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2 溶解度
课题2 溶解度

1.不同物质在水中溶解能力是否相同?举例说明。
较多的食盐 较少的熟石灰
10ml水
答:不同。例如食盐在水中溶解能力较大, 而熟石灰在水溶解能力很差。
提问: 2.同种物质在不同溶剂中溶解能力是否相同?
等量的植物油
10ml水
10ml汽油
答:不同。例如油易溶于汽油而难溶于水。
溶解性
定义: 一种物质溶解在另一种物质的能力
想一想?
一定温度下,某溶质的饱和 溶液加入其他溶质能溶解吗?
设计实验:往装有少量硝酸钾饱和 溶液的试管中加入1-2小粒KMnO4
再加硝酸钾 说明: 加入少量 高锰酸钾 硝酸钾饱和溶液
1.硝酸钾的饱和溶液能 继续溶解高锰酸钾
2.此液为硝酸钾饱和溶液 高锰酸钾不饱和溶液
饱和溶液能溶解其他溶质
探究2 饱和与不饱和溶液的转化
\
探究1:可溶物在一定量的水中 能否无限溶解? 可溶物:氯化钠、硝酸钾
溶剂:水
【定量:20ml】
最多能溶解多少氯化钠,是无限制的溶解吗
设计实验1
操作
加入5g氯化钠
再加入5g氯化钠 再加入5mL水
搅拌
现象
全部溶解
部分溶解剩 余少量固体
剩余少量的固 体继续溶解 溶液不饱和
结论 溶液不饱和 溶液饱和
溶解性
溶解度/g (20℃)
易溶
可溶
微溶
难 ( 不 )溶 <0.01g 易溶
>10g
微溶
1g~10g 0.01~1g 可溶
难 (不 )溶
练习: 0.01g
1g 10g 1、不溶物就是绝对不溶于水的物质。此话是否正确? 2、20℃时碳酸钙的溶解度是0.0013g,所以碳酸钙是 ___溶物质。 难 3 、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36g,则氯化钠属于 ( ) B.可溶物质 C.微溶物质 D.难溶物质
2、溶解度

T(℃) ℃
B:表示B的溶解度基本不随温度变化 的溶解度基本不随温度变化。 线B:表示B的溶解度基本不随温度变化。 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线C:表示 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表示C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区间的含义】 区间的含义】 0~t1 ℃时,C的溶解度 的溶解度 的溶解度(即线 在上方, 的溶解度>B的溶解度 的溶解度( 在上方, 的溶解度 的溶解度>A的溶解度 即线C在上方 在中间, 在下方。) 线B在中间,线A在下方。) 在中间 在下方
涨潮时,海水淹没盐池,退潮时,海水留在盐池中, 涨潮时,海水淹没盐池,退潮时,海水留在盐池中,借助阳光和风 将水分蒸发,使盐结晶析出。 将水分蒸发,使盐结晶析出。 ☞降温结晶 如:盐湖、盐井到冬天可以在水底捞到碱的晶体 盐湖、
盐湖、盐井周围的泥土中,蕴藏着丰富的碳酸钠(俗称“纯碱”),碳酸钠 盐湖、盐井周围的泥土中,蕴藏着丰富的碳酸钠(俗称“纯碱”),碳酸钠 溶解在盐湖、盐井的水里形成饱和溶液,到冬天,气温降低, 溶解在盐湖、盐井的水里形成饱和溶液,到冬天,气温降低,水的溶解能 力降低,碳酸钠从溶液中分离出来形成晶体沉在水底。 力降低,碳酸钠从溶液中分离出来形成晶体沉在水底。
5、结晶 、 (1)具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叫晶体 ) (2)溶液中的溶质从溶液中分离出来的过程叫结晶 ) 溶液的稳定性是什么? 溶液的稳定性是什么? 只要水分不蒸发,温度不变化,溶质不会从溶液中分离出来。 只要水分不蒸发,温度不变化,溶质不会从溶液中分离出来。
这句话的反面意义是什么? 这句话的反面意义是什么? 如果蒸发去水,或改变温度,溶质会从溶液中分离出来(即结晶) 如果蒸发去水,或改变温度,溶质会从溶液中分离出来(即结晶) (3)结晶的方法 ) ☞蒸发结晶 如:海滩晒盐
【核心素养】课题2第1课时《溶解度》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课题2溶解度》第1课时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溶解度》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课题2的内容。
在课题1学习的基础上,学生对溶液的概念,溶质和溶剂的概念,溶解的过程,溶液的用途有了一定的了解。
基于溶液在化学研究和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本节课是在是定性的研究上进一步从定量的角度介绍物质在水中溶解的限度。
