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系统知识点归纳-参考模板

消化系统知识点归纳-参考模板
消化系统知识点归纳-参考模板

消化系统

大纲

A口腔

1.掌握口腔的分部及其界限

2.了解唇,颊,腭的形态

3掌握舌的形态和构造,了解舌肌的一般分部和机能

4.了解乳牙和恒牙的牙式、名称和出牙时间,掌握牙的形态和构造

5.掌握三大唾液腺的位置、形态和腺管的开口部位

B咽

1.掌握咽的形态、位置和分部:掌握腭扁桃体的位置和机能

2.了解咽壁的构造

C食管

1.掌握食管的形态、位置、食管的狭窄并了解其临床意义

2.了解食管的结构特点

D胃

1.掌握胃的形态、位置和分部

2了解胃的x图像

E小肠

1.掌握小肠的分部

2.掌握十二指肠的形态、位置、分部及各部的黏膜构造特点

3.了解空、回肠的结构特点

F大肠

1.掌握大肠的分部及形态特点

2.掌握盲肠和阑尾的形态、位置及阑尾根部的体表投影

3.掌握结肠的分部及各部的位置

4.掌握直肠的形态和位置

G肝

1.掌握肝的形态、位置和体表投影

掌握胆囊的形态、位置及胆囊底的体表投影

3.掌握肝外胆道的组成、胆总管与胰管汇合的开口部位

4.了解胆汁的排出路径

H胰

1.掌握胰的形态和位置

要点:

1.轮廓乳头、菌状乳头、叶状乳头以及软腭、会厌等处的粘膜上皮中含有味蕾,丝状乳头中无味蕾。

2.咽峡:腭垂,腭帆游离缘,两侧的腭舌弓及其舌根共同围成咽峡,是口腔与咽之间的狭窄部,也是口腔与咽的分界处

3.牙式表达:乳牙20.恒压32。乳牙在上、下颌的左、右半侧各5个,共计20个。恒牙在上、下颌的左、右半侧各8个,共计32个。临床上,为了记录牙的位置,常以被检查者的

方位为准,以

“十”记号划分成4区,并以罗马数字Ⅰ~Ⅴ标示乳牙,用阿拉伯数字1~8标示恒牙,如“ 6”表示左上颌第1恒磨牙,“V ”则表示右下颌第2乳磨牙。

4. 颏舌肌:起自下颌体后面的颏棘,肌纤维呈扇形向后上方分散,止于舌正中线两侧。两侧同时收缩,拉舌向前下方,即伸舌;单侧收缩可使舌尖伸向对侧。舌尖偏向瘫痪侧

6.咽隐窝:咽鼓管圆枕的后上方与咽后壁之间的纵行深窝,是鼻咽癌的好发部位。

7.咽淋巴环:咽后上方的咽扁桃体、两侧的腭扁桃体、咽鼓管扁桃体和舌扁桃体共同围成咽淋巴环,对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具有防御作用

8.食管位置和分部(1)位置(2)分部:颈部、胸部、腹部

三个狭窄部:

第一狭窄:食管的起始处,相当于第6颈椎体下缘水平,距中切牙约15cm;

第二狭窄:食管在左主支气管的后方与其交叉处,相当于第4、5胸椎体之间水平,距中切牙约25cm;

第三狭窄:食管通过膈的食管裂孔处,相当于第10胸椎水平,距中切牙约40cm

狭窄部是食管异物易滞留和食管癌的好发部位。

9.胃的位置形态:胃大部分位于左季肋区,小部分位于腹上区。胃是肌性囊状结构,有两壁、两口、两缘,并可分为四部,两壁为前壁和后壁,两口为入口即贲门和出口即幽门,两缘为上缘即胃小弯和下缘即胃大弯;胃分胃底,胃体。贲门部和幽门部四部,幽门部又分为幽门窦和幽门管。

10.幽门瓣:在幽门处黏膜形成环形的皱襞称幽门瓣,突向十二指肠腔内,有阻止胃内容物进入十二指肠的功能。

11.幽门括约肌:环形肌环绕于胃的全部,在幽门处增厚称为幽门括约肌,在幽门瓣的深面,有延缓胃内容物排空和防止肠内容物逆流至胃的作用

12. 十二指肠球:十二指肠上部左侧与幽门相接的一段肠管壁较薄,管腔大,黏膜面光滑平坦,无环状皱襞,故临床常称为十二指肠球,是十二指肠溃疡及穿孔的好发部位

13.十二指肠大乳头:降部的黏膜形成发达的环状襞,其中份后内侧壁上有一纵行的皱襞称十二指肠纵襞,其下端的圆形隆起称十二指肠大乳头。距中切牙约75cm,为肝胰壶腹的开口处。

14.十二指肠悬韧带:十二指肠空肠曲的后上壁借十二指肠悬肌固定于腹后壁的又膈脚上。十二指肠悬肌和包绕于其下段表面的腹膜皱襞共同构成十二指肠悬韧带,又称Treitz韧带,是手术中确认空肠起始部的重要标志。

15.回盲瓣:会场末端突入盲肠内形成的上、下两个半月形的皱襞称回盲瓣,此瓣的作用有防止盲肠内容物逆流入回肠的作用,并阻止小肠的内容物过快进入大肠,以便食物在小肠内充分吸收。

16.阑尾根部的体表投影:McBurney点右髂前上棘与脐连线的中、外1/3交点处,阑尾发炎时,此处有明显的压痛。

17.直肠的两个弯曲:直肠骶曲(突向后方)和直肠会阴曲(突向前方)

18.齿状线:肛柱下端与肛瓣共同围成的锯齿状的环形线,是内、外痔的分界标志.

19.肛直肠环:肛门外括约肌的浅部和深部、直肠下份的纵行肌、肛门内括约肌以及肛提肌共同构成一围绕肛管的强大肌环称肛直肠环,此环对肛管起着极其重要的括约作用,若手术损伤将导致大便失禁。

20.肝的外形:分上缘、右缘、下缘、左缘四缘,上面(膈面) ,下面(脏面)两面。

21.肝门:肝的脏面中部有一横沟称肝门,是肝固有动脉左、右支,门静脉左、右支,左、右肝管,神经和淋巴管等出入肝的部位。

22.第二肝门:在腔静脉沟的上端处,有肝左、中间、右静脉出肝后立即注入下腔静脉,故临床上常称此沟上端为第2肝门。

23.肝蒂:出入肝门的结构被结缔组织包绕,构成肝蒂。

24肝的位置:大部分位于右季肋区和腹上区,小部分位于左季肋区。

25.肝外胆道系统:是指走出肝门之外的胆道系统而言,包括胆囊和输胆管道(肝左管、肝右管、肝总管和胆总管)。

肌皮下部与肛门内括约肌下缘之间的水平,故活体肛诊时可触知此处为一环行浅沟即括约肌间沟。

28.胆囊三角(Calot三角):胆囊管、肝总管和肝的脏面围成的三角形区域称胆囊三角(Calot 三角),三角内常有胆囊动脉通过,因此该三角是胆囊手术中寻找胆囊动脉的标志。

