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城市设计方案

合集下载

无锡建筑排烟道设计方案

无锡建筑排烟道设计方案

无锡建筑排烟道设计方案无锡建筑排烟道设计方案背景介绍:无锡作为江苏省一个重要的经济中心和文化名城,近年来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建设不断提升。

随着建筑物的高度不断增加和使用性质的多样化,建筑物的排烟系统也面临着越来越高的要求。

为了确保人员生命安全和建筑物的防火安全性,无锡需要一个适合当地特点的建筑排烟道设计方案。

方案一:单向排烟系统在建筑物内,每个楼层设置一个单独的排烟井,排烟井与室外相连。

在每层楼的走廊里设置排烟口。

当发生火灾时,通过打开排烟口,烟气会被自然抽出,并通过排烟井最终排至室外。

这种方案适用于建筑物高度适中,且楼层之间相对独立的建筑。

方案二:机械排烟系统在建筑物内,每个楼层设置一个集中式的排烟井,排烟井与室外相连。

排烟井内设置有机械排烟设备,如排烟风机。

当发生火灾时,通过打开排烟口,排烟风机会抽出烟气,并通过排烟井最终排至室外。

这种方案适用于建筑物高度较高,且楼层之间有连续的走廊的建筑。

方案三:压力差排烟系统在建筑物内,采用压力差排烟系统。

每个楼层的走廊都设置有压力差感应器,当发生火灾时,感应器会自动启动排烟系统。

排烟系统通过压力差作用,将烟气从火灾现场排至室外。

这种方案适用于建筑物高度较高,且楼层之间有连续的走廊的建筑,具有较高的灵活性和安全性。

方案四:喷淋排烟系统在建筑物内,设置喷淋装置,通过喷洒水雾来降低烟气浓度,并将烟气带走。

喷淋排烟系统适用于建筑物的各个区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灵活调整和控制。

这种方案适用于火灾发生后需要快速控制烟气扩散的建筑。

这四种方案各有各的优势和适用范围,无锡可以根据不同建筑物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案。

同时,为了确保排烟系统的良好运行,无锡还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 设备选择:根据建筑物的大小和使用性质选择合适的排烟设备,如排烟风机、压力差感应器等。

2. 排烟口的布置:排烟口应根据建筑物的结构和使用性质进行合理布置,以确保排烟的畅通和烟气的快速排放。

3. 排烟井的设计:排烟井的尺寸和布置应根据建筑物的高度和使用性质进行设计,以确保排烟的效果和安全性。

无锡许舍项目规划设计方案

无锡许舍项目规划设计方案

无锡旭天智慧谷项目规划建筑设计方案Wuxi Binhu District TecPark Xushe Software Park 2014.05.21第一章:项目简介本项目基地位于无锡滨湖区许舍路和清源路交叉口,交通便利,可建设用地面积41710平方米。

基地南侧紧邻城市干道清源路,地势高于北侧3m左右,具有良好的采光优势和完整的城市界面。

地理位置及项目概况基地至市中心至新区基地基地南靠雪浪山,西北有龙王山,东临长广溪国家湿地公园,青山绿水,自然环境优美。

现状分析及设计策略 基地龙王山雪浪山长广溪国家湿地公园第二章:总平面图及效果图无锡旭天智慧谷项目沿许舍路透视图第三章:设计概念通过院落式组团布局,结合现代的手法,营造出真正意义上的人文生态的、和谐的江南传统院落空间,形成良好的工作环境。

根据任务书和规划要求,将整个地形分为一期、二期。

二期一期无锡旭天智慧谷项目整体布局分析布置出整个园区的建筑方位,园区主入口设在向阳路一侧中间位置。

利用地形高差引入景观平台的概念,平台下部做半地下车库,解决车辆停放问题,同时丰富了空间变化。

景观平台轴线两侧为独栋式办公和单元式办公两个组群,分别用两个架空的景观平台,将两个组群联系起来,底下做停车库。

景观平台既有效地组织了建筑又丰富了空间变化。

景观平台上布置了闲庭信步的小径及硬质铺地小广场,有机散落的设施小品、灌木及花坛又增加了景观的趣味性。

两个景观平台一规整一自由,如两片水系绕于建筑之间,严谨的几何形态的景观平台与高低错落的办公楼形成了动静之间的生趣转换。

本案采用太阳能电池板,可以有效地利用太阳光的能量,为建筑提供一部分的照明,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

