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医大师裘沛然逝世
国医大师裘沛然早年的家学师承渊源

・
8 01 ・
国医大师裘 沛然早 年 的家 学师 承渊源
裘陈江 王庆其 ( 指导 )
上海 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 上海 2 0 1 2 0 3
关键词 裘沛然 施 叔 范 裘 汝根 裘毓麟 家学师承 中 医传 承
应 聘进 入上 海 中医学 院 ( 现上海 中医药 大学 ) 从 事教 学
工作后 , 历任针灸 、 经络 、 内经 、 中医基础理论 、 各 家学说
我 国当代著名 的 中医大家 , 在 医学上造 诣高深 , 悬壶济
世。 尤 为世人 称颂 的是 , 他还 是一位通 晓文史 的学者与
等教 研 室 的主任 。 其 一 生 中担任 过众 多 重要 的学 术 职
诗人 , 所创诗 作更是 闻名海上 。 因此探 寻施叔范 与裘老 早 年师传受授 的具体史料 , 可为 了解裘老 的诗学成就提
供诸 多线索 。
施 叔范 幼名 德范 , 生 于 甲辰年 ( 1 9 0 4 年) 三月初 六 日姚 北坎墩 ( 今属 慈溪直塘 乡 ) , 1 9 7 9 年5 月 6日卒于余
晚年的散碎追忆而成 , 所 以通过搜索史料仍 然可 以弥补
一
些事件 的空 白, 梳 理重要 的轨迹线 索 。 本 文 以追本溯
源 为 旨趣 , 在裘 老 自身 回忆文 字 的基 础上 , 力求进 一步 细致考 掘其家学与 师承上 的学术渊源 , 以明其 成才之路 的起点 。 l 从 施叔 范先生 于国学 专修 馆修 习诗文
裘 老在后来 的 回忆 中曾 自述是 7 岁人 私塾读 书 , 1 1
岁后师事 姚江施叔范先生 , 施 先生无疑是他 童年 时代的
如何申请医疗事故行政调解

遇到医疗纠纷问题?赢了网律师为你免费解惑!访问>>如何申请医疗事故行政调解导读:在发生医疗事故需要进行行政调解的时候,申请人需要根据医疗事故行政调解程序首先进行申请。
要如何申请医疗事故行政调解呢?1、发生医疗事故争议,当事人申请卫生行政部门处理的,应当提出书面申请。
申请书应当载明申请人的基本情况、有关事实、具体请求及理由等。
2、当事人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身体健康受到损害之日起1年内,可以向卫生行政部门提出医疗事故争议处理申请。
3、发生医疗事故争议,当事人申请卫生行政部门处理的,由医疗机构所在地的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受理。
医疗机构所在地是直辖市的,由医疗机构所在地的区、县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受理。
医疗事故行政调解申请书申请人:________与患者关系:________法定代表人:________职务:________地址:________电话:________患者________于___年___月___日至___年___月___日在_________医院治疗,经鉴定,定为______医疗事故,责任程度。
对医疗赔偿问题,经双方协商,愿通过行政调解解决,特向_________卫生局提出医疗事故赔偿行政调解申请。
申请人签字:_________年___月___日备注:此申请书由医患双方各填一份。
行政调解是对医疗事故赔偿的调解,应当在已经确定为医疗事故后,申请卫生行政部门调解。
如果医患双方当事人对是否为医疗事故还有争议,不能向卫生行政部门申请调解,卫生行政部门也不能对此进行调解。
医疗事故行政调解程序【医疗事故行政调解步骤】在申请医疗事故行政调解被受理之后,接下来就是调解的过程了。
医疗事故行政调解的步骤如下:1、保存相关病例资料发生医疗纠纷后,作为患方当事人应首先依法向医方申请复印客观病历(门诊病历、住院志、体温单、医嘱单、化验单(检验报告)、医学影像检查资料、特殊检查同意书、手术同意书、手术及麻醉记录单、病理资料、护理记录以及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病历资料)。
国医裘沛然先生拜访南怀瑾老师的经历

备注:
裘沛然先生(1913年—2010年5月3日):中国国医大师、著名中医理论家、中医临床学家、上海中医药大学和上海市中医药研究院终身教授、学者、诗人。被誉为“鸿儒大医”。
作者张耀伟简介:男,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美国马里兰大学新闻管理进修班结业,曾任世纪出版集团资产管理部主任、上海人民出版社副社长等职,现任神州通信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副总裁。
这就是心死、心静、心安,身心调和与治病的道理。
我协助裘老耕耘八年,终于帮助裘老实现了人一生最终的夙愿,出版了《人学散墨》。裘老托我专门赠送一本给南老,南老在回信中道:
