌暗减轻,脉较前有力,继服上方14剂。
三诊(2010年1月17日)患者自觉症状明显减轻,嘱继以金匱肾气丸口服以善其后。
按:患者中年,肾气逐渐虚损,且心肾不交,心火不能下济肾水,睡眠不安,肺也易感凉而咳嗽,舌脉亦是肾阳虚之表现,温补肾阳,交通心肾,健脾祛痰之法治之。
慢性胃炎(田玉美主治)45岁男性患者,反复围捕疼痛三年,再发一周,自觉口干,身热甚,睡眠不安,脉沉细,舌质暗,苔薄微黄。
此为胃中有热,阻碍气机所致,予以清热理气健脾之法治之,症状缓解。
陈某某男45岁初诊(2009年12月27日)反复胃部疼痛3年。
患者胃部疼痛3年,间隙性发作,多为刺痛、胀痛。
曾行纤维胃镜检查室慢性胃炎。
近一周再发,时轻时重,自觉口感身热,睡眠不安,查其脉沉,舌质红,太尉黄薄,此为胃中有热,阻碍气机,故胃痛睡眠差,予以清热降火、理气健脾之法治之。
处方:丹参15g 炒白术15g 茯苓神各15g 甘草6g 陈皮10g 法夏10g 鹿角霜3g 白芍30g 广木香6g 香附15g 厚朴15g 乌贼骨15g 玄胡20g 苡米30g 檀香3g 7付,水煎服日一剂。
【田玉美:阳和汤-治强直性脊柱炎】

【田玉美:阳和汤-治强直性脊柱炎】强直性脊柱炎(AS)是以骶髂关节和脊柱附着点炎症为主要症状的一种慢性进行性疾病,其病因不明,发病机制不详。
目前西医主要以非甾体抗炎药和糖皮质激素来缓解症状,尚无根治的方法。
由于病情复杂,重则致残,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
强直性脊柱炎在中医属于痹症的范畴,早期以腰骶部疼痛为主要症状,随后病变表现为腰和(或)脊柱、腹股沟、臀部或下肢酸痛不适,及膝、踝、肩关节疼痛,伴夜间痛或晨起腰背部僵硬感等。
湖北中医药大学田玉美教授从医执教60余年,临证运用阳和汤治疗此病颇有心得,疗效显著。
笔者跟师侍诊,获益匪浅,今将其对强直性脊柱炎的辨证论治经验介绍如下,以飨同道。
病因病机解析有中医学者认为:肾虚为强直性脊柱炎的发病基础,风、寒、湿、热、瘀是其诱发因素。
《内经》云:“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故田玉美认为此病乃本虚标实之证,如《难经·二十八难》中提到:“督脉者,起于下极之俞,并于脊里,上至风府,入属于脑。
”其病位在腰督,“肝者,罢极之本,魂之居也,其华在爪,其充在筋”、“肾者,封藏之本,精之处也,其华在发,其充在骨”,筋骨病责之于肝肾,且腰督为肾府,肝肾精血不足,阳气亏虚,肾督失充,筋骨失于温煦、濡养,故本病以肝肾阴精亏虚,兼阳气不足为本。
《内经》云:“因虚邪之风,与其身形,两虚相得,乃客其形……其中于虚邪也,因于天时,与其身形,参以虚实,大病乃成”。
肾督本虚,风寒之邪乘虚内侵脊柱、筋肉、骨节,与气血相结,水液运行失常,痰湿内生,以寒为主者,寒性凝滞,故病疼痛。
以风邪为主者,风性善行而数变,早期可见游走性关节疼痛,以腰骶部为主。
兼湿邪者,湿性黏滞重着,可伴见腰背、肢体酸楚重着等症。
临床观察发现强直性脊柱炎晚期可并见关节红肿、疼痛等症,田玉美认为六淫之中,以风、寒、湿邪为外因,热、瘀则为病机演变过程中的内生病邪。
故此病本于肝肾不足,属本虚标实之证。
阳和汤方解叶天士云:“夫精血皆有形,以草木无情之物为补益,声气必不相应,桂附刚愎,气质雄烈精血主脏,脏体属阴,刚则愈劫脂矣。
田玉美教授治疗鼻衄验案

花蕊 石散 , 花 蕊 石 一 味 药 组 成 , 血 证 论 》 : 仅 《 谓