本案采用功能型的阳光房,提高了建筑物的档次。

实现了办公与阳光的亲密接触。

本案每栋小体量建筑均采用露台空中花园,将使用功能和景观观赏两者兼顾,供人们观赏、休憩和活动。

屋顶太阳能电池板阳光房空中花园周围环境与园区景观龙王山长广溪国家湿地公园雪浪山基地周边青山绿水,自然环境优美,为不打破这种平衡,本案利用地形高差,通过景观平台式组合方式,与周边自然环境相呼应。

无锡市惠山区堰桥街道广惠路与天河路东北侧地块规划方案设计说明

无锡市惠山区堰桥街道广惠路与天河路东北侧地块规划方案设计说明

无锡市惠山区堰桥街道广惠路与天河路东北侧地块规划方案设计说明第一章项目概况一.工程概况1.本项目为广惠路与天河路东北侧地块规划设计,建设单位为无锡市惠山区堰桥街道办事处,地块位于无锡市惠山区堰桥街道。

基地南临天河路,北靠林新路,东至规划道路,西至广惠路。

基地内目前主要为农田,有部分水域及农村住宅。

2.该地块规划总用地面积约80064 ㎡。

规划建设总建筑面积302090㎡,总占地面积 18750㎡,其中地上建筑面积 240190㎡,地下建筑面积 61900㎡。

根据用地规划,本设计将用地分为睦邻中心、住宅、养老院三大片区。

二. 设计依据1. 无锡市惠山区堰桥街道的广惠路与天河路东北侧地块规划设计任务书2.国家有关设计规范及2011版《江苏省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3.该地块规划设计方案用地示意图4.《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5.《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6.《住宅建筑规范》(GB 50368—2005)7.《商店建筑设计规范》(JGJ 48-88)8.《办公建筑设计规范》(JGJ 67-89)9.《老年人建筑设计规范》(JGJ 122-99)10.《老年人居住建筑设计标准》(GB/T 50340-2003)11.《江苏省住宅设计标准》(DGJ32/J 26-2006)12.《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45-95 (2005年版)13.《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14.《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 50067-9715.《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房屋建筑部分》2009年版第二章设计篇一、总体规划设计项目位于无锡市惠山区堰桥镇,位于沪宁高速、锡澄高速和锡宜高速的交汇处,有着显著的区位优势,交通十分便捷,距无锡市中心商务区仅为10公里。

基地位于惠山新城南缘,惠山区堰桥街道,南临天河路,北靠林新路,东至规划道路,西至广惠路。

无锡太湖新城概念性总体规划设计

无锡太湖新城概念性总体规划设计

无锡太湖新城概念性总体规划设计无锡太湖新城是江苏省无锡市的一个新兴区域,位于无锡市东南部,毗邻太湖,总面积约为150平方公里。

该地区地势平坦,土地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美,是无锡市发展的重要战略区域。

本篇文章就无锡太湖新城的概念性总体规划设计进行探讨。

首先,无锡太湖新城的总体规划设计应以生态优先、可持续发展为理念。

考虑到太湖的特殊地理位置和重要的生态价值,规划设计应注重保护太湖及其周边生态系统,通过建设绿色生态基础设施,提高环境质量,保护生态资源。

同时,要坚持绿色低碳发展的路径,推动绿色产业的发展,促进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其次,无锡太湖新城的总体规划设计应注重优势产业的发展。

