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事理论的空间转向——叙事空间理论概述

合集下载

叙事学研究的空间转向

叙事学研究的空间转向
#& % “ ( 按比例缩小” 。 据博尔赫斯解释, 阿莱夫 ” 是希 ’()*+)
“ 伯来语字母表的第一个字母, 在犹太神秘哲学中, 这个 字母指无限的、纯真的神明;据说它的形状是一个指天 指地的人,说明下面的世界是一面镜子,是上面世界的 地图; 在集合论理论中, 它是超穷数字的象征, 在超穷数
!"
!"#$%"
叙事学研究的空间转向
更不是空穴来风, 而是基于一个空间性的文化背景之上的 “ 理性选择。 诚如有的论者所指出的: 学界多 !"世纪末叶, 多少少经历了引人注目的‘ 空间转向’ , 而此一转向被认为 是!"世纪后半叶知识和政治发展最举足轻重的事件之一。 学者们开始刮目相看人文生活中的‘ 空间性’ , 把以前给予 时间和历史, 给予社会关系和社会的青睐, 纷纷转移到空
虽然叙事的历史几乎与人类的历史一样古老,但把 叙事这一重要的现象正式纳入研究的视野,却是非常晚 近的事。!" 世纪 #" 年代末, 受结构主义思潮的影响, 叙 事学作为一门学科在法国正式诞生。自诞生以来,叙事 学虽然也曾走入低谷,但总体上却凭借自身的理论活力 和学科渗透力,呈现出了一种欣欣向荣、蓬勃发展的态 势。在学科的历史发展中,叙事学已完成了由结构主义 叙事学到 “ 新叙事理论 ” , 或者说由 “ 经典叙事学” 到“ 后 经典叙事学” 的转向。在逻辑上, 我们认为叙事学也应该 有一个由时间维度上的研究向空间维度上的研究的转 向 。本文即欲探讨叙事学研究的空间转向。
&2 ( ( 0’2 )

正是有感于以往的叙事学研究对空间维度重视不
够, 笔者在以后的研究中, 试图全面、 深入地探讨叙事与 空间的关系, 力求建立一门空间叙事学。 二、 空间转向的文化背景 我们倡导叙事学研究的空间转向, 决不是无的放矢,

叙事学研究的空间转向

叙事学研究的空间转向

叙事学研究的空间转向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探讨叙事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转向——空间转向,即叙事学研究从时间维度向空间维度的转变。

随着人文地理学、空间理论等相关学科的发展,叙事学的空间转向已成为学界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首先介绍叙事学的发展历程,然后阐述空间转向的背景和动因,接着分析空间转向在叙事学研究中的具体表现和影响,最后探讨空间转向对叙事学研究带来的新视角和新方法。

通过对叙事学空间转向的深入研究,我们有望更好地理解叙事作品的空间构造和空间意义,从而深化对叙事学的理解和应用。

二、叙事学研究的空间转向背景叙事学,作为一门研究叙事结构和叙事策略的学科,其发展历程始终伴随着对叙事时间和叙事空间的不同侧重。

传统的叙事学研究,主要关注的是叙事的时间维度,即事件的先后顺序、时间的长短以及时间的节奏等,对于叙事空间的研究则相对较少。

然而,随着后现代主义、空间理论和地理学等学科的兴起,叙事学研究的视野逐渐从时间转向了空间。

这一转向的背景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兴起,对传统的叙事时间和线性结构提出了质疑,强调非线性、碎片化和多重视角的叙事方式,使得叙事空间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空间理论的发展,特别是亨利·列斐伏尔和爱德华·索亚等人的空间三元辩证法,将空间视为一种社会产物和权力的载体,为叙事学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

地理学的空间转向也为叙事学研究带来了新的启示,地理学家强调空间的社会性、文化性和历史性,使得叙事空间的研究更加深入和全面。

在这一背景下,叙事学研究的空间转向不仅是对传统叙事学研究的补充和拓展,更是对叙事时间和空间关系的重新认识和思考。

它不再将空间视为单纯的背景或场景,而是将其视为与叙事时间同等重要甚至更为关键的元素,通过空间来揭示叙事的主题、意义和结构。

因此,叙事学研究的空间转向不仅是学科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时代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三、空间转向在叙事学研究中的应用随着叙事学研究的空间转向,空间元素在叙事作品中的地位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

