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问政对公共政策制定的影响
微博问政对政府决策的影响分析

。
、
中 国政 府 传 统 决 策模 式分 析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微 博 问 政 成 为 公 民政 治 参 与 新 的 途 径 和 影 响 政 府 决 策 新 的通 道 ,是 由 于 在 微 博 中 的 传 播 模 式 及 其 特 点 的 作 用 下 形 成 的 网络 舆 论 对 于政 府 的影 响 。 “ 建 国初 期 及 此 后 很 长 的一 段 时 间 内 , 我 国 的 政 府 决 策 模 式 受 制 于 社 会 经 济 以及 文 化 发 展 水 平 , 将政 治 、 经济 、 文 化 等 各 方 面 的 决 策 权 集 中 在 政 府 手 中 .并 通 过 党 委 一 把 手
( 湖 南 大 学 法 学院 。 长沙 [ 摘
锐, 谭 奕忆
4 1 0 0 1 2 )
要] 微博作为 w e b 2 . 0时代 最 为流 行 的 互联 网 交流 平 台在 公 共 领 域 内对 于信 息传 播 以
及整合拥有强大的影响力 , 因 此微 博 能 够成 为一 种 工具 手 段 , 发 挥 传播 实 时信 息 、 聚 合 公 民 意见 的作用, 形 成 网 络舆 论 。 微 博 问政 在 某种 程 度 上 达 到影 响 政 府 决 策 的 效 果 。 本 文 通 过 对 比传 统 的 政 府 决 策模 式 以 及 在 微博 问政 模 式 下 政 府 决 策 的 转 变 , 分 析 微 博 问政 对 于政 府 决 策 的 影 响 。在 我国。 政 府 已经做 出 改 变 , 积极 吸 纳 网络 民意 补 充政 府 决策 , 增 强 决策 的科 学化 、 民主 化 。
近 年来 ,己经 有 部 分 学 者 开 始 关 注 网络 媒 体 和 网络 舆 论 对公 共 政 策 政 治 动 员 影 响 的 问题 。研 究 视 角 集 中在 网络
微博助力网络问政的应用

微博助力网络问政的应用透视微博进一步促进微博助力网络问政的应用透视“微博”如何进一步促进微博的应用?首要的对策是:可以将微博的应用与政府网站等网上服务平台的建设和应用有机结合起来。
政府微博和政府网站都是政府通过网络进行社会事务管理和提供政务服务的重要途径,从这个角度来说,它们的出发点是一致的,有着共同的任务和使命,只是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所承担的任务各有侧重。
政府微博更靠近社会的前端,强调的是信息的沟通与互动,突出信息和服务的即时性,而政府网站更多的是提供一个政府公共服务的平台,强调政务服务在网络平台上应用的深度和广度,突出信息的权威性和服务的效果,两者是前端和后端的关系,或者说是窗口和平台的关系,二者应该紧密结合在一起,互为依托,相互协作。
发挥更大作用。
具体在政府信息公开方面。
政府开微博,是信息公开与时俱进的表现。
信息公开是推进服务型政府、透明性政府的重要内容,也是保障公民合法知情权的重要途径。
微博在信息公开方面也日渐发挥重要作用,政府可以通过官方微博,及时公布政情、资讯,获取与民众更多更快更直接的沟通,特别是在突发事件或者群体性事件发生的时候,效果更为突出。
在这方面面成都市政府官方微博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政府微博不仅可实时传递相关政策、公开信息、政务动态,同时还可发布与民生息息相关的实用信息,如交通路况、天气状况、就业情况等。
在官方微博的语言风格上,趋于口语化、平民化,紧贴实际,紧贴生活,迎合广大网民口味。
而这些信息的详细内容、延伸扩展内容则由政府网站来做支撑,有的放矢。
政府网站体现的是一个政务信息文档库和检索库的角色。
在重大活动、重要事件特别突发事件发生时,政府微博可在第一时间进行发布,并实时跟踪报道活动和事件的动态。
在将信息及时向社会公众告知的同时,也为政府网站精心策划、制作专题争取了时间。
二者能在事件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信息发布联动,特别是在处理突发事件中,作用更加明显。
具体在网上办事服务方面。
微博问政与公众政治