“ 药 独 得 一 气 之 偏 , 于 化 血 。他 药 行 血 , 能 伤 此 神 皆 气 , 独 能 使 血 自化 , 气 不 伤 , 去 瘀 妙 品 ” 。 田 此 而 真 … 师极力 推崇 其化 血 为水 之 功 , 即花 蕊 石 化瘀 血 为 水效 果极 佳 。《 血证 论》中述及 “ 瘀 法 ” 谓 : 如无 花 蕊 消 时 “ 石 , 三 七 、 金 、 仁 、 膝 、 炒 大 黄 亦 有 迅 扫 之 用 郁 桃 牛 醋 功 ” 。周 学 霆 《 指 禅 》中有 记 载 治 疗 血 证 之悬 拟 三 方 , 主 要 组成 为 三 七 、 金 、 黄 、 其 郁 大 牛膝 、 尾 、 仁 、 归 桃
( 文校对 : 华欣 本 许 收稿 日期 :0 1— 4— 4) 21 0 0
照 中医辨证 论 治 , 防重 于 治 的 原 则 , 中加 入 疏 肝 理 方
气 、 气养 阴 、 益 活血化 瘀 、 保肝 降酶 药 以提 高 机 体 免疫
田玉美教授治疗鼻衄验案
高 小威 关键词 : 田玉美; ; 鼻衄 验案
值 笔者 随 田师抄方 , 父鼻 衄 复发 , 家 遂求 治 于 田师 。就
诊时, 家父 近 1周来 鼻 腔 出血 3次 , 多 色 鲜 红 , 腔 量 鼻
干燥 , 口渴喜冷 饮 , 便秘 溲黄 , 下肢外 侧 缘时 常掣 痛 , 右
伴终 日双 足 心 发 热 二 十 余 年 。睡 眠 差 , 食 、 神 尚 饮 精
者 , 湿俱 去也 。 之 义 。 风 ”
( 文 校 对 : 焕彬 本 李 收稿 日期 :0 1—0 21 3—2 4)
田玉美教授治疗闭经的经验

【薪 火 传 承 】
·2337 ·
田玉 美 教 授 治 疗 闭 经 的经 验
杨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磊
摘要:目的 总结田玉美教授治疗闭经的经验,分析田老治疗 闭经的原理。方法 通过侍诊过程中田老的口述、抄方时所见、 病案的整理、疗效的观察,并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对田老治疗闭经的经验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田老临证时,常选用人参养荣汤、 生化汤、温经汤、逍遥散、平 胃散等方剂加减治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为广大患者减轻 了病痛。结论 田教授治疗闭经的经验丰富 且 疗效肯定,可资后学。
作 者 单 位 :建 德 市 中西 医结 合 医 院 内二 科 (浙 江 建 德 311612)
要 则归 于养 荣 也 。 典 型 医 案 :患 者 ,黄 某 某 ,女 ,41岁 。2013年 3月
16日初诊 。患 者 2012年 12月 5 日无 痛人 流不 彻底 而 行 清 宫术 ,至今 月经 未来 潮 ,否认 怀孕 可 能 ,面部长 斑 , 苍 白 ,口唇 无华 ,睡 眠浅 ,纳食 一 般 ,乏力 ,白带 少 ,舌 质 淡 ,苔 薄 白 ,脉 细 。处方 :党 参 15 g,炒 白术 15 g,茯 神 15 g,炙 甘 草 6 g,熟 地 黄 15 g,砂 仁 (后 下 )3 g,当归 15 g,白芍 20 g,黄芪 30 g,远 志 3 g,五 味 子 6 g,陈 皮 10 g,桂 圆肉 15 g,黄精 15 g,合欢 皮 10 g。14剂 ,水 煎 温 服 ,一 日 l剂 ,一 日3次 。2013年 3月 27日来 诊 :诉 经 水 已至 ,量 可 ,色淡 ,嘱其继 续 服药调 理 。
