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时 分数混合运算(二)

第2课时  分数混合运算(二)
第2课时  分数混合运算(二)

第2课时分数混合运算(二)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1课时:分数混合运算(一)》教学设计

分数混合运算(一)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使学生体会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是一样的,会计算分数混合运算。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操作、归纳能力。 情感目标: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难点:分数混合运算的方法。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课前谈话:同学们说说自己的兴趣爱好。(学生畅所欲言) 一、旧知铺垫 我们的老朋友淘气也有个爱好,那就是做计算题。今天,他想和大家比试比试! 1.出示计算题 要求:先说出运算顺序,再计算。 48÷2÷6 16×(15÷3)18÷2×10 13×2×5 72÷(9÷3)24÷(2×3) 2.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一起研究分数混合运算(板书课题) 二、合作学习,探究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 1.出示问题情境 过渡语:经过课前的谈话,我了解到同学们的兴趣很广泛。相信

大家也参加了不少的兴趣小组吧!淘气在课下的时候对同学们参加兴趣小组的情况作了个调查。 2.你从这幅图中得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3.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4.解决问题:航模小组有多少人? ①请你先估算一下航模小组有多少人?(说明理由) ②请你用图来表示三个量之间的关系。 (学生尝试画图,教师巡视) ③学生独立思考和组内交流后,进行全班交流。 (学生边说教师边板书) ④尝试计算 我们用画图的方法,清楚地了解了三个量之间的关系,请你算一算,航模小组到底有多少人? (学生独立计算) ⑤全班交流 A 12×=4(人) 4×=3(人) B 12××=3(人) 预设一:如果学生出现了A、B两种方法,并且计算方法较多。在交流时对于B种不同算法进行重点交流。 预设二:如果算法单一,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小组合作讨论计算方法。

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分数混合运算第2课时分数混合运算(二)教案北师大版

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分数混合运算第2课时分数混合运算 (二)教案北师大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利用分数加、减、乘、除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能力目标: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 情感目标: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难点: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知: 春天来了,森林里的小动物正在举行第十届动物车展,我们一起来看看。请同学们用数学的眼光看一看,图画上有哪些数学信息?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用画图理解题意 师:大家看这个数学信息(第二天的成交量比第一天增加了1/5)增加了1/5,你是怎样理解的? 师:现在请同学们用画图的方法把这些信息和所要解决的问题完整的表示出来。现在开始。师:同学们画完了吗?请大家看这几位同学画的。(实物展示)这是哪位同学画的?你来说一说画这图是什么意思? 2、列式解答 师:大家理解了吗?现在就请同学们在练习本上列式计算出第二天的成交量。做完后,把你的计算方法和想法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1)生独立列出算式 (2)小组交流算法 (3)全班交流 师:谁能结合这个线段图来解释一下1+1/5求的是什么?(生说) 3、体会运算定律在分数中的应用 师:这两种做法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相同点:都是以第一天的成交量为单位1,都是求第二天的成交量。不同点:两种算法不同 三、练习:拓展应用: 两天的门票收入一共是多少? 小记者花喜鹊报道:本次举办的车展会取得了很大成功,前往参观的动物络绎不绝,成交量也创新高。据了解,车展会第一天的门票收入就达960元,第二天比第一天增加了1/6。大家对本次车展会好评如潮,我们期待下届会更好! 四、总结

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第6课时 分数混合运算和简便运算(1) 人教版

第一单元 分数乘法 第6课时 分数混合运算和简便运算(1) 【过基础关】教材知识巩固练 1. 我会填。 (1)109-53×32的运算顺序是先算( )法,再算( )法;1+(43-2 1)的运算顺序是先算( )法,再算( )法。 (2)(41+52)×20,要想计算简便,可应用乘法( )律,把41和5 2分别乘( ),再把两个积( ),结果是( )。 (3)72×53× 421=53×( × )运用了乘法( )律和( )律。 2. 我会选。 (1)要计算127×11+127,运用了( )可以使计算简便。 A. 乘法交换律 B.乘法结合律 C.乘法分配律 (2)计算36× 3513时,( )的计算方法简便。 A. (37-1)×3513 B.(35+1)×3513 C.36×(1-35 22) 3. 计算下面各题。 54+158×169 (92+83)×72 32×74×10 3 4. 走进生活。

(1)五年级有学生150人,六年级的学生人数比五年级的57少4人,六年级有学生多少人? (2)折一只千纸鹤要用8 3张纸。他们一共用了多少张纸? 【过能力关】思维拓展提升练 5.我会巧算。 2020 2019×2019 6.春节时姐姐收到300元压岁钱,如果姐姐从自己的压岁钱中取出 10 1给妹妹,这是姐妹俩手中的压岁钱正好同样多。姐妹俩一共收到压岁钱多少元? 我折了14只。 我折了18只。

参考答案: 1. (1)乘 减 减 加 (2)分配 20 相加 13 (3) 交换 结合 2. (1)C (2) B 3. 43 4. (1)150× -4=206(人) (2)(14+18)× =12(张) 5. ×2019 = ×(2020-1) = ×2020- =2019- =2018 6.(300-300× ×2)+300=540(元) 724211011354 57 83 20202019 20202019 2020201920202019 20202019 20201 101

