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类脂类杂环氨基酸习题

合集下载

糖类脂类杂环氨基酸习题

糖类脂类杂环氨基酸习题

糖 类一、判断题1.葡萄糖为己醛糖,因此可与过量、饱和的亚硫酸氢钠溶液反应而生成白色沉淀。

2.葡萄糖、果糖和甘露糖三者既互为同分异构体,又互为差向异构体。

3.由于β-D-葡萄糖的构象式为优势构象,所以在葡萄糖水溶液中,含量大于α-D-葡萄糖。

4.将α-D-葡萄糖和β-D-葡萄糖分别溶解于水,得到的两份水溶液具有不同的组分。

5.β-D-甲基吡喃葡萄糖苷在酸性水溶液中会产生变旋光现象。

6.β-D-吡喃葡萄糖比其C 4差向异构体β-D-吡喃半乳糖更稳定。

7.1-磷酸葡萄糖可与班氏试剂发生反应而生成砖红色沉淀。

8.D-己醛糖可形成的糖脎数与D-2-己酮糖可形成的糖脎数相等。

9.醛能发生银镜反应而酮不能,果糖属酮糖,故不能发生银镜反应。

10.淀粉和纤维素的基本结构单位都是D-葡萄糖。

二、A 型多选题1.D-己醛糖可形成的糖脎数为:A. 2种B. 4种C. 6种D. 8种E. 16种 2.D-葡萄糖各手性碳原子的构型为:A. 2R,3S,4S,5RB. 2R,3R,4S,5SC. 2R,3R,4R,5SD. 2R,3S,4R,5RE. 2S,3S,4R,5R 3.β-D-2-脱氧核糖的哈瓦斯式为:4.α-D-葡萄糖和β-D-葡萄糖的关系为:A. 对映异构B. 端基异构C. 位置异构D. 官能团异构E. 以上都不是 5.区别β-D-葡萄糖和β-D-甲基葡萄糖苷不能用:A. 银镜反应B. 班氏试剂C. 斐林试剂D. Br 2水E. 过量NaHSO 3饱和溶液 6.不能与托伦试剂发生银镜反应的是:A. 果糖B. 葡萄糖C. 麦芽糖D. 甘露糖E. 蔗糖 7.蔗糖分子中的氧苷键可看作是由下列哪种方式脱水而成:A. 葡萄糖和果糖都用C 1羟基B. 葡萄糖和果糖都用C 2羟基C. 葡萄糖的C 1羟基和果糖的C 2羟基D. 葡萄糖的C 1羟基和果糖的C 4羟基E. 果糖的C 1羟基和葡萄糖的C 2羟基8.糖原经酸性水解,得到的最终产物是:A. 乳糖B. 麦芽糖C. 果糖D. 葡萄糖E. 半乳糖 9.淀粉的基本组成单位为D -葡萄糖,它在直链淀粉中的主要连接方式为:A. α-1,4-苷键B. β-1,4-苷键C. α-1,6-苷键D. β-1,6-苷键E. β-1,2-苷键 10.下列化合物不产生变旋光现象的是:11.D-葡萄糖和D-果糖互为:A. 旋光异构体B. 位置异构体C. 对映体D. 碳链异构体E. 官能团异构体 12.D-葡萄糖与无水乙醇在干燥氯化氢催化下得到的产物属于:A. 醇B. 醚C. 酯D. 缩醛E. 半缩醛 13.戊醛糖开链结构的旋光异构体属L-系列的个数为: A. 2 B. 3 C. 4 D. 6 E. 8 O H OH H H OHH CH 2OH A .O H OH H H OH HCH 2OH B .O H OH HH H H CH 2OH C .D .O H OH H H OH H E .HOH 2C OH OH HH OHH HOH 2C C 2OH H CH 3O OC2OCH 3H HO O H CH 3O H CH 3O HO OH HOCH 2OH C CH 2OH OCH 2OH O OHOH HHOCH 2OH O OH OH CH 2OH O OH OH A . B . C .D . E .14.15.Molisch 反应可用来证明物质中:A. 若阳性,则含糖B. 若阴性,则含糖C. 若阳性,则含还原糖D. 若阴性,则含非还原糖E. 若阴性,则不含糖 16.17.下列糖与HNO 3作用后,产生内消旋体的是:18.互为差向异构体的两种单糖,一定互为:A. 端基异构体B. 互变异构体C. 对映体D. 非对映体E. 碳链异构体 19.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糖类又称碳水化合物,均符合C m (H 2O)n 通式。

糖类、脂类、蛋白质学考测试试题及答案

糖类、脂类、蛋白质学考测试试题及答案

糖类、脂类、蛋白质学考测试试题及答案1.人类对营养的需要,首先是对()的需要。

(单选题) [单选题] *A.能量(正确答案)B.碳水化合物C.脂肪D.蛋白质2.人体消化食物、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是()。

(单选题) [单选题] *A.食道B.胃C.小肠(正确答案)D.大肠3.以下食物中的()含脂肪很少。

(单选题) [单选题] *A.煮黄豆B.煮花生C.核桃D.炒板栗(正确答案)4.人体每日脂肪的摄入量以占总能量的()%为宜。

(单选题) [单选题] *A.10B.20 -25(正确答案)C.30D.405.动物的体脂多为(),不易被人体消化吸收。

(单选题) [单选题] *A.饱和脂肪酸(正确答案)B.不饱和脂肪酸C.游离脂肪酸D.挥发性脂肪酸6.()不具有必需脂肪酸的生理活性。

(单选题) [单选题] *A.亚油酸B.亚麻酸C.花生四烯酸D.油酸(正确答案)7.下列几种食物中亚油酸含量最多的是()。

(单选题) [单选题] * A.豆油(正确答案)B.牛油C.鸡油D.鲤鱼8.对于婴儿,()也是必须氨基酸。

(单选题) [单选题] *A.色氨酸B.组氨酸(正确答案)C.蛋氨酸D.苏氨酸9.利用()可以提高混合食物中蛋白质的营养价值。

(单选题) [单选题] *A、互补作用(正确答案)B、变性作用C、强化作用D、凝固作用10.()属于不完全蛋白质。

(单选题) [单选题] *A.大豆蛋白B.牛蹄筋(正确答案)C.蛋清D.麦谷蛋白11.关于氨基酸种类的叙述()是正确的。

(单选题) [单选题] *A.自然界中的氨基酸约有20种B.生物体内的氨基酸有20种C.构成蛋白质的主要氨基酸有20种(正确答案)D.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有20种12.下列陈述中()能高度概括出蛋白质的功能。