通过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定义的理解,以及它们之间相互转化,结晶等的学习,加深学生对物质溶解性和溶液的认识。
【学情分析】学生已了解了溶液的概念,溶质和溶剂的概念,溶液的用途,会从微观角度理解溶解的过程,定性地了解溶液的组成和基本特征。
学法上学生已经基本会通过实验现象推理出实验结论,但对问题缺乏科学全面的分析能力,容易将一般规律绝对化。
【教学目标】1.通过数据或实验现象判断某溶液是否达到饱和状态。
说明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之间的转化方法。
2.知道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与浓溶液、稀溶液之间的关系。
3.通过理解饱和状态,举例说明结晶现象并根据实验过程辨别结晶的两种方法。
【教学重点】知道什么是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知道两者之间如何转化。
【教学难点】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与浓溶液、稀溶液之间的关系。
【教学方法】问题衍生教学法、引导探究法、分组实验、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实验探究法、合作交流法【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氯化钠、硝酸钾、高锰酸钾、烧杯等。
学生准备:预习课本了解化学的内容。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温故而知新】1.溶液的特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叫做乳浊液。
乳浊液_______,_______能够增强乳浊液的稳定性。
提出问题:一种物质在水里能不能无限制的溶解呢?引入新课【新知探究】一、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实验探究】:在室温下,向盛有20mL水的烧杯中加入5g氯化钠,搅拌,等溶解后,再加5g氯化钠,搅拌,观察现象。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课题2《溶解度》-课件

4、“在一定量的氯化钠溶液中,加入少量 硝酸钾固体,发现硝酸钾固体消失,则说 明原氯化钠溶液不饱和。”这句话是否正 确? 错误
问:“相同溶质、相同温度:饱 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所含溶
质多”这句话对不对? 错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
A、浓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B、稀溶液可能是饱和溶液 C、在一定条件下,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之
间可相互转化
D、在提到某种物质的溶解度时,一定要指明 温度
二、溶解度
1、溶解性:一种物质溶解在另一种物质的能力 思考:如何判断糖和食盐的溶解性?
饱和溶液的浓度一定比较大吗? 不饱和溶液的浓度一定比较小吗?
5、浓溶液与稀溶液
在同量的溶液中,含溶质较多的溶液——浓溶液;
含溶质较少的溶液——稀溶液 不同的溶质:
浓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稀溶液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饱和溶液也不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也不一定是稀 溶液。
相同溶质、相同温度: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 溶液浓。
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3)影响因素
(2)
四
一定温度 100g溶剂(一般指水)
温度
要 素
达到饱和
溶质、溶剂 本身的性质
单位: 克
讨论:
200c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g,这句话 的含义
温度 溶质的 质量
溶剂的 饱和溶液
质量
的质量
200c 31.6g
100g
131.6g
课题2 溶解度(zi)

t3
t0C
溶解度曲线的应用
(5)根据某温度时的溶解度判断溶液是否饱和;
判断400C时,50克水 中加入25克A物质,能 否形成饱和溶液?所 得溶液质量?