微博问政与公众政治特别策划陈潭王烂辉在这被称为“自媒体”的时代,微博作为新兴的媒介以其显著的特点而呈现“井喷”式的增长,政务微博、商务微博、官员微博大量涌现。
随着公民意识的觉醒,借助微博这个平台参与政策议程、政策决策、政策执行、政策评估和监督过程中。
微博问政一时也成为网络的热词,但微博作为公民积极参政议政的民主新形式是否具有持续力和推动力还有待考验。
传统的公民政治参与面临两方面的挑战:一方面,既往单位体制下的公民参与以政府组织和动员的方式进行,实际上只是公民“出场”或者决策贯彻的过程,缺乏公民权力的体现;另一方面,在社会变迁的过程中,人们有较多利益诉求,尚未形成合适的表达渠道,公民参与政治和社会生活的能力较低。
随着微博的兴起,公民可以利用微博作为一种非制度性诉求渠道,表达和维护自己的权利和利益,参与公共政策过程。
微博:公共领域的新媒体微博作为互联网的新宠以其不可抗拒之势占据了一定的市场份额。
根据上海交通大学公共关系研究中心、舆情研究实验室发布的《2011上半年度中国微博报告》,截至7月6日,仅新浪微博上,政府机构微博数达4920个,政府官员微博达3949个。
大量政务微博的涌现带来微博问政的升温。
在中国,即使一些惧怕网络的官员也不得不注册微博、关注微博、利用微博。
在西方世界,如果还有谁不迅速从电视政客转变为网络政治家,他肯定会被选民所抛弃。
微博广受追捧在于它区别于一般的纸质媒体,具有如下几个方面的特点:多样性和多重性。
无论是农民、工人、知识分子、城市中产阶层,只要在新浪、腾讯注册一个微博账户即可发送140个字的短小微博。
公民可以在微博上发表自己生活中所见所想所感,政府各部门也可将科教、文卫等信息及时上传。
微博参与主体的广泛性打破了传统媒体时代的政治垄断,给了公众参与政治的平台。
具有共同利益或是达成共识的公众形成强势的公民力量影响政策过程。
开放性和互动性。
微博使普通人都能成为记者,在人人都是记者的时代汇聚了海量的民意,微博以一种包容开放的姿态迎接着四方的访客。
微博问政对政府决策的影响分析

微博问政对政府决策的影响分析微博作为Web2.0时代最为流行的互联网交流平台在公共领域内对于信息传播以及整合拥有强大的影响力,因此微博能够成为一种工具手段,发挥传播实时信息、聚合公民意见的作用,形成网络舆论。
微博问政在某种程度上达到影响政府决策的效果。
本文通过对比传统的政府决策模式以及在微博问政模式下政府决策的转变,分析微博问政对于政府决策的影响。
在我国,政府已经做出改变,积极吸纳网络民意补充政府决策,增强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
标签:微博问政;政府决策;网络舆论随着互联网科技水平的日益提高,网络自主化水平越来越高,微博作为公众意见表达的窗口,拓宽了公众政治生活的渠道。
国内外学者在分析互联网技术产生的社会影响的基础上,理论上界定网络时代的形式和实质,进而剖析网络时代的内涵及其对国家政治生活的影响。
他们都普遍认为互联网政治拓展了政府治理的内涵,传统的政府管理框架也获得了重新定义,即现实空间与虚拟空间的治理。
在形成相应的对策方面,学者们对我国政府通过网络平台治理社会的出路也达成了共识,对于政治参与的有序化产生了积极作用,并且在政治参与和政府的科学决策之间搭建了一道桥梁。
他们认为,尽快出台相关法律法规并注重制度建设,以便对网络舆论监督加强约束和引导,从而更好地发挥作用。
一方面发挥政府对传统媒体的舆论导向作用。
如李发戈认为,“网络舆论使公共决策的决策者与社会公众有可能建立起许多新的多向度的联系渠道,扩大社会公众参与体制内民主的范围和形式,增强公共决策过程的透明性、互动性,提高公共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程度” 〔1〕;另一方面“增强公民在网络平台上的道德意识和责任意识。
徐美珠等认为建立规范制衡机制,实现政治参与的有序化” 〔2〕。
也许是政府某种考虑,抑或是时机并末成熟,相关政策法律并没有出台,比如信息公开法,财产申报制、网络舆论监督法等等原因,地方政府尤其县级政府在网络平台发挥的作用仍旧不太明显。
近年来,己经有部分学者开始关注网络媒体和网络舆论对公共政策政治动员影响的问题。
论微博问政对公共政策制定的影响

论微博问政对公共政策制定的影响
杨晓娜
【期刊名称】《学理论》
【年(卷),期】2013(000)028