29.胆囊底的体表投影:位置在右锁骨中线与右肋弓交点附近。胆囊发炎时,该处可有压痛。

30.肝胰壶腹(Vater壶腹):胆总管末端与胰管在十二指肠降部后内壁会合并且形成一略膨大的共同管道称肝胰壶腹,开口于十二肠大乳头。

31.肝胰壶腹括约肌(或称Oddi括约肌):由胆总管括约肌、胰管括约肌、肝胰壶腹周围的平滑肌。

32.胆汁排泄途径:平时,肝-肝左管、肝右管-肝总管-胆囊管-胆囊

进食,A。胆囊-胆囊管-

――胆总管-肝胰壶腹-十二指肠大乳头-十二指肠B.肝-肝左管、肝右管-肝总管

33.胰的位置、形态与分部:A胰横向位于腹上区和左季肋区,平对第1~2腰椎体。B胰可分头、体、尾3部分,各部之间无明显界限。C在胰头的下部有一向左后上方的钩突,将肝门静脉起始部和肠系膜上动、静脉夹在胰头与钩突之间。胰头肿大时,可压迫肝门静脉起始部,影响其血液回流,可出现腹水、脾肿大等症状。在胰头右后方与十二指肠降部之间常有胆总管经过,有时胆总管可部分或全部被胰头实质所包埋。当胰头肿大压迫胆总管时,可影响胆汁排出,发生阻塞性黄疸。

---精心整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消化系统知识点总结

第一部分 1、由消化管和消化腺组成。 2、消化管: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大肠;消化腺:口腔腺(唾液腺)、肝、胰、胃腺、肠腺等。 3、小肠包括: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大肠包括:盲肠、阑尾、直肠、肛管。 4、上消化道:口腔到十二指肠;下消化道:空肠以下。 5、主要功能:消化食物、吸收营养物质、排出食物残渣。 6、除口腔、咽外,消化管由内向外分黏膜、粘膜下层、肌层、外膜。 7、口腔经咽峡与咽相通(咽峡:鄂垂、两侧的腭舌弓和舌根共同围成,为口腔与咽的分界);上下牙咬合时,口腔前庭经第3磨牙后方间隙与固有口腔相通。 8、昏迷病人急救常指压或针刺人中,唇、颊分界线为鼻唇沟。 9、牙分牙冠、牙根、牙颈三部分;主要由牙釉质、牙本质、牙骨质、牙髓构成;牙周组织包括牙槽骨、牙周膜、牙龈。 10、龋齿:口腔内乳酸杆菌能使糖类酵解产酸,导致牙釉质脱落,产生空洞,称龋齿。 11、乳牙(20),恒牙(28-32);乳牙出生后6个月左右开始萌出,3岁出齐,6岁后相继脱落,恒牙开始萌出,第3磨牙(迟牙、智齿)17-25岁萌出或终身不出;(牙的记录方式结合书上图表及自身理解记忆)。 12、舌以界沟分为舌体、舌根。舌乳头分丝状乳头(最多,无味蕾)、菌状、叶状(人类已退化、轮廓乳头(最大)。 13、口腔腺(唾液腺)分泌唾液、湿润口腔、助消化。主要有三对:腮腺(腮腺管开口于上颌第二磨牙相对颊黏膜处);下颌下腺(开口于舌下阜);舌下腺。 14、咽为呼吸道和消化道共同通道,分鼻咽、口咽、喉咽三部分。 15、扁桃体有舌扁桃体、咽扁桃体、鄂扁桃体(位于口咽侧壁的扁桃体窝内,通常所说扁桃体即指鄂扁桃体)。舌扁桃体、咽扁桃体、鄂扁桃体共同围成咽淋巴环,有重要防御功能。 16、鼻咽腔咽鼓管咽口与中耳鼓室相通,因此咽部感染可引起中耳炎。 17、咽隐窝:咽鼓管圆枕后方与咽喉壁之间的一纵行凹陷,为鼻咽癌好发部位;梨状隐窝为异物易滞留部位。 18、食管上接咽下连胃贲门,约25厘米,穿食管裂孔入腹腔,分颈、胸、腹3部。 19、三处狭窄:1、食管起始处(异物易停留);2、食管与左主支气管交叉处(相当于胸骨角水平);3、穿膈肌处(相当于第10胸椎水平),三个狭窄分别约距中切牙15、25、40厘米。二三处狭窄为食管癌好发部位。 第二部分 1. 胃大部分位于左季肋区(左上腹部),上接食管、下连十二指肠,作用:容纳 和初步消化食物,分泌胃液;两壁两口(入口为贲门,与食管相连,出口为幽门,与十二指肠相连)两缘(上缘胃小弯,下缘胃大弯);分四部:贲门部、胃底、胃体、幽门部(胃窦)。 2. 胃由黏膜、黏膜下层、肌层、浆膜组成;胃腺位于黏膜层;胃底腺:主细胞(最多,分泌胃蛋白酶原);壁细胞(盐酸细胞,分泌盐酸和内因子,盐酸激活胃蛋白酶原,杀菌,内因子促进维生素B12的吸收)颈黏液细胞(分泌酸性黏液) 3. 胃黏膜屏障:由上皮细胞间的紧密连接和上皮细胞表面的黏液层构成,抵御 胃液对胃黏膜的侵蚀。 4. 小肠(消化和吸收,吸收的主要部位)上接幽门,下续盲肠,从上至下:十 二指肠、空肠、回肠。5

物理高三知识点总结模板

物理高三知识点总结模板 Summary template of physics senior 3 knowledge points 汇报人:JinTai College

物理高三知识点总结模板 前言:本文档根据题材书写内容要求展开,具有实践指导意义,适用于组织或个人。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运动的描述 1.物体模型用质点,忽略形状和大小;地球公转当质点,地球自转要大小。物体位置的变化,准确描述用位移,运动快慢S比t ,a用Δv与t 比。 2.运用一般公式法,平均速度是简法,中间时刻速度法,初速度零比例法,再加几何图像法,求解运动好方法。自由落体是实例,初速为零a等g.竖直上抛知初速,上升最高心有数,飞行时间上下回,整个过程匀减速。中心时刻的速度,平均速度相等数;求加速度有好方,ΔS等a T平方。 3.速度决定物体动,速度加速度方向中,同向加速反向减,垂直拐弯莫前冲。 力 1.解力学题堡垒坚,受力分析是关键;分析受力性质力,根据效果来处理。

2.分析受力要仔细,定量计算七种力;重力有无看提示,根据状态定弹力;先有弹力后摩擦,相对运动是依据;万有引力在万物,电场力存在定无疑; 洛仑兹力安培力,二者实质是统一;相互垂直力最大,平行无力要切记。 3.同一直线定方向,计算结果只是“量”,某量方向若未定,计算结果给指明;两力合力小和大,两个力成q角夹,平行四边形定法;合力大小随q变,只在最大最小间,多力合力合另边。 多力问题状态揭,正交分解来解决,三角函数能化解。 4.力学问题方法多,整体隔离和假设;整体只需看外力,求解内力隔离做;状态相同用整体,否则隔离用得多;即使状态不相同,整体牛二也可做;假设某力有或无,根据计算来定夺;极限法抓临界态,程序法按顺序做;正交分解选坐标,轴上矢量尽量多。 牛顿运动定律 1.F等ma,牛顿二定律,产生加速度,原因就是力。 合力与a同方向,速度变量定a向,a变小则u可大,只要a与u同向。

