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内镜下四线减张法鼻中隔整形-鼻整形
鼻内镜下两线减张鼻中隔成形术治疗鼻中隔偏曲的疗效分析

复杂的组织来源 ,在大部分病例难以确诊 ,且存在肿块出血、感
染甚 至 因界 限不清 误穿 血管 等 致命 并发 症可 能 ,因 此 ,凡是 经我 科首诊 的病例 ,此 项检 查不作 为首 选 。 该 病 主要与 原发性 肺部 巨大 肿瘤 及胸 腔大量 积 液等 鉴别 ,尤 其 是与肺 部 巨大肿 瘤 的鉴别往 往需 要术 中活检 。 3 . 2 手 术 切 除 的体会 与 要 点 :① 麻 度的 心肺 功能 障碍 ,建 议适 当应 用正 性 肌力 药物 辅助 。均 需 静 脉 复合 麻 醉 ,且 麻 醉 的诱 导 期 要 短 ,通 常需 要 双 腔 气 管插 管 。对 于前 纵隔 巨大 纵 隔肿瘤 因麻 醉后 可 能压 迫心 脏大 血管 及 气
残留的瘤体术后进行放化疗处理 。本组 中1 例恶性胸腺瘤患者 ,
术者 为追求 完整 切 除导致 升 主动脉 破裂 大 出血死亡 。 3 . 3 术 后 并 发 症 的 防 治 :术 后 常 见 的并 发 症 主 要 有 术 后 出 ( 渗) 血 、肺 部 感 染 、复 张 性 肺 水 肿 ,其 中复 张 性肺 水 肿 是 巨 大纵 隔 肿瘤切 除 后特有 的且较 为 凶险 的并发 症 。一般 要求 采 用双 腔气 管 插管 ,在 肿瘤 切 除后控 制患 侧 的通气 量及 膨 肺的 速度 与程 度 ,同 时控 制 围手 术 期 的补 液 量 。本组 病 例 除 了采 取 上述 措 施 外 ,术 后常 规应 用沐 舒坦 、爱 全乐 等药 物雾 化 吸人 ,对 于术 前存 在 较为 严重 心肺 功能 障 碍 的患者 ,适 当进 行强行 利 尿治 疗 ,术后 发生1 例复张f 生 肺 水肿 ,后 加用 激素 治疗 治愈 。 4 参 考 文 献 [ 1 ] 张 国强, 蒋耀光, 王如 文 . 巨 大纵 隔肿 瘤 的外 科 治疗 [ J ] _ 中 国胸心 血管 外科 临床 杂 志, 2 0 0 5 , 1 2 ( 2 ) : 1 3 9 .
鼻内镜下三线减张法鼻中隔成形术治疗鼻中隔偏曲的临床分析

的 同时对 于直径 >1 . 0 a r m的小血 管出血也 能够迅速地进 行凝固止血 ,
以保持视野 的清晰度。而对于复杂性 肾结石 ,可用B 超和C 臂定位来辅 助治疗 。此外 ,可在造 瘘前先进行输 尿管逆行插管 ,注 人生理盐水 制
o f r e n a l c a l c u l u s a n d u p p e r u r e t e r a l c a l c u l i ( r e p o r t o f 7 0 8 c a s e s ) [ J ] C h i n e s e J o u r n a l o f l a s e r me d i c i n e , 2 0 1 1 , 2 0 ( 5 ) : 2 9 1 - 2 9 3 .
从 中盏后组进 入 肾集 合系统碎 石取石 。与原有 的P C N L S H 比 ,具有 并 发症 发生率低且适应 证广泛等优点 。钬激光属脉 冲式激光 ,能够精 确
地切 割组织 ,其 穿透深度 <O . 5 m m,故其对 肾组织损 伤极小 ,在切 割
临 床分析 [ J ] . 中国医药 指南, 2 0 1 2 , 1 0 ( 1 6 ) : 1 1 2 - 1 1 4 .