【摘要】微博问政近年来在我国迅速兴起,这既得益于科技的高速发展,又离不开政府与民众角色观念的转变,为民众与政府构建了一个广阔的交流平台。
作为新兴的参政方式,微博问政对公共政策的制定过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如为政策问题的构建提供了大量的信息资源、为政策目标的确定提供了多元视角、拓宽了政策备选方案的选择空间等等。
微博问政的诸多优势及存在的弊端也对政策制定产生了一系列积极和消极影响,加强对微博问政的研究,可以探究如何在当前状态下有效发挥微博问政作用,使其更好服务于政策制定,从而加速我国民主化进程。
【总页数】2页(P66-67)
【作者】杨晓娜
【作者单位】延安大学文学院,延安 716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616
【相关文献】
1.探析“微博问政”对公共政策制定的影响
2.微博问政对公共政策制定的影响
3.浅议“微博问政”对公共政策制定的影响
4.微博问政:公共政策制定的新形式
5.论微博问政对公共政策制定的影响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微博问政:公共政策制定的新形式

2 微博 的 内涵及发展
2 . 1 微 博 的含义 及特 点
微博 , 即微博客f Mi c r o B l o g )的简称,是一个基于用户关 系 的信 息分享、传播 以及获取 的平 台。在该平 台上用 户可 以
随之 不断推进和变化 ,当今 时代 最具突破的发展莫过 于信 息
技 术 的变 革 ,大 跨 步 的信 息 网 络 赋 予 了 这 个 时 代 前 所 未 有 的 新 面 貌 , 可 谓 是 紧 随 第 三 次科 技 革 命 后 的第 四次 科 技 革 命 。 信 息 网 络 犹 如 一 枝 硕 大 的爬 山 虎 , 不 知 不 觉 的触 及 到 人 类 生
c h ng a e p e o p l e ’ S l i v e s . Th e f o r mu l a t i o n o f p u b l i c p o l i c y i s o n e o f he t mo s t o u t s t a n d i n g p e fo r r ma nc e . I n hi t s p a p e r , t h e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o f mi c r o b l o g ,d e v e l o p me n t a n d a s e r i e s o f c a s e s ,S h o w h o w t o i n lu f e n c e p u b l i c p o l i c y f o r mu l a t i o n o f he t mi c r o b l o g , p u t f o r wa r d t o i mp r o v e he t mi c r o b l o g t o p r o mo t e p u b l i c p o l i c y f o r mu l a t i o n o f r e a s o n a b l e s u g g e s t i o n s , a n d p r o mo t e t h e p o l i t i c a l l i f e o f c i t i z e n s f u r t h e r
探析“微博问政”对公共政策制定的影响

[ 关键词]微 博 问政 ;公 共政 策 ;影响
[ 中图分类号]D 6 3 — 3 1 [ 文献标识码]A [ 文章编号] 1 0 0 9 — 6 5 6 6 ( 2 0 1 3 ) 0 4 — 0 0 2 8 — 0 3
微 博 问政 对公 共 政 策制 定 的影 响 ,是 指 公 民 以微博 为媒 介 ,向公 共 政策 制 定 主体 表 达 利益
互 动性 、及 时性 、非 制度 性 成 为 当下 民众 表达 情 绪 、发 表 观 点 的重 要 平 台 ,也 逐渐 形 成 了颇 具 影 响 力 的 网络 舆 论 ,使普 通 民众 在 一 定程 度上 掌 握 了对 公 共 政策 的话 语权 ,并 对公 共 政策 问题
