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贝拉唑钠肠溶片联合莫沙必利片治疗反流性食管炎
莫沙必利联合雷贝拉唑钠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研究

莫沙必利联合雷贝拉唑钠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研究摘要】目的:探究分析雷贝拉唑联合莫沙必利对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治疗效果。
方法:将自2015年1月至2017年 12月自我院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80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患者。
对照组患者给予雷贝拉唑钠单药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莫沙必利联合雷贝拉唑钠治疗,治疗结束后,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及临床治疗效果。
结果: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在治疗结束后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其中对照组患者在临床症状上的改善情况要优于对照组,并且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82.50%)显著高于对照组(67.50%)结论:雷贝拉唑联合莫沙必利对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治疗效果较单药雷贝拉唑使用更为显著,两种药物联合使用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程度优于单药使用组,值得在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治疗中进行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反流性食管炎;雷贝拉唑;莫沙必利;联合用药【中图分类号】R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19-0073-02目前临床上对于反流性食管炎主要是采用抑酸剂雷贝拉唑对患者进行治疗,目的在于减少患者胃反流的频率,降低反流物的酸度以保护食管黏膜[1-2]。
但单一药物达到的治疗效果有限,因此,除了抑酸剂雷贝拉唑之外,促进胃排空的药物也逐渐成为了临床医生关注的重点[3]。
笔者主要就雷贝拉唑联合莫沙必利对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治疗展开探究分析,现将研究内容及结果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自2015年1月至2017年 12月在我院进行反流性食管炎治疗的80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患者及观察组患者各40例。
对照组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15例,年龄23~65岁,平均(40±4.5)岁;病程1.5~6.5年;观察组男性患者27例,女性患者13例年龄26~63岁,平均(41±3.7)岁,病程1.8~6.2年。
雷贝拉唑联合莫沙必利治疗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的疗效及有效率分析

雷贝拉唑联合莫沙必利治疗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的疗效及有效率分析【摘要】目的:探究分析雷贝拉唑与莫沙必利的联合用药方案用于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在2020年1月到2022年1月期间本院消化内科收治的反流性食管炎患者中抽取合计60例纳入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均分为常规组和观察组,各30例。
常规组利用单莫沙必利治疗,观察组联合雷贝拉唑与莫沙必利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情况。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6.67%,显著高于常规组的7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发生腹泻、恶心、低温等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雷贝拉唑与莫沙必利的联合用药方案用于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疗效确切,安全性突出,值得作为临床首选治疗方案。
【关键词】雷贝拉唑;莫沙必利;反流性食管炎;有效率反流性食管炎是一种由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食管所引发的炎症性病变,根据食管黏膜损伤程度可将其分为非糜烂性、反流性和Barrett型三种类型[1]。