“裘沛然先生道席:尊著敬收固知超群逸伦之说有益世道人心不鲜特此先丞赐容待不时请教,专此即颂,道安,乙丑正月(西元二零零九年二月十五日)。,,尹
裘老涉掠广泛,读过很多南老的书,经常与我讨论书中的观点,有时似有商榷之意,但对南老弘扬中国文化、心系民族和谐统一大业、投资兴建金温铁路等宏举可谓钦服感佩,这在他拜访南老的故事中可见一二,这正体现了这位智者的“君子见善则迁”的品格。
裘老的品格也体现在对心态和疾病的独到见解。
有一段时间,裘老夫人被怀疑有恶疾,老夫人在医院里被转来转去,一会儿查这一会儿查那,精神恍惚,如临大敌。裘老不顾住院医生的反对,硬是将夫人带回家,并告她其实没有病,吃几帖中药就好了,221占药下去后,神奇的现象出现了,老夫人的肿块消失了,精神也恢复了。
国医裘沛然先生拜访南怀瑾老师的经历
时间:2012-03-30 21:13:09 来源: 作者:张耀伟
-
-
裘公沛然先生辞世已一年了,裘老的身影常常萦绕在我的周围,我与他亦师亦友的二十年己成为我人生的一大笔财富,许多往事历历在目,大师的经世济人情怀和智慧幽默始终影响着我。
医疗事故的处罚

遇到医疗纠纷问题?赢了网律师为你免费解惑!访问>>医疗事故的处罚医疗事故的处罚当事人是否也有被处罚的可能性?以医疗事故为由,寻衅滋事、抢夺病历资料,扰乱医疗机构正常医疗秩序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依照刑法关于扰乱社会秩序罪的规定,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够刑事处罚的,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
医疗机构如何处罚?医疗机构发生医疗事故的,由卫生行政部门根据医疗事故等级和情节,给予警告;情节严重的,责令限期停业整顿直至由原发证部门吊销执业许可证,对负有责任的医务人员依照刑法关于医疗事故罪的规定,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够刑事处罚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或者纪律处分。
对发生医疗事故的有关医务人员,除依照前款处罚外,卫生行政部门并可以责令暂停6个月以上1年以下执业活动;情节严重的,吊销其执业证书。
医疗机构在何种情况下应受处罚?医疗机构违反本条例的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卫生行政部门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对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或者纪律处分:(一)未如实告知患者病情、医疗措施和医疗风险的;(二)没有正当理由,拒绝为患者提供复印或者复制病历资料服务的;(三)未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要求书写和妥善保管病历资料的;(四)未在规定时间内补记抢救工作病历内容的;(五)未按照本条例的规定封存、保管和启封病历资料和实物的;(六)未设置医疗服务质量监控部门或者配备专(兼)职人员的;(七)未制定有关医疗事故防范和处理预案的;(八)未在规定时间内向卫生行政部门报告重大医疗过失行为的;(九)未按照本条例的规定向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医疗事故的;(十)未按照规定进行尸检和保存、处理尸体的。
参加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的人员的处罚?参加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的人员违反本条例的规定,接受申请鉴定双方或者一方当事人的财物或者其他利益,出具虚假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书,造成严重后果的,依照刑法关于受贿罪的规定,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够刑事处罚的,由原发证部门吊销其执业证书或者资格证书。
国医大师裘沛然治疗胃癌病例

国医大师裘沛然治疗胃癌病例裘沛然,男,汉族,1913年1月出生,2010年5月逝世。
上海中医药大学主任医师、教授,1934年9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上海市名中医。
胃癌是由于正气内虚,加之饮食不节、情志失调等原因引起的,以气滞、痰湿、瘀血蕴结于胃,胃失和降为基本病机,以脘部饱胀或疼痛、纳呆、消瘦、黑便、脘部积块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恶性疾病。