的构建产生了不可小视 的影响。2 0 1 0 年6 月四川成都首开政府微博 ,云南 、浙江等省政府及相 关部门的微博也相继开通使用 。据不完全统计 ,仅在人 民微博 、新浪微博 和腾讯微博三大微博 平 台上 ,具备一定粉丝规模且信息发布频率较高的活跃党政机构微博就有 4 0 0 多个 、官员微博 有2 0 0 多个。其 中党政机关和交通部门的微博成为社会亮点 ,公安微博所 占比例最高 ,服务性
最 强
[ 收稿 日期]2 01 3 - 0 5 — 2 1
[ 1 乍 者简介]高 媛( 1 9 8 6 一) ,女 ,陕西西安人 ,延安大学公共管理研 究所硕 士研 究生。
一
28 —
三 、微博 问政 对公 共政 策 制定 的影 响
现 公 共 利 益 分 配 和 落 实 的 直接 途 径 ,也 是衡 量 政 策 效 果 的重 要 环 节 。政 策 执行 反 映 的 是 广 大 人 程 ,为 使 得 政 策 能 够顺 利 有 效 地 执 行 ,就 需 要 让 公 众 了解 政 策 制
“微博问政”助推政府网络执政力提升

“微博问政”助推政府网络执政力提升摘要:2011年,被誉为“中国政务微博元年”。
由民间到官方的微博运动,催生了“微博问政”的蓬勃发展。
本文在对微博问政蓬勃发展原因分析的基础上,着力从四个方面论述微博问政勃兴将对提高政府网络服务效能和水平的推动作用:提高突发事件处置及应对能力;开辟更直接的官民互动交流平台;提高网上舆论引导能力;更新政府官员话语体系。
关键词:微博问政;网络执政力;提升作为一种便捷快速的传播工具,微博不仅是信息传播的宠儿,更是网络问政的利器。
由民间到官方的微博运动,催生了“微博问政”的蓬勃发展[1]。
自2010年“两会”开始,一些政协委员就充分发挥微博的问政潜力,通过微博搜集社情民意,让“草根网民”走上参政议政的舞台。
过去的两年,在郭美美炫富、官员直播开房、“微笑厅长”、“福建表叔”等事件中,微博以其即时、广泛、互动的传播优势产生强劲的问政力度,以爆炸性的发展速度一跃成为网络问政的新媒介,考验政府的执政智慧。
“我们正处在一个转换的时代,一个全新的交流时代正在代替老朽的、运转不灵的传播时代。
[2]”“从传播时代进入交流时代的一项基本变化在于,决策的流动方向从由上至下转入由下往上。
[2]”微博作为新媒体应用,其发布便捷、海量信息、高效互动的特性越来越受到政府机构的重视。
2009年11月2日,湖南省桃源县开通湖南省乃至全国第一家政府微博。
自此,政务微博风生水起,2011年更被称为“中国政务微博元年”,据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发布的《2012年新浪媒体微博报告》显示,目前,仅新浪微博平台上,通过认证的政务微博达6万个,“微博问政”已渐成政府信息公开新趋势。
一、微博问政蓬勃发展的现实动因(一)微博的草根特性为普通网民参与公共事务提供了媒体平台1996年,科幻作家威廉·吉普森曾预言:“人人都能书写的网络表达,真正的生命力在于最大多数的草根。
”海量的用户是微博平民和草根属性的自然特征,也是互联网平等精神的体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中共 山西省直机 关党校 学 报
莞 市委 书记刘 志庚做 客新浪 微博 , 成 为 中 国首 个利 用
微 博与 网友互动交 流 的地市 级市委 书记 。 新疆维吾 尔 自治 区党 委 书记 张春 贤 是第 一个 开 微博 的省 级党 委 书记 。2 0 1 1 年 两会期 间 , 全 国两会 代表 中共有 3 6 3人
3 . 政府 官 员开微博 加速 了“ 微 博 问政” 的发展
政” , 是 网 络 问政 中 的一 种 形 式 表 现 , 即指 不 按 传 统
的 亲 临现场 , 而通 过 网络 工具 , 运用 网络 技术 进 行参 政及 处理 政 务 。
( 二) “ 微 博 问政 ” 在我 国兴 起 的原 因分析
J UE CE CAN KAO
微博问政对公共政策制定的影响
张 阿凤
( 延 安 大学 文学 院公共 管 理研究 所 , 陕西
[ 摘 要]
延安
7 1 6 0 0 0 )
作 为一种政社互动的新模 式, “ 微博 问政 ” 在拉近政社距 离, 实现政社互动 , 加速信 息发布 , 缓解舆论 微博 ; 微 博问政 ; 公共政策制定 【 文献标 识] i - q ] A 【 文章编号1 1 6 7 4 — 1 6 7 6 ( 2 0 1 3 ) 0 4 — 0 0 1 7 — 0 3
好 ,依 据对 方 发 布 内容 的类别 与 质 量 ,来选 择 是 否