(单选题) [单选题] *A.细胞和生物体的重要结构物质B.生命活动的主要体现者(正确答案)C.收缩、运输、免疫等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D.调节细胞和生物体代谢的重要物质13.组成蛋白质、糖类、脂类的共同元素是()。

生物化学-脂类代谢与氨基酸代谢及代谢调控作业答案

生物化学-脂类代谢与氨基酸代谢及代谢调控作业答案

脂类代谢、氨基酸代谢及代谢调控作业专业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 (一)填空题:1、脂肪是动物和许多植物主要的能源贮存形式,是由1分子与3分子酯化而成的。

(甘油;脂肪酸)2、在脂酰CoA合成酶催化下,细胞质内的游离脂肪酸与消耗ATP和反应,生成脂肪酸的活化形式,再经转运系统进入线粒体基质。

(CoA-SH;脂酰CoA;肉碱)3、一个碳原子数为n(n为偶数)的脂肪酸在β-氧化中需经次β-氧化循环,生成个乙酰CoA,个FADH2和个NADH+H+。

(0.5n-1;0.5n;0.5n-1;0.5n-1)4、脂肪酸的从头合成的最终产物一般为,动物中脂肪酸碳链延长由位于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_酶系统催化。

(软脂酸;线粒体;内质网)6、脂肪酸的从头合成中,乙酰CoA羧化酶以为辅助蛋白,消耗,催化乙酰CoA与生成,柠檬酸为该酶的,长链脂酰CoA为该酶的。

(生物素羧基载体蛋白或BCCP;ATP;CO2或HCO3-;丙二酸单酰CoA;激活剂;抑制剂)7、酮体包含、和。

(丙酮、乙酰乙酸、β-羟丁酸)8、转氨酶和脱羧酶的辅酶通常是。

(磷酸吡哆醛)9、谷氨酸经氧化脱氨后产生和氨,前者进入进一步代谢。

(α-酮戊二酸;三羧酸循环)10、尿素循环中产生的和两种氨基酸不是蛋白质氨基酸。

(鸟氨酸;瓜氨酸)11、哺乳动物的代谢调节可以在、、和四个水平上进行。

(酶水平;细胞水平;激素水平;神经水平)12、在有些反应过程中,终产物可对反应序列前头的酶发生抑制作用,这种抑制作用叫。

(反馈抑制)13、是三大营养物质共同的中间代谢物,是糖类、脂类、蛋白质最后分解的共同代谢途径。

(乙酰CoA;TCA)(二)选择题1、下列哪项叙述符合脂肪酸的β-氧化:(A)A、仅在线粒体中进行B、产生的NADPH用于合成脂肪酸C、被定位于细胞质的酶催化D、产生的NADPH用于葡萄糖转变成丙酮酸2、脂肪酸在细胞中氧化降解:(A)A、从酰基CoA开始B、产生的能量不能为细胞所利用C、被肉毒碱抑制D、在降解过程中反复脱下三碳单位使脂肪酸链变短3、下列哪些辅因子参与脂肪酸的β-氧化:(D)A、ACPB、FMNC、生物素D、NAD+4、下列哪些不是关于脂类的真实叙述?(D)A、是细胞内能源物质;B、很难溶于水C、是细胞膜的结构成分;D、仅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5、脂肪酸从头合成的酰基载体是:(A)A、ACPB、CoAC、生物素D、TPP6、下述酶中哪个是多酶复合体?(D)A、ACP-转酰基酶B、丙二酰单酰CoA- ACP-转酰基酶C、β-酮脂酰-ACP还原酶D、脂肪酸合成酶7、下列哪些不是人类膳食的必需脂肪酸?(A)A、油酸B、亚油酸C、亚麻酸D、花生四烯酸8、软脂酰CoA在β-氧化第一次循环中以及生成的二碳代谢物彻底氧化时,ATP的总量是:(C)A、3ATPB、13ATPC、14 ATPD、17ATP9、脂肪酸从头合成的限速酶是:(A)A、乙酰CoA羧化酶B、缩合酶C、β-酮脂酰-ACP还原酶D、α,β-烯脂酰-ACP还原酶10、转氨酶的辅酶是:DA、NAD+B、NADP+C、FADD、磷酸吡哆醛11、参与尿素循环的氨基酸是:BA、组氨酸B、鸟氨酸C、蛋氨酸D、赖氨酸12、L-谷氨酸脱氢酶的辅酶含有哪种维生素:DA、V B1B、V B2C、V B3D、V B513、在尿素循环中,尿素由下列哪种物质产生:BA、鸟氨酸B、精氨酸C、瓜氨酸D、半胱氨酸14、丙氨酸族氨基酸不包括下列哪种氨基酸:BA、AlaB、CysC、ValD、Leu15、为动物所特有的调节方式是:(A)A.神经水平调节;B.激素水平调节;C.细胞水平调节;D.酶水平调节。

Chap20、21-杂环、脂类、氨基酸

Chap20、21-杂环、脂类、氨基酸

第二十章杂环化合物1、命名下列化合物。

2、指出下列化合物的分子结构中各有哪些杂环。

3. 下列化合物发生亲电取代反应速度最快的是哪一个?
4. 比较下列化合物的酸碱性。

(1)乙胺、氨、苯胺、吡啶、吡咯
(2)六氢吡啶、吡啶、嘧啶、吡咯
5. 比较下列各化合物中不同氮原子的碱性强弱。

第二十一章脂类、氨基酸
1、选择题
1)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除甘氨酸外,都是()
A、D-构型
B、S-构型
C、L-构型
D、R-构型
2)水合茚三酮和下列哪个化合物显紫色()
A、吡咯
B、3-氨基丙酸
C、氨基乙酸
D、葡萄糖
3)将点样端置于负极,在pH=7.6的缓冲溶液中通以直流电,在正极可能得到的是()
A、丝氨酸(pI=5.68)
B、精氨酸(pI=10.76)
C、组氨酸(pI=7.59)
D、赖氨酸(pI=9.74)
4)天冬氨酸(pI=2.77)在pH=10.0的溶液中,其主要存在形式是()
5)某氨基酸的pI是10.5,其水溶液呈()
A、强酸性
B、碱性
C、中性
D、弱酸性
6)油脂的碘值大小可以判断油脂的(),
油脂的皂化值大小可以判断油脂的()。

A、活泼性
B、平均相对分子质量
C、不饱和度
D、相对含量
7)油脂没有恒定的熔点是由于()
A、油脂是混甘油酯
B、油脂是单甘油酯
C、油脂是混甘油酯的混合物
D、油脂易酸败
8)维生素A为动物生长发育所必须,人体缺乏它,会导致夜盲症。