六年级数学上册 分数混合运算解决问题(第5课时)教案 西师大版

六年级数学上册分数混合运算解决问题(第5 课时)教案西师大版 第5课时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14页例5,课堂活动第 1、2题,练习二四相关的练习。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用“假设法”解决分数工程问题的过程,理解并掌握把工作总量看作单位“1”的分数工程问题的基本特点、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 2、通过自主探究,评价交流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分析、比较、综合、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点】 能利用假设法掌握分数工程问题的解题思路与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假设不同的数据得出结果相同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情境引入教师:今天,我们将继续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先让我们看一个修路队修路的情况。出示一个修路队修路的情况:(1)修一条300米的公路,甲队修10周完成,

平均每周修多少米?(2)修一条300米的公路,甲队每周修30米,多少周能完成?教师:默读题目,并在练习本上列式计算。指名学生口答,教师提问:你是根据什么数量关系列式的?根据回答,教师板书: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追问:要求工作时间,需要知道什么?(工作总量和工作效率)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例题,分析题目信息。王庄村要修一条公路,甲队10周完成,乙队15周完成。如果两队同时从公路两端修,几周可以完成?教师:观察题目,要求合修的时间,需要知道什么?(教师指着数量关系)学生:需要知道工作总量和工作效率。教师:这里工作总量,也就是公路全长并没有告诉我们?我们可以怎么解决?预设:如果学生说单位“1”,教师肯定他的想法。教师:还可以假设公路全长是多少?(预设:如果单位不太合适,说明修公路,这里用千米更好一些)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板书: 2、辨析各种解法。(1)学生用假设法解决,老师巡视,发现学生的各种方法,并抽不同假设的同学板书自己的方法。(2)小组交流:和小组同学交流一下你的方法,看看其他同学的方法能给你什么启示?(3)全班展示并评价各种方法,让学生说说自己解决的思路与方法。预设: A、假设全长300米,300(30015+30010)=6(周)。 B、假设全长150米,150(15015+15010)=6(周)。 C、假设全长60米,60(6015+6010)=6(周)。

六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006】分数混合运算(第1课时)-教学设计

2 分钟3.交流讨论,引出本课学习内容。 预设1:连加计算 预设2:周长公式 预设3:长×2+宽×2 小结:三种解法,殊途同归。都得到了做画框至少需要13/5米的木条。仔细观察三个列式!第一个是分数连加计算,这是上学期就已经掌握的旧知识。下面两个列式可不仅仅有加法,还出现了乘法,甚至还有小括号。像这样,和分数有关的算式中,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运算,就称为分数混合运算。 二.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1.结合实际,回顾运算顺序。 2.发现分数运算顺序与整数一致。 3.总结分数的运算顺序,沟通联系。 小结:事实上,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确实和整数混合运算完全相同。以后我们就可以将整数混合运算的顺序直接运用到分数中去了! 三.巩固练习,脱式计算。(学习单上完成)

4 分 钟 1.逐题进行错题辨析——正确计算过程呈现 ① 第1题: 第2题: 2.总结注意点。 如何避免出现这样的错误呢? 预设1:养成看到混合运算式题先动脑再动手的习惯,观察后先想好运算顺序, 再动笔计算。 预设2:在每一步计算中,把运算顺序做个标记,也方便写完后的检查。 预设3:可以计算出结果后估算一下结果是否合理。 四.猜想验证中探索运算律在分数中也适用。 (一)乘法分配律的猜想验证 1.提出猜想 (1)引导观察:还有什么新发现吗?

5 分钟 1 分钟(2)学生观察发现相等关系 (3)学生提出猜想:整数乘法的分配律在分数乘法运算中应该同样适用!2.验证猜想 预设1:计算验证 预设2:画图验证 预设3:多个例子 小结:通过举例验证,我们发现整数乘法分配律在分数中也适用! (二)乘法交换律、结合律的验证 1.提出猜想: 引导学生提出新猜想:整数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是不是对分数也适用呢? 2.举例验证 (1)验证交换律 结论:整数乘法交换律对分数也适用。 (2)验证结合律 结论:整数乘法结合律对分数也适用。 小结:回顾刚才的研究,我们经历了“提出猜想——举例验证——得出结论”的过程。得出整数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在分数乘法中同样适用的结论。 (三)巩固提高 1.出示题目。