“ 关注” 某用户 , 并 可 以对 所 有 “ 关注” 的用 户 群 进 行
2 .公 民参 与政 治的 积极 性 的提 高使 得 “ 微博问
政” 决定 上 层 建筑 , 马克 思 主义 认为 , 一 切
微博 , 产生于 2 0 0 6年 , 是 一 种 及 时信 息 分 享 传
播平台。作 为一种划时代的网络新兴媒体 ,微博于 2 0 0 9年 登 陆 中 国 , 2 0 1 0年 以 飓 风 般 的速 度 快 速 扩
[ 作者简介 ] 张阿凤 ( 1 9 8 9 一 ) , 女, 陕西成阳人 , 延安大学文学院公共 管理研 究所研究生 , 研究方向为公共 管理。
基础。
微博 , 即微 博 客 ( Mi e r o B l o g ) 的简 称 , 是 一 个 基 于 用 户关 系 的信息 分享 、 传播 以及 获取 平 台 。用 户可 以 通 过 WE B、 WA P以及 各种 客 户端 组 建 个 人 社 区 , 以
1 4 0 字左右的文字更新信息 , 并实现 即时分享。微博 的特点主要包括一下几方面: 第一 , 信息获取具有很 强 的 自主性 、选 择性 ,用 户 可 以根据 自己的兴 趣偏
压力等方面显示了其 巨大的优势 , 必将对公共政策的制定产生广泛而深远 的影响 。 [ 关键词 ] ( 中图分类号 ] D 6 3
一
、
“ 微博 问政 ” 的概 述
展 。2 0 0 9年 国 内微博 注 册用 户 只 有 8 0 0万 , 到2 0 1 1
( 一) 微博 的 定 义
超 过传 统媒 体 。而在 微 博 的基 础上 兴 起 的 “ 微博 问
者根本不想获知参加公共事务 的足够信息 ,而且也
没有 顺 畅 的传递 沟 通 的途 径 和渠 道 ,因而就 不 能对 公 共 事务 进 行有 效 的评 论 , 更 不 能主 动地 参 与政 治 。 改革 开放 以来 , 我 国 的经 济获 得 了长 足 的发 展 , 人 民 的物 质生 活水 平迅 速提 高 。与 之相适 应 , 公 民对 政治 活动 的关 注度 也越 来越 高 。同时 , 我 国公 民 的主体意 识逐 渐增 强 , 政 治参 与 的积极 性也 越来 越高 。公 民参 与政 治积 极性 的提 高使 得 “ 微 博 问政 ” 成 为可 能 。
政 治 活 动 归 根 到 底 是 由一 定 的 物 质 生 产 方 式 决 定
分类 ; 第二 , 微 博 宣 传 的 影 响 力 具有 很 大 弹 性 , 与 内 容 质量 高 度 相关 。其影 响力 基 于用 户现 有 的 被 “ 关
注” 的数量 。用户 发 布信息 的 吸引力 、 新 闻性 越强 , 对
的政 策 。公 共 政 策 只有 经 过 合 法 化 的过 程 , 才 能 被
1 . 微 博 的 巨大影 响力是 “ 微 博 问政” 兴起 的基 础
2 0 0 9年 1 1 月2 1日,云南省 委 宣传部 副 部长伍
皓开通个人微博 ,成为第一个 开微博 的政府官员 。
2 0 1 0年 3月 2 3日,惠州 市 委书 记黄 业斌 开通 微博 , 成 为广东 首个 开微博 的地 市级领导 。随后 , 广东迎 来 官员 开微博 的高潮 。 2 0 1 1 年 4月 2 7日下午 , 广东 省东
的 。当经济发 展处 于较 低水 平时 , 公 民首先 考虑 的是 基 本 的生 计 问题 而 无 暇顾 及政 治 生 活 ,他们 无法 或
该用户感兴趣 、 关注该用户的人数也越多 , 影响力越
大; 第三 , 内容 短 小精 悍 。微 博 的 内容 限定 为 1 4 0字 左右, 内容 简 短 , 不需长篇大论 , 门槛 较 低 ; 第四 , 信 息 共 享便捷 迅 速 。可 以通 过各 种连 接 网络 的平 台 , 在 任何 时 间 、 任 何 地 点 即时 发 布信 息 , 其 信 息发 布 速度
年上半年 , 中国微博用户增至 1 . 9 5 亿, 截至 2 0 1 1 年
l 2月底 , 我 国微 博 用 户 数 达 到 2 . 5亿 。如 此 庞 大 的 用户群 , 使 得 微 博 影 响力 的范 围不 仅 仅 局 限 于一 个 地 区或者 一 个 群 体 内 , 而是 网络 覆 盖 范 围 内所 有 的 人 群 。 巨大 的影 响力 是 微博 问政兴 起 与快 速 发展 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