田玉美教授临证运用六味地黄丸经验

田玉美教授临证运用六味地黄丸经验发表者:赵东奇田玉美是湖北中医药大学教授,全国第一批、第三批名老中医师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
田老出身四代中医世家,宗尚《内经》,法师仲景,博采诸家,兼收并蓄,择善而从。
业医七十余载,在临床实践中对疑难杂症的治疗积有丰富的经验。
1补益肝肾,开窍明目治疗黄斑病变引起的视物模糊向某,女,54岁,2011年7月4日初诊。
右眼视物模糊一年余。
一年余来右眼感觉有飞蚊,视物模糊,双手发麻,面部发麻半月余,纳可,二便调,睡眠可,精神可,舌红苔黄,脉弦细。
西医检查:右眼黄斑病变,高血压。
拟六味地黄丸合天麻钩藤饮加减化裁,药用:生地15g,山药20g,枣皮10g,茯苓15g,丹皮15g,泽泻15g,天麻15g,钩藤10g,石决明15g,潼蒺藜15g,杭菊花15g,白附子3g,木瓜15g,炒内金20g,黄芪30g,生龙牡(先煎)各30g,14剂,水煎分服。
二诊(2011年7月18日):双手发麻明显好转,现右手无力有胀感,眼睛胀视物模糊,膝关节沉重,纳可,二便调,舌红苔黄,脉弦细。
上方去杭菊15g,白附子15g,炒内金15g,加石斛15g,天冬10g,14剂,水煎服。
三诊(2011年8月2日):现双手发麻消失,视物昏花好转,目胀,眼睑无力,寐可,二便调,舌红苔黄,脉弦细。
上方去天麻15g,钩藤15g,木瓜15g,炒内金15g,黄芪15g,加木贼草15g,覆盆子15g,白芍20g,14剂,水煎服。
四诊(2011年8月16日):目胀痛及视物模糊均有好转,下肢酸软乏力,精神不振,舌红苔黄,脉弦细。
上方去生龙牡,加白芍为30g,14剂,水煎服。
五诊(2011年8月30日):目胀痛,视物模糊明显好转,下肢酸软乏力好转,舌红苔黄,脉弦细。
上方加川牛膝10g,14剂,水煎服。
六诊(2011年9月14日):目胀痛及视物模糊均明显好转,下肢酸软乏力好转,舌红苔黄,脉弦细。
上方去石决明,加密蒙花15g,五加皮10g,14剂,水煎服。
【推荐】中医治疗耳痛验案二则

【推荐】中医治疗耳痛验案二则耳痛本属耳鼻喉科疾患范畴,但中医认为,四肢九窍,外通经络,内贯脏腑。
生理上,脏腑凋和,则经络畅通,四肢如意,九窍通利;病理上,脏腑失和,则经络痹阻,四肢萎顿,九窍闭塞。
故见四肢九窍之病,可知经络脏腑之变,此所谓知常达变,察外知内也。
反之,通过调和脏腑经络功能,使四肢随意,九窍通畅,此所谓中医治病之整体观。
湖北中医学院田玉美教授正是基于上述理论,通过调理脏腑而疗耳痛,每有奇效。
病案一1.患者李某某,男,40岁,湖北省神龙架人。
2002年7月8日初诊。
患者诉一周前因饮酒后突然左耳内疼痛不适,略有耳鸣,后症状逐渐加重,第三天耳痛剧烈,耳内流脓,色黄,量多,左耳廓充血色红,耳前面颊红肿热痛,口苦,发热,小便黄,舌红苔黄厚腻,脉弦数。
辨为脓耳证。
病机为肝胆湿热、邪毒壅盛。
治疗原则:清泻肝胆湿热,解毒排脓。
方药:龙胆草10g,黄芩15g,炒栀子10g,车前仁20g,苡米20g,生甘草6g,白药30g,柴胡10g,金银花20g,连翘20g,当归15g,皂角刺15g,天花粉15g,蒲公英30g,制乳香、制没药各10g,穿山甲10g(另包),夏枯草30g.7剂水煎服,煎药前用冷水浸泡药物半小时后,先煎穿山甲半小时,后纳余药,将所有药物大火煎开,小火再煎半小时,取汁150ml,共煎煮三次,分三次温服。
