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德的哲学史上的地位

合集下载

谈谈康德的自由意志思想

谈谈康德的自由意志思想

谈谈康德的自由意志思想(2004)伊曼努尔·康德(1724—1804),是德国十八、十九世纪伟大的哲学家,在哲学史上,他被人们寄予很高的评价。

德国哲学家叔本华说过:“如果一个人不懂康德,他还算是一个小孩子。

”可见康德在哲学史上的地位之高。

康德是启蒙运动时期最重要的思想家之一,他总结经验和理性主义,重新为哲学理出新方向及模式,奠下现代哲学基础。

他是公认的近代西方哲学的集大成者与德国古典唯心哲学的开创者。

康德的哲学思想主要包含了“先验论”,包括“先验感性论”、“先验知性论”、“先验理性论”与“自由意志论”等。

康德所具有的人本精神,源于他的“自由意志”。

因此,个人不受知识与欲望所影响的自由意志,乃是康德式人本的重要基石。

康德用狭义的实践概念来讨论人类道德活动的基础。

他认为,道德实践的基础是纯粹理性,而不是经验论者和启蒙学者所说的感觉或情感。

对于康德而言,理性是一种自发的能动力量,如果理性能够不受任何外在于自身的因素约束,这样的理性就是纯粹的,而纯粹理性的意义就是自由。

从本体论的意义上说,自由就是不受任何外在东西决定的存在。

康德指出:在自然领域,一切都是被决定的,理性只能服从决定论和自然规律;但在实践领域,理性是自由的,不为任何外在东西决定的。

他还指出,人是理性存在者,不受经验的因素所决定,因此是自由的。

自由是道德活动的先决条件;惟有自由的人才能自主自觉地、而不是被迫地行善;惟有自主自觉的行为,才有道德价值;被迫做出的事情,即不是善,也不是恶。

康德认为,人生是痛苦的经线,纬线编织成的地毯,只有不死的精神和绝对的自由意志,才是值得追求的至善和人生境界;尊重每一个人的本身,永远不要将他人视为手段,要永远视其为目的。

“人,实则一切有理性者,所以存在,是由于自身是个目的,并不是只供这个或那个意志利用的工具。

人,就是现世上创造的最终目的,因为人乃是世上唯一无二的存在着能够形成目的的概念,是能够从一大堆有目的而形成的东西中,借助于他的理性,而构成目的的一个体系。

康德《纯粹理性批判》简述

康德《纯粹理性批判》简述

康德《纯粹理性批判》简述袁鸿杰.期末思考形而上学问题是西方哲学史的一种传统。

在康德之前哲学已经经历了漫长形而上学的历史,康德指的形而上学就是关于世界本原,世界最高目的等的学说,具体说来就是自由、灵魂不死、上帝存有。

在形而上学的论争中,唯理论和经验论共同构成了西方近代认识论哲学,是西方现代精神的精华。

唯理论承认理性认识的可靠性,否认理性认识依赖感性认识;经验论主张感性经验是一切认识的源泉,一切知识只能从经验获得,并能在经验中得到证明。

关于认识来源问题上的根本分歧造成了唯理论和经验论,虽然双方各自有理有据,但是它们的局限性也随着理论本身的发展逐渐暴露了:唯理论走向了独断论,独断地认为他们掌握了世界的终极真理;经验论则发展成为怀疑论,怀疑一切知识的可靠性,世界也不过是一场梦魇。

形而上学引发了诸多哲学问题的讨论却又无法给出答案,使得它自身逐渐走向了尴尬的命运。

康德想要结束过久的纷争,他说,理性陷入困境是因为运用经验性原理向最高原理晋升时发现自己的无能,而求助于超验原理,却跌入黑暗和矛盾之中,知道有根本性的错误却又找不出来。

于是康德希望做一个一劳永逸的尝试,结束一切纷争,找到那根本的错误,所以《纯粹理性批判》这部书才诞生了。

在《纯粹理性批判》中康德尝试将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接合起来,并以此反对大卫·休谟彻底的经验主义。