论西方批判理论的“空间转向”

论西方批判理论的“空间转向”

论西方批判理论的“空间转向”“空间转向”改变了传统历史叙事对时间优先性的偏好。

“空间转向”是西方学者列斐伏尔、哈维等人在对资本逻辑空间布展的批判中形成的,是对全球化、城市化、网络化时代人类空间实践的理论反思。

“空间转向”是对马克思生产方式逻辑的重要补充,但却不能取代生产方式逻辑。

标签:空间转向;批判理论;城市化;全球化1.“空间转向”的基本内涵“空间转向”这种说法,并不是单单意味着空间成为被追捧的热题,而其真正的意义旨在改变了传统历史叙事时对时间优先性的偏好,它实际上是对资本的全球空间布展造成的一系列问题的一种理论批判,“空间转向”旨在揭露资本主义发展造成的空间危机。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世界范围得以迅猛发展,资本逻辑的展开使“主导—依赖”的空间断裂扩展到全球。

1962年,人类学家列维·斯特劳斯在《野性的思维》中宣告了人类学研究的空间转向,强调“历史在时间中,人种学在空间中”。

1974年,列斐伏尔在《空间生产》中首次提出“空间生产”概念,强调城市空间生产是现代性研究的焦点,工业城市是资本主义的产物,资本占有空间和重组空间是其榨取剩余价值的基本方式,把“空间”置于社会批判理论的中心,对资本主义城市空间进行了深刻的批判。

列斐伏尔的空间思想深刻影响了新城市社会学学者哈维。

哈维从空间视角研究城市危机等社会问题。

他认为,资本的“空间转移”是解决资本主义内在矛盾的唯一途径,因而,地理大发现对资本主义有着特殊的意义,主张应当用“历史地理唯物主义”取代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试图以空间理论补充“历史唯物主义”。

2.“空间转向”的实践基础20世纪70年代,人类空间实践出现新的特点,即全球化、城市化和网络化的迅猛发展。

由此,空间问题突显出来。

全球化意味着“我们生活中的时空巨变”。

全球化颠覆了人类传统的空间存在方式,人类从空间壁垒中解放出来,真正成为世界历史性的个人。

由于资本主义在全球化中占据着主导地位,因此,使全球空间显现资本空间的特征。

叙事学向空间的转化

叙事学向空间的转化

叙事学向空间的转化从叙事学到空间:探索故事与空间的关系故事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空间则是故事发生的场所。

在叙事学中,故事被视为一种文化现象,它不仅仅是一种娱乐形式,更是一种传递价值观念和文化认同的方式。

而空间则是故事发生的背景,它不仅仅是一个物理概念,更是一个文化符号。

因此,故事与空间之间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

在叙事学中,故事的结构被认为是由情节、人物、时间和空间四个要素构成的。

其中,空间是一个重要的要素,它不仅仅是故事发生的背景,更是故事情节的推进者。

空间可以为故事提供情境、氛围和背景,同时也可以为人物提供行动和情感的表达。

例如,在《哈利·波特》系列中,霍格沃茨魔法学校是一个重要的空间符号,它不仅仅是哈利等人学习魔法的地方,更是他们成长和探索自我的场所。

除了在故事中扮演重要角色外,空间还可以通过故事来被赋予意义。

在文化研究中,空间被视为一种文化符号,它可以反映出社会和文化的价值观念。

例如,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庭院是一个重要的空间符号,它代表着家庭的和谐、尊重和传统价值观念。

在《红楼梦》中,庭院被赋予了丰富的文化意义,它不仅仅是贾府的一个场所,更是反映了贾府家族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空间的意义也在不断变化。

在城市化进程中,城市空间成为了一个重要的文化符号,它不仅仅是一个物理空间,更是一个文化场所。

城市空间可以反映出城市文化的多样性和变化,同时也可以为城市居民提供文化体验和认同感。

例如,在上海的外滩,不仅有着历史悠久的建筑和风景,更是一个重要的文化场所,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和居民。

