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兰亭集序》复习课件(包括作文素材挖掘)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兰亭集序》复习课件

高中语文《兰亭集序》复习课件

探究学习
任务:分析造成爱情悲剧的原因 活动一:吟唱千古,诵读经典 要求:再次朗读全文,读准字音,把握节奏。 活动二:探究学习 1.自主复习,找出文中的通假字、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重点文言知识。 2.小组讨论: (1)结合相关内容说说1-2段中作者情感是怎样的?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2)分析3-4段中作者的情感变化以及具体体现。 3.结合文中作者的情感变化总结作者对生命的认识并谈谈你自己的看法。
俯仰一世,老之将至:
人生短暂之痛
所之既倦,情随事迁:

世事无常之痛
生 亦
向之所欣,已为陈迹:


往事不在之痛
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生死无常之痛
★在本段中找出和作者生死观有密切联系的一 句话,说说什么意思?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对于作者的人生观,还有哪些人与之相同?
古人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 千
赏析课文第一、二段
流觞曲水
古人的一种游 艺项目,众人坐在 环曲的溪水边,把 酒杯放在水面上任 其漂动,停于某人 处,即取而饮之, 或吟咏诗赋来代替。
修 1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长、高 2余独好修以为常 修身养性 4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长 5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 做 6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 修理,整治
2)一死生为虚诞
一:数词用作意动词,以……为齐,看做一样。
特殊句式:
①状语后置:
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会)
不能喻之于怀
(不能于怀喻之)
亦将有感于斯文
(于斯文有感)
②定语后置:
仰观宇宙之大
(广阔的宇宙)
俯察品类之盛
(丰富的万物)

10-1《兰亭集序》复习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10-1《兰亭集序》复习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 2.在《兰亭集序》中,“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是为了祈福消灾。
• 3.你所在的中学举行郑重的校庆典礼,邀请了很多校友、家长参加。你 作为学生代表向来宾致欢迎辞,其中要引用《兰亭集序》中的两句古代 诗文。请填写恰当的句子。金秋十月,天高云淡。今天大家齐聚一堂, 真可谓:“群贤毕至,少长咸集”。请允许我代表全体在校同学对各位嘉宾 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

夫人之相与 ( ),俯仰 ( )一世。或 ( )取诸 ( )怀抱,悟 ( )言一室之内;或 因 ( )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 ( )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 ( )得于己, 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 ( )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 ( )之矣。向 ( )之所欣, 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 ( )之兴怀,况修短随化 ( ),终期 ( )于尽!古人云: “死生亦大 ( )矣。”岂不痛哉!
• C.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D.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 答案·D
• 7.对下列句子中画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俯察品喻之于怀 喻:明白
• D.列坐其次
次:序次
• 答案 D
• 8.对下列句子中画横线的词语的意思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 ①引以为流觞曲水 ②亦足以畅叙幽情 • ③及其所之既倦 ④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 ②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 B.①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 ②悟言一室之内
• C.①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 ②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
• D.①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②岂敢定居?一月三捷
答案 A
•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
• A.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B.死生亦大矣