通过对理性本身、即人类先天认识能力的批判考察,确定它有哪些先天的、即具有普遍性和必然性的要素,以及这些要素的来源、功能、条件、范围和界限,从而确定它能认识什么和不能认识什么,在这基础上对形而上学的命运和前途作出最终的判决和规定,其使命是为真正的、作为科学的形而上学提供坚实可靠的基础。

书中围绕着“先天综合判断如何可能”的问题,通过对先天直观形式和先验知性范畴的考察,说明了数学和自然科学是如何可能的,接着通过对理性的纯粹推论的考察提出了自然科学是如何可能的,接着通过对理性的纯粹推论的考察提出了将知性范畴运用于理性推论必然导致的二律背反,由此确立了现象与本体的二元论,以物自体的不可知为信仰留下了地盘。

康德历史哲学思想及影响——从康德、黑格尔到马克思

康德历史哲学思想及影响——从康德、黑格尔到马克思
spirit world.Kant’S philosophy of history is not only a continuation of the former generation
advanced ideas,but also the development of philosophy in the hands of experts and then throughout history.Hegel’S philosophy of history were directly or indirectly derived from Kant:Kant’S’’rationalism”transformed into”objectivity”as the main development history of the world;Kant said he inherited the historical development dynamics further expounded on the”evil”to promote the historical development of ideas,and SO on.Of course,Hegel also
关键词历史哲学理性客观精神世界历史理论
Abstract
Abstract
Philosophy of history is an ancient subject,because it Can be traced all the way back to the source of the”Bible”.But it is a new subject because it is due to the new philosophy of modem history until they were given the attention they deserve.Kant’S philosophy of history was of epoch-making significance,it fully absorbed the most advanced thinking at the time: on the one hand,he cleverly referenced Newton’S theory of classical mechanics,looking the historical development as a”natural scene covert plan to achieve”;on the other hand,he was deeply influenced by Rousseau and introduced the”freedom”to the philosophy of history hall. In this way,Kant started rich association wi廿1 a bold conjecture to speculate from the origin of the history to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country,until they reached a permanent peace of mankind.Immanuel Kant showed peoples a complete history of human development in his

Immanuel Kant

Immanuel Kant

谢谢 thank you
康德美学与其他美学的关系
• 1.鲍姆加登 • (1)因一切美是感性里表现的完满,而这完满即是 多样中的统一,所以美存在于形式 • (2)一切的美作为多样的东西是组成的东西(交错为 文) • (3)在组成物之中间是统制着规定的关系,即多样 的协调而为一致性的;
• 2.荷姆(Home) • 荷姆从心理学的理解来把审美的愉快归隐到最单纯的 元素即无利益感的情绪,亦即从这里不产生出欲求来的情 绪,因此逐渐发展出关于情绪作为心灵生活的一个独立区 域的学说,后来康德继承了他而把这个学说系统化。 • 3.布尔克 • 布尔克著有《关于我们壮美及优美观念来源的哲学研 究》、《关于我们的美的及品德的观念来源的哲学研究》。 康德从他的著作中吸取了他的美学理论源泉。 •
• 但是,但是由于当时形而上学自然 观的排斥,此理论并没有引起人们 的注意,长期被埋没。直到1796年, 法国著名数学和天文学家拉普拉斯 (P. S. Laplace)在他的《宇宙体 系论》一书中,独立地提出了另一 种太阳系起源的星云假说,人们才 想起41年前康德已提出此理论,因 而后人把此学说称为康德一拉普拉 斯学说。整个十九世纪,这种学说 在天文学中一直占有统治的地位。
• 《纯粹理性批判》是一部篇幅巨大艰 深难懂而又具创造性的哲学名著。所 谓“纯粹理性”,是指独立于一切经 验的理性;而所谓“批判”,则是指 对这种纯粹思辨的理性进行一种考察, 以便弄清楚人类知识的来源、范围与 界限,这样才可以既避免独断论,又 避免怀疑论,从而为建立一个科学的 形而上学奠定基础。
• 在这部西方哲学奠基式的著作中康德尝试 将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接合起来,并以此 反对大卫· 休谟彻底的经验主义。
康德的审美原理
• 1. 康德的先验哲学方法从事于阐发先验地可能 性的知识——即具有普遍性和必然性的知识 。