据文献记载,胃癌的发病率约为整个消化道癌肿的40%-50%,占消化道癌肿的第一位。
男性患者,胃癌也居各器官恶性肿瘤的首位。
大多发生于40-60岁之间,85%的病人是在40岁上,但约有5%的病人年龄在30岁以下。
我国男女之比约为2.3-3.6:1。
不同国家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也有明显区别,高低之比可相差10倍。
我国在世界上居于胃癌发病率较高的国家,尤其是甘肃河西走廊、胶东半岛及江浙沿海一带。
胃癌的治疗效果还不够满意。
经多年的临床实践证明,中西医结合治疗胃癌,可以取长补短,进一步提高胃癌的治疗效果。
其途经主要有三个方面,即手术加中药、化疗加中药和放疗加中药,可以起到提高疗效或减毒增效的作用。
胃癌是最常见的癌肿之一,在中医学中属于“噎膈”、“反胃”、“症瘕”、“积聚”、“伏梁”、“心腹痞”、“胃脘痛”的范畴。
《素问·通评虚实论》:“隔塞闭绝,上下不通”。
《金匮要略·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说:“脉弦者,虚也,胃气无余,朝食暮吐,变为胃反”。
而更多的学者则以为古人所谓“心之积”的“伏梁”,在很大程度上就是现今部分胃肿瘤的临床表现。
如《素问·腹中论》说:“病有少腹盛,上下左右皆有根……病名伏梁。
……裹大脓血,居肠胃之外,不可治,治之每切按之致死。
”《难经·五十六难·论五脏积病》又说:“心之积,名曰伏梁,起脐上,大如臀,上至心下,久不愈,令人病烦心。
”这种从脐上到心下的上腹部包块,很象现今的胃癌。
中国60名国医大师名单以及基本情况

中国60名国医大师名单以及基本情况首届“国医大师”名单及基本情况(按姓氏笔画排名,名字不变颜色的为已辞世)2008年10月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原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启动了首届“国医大师”的评选活动。
2009年5月发布了《关于表彰首届“国医大师”的决定》,表彰了首批30位国医大师。
1.王玉川,男,汉族,1923年9月出生,北京中医药大学主任医师、教授,1943年3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为“首都国医名师”。
2.2王绵之,男,汉族,1923年10月出生,北京中医药大学主任医师、教授,1942年1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首都国医名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医药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3.方和谦,男,汉族,1923年12月出生,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主任医师、教授,1948年8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首都国医名师”。
4.邓铁涛,男,汉族,1916年11月出生,广州中医药大学主任医师、教授,1938年9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广东省名老中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医药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5.朱良春,男,汉族,1917年8月出生,南通市中医院主任医师、教授,1939年1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江苏省名中医。
6.任继学,男,汉族,1926年1月出生,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主任医师,1945 年4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吉林省名老中医。
7.苏荣扎布,男,蒙古族,1929年12月出生,内蒙古医学院主任医师、教授,1949年5月起从事蒙医临床工作,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自治区名蒙医。
8.李玉奇,男,汉族,1917年8月出生,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主任医师,1939 年3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
了不起,这个中医流派,竟诞生了7位国医大师!

