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参与微博问政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微博政治参与的对策与引导

微博政治参与的对策与引导作者:杨乐来源:《网络传播》2012年第12期微博是网络舆论的发源地与激化剂,形成了向传统媒体和现实社会的“信息倒灌”,改变了公众的媒体习惯和信息传播模式,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政治参与是公民沟通政治意愿、制约政府行为、实现公民政治权利的重要手段。
研究微博政治参与,对于形成公平有序的社会环境、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创新社会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智能手机和移动互联网的迅速普及,为微博提供了蓬勃生长的优质环境。
微博的兴起使得个体的政治参与能力与影响力得到加强,我国政治生态呈现多元化景象。
全面转型的我国社会正经历着所有制结构、思想价值体系、生活方式、社会结构的深刻巨变,社会矛盾凸显,城乡差别、地区差别、社会成员间差别形成多元化价值体系和多元化利益诉求。
各种社会阶层希冀借助网络平台主动参与社会管理。
微博政治参与的功能分析微博作为新兴网络互动平台和信息传播工具,在我国政治生活中成为公众意见表达、进行社会舆论监督、培育公民意识的重要力量,也为探寻创新社会管理方式提供了新思维。
微博为公众意见表达疏通新渠道,为公民群体内部的相互交流和探讨提供了新平台,使自然人的表达自由和倾诉欲望得到了最极致的伸展,推动了公民言论自由权利的实现、拓展了公众意见表达渠道。
微博140个字的篇幅(网易微博为163个字)限制,对意见发布者的文字水平、思维方式、逻辑顺序要求大大降低。
其碎片化传播特点带领我们进入自媒体时代。
信息来源的多元化、观察视角的分散化、信息文本的零散性为普通群众参与社会公共事务提供便利,是不同利益群体进行利益表达特别是弱势群体维护基本权利的发声平台。
微博为公众参与公共事务拓展新方式。
微博的兴起使得越来越多的公众关注政治生活,原先分散的个人力量也可以因为微博而迅速发展成种社会普遍力量。
2010年、2011年微博进入全国“两会”、地方“两会”,网站开设“微观两会”专栏、“两会”代表通过微博征集建议,公布提案、议案,与网民热切互动。
新媒体环境中的公民参与现状分析

新 媒 体 环 境 中 的 公 民参 与 现 状 分析
荣洁
( 山西 农 业 大 学 公 共 管 理 学 院 ,山 西 太 谷 0 3 0 8 0 1 )
摘
要 :新 媒 体 的 发 展 为 公 民参 与提 供 了新 的 平 台 ,分 析 了新 媒 体 的特 点 及 其 对 公 民参 与 的 积 极 意 义 ,探 析 了新 i t i z e n s,no n— r a t i o na l go v er n me nt pa r t i c i p a t i on an d d e f i c i e n t r e s p on s e o f t h e g o ve r nm e n t i n p ol i t i c a l i nt e r a c t i o n be t we e n t he p e o pl e a nd t h e g ov e r n me nt .Ac c or di ng l y, wa ys a r e pu t f or war d:e l i mi n a t i n g p a r t i c i pa t i on ba r r i e r s,e s t a bl i s — hi ng ba l a nc e d s up e r vi s i on me c ha ni s m ,e nha n c i ng t h e r e s pon s e o f t he g ov e r n me nt ,gui d i n g” o pi ni on l e a d e r s ”t o i mp r ov e t he pr e s e n t s i t u a t i on of c i t i z e ns pa r t i c i p a t i on i n t h e ne w me di a e n vi r on me nt a n d f ur t he r c o nc e n t r a t e f o r c e f r o m pe opl e . Ke y wo r d s: Ne w me d i a;Ci t i z e n pa r t i c i p a t i o n;G o v e r n me nt c om m u ni c a t i on;De mo c r a c y