康德哲学的现代意义

康德哲学的现代意义

摘要很多古代哲学思想都是有很强的生命力的,所以现代社会要以史为鉴,用古代哲学思考现代社会,吸取以前哲学派别的经验教训,现代哲学就不会犯同样的错误,可以解决许多棘手的问题。

最重要的是了解、研究了古代哲学,就能明白现代哲学从哪儿来的,怎么来的,预测哲学怎么发展、朝哪个方向发展,这对于开阔人们的视野,思维方式及看问题的视角都有重要的意义。

而康德在后世的影响非常广泛。

整个西方哲学界,不管是大陆哲学还是英美哲学,都受它的影响:有的是因为反对他而受到了它的影响,有的是因为发挥他而受到了它的影响,这都是由它所带来的一种风气。

所以有人说,康德就是一个蓄水池,所以以往的哲学都流向他这里,所有后来的哲学都从他这里流出来。

指导今天,全世界人们都公认,康德在哲学史上的地位是非常崇高的前言“有两件事情我愈加反省便愈以新而不断增加的赞叹和敬畏充满我的心灵,这两件事情便是:在我们上面的充满星辉的天空以及在我心中的道德法则。

”这是1880年在重修康德墓时,将这段《实践理性批判》的结束语刻在墓碑上。

在哲学史上,康德以他的三大批判-----《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判断力批判》----闻名于世界,是近三百年来世界上最具有影响力的哲学家。

其实,作品是作家人格和精神的体现,也是构成人生的重要部分。

尤其对康德这位留下这么多不朽作品的哲学家而言,想深入认识他的精神世界、他的哲学对社会的现代意义,就得深入了解他的主要著作。

康德是18世纪末德国古典哲学家,他所建立的哲学体系,是西方哲学史上一座伟大的“丰碑”。

康德哲学对现代社会发展的影响十分深远,而且至今不朽。

整个西方哲学界,不管是大陆哲学还是英美哲学,都受康德哲学的影响:有的是因为反对他而受到了它的影响,有的是因为发挥他而受到了它的影响,这都是由它所带来的一种风气。

所以有人说,康德就是一个蓄水池,所以以往的哲学都流向他这里,所有后来的哲学都从他这里流出来。

指导今天,全世界人们都公认,康德在哲学史上的地位是非常崇高的。

德国古典哲学的创始人

德国古典哲学的创始人

德国古典哲学的创始人伊曼努尔·康德Immanuel Kant1724年4月22日-1804年2月12日德国哲学家、天文学家、星云说的创立者之一、德国古典哲学的创始人唯心主义不可知论者德国古典美学的奠定者。

在康德去世的1804年出生了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时期的代表人物费尔巴哈18041872FeuerbachLudwig Andreas 1.生平概述1 伊曼努尔·康德墓碑伊曼努尔·康德生于1724年4月22日1740年入哥尼斯贝格大学。

从1746年起任家庭教师9年。

1755年完成大学学业取得编外讲师资格任讲师15年。

在此期间康德作为教师和著作家声望日隆。

除讲授物理学和数学外还讲授逻辑学、形而上学、道德哲学、火器和筑城学、自然地理等。

18世纪60年代这一时期的主要著作有《关于自然神学和道德的原则的明确性研究》1764、《把负数概念引进于哲学中的尝试》1763、《上帝存在的论证的唯一可能的根源》1763。

所著《视灵者的幻梦》1766检验了有关精神世界的全部观点。

1770年被任命为逻辑和形而上学教授。

同年发表《论感觉界和理智界的形式和原则》。

从1781年开始9年内出版了一系列涉及广阔领域的有独创性的伟大著作短期内带来了一场哲学思想上的革命。

如《纯粹理性批判》1781、《实践理性批判》1788、《判断力批判》1790。

1793年《在理性范围内的宗教》出版后被指控为滥用哲学歪曲并蔑视基督教的基本教义于是政府要求康德不得在讲课和著述中再谈论宗教问题。

但1797年国王死后他又在最后一篇重要论文《学院之争》1798中重新论及这一问题。

《从自然科学最高原理到物理学的过渡》本来可能成为康德哲学的重要补充但此书未能完成。

1804年2月12日病逝。

有两种东西我对它们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它们在我心灵中唤起的惊奇和敬畏就会日新月异不断增长这就是我头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定律。