了不起,这个中医流派,竟诞⽣了7位国医⼤师!“吴中名医甲天下,孟河名医冠吴中”。
孟河医派是发源于常州,流布于全国的地域性医学流派,形成可追溯⾄东汉三国时期,可谓为葛洪医药余绪。
⾃明末清初以来,孟河医派不断发展壮⼤,影响⼒⼀直延续⾄今⽇;全国仅有的90位“国医⼤师”中,竟有七位出⾃孟河医派,可谓名家辈出,⼈才济济。
⼀、陆⼴莘(1927-2014)⾸届国医⼤师。
18岁学中医,早年师从孟河医派陆渊雷、章次公、徐衡之等名家,进⼊过“陆渊雷医室遥从部”,曾随章次公临诊,在中央⼈民医院中医科⼯作时接受了徐衡之主任的⾔传⾝教。
陆⽼是我国第⼀批“中学西”⼈员,受过正规的中西医教育,曾在中医、西医权威机构临床、科研和教学。
他⼼智超群,且博极医源,遍求中外,不断参悟中医学的精髓,在中西医模式⽐较、当代中医的使命和发展⽅向等⽅⾯形成了逻辑严密、⾼屋建瓴的学术思想。
在当今中医界中,因为敢于提出尖锐问题、善于逻辑思辨和观点独具创见,⽽被誉为“中医界的哲学家”。
⼆、裘沛然(1913-2010)⾸届国医⼤师。
13岁跟随叔⽗学医,1931年求学于孟河医派⼤家丁⽢仁创办的上海中医学院,并在孟河医派名医丁济万诊所临床实习,也常向章次公等名医请教。
裘⽼临床经验丰富,对疑难杂症的治疗尤多⼼得,总结出疑难病证治疗⼋法,在医学界引起热烈反响;在学术理论上,裘⽼搜百家学说,在伤寒温病学的融合、经络的研究、养⽣学说、中医药学术思想等⽅⾯发表了许多新见解。
三、朱良春(1917-2015)⾸届国医⼤师。
1936年,拜孟河医派清代御医后⼈马惠卿为师学医,深得太医家传;后考⼊苏州国医专校继续深造,⼜转⼊上海中国医学院,师从孟河医派名医章次公先⽣。
朱⽼擅⽤⾍类药治疗风湿⾻病和肿瘤等疑难病症,是继明代李时珍《本草纲⽬》后,系统、详细论述⾍类药,并做实物对照的第⼀⼈。
他撰写的《⾍类药的应⽤》,被中医药院校师⽣、临床医师奉为学习、研究、应⽤⾍类药的范本。
四、颜德馨(1920-2017)⾸届国医⼤师,海派中医颜⽒内科第⼆代传⼈,其⽗颜亦鲁师从孟河医派⼤家马培之弟⼦贺季⾸届国医⼤师,海派中医颜⽒内科第⼆代传⼈,其⽗颜亦鲁师从孟河医派⼤家马培之弟⼦贺季衡。
追忆国医大师裘沛然

仁心·仁术——追忆国医大师裘沛然2010年5月3日,97岁的国医大师裘沛然先生走完了人生的最后一程。
学如测海深难积,理未穷源事可疑,诗到换年浑似梦,世犹多病愧称医。
这曾是一代大师写下的诗句,饱含自谦和隐忧,留下发人深思的哲理。
“仁术妙手心自安”是裘老在一篇文章中写到的从医追求,为了这个理想,他悬壶济世整整一辈子。
我们曾经被白衣使者大爱无疆的故事感动,也曾经被医学大师跌宕传奇的从医经历吸引,我们分享着他们敢为天下先的医学贡献,也品尝着他们得来不易的研究成果。
读了《名医大家》中15个真实的名医故事。
这些名家为人类医学事业画出一笔笔浓墨重彩的印记,也描绘了各自独特的人生曲线。
其中让我印象深刻的是这位已经逝去的上海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
因本人正在中医大学习中药学,虽然没有亲眼看到过裘老,但是看了《名医大家》中裘老的医学经历,更让我产生了想走近裘老,也许还能收获更多的念头。
今天,我想就让我们一同追忆国医大师裘沛然。
裘沛然是现代中医药高等教育的先驱者之一,中国中医药高等教育“南方学派”的杰出代表。
在上海中医学院,裘沛然历任针灸、经络、内经、中医基础理论、各家学说诸教研室主任。
由于当年任教时,学院刚刚初创,尚无现成教材。
于是,他带领针灸教研室老师,编写各种教材以应教学急需,并在短短四年中主持编写出版了六种针灸书籍。
既推动了全国针灸学术的发展,又为培养人才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就是在那个年代,裘沛然发表了非常著名的《伤寒温病一体论》。
此外,裘沛然还曾系统研究古代医书《千金方》,熟读其中六千多古方。
他常告诉学生:古方可以治今病。
但是要师其法,不泥其方。
要学会变化,古为今用。
他深谙“法无常法,常法非法”的道理。
比如,在治疗重症顽疾时,裘沛然会效法孙思邈,大胆使用大剂庞杂组方,用药精奇巧博。
然而当面对别人赋予的“名医大家”称颂时,他只是淡淡地说了这么一句:“病人的病治好了,并不是我的医术有多高明,而说明中医里面有宝,这个宝被我拾到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 G C Jl2 1 . o 2 . J M M uy 0 0 V l 5 7
・1 5 ・ 9 1
痛 , 有定 处 , 夜尤 甚 , 有瘀 点 , 痛 入 舌 脉细 涩 。方选膈 下
逐瘀 汤加减 。
种 病 因合而 为病 。发 病 机 理 主 要是 脾 运 失 职 , 肠无 小
学 家 、 医 教 育 家 , 一 批 老 中 医 药 专 家 学 术 经 验 继 承 中 第
3 讨 论
现代 医学治 疗 溃疡 性 结 肠 炎 多 采 用糖 皮质 激 素 、
肠 道抗 生素或 氨基 水杨 酸类 药物治 疗 , 近期 有效 , 远期 效果 欠 佳 , 药 后 容 易 复 发 。 自 1 5 停 8 9年 由 Smul a e
京 : 民 卫 生 出 版 社 ,0 2 9 4 人 2 0 :7 .