《兰亭集序》复习课件

《兰亭集序》复习课件

③ 亦将有感于斯文──亦将于(对)斯文有感
④ 当其欣于所遇──当其于所遇欣
2021/7/26
14
⑵ 定语后置:
1, 虽无管弦之盛──虽无盛之管弦
2,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仰观大宇宙,俯察盛品类
2021/7/26
15
三,省略句:
⑴ 省主语: ① (群贤)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② (群贤)引以为流觞曲水 ⑵ 省介词宾词:
痛惜???
痛苦? ??
痛心? ??
悲痛???
2021/7/26
19
这种"痛"是痛什么?
这是痛惜之情,是对“人
生短暂,世事无常”“人生苦
短,命运难测”的痛惜。
作者从不同处世形态的共
性—“情怀”出发,抒发了自
己“重死生”的感慨。
2021/7/26
20
王羲之所处的时代政治极为严酷,社会急
剧动荡,“天下名士,少有全者”,许多著
兰 亭 序
周 杰 伦
3
作者简介
字逸少。善书法,有“书圣” 之称,世称“王右军” 。
是东晋也是我国古代最杰出
的书法家。其子王献之也是书法
名家。父子齐名,世称“二
王”“二圣”。王羲之在诗文写
王羲之
作上也是高手。东晋文坛盛行骈 文,王羲之是少数仍沿用散文写
(303--361) 作的作家。文风清洗,不尚辞藻
《兰亭集序》复习课件
兰亭集序
王羲之
2021/7/26
2
2021/7/26
兰亭临帖 行书如行云流水 月下门推 心细如你脚步碎 忙不迭 千年碑易拓 却难拓你的美 真迹绝真心能给谁
牧笛横吹 黄酒小菜又几碟 夕阳余晖 如你的羞怯似醉 摹本易写 而墨香不退 与你共留余味 一行朱砂到底圈了谁

《兰亭集序》复习课PPT文档61页

《兰亭集序》复习课PPT文档61页
39、没有不老的誓言,没有不变的承 诺,踏 上旅途 ,义无 反顾。 40、对时间的价值没有没有深切认识 的人, 决不会 坚韧勤 勉。
谢谢!
51、 天 下 之 事 常成 于困约 ,而败 于奢靡 。——陆 游 52、 生 命 不 等 于是呼 吸,生 命是活 动。——卢 梭
《兰亭集序》复习课
36、“不可能”这个字(法语是一个字 ),只 在愚人 的字典 中找得 到。--拿 破仑。 37、不要生气要争气,不要看破要突 破,不 要嫉妒 要欣赏 ,不要 托延要 积极, 不要心 动要行 动。 38、勤奋,机会,乐观是成功的三要 素。(注 意:传 统观念 认为勤 奋和机 会是成 功的要 素,但 是经过 统计学 和成功 人士的 分析得 出,乐 观是成 功的第 三要素 。
53、 伟 大 的 事 业,需 要决心 ,能力 ,组织 和责任 感。 ——易 卜 生 54、 唯 书 籍 不 朽。——乔 特
55、 为 中 华 之 崛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而 读书。 ——周 恩来

兰亭集序优秀PPT讲义

兰亭集序优秀PPT讲义


一个个
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即使
情趣
这次集会的诗文
阅读思考
找出语段中体现作者情感线索的字词. 岂不痛哉——痛 悲夫 ——悲
情感把握 痛
论生死:为何而痛
俯仰一世 老之将至 —— 人生苦短之痛 所之既倦 情随事迁 —— 世事无常之痛 向之所欣 已为陈迹—— 往事不再之痛 修短随化 终期于尽 —— 生死难测之痛
全全文文总总结结
朗读全文,理清作者情感线索的变化.

痛 人生
天地
悲 古今
拓展延伸
作者说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你还 读过哪些抒人生无常之感、发时不我待之叹 的古代诗文 举出三五例与同学交流.
拓展延伸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及时当勉励, 岁月不待人.
——《长歌行》 ——陶渊明
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痛哉,人生无常,
情感把握 悲
感古今:为何而悲
悲古人 —— 兴感之由 若合一契 悲今人 —— 一死生为虚诞 齐彭殇为妄作 悲后人 —— 后之视今 亦犹今之视昔
悲夫,死生之大,
情感把握 悲
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表达了 作者怎样的生死观

情感把握 悲
作者认为人不管以怎样的方式活着, 生命都在不知不觉中逝去,而寿命的短 长只能听凭造化,最终归于结束.所以生 就是生,活着能享受乐趣,死就是死,死 后一切皆无,活着和死去是人生大事,二 者不可等量齐观.暗含有生之年应当做 些实事,表现出对生命的敬畏之情.
——朱熹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岳飞
全拓文展总延结伸
文章最后说: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 文.你作为后之览者,读了此文,有什么感触