它属于()A、单萜B、倍半萜
C、双萜
D、三萜
9) 下列属于甾族化合物的是()。

第二版生物制药技术习题答案

第二版生物制药技术习题答案

第二版生物制药技术习题答案The document was prepared on January 2, 2021第一章绪论1、生化药物:从生物体分离纯化所得的一类结构上十分接近人体内正常生理活性物质的,能调节人体生理功能以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目的的物质. P12、按照药物的化学本质,把生物药物分为氨基酸类、蛋白质类、酶类、核酸类、多糖类、脂类、维生素及辅酶类.P3-53、生物药物的原料来源分为动物、植物、微生物、海洋生物、人体五大类.P54、肝素的化学成分属于一种多糖 ,其最常见的用途是抗血凝 .P45、SOD的中文全称是超氧化物歧化酶 ,能专一性清除氧自由基 .P46、辅酶在人体内的酶促反应中起重要的递H、递e等作用,有药用价值,人体生化反应中重要的辅酶:NAD、NADP、FMN和FAD .P47、前列腺素的成分是一大类含五元环的不饱和脂肪酸 ,重要的天然前列腺素有PGE1、PGE2、PGF2α等.P58、请说明酶类药物主要有几类,并分别举例.P4第二章生物药物的质量管理与控制1、中试:是把已取得的实验室研究成果进行放大的研究过程.P282、热原:是指在药品中污染有能引起动物及人的体温升高的物质.P423、生物检定法:利用药物对生物体的作用以测定其效价或生物活性的一种方法.4、生物药物质量检验的程序包括取样、鉴别、检查、含量测定、写出检验报告.5、药物的ADME表示药物在体内的整个过程,它们分别是吸收Absorption、分布Distribution、代谢Metabolism、排泄Excretion.6、生物药物在表示含量的时候有百分含量和活性效价两种.7、英美等国在药品的质量管理上采取典型的主副典机制,其中美国的药典和副药典分别简称为 USP 和 NF .8、在生物药物的质量管理规范中,GMP、GLP、GCP分别指良好药品生产规范、良好药品实验研究规范、良好药品临床试验规范.9、为了对新兴的基因工程药物进行质量管理,中国在2000年编制并颁布了中国生物制品规程 .10、基因工程生产的重组蛋白药物,须进行蛋白纯度检查,按WHOG规定,须用 HPLC 和非还原SDS-PAGE 两种方法测定,纯度均应达到95%以上.P2011、国外没批准上市的基因工程药物属于Ⅰ类新药,国外已批准上市的是属Ⅱ类药物,前者无临床前研究资料供参考,须作临床前研究.12、基因工程药物的临床试验包括Ⅰ期和Ⅱ期,二者在对象性质和对象的数量上不同.Ⅰ期是在健康自愿者身上进行,一般人数 10-20 人.Ⅱ期在病人上分组进行,总人数一般在 300 以上.13、目前我国使用的药典是 2010年版本,它分为三部.14、进行生物药物的安全检查时,异常毒性检查通常在实验动物小鼠上进行;热原检查一般在实验动物家兔上进行;降压物质检查通常在实验动物家猫上进行. 15、对于进口药,我国执行的检验标准是国外药典,而对于仿制国外药则执行的检验标准为国外药典 .16、对于空气洁净度的100级和10000级这两个级别,其中 100 级的洁净度要求更高.17、在国内,药品的生产与管理主要依据三级标准,请解释该三级标准.国标-中国药典-委员会部标-部颁标准-卫生部1中国药典的补充;2具法律约束力;3新药须经2年试行期地标-地方药品标准-省、市对药典以外的、某地区常用的药品、制剂的规格和标准,常制订地区性的标准.18、请简述新药研发的主要过程.1新化合物实体的发现,药理筛选,化学试验 2临床前研究3研究新药申请IND,即申请临床试验 4临床试验+临床前研究继续补充5新药申请NDA 6上市及监测第三章抗生素概述1、初级代谢产物:微生物通过代谢活动所产生的、自身生长和繁殖所必需的物质,如氨基酸、核苷酸、多糖、脂类、维生素类.2、次级代谢产物:通过次级代谢合成的产物,大多是分子结构比较复杂的化合物,如抗生素、激素、生物碱、毒素.3、抗生素的MIC:能抑制微生物的最低抗生素浓度.4、抗生素的差异毒力:药物对病原菌和宿主组织的毒力差异.5、青霉素的母核为 6-APA 6-氨基青霉烷酸.6、微生物是抗生素的主要来源,其中以放线菌产生的最多,真菌次之,细菌又次之.7、目前国际上抗生素活性单位表示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指定单位unit ,一种是活性质量μg.8、抗生素分为五大类:9、抗生素药品的热原检查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原理:热原是指在药品中污染,能引起动物及人的体温升高的物质,认为是由细菌内毒素引起的,因此用过温度是否升高来判断该药品中所含热原是否符合规定.方法:将一定剂量的药液静脉注射注入家兔体内,以其体温升高的程度判断该药品中所含热原是否符合规定.10、请简述管碟法测定抗生素效价的基本步骤,并参考给出的二剂量管碟法的效价计算公式,解释一下式中θ、K、U2H 、S2H、U2L、S2L各参数的含义:lgθ=lgKU2H-S2H+U2L-S2L /S2H+U2H-S2L-U2L管碟法:比较标准品和待检品产生的抑菌圈的大小,来判定待检抗生素溶液的效价.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对数剂量与抑菌圈直径呈线性关系1.称量;2.稀释;3.双碟制备;4.放置钢管;5.滴加抗生素溶液;6.抑菌圈测量.θ:供试品和标准品的效价比;K:高单位总量与低单位总量之比第四章β-内酰胺类抗生素1、青霉素G的汉语名称为苄青霉素,其结构可以看作由3个“酸”构成,即苯乙酸、半胱氨酸和缬氨酸,请进一步画出青霉素G的分子结构图______________2、各类青霉素的结构由“侧链”加“母环”构成,其中母环称为6-APA,而侧链有一定差异,例如青霉素G的侧链为苯乙酸.