无锡太湖新城的地理位置独特,交通便利,拥有丰富的产业资源。

规划设计应充分挖掘新城的产业潜力,发展现代制造业、高端服务业等优势产业,提升区域经济水平。

同时,规划设计还应注重引进外资和创新创业人才,推动新城经济的国际化、现代化发展。

第三,无锡太湖新城的总体规划设计应优化城市空间布局。

考虑到新城的地理条件和发展需求,规划设计应合理安排城市功能区划,将市中心区域作为经济、文化、行政中心,发展高端商业、文化艺术等产业。

同时,要合理规划居住区,提供高品质的住宅环境和配套设施,满足居民的生活需求。

此外,规划设计还应注重公共交通、道路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市的可达性和通达性。

最后,无锡太湖新城的总体规划设计应注重人文关怀。

作为一个新兴区域,新城的人文环境和社会服务设施尚未完善。

规划设计应注重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建设完善的教育医疗、文化娱乐等社会服务设施,提供多元化的生活选择。

此外,还应注重保护和传承当地的历史文化遗产,营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城市形象和品质。

总之,无锡太湖新城的概念性总体规划设计应以生态优先、可持续发展为理念,注重优势产业的发展,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注重人文关怀。

通过科学规划和合理布局,无锡太湖新城将成为一个充满活力、宜居宜业的现代化城市。

无锡南泉最新规划方案

无锡南泉最新规划方案

无锡南泉最新规划方案无锡南泉地区是一片拥有丰富资源和潜力的城市区域。

为了更好地促进该地区的发展,无锡市政府最近制定了最新的规划方案。

本文将详细介绍这一规划方案,包括规划目标、主要内容和实施计划等。

第一部分:规划目标南泉地区的规划目标是通过合理的土地利用和城市规划,充分发挥区域的优势,推动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具体目标包括:1. 实现城乡融合发展:促进城市化进程,加强城乡经济、社会和文化的融合,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

2. 打造绿色生态区:保护和恢复自然生态系统,建设生态公园和绿色空间,提升人居环境质量。

3. 建设智能化城市:推动信息技术在城市管理和服务中的应用,提高城市的智能化水平。

第二部分:主要内容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无锡市政府将在南泉地区实施以下主要内容:1. 土地利用规划:合理划定土地用途,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原则,划定保护性用地、农业用地、工业用地和居住用地等不同功能区域。

2. 城市建设规划:合理控制城市扩张的规模,提高土地利用率,推动城市建设向垂直发展,建设高品质住宅区、商务区和交通枢纽等。

3. 交通规划:完善南泉地区的交通网络,优化公共交通系统,改善道路交通拥堵问题,提高出行效率。

4. 环境保护规划:加强环境管理,推动废水、废气和固体废物的处理,实施生态修复项目,保护和改善自然环境。

第三部分:实施计划根据最新规划方案,无锡南泉地区的规划将分为三个阶段逐步实施。

第一阶段(2022-2025年):建设基础设施,推进土地整理和城市更新,完善交通网络和公共服务设施。

第二阶段(2026-2030年):加强产业发展,引进优质企业,提升园区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第三阶段(2031-2035年):全面实施规划内容,确保南泉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城市。

第四部分:总结无锡南泉最新规划方案的出台将为该地区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政府将根据规划方案,采取有力措施,推动规划的顺利实施。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南泉地区将成为一个宜居、宜业的现代城市,为居民提供更好的生活条件和发展机会。