( 文校对 : 东平 本 苏 收 稿 日期 :0 9—1 20 2—2 ) 0
显 改善 , 肠镜 检查 见肠改善 , 肠镜检 查 见肠 黏膜病 变无 改变 者为 无效 。 2 2 治疗 效果 两 组 疗 效 比较 见 表 1 . 。试 验 结 果 经
Wi s 先提 出溃 疡性结 肠 炎 为非 菌 痢 性 结肠 炎 以 l 首 k 来 , 生 了许多 发病 学说 , 产 至今 病 因不 明。多 数学者 认 为 , 病可 能与 免疫 、 传 、 本 遗 环境 、 神 等 因素 有 关 , 精 且
被 认 为 是 结 肠 癌 的 癌 前 病 变 , 被 世 界 卫 生 组 织 列 为 已
现代难 治病 之一 。
本 病属 中医 学 “ 泻 ” “ 利 ” “ 疾 ” 范 畴 , 泄 、下 、痢 等 病位在 肠 , 涉及脾 胃肾。 多 因禀 赋 不 足 、 受外 邪 、 感 饮 食 所伤 、 志失调 、 情 病后 体虚 所致 , 可单 独致 病 , 亦可 多
《中国 医学大成 》 《中 国 医籍 大 辞 典 》 《 天 散 墨》、 、 、壶 《 学散 墨》 入 等几 十部 著作 , 学术影 响深远 。
工作 指 导老 师 , 现代 中 医药高等教 育 的先驱 者之 一 , 中
国 中医药高 等教 育“ 方 学派” 南 的杰 出代 表 。
在 学术方 面 , 沛 然 提 出关 于 中医 学术 构建 的基 裘
本 思想 ; 难 病治疗 八 法 ; 导伤寒 温病 一体 论。 他还 疑 倡 提 出“ 中医特 色 , 时代 气 息” 字 方 针 发 展 中医 学 , 八 并 对“中医可持续 发展 ” 战略提 出独 到见解 。 裘 沛 然 不仅 精 通 医道 , 兼 通 文 史 哲 , 后 出版 还 先
肾功 能失调 , 因责 之 于 湿 邪 和气 滞 血 瘀 。 中医 治疗 外
重 在 辨证论 治 , 据患 者 的临床 症状 , 根 以及 舌象 、 脉象 ,
黄连 1 g 黄 柏 l g 白及 3 g 地榆 1 g 侧柏 叶 1g 白 0, 2, 0, 5, 5,
头翁 2 g 槐 花 3 g 五 味子 2 g 肉豆 蔻 1 g 用 上法 浓 0, 0, 0, 0)
\ ; ; 0 \ \ 写 ≠ ; \ ; ;、
统计 分析 处理后 表 明 , 中医 辨证 施 治 中药 内服加 灌 肠 治 疗溃 疡性结 肠炎 能 消 除或 明显 减 轻 患 者 临 床症 状 , 治疗 4 2例 临床 总有 效 率 9 . 4 , 效 明显 优 于 西药 52 % 疗
以分清 泌浊 , 大肠 传导 失 司 , 浊蕴结 , 血凝滞 , 湿 气 肠络 失和, 血败 肉腐 , 而成本 病 。发病 内因多责 之于肝 、 、 脾
用 上述 相应 方剂加 水 1 0 m , 煎浓 缩 至 2 0 , 0 0 l水 0 ml 每 日 1剂 , 晚各 一 次 口服 , 用 自拟 方 药 ( 早 另 苦参 3 g 0,
消失 , 肠镜 检查 肠黏膜 轻 度炎症 为显 效 ; 结 临床症 状 明
诊 断 治 疗 规 范 的 建 议 [ ] 中 华 内科 杂 志 ,0 14 ( ):3 . J. 2 0 ,0 2 18 [ ] MavnL C r a . 2 ri ¨ om n 吕厚 山 , .结 肠 与 直 肠 外 科 学 . 译 4版 [ . M] 北