消化系统知识点归纳上课讲义

消化系统知识点归纳

消化系统 大纲 A口腔 1.掌握口腔的分部及其界限 2.了解唇,颊,腭的形态 3掌握舌的形态和构造,了解舌肌的一般分部和机能 4.了解乳牙和恒牙的牙式、名称和出牙时间,掌握牙的形态和构造 5.掌握三大唾液腺的位置、形态和腺管的开口部位 B咽 1.掌握咽的形态、位置和分部:掌握腭扁桃体的位置和机能 2.了解咽壁的构造 C食管 1.掌握食管的形态、位置、食管的狭窄并了解其临床意义 2.了解食管的结构特点 D胃 1.掌握胃的形态、位置和分部 2了解胃的x图像 E小肠 1.掌握小肠的分部 2.掌握十二指肠的形态、位置、分部及各部的黏膜构造特点 3.了解空、回肠的结构特点 F大肠

1.掌握大肠的分部及形态特点 2.掌握盲肠和阑尾的形态、位置及阑尾根部的体表投影 3.掌握结肠的分部及各部的位置 4.掌握直肠的形态和位置 G肝 1.掌握肝的形态、位置和体表投影 掌握胆囊的形态、位置及胆囊底的体表投影 3.掌握肝外胆道的组成、胆总管与胰管汇合的开口部位 4.了解胆汁的排出路径 H胰 1.掌握胰的形态和位置 要点: 1.轮廓乳头、菌状乳头、叶状乳头以及软腭、会厌等处的粘膜上皮中含有味蕾,丝状乳头中无味蕾。 2.咽峡:腭垂,腭帆游离缘,两侧的腭舌弓及其舌根共同围成咽峡,是口腔与咽之间的狭窄部,也是口腔与咽的分界处 3.牙式表达:乳牙20.恒压32。乳牙在上、下颌的左、右半侧各5个,共计20个。恒牙在上、下颌的左、右半侧各8个,共计32个。临床上,为了记录牙的位置,常以被检查者的方位为准,以“十”记号划分成4区,并以罗马数字Ⅰ~Ⅴ标示乳牙,用阿拉伯数字1~8标示恒牙,如“ 6”表示左上颌第1恒磨牙,“V ”则表示右下颌第2乳磨牙。

消化系统知识点归纳

消化系统 大纲 A口腔 1.掌握口腔的分部及其界限 2.了解唇,颊,腭的形态 3掌握舌的形态和构造,了解舌肌的一般分部和机能 4.了解乳牙和恒牙的牙式、名称和出牙时间,掌握牙的形态和构造 5.掌握三大唾液腺的位置、形态和腺管的开口部位 B咽 1.掌握咽的形态、位置和分部:掌握腭扁桃体的位置和机能 2.了解咽壁的构造 C食管 1.掌握食管的形态、位置、食管的狭窄并了解其临床意义 2.了解食管的结构特点 D胃 1.掌握胃的形态、位置和分部 2了解胃的x图像 E小肠 1.掌握小肠的分部 2.掌握十二指肠的形态、位置、分部及各部的黏膜构造特点 3.了解空、回肠的结构特点 F大肠 1.掌握大肠的分部及形态特点 2.掌握盲肠和阑尾的形态、位置及阑尾根部的体表投影 3.掌握结肠的分部及各部的位置 4.掌握直肠的形态和位置 G肝 1.掌握肝的形态、位置和体表投影 掌握胆囊的形态、位置及胆囊底的体表投影 3.掌握肝外胆道的组成、胆总管与胰管汇合的开口部位 4.了解胆汁的排出路径 H胰 1.掌握胰的形态和位置 要点: 1.轮廓乳头、菌状乳头、叶状乳头以及软腭、会厌等处的粘膜上皮中含有味蕾,丝状乳头中无味蕾。 2.咽峡:腭垂,腭帆游离缘,两侧的腭舌弓及其舌根共同围成咽峡,是口腔与咽之间的狭窄部,也是口腔与咽的分界处 3.牙式表达:乳牙20.恒压32。乳牙在上、下颌的左、右半侧各5个,共计20个。恒牙在上、下颌的左、右半侧各8个,共计32个。临床上,为了记录牙的位置,常以被检查者的

方位为准,以

“十”记号划分成4区,并以罗马数字Ⅰ~Ⅴ标示乳牙,用阿拉伯数字1~8标示恒牙,如“ 6”表示左上颌第1恒磨牙,“V ”则表示右下颌第2乳磨牙。 4. 颏舌肌:起自下颌体后面的颏棘,肌纤维呈扇形向后上方分散,止于舌正中线两侧。两侧同时收缩,拉舌向前下方,即伸舌;单侧收缩可使舌尖伸向对侧。舌尖偏向瘫痪侧 7.咽淋巴环:咽后上方的咽扁桃体、两侧的腭扁桃体、咽鼓管扁桃体和舌扁桃体共同围成咽淋巴环,对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具有防御作用 8.食管位置和分部(1)位置(2)分部:颈部、胸部、腹部 三个狭窄部: 第一狭窄:食管的起始处,相当于第6颈椎体下缘水平,距中切牙约15cm; 第二狭窄:食管在左主支气管的后方与其交叉处,相当于第4、5胸椎体之间水平,距中切牙约25cm; 第三狭窄:食管通过膈的食管裂孔处,相当于第10胸椎水平,距中切牙约40cm 狭窄部是食管异物易滞留和食管癌的好发部位。 9.胃的位置形态:胃大部分位于左季肋区,小部分位于腹上区。胃是肌性囊状结构,有两壁、两口、两缘,并可分为四部,两壁为前壁和后壁,两口为入口即贲门和出口即幽门,两缘为上缘即胃小弯和下缘即胃大弯;胃分胃底,胃体。贲门部和幽门部四部,幽门部又分为幽门窦和幽门管。 10.幽门瓣:在幽门处黏膜形成环形的皱襞称幽门瓣,突向十二指肠腔内,有阻止胃内容物进入十二指肠的功能。 11.幽门括约肌:环形肌环绕于胃的全部,在幽门处增厚称为幽门括约肌,在幽门瓣的深面,有延缓胃内容物排空和防止肠内容物逆流至胃的作用 12. 十二指肠球:十二指肠上部左侧与幽门相接的一段肠管壁较薄,管腔大,黏膜面光滑平坦,无环状皱襞,故临床常称为十二指肠球,是十二指肠溃疡及穿孔的好发部位 13.十二指肠大乳头:降部的黏膜形成发达的环状襞,其中份后内侧壁上有一纵行的皱襞称十二指肠纵襞,其下端的圆形隆起称十二指肠大乳头。距中切牙约75cm,为肝胰壶腹的开口处。 14.十二指肠悬韧带:十二指肠空肠曲的后上壁借十二指肠悬肌固定于腹后壁的又膈脚上。十二指肠悬肌和包绕于其下段表面的腹膜皱襞共同构成十二指肠悬韧带,又称Treitz韧带,是手术中确认空肠起始部的重要标志。 15.回盲瓣:会场末端突入盲肠内形成的上、下两个半月形的皱襞称回盲瓣,此瓣的作用有防止盲肠内容物逆流入回肠的作用,并阻止小肠的内容物过快进入大肠,以便食物在小肠内充分吸收。 16.阑尾根部的体表投影:McBurney点右髂前上棘与脐连线的中、外1/3交点处,阑尾发炎时,此处有明显的压痛。 17.直肠的两个弯曲:直肠骶曲(突向后方)和直肠会阴曲(突向前方) 18.齿状线:肛柱下端与肛瓣共同围成的锯齿状的环形线,是内、外痔的分界标志.