此病多发于中老年人群,它的症状一般表现为胸痛、胃灼热、胃痛、反酸、呕吐等[2],严重者可出现食管黏膜糜烂出血,这对患者的生活和健康都带来了很多困扰,特别是针对老年患者来说[3],老年患者可能还会伴随着其他的老年性疾病,如高血压等,加上老年人本身耐受力也较低,因此在治疗上就更需要寻求最佳的治疗方案,临床针对反流性食管炎大多采用促动力药物和抑酸药物进行治疗[4],联合用药治疗方案逐渐受到患者的欢迎,本文分析了雷贝拉唑联合莫沙必利治疗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的疗效,具体如下:1 资料与方法在2020年1月到2022年1月期间本院消化内科收治的反流性食管炎患者中抽取合计60例纳入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均分为常规组和观察组,各30例。
其中常规组反流性食管炎患者中男性16例、女性14例,年龄在53-7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9.23±2.11)岁,病程2个月-4年,平均病程为(1.23±0.22)年;观察组反流性食管炎患者中男性17例、女性13例,年龄在54-7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9.34±2.31)岁,病程3个月-4年,平均病程为(1.22±0.21)年。
莫沙必利与雷贝拉唑联合治疗42例反流性食管炎的效果

莫沙必利与雷贝拉唑联合治疗42例反流性食管炎的效果目的探讨莫沙必利与雷贝拉唑联合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效果。
方法2008年2月~2013年2月期间前来我院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84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给予莫沙必利联合雷贝拉唑,对照组给予法莫替丁联合莫沙必利。
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胃镜下疗效进行对比。
结果治疗组无论是临床疗效,还是胃镜下疗效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对于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给予莫沙必利同雷贝拉唑联合的治疗方法,不但治疗效果十分显著,且服用方法非常方便,值得推广至相应临床。
标签:反流性食管炎;莫沙必利;雷贝拉唑引发反流性食管炎的主要原因是胃部以及十二指肠处已消化的食物向反方向流动,进入食管中引发食管炎症性病变[1]。
通过胃镜检查,食管出现溃疡甚至糜烂现象。
此病不受年龄限制,任何年龄段均可发病,并且成年人随着年龄的增大,发病率随之升高[2]。
权威研究表明,欧美国家的发病率远远高于亚洲各国,这样显著的地域性差异也许同环境以及遗传因素有关[3]。
调查显示,全球反流性食管炎在近20多年的发病率一直呈上升趋势[4],因此反流性食管炎的救治不容小视。
我院自2008年开始采用莫沙必利联合雷贝拉唑的方法治疗反流性食管炎,取得令人满意的成绩,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用2008年2月~2013年2月期间前来我院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患者84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42例,其中治疗组男29例,女13例,年龄34~66岁,平均46.7岁,病程2~11个月,平均3.1个月,19例食管炎症程度为Ⅱ级,10例Ⅲ级,13例Ⅳ级;对照组男28例,女14例,年龄35~67岁,平均46.8岁,病程2~11个月,平均3.2个月,20例食管炎症程度为Ⅱ级,10例Ⅲ级,12例Ⅳ级。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炎症程度均无显著差异(P>0.05),具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两组患者同时给予一般疗法,即:改善饮食习惯以及作息时间等。
雷贝拉唑钠联合莫沙必利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疗效分析

雷贝拉唑钠联合莫沙必利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疗效分析摘要】目的:探究雷贝拉唑钠和莫沙必利联用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效果。
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7月—2017年5月收治的反流性食管炎患者38例,将所有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19例,对照组19例;对照组患者采取雷贝拉唑钠治疗,观察组患者采取雷贝拉唑钠和莫沙必利联合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