我国网络问政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我国网络问政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作者:张修现来源:《山东青年》2016年第07期摘要:網络问政对拓宽参政途径、及时化解矛盾、维护政府形象、打造阳光政务、彰显民主本质、实现科学决策与民主决策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但目前网络问政中仍然存在着“数字鸿沟”、政府官员网络问政意识不强等问题,因此,应从增强政府官员的网络问政意识、加强网络问政的宣传力度、加强网络问政制度建设等几个方面进行解决。
关键词:网络问政;存在问题;对策建议网络问政,就是政府通过互联网做宣传、做决策,了解民情、汇聚民智,以达到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从而实现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真正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近年已成为一些地方政府的执政新风。
随着网络的日益普及,互联网在中国民众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成为中国公民行使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的重要渠道。
目前,中国各级政府官员越来越多地通过网络问政于民,使得政府的信息更加透明畅通。
但是,在网络问政中仍然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网络问政存在的问题1、“数字鸿沟”普遍存在。
由于经济收入、受教育程度、地区差异等因素影响,不同社会群体在接受信息与使用网络上有着较大差异。
CNNIC第3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88亿,其中农村网民规模达1.95亿。
在年龄结构上,20-29岁年龄段的网民占比最高,达29.9%,10-19岁、30-39岁群体占比分别为21.4%、23.8%。
在学历结构上,初中、高中/中专/技校学历的网民占比分别为37.4%、29.2%。
与2014年底相比,小学及以下学历人群占比提升了2.6个百分点,中国网民继续向低学历人群扩散。
在职业机构上,截至2015年12月,网民中学生群体的占比最高,为25.2%,其次为自由职业者,比例为22.1%。
由此可见,“数字鸿沟”的存在,表明网络民意并不具有普遍性,许多公民不会正确使用互联网,更不会通过网络问政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
微博问政中的公民参与路径研究

( 三 )互 动 的开放性 。微博 互 动 的开 放 性来 自 于开放 的网络 空 间 、开放 的话语 表达 、开放 的选 择 关注 与不关 注 。此 外 ,微博话题 的 自主选择 ,增
了互 动 的有 效性 。微博 网 民拥有 选择 浏览 信息 的 自 主权 ,对感 兴趣 的话 题 积极参 与 ,容 易形成 观点 的 即时互 动 。而微博 的互 动主体 既有公 民与公 民 ,也
掌握 。打破 时空 的限制 ,微博让 公 民问政变 得畅通