嘱服药期间禁辛辣及厚味饮食、酒类。
二诊:7月15日诉服药三剂后耳内流脓及发热消失,耳红、耳痛及面颊红肿痛明显减轻,口苦缓解,小便略黄,大便尚可,舌红苔略黄,脉弦数。
处方:守上方去龙胆草、苡米,加生地15g,7剂水煎服,煎法同上。
中药网三诊:7月22日耳痛亦消失,仅耳及面颊略红肿,舌淡苔薄黄,脉弦细。
处方:野菊花50g,金银花30g,黄芩20g一剂各分包,泡茶用,7天量。
按患者体胖,平素喜饮酒,酒乃湿热之品,体内湿热较盛,内寄脾胃,土侮肝木,下移于肝胆,肝胆湿热壅盛,循经上蒸,而出现耳痛、耳内流脓等症。
田玉美教授运用经方治疗杂病医案2则

田玉美教授运用经方治疗杂病医案2则
杨志刚
【期刊名称】《吉林中医药》
【年(卷),期】2012(032)012
【总页数】2页(P1280-1281)
【作者】杨志刚
【作者单位】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内分泌科,福建福州 35000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49
【相关文献】
1.田玉美教授治疗内科杂病的经验 [J], 余惠民
2.田玉美教授运用温肝理气活血法治疗妇科疾病的临床经验 [J], 桑红灵
3.程方教授运用经方治疗咽喉科杂病经验撷要 [J], 林燕飞;李迎春
4.田玉美教授运用桂枝茯苓丸治疗妇科病验案 [J], 刘茂材
5.王灿晖教授运用经方治疗杂病验案三则 [J], 赖明生;刘涛;翟玉祥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田玉美教授运用经方治疗杂病医案2则
杨志刚
(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内分泌科,福建福州350004)
关键词 田玉美;经方;内科杂病;医案;狐惑病;百合病;甘草泻心汤;百合地黄汤
中图分类号R249 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003-5699(2012)12-1280-02
田玉美教授是湖北中医药大学教授、湖北省著名中医,全国第1批、第3批名老中医师带徒指导老师,国务院特殊津贴享受者。
从事中医临床、教学、科研50余年,临床辨证施治常以仲景之旨为圭臬。
擅用经方治疗内科病,对诸多疑难杂病亦屡起沉疴。
笔者有幸随师伺诊,今不揣鄙陋,试撷其要者,介绍如下,与同道分享。
1 狐惑病案
刘某,女,34岁,某部队医院护师。
初诊日期: 2004年11月25日。
患者自诉2个月来,反复口腔溃疡、眼睛赤痛、前阴溃疡,阴部分泌物多,有异味,伴脐周胀痛不适,大便干结。
多次在西医院就诊,最后诊断为“白塞氏综合症”,应用抗生素、激素等治疗,症状无明显改善。
刻下症见:口腔多处破溃,眼红,刺痛感,脐周胀痛不适,便干,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细数。
辨证:湿热内蕴。
治法:清热燥湿解毒。
方拟甘草泻心汤加减。
处方:甘草6g,黄连6g,干姜3g,法半夏10g,白芍20g,忍冬藤30g,土茯苓5g,厚朴15g,当归15g,淡苁蓉15g,木香10g,7剂。
每日1剂,水煎,分2次温服。
外洗方:苦参250g,7剂,日1剂,分2次外洗。
同时嘱其饮食清淡,保持心情舒畅。
12月2日2诊:上症均较前好转,无脐周腹胀、便干,出现心烦失眠。
上方去厚朴、淡苁蓉、木香,加黄芩10g,牡丹皮15g,生地黄15g,7剂。