结果:临床症状对比:观察组患者治愈15例,显效2例,有效1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4.7%;对照组患者治愈9例,显效4例,有效2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78.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胃镜疗效对比:观察组患者治愈13例,显效2例,有效2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89.5%;对照组患者治愈7例,显效5例,有效2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73.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治疗反流性食管炎采取雷贝拉唑联合莫沙必利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雷贝拉唑钠;莫沙必利;反流性食管炎【中图分类号】R5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16-0046-02反流性食管炎是由于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食管导致的食管炎性病变,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该病的发病率呈不断上升趋势,其主要病因为食管括约肌张力不足,不能将反流物及时清除,导致内容物在食管内停留时间过长,对食管黏膜造成损伤[1];内镜下显示食管黏膜受损,糜烂等;临床常见抑酸治疗,但效果不够明显;目前临床主张联合用药治疗反流性食管炎,除采取雷贝拉唑抑制胃酸以外,促进胃排空、增加胃肠道运动的药物是联合用药的选择。
本研究通过对我院2016年7月—2017年5月收治的反流性食管炎患者采取雷贝拉唑钠联合莫沙必利治疗,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6年7月—2017年5月收治的反流性食管炎患者38例,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反酸、烧心、呃逆等临床症状,经内镜检查明确诊断为反流性食管炎。
雷贝拉唑联合莫沙必利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效果分析

雷贝拉唑联合莫沙必利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效果分析【摘要】目的:分析对于反流性食管炎患者通过合用雷贝拉唑、莫沙必利的治疗价值。
方法:对照组为雷贝拉唑治疗,观察组进一步加用莫沙必利治疗。
结果:治疗总有效率比较中,观察组97.37%、对照组84.21%,P<0.05;与对照组相比,胸骨后灼烧感、反酸、嗳气以及胸骨后疼痛等症状消失时间均为观察组更短P<0.05;不良反应率观察组2.63%,对照组5.26%,P>0.05。
结论:对反流性食管炎患者合用雷贝拉唑、莫沙必利进行治疗可加快其症状消退、显著提升治疗效果,并且用药安全性好。
【关键词】反流性食管炎;雷贝拉唑;莫沙必利;价值反流性食管炎是指由于酸碱反流而诱发的一种食管黏膜损伤性疾病,同时也是十分典型的消化疾病,近年来发病率较高,其病因往往与抗反流功能减弱、食管黏膜防御功能减弱、胃排空延迟以及食管正常清除能力下降等有关。
除此以外,年龄增长、高胃酸分泌、肥胖、高血糖等也是此疾病的诱发因素,可引起患者反流、嗳气、烧心以及上腹疼痛等诸多症状。
对于此类患者目前主要以药物治疗,如抑酸治疗、促胃排空治疗等[1]。
雷贝拉唑是对于消化性溃疡、胃食管反流病等治疗的常用药物,能够有效抑制胃酸分泌,减弱胃酸刺激性作用。
莫沙必利有助于改善胃肠道动力,对于恢复消化功能以及缓解消化不良等症状有重要作用。
以下将分析对反流性食管炎患者合用雷贝拉唑、莫沙必利的治疗效果。
1资料和方法1.1基础资料病例抽取时间为2020年4月~2022年4月,地点为我院,诊断结果均为反流性食管炎,病例数量76例,借助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即对照组、观察组,均为38例,观察组男、女分别为20例、18例;年龄46~79岁,均值(59.6±2.7)岁;病程3~16个月,均值(8.2±1.7)个月。
对照组男、女分别为19例、19例;年龄47~78岁,均值(59.5±2.8)岁;病程4~15个月,均值(8.3±1.6)个月。
莫沙必利联合雷贝拉唑钠对反流性食管炎患者临床症状及复发的影响

莫沙必利联合雷贝拉唑钠对反流性食管炎患者临床症状及复发的影响摘要:目的探讨给予反流性食管炎患者雷贝拉唑钠联合莫沙必利治疗对临床症状及复发的影响。
方法选取在我院就诊的反流性食管炎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
对照组给予雷贝拉唑钠治疗,观察组给予莫沙必利联合雷贝拉唑钠治疗,对比分析两组临床症状、一氧化氮(NO)水平及复发率。
结果治疗后两组胸骨后灼痛、反酸、烧心感症状比例均比治疗前减少,但观察组减少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4周、8周后NO水平均比治疗前下降,但观察组下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停药后对照组复发率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给予反流性食管炎患者雷贝拉唑钠联合莫沙必利治疗效果较好,可明显减轻临床症状,降低NO水平,减少疾病复发。
关键词:莫沙必利;雷贝拉唑钠;反流性食管炎;临床症状;复发反流性食管炎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一种消化系统疾病,近年来随着人们饮食习惯改变,此疾病的患病数量逐年递增[1]。