PPT知识点总结

PPT知识点总结 (红色字标识部分为本章重点掌握内容) 一、基本操作 1.演示文稿的创建、打开与保存。 2.幻灯片的选定、插入、删除、复制和移动。 3.幻灯片模板的应用,幻灯片版式的选择。 4.演示文稿四种视图方式的应用,即普通视图、幻灯片浏览视图、幻灯片放映视图及备注页视图。 5.演示文稿三种文件类型的使用,即演示文稿文件(.ppt)、模板文件(.pot)和幻灯片放映文件(.pps)。 6.演示文稿的放映、打包和打印 二、基本制作 1.文本框、图形、图像、艺术字及表格的插入及设置方法(其中图像文件的来源分为“剪贴画“和“来自文件”的图像)。 2.组织结构图的插入及设置方法:组织结构图工具栏中各按钮的使用(包括“插入”、“形状”、“版式”、“选择”、“自动套用格式”),图示工具栏的使用。 3.图表的插入与修改(图表数据表的修改及图表的格式化处理)。 4.音视频文件的插入及设置(文件来源分为来自“剪辑库”和“来自文件”况)。 5.母版的分类及使用(重点掌握幻灯片母版与标题母版的使用)。 6.配色方案的使用(包括标准配色方案和自定义配色方案)。 7.背景设置(背景颜色设置和背景填充效果设置)。 三、动画效果 1.动画方案设置(只应用于幻灯片中文本占位符中的文本) 2.切换方式设置 3.动作按钮的添加与设置 4.超级链接的设置、修改及删除 5.幻灯片自定义动画设置 ⑴动画效果设置:进入、强调、退出和动作路径。 ⑵动画参数设置:开始”、“方向”、“速度”。

⑶效果选项设置:触发器等 ⑷各种动画效果的综合运用:进入—退出、进入—强调—退出、进入—动作路径—退出、进入—动作路径—强调—退出等。 ⑸动画播放次序的调整 ⑹动画效果的修改与删除 精品文档word文档可以编辑!谢谢下载!

临床执业医师消化系统知识点慢性胃炎

临床执业医师消化系统知识点:慢性胃炎B/A型胃炎的鉴别(TANG原创)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大纲无,教材有) 又位 病因 名于

义的检查项目是 A.腹部B超 B.消化道钡餐 C.胃镜检查 D.大便隐血试验 E.胃液分析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患者反复上腹部不适,伴有反酸暧气,考虑胃部疾病,最具有诊断意义的就是胃镜检查。 2.关于慢性胃窦胃炎,不正确的是 A.引起恶性贫血

B.消化道症状多见 C.可同时存在溃疡 D.血清壁细胞抗体多为阴性 E.常有幽门螺杆菌感染『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胃窦胃炎其实就是说的B型胃炎,也就是多灶萎缩 性胃炎,不会引起恶性贫血。 消化性溃疡 ( 一) 概述——概念:因溃疡形成与胃酸/胃蛋白酶的消化作用有关而得名。 1.胃溃疡(gastric ulcer ,GU) 2.十二指肠溃疡(duodenal ulcer ,DU) ( 二) 病因和发病机制黏膜侵袭因素和防御因素失平衡的结果。 正常生理情况下,胃十二指肠黏膜的防御和修复机制: ①上皮前——黏液和碳酸氢盐(HCO3-); ②上皮细胞; ③上皮后——丰富的、毛细血管网内的血流。 ④前列腺素E――保护细胞、促黏膜血流、增加黏液及HC03分泌;表皮生长因子(EGF)――保护细胞、促进上皮再生。 某些因素损害了这一机制――胃酸/ 胃蛋白酶对胃黏膜自身消化、 侵蚀——溃疡形成 (1)Hp 和NSAIDs ——损害胃十二指肠黏膜屏障——导致消化性溃疡发病的最常见病因——已知的主要病因。

(2) 胃酸 ——过度分泌,远远超过黏膜的防御作用——在溃疡形成中起关键作用。 1.消化性溃疡最主要的症状是 A.暖气反酸 B.恶心呕吐 C.节律性上腹痛 D.无规律性上腹痛 E. 粪便黑色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消化性溃疡最主要的症状是节律性上腹痛。 2.胃溃疡最常见的发病部位是 A.胃前壁 B.胃后壁 C.胃大弯及胃底 D.胃小弯近贲门处 E. 胃窦小弯侧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胃溃疡最常见的发病部位是胃窦小弯侧。 3.诊断消化性溃疡并发幽门梗阻最有价值的临床表现是 A.进餐后上腹部饱胀不适 B.呕吐物量大 C.呕吐物内含大量宿食

电解质溶液知识点总结模板.doc

电解质溶液知识点总结 一、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 非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和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 【注意】 1.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范畴都是化合物,所以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2.化合物为电解质,其本质是自身能电离出离子,有些物质溶于水时所得溶液也能导电,但这些物质自身不电离,而是生成了一些电解质,则这些物质不属于电解质。如:SO2、 SO3、 CO2、 NO2等。3.常见电解质的范围:酸、碱、盐、金属氧化物、水。 二 . 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强电解质:在溶液中能够全部电离的电解质。则强电解质溶液中不存在电离平衡。 弱电解质:在溶液中只是部分电离的电解质。则弱电解质溶液中存在电离平衡。 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的区别 强电解质弱电解质 定义溶于水后几乎完全电离的电解质溶于水后只有部分电离的电解质化合物类型离子化合物及具有强极性键的某些具有弱极性键的共价化合物。 共价化合物 电离程度几乎 100%完全电离只有部分电离 电离过程不可逆过程,无电离平衡可逆过程,存在电离平衡 溶液中存在的微只有电离出的阴阳离子,不存在既有电离出的阴阳离子,又有电解质分子 粒(水分子不计)电解质分子 实例绝大多数的盐(包括难溶性盐)弱酸: H2CO3 、 CH3COOH等。 强酸: H2SO4、 HCl、 HClO4等强碱:弱碱: NH3· H2O、Cu( OH)2 Fe( OH)3等。 Ba( OH)2 Ca( OH)2等 电离方程式 + —+ _ KNO3→ K +NO3 NH3· H2ONH4+OH + 2 —+_ _ +2- H2SO→ 2 H +SO H2SH+HS HS H +S 4 4 【注意】 1.强、弱电解质的范围: 强电解质:强酸、强碱、绝大多数盐 弱电解质:弱酸、弱碱、水 2.强、弱电解质与溶解性的关系: 电解质的强弱取决于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是否完全电离,与溶解度的大小无关。一些难溶的电解质,但溶解 的部分能全部电离,则仍属强电解质。如:BaSO4、BaCO3等。 3.强、弱电解质与溶液导电性的关系: 溶液的导电性强弱与溶液中的离子浓度大小有关。强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不一定强,如很稀的强电解质溶液,其离子浓度很小,导电性很弱。而弱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不一定弱,如较浓的弱电解质溶液,其电离 出的离子浓度可以较大,导电性可以较强。