博人 数 已经 过 半 , … 这 足 以 显 现 它 的覆 盖 面之 广 。 微博 问政 是指 党政机 关或者 官员 个人通 过微 博来发 布 政府政 务信 息 、传 达决策 制定过 程 、表 明官方观 点 与立场 等 ,同时公 民借助 微博 了解 和参 与政府 活 动 ,畅达 自己意志并 且监督 政府 行为 ,以此 来形成 官 民互动 的行 为过程 。公 民参 与 ,是公 民为追求公
二 、微 博 问政在 公 民参 与 中的作 用
会 微投 票 ” 上 ,网 民 更 是 积 极 参 加 ,纷 纷 表 明 自
( 一 )建 立政 府与 公 民沟通 新 渠道
微博 开通 了政 府 与公 民 的沟通 新 渠道 。数 字化
己的立 场与 观点 。政府 的科 学 化决 策 ,有利 于解决 事关 公 民切实 利益 的问题 ,有 利于创 新社 会管 理 。 ( 四 )提 升公 民参 与 的意识 和能 力
Vo l _ 1 4 No . 2
Ma L 2 Ol 3
微 博 问政 中 的 公 民 参 与 路 径 研 究
林亚芬
( 福建师 范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 ,福建 福州 3 5 0 0 0 7 )
微博问政与公民参与

周健 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学院
北京
1 0 0 8 7 5
【 摘要 】 作为网 络 问政的方式之一 , 微 博问政在近 几年 如雨后春笋般 于堵 住了 与 民众交流的渠道 , 因为微 博最主要的功能 就是交流和评 论。 发展 , 日 渐成为信息时代公民与政 府进行有效沟通的新兴载体 之一。 微博 上 述的种种做 法无形中削弱了政 府的公信力。 问政 为公 民参 与 提 供了 新 的路径 , 但 同时也存在着诸多的问题 。 因此, 本文 ( 3 ) 微 博 问政 具有一定 的盲 目性 , 其情绪 化表达 会影 响政府对 民 尝试 提 出进 一 步完 善 微 博 问政 的对 策措 施 。 意的判断
=, 微 博 问政 为公 民 参 与提 供了新 路 径 道德 自 律水平和责任 感, 努力营造一 个良好 的网络问政氛 围。 网络 问政尤 其是微 博问政的 出现 , 正逐 渐改变着人们心 目中 “ 大政 ( 2 ) 加强各级政 府的官方微博建设 。 合理界定官员的媒介角色 府、 小 社会” 的印象 , 为我国公民的政 治参与 提供了新 的路径。 为将 微博 问政这一 新的政 务方 式落 到实处 , 各 级政 府必须 确保 工 ( 1 ) 微博 问政提供 了 全新 的官民沟通 方式 作 的透 明度 和政 务信息 的公开 度, 积 极发布 和更 新有关 民生政 策的 政 微 博 问政 能 够把 公众的 意见迅 速有 效地 汇集 起 来 , 使 有关部 门及 务信息 , 耐心听取 网民意见和建议 , 对于社会热 点焦点 问题和 事关 民众
理 中的重大作用 。 只有力促 政务信 息的公开透 明, 才 能打消公众 疑虑 , 缓 解舆论 压力, 增加 民众 对政府 的信任。 ( 3 ) 微博 问政 有助于公众更加 积极主动地参与政治生活 微 博 平台的 背后 是一 个 巨大 的社 交圈 , 通过 粉丝 之 间的相互 转发
“微博问政”发展对策论文

“微博问政”的发展对策研究2008年是网络问政的起始年,2009年网络问政红遍全国各地,2010年网络问政风靡于全国各地。
对“网络问政”高度重视的政府机构以及官员也丝毫不显得落伍,许多政府机构和官员也纷纷抢在第一时间进驻微博,大胆尝试网络官民互动的新模式,他们将微博作为倾听民声、了解民意的重要手段之一。
一、微博问政的概念微博,就是微塑博客,是传统博客的一种变体。
用户可以通过手机、email、web等方式向个人博客发布各种消息,文本内容大都限制在140个字符(约70个汉字)以内。
它可以点对面,点对点地传播。
微博问政是网络问政的一种常见表现形式,即指政府机构或官员不需要采用传统的亲临现场的方式,而是通过微博等网络工具,运用网络技术进行参政、处理政务等活动。
二、微博问政的存在的问题(一)形式主义严重目前各级政府机构的微博,更多发挥的还是信息发布平台作用,而非交流平台作用。
而在与网友互动及解决具体问题方面,突破甚微,与网友们所期待的存在较大差距。
例如有的网民对广州公安系统的官方微博只可浏览门户信息、关闭评论功能提出质疑:“官方微博缺乏网络问政的最基本的常识和问政诚意,即使开通了官方微博,如果问政最终沦为作秀,也只会让网民加深对政府部门的某种偏见,效果往往恰得起反”。