虱睚|囡—盈同
2 0 1 3 年9 月第 1 1 卷 第2 6 期
・
临床研究 ・ 4 7 5
肾结石 是常见结石病 之一 ,以往 临床 中多采 用开 放性手术 和体外
造 “ 人工 肾积水 ” ,这样也有 利于提高穿刺 的成 功率 ,而且也有 利于 手术 中判断 肾盂输尿 管的位 置以及放 置双J 管 、预 防碎石沿 输尿管 下
( P < O . 0 5 ) 。结论 鼻 内镜 下三 线减 张 法鼻 中膈成 形术 治疗鼻 中隔偏 曲安 全、 有效, 手术 时 间短、 出血 量 少 、 并 发症 少、 治疗 效果 佳 , 值得 推 广 。 【 关 键 词】鼻 内镜 ;三 线减张 法 ;鼻 中隔成形 术 ;鼻 中隔偏 曲
鼻内镜下三线减张法鼻中隔矫正术体会

鼻内镜下三线减张法鼻中隔矫正术体会发表时间:2015-08-05T10:51:37.573Z 来源:《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15年6月第6期供稿作者:周君康娟赵婷婷[导读] 根据鼻中隔偏曲产生的生物力学分析,三线减张法鼻中隔粘膜下矫正术,主要是减张鼻中隔三条曲线。
周君康娟赵婷婷(西藏昌都市人民医院西藏昌都 854000)【摘要】目的:探讨鼻内镜下三线减张鼻中隔矫正术的手术方法及优点。
方法:105例鼻中隔偏曲患者均经鼻内镜下三线减张鼻中隔偏曲矫正术,伴鼻窦炎鼻息肉及下鼻甲病变者同期手术。
结果:一期治愈率为94.2%,好转率为5%,术后鼻中隔穿孔1例。
结论:鼻内镜下三线减张鼻中隔偏曲矫正术视野清晰,手术易操作,切除骨及软骨组织少,矫正彻底,并发症少,其临床价值得肯定。
关键词:鼻内镜;鼻中隔;三线减张【中图分类号】R765【文献标识码】 A2009年作者在北京同仁医院耳鼻喉科学习了鼻内镜下三线减张法鼻中隔矫正术,学习回来后将所学习的方法用于临床实践,现将我科从2010年-2014年7月行鼻内镜下三线减张法鼻中隔矫正术105例手术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患者105例,男61例,女44例,年龄19~50岁,平均38岁,伴鼻窦炎、鼻息肉和/或下鼻甲病变73例,单纯鼻中隔偏曲232例。
鼻窦CT和鼻内镜检查,鼻中隔单纯软骨部偏曲21例,骨部偏曲9例,混合型偏曲75例。
本组所有患者术前均进行手术前常规检查,排除了心、脑、肺部疾病,高血压患者术前降血压治疗,血压恢复正常后行手术治疗,所有患者无手术禁忌症。
1.2 手术方法较传统鼻中隔粘膜下矫正术,手术方法有所不同,手术方法如下:体位及麻醉:患者取仰卧位,颌面部及前鼻孔碘伏清洁消毒,麻醉同传统鼻中隔矫正术。
用1%丁卡因加适量1%0肾上腺素片置入鼻腔,反复2-3次,置入鼻腔顶部麻醉筛前神经,置入中鼻甲后端麻醉蝶腭神经,置入鼻腔底部麻醉腭前、腭后神经;用空针抽取1%利多卡因2-3ml加1%0肾上腺素3滴加生理盐水5ml混合液,于切口周围及双侧鼻中隔黏软骨膜、黏骨膜下浸润麻醉至黏膜变白。
鼻内镜下改良三线减张法矫正鼻中隔偏曲探讨

鼻内镜下改良三线减张法矫正鼻中隔偏曲探讨张亚龙;周晓健;王建武;陆丽娟;饶青;吴培培;何豹【摘要】目的:探究鼻内镜下改良三线减张法矫正鼻中隔偏曲的临床疗效。
方法对60例鼻中隔偏曲的患者实施鼻内镜下改良三线减张法矫正治疗,观察治疗结果。
结果术后患者的鼻腔变得宽敞,术后1个月和6个月患者的鼻塞以及鼻阻力情况均得到改善,无严重并发症。
结论采用鼻内镜下改良三线减张法矫正治疗鼻中隔偏曲临床疗效显著,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Objective The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of correction of nasal septum deviation using three line subtraction method under nasal endoscope is explored. MethodsIn 60 cases of nasal septum deviation were treated with endoscopic three line subtraction method of orthodontic treatment,to observe the treatment results. ResultsAfter the