因此,故事与空间之间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

空间不仅仅是故事发生的背景,更是故事情节的推进者和文化符号。

通过故事,空间可以被赋予意义,反映出社会和文化的价值观念。

在现代社会中,城市空间成为了一个重要的文化场所,为城市居民提供了文化体验和认同感。

因此,探索故事与空间的关系,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故事和空间的本质,更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社会和文化的变化。

叙事理论的空间转向叙事空间理论概述

叙事理论的空间转向叙事空间理论概述

叙事理论的空间转向叙事空间理论概述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深入探讨叙事理论的空间转向,特别是对叙事空间理论进行全面概述。

我们将从叙事理论的发展历程出发,分析空间在叙事中的重要性,并探讨叙事空间理论的主要观点和研究方向。

通过对叙事空间理论的深入剖析,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叙事作品如何运用空间元素来构建故事情节,表达主题意义,以及创造独特的艺术效果。

本文还将探讨叙事空间理论在不同文学和文化背景下的应用和发展,以期对未来的叙事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启示。

在叙事学领域,传统的叙事理论主要关注时间、情节和人物等要素,而空间往往被视为背景或场景,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然而,随着空间转向在人文社科领域的兴起,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空间在叙事中的重要作用。

他们认为,空间不仅是叙事作品的背景,更是情节发展、人物塑造和主题表达的关键因素。

因此,叙事空间理论应运而生,成为叙事学研究的重要分支。

本文将对叙事空间理论的主要观点和研究方向进行概述,包括空间与情节的关系、空间与人物塑造、空间与主题表达等方面。

我们将通过具体的文学作品和文化现象来阐述叙事空间理论的应用和发展,也将对叙事空间理论在不同文学和文化背景下的差异和共性进行深入探讨。

通过本文的阐述,我们期望能够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而深入的叙事空间理论视角,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叙事作品的空间魅力。

二、叙事理论的空间转向传统的叙事理论主要关注的是时间维度的叙事研究,即事件的顺序、节奏、时长等。

然而,随着研究的深入,学者们逐渐发现空间在叙事中也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这种从时间到空间的转向,是叙事理论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叙事理论的空间转向,首先体现在对叙事空间的重新认识上。

叙事空间不仅仅是故事发生的背景和场景,更是推动情节发展、塑造人物形象、表达主题意义的重要因素。

空间在叙事中具有自身的独特性和独立性,能够影响叙事的结构、节奏和氛围。

空间转向还体现在对叙事空间的多维度探索上。

除了物理空间外,叙事空间还包括心理空间、社会空间、文化空间等多个层面。

国内影视空间叙事理论建构现状

国内影视空间叙事理论建构现状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空间与叙事的关系日益密切。城市空间不仅是人 们生活的物理环境,也是故事发生和传播的场所。近年来,城市叙事空间理论 逐渐成为学术研究的热点,旨在揭示城市空间与叙事之间的相互影响和作用。 本次演示将探讨城市叙事空间理论及其方法研究,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 践提供参考。
城市叙事空间理论概述
叙事空间的组成
叙事空间由多种要素组成,包括空间场所、空间关系、空间图像和空间文本等。 这些要素在叙事理论中扮演着不同角色,但共同构成了叙事空间的完整性和统 一性。
空间场所是指故事发生的具体地点,如家庭、学校、城市等。这些场所为故事 情节提供了背景,同时也反映了人物的身份和地位。
空间关系则是指故事中人物与空间场所之间的互动关系。这些关系可以表现为 人物对空间的利用、改变、逃离等,也能够揭示人物内心的情感状态。
3、技术水平落后:国内影视制作技术水平相较于发达国家还存在一定差距, 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空间叙事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和发展。
二、影视空间叙事理论建构的意 义和价值
影视空间叙事理论建构对于提高影视作品的质量和水平具有重要意义。首先, 空间叙事理论可以帮助创作者在有限的时间内精准传达所要表达的信息,增强 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其次,空间叙事理论的应用可以拓宽影视创作的思路 和视野,为创作者提供更多元、更丰富的表达方式。最后,空间叙事理论的发 展将推动国内影视产业的创新和升级,提高我国影视产业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总之,立体书的互动阅读建构叙事游戏空间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它通过精 美的立体设计、丰富的互动环节以及富有挑战性的任务,让读者沉浸在一个充 满奇幻色彩的游戏世界中。在这个世界中,读者不仅可以感受故事的魅力,同 时还能体验到游戏的乐趣和挑战性。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神奇的立体书世界, 探索更多隐藏在其中的秘密吧!