无锡枢纽设计方案

无锡枢纽设计方案

无锡枢纽设计方案无锡枢纽设计方案无锡位于中国江苏省中部,作为一个交通枢纽城市,其交通枢纽的设计方案具有重要的意义。

以下是我们的无锡枢纽设计方案。

一、枢纽定位无锡枢纽的定位是一个综合性交通枢纽,包括高铁、地铁、长途汽车、公交和出租车等多种交通方式的集散地。

枢纽应提供便捷、安全、舒适的出行环境,为人们出行提供高效、便利的服务。

二、枢纽规划布局1. 高铁站规划:高铁站应位于市区中心地带,方便市民前往,同时与地铁和公交站点相连,打造无缝换乘的交通枢纽。

高铁站应设立多个出入口,方便乘客进出,同时要配备充足的自助检票设备和行李寄存设施。

2. 地铁站规划:地铁站应覆盖市区各个重要交通节点,方便市民出行。

地铁站应设置便利店、餐厅、自动贩卖机等服务设施,方便乘客购买所需物品。

3. 长途汽车站规划:长途汽车站应位于市郊交通便捷的地方,与高铁、地铁等交通方式相连。

汽车站应设计合理的候车大厅和候车区域,同时要建设舒适的候车室、洗手间和餐厅等设施。

4. 公交站规划:公交站点应位于市区各个重要的交通枢纽和商业中心,以方便市民出行。

公交站点应设置站名标识和车辆到站时间的信息显示屏,方便乘客了解车辆情况。

5. 出租车站规划:出租车站应设在各个重要的交通节点,方便市民随时叫车。

出租车站应设置等候区和候车亭,方便乘客等候出租车。

三、枢纽交通组织1. 高铁、地铁和长途汽车之间应设立无缝换乘的通道,方便乘客换乘不同交通方式。

同时要设置导向标识,引导乘客前往不同的交通方式。

2. 枢纽内部应设置交通指示牌,指示乘客前往不同的交通区域。

同时设立信息查询处,为乘客提供相关的交通信息。

3. 公交车和出租车的进出口应分开设置,避免交通拥堵。

四、枢纽设施配套1. 枢纽内部应设置餐厅、便利店、自动贩卖机和洗手间等生活设施,方便乘客购买所需物品和解决生理需求。

2. 枢纽应设置充电设施和WIFI覆盖,为乘客提供手机和电子设备的便捷充电和上网服务。

3. 枢纽应设置安检系统,确保乘客的安全。

美丽无锡实施方案

美丽无锡实施方案

美丽无锡实施方案
无锡,一个美丽的城市,拥有着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

如何更好地发挥无锡的优势,打造更美丽的城市,是我们共同关心的问题。

因此,制定一份全面的美丽无锡实施方案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我们要注重城市的绿化工作。

无锡作为一座生态城市,应该更加注重植树造林,增加城市绿地面积,提升城市的绿色环境。

同时,要加强对植物的保护和管理,确保城市的绿化工作能够持续稳定地进行下去。

其次,我们要注重城市的环境整治。

城市的环境整治工作涉及到城市的整体形象和市民的生活质量。

我们要加大对污染源的治理力度,减少环境污染,改善空气质量。

同时,要加强对垃圾分类和处理的宣传教育,提高市民的环保意识,共同建设一个清洁整洁的城市环境。

再次,我们要注重城市的文化建设。

无锡拥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我们要加强对这些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同时,要举办更多的文化活动,丰富市民的文化生活,提升城市的文化软实力。

最后,我们要注重城市的交通建设。

交通是城市的血脉,我们要加强城市道路的建设和管理,提高交通运输效率。

同时,要发展公共交通,减少城市交通拥堵,改善市民出行环境。

综上所述,美丽无锡实施方案是一项全面的工程,需要各部门和全体市民的共同努力。

只有大家齐心协力,才能打造出更加美丽的无锡,让这座城市成为人们向往的乐园。

希望我们能够在美丽无锡的建设中取得更大的成就,让无锡成为更加美丽、宜居的城市。

无锡市惠山区堰桥街道广惠路与天河路东北侧地块规划方案设计说明

无锡市惠山区堰桥街道广惠路与天河路东北侧地块规划方案设计说明

无锡市惠山区堰桥街道广惠路与天河路东北侧地块规划方案设计说明第一章项目概况一.工程概况1.本项目为广惠路与天河路东北侧地块规划设计,建设单位为无锡市惠山区堰桥街道办事处,地块位于无锡市惠山区堰桥街道。

