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思想史论文

合集下载

试论李约瑟的科学史观

试论李约瑟的科学史观

试论李约瑟的科学史观李约瑟的巨著scienee &civilisation in china(以下简称scc)有两个中文全译本:《中国之科学与文明》和《中国科学技术史》。

单从译名而言,似乎后者不够贴切。

事实上李约瑟本人对这个译名也有所保留。

(参见〔1〕,p.515)当然名称本身或许并不重要,但是由此却引出了一个科学史观的问题。

笔者认为在scc中,文明(文化)与科学是密切相关的,因而不可忽略。

这正是李约瑟科学史观的特点。

本文试图阐明这一在学术界尚未得到足够重视的特点,并就有关的问题进行初步的探讨。

一、科学史是人类文明史的一个部分李约瑟在scc第一章序言中指出:“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科学史是人类文明史中一个头等重要的组成部分。

”(〔2〕,p.1)科学史的发展既影响文明史的进程,也受文明史的制约。

因此它的研究不能孤立地进行,而必须具备统观人类文明的广阔视野。

这可以说是李约瑟研究科学史的指导思想。

按照英美文化学及科学史的传统,“文化”与“文明”在其广义上可以混用,而科学技术作为一个组成部分则包含在其中。

在文化学方面,泰勒(edward burnett tylor,18321917)对“文化”概念作了基础性的开拓。

他指出:“文化或文明,就其广泛的民族学意义来说,乃是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和任何人作为一名社会成员而获得能力和习惯在内的复杂的整体。

”(〔3〕,p.99)显然,科学作为知识被排到了第一位。

这个经典定义在西方具有深远的影响。

继泰勒之后,弗雷泽(j.frazer 18541941)进一步从进化的角度提出了“巫术——宗教——科学”的发展模式,在西方科学史中引起广泛地共鸣。

比如,李约瑟关于中国古代科学技术主要起源于道教的观点,便与弗雷泽的影响有关。

(参见〔4〕,p.304)继弗雷泽之后,马林诺斯基(bronislaw kaspar malinowski,18841942)进一步完成了文化学从古典研究到现代研究的转折,他从泰勒的广义文化着眼,打开了跨学科研究文化动态发展的大门,揭示了文化功能的整体性。

科技哲学史论文(2)

科技哲学史论文(2)

科技哲学史论文(2)科技哲学史论文篇二哲学史的重担哲学家艾尔弗雷德•诺思•怀特海(Alfred North Whitehead)曾说过“所有的西方哲学都是对柏拉图的注释。

”尽管这个说法从字面上理解是不真实的,但是没有人能够否认苏格拉底的朋友对后来哲学著作的强大影响。

汗牛充栋的著作都是来探讨他的基本观点以及这些观点对后人的影响。

完全可以这么说你不了解柏拉图,就不可能真正理解哲学。

但是如果用影响力作为理解哲学史上人物重要性的标准,如果人们应该熟悉历史上最有影响的人物,然后再自己“搞”哲学,那么,需要对其著作进行研究的哲学家的名单中都包括谁呢?我们应该关注哪些人?阿奎那(Aquinas),笛卡儿,康德,马克思?还是贝克莱(Berkeley),休谟(Hume),穆勒(Mill)杜威(Dewey)?还有诸如布鲁诺(Bruno),费希特(Fichte),维科(Vico)费尔巴哈(Feuerbach)等被有些人认为帮助形成哲学探索本质的思想家,却被大多数专家作为哲学史上最次要的人物?如果要了解的话,对他们的著作到底要了解多深?学习者必须沉浸在“赫赫有名的大家”浩瀚的著作海洋中呢,还是对他们的各种观点熟悉一下就够了?当然深刻了解和尽可能多地弄清数千年哲学史上的不同观点是非常有好处的。

如果有时间和精力,当然是个值得追求的目标。

但是我们中很少人可以像畅销书《西方哲学史》作者像伯特兰•罗素(Bertrand Russell)那样活到97岁的高年纪等优越条件。

尽管他年纪高,对哲学前辈非常熟悉,连他也被批评对哲学家们的介绍非常肤浅(好处说)甚至是充满偏见(坏处说)。

他自己也说他能够诚实地说完全看懂了著作的哲学家只有莱布尼茨(Leibniz)一个人。

在非常真实的意义上,哲学史很大程度上就是建立在这个内容上。

阅读和理解被普遍认为伟大思想家行列中固定成员的相对少数的哲学家的作品,将花掉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这还不考虑关于这些作品的第二层的甚至第三层的文献所需的工夫。