400C时,SA=30克,所 以能形成饱和溶液
30 40 50 t0C
S 40
A
30
20
0
溶解度曲线的应用
(6)、根据在坐标系中的点,判断溶液的状态
习题:
1.把25℃时某氯化钠的饱和溶液升温至60℃(溶剂未 随温度升高而蒸发),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溶液质量不变 B.溶质的质量不变 C.仍然为氯化钠的饱和溶液 D.已经变成了不饱和溶液 2.将30℃的饱和硝酸钠溶液300g升温至80℃时,发生 变化的是( ) A.溶液的质量 B.溶质的质量 C.溶质的溶解度 D.溶液的状态 3.降低温度使饱和溶液析出晶体前后,不改变的 ( ) A.溶解度 B.溶剂的质量 C.溶液的质量 D.溶质的质量
2
易溶
AgNO3、NaCl
物质
溶解度(20
℃)
0.00015 0.165
可溶
AgNO3
1
222
36
0 .01 0
微溶 Ca(OH)2 难溶 AgCl
NaCl
5、溶解度曲线
用纵坐标表示溶 解度,横坐标表 示温度,得到物 质溶解度随温度 变化的曲线,即 溶解度曲线。
几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溶解度曲线的应用
不饱和 溶液
4.浓稀溶液与饱和溶液的关系: 浓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 稀溶液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同温度下,同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一定比其不饱和溶液要浓。
5、结晶
结晶:溶质从溶液中以晶体的形式析出 的过程。
课题2.溶解度

20mL水
加5gNaCl
搅拌
再加5gNaCl 再加15mL水
操作 5g氯化钠,搅拌 再加5g氯化钠,搅拌
加15mL水,搅拌 全部溶解
现象
结论
全部溶解
部分溶解
溶质溶解的质量随着溶剂质量的增大而增大
实验探究2
【实验9-6】探究溶质在定量溶剂中溶解的质量随温度的变化情况。 在室温下,向盛有20 mL水的烧杯中加入5g硝酸钾,搅拌;等溶 解后,再加入5g硝酸钾,搅拌,观察现象。当烧杯中硝酸钾固体有 剩余而不能继续溶解时,加热烧杯一段时间,观察剩余固体有什么 变化。然后再加入5g硝酸钾,搅拌,观察现象。待冷却后,又有什 么现象发生?
20mL水
加 5gKNO3 搅拌 再加5g KNO3 加热
冷却 又再加5gKNO3
操作 5g硝酸钾,搅拌 再加5g硝酸钾,搅拌 加热 再加5g硝酸钾,搅拌
现象 固体溶解 固体部分溶解 固体全部溶解
结论 一定量的溶 剂中,硝酸钾溶 解的量随着温度 的升高而增大
冷却
一、饱和溶液
固体全部溶解 析出晶体
1.定义: (1)饱和溶液: 在一定的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 某种物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2克食盐 0.2克熟石灰 熟石灰不完全溶解 熟石灰的饱和溶液 浓度小 10毫升水
饱和溶液
浓溶液 稀溶液
食盐溶解 食盐的不饱和溶液
浓度大 10毫升水
4.溶液是否饱和与溶液浓稀的关系:
不饱和 溶液
(1)对于不同溶质来说,浓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稀溶液也不一 定是不饱和溶液。 (2)对于同种溶质来说:在一定温度时饱和溶液比不饱和溶液要浓。
课题2-溶解度

❖ 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 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注意:
❖一定温度:只有温度一定,各物质的溶解度才是定 值
❖ 达到饱和状态:此时的溶液是饱和溶液,此时溶质 的溶解达到最大量
❖ 溶剂是100g:只有溶剂量一定(人为规定),讨论 溶解多少才有意义
❖ 溶解度的单位:克(g)
想一想:如何判断一杯NaCl溶液 是否饱和?
❖ 判断溶液是否饱和的方法: 加入该溶质,若溶质不能继续溶解,则说明此 溶液饱和。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转化
饱和溶液
①升温 ②加溶剂 ①加溶质 ②蒸发溶剂 ③降温
不饱和溶液
想一想:如何从溶液中得到固体?