兰亭集序课件ppt

兰亭集序课件ppt
2023
兰亭集序课件ppt
contents
目录
• 兰亭集序的背景和历史 • 兰亭集序的内容和解读 • 兰亭集序的影响和价值 • 兰亭集序的临摹和欣赏 • 兰亭集序在当代的应用和传承 • 结论和反思
01
兰亭集序的背景和历史
兰亭集序的起源和传承
起源
兰亭集序是中国古代书法家王羲之在东晋穆帝永和九年(公 元353年)所写的一篇散文,记录了他在兰亭雅集时的即兴创 作。
兰亭集序的文学艺术特点
文学特点
文字优美、语言简练、结构严谨、意境深远。
艺术特点
书法艺术、绘画艺术、诗歌艺术、散文艺术。
03
兰亭集序的影响和价值
兰亭集序对中国书法艺术的影响
推动了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
兰亭集序的创作风格和技巧对中国书法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了中国书法 艺术的经典之作,激励了后世的书法家们不断探索和创新。
对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思考
教育意义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传承和发扬中国传统 文化对于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培养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具有重要意义。
教育内容
传统文化教育应该涵盖历史、文学、艺术、哲学等多个 领域,这些领域中蕴含着中华民族丰富的智慧和创造力 ,有助于学生全面了解中华文化的精髓。
教育方法
1 2
选择合适的书法字典
在临摹兰亭集序时,需要选择合适的书法字典 ,以便掌握正确的笔画顺序和结构。
笔画练习
临摹前需要先练习基本的笔画,如横、竖、撇 、捺等,以及各种笔画的组合和变化。
3
结构练习
掌握每个字的间架结构是临摹的关键,需要反 复练习,以及掌握每个字的重心和比例。
兰亭集序的书法风格赏析
平和自然
多看多学

10.1《兰亭集序》课件 (共41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10.1《兰亭集序》课件 (共41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名词,次序
(4)太上不辱先,其次不辱身:
形容词,下一等
(5)历险数次,遂达峰顶:量词,回,表示动作的次数
5、修
(1)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形容词,高高的
(2)修禊事也:
动词,做,从事
(3)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形容词,长
4、期
(1)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动词,至、及
(2)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穿一年孝服的亲族
敞开
(7)死生亦大矣:形容词作名词,大
(3)引以为流觞曲水: 动词的使动用 事
法,使……流
(8)齐彭殇为妄作: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4)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动词的使动 ,把……看作相等
用法,使(怀)兴,即“使感叹产生” (9)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数词的意动
用法,把……看作一样

特殊句式
1、判断句
(1)其致一也:
2、致
(1)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名词,意态,情趣
(2)家贫,无从致书以观:
动词,得到
(3)听妇前致词:
动词,表达、表述
(4)专心致志: 动词,集中(力量、意志等)
(5)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 动词,招致
3、次
(1)列坐其次:
名词,旁边
(2)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动词,驻扎
(3)余船以次俱进:
兰 亭 集 序
学习目标
1、了解王羲之的生平经历及创作背景。 2、把握作者的情感变化,了解本文景情相生、情理 相融的特点 3、理解作者的生死观,树立正确积极的人生观
天下第一行书
王羲之(303年—361年),字逸少,琅 琊临沂(今山东临沂)人,东晋著名书法 家、文学家。他出身名门,官至右军将军、 会稽内史,世称“王右军”。王羲之书法 造诣极高,尤善行、草,代表作《兰亭序》 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在文学上,他 也是“魏晋风骨”的代表人物之一,其散 文清新自然,感情深沉。

《兰亭集序》复习课件(定稿)

《兰亭集序》复习课件(定稿)