科学史纲要论文

科学史纲要论文

科学史纲要论文
科学史研究的主要对象是关于科学技术的产生和发展及其发展规律的一门科学。

科学史的研究内容是科学史、技术史、科学思想史、科学社会史、科学方法史、比较科学史。

科学是运用范畴、定理、定律等思维形式反映现实世界各种现象的本质和规律的知识体系,是社会意识形态之一。

科学是人类的分门别类的学问。

而技术的概念是在改造和控制自然的实践中创造了劳动手段、工艺方法和技能体系的总和。

所以科学与技术是不同的。

在技术方面,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在很长一段时期里都居于世界领先地位。

中国历史上的科学技术成就,为世界闻名的发展作出了很大贡献。

中国是世界早期人类闻名的发源地之一,是世界上最早啥用火,发明弓箭和陶器、出现农牧业、观察天文、开创医药的地区之一。

夏商周时期奠定了中国科学技术的雏形。

这时中国进入了青铜时代,青铜器的铸造冶炼技术非常高超,特别是在周朝,青铜器不再是专用于祭祀器具火贵族的奢侈品,青铜器走进了寻常百姓家。

西周青铜铸造进入鼎盛时期,有许多巨大成就,如司母戊鼎和四羊方尊。

到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古代科学技术体系基本奠定。

这一时期广泛运用铁器,牛耕技术得到推广,同时还出现了炼钢技术和铸铁柔化处理技术。

另外这一时期水利工程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如中原的桔槔、水工郑国的郑国渠、四川太守李冰修筑的都江堰等。

秦汉时期中国古代的各个科学技术已经趋于成熟。

并且与外国交流越来越多。

造船技术已非常成熟,长城的建造体现了中国当时的建筑技术的发达。

张衡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地震仪,可以遥测到千里之外地震发生的方向。

蔡伦发明了。

杨振宁科学思想的研究毕业论文

杨振宁科学思想的研究毕业论文

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题目:振宁科学研究思想的研究院(系)理学院专业物理学年级071姓名贺学号07041134指导教师宋国利职称教授2011年6月13日声明本人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我个人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与取得的研究成果,不存在任何剽窃、抄袭他人学术成果的现象。

我同意本论文作为学校的信息资料使用。

论文作者(签名):年月日目录摘要........................................................................... ......................................... (3)Abstract..................................................................... ....................................... .......... ..3前言........................................................................... .. (4)第一章振宁科学思想的研究现状................................................................... .. (5)1.1 研究现状........................................................................... ...................... . (5)第二章振宁的重大科学成果.......................................................................... (6)2.1 富兰克林奖章和鲍威尔奖金 (6)2.2 诺贝尔物理学奖................................................................ .......... (7)第三章振宁学术成长的“幸运”之路.......................................................... . (7)3.1 清华留美公费生考试创造的机遇 (7)3.2 中国西南联大的学习........................................................................... .. (9)3.3 美国芝加哥大学的学习.......................................................................... . (9)3.4 普林斯顿的工作与成果........................................................................... ..10第四章振宁科学研究思想与特征................................................................. . (10)4.1.1 振宁科学思想演变的阶段划分 (10)4.1.2 振宁科学思想演变的历史过程 (11)第五章振宁科学思想之我见....................................................................... ... . (12)5.1 当下的启示........................................................................... .. (12)结语........................................................................... (14)参考文献........................................................................... .. (16)致......................................................................... .............. .. (17)附录........................................................................... ........ (18)摘要研究目的:振宁的科学思想是其整体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华裔诺贝尔奖获得者中科学思想体系最完善成熟的一个。

科学观演变探析论文

科学观演变探析论文

科学观演变探析论文随着时代的变迁和人类认识能力的不断提高,科学观念的演变逐渐成为留给人们的重要问题之一。

科学的发展与人类认知的提高有着密切的联系,如果说人们的认知能力是一个不断拓展的过程,那么科学发展就是这一过程的一个显著体现。

从古代的自然哲学到现代的科学实验,科学观念的演变也在不断发生变化。

科学观念的演变分为三个阶段:古代、中世纪和近代。

在古代的自然哲学中,自然界被看作是一个完整的有机体系。

人们相信宇宙是由可分离的小粒子所组成,这种叫做“原子论”的理论被认为是万物的来源。

同时,古代人们也认为整个自然界是有神圣秩序的,因此理解自然界也要遵循神的秩序来解释自然。

这种观念一直延续到中世纪。

在中世纪,基督教教义的影响变得越来越明显。

天体运行和时空的本质被解释为上帝的奇迹。

同时,中世纪人们也开始实行实验研究,这在当时看来是一种尝试取代信仰的新方法。

然而,基督教的普遍影响也导致了实验科学的局限性,这种局限性从根本上限制了科学的发展。

正是近代的启蒙运动给科学带来了全新的视角和方法,近代科学的发展基于严格的实验和逻辑分析,而不是主观信仰。

科学家们不再相信自然界是由宗教和神秘力量所控制,而是深入探究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以发掘自然的真相。