结晶 方法:冷却热的饱和溶液,蒸发溶剂
二、溶解度
结论
动手试一试——2
❖ 用硝酸钾固体代替氯化钠在试管中进行前一实验,每次加入一药匙固 体,加几次后才使试管中的硝酸钾不再溶解?加热试管,观察固体的 变化,再加入一药匙固体,搅拌。待溶液冷却后又有什么现象?
操作 加入一药匙硝酸钾,搅拌 再加入一药匙硝酸钾,搅拌
…… 加热 再加入一药匙硝酸钾,搅拌 冷却
课题2 溶解度
动手试一试——1
❖ 常温下,向装有10ml水的烧杯中加入一药匙氯化钠固体, 搅拌;氯化钠溶解后,再加一药匙,搅拌;如此反复到 氯化钠不再溶解。
❖ 向烧杯中再加入约5ml水,搅拌,观察现象。
操作 现象
加入一药匙 NaCl,搅拌
全部溶解
加入一药匙 NaCl,搅拌
……
加入5ml水, 搅拌
全部溶解 部分溶解 全部溶解
溶解度曲线的意义
一、同一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数值 二、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时的溶解度数值 三、比较某一温度下各种物质溶解度的大小 四、交点的表示:在该温度下,不同物质的
课题2溶解度课件ppt.ppt

5克硝酸钾
5克硝酸钾
5克硝酸钾 20ml水
操作
现象
硝酸钾溶液 有固体剩余
冷却
结论
结论
加入5克硝酸 钾,搅拌
再加入5克硝 酸钾,搅拌
……
溶解 部分溶解
加热
溶解
再加入5克硝 酸钾,搅拌
溶解
冷却 有晶体析出
不饱和溶液 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
饱和溶液
升高温度 能使饱和 溶液变成 不饱和溶 液。降低 温度能使 不饱和溶 液变成饱 和溶液。
2、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转化
饱和 1.增加溶剂 2.升高温度 不饱和
溶液
3.蒸发溶剂 2.降低温度
溶液
1.增加溶质
认识到了贫困户贫困的根本原因,才 能开始 对症下 药,然 后药到 病除。 近年来 国家对 扶贫工 作高度 重视, 已经展 开了“ 精准扶 贫”项 目
1.把烧杯中80℃时硝酸钾饱和盛液冷却至室温,下列说法 错误的是(A)B A.烧杯中溶剂的质量不变 B.烧杯中溶液的质量减少 C.烧杯中硝酸钾的质量不变D. 烧坏中溶液的质量不变
1.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饱和溶液;
在一定温度.一定量的溶剂中,不能…….
2.装有饱和溶液的瓶底,一定有这种溶质的固
体; 不一定,有可能刚好达到饱和. 3.使一接近饱和的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可将其
中的溶液倒出一些; 依然是不饱和溶液.
4. 在同一温度下,同体积的某物质的饱和溶液,
一定会比另一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含有的溶质多;
认识到了贫困户贫困的根本原因,才 能开始 对症下 药,然 后药到 病除。 近年来 国家对 扶贫工 作高度 重视, 已经展 开了“ 精准扶 贫”项 目
三. 溶液的相互转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2 溶解度
归纳 气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 气体溶解度一般随压强增大而增大,随压强减小而减小。 气体溶解度一般随温度升高而减小,随温度降低而增大。
课题2 溶解度
小结 一、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1.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溶剂里,不能继续溶解溶质的溶液。 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溶剂里,能继续溶解溶质的溶液。 结晶的定义:热的溶液冷却后,已溶解在溶液中的溶质从溶液中以晶体 的形式析出,这一过程叫做结晶;析出晶体后的溶液叫母液,母液对于 析出的溶质来说是饱和溶液。 判断某溶液是否饱和的方法:在一定条件下,溶质是否继续溶解。
课题2 溶解度
2.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以及结晶的方法(一般情况)
饱和溶液
升温、加溶剂
不饱和溶液
降温、蒸发溶剂、加溶质
蒸发溶剂 冷却
结晶
3.海水晒盐
海水
贮水池
蒸发池
结晶池
食盐 母液
氯化钠 多种化工产品
课题2 溶解度
二、固体的溶解度 1.概念: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 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课题2 溶解度