七年级下册生物消化系统重要知识点复习课程

七年级下册生物消化系统知识要点说出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 六大营养物质:糖类、蛋白质、脂肪、水、无机盐、维生素。 脂肪:人体内重要的备用能源物质富含脂肪的食物:花生、动(植)物油、肥肉、大豆等 糖类:人体内主要的供能物质富含糖类的食物:蔗糖、大米、小麦、馒头、马铃薯、红薯等 蛋白质:建造和修复身体的重要原料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奶、蛋、鱼、肉等注:糖类、脂肪、蛋白质是三大能源物质。 水:细胞的主要组成成分,约占体重的60﹪-70﹪。 维生素:人体需求量少,不是构成人体细胞的主要原料,不能供能,但生命活动又必不可少的物质。 *描述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 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 1、消化道由上到下依次是: (1)口腔——牙齿的咀嚼磨碎食物,舌的搅拌使食物和唾液混合 (2)咽和食道——食物的通道,没有消化作用。 (3)胃——通过蠕动,使食物和胃液混合,并初步消化,是消化道中最膨大的器官。(4)小肠——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小肠的起始部位为十二指肠) (5)大肠——使食物残渣推向肛门(大肠的起始部位为盲肠) (6)肛门 2、消化腺 (1)唾液腺——分泌唾液,唾液淀粉酶能初步消化淀粉(淀粉

(2)胃腺——分泌胃液,能初步消化蛋白质 (3)肠腺——分泌肠液,能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 (4)胰腺——分泌胰液,能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 (5)肝脏——分泌胆汁,不含消化酶,胆汁能乳化脂肪(把脂肪分解成脂肪颗粒)。 注意:唾液腺、胰腺、肝脏位于消化道外,胰腺和肝脏分泌的消化液注入到十二指肠后与食物接触。胃腺和肠腺位于消化道内。肝脏是最大的消化腺。 *概述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1、食物的消化 蛋白质:消化始于胃,最终被消化成氨基酸 糖类:消化始于口腔,最终被消化成葡萄糖 脂肪:消化始于小肠,最终被消化成甘油和脂肪酸 2、营养物质的吸收 胃能吸收少量水和无机盐;小肠吸收全部的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及大部分水、无机盐和维生素;大肠只吸收少量水、无机盐和一部分维生素。 小肠是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决定这个功能的结构特点是:1)成人小肠一般有5-6米,是消化道中最长的一段;2)小肠内有许多皱襞,皱襞上有许多绒毛状突起——小肠绒毛,大大增加了小肠的吸收面积。被吸收后,随即由内壁毛细血管吸收氨基酸和葡萄糖等营养物质运往全身。 *合理营养是指全面而平衡的营养。 1.一日三餐,按时进餐 2.不偏食、不挑食、不暴饮暴食 3.均衡摄入五类食物(平衡膳食宝塔) *设计一份合理的食谱 早、中、晚餐的能量应当分别占30%、40%、30%。三餐应该按时。 每天要合理补充各种人体所必须的五类食物,即“平衡膳食宝塔”中五类食物 平衡膳食宝塔各层食物类型及主要含有的营养物质: 谷类(淀粉)>蔬菜和水果类(无机盐和维生素)>鱼、禽、肉、蛋类(蛋白质和脂肪)>奶类和豆类食物(蛋白质) >油脂类(脂肪) *关注食品安全 1.食用蔬菜水果之前,应该浸泡、冲洗,或削皮; 2. 买食品时,应注意检验是否合格,是否变质等; 3. 发芽的马铃薯和毒蘑菇等有毒食品不要食用; 4.经常保持厨房和炊具的干净。 注:食物污染可分为生物性污染和化学性污染。

七年级生物下册消化和吸收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消化和吸收》教案 一、教学目标: ①描述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 ②概述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③运用实验法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并得出合理的结论。 ④尝试解读营养物质在消化道内被吸收的曲线图。 ⑤分析小肠的结构和功能的关系,说出小肠的结构与吸收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二、重点和难点: 重点:①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②分析小肠的结构和功能难点: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三、安排:2 四、课程安排 食物在消化系统中的变化 1、消化系统的组成 2、探究馒头在中腔中的变化 提出问题 制定并实施计划 表达交流、得出结论 3、消化的全过程 营养物质的吸收 (1)〈资料分析〉 小肠的特点 (2)〈进一步探究〉 家畜小肠的内部结构 小结、课后练习 (1)学生回忆上节课所学的内容,思考并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2)小品表演,引起思索人的胖瘦与消化吸收的关系。 观看画面、回答问题

(1)思考,结合自己的体验回答,口腔内与消化有关的结构和主要作用。 (2)细嚼馒头,说出自己尝出什么味道?并思考为什么会尝出甜味? (3)根据提示,制定自己的探究计划。交流探究计划,实施探究计划 (4)小组交流探究过程、结果和结论并分析。 (5)提出改进意见 (6)全班交流观察的现象、分析其原因和得出的结论。 (7)概括消化的概念 ①仔细观看,为完成“西瓜子历险记”做准备。 ②思考、回答问题。 ③观察实验现象并回答问题 思考、回答,加深理解小肠是消化的主要器官。 ④设计表格,归纳总结,消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⑤展示自己设计的表格,并相互评价。 阅读资料,比较:大肠、小肠的特点,理解小肠的特点与其功能的适应。 用放大镜观察,加深理解小肠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观察、理解小肠内表面的皱壁及绒毛的作用。 课后完成 (1)设问引起学生疑惑,激发学习欲望。 (2)教师启发:引入新课 演示消化系统组成的课件、提问 (1)引出口腔中的消化,让学生体会进食时牙齿、舌、唾液的作用。 (2)请学生嚼咀馒头,设问,引出馒头在口腔中发生的变化,引起学生进行探究。(3)媒体演示探究提示及参考方案。 (4)教师巡回指导、答疑。 (5)指导学生进一步完善探究计划。 (6)鼓励、肯定学生的回答并补充。 (7)引导学生归纳消化的概念 ①媒体演示消化的全过程 ②设问:胃病和肝炎对消化的影响及其保健。 ③演示的演示实验,提问:胆汁对脂肪的消化有什么作用?

初中语文思维导图模板与知识点总结

初中语文思维导B9棋板与知识点总结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初中语文思维导图模板与知识点总结》的内容,具体内容:思维导图将我们大脑思维模式用图形的方式呈现出来,让思维可视化,思维导图复习初中语文知识点,下面是由我整理的初中语文思维导图,谢谢你的阅读。初中语文思维导图(一)初中... 思维导图将我们大脑思维模式用图形的方式呈现出来,让思维可视化,思维导图复习初中语文知识点,下面是由我整理的初中语文思维导图,谢谢你的阅读。 初中语文思维导图(一) 初中语文思维导图(二) 初中语文思维导图(三) 初中语文思维导图(四) 初中语文思维导图(五) 初中语文所有古诗 人教版初中语文必背古诗词 一、七年级上册(一)、课内古诗背诵 【观沧海】(曹操〃东汉)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

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次北固山下】(王湾〃唐)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唐)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儿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西江月】(辛弃疾〃南宋)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元)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二)、课外古诗词背诵 【龟虽寿】(曹操东汉)神龟虽寿,犹有竟时。滕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除伏栃,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己。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过故人庄】(孟浩然〃唐)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唐)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 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唐)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夜雨寄北】(李商隐〃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