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分数混合运算知识点总结北师大版2.docx

第二单元分数混合运算 1、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与整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完全相同,都是先算乘除,再算加 减,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的。 ①如果是同一级运算,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计算。②如果是分数连乘, 可先进行约分,再进行计算;③如果是分数乘除混合运算时,要先把除法转 换成乘法,然后按乘法运算。 2、解决问题 ( 1)用分数运算解决“求比已知量多(或少)几分之几的量是多少”的实际问题,方法是: 第①种方法:可以先求出多或少的具体量,再用单位“ 1”的量加或减去多或少的部分,求出要求的问题。 第②种方法:也可以用单位“ 1”加或减去多或少的几分之几,求出未知数占单位“ 1”的几分之几,再用单位“ 1”的量乘这个分数。 ( 2)“已知甲与乙的和,其中甲占和的几分之几,求乙数是多少?” 第①种方法:首先明确谁占单位“ 1”的几分之几,求出甲数,再用单位“1”减去甲数,求出乙数。 第②种方法:先用单位“ 1”减去已知甲数所占和的几分之几,即得未知乙数所占和的几 分之几,再求出乙数。 (3)用方程解决稍复杂的分数应用题的步骤: ①要找准单位“ 1”。 ②确定好其他量和单位“ 1”的量有什么关系,画出关系图,写出等量关系式。③ 设未知量为 X,根据等量关系式,列出方程。 ④解答方程。 (4)要记住以下几种算术解法解应用题: ①对应数量÷对应分率 =单位“ 1”的量②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 计算。③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用除法计算,还可以用列方程 解答。 3、要记住以下的解方程定律: 加数 + 加数 =和;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被减数–减数=差;被减数=差+减数; 减数 =被减数–差。 因数×因数=积;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 除数 =被除数÷商。 4、方程形如: ( 1) X﹢ a=b X=b-a(2)X-a=b X=b+a

数学人教版5下--电子教案:第6课时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第6课时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学习内容第97 、98例1的内容及第100页练习二十五的第1—4 题。编写人 学习目标1、掌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和计算方法,培养迁移类推的能力和归纳概括的 能力。 2、养成用简明、灵活的方法解决问题的习惯。 重难点 重点:掌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和计算方法。 难点:用简明、灵活的方法解决问题。 导学流程自主空间【独立自主学习】 1、画一画:(用数字序号标出运算顺序) 112+8-13 16-4+21 24-(18+3) 2、读一读: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相同。 【合作互助学习】 1、探究“不带括号的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及算法”

自学书第98页例1第一问 思考:(1)从表格中你能得到哪些数学信息?表中各分数表示什么意思? (2)你能提出哪些用加减法计算的数学问题? (3)问题“森林部分比草地部分多占公园面积的几分之几?”中的“森林部分”指什么?怎样列式? (4)算式 21+103-51是一道分数加减混合运算,你会算吗?书上的两种算法你看明白了吗?你喜欢哪种方法? (5)小组讨论归纳:计算不带括号的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时,按从左到右的顺序,可以分步通分也可以一次通分进行计算。计算时,可以根据题目的特点和自己的情况灵活选择方法。注意计算结果应化简。 2、探究“带小括号的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及算法” 自学书第98-99面例1第二问 思考:( l )裸露地面储存的地下水占降水量的几分之几?在这个问题中,把什么看作单位“1”?20 7是什么意思? (2)比较书上两种方法有什么不同?带有小括号的分数加减混合运算该怎样计算?

最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分数混合运算》教案

最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分数混合运算》教案 第6课时分数混合运算 【教学内容】教材第8~9页例6、例7。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分数乘法同样适用。2、能应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过程与方法:熟练掌握运算定律,灵活、准确、合理地进行计算,进一步培养、发展观察推理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善于交流合作,对学习有兴趣。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理对于分数的适用。 难点: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导学过程】 【知识回顾】 1、在整数乘法的运算中,我们学过了哪些运算定律? 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a+b)×c=a×c+b×c 2、简便计算。25×7×4 0.36×101 【自主预习】 3大胆猜测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是否适用于分数乘法?

自学第8页例6、第9页的例6并补充完整。看有什么发现。 【新知探究】 1、通过利用例6的三组算式,小组讨论、计算,得出两边式子的关系,来验证自己的猜测。 2、,先独立计算,然后全班交流,说一说应用了什么运算定律?(应用乘法交换律) 3、小组计算+×,说说这道题适用哪个运算定律,为什么? 4、运用规律进行简便计算。 ⑴出示例题7。 ⑵让学生思考怎样计算比较简便,然后独立完成,如果遇到困难可以在小组里讨论交流。 指名板演: 交流时,让学生汇报自己的想法,分别说一说运用了哪种运算定律使计算简便。 【知识梳理】 本节课你学习了哪些知识? 我发现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同样适用于()乘法,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整数的运算顺序()。应用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在计算时,要仔细观察已知数有什么

小学五年级数学:第五课时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第五课时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五年级数学教案 教学内容:教材第117 、118 的内容及第120页练习二十三的第1 一4 题。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知道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相同. 2、使学生掌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并掌握带有小括号的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及算法。 3、培养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和归纳、概括的能力。 4、养成用简明、灵活的方法解决问题的习惯。 教学重点:掌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和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采用一次通分时,能正确求出三个分数的最小公分母。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说一说下列各题的运算顺序。 112+8-13 16-4+21 24-(18+3)