煎, 采用 灌肠 器滴 注保 留灌 肠 , 每次灌 肠保 留 时间控 制
在 l 0~1mi, 日早 晚 各 1次 , 5 n每 1个月 为 1个 疗 程 , 1 疗程结 束后 结肠 镜 复 查 。治 疗 期 间 嘱病 人 防止 疲 劳 ,
避免情 志刺 激 , 食生 冷及 辛辣 刺激 性食 物 。 禁 12 2 对 照组 .. ① 常规 口服 柳 氮磺 吡 啶 ( A P 1 , S S ) g 每 E 3次 , 配 合 喹 诺 酮 类 抗 生 素 。② 温 生 理 盐 水 t 或
年 于原 上海 中医学 院毕 业 , 先后 在 慈 溪 、 宁波 、 海 等 上 地 悬壶 。15 9 8年 , 应聘 入上 海 中 医学院 从 事 中 医教 育
注 : 与 对 照 组 比 较 , < . 5 P 00。
和研 究, 曾任 国家 科委 中医组成 员 、 卫生部 医学科 学 委 员会 委 员 、 海市 文史 研 究馆馆 员 , 我 国著名 的 中医 上 是
对 照 组 , 未 有 不 良反 应 发 生 。 且
表 1 两 组疗 效 比 较
国 医 大 师 裘 沛 然 逝 世
[ 刊讯 ] 本 5月 3 日5时 , 医大师 、 国 上海 中医药 大
学和上 海 市 中医药研 究院 专 家 委 员会 主 任 、 海 中医 上 药大 学终 身教 授 裘沛 然 , 因病 医治无 效 , 上海 龙华 医 在 院逝 世 , 享年 9 7岁。 裘 沛然 ,9 6年 1月 出生 于 浙江 省 慈溪 县 。13 11 94
参 考 文 献
[ ] 欧 阳钦 , 国宗 , 中 慧 , .中华 医学 会 消 化 分 会 对 炎 症 性 肠 病 1 潘 温 等
2 1 疗 效评定 标准 按 照 2 0 . 0 0年全 国炎 症 性肠 病学
术 研讨会 成都 会 议制 定 标 准 判 定 … 。临 床 症状 消失 , 结 肠镜 检查肠 黏膜 、 溃疡 灶恢 复正 常 为治愈 ; 临床 症状
准 确辨 证 , 当运 用 方 药 , 能 获得 良好 的治疗 效 果 。 恰 多
溃 疡性 结肠 炎病 变部位 主要 限 于结肠 、 直肠 黏膜 , 中药 煎剂 灌肠 治疗 简便 易行 , 物直 达病所 , 避免药 物受 药 可 胃肠 酸碱消 化液 和消化 酶 的影 响 , 证药 效 , 可部分 保 还 避 免肝 脏循环 , 少 肝脏 的 首过 效 应 , 免 不 良反 应 , 减 避
( 于 建 李杨 辑)
10 l 5 m 加庆 大霉 素 1 6万 u及 地塞 米 松 5 g 每晚 睡前 m ,
灌 肠 1次 。 注 意 事 项 同 治 疗 组 。
2 结 果
加 速 吸收 。温 热 的药 液 可 促进 肠 道 血 液 循 环 , 使 炎 促 症 消散 , 减轻 黏膜 水 肿 , 除肠 道 痉挛 , 轻疼 痛 。综 解 减 上所 述 , 医辨证施 治 中药 内服 加灌 肠 治 疗 溃疡 性 结 中 肠 炎疗效 肯定 , 得推 广 。 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