它出自康德的《实践理性批判》最后一章刻在康德的墓碑上。

德国哲学家康德的简介

德国哲学家康德的简介

德国哲学家康德的简介康德,是德意志著名的哲学家,古典哲学的开创者,是唯心主义与康德主义的开启者,下面是店铺为你收集整理的哲学家康德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哲学家康德简介哲学家康德全名伊曼努尔·康德,生于公元1724年的4月22日,是德意志著名的哲学家,也是德国古典哲学的创始人,他的学说对近代西方哲学有非常深远的影响,也是他开启了德国唯心主义和康德主义等其他流派。

康德的父亲是一个马鞍匠,康德的父亲和母亲都是信仰新教的虔诚派的教徒,虔诚派非常强调宗教精神,也非常重视虔诚的信仰感情,所以康德从小的精神世界就受到很深的虔诚派的影响。

上学后,学校的教育改变了康德的宗教态度,所以他的宗教哲学其实就是对虔诚派的一种反动。

1740年康德进入柯尼斯堡大学读书,后来因为家境贫寒,直到1748年才正式毕业,毕业后康德去了柯尼斯堡附近的小镇当家庭教师。

一边学习一边教书的他,思想渐渐走出柯尼斯堡,他的学生也越来越多。

1770年,康德获得了柯尼斯堡大学逻辑学与形而上学的教授的职位,当上教授后,康德十年来都没有发表文章,而是在潜心致学。

1781年,康德发表《纯粹理性批判》,这本书奠定了康德在哲学史上不朽的地位。

康德被称为是启蒙运动时期的最后一位主要哲学家,也是德国思想界的代表人物。

因为是他迪奥和了笛卡尔的理性主义与培根的经验主义,所以康德被认为是继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之后的,最具影响力的西方思想家之一。

1804年2月12日,康德在柯尼斯堡去世。

康德的美学思想康德的美学思想主要表现在三个领域,一是在对美的分析方面,二是在对崇高的解析方面,三是在对艺术美的讨论上。

在对美的分析上,康德认为美是道德上的善的象征。

万物都有其美的地方,而人的美在于心灵。

美是人心的影射,而道德是人生存的工具。

美是艺术瑰宝,能让人拥有细致入微的性格,越是细致,他的世界观就越开阔,对世界的贡献越大。

美本身没有魔力,美的创造来自其内心高尚的道德动机,而这种动机被人道主义化了。

康德认识论主要观点

康德认识论主要观点

康德认识论主要观点康德的认识论在哲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其观点主要涵盖以下方面:1.认识的极限康德认为,人类的认识只能局限于现象界,无法认识物自体。