2020临床执业医师考试《消化系统》263个考点(必备)

2020临床执业医师考试《消化系统》263个考点(必备) 1、十二指肠高选择术附加幽门成形术的目的是避免发生胃潴留 2、降结肠癌早期表现为排便习惯与粪便改变 3、溃疡性结肠炎并发中毒性巨结肠的常见诱因是低血钾 4、克罗恩病典型的表现不包括受累肠段弥漫性充血水肿伴糜烂 5、胆囊动脉最多来源于肝右动脉 6、中国人急性胰腺炎最常见的病因是胆道系统疾病 7、急性胰腺炎血清淀粉酶值的高峰出现在发病后24小时 8、病因不明的急性腹膜炎手术切口多选择右旁正中 9、急性阑尾炎时,判断阑尾尖端指向盆腔的体征是闭孔内肌试验阳性 10、原发性肝癌最常见淋巴转移部位是肝门 11、细菌肝脓肿致病菌最常侵入途径是胆道系统 12、判断疝是否绞窄依据是疝内容物是否有血循环 13、肛门截石位肛裂好发于6点 14、有助于诊断肝性脑病血液化验指标是血氨 15、可确诊反流性食管炎的依据是胃镜发现食管下端黏膜破损 16、判断慢性胃炎有无活动的病理学依据是中性粒细胞浸润 17、家族性息肉首选开腹手术 18、外科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重点是治疗和预防出血 19、汇入门静脉的血流中,来自脾的血液占20% 20、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特征性表现是Reynolds五联征 21、胃食管反流患者需定期接受内镜复查的是Barrett食管 22、标志将肝脏分为大致相等的两半的是正中裂 23、有肠绞窄的机械性肠梗阻临床征象表现为有明显腹膜刺激征 24、有关结肠癌的描述,正确的是浸润性癌多发生在左半结肠,易引起肠腔狭窄 25、急性重症胰腺炎的临床表现一般不包括——腹泻,包括的有 (1)发热 (2)消化道出血 (3)休克

(4)腹膜炎 26、急性胃炎的临床表现不包括黄疸,包栝的有 (1)呕吐 (2)消化道出血 (3)上腹痛 (4)穿孔 27、结核性腹膜炎临床表现的描述恰当的是青壮年多见,男女比例约1:2 28、早期食管癌的X线表现为黏膜呈局限性管壁僵硬 29、肝硬化患者肝功能减退的临床表现不包括脾大,包括的有 (1)浮肿(2)黄疸(3)齿龈出血(4)肝掌 30、增殖性肠结核患者不经常出现的临床表现是腹泻 31、肝癌的临床表现中,提示属晚期的表现的是肝区肿块 32、婴儿肠套叠的三大表现是腹痛、血便、腹部肿块 33、中晚期胰头癌的表现为黄疸呈进行性加重 34、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表现下列错误的是易形成肠瘘,正确的有 (1)左下腹有压痛(2)腹痛-便意-便后缓解(3)可有发热(4)常有腹胀 35、胃大部分切除术后早期并发症为胃排空延迟 36、腹腔镜胆囊切除优于开腹肪囊切除不包括一胆道损伤的风险性小,包括的有(1)住院时间短(2)腹壁创伤的并发症少(3)可早期恢复正常活动(4)术后疼痛轻 37、急性肝衰竭时不可能出现胆红质正常 38、胆囊切除手术中,不适合胆总管探查指征是胆囊水肿 39、急性胰腺炎诊断中,不正确的是血清淀粉酶值高低与病情轻重成正比,正确的有(1)血清淀粉酶在发病后24-48小时达到高峰(2)血清淀粉酶在发病后3-12小时开始升高(3)尿淀粉酶在发病12-24小时后开始上升(4)血清淀粉酶高于128Winslow单位 40、胃切除术后呕吐的原因不包括倾倒综合征,包括的有(1)胃排空延迟(2)输出段梗阻(3)吻合口梗阻(4)输入段梗阻 41、乙型肝炎后肝硬化的主要合并症不包括急性肝静脉血栓形成,包括的有(1)肝癌(2)肝功能衰竭(3)急性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3)门静脉高压症

七年级生物消化与吸收知识点

消化和吸收一、消化系统的组成及功能 二、食物的消化与吸收 (一)食物在消化系统中的变化消化道 消化腺 消化道 口腔:牙齿咀嚼食物,舌搅拌食物并使食物与唾液充分混合 咽:食物的通道 食道:食物进入体内的通道,能蠕动,将食物推入胃中 胃:是消化道最膨大的部分,通过蠕动搅磨食物,使食物与胃液充分混合并进行初步消化 小肠:在消化道中最长,通过蠕动促进消化,并吸收营养物质,将食物推入大肠,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 大肠:通过蠕动,将食物残渣推向肛门 肛门:粪便通过肛门排出体外 唾液腺:分泌唾液,其中的唾液淀粉酶能初步消化淀粉 胃腺:分泌胃液,其中的蛋白酶能初步消化蛋白质 胰腺:分泌胰液,胰液中含有消化蛋白质、淀粉、脂肪的酶,胰液是最具消化力的消化液 肠腺:分泌肠液,肠液中含有消化蛋白质、淀粉、脂肪的酶 肝脏:是人体最大的腺体,分泌胆汁。胆汁不含消化酶,但可以使脂肪乳化成脂肪微粒 消化系统 消化腺 消化道

1、在口腔中的变化 2、在胃中的变化 麦芽糖淀粉唾液淀粉酶??????→? 中间产物(蛋白胨)蛋白质胃蛋白酶 ?????→? 3、在小肠内的变化 葡萄糖小肠中 麦芽糖小肠中淀粉麦芽糖酶淀粉酶?????→??? ??→? 氨基酸小肠中蛋白质蛋白酶、肽酶 ????????→? 脂肪酸甘油小肠中 脂肪微粒小肠中脂肪脂肪酶 胆汁+????→??? ?→? (二)营养物质的吸收 1、与营养物质吸收有关的器官 胃——吸收少量的水和酒精 小肠——吸收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及大部分的无机盐和水、酒精 大肠——吸收少量的水、无机盐和部分维生素 口腔和食道基本不吸收什么物质,但口腔黏膜可以吸收少量的药物。 2、小肠的结构与吸收作用相适应的条件:

(新教材)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2.8食物在身体里的旅行 教学设计

8食物在身体里的旅行 教学目标 1、知道食物被口腔初步消化之后,就会进入人体内部的其他消化器官。 2、了解食物在人体各个消化器官“旅行”的过程,知道人的消化器官有哪些部分组成,认识人的消化系统图。 3、通过模拟食道工作和胃工作的实验,进一步了解食物在食道和胃部的消化过程,体会食道和胃的作用。 4、知道消化器官是人体的重要器官,非常容易受到伤害,我们要养成良好的用餐习惯,保护消化器官。 教学重点 了解人体的消化器官,体会食物在食道和胃部的消化情况,体会这两个消化器官的作用。 教学难点 1、了解人的消化器官,体会食物在人体内部的“旅行”过程。 2、懂得消化器官的重要性,养成良好的用餐习惯,保护我们的消化器官。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人体消化系统图、模拟食道和胃部工作的实验操作材料等等。教学过程 一、聚焦 上一节课,我们了解了食物在口腔里的变化,下面老师来考考大家上节课的学习情况。 1、食物进入的第一个消化器官是(口腔)。 2、人的牙齿分为(门齿)(臼齿)(犬齿)。其中门齿的作用是(用来切割食物),臼齿的作用是(用来咀嚼食物),犬齿的作用是(用来撕碎食物)。 3、食物在口腔消化的过程中,有(牙齿)和(舌头)等等消化工具发挥作用。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口腔是人体的消化器官之一,食物会在口腔中完成初步的消化。为进一步消化提供便利条件。那么,食物进入人体之后,又会经历哪些器官?按照什么样的路线行进呢?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探讨食物的消化。 板书课题:8,食物在身体里的旅行