1、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全、都) 2、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进取) 3、列坐其次(处所、地方) 4、信可乐也( 诚、确实) 5、向之所欣,俯仰之间( 过去,以前) 6、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 自然 ) 7、不能喻之于怀(晓,懂得) 8、所以游目骋怀( 用来… 使动 ) 9、曾不知老之将至( 乃,竟 ) 10、未尝不临文嗟悼( 面对着 )
解释划线的词:
11、所以兴怀,其致一也(…的原因)
本课要积累的文言词语
修 次 所以 信 趣 向 期 临 固 致
1、修(P210)
从彡( shān),攸( yōu)声。“彡”有装 饰义。 “修”的本义是“培养,改进”等。 事物要“改进”自然需要“修理(坏 东西的改进),修葺(房子改进)修 饰(语言服饰等的改进)”;改进的 结果自然就是“善”(变好),“美” (变美)“长”(变高变长)。 成语助记:不修边幅 修身养性 茂林修竹 明修栈道,暗渡陈仓
王 羲 之
兰 亭 集 序
王羲之 (303~361)东晋书法家、文 学家。字逸少。会稽(今浙江绍兴)人 。祖籍琅邪(今山东临沂)。初为秘 书郎,征西将军庾亮引为参军,累迁 长史。后拜宁远将军、江州刺史。复 授护军将军,迁右军将军,会稽内史 。因与扬州刺史王述不和,称病离郡 ,放情山水,弋钓自娱。以寿终。世 称“王右军”。原有集10卷,已佚。 张溥辑有《王右军集》2卷,见《汉魏 六朝百三家集》。
他的行草书最能表现雄逸流动 的艺术美。《晋书》说他的书 法为古今之冠,论者称其笔势 ,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由于他在书法上的成就和贡献 ,被后世誉为“书圣”。
文学文化常识
1、天干地支
天甲 乙 丙 丁 戊 己 庚 辛 壬 癸 干 4 5 6 7 8 9 0 1 2 3 地子 丑 寅 卯 辰 巳 午 未 申 酉 戌 亥 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因为
一 、 生 词 注 音
癸丑( ɡuǐ ) 会稽山( kuài jī )
修禊事( xì
激湍( tuān


流觞( shānɡ
骋怀( chěnɡ


放浪形骸( hái )
趣舍万殊 ( qǔ )
若合一契(


嗟悼( jiē dào彭殇( shānɡ) Nhomakorabea)
二、把握重点字词、句子解释
• 1、修 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 2、茂林修竹。 • 3、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 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 4、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 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3、立志成才 王羲之九岁就开始练字,立志要做书法家。 • 无论严寒酷暑,还是风霜雨雪,从不间断。他 在绍兴的水边练字,一池水都被他的洗笔砚染 黑了,他那俊秀飘逸的字体,千百年来被人们 奉为瑰宝。假如王羲之根本没有想过要当什么 书法家,只是平庸的过日子,那么他绝对不可 能有这么坚强的意志去练字。而王羲之本人也 不为我们后人所知。由此可见,立志对一个人 的成长是多么的重要。
王羲之父子一生勤学书法,他们的专心与毅力,以及他们在 书法上的成就,得到了世人的景仰。 被后人称为“书圣”的王羲之,王羲之小的时候,练字十分 刻苦。据说他练字用坏的毛笔,堆在一起成了一座小山,人们叫 它“笔山”。他家的旁边有一个小水池,他常在这水池里洗毛笔 和砚台,后来小水池的水都变黑了,人们就把这个小水池叫做 “墨池”。 一次练字时误将馒头沾墨汁吃到了嘴里,留下了王 羲之吃墨的故事。 王羲之的儿子王献之,也是很勤于练字。他在12岁那年,把 一个经过父亲改写过的字拿去给母亲看。他的母亲也精于书法, 一眼就认出丈夫所写的那一幅。 王献之因此体会到自己的书法 还差,不能与父亲的相比。他决心勤练,要把字练好。他找到十 八口缸,盛满了水,下定决心,要拿缸里的水磨墨练字,不把它 用完,绝不罢手。
兰亭集序
复 习 课 件
• 孙子以兵法见于吴王。吴王曰:“寡 凭借 人无以战胜于天下,而观子之十三篇, 用来 认为 左右皆以美于它法,可以小试勒兵乎? 用 因为 可试以妇人乎?”曰:“可。”是以吴 来 王许之,出宫中美女,孙子分二队以 把 训之;以王之宠姬二人各为队长,皆 在 令持戟,妇人不从命,遂以未时斩队 已经 来 长二人以徇。吴王曰:“日以尽矣, 表范围的副词 将军以下罢休就舍。”孙子曰:“可 任用 叹,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
四、背诵、默写
背诵课文,培养语感 名句默写 1.仰观宇宙之大, ,所以游目骋怀, 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06年重庆,07年山 东) 2.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06年福建) 3. ,少长咸集。(06年安徽) 4.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 。(08重 庆) 1. 此地有 , ;又 有 , ,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2. 是日也, , , , 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3.或取诸怀抱, ;或因寄所托, 。 4. , ,悲夫。