叙事理论的空间转向叙事空间理论概述

叙事理论的空间转向叙事空间理论概述

叙事理论的空间转向叙事空间理论概述一、本文概述1、叙事理论的发展历程概述叙事理论,作为研究叙事结构、叙事技巧和叙事意义的学科,其发展历程源远流长,跨越了多个学科领域。

从古至今,叙事理论经历了从古典修辞学到现代语言学、文学批评、电影理论、文化研究等多个阶段的发展。

古典修辞学时期,叙事理论主要关注修辞技巧和说服力,旨在探讨如何通过有效的叙事手段来影响听众或读者的观点和情感。

这一时期的理论家如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对叙事结构进行了初步的分析,为后来的叙事理论奠定了基础。

进入现代语言学阶段,叙事理论开始关注语言的表达功能和叙事结构的内在逻辑。

结构主义语言学家如普罗普通过对民间故事的深入研究,提出了叙事结构的普适性模式,如“功能”和“行动元”等概念。

这一时期的理论对叙事文本的深层结构和意义生成进行了系统的探索。

随着文学批评和文化研究的兴起,叙事理论进一步拓展了其研究视野。

文学批评家如热奈特在《叙事话语》中提出了“叙事话语”的概念,深入探讨了叙事时间、叙事视角和叙事声音等核心问题。

同时,文化研究学者如福柯通过对权力、知识和话语的分析,将叙事理论与社会文化现象紧密联系起来,揭示了叙事在构建社会认同和权力关系中的重要作用。

进入21世纪,随着跨学科研究的深入发展,叙事理论的空间转向逐渐成为研究热点。

叙事空间理论强调叙事文本中的空间元素和空间结构对叙事意义生成的重要影响。

这一转向不仅拓宽了叙事理论的研究领域,也为文学、电影、地理学等多个学科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和方法论。

叙事理论的发展历程经历了从古典修辞学到现代语言学、文学批评、文化研究以及空间转向等多个阶段。

每个阶段的理论家都在不断地探索和深化对叙事的理解,推动了叙事理论的发展和创新。

这些理论也在不断地拓展其应用范围,为文学批评、电影研究、文化研究等领域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

2、空间转向在叙事理论中的意义与影响空间转向在叙事理论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影响。

空间转向让我们重新审视了叙事的基本结构。

空间叙事学

空间叙事学

空间叙事学空间叙事学(Spatial Narratology)是一个涉及空间与叙事之间相互关系的研究领域。

它的出现与人们对于空间和位置在叙事中的重要性的认识不断增强有着密切关系。

空间与叙事之间的紧密联系在文学、影视、建筑等领域中均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讨论。

本文将从空间概念、叙事理论与空间叙事关系等多个方面进行探讨,探寻空间叙事学的意义与方法。

一、空间概念与叙事理论在理论层面上,空间与叙事的关系是一种相互依存、相互构建的关系。

空间既是叙事中的一个重要元素,同时,叙事也能够赋予空间以意义。

空间的不同构成方式和形态对于叙事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它可以为叙事提供背景、舞台和场景等等。

空间的概念是多元和复杂的,它可以是地理空间、心理空间、社会空间等等。

不同的叙事方式和目的可能要求不同类型的空间。

如同心理学家谢丽尔·赫克(Cheryl Herr)所言,心理空间可以提供给叙事更深层次的意义,同时也能够让叙事更贴近于人的内心世界。

另外,叙事理论也为我们理解空间叙事提供了重要的框架。

疆域理论(Territoriality Theory)认为,人的行动与空间之间存在着一种内在的关联,通过对空间的界定和控制,人们可以将空间变成一种表达自我的方式,并通过空间的限制和扩展来激发叙事的发展。

除此之外,能动性理论(Agency Theory)也将空间视为一种能动的实体,它能够与人物互动,对叙事的走向产生重要影响。

二、空间叙事的意义与方法空间叙事学的研究对于我们理解和分析叙事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空间能够赋予叙事以情感和感知的维度。