基地南临天河路,北靠林新路,东至规划道路,西至广惠路。

基地内目前主要为农田,有部分水域及农村住宅。

2.该地块规划总用地面积约80064 ㎡。

规划建设总建筑面积302090㎡,总占地面积 18750㎡,其中地上建筑面积 240190㎡,地下建筑面积 61900㎡。

根据用地规划,本设计将用地分为睦邻中心、住宅、养老院三大片区。

二. 设计依据1. 无锡市惠山区堰桥街道的广惠路与天河路东北侧地块规划设计任务书2.国家有关设计规范及2011版《江苏省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3.该地块规划设计方案用地示意图4.《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5.《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6.《住宅建筑规范》(GB 50368—2005)7.《商店建筑设计规范》(JGJ 48-88)8.《办公建筑设计规范》(JGJ 67-89)9.《老年人建筑设计规范》(JGJ 122-99)10.《老年人居住建筑设计标准》(GB/T 50340-2003)11.《江苏省住宅设计标准》(DGJ32/J 26-2006)12.《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45-95 (2005年版)13.《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14.《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 50067-9715.《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房屋建筑部分》2009年版第二章设计篇一、总体规划设计项目位于无锡市惠山区堰桥镇,位于沪宁高速、锡澄高速和锡宜高速的交汇处,有着显著的区位优势,交通十分便捷,距无锡市中心商务区仅为10公里。