这个时期的大量科学家包括牛顿、伽利略、达尔文和爱因斯坦等,他们的发现塑造了现代科学的基础和定论,这也标志着人类认知能力的新高峰。

总结而言,科学观念从古代的自然哲学到近代的实验科学,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和变化。

人类不断拓展认知能力和追求科学真相的过程,也让我们不断刷新对于世界的认知。

在科创未来的新时代中,科学观念的演进和升华将仍然是不可避免的话题,人类更需要以开放的心态和丰富的经验面对科学领域的新挑战。

科技思想史的论文田培沛2013111398

科技思想史的论文田培沛2013111398

试论关于科学史的几个重要问题作者:田培沛科学技术哲学27班 2013111398摘要:科学史而今逐渐成为一门显学。

本文围绕科学史的内涵和目的、科学史的价值或功能、科学思想史、科学编史学、科学史观等相关论题展开论述,并直抒己见。

关键词:科学史科学思想史科学编史学科学史观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科学史学科在原有的基础上,其学术研究广度和深度都有显著的拓展和深化,尤其是对西方科学史的研究筚路蓝缕、别开生面。

在建制化方面,不少大学都设立了科学史系科和研究生站点,开设各种专业课、选修课,并将这些课程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

科学史这一学科而今俨然成为一门显学。

但是,就科学史本身而言,还存在诸多需要澄清和明了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而学人对此至今往往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从读研究生,我就把科学思想史作为我的学术研究领域之一,我专门查阅了就科学史曾写过多篇文章或论文。

我所读的多部著作或以科学史为题材,或与科学史密切相关——尽管它们属于科学哲学范畴。

近些年,在研究科学文化和科学论(science studies)的过程中,我又搜集到一些相关资料。

现在,我拟就与科学史有关的几个问题展开讨论,在此不揣浅陋,躬身献芹。

我事先申明,本文引用或阐述的关于史学的言论,一般也适用于科学史,因为科学史是史学下属的一个分支学科。

一、科学史的内涵和目的翻开东西方的辞书,我们可以大体得知对科学史的界定:“科学史一直是关于知识不断积累以及科学战胜无知和迷信的成功历程的记述”[1];科学史是“人类对自然认识的发展史,主要分析自然科学理论体系的发展过程”,以及“科学理论产生的思想源流和社会背景”。

不难看出,这两个有代表性的定义不仅多少带有一点辉格史学[3]的色彩,而且相当表面化,没有揭示科学史的深厚内涵和远大目的。

美国科学史家萨顿也给科学史下过一般性的定义:“如果把科学定义为系统化的实证知识,或者看做是在不同时期不同地点所系统化的这样一种知识,那么科学史就是这种知识发展的描述和说明。

科学思想史(10)

科学思想史(10)

电力革命
法拉第,电动机 1850年,美国佩奇制造一台10马力的电动机 1850年,美国佩奇制造一台10马力的电动机 1857年,英国惠斯特发明自激式发电机 1857年,英国惠斯特发明自激式发电机 1867年,德国的西门子发明自馈式发电机 1867年,德国的西门子发明自馈式发电机 爱迪生:电灯的发明 电报:莫尔斯 电话:贝尔、爱迪生 无线电:马可尼、波波夫Fra bibliotek电磁学研究
1820年,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1777- 1820年,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1777- 1851)发现电流的磁效应。 1851)发现电流的磁效应。 同年,法国物理学家安培(1775-1836) 同年,法国物理学家安培(1775-1836) 提出安培定律(载流导线之间的相互作用 力定律),奠定了电动力学的基础。 欧姆(1789-1854),1826年发表欧姆定 欧姆(1789-1854),1826年发表欧姆定 律(电流与电势差成正比与电阻成反比)
达尔文的进化论
布丰(1707-1788):物种在发生演变 布丰(1707-1788):物种在发生演变 拉马克(1744-1829):获得性遗传:有 拉马克(1744-1829):获得性遗传:有 机体通过努力适应它周围不断变化的环境 而改变自身,通过遗传形成新的物种 达尔文的祖父:生物的有用特性通过遗传, 演变出多种形式;从无生命物质演变出生 命
科学的作用
逻辑思考 观念上影响 全新的观察方式 作为文化因素起作用
工程师与科学界也有联系 瓦特发表“人造气体的药用价值” 瓦特发表“人造气体的药用价值” 专业学校也开始讲授牛顿的微积分 实验科学的兴起 有利于技术和科学的结合 鸿沟依然存在
瓦特希望把漂白织物的氯化过程用于商业 发明者贝托莱以纯粹科学的态度进行研究 “一个人要是爱科学,就不需要财富”。 一个人要是爱科学,就不需要财富”