问:整数加减混合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2、老师指出: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 二、教学实施 1、出示例1 的表格。 (l)让学生读懂表格的内容,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 (2)老师出示第一个问题:“森林部分比草地部分多几分之几?" (3)提问:森林部分指什么?怎样列式? (4)请学生试着算一算,集体交流计算方法。 老师巡视,请不同算法的同学板演。 比较两种方法有什么不同? (5)小结计算方法:计算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时,可以分步通分也可以一次通分进行计算。一般如果每项都是异分母分数时用一次通分计算简便。在计算时,可以根据题目的特点和自己的情况灵活选择方法。 2、出示例1 的第二个问题:“裸露地面储存的地下水占降水量的几分之几? (l)先让学生看懂表格内容,然后老师提问:在这个问题中,把什么看作单位“1" ?7/20是什么意思? (2)请学生列出算式:1 -11/20-2/5或1 -(11/20+2/5) (3)请学生试着计算,并指名板演这两种方法的计算过程。

五年级下册数学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教案

3.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第1课时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教学内容】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教材第97~98页的例1及第100页练习二十五的第1~4题)。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和计算方法,以及带有小括号的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及算法。 2.培养学生迁移、类推和归纳、概括的能力。 3.使学生养成用简明、灵活的方法解决问题的习惯。 【重点难点】 掌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和计算方法。 【复习导入】 1.口算练习。 2.算一算。 学生计算,完成后提问计算的顺序。 3.揭示课题。 我们学过了分数加、减法,掌握了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这一节课,我们来学习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板书课题: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新课讲授】 1.出示教材第97页例1的表格。 (1)让学生读懂表格的内容,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2)老师出示第一个问题:“森林部分比草地部分多几分之几?” (3)提问:森林部分指什么?怎样列式? 板书: (4)请学生试着算一算,集体交流计算方法。 老师巡视,请不同算法的同学板演。 让学生将这两种计算方法进行比较,看出哪一种更简单,确定自己喜欢的方法。 (5)小结计算方法:计算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时,可以分步通分也可以一次通分进行计算,计算时,可以根据题目的特点和自己的情况灵活选择方法。 (6)即时练习。 计算下列各题: 2.出示例1的第二个问题:“裸露地面储存的地下水占降水量的几分之几?” (1)先让学生看懂表格内容,然后老师提问:在这个问题中,把什么看作 单位“1”?7 20 是什么意思? (2)请学生列出算式:

(3)请学生试着计算,并指名板演这两种方法的计算过程。 提问:这两种方法有什么不同?带有小括号的分数加减混合运算该怎样计算? 没有括号的: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带括号的:先算小括号里的数。 3.小结。 提问:你能说一说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吗?引导学生归纳概括出:分数加减混合运算与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相同,也是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带有小括号的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小括号外面的。 【课堂作业】 完成教材第100页练习二十五的第1~4题。 1.第1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全班反馈,反馈时,选取个别题目让学生说说运算的顺序。 2.第2题: 这题是利用分数加减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的习题,练习时,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题意,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学生弄清楚题意后,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全班反馈。反馈时,让学生说说不同的解题的方法。 3.第3题: 这是一道利用分数加减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的习题。练习时,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题意,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使学生明确题中的10小时是个多余的条件,学生弄清题意后,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全班反馈,反馈时,可让学生说说不同的解题的方法。 4.第4题:

分数混合运算教学设计六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 (第三单元分数除法) 第3课时分数混合运算 教学内容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教材第33页例3及相关练习。 内容简析 例3是分数除法混合运算。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问题已在“分数乘法”单元解决了,学生在此学习分数混合运算,既是分数四则运算的综合应用,也为后面学习利用分数四 则运算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基础。教材提供了两种不同的解决方法,体现了不同的分析思路。先分步列式,再列综合算式解答。对于不带括号的分数乘除法混合运算,既可以从左至右按步骤计算,也可以直接转化为分数连乘后同时约分计算。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灵活地进行计算。 2.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综合解题能力。 3.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及计算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灵活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细心观察、正确计算、认真检验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法与学法 1.本课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熟练掌握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做到灵活、正确地进行计算。教学中,以具体的情景引入,通过不同思路的计算比较,引导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展示、点评,提高计算能力、解题能力。 2.本课时学生的学习主要是通过观察、讨论、交流等方法来学习分数混合运算,引导学生对两种不同的思路进行充分比较,体验探究带来的乐趣,品尝成功的喜悦。 承前启后链