归纳 1.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继续溶解某种 溶质的溶液。 2.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能继续溶解某种 溶质的溶液。
课题2 溶解度
3.判断某溶液是否饱和的方法: (1)如果溶液中有少量未溶解的溶质,则是饱和溶液; (2)加少量的溶质,溶质能继续溶解的是不饱和溶液,不能溶解 的是饱和溶液。
一般称为 难溶 微溶 可溶 易溶
课题2 溶解度
溶解度的表示方法: 表格法、列表法: 硝酸钾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温度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 溶解 13.3 20.9 31.6 45.8 63.9 85.5 110 138 169 202 246 度/g
2.溶解度四要素
一定温度下 100 g水中 达到饱和状态时
溶质的质量
课题2 溶解度
三、溶解度曲线的意义: 1.溶解度的三种情况: (1)大多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如KNO3 (2)少数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不大,如NaCl。 (3)极少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如Ca(OH)2。 2.交点P表示,在该温度下,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3.影响固体溶解度的因素是:温度。
课题2 溶解度
向40 g 20℃水中加入NaCl,向100 g 20℃水中加入KNO3,都 达到饱和状态。比较它们溶质的量,讨论能否在该条件下定量地比 较二者的溶解能力?
向100 g 20℃水中加入NaCl直到饱和,向100 g20℃水中加入 KNO3配制成不饱和溶液。比较二者溶解的量,讨论能否在该条件 下定量地比较出二者的溶解能力?
课题2 溶解度
归纳 1.概念: 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 时所溶解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 2.四要素:
课题2 溶解度
问题 理解了溶解度的概念,那你了解平时所说的“易溶”、“难溶”
与溶解度的关系吗?
课题2 溶解度 归纳
溶解度/g <0.01 0.01~1 1~10 >10
课题2 溶解度
问题 饱和溶液可以转变成不饱和溶液吗?不饱和溶液可以转变成饱
和溶液吗?如能转化,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样转化?
课题2 溶解度
归纳
增加溶剂,升高温度 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
增加溶质,蒸发溶剂,降低温度
注:以上为通常情况,不适合所有的物质
课题2 溶解度 问题 如何将硝酸钾溶液中的溶质硝酸钾提取出来?
课题2 溶解度
课题2 溶解度
问题 列表法表示溶解度不直观,不能表示物质在任意温度时的溶解
度,也不能直观表示某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趋向,有没有其他 表示溶解度的方法呢?
课题2 溶解度
归纳 溶解度曲线及其应用
课题2 溶解度
课题2 溶解度
课题2 溶解度
气体溶解度 问题
打开汽水盖时,汽水会自动喷出来。这说明气体在水中的溶 解度与什么有关?
课题2 溶解度
四、气体的溶解度 温度:随温度升高,气体溶解度减小。 压强:随压强增大,气体溶解度增大。
谢 谢 观 看!
本课件仅供交流学习使用,严禁用于任何商业用途
全品教学课件
化学
九年级 下册
新课标(RJ)
第九单元 溶液
课题2 溶解度
课题2 溶解度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在一定条件下,溶质能不能无限的溶解在溶剂里?
课题2 溶解度
问题 将氯化钠和硝酸钾分别加入一定量的水中,观察到什么现象? 什么是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怎样判断一种溶液是不是饱和溶液?
归纳 结晶:溶质从溶液中析出的过程叫结晶 降温结晶:又叫冷却热饱和溶液
课题2 溶解度
海水
贮水池
蒸发池
结晶池
食盐 母液
氯化钠
多种化 工产品
课题2 溶解度 溶解度
课题2 溶解度
问题 向盛有20℃水的烧杯中加入NaCl,向盛有40℃等量水的烧杯中
加入KNO3都达到饱和状态。比较NaCl与KNO3溶解的量,并讨论能 否在该条件下定量地比较二者的溶解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