基于思想史讨论八十年代科学与哲学关系的思想变革-自然辩证法论文-哲学论文

基于思想史讨论八十年代科学与哲学关系的思想变革-自然辩证法论文-哲学论文

基于思想史讨论八十年代科学与哲学关系的思想变革-自然辩证法论文-哲学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引入科学文化资源是八十年代中国思想变革的一个方面,而从科学与哲学的关系思考入手是其中的重要维度。

沿着这个维度的思想展开非常复杂,基本特征是从反思科学与哲学关系展开,到八十年代中后期出现了针对科学与哲学关系的若干理论问题的激烈论战。

本文从思想史的视角讨论八十年代有关科学与哲学关系的一般性思想变革,包括科学与哲学关系的意识形态转换、把马克思主义哲学教条化的质疑以及进一步的思考。

站在今天的角度来讨论这个问题,对于深刻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有现实意义。

一、科学与哲学关系转换的思想史前提为什么科学与哲学的关系会成为八十年代思想变革的一条主线? 为什么当时的理论界和思想界会对这一问题持续关注? 弄清这个问题是本文研究和展开的基础。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经典中,对科学与哲学关系的基本回答是三论,即哲学对科学的指导论,科学对哲学的基础论,科学与哲学乃至科学家与哲学家的联盟论. 五十年代以来,强调哲学指导科学是接受了经典着作和来自苏联的哲学教科书的观点,就学术传统而言这是德国古典自然哲学传统。

而这种传统和观点被赋予了和意识形态的地位。

由于要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统领和指导一切,因而科学与哲学的关系也就成为意识形态问题了,体现到科学领域就是强调哲学指导科学。

五十年代对此也有过争论,五的实践中具体化为用自然辩证法指导科学。

这种指导表现出来的就是用哲学的条文和术语来套自然科学问题,用一些例子来证明指导的正确性。

而基础论和联盟论难以落到实处。

这在实践中造成不少问题。

到发展到极端,指导论变成代替论. 长期以来这种状况不可避免地导致理论上的教条主义。

结束后,批判代替论,恢复传统的三论,是思想变革的重要资源。

进而,吸收现代科学精神,深入理解科学与哲学的关系,成为突破教条主义,具有思想变革意义的内容。

对八十年代思想解放有重要影响的《自然辩证法通讯》,其1979 年创刊号的开篇之作是本刊评论员文章《战斗唯物主义的历史使命》,文章直面新科技,反思苏联和中国的自然科学批判运动,吸收真理标准讨论的理论成果,明确地表达了哲学对科学的指导论,科学对哲学的基础论,科学与哲学以及科学家与哲学家的联盟论. 不知是巧合,还是历史和思想发展的逻辑使然,放在自五十年代以来科学与哲学关系的历史中考量,这篇发表在引领新时代精神风貌期刊上的带有意识形态引导性质的文章,形式上有着某种历史复归的成份,而在内容上又蕴含着不同于以往的时代精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论文设计-----科学思想、科学方法与大学生独立人格培养班级:翻译班学号:20121374013姓名:李豪目录1.科学技术与人的发展............................................................................2.大学生人格独立缺失的现状和原因....................................................2.1独立人格的定义............................................................................2.2大学生人格独立缺失的现状和原因............................................3.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发展和其影响力................................................3.1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的发展历程................................................3.2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对于独立人格的重要作用........................4.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对大学生独立人格培养的启示.........................4.1培养大学生独立人格的方法........................................................4.2应用于实践教学中的方法............................................................摘要:科学技术一起无尽的魅力改变着人类的家合资观念和人类生活,而科学研究中的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对于个体处理事情和姐姐问题有巨大的意义,大学生作为社会建设的主力军却普遍存在着人格独立的确实,现代教育制度的探索即培养大学生也运用科学思想科学方法以提高大学生独立人格具有很大的启发性,本文旨在探索教育活动中的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对于大学生人格独立培养的辅助意义。