(二)官员角色定位难谈工作,还是谈生活,或是其它方面?微博中的官员们往往身不由己地面临职务角色与个人身份之间转换的纠结,以及官员与网民之间话语表达空间、自由度的差异,很难做到收放自如。
而更重要的是转变话语表达方式的挑战。
微博交流平台草根化的话语环境,对话语表达方式提出了特殊的要求,传统的“官话”在这里显得格格不入,“假大空”则只会徒增笑柄。
(三)监督管控难由于微博问政的互动性较为灵活,主要采用“点对面”的传播方式,网民参与问政交流的程度远远高于博客时代,但是网民互动也存在着集群行为,特别是当一种错误的声音通过网络迅速地放大并形成舆论时,加上微博传播所特有的其他网络形态无法比拟的广度和深度,信息通过复制和转载等,往往会把事实真相所掩盖,严重的甚至可能会导致网络暴力、网络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出现。
浅议我国网络问政发展面临的问题和应对策略

浅议我国网络问政发展面临的问题和应对策略【摘要】网络问政是政府和公众以网络作为介质的互动过程,是公众政治参与的一种新形式。
网络问政在理论上主要借鉴了当代西方的参与式民主理论和协商民主理论,经过我国在实践中积极探索,展现出活跃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空间。
认真研究网络问政发展问题将促进其进一步成熟,进而对我国的政治制度、政府治理、社会发展等发挥积极作用。
【关键词】网络问政;网络参与;民主监督;舆论引导一、引言自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互联网就成为人类的重要沟通工具之一,在这之后,互联网与政治的沟通也越来越紧密,这种沟通也慢慢成为广大网民的一个热门话题。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hina Internet Network Information Center)在公布了一组数据,数据显示,中国网民人数在2012年底已经达到5.64亿人,目前中国互联网普及率已经高达42.1%。
一方面,从媒体发展的角度来讲,网络与政治的融合是一种必然,互联网既是一种传播方式,也是一种彻底改变民主进程的工具。
这种媒体的互动性鼓励更多的公民参与公众舆论表达、政府治理和决策。
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网络媒体不断发展,公民意识也在不断成长,由此而汇聚的网络民意也日益凸显,与此同时执政者也开始对网络民意日益重视。
网络问政这样一个新事物,慢慢地从无到有,从弱到强,通过几年的成长,终于由隐性走向显性。
目前网络问政的主要方式是论坛,留言板,短信互动平台,博客,微博等等。
二、目前我国的网络问政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目前,中国的网络问政发展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同时也凸显了很多问题。
比如网络问政为政府提供了了解民意的新方式,能够有效加强官民双方的意见交流,政府通过网络可以快速了解民意,汇集民智;又比如网络问政这一新生事物不断督促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的完善,这将会使得政府工作更加公开透明,增强了官民互信;还有网络作为舆论和多元思潮的集散地,政府可以在网络环境下大有作为,正确引导舆论方向,服务民生;最后,网络问政使得政府工作总在民众监督之下,这有助于官员的自查自省,有助于反腐工作的推进。
中国公民政治参与现状

三、中国公民政治参与具体现状
1、网络参与、微博参与日渐兴起
2、直接参与、淡化信访参与日渐
(一)网络参政
1、网络政治参与是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
发展,人们政治参与行为在网络领域中的拓展 2、网络参政的问题 公网络政治参与中的非法参与、非理性参