基地位于惠山新城南缘,惠山区堰桥街道,南临天河路,北靠林新路,东至规划道路,西至广惠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规划目标
衔接上位规划、对相关规划梳理整合,从城市设计的角度,对该重要地区的 发展思路、主体功能、空间结构、开发空间体系、交通结构、历史文化遗存等进 行综合研究和分析,提出相应的城市设计要求与方案。具体是:
(1)构建空间形态与功能业态相匹配的发展框架; (2)构建富有特色的空间格局与完善宜居的开放空间体系; (3)构筑体现无锡历史文化底蕴、兼具国际现代城市的风貌形象; (4)构建通畅便捷的交通组织体系,地下空间利用集约高效; (5)打造区域级城市活力中心; (6)具有可操作性的实施策略与计划。
4
规划内容
任务设计书
1、地区功能定位与发展思路
研究上位规划的要求和老城商贸区整体功能特点,进行地区发展定位研究和发展思路策划。明确规划区发展方向、目标和 总体策略,进行老城商贸区产业策划,确定老城商贸区的主体功能与空间配置。
2、功能结构与用地布局
结合上位规划,对老城商贸区的功能结构及用地布局提出详细的引导。规划应合理分配各种功能,划分各功能区段并组织 空间布局,提出总体方案构思。
拆除地块 北部 南部
待定地块 北部 南部
道路
水系
绿地
小计
总建筑面积(平米) 建筑占地面积(平米)用地面积(平米) 占总用地的比例 平均容积率 平均建筑密度
5,653,513 4,090,535 1,562,978 1,612,327 1,414,726 197,601 3,017,658 1,947,609 1,070,049
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现代服务体系不完善,产业发展不协调; 二、商业业态配置不合理,商业界面不连续; 三、功能与空间匹配和集聚效应未能完全体现; 四、缺乏龙头项目(地区)的支撑与拉动; 五、空间格局未形成体系,开放空间体系不完善; 六、历史文化保护和城市发展关系处理不佳,老城特色逐渐消失。
1
设计范围
27.78% 16.56% 11.22% 15.86% 13.07% 2.79% 19.97% 10.52% 9.45% 20.11%
2.88 3.49 1.97 1.44 1.53 1.00 2.14 2.62 1.60
-
43.76% 48.08% 37.39% 45.04% 44.86% 45.89% 45.84% 48.54% 42.83%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7); 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5); 3、《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 4、《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1990); 5、《无锡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 6、无锡市“十二五”城乡建设规划(2010); 7、2011年-2013年无锡市城市建设行动纲要(2010); 8、无锡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 9、清明桥沿河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 10、小娄巷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 11、无锡市环城古运河规划(2009); 12、无锡市中心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2010); 13、轨道交通1、2号线相关站点及周边地区城市设计; 14、轨道交通1、2号线相关站点地下空间开发; 15、国家有关设计规范及江苏省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原规划: 规划总建筑面积1258万平米 其中保留面积为871万,改造387万 规划平均容积率为1.755
11
3、空间形态
在充分研究地区环境、历史文化、景观特色的基础上,运用先进的规划设计理念和手法,对老城商贸区内的具体空间形态 提出城市设计引导。要求本次城市设计研究确定城市空间格局、天际线、廊道、界面、节点等内容。
4、开放空间系统
梳理老城区现状传统街巷广场开放空间系统,结合已有建设发展规划,制定开放空间优化导引。面向的开放空间主要包括 规划范围内的公共绿地、河道步行系统及其附属公共空间、传统与新建街巷空间系统以及上述空间串联的各种重要公共活 动节点。
崇安寺 老城东门
小娄巷
体育公园
老城南门
南禅寺
太湖广场 京杭运河
南长街
老城区主要 特色空间节
点分布图
商贸商务节点 文脉记忆节点 历史文化节点 其他节点
10
老城区开发强度预控
现状: 总建筑面积约为1056万平米 总用地为7.06平方公里 平均容积率为1.473 平均建筑密度约为30% 平均层数为4.97
本次规划基地位于无 锡市区最核心部位, 规划区由解放环路及 其周边环城运河所围 合范围及其南部太湖 广场与周围办公区近 长方形围合范围相接 构成。 具体规划范围是:北 至环城运河、西至环 城运河接永乐路再接 新盛路、南至清名路、 东至大窑路再接环城 运河。 总规划面积约7.06平 方公里。
2
规划依据
5、交通组织与地下空间利用
结合上位规划和实际情况,梳理规划区的交通组织。对地铁到达、机动车到达、公交线路和车站、自行车和步行相关交通 设施进行整体布局和优化。在提升交通效率的同时,保障老城区中心慢行交通使用者的安全和舒适,促进城市中心不断迸 发新活力。此外,还要注重对老城商贸区轨道站点的地下空间利用研究。
6、重要地区的城市设计方案
在本次规划确定的总体结构和开放空间框架下,进一步完善和落实重要地区的具体功能及空间结构,确定重要地区的城市 设计策略。重要地区的城市设计要做到形象鲜明,功能领先、特色明显,留有的弹性,适应城市核心进一步升级发展的要 求。(南禅寺—清明桥地区、城中公园—小楼巷—东林书院地区)
7、经济性分析
结合现状开发规模的分析,综合协调地区发展的经济、社会、生态等发展目标,合理确定改造、新建地块的规划策略、开 发时序和实施措施,并进行相应的技术经济分析和评估。
5
现状情况初步整理
保留建筑分布图
保留地块分布图
8
各类地块面积统计
地块类别
保留地块 北部 南部
-
-
-
360,978
5.11%
-
-
-
-
707,600
10.01%
-
-
10,283,498
2,011,447
7,067,600
100.00%
1.46
28.46%
平均层数
6.58 7.27 5.27 3.19 3.41 2.18 4.66 5.40 3.74
-
-
-
5.11
9
老城北门 三阳广场
老城西门
站前门户
-
859,390 562,825 296,565 504,968 414,342 90,626 647,089 360,861 286,228
-
1,963,719 1,170,656 793,063 1,121,159 923,663 197,496 1,411,642 743,421 668,221 1,421,322
无锡市老城中心区城市设计任务书
(草案)
无锡市规划局
项目背景:
十二五时期是无锡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转变城市发展模式、提升城市能级、打造区 域中心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任务。《无锡市“十二五”城乡建设规划》提出重点培育三个 核心来做强区域中心城市,老城中心区作为三个市级核心之一,需要通过编制城市设计来 促进产业转型、提升空间品质、增强辐射能力,并具体指导老城中心区的发展建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