工业上制备出的母环可以作为重要的医药中间体,用来合成各种改造的青霉素衍生物.3、青霉素为代表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抑制肽聚糖转肽酶及D-丙氨酸羧肽酶的活性而阻碍了肽聚糖的交联与合成,从而抑制了干扰了细菌的细胞壁合成.4、最早发现产生青霉素的微生物是属于青霉菌类中的点青霉,而目前生产上用于生产青霉素的菌种则属于产黄青霉素,且大多经过诱变育种,大大提高了青霉素产量.5、青霉素在临床上常用其盐类,最常用的为青霉素的钠盐和钾盐.6、从抗菌效力的发挥特点来讲,β内酰胺类抗生素属于在细菌的繁殖期发挥杀菌作用的抗生素,其对革兰氏阳性菌和阴性菌的作用效果有很大不同,即对革兰氏阳性菌效果更佳.7、简述获得青霉素发酵液后从中纯化青霉素的主要步骤.1发酵液的过滤和预处理;2萃取和精制;3结晶.8、简述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作用机制1抑制肽聚糖合成→阻碍细菌细胞壁合成,使菌体失去屏障而膨胀裂解2触发细菌自溶酶活性第五章大环内酯类抗生素1、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结构是以大环内酯为母体,以苷键和1-3分子的糖相连接的一类抗生素物质.2、根据大环内酯结构的差异,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分为三类:多氧类、多烯类和蒽沙类.3、红霉素的结构由三部分构成,分别为红霉内酯、红酶糖和去氧氨基己糖.4、红霉内酯的生物合成是由一分子的丙酰COA和6分子的甲基丙二酰COA重复缩合而成,在反应开始时的关键酶丙酸激酶的活性与红霉素的产量表现出直线关系.5、红霉素的发酵生产需要添加的前体物质为丙酸.6、红霉素发酵采用的菌种为红霉素链霉菌,发酵后主要采用萃取法来提取,在进一步纯化时,则将红霉素粗品溶于丙酮中,再加入2倍体积的水,即可制得红霉素纯品.7、氮源的代谢对红霉素合成影响很大,单独氮源实验表明,缬氨基酸对红霉素影响最大.8、简述红霉素的发酵生产与提取的步骤P77发酵生产:孢子悬液→种子罐→二级种子→发酵罐提取:萃取法第六章四环素类抗生素1、四环素发酵生产使用的菌种是产生金霉素的金色链霉菌菌种,它从微生物的种属分类上来说,属于一种放线菌,是一种原核生物2、四环素类抗生素是以氢化四并苯为母核的一类有机化合物.3、采用金色链霉菌发酵法生产四环素时在培养基中加一定的抑氯剂,其原因是什么P90阻止金霉素合成,促进四环素合成,使金霉素在总产量中低于5%,但浓度较大时对产生菌都有不同程度的毒性.4、为什么培养基中的钙盐有利于提高四环素发酵的产量 P91钙盐能与菌体合成的四环素结合成水中溶解度很低的四环素钙盐,从而降低了水中可溶性四环素的浓度,促进菌丝体进一步分泌四环素.第七章氨基糖苷类抗生素1、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代表性例子是链霉素,其分子结构由氨基环醇、氨基糖和糖三部分以苷键连接而成.2、图7-1是不同PH值的溶液中链霉素不同分子形式的存在浓度.根据该图并结合掌握的知识填空:链霉素从酸碱性上说,应被视为一种碱性,其在溶液中可以以4种形式存在,在从发酵液提取链霉素时如果采用离子交换法,应选择阳离子树脂.链霉素可以经反应生成盐,临床最常用的盐为硫酸盐.3、工业上用于生产链霉素的菌种是灰色链霉菌4、请简述链霉素的发酵生产与提取工艺包括哪些步骤.P103、106发酵生产:斜面孢子培养、摇瓶种子培养、二级或三级种子罐扩大培养、发酵培养及提取精制等提取工艺:发酵液过滤→原液吸附→饱和树脂洗脱→洗脱液脱色、中和、精制→精制液脱色、浓缩→成品浓缩液1、无菌过滤→水针剂2、无菌过滤,干燥→粉针剂5、为了减少损失,生产上采用离子交换法提取链霉素时,常采用三罐或四罐串联法进行吸附,请简述该方法的要点.P107原滤液流向主、副、次交换罐主罐:流出的Str浓度达到进口浓度的95%,就可认为已达饱和,可以解吸副罐:将升为主罐…补个新罐,继续吸附…次罐:…末罐流出液中的单位应<100U/mL第八章现代生物技术在生物制药中的应用1、抗生素抗性基因:微生物能产生抗生素,须要自身能抵抗该抗生素,其相关基因为抗性基因.2、受体:指存在于细胞核内的生物大分子,其结构的某一特定部位能准确识别并特异结合某些专一性配体.3、配体:能与受体特异性结合的物质,包括内源性神经递质、激素、外源性活性物质和各种药物.4、请简述抗生素生物合成基因的特点.1高G-C含量:密码子第3个碱基的G-C比例极高2基因成簇:10-30个基因3位于染色体或质粒2添加保护剂:防止某些生理活性物质活性基团及酶活性中心受破坏.3抑制水解酶作用:根据不同水解酶的性质采用不同方法.4其他保护措施:注意避免紫外线、强烈搅拌、过酸、过碱或高温、高频震荡等6、请简述提取生物活性物质常用的三类方法,并分别举例.P1321用酸、碱、盐水溶液提取:胰蛋白酶用稀硫酸提取.2用表面活性剂提取:十二烷基磺酸钠SDS等可以破坏核酸与蛋白质的离子键合,对核酸酶又有一定抑制作用.3有机溶剂提取:1、固-液提取:丙酮提取脑组织中的胆固醇.2、液-液提取:7、请简述膜分离技术中微滤、超滤、纳滤、反渗透这几种方法的主要区别.1微滤MF:又称微孔过滤,它属于精密过滤,基本原理是筛孔分离过程.适用于细胞、细菌和微粒子的分离,在生物分离中,广泛用于菌体的分离和浓缩,目标物质的大小范围为0.01-10 μm,一般用于预处理.2超滤UF:是介于微滤和纳滤之间的一种膜过程,膜孔径在0.001~0.1微米.是一种能够将溶液进行净化、分离、浓缩的膜分离技术.对大分子有机物如蛋白质、细菌、胶体、悬浮固体等进行分离,广泛应用于料液的澄清、大分子有机物的分离纯化.3纳滤NF:是介于超滤与反渗透之间的一种膜分离技术,其截留分子量在80~1000的范围内,孔径为几纳米.纳滤膜能对小分子有机物等与水、无机盐进行分离,实现脱盐与浓缩的同时进行.4反渗透RO:是利用反渗透膜只能透过溶剂通常是水而截留离子物质或小分子物质的选择透过性,以膜两侧静压为推动力,而实现的对液体混合物分离的膜过程.能够去除可溶性的金属盐、有机物、细菌、胶体粒子、发热物质,反渗透技术是现代工业中首选的水处理技术.