二、探索 活动一:认识人的消化器官 人的消化器官有哪些? 人的消化器官主要包括口腔、食道、胃、小肠和大肠。 活动二:食物在人体各个消化器官的旅行 食物在人体各个消化器官是怎样“旅行”的呢?请大家将食物在人体各个消化器官“旅行”的过程画在左边的人体轮廓图中。 同学们画的对不对呢?出示课本37页的人体消化器官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进一步了解人体消化器官的组成部分及食物在人体各个消化器官“旅行”的过程。 请将我们绘出的食物在人体各个消化器官“旅行”的过程与科学家绘制的人体消化系统图进行比较,看一看我们画的准确不准确?科学不科学? 学生对照,并且做适当的修改,进一步认识人的消化器官以及食物在人体各个消化器官的“旅行”过程。 活动三:模拟食道工作的实验 1、教师引导:食物离开口腔之后,第一个经过的消化器官就是食道,食物又是怎样经过食道的呢?下面我们来进行模拟食道工作的实验。 2、出示课本38页的下面两幅图,引导学生看一看,并读一读旁边的文字,了解食道模拟实验的方法及要求。 实验材料:一只干净柔软的透明塑料管、一小块馒头。 实验方法: 把塑料管竖直摆放,模拟我们的食道。然后把一小块馒头放入塑料管内,用手指挤压馒头上面的塑料管,模拟食道的蠕动。 实验目的:体会食物在食道中的旅行过程。 实验要领: 在进行实验操作的时候,塑料管要竖直摆放,这样才能更好的模拟我们的食道。 一小块馒头放入食道内,用手指挤压馒头上面的塑料管,使馒头顺着塑料管向下移动。 3、学生分小组进行实验操作,一边操作,一边观察食物在塑料管内的蠕动过程。 全班交流,说一说实验操作的感受。

概率初中知识点总结模板

概率初中知识点总结模板 Summary template of junior high school knowledge points of p robability 汇报人:JinTai College

概率初中知识点总结模板 前言:本文档根据题材书写内容要求展开,具有实践指导意义,适用于组织或个人。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1、统计 科学记数法:一个大于10的数可以表示成A*10N的形式,其中1小于等于A小于10,N是正整数。 扇形统计图: ①用圆表示总体,圆中的各个扇形分别代表总体中的不 同部分,扇形的大小反映部分占总体的百分比的大小,这样的统计图叫做扇形统计图。 ②扇形统计图中,每部分占总体的百分比等于该部分所 对应的扇形圆心角的度数与360度的比。 各类统计图的优劣:条形统计图:能清楚表示出每个项 目的具体数目;折线统计图:能清楚反映事物的变化情况;扇形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出各部分在总体中所占的百分比。 近似数字和有效数字: ①测量的结果都是近似的。 ②利用四舍五入法取一个数的近似数时,四舍五入到哪

一位,就说这个近似数精确到哪一位。 ③对于一个近似数,从左边第一个不是0的数字起,到 精确到的数位止,所有的数字都叫做这个数的有效数字。 平均数:对于N个数X1,X2…XN,我们把(X1+X2+…+XN)/N叫做这个N个数的算术平均数,记为X(上边一横)。 加权平均数:一组数据里各个数据的重要程度未必相同,因而,在计算这组数据的平均数时往往给每个数据加一个权,这就是加权平均数。 中位数与众数: ①N个数据按大小顺序排列,处于最中间位置的一个数据(或最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叫做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②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大的那个数据叫做这个组数据 的众数。 ③优劣:平均数:所有数据参加运算,能充分利用数据 所提供的信息,因此在现实生活中常用,但容易受极端值影响;中位数:计算简单,受极端值影响少,但不能充分利用所有数据的信息;众数:各个数据如果重复次数大致相等时,众数往往没有特别的意义。

消化系统重点总结(一)

消化系统重点总结(一) 1、由消化管和消化腺组成。 2、消化管: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大肠;消化腺:口腔腺(唾液腺)、肝、 胰、胃腺、肠腺等。 3、小肠包括: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大肠包括:盲肠、阑尾、直肠、肛管。 4、上消化道:口腔到十二指肠;下消化道:空肠以下。 5、主要功能:消化食物、吸收营养物质、排出食物残渣。 6、除口腔、咽外,消化管由内向外分黏膜、粘膜下层、肌层、外膜。 7、口腔经咽峡与咽相通(咽峡:鄂垂、两侧的腭舌弓和舌根共同围成,为口腔 与咽的分界);上下牙咬合时,口腔前庭经第3磨牙后方间隙与固有口腔相通。 8、昏迷病人急救常指压或针刺人中,唇、颊分界线为鼻唇沟。 9、牙分牙冠、牙根、牙颈三部分;主要由牙釉质、牙本质、牙骨质、牙髓构成; 牙周组织包括牙槽骨、牙周膜、牙龈。 10、龋齿:口腔内乳酸杆菌能使糖类酵解产酸,导致牙釉质脱落,产生空洞,称龋齿。 11、乳牙(20),恒牙(28-32);乳牙出生后6个月左右开始萌出,3岁出齐,6岁后相继脱落,恒牙开始萌出,第3磨牙(迟牙、智齿)17-25岁萌出或终身不出;(牙的记录方式结合书上图表及自身理解记忆)。 12、舌以界沟分为舌体、舌根。舌乳头分丝状乳头(最多,无味蕾)、菌状、叶状(人类已退化、轮廓乳头(最大)。 13、 14、口腔腺(唾液腺)分泌唾液、湿润口腔、助消化。主要有三对:腮腺(腮腺管开口于上颌第二磨牙相对颊黏膜处);下颌下腺(开口于舌下阜);舌下腺。 15、咽为呼吸道和消化道共同通道,分鼻咽、口咽、喉咽三部分。 16、扁桃体有舌扁桃体、咽扁桃体、鄂扁桃体(位于口咽侧壁的扁桃体窝内,通常所说扁桃体即指鄂扁桃体)。舌扁桃体、咽扁桃体、鄂扁桃体共同围成咽淋巴环,有重要防御功能。 17、鼻咽腔咽鼓管咽口与中耳鼓室相通,因此咽部感染可引起中耳炎。 18、咽隐窝:咽鼓管圆枕后方与咽喉壁之间的一纵行凹陷,为鼻咽癌好发部位;梨状隐窝为异物易滞留部位。 19、食管上接咽下连胃贲门,约25厘米,穿食管裂孔入腹腔,分颈、胸、腹3部。 20、三处狭窄:1、食管起始处(异物易停留);2、食管与左主支气管交叉处(相当于胸骨角水平);3、穿膈肌处(相当于第10胸椎水平),三个狭窄分别约距中切牙15、25、40厘米。二三处狭窄为食管癌好发部位。