关键字: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独立人格,大学生1.科学技术与人的发展科学技术以其丰富的创造性和建设性,大幅提升了人们的认知水平和认知能力,也改造了人们的实践能力。

使得个体的人与社会都得到了大幅度的发展,因此科学技术对于人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的巨大推动作用是毋庸置疑的。

可是,纵观历史,科学技术的发展并非与社会和人的进步都是正相关的,而是呈现推动和抑制的交错现象。

近几年来,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给人类的进步带来福祉,也存在牺牲人的全面性发展为代价换取片面发展的现状。

现代技术把征服自然作为人类发展的一条捷径,却带来了日益严峻的生态环境恶化和全球性的人为灾害。

因此,不难看出,人为意识下的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

科学技术没有意识形态的表现,而是人为赋予了科学技术利与弊。

科学性、合理性的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对人的全方面发展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科学技术从外在和内在价值和人的全面发展密切相关,就科学技术的外在价值而言,科学技术是解决人与自然矛盾、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手段,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并从中获得自由和发展的革命性力量。

科学首先是一种求真、认识的必然性活动,是人类从自然境况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进而获得某种自由的重要手段。

从近现代发展来看,科学技术使得人类认识上有了空前提高。

从深空探索到海底勘探,从克隆技术到纳米应用,人类在对自然和知识的深入认识都有了无法想象的提升。

那么,如何在教育过程中,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呢?这是值得令我们深思和探讨的。

2.大学生人格独立缺失的现状分析和原因首先,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的主体,应该拥有着前沿的科学知识和文化素质,这也为以后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的进步准备了人才基础。

然而,普通大学教育往往只开设数理化、政史地等有选择性和专业性的科目,却忽略了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的培养,有的大学即便开设了此类课程,往往也是一笔带过,不加重视,这对大学生未来科学研究和社会生存都是极大的损失。

同时,也不利于大学生独立人格的培养。

2.1独立人格的定义独立人格,是现代社会生活中个体存在的首要标志,独立人格的内涵有不同的界定。

西方哲学家康德对独立人格提出的三个理性判据是:精神自由、意志自律、良心自觉。

美国心理学家费洛姆认为独立人格可以理解为明晰的自我意识、创发性的爱和思维、开创性心理特征等几个方面的统一和综合,同时表现为个体的独立思考和独立选择的能力。

独立人格具体表现为个体人具有较强的公民意识,有批判精神,能够将创新融入社会实践和人的个性发展之中。

所谓独立人格是指人的独立性、自主性、创造性。

[1]个体拥有独立人格的表现具体为:拥有较强的公民意识,有正确的权利和义务意识,具有理性的判断能力,不依赖外在的条件束缚,独立自主精神突出,逻辑判断能力强。

大学生独立人格至少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正确的自我认识,二是独立思考的能力,三是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四是批判和创新的精神。

[2]2.2大学生独立人格缺失的现状和原因大学生普遍缺乏人格上的独立,具体表现为:社会责任感淡薄,信念理想缺失,生活迷茫;缺乏坚韧的品格和诚实守信的道德;公民意识不强,只会对社会存在不满而不会自查自纠;价值观扭曲,拜金主义突出;实践能力弱,独立生活能力贫乏;独立学习和独立自主精神匮乏…具体表现为学习考试中的舞弊抄袭、论文模仿、沉迷于网络游戏不能自拔,生活中的自理能力弱、过分依赖父母和他人,情感上的不成熟…当代大学生人格独立缺失的原因多样。

1.虽然改革开放以来,大学教育逐渐走向现代化和正规化,但传统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仍然比较严重。

等级之别、男女观念等思想根深蒂固,导致许多大学生盲目从众,缺乏自我见解。

2.现代化进程加快,解放了大学生思想的同时,也带来了大量的西方不良思潮。

工业化较快,社会矛盾突出,导致金钱、利益、关系等不良观念地位上升,大学生受到浮躁的社会影响,逐渐急功近利,不实事求是,也忽视了个体意识的存在。

3.现代应试教育制度限制了大学生人格独立的发展。

以考试为衡量标准判定学生的好坏,从而使大学生在学习和人格发展的方向选择上存在错误,考试作弊、论文抄袭以蒙混过关现象严重,大学的应试教育明显,忽视了大学生独立人格的培养。