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导入课题 情景展示法:播放课件,呈现学生在医院看病拿药的情景,然后画面定格在医生嘱咐学生如何吃药的场景,播放“每次吃半片,每天吃3次”,学生听到后,心中产生一个数学问题:这盒药共12片,可以吃几天?课件播放暂停,由问题导入本课课题,鼓励学生由此展开讨论,要求学生自主列出算式思考。(详见配套课件部分) 【品析:以具体的情景方式导入,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课堂,其思维积极主动起来,对课堂教学产生积极的影响,同时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意识。】 实物展示法:课堂上,教师展示几盒形状、功效不同的药品,询问:“相信大家在家里也见过药品吧,就像感冒药、止痛药等。每次吃药的数量,你们是怎么知道的呢?”此时会有部分学生回答是家长告诉的,当然也会有学生能回答出是看到用法用量的说明。不管大家是否能说出正确的答案,此时都可以重点给大家展示一下每种药品的说明部分,同时做出对比,让学生知道不同的药品,用法、用量是不一样的。例如: 观察过后,可以引领学生思考:从这则说明书上,你能知道哪些信息?能提出一道两步计算的数学问题吗?然后教师指导学生观察算式,点出本课课题。 【品析:实物展示,直观形象,而且选用常见药品,会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令学生加深认识到数学知识源于生活的情况,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去探究,其思维与课堂紧密联系在一起,为后面开启生动活跃的课堂氛围做了良好的铺垫。】 二、师生合作,探究新知 ◎引领学生分析教材第33页例3中的主题图片,提取已知信息,并找出待解决的问题。 (1) 整理获得的信息:每次半片;每天3次;一共12片。 (2) 要求12片可以吃多少天,可以先算出每天吃多少片,再算出12片可以吃多少天,也可以先算出12片可以吃多少次,再算出可以吃多少天。 【用法、用量】口服 每次半片 每天3次 【包 装】12片/盒 复习:整数混合运 算。 学习:分数混合运算。 延学: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问题。

六年级数学上册第1单元分数乘法第6课时分数混合运算教案设计新人教版

六年级数学上册第1单元分数乘法第6课时分数混合运 算教案设计新人教版 第6课时 分数混合运算 【教学内容】教材第8~9页例6、例7。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分数乘法同样适用。2、能应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过程与方法:熟练掌握运算定律,灵活、准确、合理地进行计算,进一步培养、发展观察推理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善于交流合作,对学习有兴趣。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理对于分数的适用。 难点: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导学过程】 【知识回顾】 1、在整数乘法的运算中,我们学过了哪些运算定律? 乘法交换律:a ×b=b ×a 乘法结合律:(a ×b)×c=a ×(b ×c) 乘法分配律:(a +b)×c=a ×c +b ×c 2、简便计算。25×7×4 0.36×101 【自主预习】 3大胆猜测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是否适用于分数乘法? 自学第8页例6、第9页的例6并补充完整。看有什么发现。 【新知探究】 1、通过利用例6的三组算式,小组讨论、计算,得出两边式子的关系,来验证自己的猜测。 2、56 153?? ,先独立计算,然后全班交流,说一说应用了什么运算定律?(应用乘法交换律) 3、小组计算101(+)41×4,说说这道题适用哪个运算定律,为什么? 4、运用规律进行简便计算。 ⑴出示例题7。 ⑵让学生思考怎样计算比较简便,然后独立完成,如果遇到困难可以在小组里讨论交流。 指名板演: )(56153?? 12)4165( ?+ 交流时,让学生汇报自己的想法,分别说一说运用了哪种运算定律使计算简便。 【知识梳理】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6单元第3课时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教案(最新)

第6单元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第3课时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教学内容】 教材第97~98页的例1及第100页练习二十五的第1~4题。【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和计算方法,以及带有小括号的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及算法。 2.培养学生迁移、类推和归纳、概括的能力。 3.使学生养成用简明、灵活的方法解决问题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和计算方法。 难点:掌握带小括号分数加减法的混合运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口算练习。 2.算一算。 学生计算,完成后提问计算的顺序。

3.揭示课题。 我们学过了分数加、减法,掌握了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这一节课,我们来学习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板书课题: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二、新课讲授 1.出示教材第97页例1的表格。 (1)让学生读懂表格的内容,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2)老师出示第一个问题:“森林部分比草地部分多几分之几?” (3)提问:森林部分指什么?怎样列式? 板书: (4)请学生试着算一算,集体交流计算方法。 老师巡视,请不同算法的同学板演。 让学生将这两种计算方法进行比较,看出哪一种更简单,确定自己喜欢的方法。 (5)小结计算方法:计算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时,可以分步通分也可以一次通分进行计算,计算时,可以根据题目的特点和自己的情况灵活选择方法。

(6)即时练习。 计算下列各题: 2.出示例1的第二个问题:“裸露地面储存的地下水占降水量的几分之几?” (1)先让学生看懂表格内容,然后老师提问:在这个问题中, 是什么意思? 把什么看作单位“1”?7 20 (2)请学生列出算式: (3)请学生试着计算,并指名板演这两种方法的计算过程。 提问:这两种方法有什么不同?带有小括号的分数加减混合运算该怎样计算? 没有括号的: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带括号的:先算小括号里的数。 3.小结。 提问:你能说一说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吗?引导学生归纳概括出:分数加减混合运算与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相同,也是按照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分数混合运算第2课时 分数混合运算的简便运算_西师大版()