本病主要表现是胃/十二指肠中的内容物发生反流引起食管黏膜发生病变。
目前临床上主要治疗原则为抑制胃食管反流、促进返流液酸度下降、加强食管的防御能力等[2]。
以往临床上常应用单一抑酸剂治疗,可充分抑酸,但无法达到理想效果。
因此,本研究探讨了给予反流性食管炎患者雷贝拉唑钠联合莫沙必利治疗对临床症状及复发的影响。
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6月-2016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反流性食管炎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
对照组男28例,女22例;年龄为20-67岁,平均年龄为(44.5±9.5)岁。
观察组男27例,女23例;年龄为21-65岁,平均年龄为(43.6±9.6)岁。
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对照组给予雷贝拉唑钠肠溶片(江苏豪森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2136)治疗,1次/d,1片/次,20mg/片。
雷贝拉唑联合莫沙必利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疗效观察

雷贝拉唑联合莫沙必利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疗效观察【摘要】目的研究反流性食管炎患者采用雷贝拉唑联合莫沙必利方案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择2021年10月-2022年10月在我院接受药物治疗的82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将其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
对照组中41例患者采用雷贝拉唑进行治疗;治疗组中41例患者采用雷贝拉唑联合莫沙必利方案进行治疗。
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胃部功能、炎症反应、机体营养状态相关指标、症状消失、消化内镜检查结果复常、住院总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病情控制效果。
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前后胃部功能、炎症反应、机体营养状态相关指标的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症状消失、消化内镜检查结果复常、住院总时间短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略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病情控制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反流性食管炎患者采用雷贝拉唑联合莫沙必利方案进行治疗,可以迅速控制炎症反应,改善胃部功能和营养状态,缩短病情控制和治疗总时间,明显提高治疗效果,且不会使药物不良反应增多。
【关键词】反流性食管炎;雷贝拉唑;莫沙必利;胃部功能;营养状态;不良反应反流性食管炎属于食管黏膜性疾病的一种,发病的主要原因在于,患者的食管括约肌张力水平明显降低,不能够在短时间内对反流物进行消除,导致胃部的一些内容物,在食管当中发生聚集,使食管黏膜在胃酸、胃蛋白酶的作用下,受到一定的损伤,导致胃溃疡、炎症反应等情况的发生,甚至会造成食管出血和狭窄。
反流性食管炎发病的机制主要与幽门杆菌感染、抗反流防御能力降低、胃排空时间明显延长等因素有关,临床对该类疾病进行治疗,主要建议选择胃肠动力剂、黏膜保护剂、质子泵抑制剂等药物。
雷贝拉唑属于质子泵抑制剂类药物的一种,由于其起效速度较快,且能够产生理想的抑酸效果,而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于反流性食管炎的治疗过程中。
莫沙必利联合雷贝拉唑钠肠溶片治疗老年性反流性食管炎疗效评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雷贝拉唑钠肠溶片联合莫沙必利片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目的:观察雷贝拉唑钠肠溶片联合莫沙必利片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疗效。
方法将58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28例),观察组:雷贝拉唑钠肠溶片20mg,每日1次,莫沙必利片10mg,每日3次;对照组:雷尼替丁胶囊0.15,每日2次,莫沙必利片10mg,每日3次。
于治疗后8周观察烧心、反酸、胸痛等症状疗效,并复查胃镜,观察镜下愈合率。
结果观察组临床有效率100%,内镜下有效率96.7%;对照组临床有效率75%,内镜下有效率71.4%,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结论雷贝拉唑钠肠溶片联合莫沙必利片治疗反流性食管炎比雷尼替丁胶囊联合莫沙必利片具有更好的疗效。