operation,the nasal cavity of the patients became spacious,the nasal obstruction and nasal obstruction in patients with 1 months and 6 months after operation were improved,and no serious complications were obtained. Conclusion The endoscopic three line subtraction method for correction of nasal septum is effective,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期刊名称】《中国卫生标准管理》【年(卷),期】2016(007)022【总页数】3页(P77-79)【关键词】改良三线减张法;鼻中隔偏曲;鼻阻力;鼻塞【作者】张亚龙;周晓健;王建武;陆丽娟;饶青;吴培培;何豹【作者单位】江苏灌南县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江苏灌南 222500;江苏灌南县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江苏灌南 222500;江苏灌南县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江苏灌南 222500;江苏灌南县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江苏灌南 222500;江苏灌南县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江苏灌南 222500;江苏灌南县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江苏灌南 222500;江苏灌南县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江苏灌南 2225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65.31鼻中隔偏曲是临床比较常见的疾病,其不但影响偏曲侧鼻腔的通气情况,还会对侧鼻腔的生理功能和鼻窦的正常引流造成影响,由此引发一系列临床症状[1]。
鼻整形术和鼻中隔矫正术或鼻中隔成形术疗效比较

鼻整形术和鼻中隔矫正术或鼻中隔成形术疗效比较鼻整形术和鼻中隔矫正术或鼻中隔成形术疗效[摘要]目的:比^鼻内镜下同期行鼻整形术和鼻中隔矫正术或鼻中隔成形术后患者的鼻通气功能及美学效果。
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018年1月-2020年12月笔者医收治的100例外鼻畸形伴鼻中隔偏曲患者分为矫正组与成形组,每组50例,分别于鼻内镜下同期行鼻整形术和鼻中隔矫正术或鼻中隔成形术,术后随访6个月。
比较两组鼻通气功能指标[鼻腔通气评分、鼻腔最小截面积(Minimum cross-sectional area of nasal cavity,NMCA)、鼻腔容积(Nasal cavity volume,NV)、鼻腔呼气吸气阻力];美学指标(鼻尖突出度、鼻额角、鼻唇角)及术后并发症情况。
结果:术后6个月,两组鼻通气功能指标及美学指标均得到明显改善。
成形组的鼻腔通气评分、NMCA及NV均明显高于矫正组,鼻腔呼气吸气阻力明显低于矫正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成形组的鼻尖突出度明显高于矫正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鼻额角及鼻唇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术后均未发生鼻腔粘连、鼻中隔穿孔及塌鼻等并发症。
结论:鼻内镜下同期行鼻整形术和鼻中隔成形术对鼻畸形伴鼻中隔偏曲患者鼻通气功能及美学效果改善作用更加显著。
[关键词]鼻内镜;鼻整形术;鼻中隔矫正;鼻中隔成形;鼻通气功能;美观度比较鼻子自古就有“颜面之王”的美称,现代美容实践证明,鼻是美之魂;鼻子的形态不仅在面部美学价值具有特殊重要意义,而且对人的整体形态、五官面容甚至爱情生活亦有很大影响。