分数混合运算第2课时分数混合运算的简 便运算 唐宋或更早之前,针对“经学”“律学”“算学”和“书学”各科目,其相应传授者称为“博士”,这与当今“博士”含义已经 相去甚远。而对那些特别讲授“武事”或讲解“经籍”者,又称“讲师”。“教授”和“助教”均原为学官称谓。前者始于宋,乃“宗学”“律学”“医学”“武学”等科目的讲授者;而后者则于西晋武帝时代即已设立了,主要协助国子、博士培养生徒。 “助教”在古代不仅要作入流的学问,其教书育人的职责也十分明晰。唐代国子学、太学等所设之“助教”一席,也是当朝打眼的学官。至明清两代,只设国子监(国子学)一科的“助教”,其身价不谓显赫,也称得上朝廷要员。至此,无论是“博士”“讲师”,还是“教授”“助教”,其今日教师应具有的基本 概念都具有了。教学内容: 唐宋或更早之前,针对“经学”“律学”“算学”和“书学”各科目,其相应传授者称为“博士”,这与当今“博士”含义已经相去甚远。而对那些特别讲授“武事”或讲解“经籍”者,又称“讲师”。“教授”和“助教”均原为学官称谓。前者始于宋,乃“宗学”“律学”“医学”“武学”等科目的讲授者;而后者则于西晋武帝时代即已设立了,主要协助国子、博士培养生徒。“助教”在古代不仅要作入流的学问,其教书育人的职责也十分明晰。唐代国子学、太学等所设之“助教”一席,也是当朝打眼的学官。至明清两代,只设国子监(国子学)一

科的“助教”,其身价不谓显赫,也称得上朝廷要员。至此,无论是“博士”“讲师”,还是“教授”“助教”,其今日教师应具有的基本概念都具有了。教科书第79页例2,分数混合运算的简便运算。 ◆单靠“死”记还不行,还得“活”用,姑且称之为“先死后活” 吧。让学生把一周看到或听到的新鲜事记下来,摒弃那些假话套话空话,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篇幅可长可短,并要求运用积累的成语、名言警句等,定期检查点评,选择优秀篇目在班里朗读或展出。这样,即巩固了所学的材料,又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等,达到“一石多鸟”的效果。教学提示: 本节课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分数混合运算,掌握了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的中点在于引导学生在进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时,根据算式的特点,应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运算,本节课是上节课知识的延伸,同时还为以后学习应用分数四则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基础。 上节课已经学习了例1,学生对于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有了初步的认识和理解,本节课通过教学例2使学生进一步熟练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并能根据算式的特点进行简便运算,掌握简算的方法,通过“怎样计算更简便”的思考,让学生归纳出“在分数混合运算中,有时可以应用运算律使计算简便”的结论。注意引导学生理解这句话中“有时”、“可以”的含义,让学生灵活掌握计算方法。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知道在分数混合运算中,有时可以应用运算定律使计算简便,并能正确应用运算定律进行分数混合运算的简算。

(完整版)小学六年级分数混合运算练习题(含答案)

第三章 分数除法 第4节 分数混合运算 测试题 姓名: 分数: 一、基础练习 1、填空。 (1)20米是( )米的52,20米的52是( )米,20米的52是56米的() ()。 (2)( )吨的4 3比8吨还多1吨。 (3)1÷( )=0.125=( )÷64=()5=24 () 2、计算下面各题,能简算的要简算。 1.4×112 -1.2÷35 150 +1.53÷320 ×517 316 +0.75×223 ÷2- 2.5 1.25×2710 +3.8÷0.8×419 4.3-(35 + 2.4÷223 ) 1÷(2110 -20.9×0.1) 2.5×(2710 ÷0.5-113 ×34 ) (1-14 )÷(2.9-120 ×10) 34 ×0.5+2.4÷115

3、解方程。 3χ+χ=94 χ-41χ=8 7 5341517=—x 250)411(=+?x 10152=-x x X +8 3X =121 4、列式计算 (1) (2)

(3) 二、重点难点训练 5、计算下面各题,能简算的要简算。 (334 ÷1.8+313 )÷212 635 -4.8×19 ÷48 3.68×[1-(2110 -2.09)] 616 -0.72×59 +312 ÷1.4 219 +6.6-4.8×119 ÷48 85-41×(98÷3 2) 6、解方程。 χ- 27 χ=4 3 2χ+ 25 =35 χ-37 χ= 89

χ×53=20×41 4+0.7χ=102 χ-0.125χ=8 7、在2个同样的大盒和10个同样的小盒里装满球,正好是200个。每个 小盒比大盒少装10个,每个小盒和大盒各装多少个? 8、修一条42千米长的路,第一周修了全长的 7 3,再修多少千米,就 可以修到这条路的中点? 9、一个果园占地85公顷,其中苹果园占52,桃园占103,其余的是葡萄园。 (1)苹果园和桃园的面积一共是多少公顷? (2)桃园的面积比苹果园少多少公顷? (3)葡萄园的面积是多少公顷?