与以及参与的不平衡性的参与状况,将影响中 国政治文明的进程,对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起 到破坏和瓦解作用。
3、规范微博参政的措施
让微博问政成为公民传统表达渠道的有效补
充 及时更新信息,加强各级政府的官方微博建 设 将负面信息降至最低
(三)信访参政
1、信访制度是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重要渠
道,也是实现和保障人民群众行使民主权利 的重要方式
2、
信访制度的弊端
集体上访、越级上访的事件呈上升趋势,对
3、规范网络参政的措施
推进网络政治参与制度的设立及体系建设
加大电子政府信息公开 加大网络基础资源的投入 抓好学校教育 加强公民意识培育 营造良好的网络政治参与氛围
(二)微博参政 1、微博的出现为广大民众搭建了信息互联
的平台,对政府部门的执政理念和执政方 式带来了新的挑战。 2、微博问政的困境 (1) 互联网在地区之间的不平衡造成了特 定群体参与民主机会的不平等 (2) 部分官方微博形同虚设 (3) 微博问政下一些负面信息的传播会异 常迅速,使参与者难辨真伪,从而影响其 积极性
公民政治参与的热情和能力不断提高
国家规范公民政治参与的制度更加完善
此一些地方便提出了要 “以法治访”、 “严厉打击越级上访”,并以此为依据,对群 众的正常上访进行 “围、追、堵、截”,损 害了群众的利益。破坏了党群、干群关系, 造成了不良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民参与微博问政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公民参与是一种国家政治参与的形式,是公民通过一定的参与渠道,参与或影响政府公共政策或公共事务的行动过程,公民资格是公民参与的基础。
”[1]随着时间的推移,公民参与的途径也在不断增加。
在我国七八十年代,公民大多是通过报纸或广播了解政府部门的消息,公民想参与只能通过书信方式或座谈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思想,而参与的主体大多是知识分子。
90年代互联网传入中国后,兴起了论坛、贴吧等,由于它的快速互动性得到了人们的认可,因此许多人在论坛交流,畅所欲言,表达自己的政治意愿。
但当时互联网受众范围比较小,另外人们公民参与的意识不是很高,所以互联网的公民参与只是一个雏形,并没有发展的很迅速。
20世纪以来,信息化已经成为中国的一个标志,随之一种新兴的公民参与形式应运而生,那就是微博问政,它是微博中的用于政民沟通的途径,由于学者对微博问政的研究时间还处在最初阶段,因此对微博问政概念界定较少。
“微博问政为政府和公务员开辟了征集民意、问计于民的新通道、有助于其决策科学化、民主化。
”[2]微博的许多优势特性拓展了公民参与渠道,微博问政成为一种新型、快捷的政民沟通方式和公民参与形式。
一、我国公民参与微博问政的现状(一)微博问政的概念及其涵义网络问政是指不按传统的亲临现场方式,而是通过网络工具微博,运用网络技术进行参政、处理政务等活动。
微博问政是网络问政的一种表现形式,是中国政治舞台上备受瞩目的新宠,作为便捷的、快速的传播民意的平台,微博问政盛极一时,展示着强大的力量。
什么是微博?微博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的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平台,用户可以通过WEB、WAP以及各种客户端组建个人社区,以140字左右的文字更新信息,并实现即时分享。
2009年8月份,中国最大的门户网站新浪网推出“新浪微博”内测版,成为门户网站中第一家提供微博服务的网站,微博正式进入中文上网主流人群视野。
作为一种新兴的媒体,微博凭借其快速的传播渠道,以及极强的互动性和及时的反馈能力,是两会期间问政于民、传播新闻事件、宣传政策法规的阵地;作为一种传达民众呼声的发声器,是利益群体影响公共议程的有效途径;作为一种官民沟通的新的形式,对于缓解官民冲突,解决社会问题提供便利。
(二)政务微博的普及情况微博问政在我国发展比较迅速。
2018年1月23日,在由人民日报、微博、新浪网联合主办的“初心·使命·新征程——2018政务V影响力峰会”上发布了《2017政务指数·微博影响力报告》。