4.部分家长过分溺爱孩子,导致一些孩子独立自主能力缺失。

3.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发展和其影响力:科学技术的发展离不开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科学的发展轨迹、科学史表明,每一次科学、技术的飞跃和成果都离不开正确、先进的科学思想和方法的指导,科学思想是科学的灵魂。

现代科技的发展,使得反映时代特征的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应运而生,它们描绘着科学发展的蓝图,无形中改变着世界也改变着人类文明。

科学方法是科学认识主体为从实践上和理论上把握科学认识客体,而采用的一般操作步骤和思维手段的总和。

它是人们研究自然现象、本质以及其发展规律的主观手段,这种主观手段是达到对自然的科学认识的必不可少的工具,不借助于这种工具,就不可能达到对自然的真理性认识。

[3]科学思想是指在各种特殊科学认识和研究方法的基础上提炼出来的、能够发现和解释其它同类或更多事物的合理观念和推断法则,它对进一步的、更广泛的科学研究和社会实践具有导向作用。

[4]3.1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的发展历程科学思想从古希腊时期的自然哲学(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学者的哲学思想和逻辑学理论),中世纪时期自然科学的发展以及罗马、埃及等地文明大幅提高了科学思想的丰富度。

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和与此同时的自然科学理论(牛顿理论、达尔文进化论...)使得科学思想的层次性提高,进化思想、互补思想、批判思想等应用于自然研究。

近代科学方法:15世纪下半叶到18世纪中叶,自然科学开始摆脱神学的束缚,主要处于收集材料的阶段,基本上是一种经验的自然科学,此时的科学方法主要是观察法,实验法,归纳法,逻辑法和数学方法等。

18世纪后,自然科学从分门别类的研究进入到阐明自然界各个过程的联系,从经验的领域走进了理论的领域. 自然辩证法是此时科学方法论的代表作,比较法、假说法、归纳法、演绎法、分析和综合、抽象和具体等方法应用于研究,科学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出现。

现代科学方法: 20世纪以来,自然科学从微观和宏观两个方向深入发展,科学分化越来越细,科学的综合也越来越显著,观察法、实验法等传统方法呈现出新面貌,数学方法的广泛运用使整个科学日益数学化;新的科学方法,如控制论、信息论、系统论、协同论等方法出现,这也大大突破了传统方法的局限。

[5 ]系统科学方法以具有一般方法论的特征。

系统科学方法对近代科学的分析法的否定对于相待科学的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理性认识方法如分析、综合、概括等抽象的方法和归纳、假说、演绎、数学等日益图像科学方法的重要作用。

科学方法是人们探求自然现象及其本质和规律的手段、途径、程序和技巧。

科学方法既是科学主体的主观手段和有效工具,也是客观规律的反映和应用;不仅是科学认识中反映客体、获取知识的通道,也是共同依据以评价、接受一种理论的标准[6]3.2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对于独立人格的重要作用理性认识方法可以使人辨证的看待问题,并采用合理高效的解决措施应对难题。

分析是科学方法的基础,也是解决问题的首要步骤,综合的方法旨在要求个体应具备全局观念和整体意识,分析问题应着眼于总体的布局,全面的看问题。

而归纳、演绎、数学方法则可以增强解决问题时的逻辑思辨能力。

解决问题应是机智正确的分析而不应是盲目的“一刀切”。

有了理性的判断,则会避免现实生活中逃避、想象、个人偏见和盲目情绪,也能够提高个体抵制诱惑的能力,并能促进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

科学的思想能够辨别解决问题的方向,更好的把握解决问题的时机,也能使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诉诸于科学的方法,并能不偏不倚的揭示事实和真理。

4.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对大学生独立人格培养的启示科学探索是人类试图从自然界获得更大自由的一种行为方式,科学方法在科学探索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而哲学思维对于科学方法的形成和掌握具有重要的意义。

[7] 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能使大学生正确地处理个人与自然、他人、社会之间的关系。

大学教育的重要使命是培养青年更高的精神境界,使自我不断完善、人格不断完善。

大学教育过程中,应始终坚持正确的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科学发展观提供了完整合理的指导思想,“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统筹兼顾的发展方法,很好的将宏观、微观来两个层面结合起来。

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也为大学生提供了道德层面发展的标准。

金吾伦认为科学精神是:从科学成就和科学探索中概括衍生出来的关于人在处世行事中所具备的一种精神气质,是一种追求对世界和人生的深刻认识和理解的执着的探索精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