六年级数学上册3 分数除法第3课时 分数混合运算 (2)

编号:000222217954555385825983331 学校:玄国虎市冥中之镇肖家塞小学* 教师:古因丰* 班级:大力士参班* 第3课时分数混合运算

二、探究新知。(20分钟) 1.课件出示教材第33页例3。 (1)分析题意,明确题中的各个 数量的意义。 (2)指导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 流解题思路。 (3)尝试列式。 2.探究有小括号的分数乘除混合 运算的运算顺序。 (1)课件出示算式,小组讨论计 算方法。 (2)师生共同总结运算顺序。 3.探究分数连除的运算顺序。 (1)课件出示算式:12÷1/2÷3。 (2)引导学生先说出运算顺序。 (3)学生独立计算,指名板演。 1.(1)仔细观察,交流 题中的各个数量的意义。 (2)小组内讨论、交 流解题思路:可以先求出每 天吃多少片药,再求出可以 吃几天;也可以先求出这盒 药一共可以吃多少次,然后 再求出可以吃几天。 (3)学生尝试列式, 集体订正。 2.(1)认真观察算式特 点,小组内交流运算顺序。 独立计算,集体订正。 (2)结合解题思路, 同教师共同总结运算顺序: 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 的。 3.(1)学生认真审题, 观察算式。 (2)根据整数连除的 运算顺序总结出分数连除 的运算顺序:按照从左到右 的顺序依次进行计算。 (3)按照从左到右的 顺序独立计算: 12÷1/2÷3=24÷3=8(天) 3.列式并计算。 三、训练深化。(9分钟) 1.基础练习:完成教材第33页“做 一做”。 2.巩固训练:完成教材第35页第 9题。 3.拓展提高:完成教材第35页第 10、11题。 1.独立完成,小组内交 流。 2.学生独立思考并写在 练习本上,然后与同桌交 流,并互相进行评价。 3.独立解答并汇报评 价。 4.解决问题。 师傅每小时织布1/5m,徒弟8小 时织的与师傅6小时织的同样多。徒 弟每小时织布多少米? 答:徒弟每小时织布3/20米。 四、总结收 获。(5分钟)1.老师总结本课学习内容。 2.老师布置课后学习内容。 学生谈本节课的收获。教学过程中老师的疑问:

分数混合运算练习题2

北师大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5单元《分数混合运算》测试题1 姓名班级学号 一、填空。(26分) 1、“在空气中,氧气占。”,表示( )是( )的。 2、“一件商品打七折出售。”,在这个条件中把( )看作单位“1”。表示( )是( )的,降低了( )。 3、40的是( ),比50少是( ),20比( )多。 4、一种混凝土沙子3份,石子2份,水泥1份拌在一起,沙子占混凝土的( ),石子比沙子少,如果需水泥2吨,那么能拌( )吨混凝土。 5、一件儿童服装原价200元,打八折后现价是( )元。现价比原价便宜()元。 6、有一份稿件,甲单独打8天打完,乙单独打10天打完。甲每天打这份稿件的,乙每天打这份稿件的。甲、乙两人合打一天要完成这份稿件的。那么甲、乙两人合打( )天完成。 7、16千克增加后是( )千克,16千克增加千克后是( )千克。 8、一根电话线用去后,还剩6米,这根电话线原来有( )米。 9、五(1)班男生是女生的,女生占全班的( ),男生占全班的( )。 10、有200辆自行车,卖出,还剩( )辆。

11、( )千克比150千克多,比45千克少是( )千克。 二、判断。(对的打“√”,错的打“×”。)(4分) 1、“甲比乙多”,也可以说是“乙比甲少”。 ( ) 2、1米增加它的就是1米,3千克增加它的,是3千克。 ( ) 3、一堆煤运走了,还剩下吨。 ( ) 4、一班的人数的与二班人数的相等,则一班的人数比二班的人数少。( ) 三、选择题。(把序号填入括号内)(5分) 1、18米的与( )米的一样长。 A、6 B、30 C、15 D、20 2、两袋奶糖,第一袋吃了,第二代吃了千克,两袋奶糖吃掉的( )。 A、一样多 B、第一袋多 C、第二袋多 D、无法比较 3、把10克糖完全溶解在100克水中,糖占水的( )。 A、 B、 C、 D、 4、电视机原价1000元,先提价10%,再降价10%,这时与原价( )。 A、一样多 B、比原价高 C、比原价低 D、无法确定 5、兄弟俩集邮,哥哥的邮票比弟弟多,弟弟的邮票比哥哥少( )。 A、 B、 C、 D、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分数混合运算和简便运算教学设计

分数混合运算和简便运算 教学目标: 1、通过创设自主探究,尝试迁移、合作交流的探究情境,使学生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分数乘 法同样适用,并能应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2、在观察、迁移、尝试练习、交流反馈等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及思维的灵活性。 3、创设开放、民主、有趣的自主探究空间,鼓励学生大胆猜测,培养他们勇于实践的思维品质。 教学重点: 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分数乘法同样适用,并能应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教学难点:熟练掌握运算定律,灵活、准确、合理地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整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怎么样?(先算二级运算,后算一级运算) 2、哪些运算属于二级运算,哪些运算属于一级运算?(乘、除法属于二级运算,加、减法属于一级运算)遇到有括号的题目该怎么来计算?(有括号的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 3、观察下面各题,先说说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 (1)36×2+15 (2)5×6+7×3 (3)15×(34-27) 二、新授 1、向学生说明: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整数的运算顺序相同。按照此规则,学生仔细确定运算顺序后计算下面各题。 (1)154+53×97 (2)53×94-51 (3)85(-)21×32 (4)229×31+5 2 2、复习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 (1)乘法交换律:a ×b=b ×a 乘法结合律:(a ×b)×c=a ×(b ×c) 乘法分配律:(a +b)×c=a ×c +b ×c (2)这些运算定律有什么用处?你能举例说明吗? (3)用简便方法计算:25×7×4 0.36×101 3、推导运算定律是否适用于分数。 (1)鼓励学生大胆猜测并勇于发表自己的个人意见。 (2)验证:有些同学认为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能适用于分数乘法,而有些同学认为不能,你们能找 到证据证明自己的观点吗?(利用例5的三组算式,小组讨论、计算,得出两边式子的关系) (3)各四人小组汇报讨论和计算结果。 4、教学例6