报告显示,截止2017年底,经过微博平台认证的政务微博达到173569个。
其中政务机构官方微博134827个,公务人员微博38742个。
政务微博的规模继续稳定增长,并朝矩阵化、专业化、垂直化的方向发展。
当前,政务微博规模数量依旧保持稳中有升的势头。
过去的2017年,政务微博在传播和服务上均表现优秀。
根据微博公布的数据,政务微博在2017年总发博数8092万,较xx年增长了8%,,政务微博总粉丝量达到24.6亿,较xx年增长了12%,新增粉丝中30岁以下的用户占到了82%。
政务微博总阅读量3303亿、总互动数54.5亿。
[3]目前,政务微博逐步形成全面覆盖、各级联动的新局面。
政务微博的人格化探索,也让公众得到更亲民更高效的服务。
(三)公民参与微博问政的热情高涨政治参与途径的增加,公民参与微博问政的热情高涨,“截至2017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7.72亿,普及率达到55.8%,超过全球平均水平4.1个百分点,超过亚洲平均水平9.1个百分点。
其中,手机网民占97.5%。
”[4]从数据观察出,微博网民数量逐年增长,因此为微博问政提供了一定的群众基础。
公民参与微博问政热情高涨的一个典型案例就是“中国社会科学院于建嵘教授在微博发起的‘随手拍照解救拐卖儿童’行动,这个行动是呼吁全国网友拍摄街头行乞2儿童录像,以帮助那些因走失或其它原因与家庭分别的孩子们,让他们与家人尽快团聚。
于建嵘教授还开通了名为“随手拍照解救拐卖儿童”的微博,第一条微博一经发出,得到网友们纷纷呼应,几百张乞讨儿童照片经网友上传,同时也得到了公安与民政部门的积极相应。
许多人大代表也关注了此事,提出要在两会中提出议案提案。
公安部有关负责人表示群众的参与对于拓宽线索来源、打击震慑犯罪、解救未成年人及提供社会救助具有积极意义。
”[5]在新华网、中国政府网联合专访的温家宝总理与网友在线交流中,有网友提出了乞讨儿童的问题,“时任总理的温家宝回答说:我在网上注意这个问题已经很久了……最近我已经责成民政部会同公安部等有关部门,要立即采取综合措施,加大对流浪儿童的救助……”。
[6]近些年中央对流浪儿童和拐卖儿童的事件更加关注,并付诸行动严厉打击拐卖行为,成立了“打拐”办公室,使许多家庭得到团圆。
所以可以证明微博问政的力量是很大的,体现了“微博不微”的特点,全民参与微博问政成为了一种新风尚。
(四)微博问政效果“庞大的微博用户群体,为实现微博问政提供了强大的群众基础,而且通过两年的实践,微博问政在国内已成为一种流行趋势。
”[7]微博问政逐渐变成了政民沟通的平台。
政府和官员可以根据网民发布的微博了解民情,可以有助于政务的管理,使其对政策的决定更加科学与民主。
例如近些年的教育、医疗、住房等热点的民生问题,许多都是由人大代表通过微博的观察或向公民“问政”而形成的。
微博问政的实行效果好,特别是在近几年的两会之中,一个有代表性例子是2010年两会的代表委员何水法在自己的微博中向网友征集建议,向网友征集对提案的建议微博发布之后,仅9个小时,何水法的微博回复数量达到千条,均是网民们的建议,而且何水法后发微博表示这些建议得到了各媒体的关注,并尽快找到解决的方法。
但在两会结束后出现了许多现象,就是一些委员和政务微博处在了“休眠期”,微博内容很久不更新,也没有与公民的互动交流。
微在开发后,政务微博与微博问政发展迅速,数量高但质量不高,许多网民是慕官员和代表的名而来,也有许多网友是围观的目的。
因此在运行的过程中产生了诸多问题要引起政府相关部门的注意,并加以实施修改措施会使微博问政运行地更加快捷高效。
通过对一些政务微博的观察发现,由于一些原因,公民参与微博微博问政运行地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不能完全显示出微博问政的作用。
二、我国公民参与微博问政产生的问题通过以上对我国公民参与微博问政的现状的分析可以得知,公民参与微博问政的现状很乐观,参与热情是存在的,可在运行过程中存在着诸多的问题,总结起来有以下六点。
(一)公民参与微博问政的约束力较低由于微博在中国的发展时间较短,微博问政是在网络中进行的,“公众在利用网络参政议政的过程中会有一种“法不责众”的心理现象存在,在不经意之间淡化和消解微博博主的责任意识,从而造成公民参政的无序甚至失控。