人们对于空间的感知与情感经验会影响到他们对于叙事的理解和接受。

空间作为一种情感载体,能够极大地丰富和深化叙事内容。

其次,空间叙事还能够为叙事赋予特定的主题和意义。

不同的空间布局与组织方式可能会突出不同的主题,例如,城市空间可能与现代生活的匆忙和冷漠相联系,乡村空间则可能与宁静和传统价值观相关。

通过对于空间的设计与控制,叙事者能够创造出独特而深刻的叙事体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恶慧拦裟叙事理论的空间转向——叙事空间理论概述■程锡麟等自约瑟夫·弗兰克的《现代文学中的空间形式>发表以来,空间问题逐步受到批评理论界的重视。

自20世纪后期开始,批评理论出现了“空间转向”。

现在,空间问题也成为叙事理论关注的焦点之一。

本文主要从叙事理论空问转向的学术背景和前期论著、叙事空间理论的概念和基本观点等方面,对过去数十年来的西方叙事空问理论的主要著作进行了梳理和评介,以期引起国内学界的关注,促进我国叙事理论研究的发展。

【关键词】空问形式;空间转向;叙事空间理论【中图分类号】12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18x(2007)11一0025—11程锡麟(1947一),男,四川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四川成都610064)本文是四川大学英文系博士课程“叙事空间理论”研讨班的集体成果,除了笔者之外,参与本文写作的博士生有:王安、孙薇、王欣、张新军、秦苏珏、李权文。

长时期里,多数批评理论著作都有着重视时间问题而忽视空间问题的倾向。

自约瑟夫·弗兰克的《现代文学中的空间形式》发表以来,空间问题逐步受到批评理论界的重视。

自20世纪后期开始,批评理论出现了“空间转向”。

现在,空间问题也成为叙事理论关注的焦点之一。

下面先就叙事理论空间转向的学术背景和前期论著做一简要介绍,然后将依据国外的相关论著着重对叙事空间理论的主要概念和基本观点分别加以梳理、概述。

一、叙事理论空间转向的前期论著和学术背景1945年,约瑟夫·弗兰克在《西旺尼评论》上发表了《现代文学中的空间形式》一文。

此文结合对现代主义文学作品的讨论,明确地提出了文学中的空间形式问题。

此文的基本观点是:现代主义的文学作品(包括T.S.艾略特、庞德、乔伊斯和普鲁斯特等人的作品)是“空间的”,它们用“同在性”取代“顺序”。

现代主义的作家“试图让读者在时间上的一瞬间从空间上而不是从顺序上理解他们的作品”【1】‘嘲’。

他们通过“并置”这种手段来打破叙事时间顺序,使文学作品取得空间艺术的效果。

弗兰克从叙事的三个侧面,即语言的空间形式、故事的物理空间和读者的心理空间分析了现代小说中的空间形式。

这篇原创性的论文在批评界引发了长期的争议,也引起了人们对文学作品中空间形式问题的关注。

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这篇文章是叙事空间理论的滥觞之作。

西方文论史上一些理论家从不同的侧面对空间问题进行了探索。

早期如莱辛的《拉奥孔》,通过比较诗与画的媒介与手法得出美学规律说:“时间上的先后承续属于诗人的领域,而空间则属于画面藏25江西社会科学2007.11论的出现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二、叙事空间理论的重要著述简介叙事学专著中对空间问题有专门论述的并不多,西摩·查特曼的《故事与话语》可能是较早的一部。