消 化 系 统 的 检 查教材

消化系统的检查 讲义 谭桂甲

消化系统的检查 教学要求 教学目标: 1.学会动物饮食状态的观察,重点掌握反刍动物反刍、嗳气等生理特点。 2.掌握异常排粪动作的几种表现形式。 3.掌握各种动物的开口法,以及口腔检查的临床意义。 4.熟悉咽和食管的检查方法。 5.掌握各种动物腹部的检查方法。 6.重点掌握反刍动物前胃和皱胃的检查方法和临床意义。 7.一般了解大动物的直肠检查的方法和临床应用。 教学学时6课时 教学重点: 1.动物的口腔检查及开口法。 2.反刍动物反刍、嗳气的生理特点和反刍障碍的临床意义。 3.反刍动物瘤胃、网胃、瓣胃、皱胃的检查方法和临床意义。 教学内容: 一、消化系统的解剖知识 消化系统包括消化管和消化腺两部分。 消化管包括口腔、咽、食管、胃(反刍动物如牛、羊、有四个胃:瘤胃、网胃、瓣胃、皱胃,而马属动物、猪、犬都只有一个胃)、小肠(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大肠(盲肠、结肠和直肠)和肛门。 消化腺有唾液腺、肝、胰等

二、消化系统检查的重要性 消化系统结构复杂,患病率高,病死率较高,而且许多传染病,寄生虫病、营养代谢疾病、中毒病等都在消化系统呈现明显的病理变化,因此,在疾病诊断中,对消化系统要特别注意检查。 消化系统的检查方法:视诊、触诊、叩诊、听诊嗅诊和特殊的检查方法,如穿刺、化验、X线等 禽类的检查主要通过食欲、粪便的性状以及病理解剖来诊断,以直接发现患病的部位和判定疾病的性质。 三、饮水、采食状况的检查 饮欲和食欲:主要是通过问诊和视诊来了解动物的采食和饮欲情况。动物食欲的好坏,是根据动物采食的快慢,咀嚼是否有力以及采食量等进行综合判断。健康动物由于饲料、环境的改变等原因可引起暂时性的食欲变化。 在生理情况下,饮水的多少与气候、运动、饲料的含水量有关。病理状态下,出现饮欲增进或饮欲减退。 动物正常采食方式: 马、羊用唇和切齿摄食饲料;牛用舌卷食草料,猪主要靠上、下腭动作而采食,犬用舌进行舔食。 饮欲和食欲的病理变化: 食欲减退:即采食量减少或厌食。主要见于消化道疾病、热性病及疼痛 疾病。 食欲废绝:即病畜完全不采食,见于重症疾病,一般是预后不良 食欲不定:即食欲时好时坏,变化无常,见于慢性消化不良。 食欲亢进:即采食量超过正常量,见于重症后的恢复期和肠道寄生虫病。

古代汉语知识点总结模板良心出品必属

古代汉语知识点总结 、什么是古代汉语:1古代汉语:古代汉民族的语言。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古代汉语泛指“五四”以前的汉民族语言,与现代汉语相对而言;狭义的古代汉语特指以先秦口语为基础的上古汉语书面语,即文言(或文言文、古文)。 2汉语发展的历史分期: ①上古汉语:先秦两汉到魏晋时期。其书面语是在先秦口语基础上形成的文言。 ②中古汉语:南北朝到唐宋时期。其书面语是在六朝后在北方话基础上形成的古白话。 ③近代汉语:元明清时期。其书面语是以近代北方话为基础的近代白话。 ④现代汉语:“五四”以后。其书面语是在现代北方话基础上形成的普通话。 2学习古汉语的基本方法: ①把握知识体系,突出重点难点;②文选与通论有机结合; ③充分利用工具书和现代学习工具;④博学好问、勤于积累、善于总结。 二、古汉语研究的三个重要阶段 1汉初到东晋末:偏重于文字、训诂研究,是古代汉语语义研究的重要阶段。著作有毛亨《诗诂训传》、扬雄《方言》、许慎《说文解字》、郑玄《毛诗笺》等。 2南北朝到明末:偏重于韵律及音系研究,是古代汉语语音研究的重要阶段。著作有沈约《四声谱》、陆法言《切韵》、陈彭年《广韵》、周德清《中原音韵》等。 3 清代:古汉语研究全面发展并成就辉煌的阶段。出现了一大批古文字、音韵、训诂等国学大师及语言学名著。如: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王筠《说文句读》、桂馥《说文解字义证》(以上说文四大家)、王念孙《广雅疏证》、王引之《经义述闻》、刘淇《助字辨略》、陈澧《切韵考》、戴震《声韵考》、阮元《经籍纂诂》、章炳麟《国故论衡》、孙怡让《契文举例》、罗振玉《殷文存》等。

三、什么是文字: 1 定义: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是人类最重要的辅助性交际工具。 2 起源:文字起源于记事图画。两万多年前的山洞壁画,多具记事性质。我国云南纳西族东巴象形文字是当今唯一活着的象形文字,被誉称为“人类古文化的活化石”。 3三大古老文字:古美索不达尼亚的楔形文字、古埃及的圣书文字(钉头文字)、甲骨文体系的古汉字。(周有光认为发源于中美洲古土著族的玛雅文字是笫四大古文字)四、汉字的发展(形体演变):分古文字、今文字两个阶段。 1 秦以前的古文字: ①甲骨文:殷商时刻在龟甲兽骨上的古文字,主用于占卜。又叫甲骨卜辞、殷墟文字等。 ②金文:周代铸在青铜器上的古文字,多为铭记之辞。又叫钟鼎文、铜器铭文。 ③战国古文字:分秦大篆和六国古文字。秦大篆:战国时秦国古文字,保存于籀文、石鼓文、诅楚文等里面。六国古文字:指与秦大篆同时代的齐、楚、燕、韩、赵、魏六国的古文字。 ④小篆:又叫秦篆,省改大篆而形成的秦代通行的标准文字。《说文?叙》:“皆取《史籀》大籀,或颇省改,所谓小篆者也。” 2 秦以后的今文字: ①隶书:有秦隶、汉隶之分。秦隶:又叫古隶,相传为秦时徒隶创制,是对小篆的一种简化写法。秦隶承上启下,处于由小篆到汉隶的过渡阶段。汉隶:又叫今隶,汉代通行的标准文字。汉隶承秦隶而来,如果说秦隶是古文字的结尾,那么汉隶就是今文字的开端。 ②楷书:又叫真书或正书,是魏晋以来的通行的汉字字体。“楷” 有“楷模”、“法式”之义。楷书直接从“八分”汉隶演变来,是综隶、草之长而产生的新字体。 ③草书:是某种正规书体的草率写法。又分章草、今草和狂草三种。章草由隶书草化而来,又叫隶草,东汉章帝时命名;今草由章草演变而来,去掉隶草的波折挑法而趋楷化;狂草由今草演变而来,书写快速诡奇,笔画顺势勾连,泼洒随意恣肆。 ④行书:行书是一种介于楷书和今草之间的字体,产生于东汉末年,盛行于晋代。东晋王羲之、王献之父子是行书书法代表人物。行书又有行楷和行草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