第十章氨基酸药物1、氨基酸对应的英文三个字母简写名称:丝氨酸Ser、苏氨酸Thr、苯丙氨酸Phe、酪氨酸Tyr 与色氨酸Trp2、氨基酸的中文名:Lys赖氨酸、Ala丙氨酸、Glu谷氨酸、Asp天冬氨酸3、20种天然氨基酸中属于碱性氨基酸的有赖氨酸、组氨酸和精氨酸.4、20种天然氨基酸中属于酸性氨基酸的有谷氨酸和天冬氨酸5、氨基酸根据侧链的化学结构,可分成脂肪族、芳香族、杂环族和亚氨基酸四类.6、在工业生产上,在各种氨基酸中以谷氨酸的发酵产量最大,赖氨酸的发酵产量次之.7、生产氨基酸的5种方法为蛋白水解法、化学合成法、酶转化法、直接发酵法和微生物合成法.8、赖氨酸是人体的八种必须氨基酸之一,而在食用的谷物中又常常缺乏,所以赖氨酸有重要的食品、医药用途,微生物一步发酵法生产赖氨酸常采用几种杆菌为生产菌,请列举其中常用的2种菌:黄色短杆菌或谷氨酸棒杆菌.9、蛋白水解法制备氨基酸常采用的原料蛋白有毛发、血粉和废蚕丝等,采用的水解方法则有酸水解法、碱水解法和酶水解法.10、某细菌合成赖氨酸的代谢公式如下,请计算赖氨酸对糖的理论转化率:3C6H12O6+4NH3+4O2—>2C6H14N2O2+6CO2+10H20赖氨酸对糖的理论转化率为:2146.19/3180100%=54.14%第十一章多肽与蛋白类药物1、干扰素:是由诱生剂诱导有关细胞所产生的一类高活性,多功能的诱生蛋白质.2、降钙素CT:是由甲状腺内的滤泡旁细胞分泌的一种调节血钙浓度的多肽激素.3、E-玫瑰花结实验:T淋巴细胞表面有针对绵阳红细胞SRBC的E受体,在一定实验条件下,SRBC 与T细胞表面是受体结合,形成以T细胞为中心,四周环绕SRBC,状如玫瑰花结的细胞集团.4、IL-2的中文名是白细胞介素-2,它是Th细胞在抗原或植物凝集素等丝裂原的刺激下而产生的一种糖蛋白成分.它的功能是刺激T淋巴细胞增殖分化,故在免疫方面有重要作用.5、6、胸腺肽组分5是由在80℃温度下热稳定的40-50种多肽组成的混合物,根据它们的等电点可区分成3个区,这些多肽中有活性的命名时习惯上被冠以胸腺素.7、8、ACTH的中文名是促皮质素,它是由腺垂体分泌的,化学成分为一种多肽,其功能是促进肾上腺的皮质激素的合成和分泌.9、白蛋白又称清蛋白,含量比例约占血浆总蛋白的55%,主要功能是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10、人血丙种球蛋白的主要成分为免疫球蛋白Ig,Ig分为IgG、IgA、IgM、IgD和IgE五类,其中血中含量最高的,作为抗感染的主力的是IgG.11、胰岛素由51个氨基酸组成,有2条链,它们通过二硫键相连.12、简述在原核工程菌中生产重组干扰素包括哪些环节第十二章核酸类药物1、核苷酸的从头合成途径:利用磷酸核糖、氨基酸、及CO2等简单物质为原料合成核苷酸的过程.2、核酸类药物主要分为核酸、核苷酸、核苷和碱基及其衍生物四个种类3、4、核酸类药物的生产方法主要有酶解法、半合成法和直接发酵法.5、6、1987年3月美国FDA批准使用的抗艾滋药物AZT是全球首个被批准用于临床的艾滋病治疗药物,它是胸苷的衍生物.7、8、pI:C的中文名是聚肌胞苷酸,它可以诱导人体细胞产生干扰素,从而发挥光谱的抗病毒活性.第十三章1、请写出下列酶类药物的中文名:SOD超氧化物歧化酶、SAP去氢淀粉样蛋白、t-PA 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CytC细胞色素C2、酶的提取主要方法有水溶液法、有机溶剂法和表面活性剂法.3、评价一个酶的纯化工艺的好坏,主要看两个指标:一是酶比活,二是总活力回收率.第十四章及之后章节1、低聚糖:由2-9个单糖组成的多聚糖2、粘多糖:是含氮的不均一多糖,是构成细胞间的主要成分,也广泛存在于哺乳动物各种细胞内.化学组成为和酪交替出现,有时含硫键.也称为.3、前列腺素PG:是存在于动物和人体中的一类不饱和脂肪酸组成的、具有多种生理作用的活性物质.4、超临界萃取法:指以超临界流体为溶剂,从固体或液体中萃取可溶组分的分离操作.5、采用分步提取法可从脑干中分别提取获得卵磷脂、脑磷脂和胆固醇三种重要的脂类药物,首先用丙酮提取出胆固醇;不溶物再用乙醇提取出卵磷脂;此时不溶物中则含有脑磷脂6、维生素:是维持机体正常代谢机能的一类化学结构不同的小分子有机化合物,大多需要从外界摄取.7、辅酶:是一类可以将化学基团从一个酶转移到另一个酶上的有机小分子.8、脂溶性维生素有维A、维D、维E、维K等,水溶性维生素有维B、维C两族.9、维生素与辅酶类药物的一般生产方法有三种,第一种是化学合成法,如维B1的生产;第二种是发酵法,如维C的生产;第三种是直接从生物材料中提取法,如辅酶Q10的生产.P24210、维生素的特点P2411不能供给能量,也不是组织细胞的结构成分,而是一种活性物质,对机体代谢起调节和整合作用;2需求量小;3大多是通过辅酶或辅基的形式参与体内酶促反应体系;4人体每日维生素的需要量甚微,但维生素却是机体不可缺少的营养素,在调节物质代谢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一旦缺乏,就会引起相应的疾病发生.11、蛋白同化激素:是一类从睾丸酮衍生物中分化出来的药物.12、非甾体类抗炎药:由于其化学结构和抗炎机制与糖皮质激素甾体抗炎药SAIDS不同,一类具有解热、镇痛,多数还有抗炎、抗风湿作用的药物.13、甾类激素药物根据生理活性可分为肾上腺皮质激素、性激素和蛋白同化激素三大类.它们都是含有环戊烷多氢菲核C17结构的化合物14、肾上腺皮质激素包括盐皮质激素和糖皮质激素两大类.前者主要调节水盐代谢;后者能调节糖、蛋白质、脂肪等的代谢,并有显着的抗炎、抗过敏作用.15、雄性激素的代表种类为睾丸酮,其结构由4个脂环构成,共19个碳原子.16、雌性激素包括雌激素和孕激素两类,前者由卵巢分泌,后者由黄体分泌,它们共同维持女性的性征和性周期.17、生物制品:是指应用普通的或以基因工程、细胞工程、蛋白质工程、发酵工程等生物技术获得的微生物、细胞及各种动物和人源的组织和液体等生物材料制备的,用于人类疾病预防、治疗和诊断的药品.18、弱毒:经过天然或人工改造方法,去除或封闭其毒力因子,使其致病力减弱,一般不引起感染或发病的细菌菌株或病毒菌.19、灭活:利用甲醛等灭活剂杀死培养的病毒,以制成灭活疫苗的操作过程.20、脱毒:利用一定量的甲醛等脱毒剂,将细菌的外毒素去掉毒性,不再具有致病性,但仍保持其抗原性和免疫原性.21、类毒素:由细菌产生的外毒素,经解毒精制而成.22、变量免疫定量攻击法:疫苗经系列稀释成不同的免疫剂量,分别免疫各组动物,间隔一定日期后,各免疫组均用统一计量毒素或活毒攻击.23、疫苗的发展已经经历了三代,第一代疫苗指弱毒苗和灭活苗,第二代指亚单位疫苗,第三代指核酸疫苗.目前利用酵母生产的乙肝疫苗属于第二代疫苗.24、百白破是一种联合型疫苗,可以同时预防百日咳、白喉和破伤风三种疾病.25、利用病毒制备灭活苗时,对病毒进行灭活通常采用的灭活剂为甲醛.26、请解释生物制品保护力测定中常用到的一些术语的中文名:MLD最小致死量、LD50半数致死量、MID最小感染量、ID50半数感染量27、简述病毒类疫苗的生产过程P27428、简述破伤风类毒素的制备工艺。