他提出了“故事空间”和“话语空间”的概念。

他认为,故事事件的维度是时间,而故事存在物(人物和环境)的维度是空间。

电影中的故事空间是“确确实实的”,它的客体、尺度和种种关系与真实世界里的情况相似;而在文字叙事中故事空间是抽象的,需要在读者心灵里建构【13】(喇一㈣。

米克·巴尔的《叙事学》有专节讨论空间问题。

巴尔对空间的表征、内涵、功能,空间与其他因素的关系分别进行了论述¨4】(P132‘1捌。

关于叙事空间理论的文章较多。

W.J.T.米切尔是一位值得关注的学者。

他发表了一系列论文:《文学中的空间形式:走向一种总体理论》、《体裁的政治学:莱辛之<拉奥孔>中的空间与时间》、《空间、思想与文学表征》等。

加布里尔·佐伦的《走向叙事空间理论》建构了可能是迄今为止最具有实用价值和理论高度的‘空间理论模型。

他对空间问题的讨论建立在文本的虚构世界基础之上,强调了空间是一种读者积极参与的建构过程。

他从纵向区分了构成空间的三个层次(地志学、时空体与文本),逻辑清晰,分析细致而严谨,并在横向上提出了空间度量的单位及其各种组合所表现出的不同空间结构。

鲁思·罗侬的《小说中的空间》提出了表示空间结构的“框架”的概念。

它是一个虚构的地方,指小说中人物、物体和具体地点的实际或者潜在的环境。

它们提供了一种地志的界线。

文本中的种种框架构成了—个故事空间的总体结构【15】㈣1。

43射。

韦斯利·A.科特在《现代小说中的地方和空间》的“导论”中讨论了时间与空间的关系、后现代文化的空间转向问题、空间语言与叙事话语的关系,提出了一种基于“地方关系”的叙事理论。

他区分了三类空间:“自然的空间”、“社会政治的空间”、“个人私密的空间”【埔】(P卜2∞。

其后,该书结合对6位现代小说家的讨论,对“地方关系”的叙事理论做了进一步的阐述。

杰弗里·R.斯米滕和安·达吉斯坦利合编的文集《叙事中的空间形式》汇集了11位批评家的文章,是一部重要的文集。

他们讨论了空间形式与叙事语言、叙事结构、读者感知以及空间形式的理论语境等方面的问题,其中包括约瑟夫·弗兰克写的序言和《空间形式:30年之后》的文章。

关于叙事空间理论的文章还有不少,诸如:萨拉·布莱尔的《文化地理学与文学中的场所》、弗朗西斯科·洛里焦的《空间的动力学:文学航行与叙事学》、唐·H.拜奥罗斯托斯基的《对话、叙事学与话语的虚拟空间》和理查德·古龙的《论小说中的空间》等等。

三、叙事空间理论的概念和基本观点(一)叙事空间的概念约瑟夫·弗兰克对叙事空间的分析深深地影响了后来的批评家。

自他之后,为数众多的学者继续从故事空间、空间形式和读者感知等方面展开对空间问题的讨论。

批评家们对叙事空间的概念界定并不一致,有着多种多样、有时甚至是相互矛盾看法。

他们提出的空间有:物理的、抽象的、心理的、地理的、自然的、社会的、文化的、实际的、感知的、存在的、认知的、静态的与动态的、开放的以及封闭的、文本的空间等等。

米切尔最早对文学中的空间形式进行了区分。

他借用弗莱《批评的解剖》中有关中世纪讽喻的四层次体系,提出文学空间的四个类型:字面层,即文本的物理存在;描述层,作品中表征、模仿或所指的世界,是文本阅读中的心理建构;文本表现的序列原则,即传统意义上的时间形式;故事背后的形而上空间,可以理解为生成意义的系统n7】㈣∞一Ⅲ)。

玛丽一劳尔·瑞安认为:“无论是印刷文本还是数字文本,都涉及以下四种空间类型:(1)文本表征或模拟的虚构世界的物理空间;(2)文本自身的建构或设计;(3)构成文本的符号所占据的物理空间;(4)作为文本语境和容器的空间。

”第一种是叙事理论的空阅转向——叙事空问理论概述故事世界的地志学空间;第二种指文本的拓扑学空间,强调文本单元的位置性,即批评家所谓的“空间形式”;文本符号空间则因媒介而异有口语、文字、雕塑、一维、二维、三维等区分;第四种空间是文本的存储环境,如书架、硬盘或万维网【l引。