因为我们只能通过感官获得表象,无法获得物自体的本质。

这一观点限制了人类认识的界限,也强调了认识的相对性。

2.时间的先验康德认为时间是先验的,是人类认识的基础。

他将时间视为一种形式,这种形式是人类思维和感知的必要条件。

时间是人类理性的基本范畴,所有的人类知识都必须以时间为基础。

3.空间的先验康德认为空间也是先验的,是我们认识的基础。

他将空间视为一种直观形式,这种形式是所有外在感知的基础。

空间是人类理性的另一个基本范畴,所有的人类知识都必须以空间为基础。

4.范畴的先验康德认为范畴是先验的,是我们认识的基础。

范畴是我们思考、理解世界所必须遵循的规则。

他将范畴视为人类思维的必要工具,通过范畴我们可以整理和归类感性知识,使之具有条理性和系统性。

范畴是在时间与空间这两种直观形式基础上产生的,是对于感性知识的更高层次的组织和划分。

5.判断的逻辑康德认为判断有逻辑上的不同类型,每种类型都有其必然性。

他将判断视为人类理性的重要活动,通过判断我们能够获得知识和发展理论。

康德认为,判断的逻辑基础是先验范畴,不同类型的判断对应着不同的先验范畴。

6.现象与物自体的区分康德区分了现象与物自体,认为我们只能认识现象,无法认识物自体。

我们的认识只是对于物自体的表象,而非物自体本身。

这一观点是他哲学思考的重要基础,他主张我们只能认识现象界,对于物自体的认识超出了我们的能力。

7.认识的客观性康德认为人类的认识具有客观性,因为我们的认识遵循先验范畴和时间的先验,这些先验条件保证了认识的客观性。

在康德看来,人类的认识虽然无法触及物自体,但我们的认识具有普遍必然性,是基于先验范畴和时间、空间的先验形式所构成的先验知识。

这些先验条件是所有人类知识的基础,保证了人类认识的客观性和普遍必然性。

总之,康德的认识论观点为哲学史上的认识论问题提供了独特的思考方式和解决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康德的哲学史上的地位
康德和他的哲学,无疑是在哲学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可以这么说,康德在哲学史上恰似一个贮水池,康德以前的哲学概皆流向康德,而康德以后的哲学又是从康德这里流出的。

无论是哲学还是科学或者其他科目,都或多或少的受到康德哲学的影响。

他的哲学的贡献至少有三点:他是德国古典哲学的创始人;他的先验论的哲学思维和观念;以及他的辩证法的思维。

说康德是德国古典哲学的创始人,就不得不说到他的“三大批判”的哲学体系,即“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和“判断力批判”。

这三个重要思想的提出,给哲学带来了哥白尼式的转变。

“三大批判”分别教给人们如何判断“真”、“善”、“美”。

在《纯粹理性批判》中,康德意在回答“我们能知道什么”这个问题,即求真。

而他的回答是我们只能知道自然科学让我们认识到的东西,哲学除了能帮助我们澄清使知识成为可能的必要条件,就没有什么更多的用处了,自从柏拉图以来的康德把这个问题彻底给颠倒了。

其后的《实践理性批判》和《判断力批判》,都在补充和提出更多的强调人的能动作用。

“三大批判”哲学体系的形成,给哲学的发展带来了新鲜的血液,在此之后,无数的伟大的哲学家都从康德的哲学思想中得到领悟,并如同师出康德般,发展出更多的哲学思想。

康德另一个重要的思想是先验论的哲学思维和观念。

在康德时代,所谓的认识不过就是通过对现象的认识达到对本质的认识因此,在认识关系上,就是要求主体认识必须符合客体对象。

因而人自身的认识能力,特别是人类的理性能力只能在认识中起到消极的、被动的作用。

然而,康德敏锐地发现,这一认识论的原
则最终会导致怀疑主义和相对主义,从而完全否定认识的可能性。

康德认为,如果将认识论的方向转向到对象符合认识这一崭新的原则上来,也许我们就可以给出认识可能性更为充分而雄辩的说明。

这就预示了人的认识能力在认识中所具有的决定性作用。

但是,这种作用又是同经验紧密相联系的,康德称之为“先验的”。

所谓经验的,就是人的直接感知。

由于任何人的经验都是有限的,因此,经验的往往是不确定的,有局限的,有限的;而先验的则是经过人的理性对于经验的知觉的整理,它是确定的,普遍的,必然的。

康德的先验哲学强调了人的认识能力,使人们可以从认识能力上去解决如何认识可能的这一重大问题。

康德的重大影响还有他的辩证法思维。

康德在认识论的思想上认为,一方面,人的本体并不是亚里士多德意义的本体,本体并不是万物由它构成,最终又归于它的那种世界的“始基”或“本原”。

康德认为,这种本体仅仅是经验的本体,是人们在自己经验里的感知,没有普遍的有效性;另一方面,他又认为,所有客观有效的问题在认识论中不过是知性的统觉所综合统一的判断。

这种二元论的思想模式即发展成为了辩证法的思想,而这一思想,也深刻的影响了后来的一位伟大的哲学家黑格尔,并是辩证法的思想发扬光大。

康德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无论是他的“三大批判”、“不可知论”、“唯心主义观点”等等,都对哲学的发展做出了毋庸置疑的贡献。

正是有了康德的哲学体系,哲学的魅力才更有光彩,也使后人前仆后继的在康德的影响之下在哲学的领域上稳步前行。

参考文献:
[1]李泽厚.批判哲学的批判——康德述评[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84.
[2]温纯如.认知、逻辑与价值——康德〈纯粹理性批判〉新探[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
[3]瓦·费·阿斯穆斯.康德[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