有机化学习题单选题及参考答案

有机化学习题单选题及参考答案

单选题(1) 烷烃、环烷烃1. 异丙苯与氯气在光照下进行反应,其反应机理是( )。

A. 亲电取代B. 自由基取代C. 亲核取代D. 亲电加成2. 结构式CH 3与 CH 3H的关系是 ( )。

A. 碳链异构 B.位置异构 C. 顺反异构 D. 构象异构3. 某化合物的1H-NMR谱的数据为 δ 1.02 (d), δ 2.13 (s), δ 2.22 (m),可能是( )。

OB.C.OD.OA.HO4. (CH 3)2CHCH 2Cl 与(CH 3)3CCl 之间是什么异构体( )。

A .碳链异构 B. 位置异构 C. 官能团异构 D. 互变异构 5. 鉴别丙烷与环丙烷,可采用的试剂是( )。

A. KMnO 4B. Br 2/CCl 4C. FeCl 3D. CuSO 4 6. 甲基的构型是平面的,其未成对电子处在的轨道是( )。

A. 2sB. 2pC. sp 2D. sp37. 通常有机物分子中发生化学反应的主要结构部位是( )。

A. σ键B. 氢键C. 所有碳原子D. 官能团 8. 丁烷的最稳定构象是( )。

A. 邻位交叉式B. 反位交叉式C. 部分重叠式D. 全重叠式 9. 下列个结构式中C-C 单键最短的是( )。

A. H 3C-CH 3 ,B. H 2C=CH-CH=CH 2,C. CH 2=CH-C≡CH,D. CH≡C-C≡CH 10. 下列游离基最稳定的是( )。

A. CH 3CH 2CH 2CH 2CH 2﹒B. CH 2=CHCH 2CH 2CH 2﹒C. CH 3CH 2(CH 3)2C ﹒D. CH 3CH(CH 3)CH ﹒CH 311. 下列各基团中+I 效应最强的是( )。

A. C 6H 5-B. C 2H 5-C. (CH 3)2CH-D. (CH 3)3C-12. 按次序规则,基团:① -COOCH 3 ②-OH ③-NH 2 ④-CH 2OH ⑤-C 6H 5 的优先顺序为( )。

第1单元糖类与脂类的练习题

第1单元糖类与脂类的练习题

第1单元糖类与脂类的练习题第1单元糖类与脂类的练习题一、名词解释氨基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糖复合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自由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糊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老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子识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细胞识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碘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酰化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选择1. 革兰氏阴性细菌细胞壁所特有的多糖是()A. 脂多糖;B. 肽聚糖;C. 磷壁酸;D. 糖胺聚糖;2. 油酸(18:1)、硬脂酸(18:0)、亚油酸(18:2)、亚麻酸(18:3)的熔点由高到低排列为:()A. 亚油酸>亚麻酸>油酸>硬脂酸;B. 油酸>亚麻酸>硬脂酸>亚油酸;C. 硬脂酸>油酸>亚油酸>亚麻酸;D. 油酸>亚油酸>亚麻酸>硬脂酸;3. 具有还原性的二糖是();由不同的单糖组成的二糖是()。

A. 蔗糖;B. 麦芽糖;C. 海藻糖;D. 乳糖;E. 纤维二糖;4. 转运胆固醇到外围组织并调节这些部位的胆固醇从头合成的是()。

A. LDL;B. HDL;C. CM;D. VLDL;5. 植物油脂2g,等分为2份分别用于测定该油脂的皂化值和碘值,测定皂化值的样品消耗KOH 130mg,测定碘值的样品消耗I2 1020 mg,该油脂的平均分子量为(),碘值为()。

有机化学Chap18~21-周环杂环糖脂类氨基酸复习重点资料

有机化学Chap18~21-周环杂环糖脂类氨基酸复习重点资料

D. 油脂易酸败
7. 维生素 A 为动物生长发育所必须,人体缺乏它,会导致夜盲症。它属于( )
A. 单萜
B. 倍半萜
C. 双萜
D. 三萜
8. 下列属于甾族化合物的是( )
有机化学
第4页
有机化学习题集
Chap20、21-杂环、脂类、氨基酸
Chap18-杂环化合物 参考答案
Chap19-杂环化合物 参考答案
A. 葡萄糖
B. 蔗糖
5. α-D-吡喃葡萄糖的 Haworth 式为()
C. 糖原
D. 麦芽糖
6. 下列糖与 HNO3 反应后,产生内消旋体的是()
7. D-吡喃葡萄糖与 1mol 无水乙醇和干燥 HCl 反应得到的产物属于()
A. 醚
B. 酯
C. 缩醛
D. 半缩醛
8.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糖类又称为碳水化合物,都符合 Cm(H2O)n 通式
一、选择题 1. D 2. A
二、是非题 1. × 2. √
3. C 4. C 5. A 6. A 3. √ 4. × 5. √
参考答案
7. C 8. B
Chap21 脂类、氨基酸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C 2. C 3. A 4. B 5. B 6. C 7. C 8. A
有机化学
第5页
3. 由于β-D-葡萄糖的构象为优势构象,所以在葡萄糖水溶液中,其含量大于α-D-
葡萄糖。( )
有机化学
第3页
有机化学习题集
Chap20、21-杂环、脂类、氨基酸
4. 葡萄糖、果糖、甘露糖三者既为同分异构体,又互为差向异构体。( ) 5. β-D-甲基吡喃葡萄糖苷在酸性水溶液中会产生变旋光现象。(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糖 类一、判断题1.葡萄糖为己醛糖,因此可与过量、饱和的亚硫酸氢钠溶液反应而生成白色沉淀。