安·达吉斯坦利和约翰逊提出了开放空间与封闭空间的概念。

在他们看来,弗兰克的空间形式是封闭的空间形式,在支离破碎的形式后面,弗兰克提供了通过反应参照来揭示中心主题之路。

而开放式空间形式,是如罗兰·巴特所说的复义文本,浪漫式反讽就是这样的文本。

它是各种意义网络的交织体,是能指的星系,没有所指的结构。

文本没有开始与结束,顺序可以颠倒,没有中心意义,文本的阐释具有不确定性,读者应该随时意识到文本自身的文本性。

《尤利西斯》里就综合运用了这两种空间形式¨9】(Ⅲ坷)。

大卫·米克尔森采用形式主义的立场,分析了叙事中的三个形式问题:叙事结构、叙事整体及风格。

它们都在减缓叙事的纯时序方面发挥着作用。

如叙事结构可以空间化(侦探小说经常采用回溯的叙述方法;流浪汉小说则常使用并置;叙事的线索可以多头并进;取消时间标志语等),叙述整体更强调空间效果(空间形式的整体性效果取得的有效手段是主题;叙事不再强调顺序发展的行动而关注同一时间里发生的多个事件),以及叙事语言风格的空间化(文字游戏,复杂的句法结构,意象并置等)㈨㈣3。

78’。

埃里克·拉布金则将形式主义与读者反应结合起来考虑,指出情节具有两个方面的意义:历时情节强调叙事的顺序推进,共时情节则强调在一定背景下某个事件是如何被感知的。

所有的情节都包含上述两个方面的内容。

同时,他区分了两种不同的情节模式:并列结构的情节与主从结构的情节,前者是纯并置的情节安排,如《喧哗与骚动》和《押沙龙,押沙龙!》,因而具有典型的空间形式伫1】∽9。

蚓。

凯斯特纳指出小说是时问第一性、空间第二性的艺术,而视觉艺术则相反。

小说中的空间形式是一种“第二位幻觉”,它来自三个方面:图像式空间,如对故事背景和环境的描写;雕塑空间,即小说中的人物与视角等形成的立体空间幻觉;建筑空间,即小说叙事和结构上的节奏、顺序、比例和篇幅大小等‘22】(P105)。

罗侬区分了“框架的空间”和“架构的空间”。

她将“背景”视为当前的基本空间框架,等同于戏剧舞台上的空间,是“物体、人物或事件的直接现实环境”。

例如,如果基本背景是一间屋子,则它往往是某个“架构的空间”的一部分(一栋房子,一座城市,一个国家或大陆等)。

在这一基础上可以进行许多系统的区分:前景与背景、开放与封闭的空间、可进入与不可进入空间、邻近与遥远空间、现实与想象空间、静态与动态空间等。

同时,她还提出了叙事作品中空间的三种组织结构形式:连续的空间(文本包含多个毗邻的连续空间,人物可以自由地在多个空间内穿行)、彼此中断的不同质空间(在特殊情况下允许跨空间的交流,如《爱丽丝漫游奇境记》)、不能彼此沟通的不同质空间(只有通过转喻才能沟通,如嵌入叙事,包括叙事中的梦境、童话故事、书中书等)‘训脚∞。

查特曼区分了“故事空间”与“话语空间”。

前者指行为或故事发生的当下环境,后者指叙述者的空间,包括叙述者的讲述或写作环境。

如现代作家比较喜爱的叙述空间有医院或精神病院等(《麦田里的守望者》,《铁皮鼓》等)。

在低一级的层次上,故事空间与叙述空间的原初点分别是“此在故事”和“此在话语”,前者往往指故事空间中的人物所在的物理位置或当时的视角,后者则往往指叙述者当时的视角或物理位置。

“此在故事”/“此在话语”与“此时故事”/“此时话语”一道构成了叙事作品的“指示中心”,即叙事时空有机体的本原与出发点。

查特曼的模式中,视角与聚焦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23】《P55"o如果说约瑟夫·弗兰克对空间叙事理论做出了伟大的开拓性的贡献,加布里埃尔·佐伦的《建构叙事空间理论》【训舢。

3卦一文对于叙事文本中的空间结构讨论则最为复杂,也最为完整。

他将“空间”一词严格地限制在虚构世界的具体的空间维度,而用空间模式来指通过联系文本断续单位而获叙事理论的空问转向——叙事空闻理论概述的复杂、精细的空间复合体组成,涵盖了地志的、时空的和文本的多种因素,包括地点、行动域和视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