{小学数学}第6课时分数加减混合运算[仅供参考]

2021年{某某}小学 小 学 数 学 学 习 资 料 教师: 年级: 日期:

第6课时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学习内容第97 、98例1的内容及第100页练习二十五的第1—4 题。 编写人 学习目标1、掌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和计算方法,培养迁移类推的能力和归纳概括的 能力。 2、养成用简明、灵活的方法解决问题的习惯。 重难点 重点:掌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和计算方法。 难点:用简明、灵活的方法解决问题。导学流程自主空间 【独立自主学习】 1、画一画:(用数字序号标出运算顺序) 112+8-13 16-4+21 24-(18+3) 2、读一读: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 【合作互助学习】 1、探究“不带括号的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及算法” 自学书第98页例1第一问 思考:(1)从表格中你能得到哪些数学信息?表中各分数表示什么意思? (2)你能提出哪些用加减法计算的数学问题? (3)问题“森林部分比草地部分多占公园面积的几分之几?”中的“森林部分”指什么?怎样列式? (4)算式+-是一道分数加减混合运算,你会算吗?书上的两种算法你看明白了吗?你喜欢哪种方法? (5)小组讨论归纳:计算不带括号的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时,按从左到右的顺序,可以分步通分也可以一次通分进行计算。计算时,可以根据题目的特点和自己的情况灵活选择方法。注意计算结果应化简。 2、探究“带小括号的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及算法” 自学书第98-99面例1第二问 思考:( l )裸露地面储存的地下水占降水量的几分之几?在这个问题中,

把什么看作单位“1”?是什么意思? (2)比较书上两种方法有什么不同?带有小括号的分数加减混合运算该怎样计算? 3、通过上面例题1两个问题的学习,你发现什么? 4、小组讨论归纳:分数加减混合运算与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也是按照从()到()的顺序计算,带有小括号的先算()里面的,再算小括号()的。 【展示引导学习】 1、完成教材第100页的第1题。 (先说说运算顺序,再脱式计算) 2、完成教材第100页练习二十五的第2— 4 题。 【评价提升学习】 1、某市举办一次数学竞赛,设一、二、三等奖若干名。获一、二等奖的占获奖总人数的,获二、三等奖的占获奖总人数的。获二等奖的占获奖总人数的几分之几? 2、一个加工厂,第一天加工饲料3 5 吨,比第二天少加工 1 6 吨,两天一共加 工多少吨饲料? 3、块地的面积约3 4 公顷,其中的 1 4 种玫瑰花, 2 5 种郁金香,其余的部分种 杜鹃花,种杜鹃花占总面积的几分之几?教 学 反 思

第五单元分数混合运算

第五单元分数混合运算 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教材内容包括分数乘除混合运算;求比一个数多(或少)几分之几是多少的计算;以及已知比一个数多(或少)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计算。本单元内容丰富,并且有一定的难度。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抓住重点,分散难点,加强练习。 教学要求: 1.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掌握分数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2)使学生掌握分数乘滁法的数量关系,并能运用这些知识和技能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2.过程与方法 (1)经历分析数量关系,画示意图等数学活动过程,学会建立解决问题的模式。 (2)借助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学会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和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3)在探索,分析过程中,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建文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2)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进行质疑和独立思考的习惯。 重,难点 1.重点: (1)掌握分数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并正确进行计算。 (2)掌握较复杂的分数乘、除法应用题。 2.难点:用算术方法解答分数除法应用题。 课时划分 本单元共7课时。 l.分数混合这算(一) 2课时

2.分数混合运算(二) 2课时 3.分数混合运算(三) 2课时 4.练习五 l课时第一课时分数混合运算(一) 教学内容《分数混合运算(一)》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使学生体会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是一样的,会计算 分数混合运算。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操作、归纳能力。 情感目标: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难点:分数混合运算的方法。 主要教法:合作探究 教学准备:投影。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学生说出以前学过的整数混合运算的方法。 二、探究新知。 1、出示情景图,鼓励学生分析情境中的数学信息和数量关系。 明确所要解决的问题,然后了解要解决这个问题学要什么样的 条件,进而列出算式。 2、讨论具体的计算方法。 3、对问题的解加以解释,即航模小组有3人。 4、进一步小结。 三、练习。 1、试一试。 让学生独立完成。 集体订正。 2、练一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