一僧欲之南海,询于唐僧,唐僧 代词 他 音节助词 助词 的 不之应。久之,此僧以箪食瓢饮之助 代词 他 宾语前置的标志 至南海,夸之于唐僧:“此何难之 主谓之间 取独 有?”唐僧曰:“汝之百折不挠,实 助词 的 可 钦佩。然汝之言亦过矣,君将因骄而 笑于大方矣。”
四、写作素材挖掘
1、专注与勤奋
我经历这事之后才知道权势足够用来改变是非了。
2、夯实基础,厚积薄发
王羲之幼年跟从父辈学习书法,他四处游历,精研各 种书体,博取众家之长;他各家长处融会贯通;他临池学 书,墨水浸染池水。这为他的书法艺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正是因为他有了扎实的基础,才能创造出风格轻灵优美、 潇洒飘逸的新书体,才能使其书体纵则有行,横则无列, 气韵生动,笔意流畅,给人以神采飞扬,起伏跌宕之感。 因此,扎实的基础能助你成功。 漫步在清风之中,找寻古人的足迹,踏过重重地山脉, 来到了墨池旁。望着那一池墨水就想起了那为了打好基础, 墨染一池水的书圣——王羲之。他的书体被后人称为“飘 若浮云,矫若惊龙”,令多少人望尘莫及呀!倘若当初他 没有夯实基础,怎能一鸣惊人?怎么会有《兰亭集序》中 “之”字,字字不同的妙笔?正因为他扎好了基础,扎好 了根基,才会妙笔生花。因此,成功之花开在基础的枝头。
• (二)助词。 • (1)结构助词,定语的标志。用在定语和中心语(名词)之间,
可译为“的”,有的可不译。 • ①: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 ②:每览昔人兴感之由。 • ③: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 (2)结构助词,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起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
可不译。译时也可省去。 • ①: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 • ②: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 • ③: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 翻译划横线的句子(7分) • 申屠敦之鼎 • 洛阳布衣申屠敦①有汉鼎②一,得于长安深川之下。 云螭斜错③,其文烂如④也。西邻鲁生见而悦焉,呼金工 象而铸之。淬⑤以奇药,穴地藏之者三年。土与药交蚀, 铜质已化,与敦所有者略类。一旦,持献权贵人,贵人 宝之,飨宾而玩之。敦偶在坐,心知为鲁生物也,乃曰: “敦亦有鼎,其形酷肖是,第不知孰为真耳。”权贵人 请观之,良久曰:“非真也。”众宾次第咸曰:“是诚 非真也。”敦不平,辨数⑥不已。众共折辱⑦之,敦噤不 敢言,归而叹曰:“吾今然后知势之足以变易是非也。” 龙门子闻而笑日:“敦何见之晚哉?士之于文亦然。” (选自明•宋濂《宋学士文集》) • [注释]①申屠敦:复姓申屠。这是作者虚构的人物。②鼎:古代的炊具,
• (5)音节助词。用在形容词、副词或某些动词的末 尾,或用在三个字之间,起凑足音节的作用,无 义,译时应省去。 • ①:填然鼓之,兵刃既接。 • ②:扣舷而歌之。 • ③:顷之,烟炎张天。
• (三)动词。
• “之”字用作动词,意为“往,到„„去”。 • ①: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 ②: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 ③: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三足两耳。后演变为工艺品。⑧云螭(chī)斜错:云与螭(兽名,外形像龙而无 角)互相掩映交错。④其文烂如:它的花纹斑斓。⑤淬(cuì ):金属烧热后浸在 水中或油中。⑥辨数:多次争辩。辨,通“辩”。⑦折辱:挖苦。