目前,人们的审美意识越来越高,随着整形外科技术的日益成熟,越来越多的各类鼻畸形患者及对自己鼻部形态不满意者都会选择鼻整形术改善美观。
鼻整形术可以改善鼻子的外形和增加就医者的自信心,甚至有助于减轻一些呼吸问题[1]。
鼻内镜辅助下鼻中隔矫正或成形均能改善患者的鼻中隔偏曲,行同期鼻整形术能够实现对外鼻形态的美学塑造[2]。
功能性鼻整形的发展历程与临床进展

功能性鼻整形的发展历程与临床进展
余庆雄;宋楠;戴传昌;李圣利;张天宇
【期刊名称】《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年(卷),期】2024(30)1
【摘要】现代鼻整形技术发展至今历时百余年,期间耳鼻咽喉科医生和整形外科医生分别在各自领域推动鼻整形的发展。
本文介绍了现代鼻整形技术的发展历程与临床进展,包括由鼻科学中发展出的功能性鼻整形和整形外科学中发展出的美容性鼻整形。
鼻整形技术由开始的切除性鼻整形发展至结构性鼻整形,以及近几年提出的保留性鼻整形,功能保护的重要性在鼻整形中愈来愈被认识。
随着学科的发展与融合,功能性鼻整形的理念有待进一步拓展,以适应未来鼻整形领域的发展。
【总页数】8页(P41-48)
【作者】余庆雄;宋楠;戴传昌;李圣利;张天宇
【作者单位】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眼耳鼻整形外科;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整复外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65.9
【相关文献】
1.功能性鼻整形手术治疗外伤后早期歪鼻畸形的初步临床研究
2.鼻内镜辅助下减张法功能性鼻整形手术疗效观察
3.眼鼻整形美容外科临床技能研讨会暨第二届同仁中韩眼鼻整形美容外科专题研讨会
4.眼鼻整形美容外科临床技能研讨会暨第二届
同仁中韩眼鼻整形美容外科专题研讨会5.眼鼻整形美容外科临床技能研讨会暨第二届同仁中韩眼鼻整形美容外科专题研讨会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鼻内镜下二线减张鼻中隔矫正术治疗鼻中隔偏曲患者效果观察

讨 论 鼻中隔偏曲是临床多发鼻部疾病, 正常鼻中隔居于鼻腔正中,一旦发生明显偏曲, 则极易引发鼻部通气不畅、头痛,甚至鼻出血等 症状,病情严重者可能诱发鼻窦炎,严重影响患 者日常生活 。 [3,4] 目前,临床治疗鼻中隔偏曲最有 效治疗方式是鼻中隔矫正术,但手术方式不同, 疗效及安全性不一。因此,探索安全、可靠术式 成为临床研究热点。
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 2016 年 1 月 -2018 年 6 月收治的鼻中隔偏曲患者 80 例 作为研究对象,简单随机化分为研究组 (40 例)、 对照组 (40 例)。对照组女 16 例,男 24 例,年龄 16~68 岁,平均年龄 (42.28±6.10) 岁,病程 10 个月~10 年,平均病程 (4.05±1.17) 年。研究组 女 17 例,男 23 例,年龄 17~69 岁,平均年龄 (43.44 ±7.13) 岁 , 病 程 1 ~10 年 , 平 均 病 程 (4.64±1.02) 年。 2 组一 般资料 均衡 可 比 ( > 0.05)。
云南医药 2019 年第 40 卷第 6 期
·经验交流·
·539·
鼻内镜下二线减张鼻中隔矫正术治疗鼻中隔偏曲患者效果观察
王允
(鹤壁市人民医院 耳鼻喉科,河南 鹤壁 458030)
关键词:鼻中隔偏曲;鼻内镜;二线减张法;鼻中隔矫正术 中图分类号:R765.3+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6-4141 (2019) 06-0539-03
二、选取标准 1.纳入标准 均结合临床表 现,经冠状位、水平位 CT 检查证实为鼻中隔偏 曲;均具备手术适应证;均伴有鼻塞、头痛等临 床症状;临床资料完整;患者及家属 (未成年人 监护人) 均知情,签订知情承诺书。
鼻内镜下三线减张法鼻中隔成形术治疗鼻中隔偏曲46例疗效分析