”[8]出现了许多公民参与无序的情况,随之对社会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事件。
小小的微博会掀起“大风暴”,微博的快速传播性质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所利用,将事态严重化,变成了发布谣言,制造恐慌的土壤。
约束力低会发生这样的舆论风波,甚者会影响社会稳定。
(二)信息碎片化影响公民准确表达民意因为微博具有信息碎片化的特性,所以大多发出的是关于个人的生活或者新闻的进展的事情,无论是发布信息还是评论皆限于一定字符以内,以140字左右的文字更新信息,因此会制约公民准确表达民意。
“文字的意义多样性本身就容易造成误解,而微博的‘微’更容易理解上的偏差,弱化了公民与政府的有效沟通。
”[9]随后在传播的过程中一传再传偏离了主要的思想,影响了微博问政的效果。
此外针对某个问题进行深入阐述时,微博的功能就显得捉襟见肘。
许多政务信息包含内容较多,需要传播者多次发布并结合才能形成。
而民众根据个人需要有选择地接收或转发某些信息,这种碎片化的传播可能影响民众对其内容的理解,造成歧义。
(三)虚假信息影响公民参与微博问政客观性现在是信息爆炸式的时代,信息的快速更新的时代中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因素:那就是谣言、虚假信息。
而在微博问政中,也不乏这种现象的出现,由于求证信息真实性的难度较大,所以一些信息的真实性无法得到认证,误导了参与的公民,因此虚假信息影响了公民参与微博问政的客观性。
典型案例是“7.23甬温线重大铁路交通事故”中虚假消息及传言影响了网民参与的情绪。
“在2011年7月23日,在甬温线上两列动车发生追尾脱轨坠落事故,造成多人伤亡,因有许多人被脱轨车体所掩埋,所以要采取搜救措施。
可在24日上午,一条将车体掩埋,停止搜救的虚假图片及微博在网上流传,并传言铁道部下令捣毁车体,旨在掩盖事发真相和真是死亡人数。
这条虚假信息在网络流传后,许多网民信以为真,情绪激动,在微博留言对铁道部的工作进行了质疑。
”[10]这反映了由于虚假消息影响公民参与微博问政的案例,公民被虚假消息所蒙蔽,信以为真,甚至加入传谣“队伍”,为铁路部门工作开展造成一定影响。
(四)参与微博问政群体结构不均衡由于微博问政需要借助网络进行,因此参与微博问政群体的结构是不均衡的,影响结构不均衡的因素有很多,例如年龄差异、职业差异、学历差异等。
中国互联网中心(CNNIC)第3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3年6月,我国网民已达到5.91亿人,农村人口占比为27.9%,规模达到1.65亿。
”[11]城乡与地区之间的差异使微博问政的群体被划分,参与的公民大多来自于经济较发达地区,东、中、西部的参与人数也不均衡。
国家是农业大国,更想表达想法的是一些偏远山区或者农村居住的人们,但由于网络通讯的不发达,使他们无法与外界沟通,更不用说通过微博问政来表达自己的观点了。
形成了一条长长的“数字鸿沟”,阻碍着需要表达意愿的人们。
(五)公民参与微博问政中缺乏理性言论自由是公民的权利,因此在虚拟的网络中使公民们可以更加畅所欲言,一些缺乏理性的公民在微博问政的过程中用语不当,甚至发布一些过激的言论,容易导致负面的影响,发泄不满情绪的人们通过微博达到了目的,可其他网民看到了微博的信息由于判断力不强会信以为真,同时容易被不理性的情绪所带动。
舆论的“威力”是比较强的,信息网络化后,一些虚假消息在网络蔓延,许多不知情的网友纷纷转发讨论,三人成虎,导致舆论误导民众,使人们相信后对其心理及行为产生一定的影响。
(六)微博问政互动交流程度低通过近几年发布的政务微博发展报告可知,政务微博近些年开通的数量是很多。
但许多是“三分钟热度”,没过多久就成了“鸡肋”,不及时更新、没有与问政公民的互动,政务微博的负责人对公民参与的反馈度较低,成了一个空壳,成为一种形式,渐渐变成了一个走过场的过程,微博问政也就失去了其效果。
同时也反映了一些官员的责任度低,没有实实在在的为公民服务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