2.葡萄糖、果糖和甘露糖三者既互为同分异构体,又互为差向异构体。

3.由于β-D-葡萄糖的构象式为优势构象,所以在葡萄糖水溶液中,含量大于α-D-葡萄糖。

4.将α-D-葡萄糖和β-D-葡萄糖分别溶解于水,得到的两份水溶液具有不同的组分。

5.β-D-甲基吡喃葡萄糖苷在酸性水溶液中会产生变旋光现象。

6.β-D-吡喃葡萄糖比其C 4差向异构体β-D-吡喃半乳糖更稳定。

7.1-磷酸葡萄糖可与班氏试剂发生反应而生成砖红色沉淀。

8.D-己醛糖可形成的糖脎数与D-2-己酮糖可形成的糖脎数相等。

9.醛能发生银镜反应而酮不能,果糖属酮糖,故不能发生银镜反应。

10.淀粉和纤维素的基本结构单位都是D-葡萄糖。

二、A 型多选题1.D-己醛糖可形成的糖脎数为:A. 2种B. 4种C. 6种D. 8种E. 16种 2.D-葡萄糖各手性碳原子的构型为:A. 2R,3S,4S,5RB. 2R,3R,4S,5SC. 2R,3R,4R,5SD. 2R,3S,4R,5RE. 2S,3S,4R,5R 3.β-D-2-脱氧核糖的哈瓦斯式为:4.α-D-葡萄糖和β-D-葡萄糖的关系为:A. 对映异构B. 端基异构C. 位置异构D. 官能团异构E. 以上都不是 5.区别β-D-葡萄糖和β-D-甲基葡萄糖苷不能用:A. 银镜反应B. 班氏试剂C. 斐林试剂D. Br 2水E. 过量NaHSO 3饱和溶液 6.不能与托伦试剂发生银镜反应的是:A. 果糖B. 葡萄糖C. 麦芽糖D. 甘露糖E. 蔗糖 7.蔗糖分子中的氧苷键可看作是由下列哪种方式脱水而成:A. 葡萄糖和果糖都用C 1羟基B. 葡萄糖和果糖都用C 2羟基C. 葡萄糖的C 1羟基和果糖的C 2羟基D. 葡萄糖的C 1羟基和果糖的C 4羟基E. 果糖的C 1羟基和葡萄糖的C 2羟基8.糖原经酸性水解,得到的最终产物是:A. 乳糖B. 麦芽糖C. 果糖D. 葡萄糖E. 半乳糖 9.淀粉的基本组成单位为D -葡萄糖,它在直链淀粉中的主要连接方式为:A. α-1,4-苷键B. β-1,4-苷键C. α-1,6-苷键D. β-1,6-苷键E. β-1,2-苷键 10.下列化合物不产生变旋光现象的是:11.D-葡萄糖和D-果糖互为:A. 旋光异构体B. 位置异构体C. 对映体D. 碳链异构体E. 官能团异构体 12.D-葡萄糖与无水乙醇在干燥氯化氢催化下得到的产物属于:A. 醇B. 醚C. 酯D. 缩醛E. 半缩醛 13.戊醛糖开链结构的旋光异构体属L-系列的个数为: A. 2 B. 3 C. 4 D. 6 E. 8 O H OH H H OHH CH 2OH A .O H OH H H OH HCH 2OH B .O H OH HH H H CH 2OH C .D .O H OH H H OH H E .HOH 2C OH OH HH OHH HOH 2C C 2OH H CH 3O OC2OCH 3H HO O H CH 3O H CH 3O HO OH HOCH 2OH C CH 2OH OCH 2OH O OHOH HHOCH 2OH O OH OH CH 2OH O OH OH A . B . C .D . E .14.15.Molisch 反应可用来证明物质中:A. 若阳性,则含糖B. 若阴性,则含糖C. 若阳性,则含还原糖D. 若阴性,则含非还原糖E. 若阴性,则不含糖 16.17.下列糖与HNO 3作用后,产生内消旋体的是:18.互为差向异构体的两种单糖,一定互为:A. 端基异构体B. 互变异构体C. 对映体D. 非对映体E. 碳链异构体 19.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糖类又称碳水化合物,均符合C m (H 2O)n 通式。

B. 葡萄糖和果糖具有相同的分子式。

C. 葡萄糖分子中含有醛基,它在干燥HCl 作用下,与1 mol CH 3OH 生成半缩醛,与2 mol CH 3OH 生成缩醛。

D. α-D-葡萄糖和β-D-葡萄糖溶于水后,比旋光度都会逐渐增大。

E. 蔗糖与过量苯肼反应生成蔗糖脎。

三、综合题1.有两个D-丁醛糖(Ⅰ)与(Ⅱ),能生成同样的糖脎,用硝酸氧化时,(Ⅰ)生成旋光性的四碳二元酸,(Ⅱ)生成无旋光性的四碳二元酸,试写出(Ⅰ)与(Ⅱ)的结构式及上述变化的反应式。

2.(+)海藻糖(C 12H 22O 11)广泛分布在微生物、真菌、苔藓植物和昆虫体中,它和麦芽糖、纤维二糖一样,在酸性条件下水解生成2 mol α-D-(+)-葡萄糖,但是不能还原斐林试剂,不成脎,无变旋光现象。

试推导出(+)海藻糖的可能结构式。

3.柳树皮中存在一种糖苷叫水杨苷(Salicin),与FeCl 3不发生显色反应,当用苦杏仁酶水解时得到D-(+)-葡萄糖和水杨醇(邻羟基苯甲醇),写出水杨苷的结构式。