12月11日3诊:口腔溃疡、眼赤痛明显好转。
续服上方7剂。
2005年2月23日随访,症状悉愈,未再复发。
按:《金匮要略·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脉证并治》:“狐惑之为病,状如伤寒,默默欲眠,目不得闭,卧起不安。
蚀于喉为惑,蚀于阴为狐。
不欲饮食,恶闻食臭,其面目乍赤、乍黑、乍白。
蚀于上部则声嘎,甘草泻心汤主之;蚀于下部则咽干,苦参汤洗之。
蚀于肛者,雄黄熏之。
”历代医家对于狐惑病的认识基本是一致的,但对于该病由湿热生虫之说有待商榷。
田老认为:狐惑病皆与湿热有关,其证候表现皆湿毒热气所致,而咽干等症状则是由于肝肾二经蓄热在内,阴液不能上达所致。
治宜清热化湿,泻火解毒为主,兼用外治法。
此方中用甘草,补脾泻火解毒;黄连、干姜、半夏同用,辛开苦降,清热燥湿。
忍冬藤、土茯苓解毒除湿,厚朴、广木香行气燥湿,辅以白芍、当归养血活血止痛。
首诊服药后出现明显的心烦、失眠症状,亦属狐惑病临床表现之一,有是证,用是药,加以清热养阴之品后症状悉除。
并指出,该病溃烂部位较多,病人较为痛苦,应给予全面综合处理:处方用药应多法同用,如内服外洗,上下兼治;精神层面应指导患者避免过劳,心情愉快,保持足够的休息。
对待患者,应予耐心解释,嘱其坚持治疗。
2 百合病案
梁某,女,46岁。
2004年11月20日初诊,心慌、胸闷、气短半年,伴头昏、眼花、口干、口苦,小便赤。
4个月前曾因此住院,所有检查包括心电图、CT、脑电图等均未见异常。
但仍感心悸、神志恍惚,易紧张,发作时胸闷、气短、头昏、手抖,无恶心呕吐。
患者丈夫诉其性格偏内向,平素为家中琐屑之事常懊恼,家庭关系紧张,胆小惊慌甚至不敢出门。
饮食、睡眠可,舌尖红,苔薄黄微腻,脉滑数,其月经、白带均正常。
辨证:心肺阴虚,痰热内扰。
治法:清心润肺,清热化痰,方拟百合地黄汤加温胆汤化裁。
处方:百合15g,生地黄15g,胆南星5g,茯神15g,炙甘草6g,陈皮10g,法半夏10g,枳实15g,竹茹10g,郁李仁10g,酸枣仁20g,柏子仁10g,五味子6g,红枣7个,7剂。
每日1剂,水煎,分2次温服。
忌食油腻、酒等物。
11月27日2诊:头昏缓解,现情绪稳定,但易紧张,发作时胸闷、气短,饮食、睡眠可,大便干结,2~3d1次。
守上方去竹茹,加生龙骨、牡蛎各30g,泽泻15g,香附15g。
·
1280
·
2012年12月第32卷第12期 Jilin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2012Vol.32No.12 D OI:10.13463/ ki.jlz y y.2012.12.031
·医史文献·
《淑景堂药性赋》与《珍珠囊药性赋》比较研究
李柳骥1,肖红艳1,张 戬1,丁 杰2,严季澜1
(1.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北京100029;2.上海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上海201203)
摘要 《淑景堂药性赋》是清·李文锦仿照金·李杲《珍珠囊补遗药性赋·总赋》体例撰写的一部本草歌赋。
比对两书内容、统计所载药物,发现二书内容上没有太多继承性。
《淑景堂药性赋》中48%的药物均与《珍珠囊补遗药性赋》不同,且所载寒性药物比例最高,以实用性作为增减药物的标准。