反流性食管炎(reflux esophagitis, RE)是上消化道功能紊乱、运动障碍性疾病,临床症状以反酸、烧心、胸骨后痛多见,近年来其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故对RE治疗方法进行探讨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用雷贝拉唑钠肠溶片联合莫沙必利片治疗反流性食管炎
30例,取得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标签:雷贝拉唑肠溶片;莫沙必利片;反流性食管炎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08年1月~2011年8月期间因反酸、烧心、胸骨后痛就诊且经电子胃镜检查的RE患者58例,年龄18~65岁,平均37.5岁,病程1个月~2年,并除外消化性溃疡等其他消化系统疾病及可致胃肠道症状的其他全身疾病,2周内未服用过抑酸剂及其他影响胃肠道功能药物。
将58例病人隨机分成两组,其中观察组30例,男16例,女14例,年龄18~61岁;对照组28例,男15例,女13例,年龄19~65岁。
两组患者平均年龄、性别、
病程、症状等具有可比性(P>0.05)。
1.2 内镜检查:治疗前7天内进行上消化道内镜检查,内镜诊断与分级按全国反流性食管炎诊断及治疗方案分为4级[1]:0级为正常;Ⅰ级:点状或条状发红、糜烂,无融合现象;Ⅱ级:有条状发红、糜烂,并有融合,但非全周性;
Ⅲ级:病变广泛,发红、糜烂融合呈全周性或溃疡。
1.3 治疗方法:观察组:雷贝拉唑钠肠溶片20mg,每日1次,莫沙必利片10mg,每日3次;对照组:雷尼替丁胶囊0.15,每日2次,莫沙必利片10mg,每日3次。
两组疗程均为8周。
治疗中每周复诊1次,询问症状及药物不良反应,每2周检查血常规、肝肾功能1次。
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第8周做胃镜检查(同一医师操作)。
1.4 疗效判断标准: 治疗8周后,根据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和治疗前后内镜检查结果,分别判断疗效[2]。
显效:原有的症状全部消失。
有效:原有的反酸、烧心、胸骨后痛等症状明显改善。
无效:原有症状改善不明显或无变化。
胃镜判
断标准:食管炎消失者为治愈,改善≥1个级别为有效,改善不明显为无效。
1.5 统计学处理:数据比较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2 结果
两组治疗8周临床症状变化见表1,治疗前后内镜下反流性食管炎程度的变化见表2。
两组均未见血液系统及肝肾功能损害及心电图异常,未见其他特殊不良反应。
表 1 两组治疗8周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略)注:与对照组比较,
χ2=6.34,*P<0.05 表2 两组治疗8周后胃镜下食管炎愈合情况(略)注:与对照组比较,χ2=5.24,*P<0.05
3 讨论
胃食管反流病(GERD)伴有食管黏膜其他病理性损害称为RE。
RE是消
化系统常见疾病,我国人群患病率约为1.92%[3]。
主要是由胃和十二指肠内
容物,特别是酸性胃液和胆汁反流至食管,引起食管黏膜其他炎症、糜烂、溃疡所致。
目前其发病过程被认为有多种机制参与,包括食管下端括约肌(LES)功能减退,食管酸清除异常,反流物的毒性作用和食管黏膜其他抵抗力降低以及胃排空延迟[4]。
其中食管抗反流屏障的削弱和反流物对黏膜其他的损害被认为是反流性食管炎发病的主要机制。
长期以来认为,H+是损害食管黏膜其他主要因素,酸反流越重,则RE症状越严重,抑酸一直被作为RE内科治疗的重要手段[5]。
但近年来的研究结果表明,部分RE患者临床上不仅有胃酸增多,同时还伴有胃排空延缓;甚至部分RE患者临床上多不伴有胃酸增多,而胃排空延缓则是其主要病理表现。
因此,在治疗RE时,要兼顾抑酸和改善胃肠动力功能两个
方面。
雷贝拉唑钠肠溶片是H+-K+-ATP酶抑制剂,是一种强有力的抑酸剂,口服20mg能使胃内pH值在3以上长达18~20min[6],为治疗RE创造了有利的低酸环境;莫沙必利片为新型胃动力药,是强效、选择性5-羟色胺4(5-HT4)受体激动剂,通过激活胃肠肌间神经丛的5-HT4受体,使神经末梢的乙酰胆碱释放增加,从而促进胃排空。
我们用雷贝拉唑钠肠溶片与莫沙必利片联合治疗反流
性食管炎30例,用药8周治疗组反酸、烧心、胸骨后痛等症状明显好转,总有效率100%,明显优于对照组75%(P<0.05);内镜复查治疗组与对照组食管黏膜其他损伤愈合率分别是96.7%和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雷贝拉唑钠肠溶片联合莫沙必利片治疗RE的疗效优于雷尼替丁胶囊联合莫沙必利
片,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会.反流性食管(病)炎诊断及治疗方案(试
行).中华内科杂志,2000,39(3):210.
[2]胡品津.广东省常见病诊疗规范消化系统疾病-胃食管反流病.现代消化
及介入诊疗杂志,2002,7(3):1.[3]潘国宗,许国铭,郭慧平,等.北京上海胃食管反流症状的流行病学调查.中华消化杂志,1999,19:223-226.
[4]叶任高.内科学,第五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381-382.
[5]王炳元,傅宝玉.反流性食管炎的胃十二指肠因素.中华实用内科杂志,
2001,21(6):371.
[6]邹开芳.洛赛克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的近期疗效观察.实用内科杂志,1993,13(7):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