鼻内镜下三线减张法鼻中隔成形术治疗鼻中隔偏曲46例疗效分析孙本路;舒继红【摘要】目的:观察内镜下三线减张法鼻中隔成形术治疗鼻中隔偏曲的疗效.方法:对46例鼻中隔偏曲患者行鼻内镜下三线减张法鼻中隔成形术.结果:随访3~6个月,42例治愈,4例好转;无鼻中隔穿孔或鼻腔粘连发生.结论:内镜下三线减张法鼻中隔成形术操作精细准确,值得临床推广.【期刊名称】《蚌埠医学院学报》【年(卷),期】2010(035)008【总页数】2页(P784-785)【关键词】鼻中隔偏曲;鼻中隔成形术;内镜【作者】孙本路;舒继红【作者单位】蚌埠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耳鼻喉科,安徽,蚌埠,233040;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安徽,蚌埠,23300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65.3鼻中隔偏曲是临床常见病之一,是指鼻中隔偏向一侧或两侧,或局部有突起,并引起鼻腔功能障碍和症状,如鼻塞、鼻出血、头痛等,而且还常常继发鼻窦炎、咽喉炎等疾病。
矫正鼻中隔偏曲可以治愈或明显改善上述症状或疾病。
传统的治疗方法有鼻中隔黏膜下矫正术和鼻中隔黏膜下切除术,矫正或切除偏曲部[1]。
我们根据鼻中隔软骨顺应性生长的理论,为最大限度地多保留鼻中隔软骨及骨质,减少手术并发症,2008年6月至2009年6月,对46例鼻中隔偏曲患者行鼻内镜下三线减张法鼻中隔成形术,效果满意,现作报道。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男34例,女12例;年龄17~65岁。
46例鼻中隔软骨均有不同程度的偏曲,其中鼻中隔中后段C形偏曲25例,嵴(棘)突状偏曲13例,不规则偏曲8例。
以鼻塞为主诉35例,头痛8例,鼻出血3例。
其中合并鼻窦炎14例(均为Ⅰ型1期)。
1.2 手术方式根据患者病变程度和范围、全身情况及精神状态,估计患者耐受和合作程度,选择麻醉方式。
局麻用1%利多卡因5 ml(含适量副肾上腺素)浸润麻醉鼻中隔前端凹面鼻前庭内侧壁、两侧鼻底部的前端及鼻中隔的后端,然后用1%丁卡因-副肾上腺素棉片表面麻醉两侧鼻腔黏膜,麻醉起效后,在鼻内镜明视下行鼻中隔成形术,常规在鼻中隔左侧皮肤与黏膜交界处前约2 mm处做“L”形切口,上起鼻阈角,下至鼻中隔底部,切透软骨膜,用弯剥离子小心分离左侧黏软骨膜和黏骨膜至偏曲部后方,用鼻中隔黏膜刀切开鼻中隔软骨前方达对侧软骨膜下并稍向后分离,用咬骨钳咬除2~3 mm软骨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鼻内镜下四线减张法鼻中隔整形-鼻整形王丰周成勇【摘要】目的探索鼻内镜下四线减张法鼻中隔整形-鼻整形矫正由鼻中隔基本平直但偏离中线引起的外鼻软骨锥段歪鼻。
方法选择2009年12月至2011年4月由鼻中隔偏曲引起的软骨段歪鼻和鼻尖部畸形的患者17例,根据方形软骨偏曲的特点分为4型:方形软骨前缘脱位偏曲型,鼻尖歪向方形软骨脱位侧;方形软骨前后偏曲型,外鼻软骨锥段偏斜,与鼻骨呈钝角,鼻尖歪向方形软骨脱位侧;方形软骨后缘偏曲型,鼻背呈C形或反C形歪曲;方形软骨上下偏曲型,鼻背偏向一侧。
根据鼻中隔偏曲的不同类型,制订相应的手术方案:在鼻内镜下经鼻内进路分离方形软骨与周围骨、软骨和鼻小柱的连接,调整方形软骨与周围骨和软骨的连接方式,去除连接处多余骨或软骨条,即通过方形软骨前缘、下缘、后缘、上缘四线减张法达到鼻中隔整形同期鼻整形的目的。
结果17例患者全部取得了良好的疗效,既解决了鼻塞问题,又改善了鼻外形,未见并发症。
结论在鼻内镜下四线减张法鼻中隔整形-鼻整形可以矫正由方形软骨偏曲引起的歪鼻。
【关键词】内窥镜检查;耳鼻喉外科手术;鼻整形;鼻中隔;四线减张;歪鼻Four line tension relaxing septo-rhinoplasty on nasal deviation complicated with the deformity of nasal septal cartilage under endoscopy WANG Feng, ZHOU Cheng-yong.Department of Otorhinolaryngology, First Appertaining Hospital of Chinese People’s Liberation Army General Hospital, Beijing 100048, ChinaCorresponding author: WANG Feng, Email: wangfeng304@【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four line tension relaxing septo-rhinoplasty on nasal deviation complicated with the deformity of nasal septal cartilage under endoscopy. Methods Th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different groups depending on different deformity of quadrangular cartilage. Different surgeries were made according to different deviation of nasal septum. First cut a C-shape or L-shape incision on one side of the nasal septum under endoscopy, then separated the nasal septum cartilage from the angle formed by two greater alarcartilages, perpendicular plate of the ethmoid bone, the junction of vomer and maxilla at the nasal crest, and the upper lateral cartilage, this procedure was applied to correct deviation of nasal septum and nasal pyramid by decompression, which was named four lines tension relaxing correction. Results Seventeen cases of nasal deviation patients obtained satisfied curative effect. Nasal deviation and deviation of nasal septum were all corrected, and patients got better appearance and good nasal ventilation, no complication was observed. Conclusion Nasal deviation complicated with the deformity of nasal septal cartilage patients could be completely rectified by only oneseptorhinoplasty operation- four lines tension relaxing correction.【Key words】Endoscopy; Otorhinolaryngology surgery procedure; Nasal septum; Four-cut sheets; Nasal endoscopy, Rhinoplasty, Nasal deviation歪鼻,大多伴随着鼻中隔偏曲,尤其是软骨锥歪曲,基本上由鼻中隔偏曲引起。
鼻中隔的形态决定鼻梁的形态[1]。
对于由鼻中隔偏曲引起的歪鼻,既要解决通气功能,还要改善外鼻形状。
整形科医生和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医生对此都做了许多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效果[2-7]。
对于鼻中隔软骨本身尚平直,但偏离中线,并与鼻中隔后段相交成钝角或者鼻中隔软骨前下缘脱位而引起的软骨段歪鼻者,鼻科界前辈通过转门法手术,同时矫正鼻中隔偏斜、鼻中隔软骨脱位及歪鼻[8]。
对鼻中隔方形软骨本身平直但与周围骨与软骨连接偏曲而引起的软骨段歪鼻和由于方形软骨前下缘向一侧鼻腔脱位引起的鼻尖部畸形者,笔者在鼻内镜下三线减张法矫正鼻中隔的基础上,进一步分离方形软骨与鼻背软骨和鼻小柱的连接,根据需要,骨折、条形切除连接处的骨、软骨,使方形软骨与周围骨、软骨平直对接并居于中线,即四线减张-复位法,同时矫正了鼻中隔和软骨段歪鼻以及鼻尖部畸形,现回顾总结,介绍如下。