作者对药物的增减、药性的调整显示了其个人用药习惯及地域、时代的影响,推测其为清代温病学派发展过程中一位擅用寒凉药物的地方医家。
关键词 淑景堂药性赋;珍珠囊药性赋;比较研究;本草文献;药性;李文锦 中图分类号R2-5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3-5699(2012)12-1281-03
基金项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古籍保护与利用能力建设项目上海分项目(项目编号2010GJ03)。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古籍保护与利用能力建设项目”选择了400部中医药古籍进行整理研究,《淑景堂改订注释寒热温平药性赋》就是其中的一部。
1 《淑景堂改订注释寒热温平药性赋》一书的由来
《珍珠囊补遗药性赋》(以下简称《珍珠囊药性赋》)一书,为金代李杲在其师张元素著作《珍珠囊》的基础上,深入研究并不断完善而成书,书中的总赋部分,可谓对《神农本草经》的深入揭示和阐发,详《本经》所未言。
《淑景堂改订注释寒热温平药性赋》(以下简称《淑景堂药性赋》)四卷,系清代医家李文锦所撰。
李文锦,字襄
,号治庵、淑景堂主人,金陵人,约生于康
熙朝末期,卒于乾隆朝末期。
据李氏自述:“世传《珍珠囊寒热温平药性四赋》,学医者宗之,以为东垣先生书。
夫东垣先生,旷代名儒,医林硕望,著作种种,胥奉鼎彝,而是赋中句读声韵聱人齿牙,转折起承滋人拟议,抑何与先生著作迥不侔也?岂其代远年湮,好事者李代桃僵,自用者佛头狗尾,借先生名以相炫欤?”由于音韵和行文均存在缺陷,且“所载之药冷僻12月4日3诊:患者诉目前情绪稳定,精神放松,大便调,续服上方7剂。
嘱其保持心胸开阔,精神愉快,避免外界不良刺激,做到“糊涂一点”。
并告知其联系方式,如有不适,随时联系沟通。
之后嘱其家属认识该病表现,注意其情绪变化,防止诱发发作。
按:《金匮要略·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脉证并治》:“百合病者,百脉一宗,悉致其病也。
意欲食,复不能食,常默默,欲卧不能卧,欲行不能行;欲饮食或有美时,或有不用,闻食臭时,如寒无寒,如热无热;口苦,小便赤;诸药不能治,得药则剧吐利。
如有神灵者,身形如和,其脉微数。
”田师认为百合病多与情志相关。
平素忧思不断,抑郁寡欢,以至暗耗阴血,虚热内生,熏灼心肺,扰及百脉而致病;同时思虑伤脾,气血生化
之源受阻,神气失于依附,百脉失养而发病。
该患者即典型病例。
辨证方面该患者久病阴虚内热,炼津为痰,痰热扰于心肺而心神不安,故病性属虚实夹杂。
治疗上以百合地黄汤和温胆汤化裁,佐以养心安神之品,全过程紧扣病机辨证施治,故收良效。
田师还指出,百合病与情志相关,故作为医生,不应简单处方了事,而应在非药物方面如精神心理层面给予患者耐心指导,有效沟通,必要时给予其亲密家属指导教育(因为亲密家属与其长期共处,更了解其习性),方能收效快捷。
该病例亦体现了这一点。
作者简介:杨志刚(1979-),男,硕士研究生,医师。
研究方向:中西医结合临床内科。
(收稿日期:2012-10-15)
·1281· 2012年12月第32卷第12期 Jilin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2012Vol .
32No .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