4.两种D-丁醛糖A 和B ,用Br 2水氧化时分别形成C 和D ,而用稀HNO 3氧化时,分别形成E 和F ,经测定C 、D 和E 均具旋光性,而F 无旋光性,试写出A 、B 、C 、D 、E 和F 的开链结构式。

脂类和甾族化合物一、判断题1.卵磷脂水解可得到4种化合物:甘油、脂肪酸、磷酸和乙醇胺。

2.动物脂肪较植物油一般具有低碘值和相对高的熔化温度。

3.列勃曼-布查反应的颜色变化是先显现绿色,后变成蓝色,最后转变为紫红色。

4.胆固醇的基本骨架是环戊烷多氢菲。

5.油脂是高级脂肪酸和高级醇生成的酯。

6.胆酸结构式为 ,其中A/B 环顺式并合为别系,甾环上3个羟基 C CH 2OH HHOCCH 2OH OH HCCH 2OH OH HOC CH 2OH HCCH 2OH H OOOOHOHOA. B. C. D. E.CHO2OH CHO2OH CHO2OH CHO2OH CHO2OHA .B .C .D . E.C CH 2OHOH H O的对映体是:O CH 2OH 能与生成相同糖脎的是:OCH 2OHOCH 2OHOCH 2OHOCH 2OHOCH 2OHA .B .C .D .E .COOH ....OH均为β-构型。

二、A 型多选题1.碘值的大小可用来判断:A. 油脂的相对分子质量B. 油脂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C. 油脂的分子质量D. 油脂的不饱和程度E. 油脂的沸点 2.脑磷脂的水解产物中,不含有的是:A. 胆胺B. 丙三醇C. 高级脂肪酸D. 磷酸E. 丝氨酸 3.胆固醇的列勃曼-布查反应可用来作为胆固醇的:A. 定性分析B. 定量分析C. 既可定性分析又可定量分析D. 干燥剂E. 稳定剂 4.HOCH 2CH 2NH 2名称是:A. 胆碱B. 胆胺C. 胆酸D. 胆汁酸E. 神经氨基醇 5.属于甾族化合物的是:杂环化合物一、判断题1.吡啶是六员环,吡咯是五员环,所以吡啶的碱性比吡咯强。

2.吡咯的碱性比苯胺弱,是因为吡咯氮上只连1个氢,而苯胺分子氮上连2个氢。

3.吡啶环中氮原子的电负性大于碳原子,所以亲电性取代反应首先发生在α位。

4.咪唑的酸性和碱性均比吡咯强。

5.吡啶还原加氢产物哌啶的碱性比吡啶弱。

6.吡咯亲电取代反应较苯容易进行,因为吡咯环上有N 原子。

7.吡唑与吡咯相比较,前者的碱性强,其亲电取代反应也容易进行。

8.吲哚是由苯和吡咯稠合而成,其结构比吡咯稳定,碱性也增强。

9.吡咯和吡啶上的N 原子都是 sp 2杂化,均与其他碳原子形成等电子的共轭体系。

10.生物碱是一类含氮的、具有生理活性的有机碱性化合物。

二、A 型多选题1.体内辅酶Ⅰ的结构式为: 含有何种杂环基本结构: A. 嘌呤、嘧啶 B. 嘌呤、吡啶 C. 喹啉、吡啶 D. 喹啉、嘧啶 E. 吲哚、吡嗪 2.上述化合物发生亲电性取代的活性顺序为:A. ②>④>①>③B. ③>②>④>①C. ①>②>④>③D. ④>①>③>②E. ②>①>④>③ 3.下列化合物在酸性条件下最不稳定的是:4.下列杂环中属于嘧啶结构的是:5.在叶绿素和血红素中存在的杂环基本单元是:A. 吡咯B. 呋喃C. 噻吩D. 嘧啶E. 噻唑 6.碱性最弱的化合物是:A. 氨B. 甲胺C. 吡咯D. 吡啶E. 苯胺 7.OOHOCH 2OHNNNO 2H 3CA.B.C. D.E.O O P O -O P -CH 2O N N N NNH 2N CONH 2O OH OH +④N O S ① ②③N O A. B. C.D. E.N N N N HN O A. B. C. D.E.N N N N HN H ④① ②③上述化合物环的稳定性顺序为:A. ②>④>①>③B. ③>②>④>①C. ①>②>④>③D. ④>①>③>②E. ②>①>④>③ 8.下列杂环不具有芳香性的是:A. 呋喃B. 吡喃C. 咪唑D. 吡啶 E .噻吩 三、综合题1.命名下列化合物:2.下列化合物发生硝化反应,请用箭头表示主要产物的位置:3.完成反应式:4.判断下列化合物的最强碱性氮原子:奎宁 氯喹烟碱 组胺 毒扁豆碱N S (1)(2)(3)O 3H 3C C 2H 5CONH 2NH 2N N NHN N N NN (4)(5)(6)O 2N 6H 5CH 3NH 2N H COOH Br (7)(8)N CH 3CH 3S NO 2N N N H O CH 3CH 3O CH 3H 3C N HO 2N S NO 2N CHOH NCH CH 2NHCH(CH 2)3N(C 2H 5)2CH 3N Cl 3N N H NH 2CH 2CH 2N CH 3NH N 3CH 3CH 3C O (2)(3)(4)(1)NBr 2300℃OCH 3COONO 2(5)(6)N H 2P t OCHO 浓 NaOHN4NH N + NaNH 2(7)(8)N CH 3KMnO 422N COOH OCHOKOH 醇溶液氨基酸、蛋白质、核酸习题一、判断题1.α-氨基酸都能溶于强酸或强碱溶液中。

2.构成蛋白质的α-氨基酸都有旋光性。

3.利用与HNO2的反应,可测定氨基酸中氨基的含量。

4.丙氨酸分子中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故其等电点等于7 。

5.丙氨酸与HNO2作用可生成乳酸。

6.氨基酸、多肽和蛋白质都会发生缩二脲反应。

7.蛋白质分子肽键中C-N键能够自由旋转。

8.核酸是两性物质。

二、 A 型多选题1.天然蛋白质水解得到的20种常见氨基酸:A. 均为L-氨基酸B. 均为D-氨基酸C. 构型都为R型D. 构型都为S型 E . 都属于α-氨基酸2.天冬氨酸(pI=2.77 )溶于水后,在电场中:A. 向负极移动B. 向正极移动C. 不移动D. 易水解E. 易沉淀3.与HNO2作用不放出H2的氨基酸是:A. 色氨酸B. 苯丙氨酸C. 半胱氨酸D. 脯氨酸E. 谷氨酸4.多肽链中的肽键具有结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