资料和方法一、临床资料2009年12月至2011年4月我科住院的鼻中隔偏曲引起的软骨段歪鼻和鼻尖部畸形的患者17例,年龄16~40岁,均为男性。
其中经传统的鼻中隔黏膜下切除术后鼻通气功能和外形改善不佳者2例,幼年或成年后有明确鼻部外伤史者5例。
二、方法根据鼻中隔方形软骨偏曲的情况进行分类手术。
1.方形软骨前缘脱位:患者表现为鼻尖歪向方形软骨脱位侧甚至低平,前鼻孔不对称,外鼻锥体底部呈不等腰三角形(图1a,1b-1)。
2.方形软骨前后偏曲:方形软骨前缘和前下缘偏向一侧鼻腔并脱位,后缘向对侧偏曲,与筛骨垂直板成钝角连接,即方形软骨由前向后呈斜形。
患者表现为歪鼻,即软骨锥直线型偏斜,与鼻骨成钝角连接,鼻尖偏向方形软骨前缘脱位侧(图2a,2b,2c-1)。
3.方形软骨后缘偏曲:方形软骨前缘和前下缘不脱位且平直,但后上缘及后缘与筛骨垂直板成钝角,合并或不合并上颌骨鼻嵴的骨棘或嵴。
患者鼻背与鼻中隔钝角相应呈C形或反C形歪曲状态(图3a)。
4.方形软骨上下偏曲:即方形软骨鼻背侧偏向一侧鼻腔而鼻底侧偏向另一侧鼻腔,外鼻锥体底部呈不等腰三角形。
这类鼻中隔偏曲合并歪鼻主要由幼年时的外伤引起(图4a,4b,4c-1)。
二、手术要点1.切口:对方形软骨前缘无脱位者,切口均做在左侧鼻腔,如同传统的Killian 切口。
如果方形软骨前缘向一侧鼻腔脱位,则一律做在脱位侧并紧贴方形软骨前缘,这样便于在将方形软骨前缘推到鼻小柱后的黏膜囊内后,切除该侧多余的切口处黏膜,缝合切口后紧张的鼻中隔黏膜张力将鼻中隔前缘固定于鼻小柱后方黏膜囊内。
2. 分离、调整方形软骨与周围骨和软骨:分离偏曲侧黏软骨膜及黏骨膜,同三线减张鼻中隔矫正手术[9-10],彻底分离方形软骨与周围软骨及骨的连接。
根据鼻中隔偏曲类型,调整方形软骨与周围骨的连接。
①对于方形软骨前缘脱位者,用剪刀向前分离鼻小柱后方软组织形成囊袋,前上达大翼软骨内侧脚之间,将方形软骨前缘复位到鼻小柱后方的囊袋中,前上角夹于两侧大翼软骨内侧脚之间,使方形软骨下缘与上颌骨鼻嵴平直对接,剪掉切口后缘多余的鼻中隔黏膜及黏软骨膜,缝合切口。
此时,鼻尖居中,双侧前鼻孔对称,外鼻锥体底部呈等腰三角形(图1b, 1c)。
②对方形软骨前后偏曲者,在①的基础上,从对侧鼻腔将方形软骨后段推向中线,使方形软骨与筛骨垂直板平直连接,整个过程相当于把方形软骨充分游离,前后转了个角度,使鼻中隔垂直,歪鼻矫正(图2c,2d)。
③对方形软骨后缘偏曲者,从偏曲侧将方形软骨后段推向中线,使方形软骨与筛骨垂直板平直连接,如同传统手术的转门法[8](图3)。
④对方形软骨上下偏曲者,在①和②的基础上,分离方形软骨鼻背侧双侧黏软骨膜,切开方形软骨鼻背缘与鼻背软骨的连接,进而分离并条形切除鼻背较宽侧多余的鼻背软骨内侧,将方形软骨上缘推向鼻骨下缘中线位,下缘推向中线,使其与周围骨平直对接,可吸收线缝合固定方形软骨上缘和鼻背软骨之间的连接。
此时鼻中隔及歪鼻矫正(图4d)。
整个过程相当于把方形软骨上下转了个角度(图4c)。
3.填塞固定:双侧下鼻道放通气管,油纱逐层由鼻底向鼻腔顶部填塞固定鼻中隔48~72 h。
手术历时10~40 min,中位数30 min。
三、疗效判定标准鼻中隔情况由术者和另外1名医生根据术前、术后鼻内镜检查结果判定矫正效果。
外形判定:根据患者及家属观察评分,分五个级别,-2:明显比术前差;-1:稍微比术前差;0:与术前相同;1:外形改善比较明显;2:外形改善很明显,鼻梁基本变直。
功能改善:根据患者感觉判定:显著:术前所有不适症状基本消失;比较显著:不适症状大部分消失或明显减轻。
无效:不适症状略微减轻或基本不变甚至加重。
结果17例患者,既解决了鼻塞,也明显改善了外鼻形态。
未见并发症。
术后外形评分:16例为2分,1例为1分;术后症状改善程度:15例显著,2例比较显著。
讨论目前,对于鼻中隔偏曲合并歪鼻,国内外最常用的方法是将偏曲的方形软骨取出,修剪成L 型支架,或将犁骨筛骨垂直板取出,展平,重新放入,固定于鼻背软骨之间,纠正鼻梁。
此手术有鼻外进路和鼻内进路两种术式[2-4,7,11-13]。
近年来,也有作者在鼻内镜下鼻中隔矫正的基础上同期鼻整形[5]。
在临床实践中我们发现,相当一部分歪鼻合并鼻中隔偏曲者方形软骨本身基本平直,笔者根据具体情况分了4种类型,并按四线减张复位法全部达到鼻中隔整形同期鼻整形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