1、(2分)译文: 贵人很珍视这个鼎,宴请宾客并赏玩这个鼎 • 2、(3分)译文:
有一个鼎,它的外形跟这个很像,只是不知道 哪个是真的。 • 3、(2分)译文:
• •
5、创新 世人对王羲之的书法推崇备至,其笔势“飘若浮 云,矫若惊龙”。其《兰亭集序》被后人称为“天 下第一行书”。王羲之何以能在书法艺术上取得如 此高的造诣呢?我想除了他勤奋努力外,更重要的 是他能够精研各种书体,博取众家之长,尤其能将 各家用笔、结字的长处融会贯通,创造出风格轻灵 优美、潇洒飘逸的新书,突破了汉魏质朴厚重的风 格。假如王羲之不能摆脱汉魏风格,对字体不能进 行创新,那么他的书法艺术还能达到“纵则有行, 横则无列,气韵生动,笔意流畅”的效果吗?由此 可见,一个人要想在某一领域取得骄人的成就,就 必须有创新的精神。

(3)结构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用在被提前的宾语之后,动 词谓语或介词之前,译时应省去。 • ①:夫晋,何厌之有? • ②: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
• (4)结构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放在倒置的定语 和中心语之间,译时应省去。 • ①:虽无丝竹管弦之盛。 • ②: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 ③: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 5、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 浪形骸之外。 • 6、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 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 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 7、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 8、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 9、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 10、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 • • • • •
修: (1)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高 (2)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寿命长 (3)怠者不能修,而忌者畏人修 进步 学习 (4)是故事修而谤兴,德高而毁来办好 (5)乃重修岳阳楼 修建 (6)修守战之具 整治,治办
二、把握重要的一词多义
• • • • • •
次: 旁边,水边 (1)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2)太上不辱先,其次不辱身 次一等 (3)陈胜、吴广皆次当行 编次 (4)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驻扎 (5)余船以次俱进 次序
•信 实在 • (1)信可乐也 • (2)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言语真实, (3)低眉信手续续弹 随意
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假舆马者……致千里 致 致谢、 致敬
情致
达到 表达,表示
不爱珍器重宝肥沃之地, 招致 以致天下之士

三、把握重要虚词“之”的用法
• (一)代词。 • (1)可以代人、代物、代事。代人多是第三人称。译为 “他”(他们)、“它”(它们)。作宾语或兼语,不作主语。 有时灵活用作第一人称或者第二人称。 • ①:作《师说》以贻之。 (代人,他,作宾语。) • ②:鞣使之然也。 (代物,作兼语。) • ③:人非生而知之者。 (代事理,作宾语。) • ④: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代词,我,作宾语) • (2)指示代词,表近指。可译为“这”,通常作复指性定 语。 • ①:之二虫又何知。 • ②: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 ③:均之二策,宁许之以负秦曲。
• 1.此地有 崇山峻岭 ,茂林修竹; 又有清流激湍 , 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 ,列坐其次。 亦足以畅叙幽情 • 2、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 , 。 惠风和畅 • 3. 是日也,天朗气清,______,仰观宇宙之 大, 俯察品类之盛, 所以游目骋怀 , • 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 4、或取诸怀抱, 悟言一室之内 ; 或因寄所托, 放浪形骸之外 。 俯仰之间 , 已为陈迹 ,犹 • 5、向之所欣, 不能以之兴怀。 齐彭殇为妄作 • 6.固知一死生为虚诞,_______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