级实用药物学基础实验报告单

级实用药物学基础实验报告单
级实用药物学基础实验报告单

201 年月日

姓名系专业班级实验地点

课程《实用药物学基础》题目实验一实用药物学基本知识与基本操作

一、动物捉拿及固定方法

小白鼠

右手抓住其尾部放在鼠笼盖铁纱网上,用左手拇指及食指沿其背部向前抓起颈背部皮肤,并以左手的小指、无名指固定其尾部,便可将小鼠固定在手上。

大白鼠

用右手提起尾部,放在粗糙面上,左手的拇指和食指捉其头部,其余三指夹住背腹部即可固定。

二、动物的给药方法

小白鼠

灌胃法(i.g.):以左手固定小鼠后,使其腹部朝上,颈部伸直。右手持配有灌胃针头的注射器,自口角插入口腔,再从舌面沿上腭进入食道。小鼠灌胃容量一般为0.1~0.3m1/10g。

腹腔注射(i.p.):以左手固定小鼠,方法同灌胃,右手持注射器,取30度角将针头从下腹部向头端刺入腹腔。进针部位不宜过高,刺入不宜太深,以免伤及内脏。小鼠腹腔注射量一般为0.1~0.3ml/l0g。

皮下注射(s.c.):用左手固定小鼠后,右手持注射器于拇指和食指捏起的皮肤处进针即可。

【思考题】

1、小白鼠捉拿注意事项。

201 年月日

姓名系专业班级实验地点

课程《实用药物学基础》题目实验二不同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实验目的】观察不同给药途径对硫酸镁作用的影响

【实验材料】

器材:粗天平、lml注射器、小鼠灌胃针头等。

药品:15%硫酸镁(含水)溶液。

动物:体重相近的小白鼠2只。

【方法与步骤】

取小鼠2只,分别称重标记。一只由腹腔注射10%硫酸镁溶液0.2ml/l0g;另一只用同样剂量的硫酸镁灌胃。分别将两鼠置小笼中,观察其表现有何区别。【实验结果】

记录于填入下表。

不同给药途径对硫酸镁作用的影响

鼠号体重(g)药量(ml/10g)给给药途径给药前表现给药后表现

1

2

【注意事项】

1.掌握正确的灌胃操作技术,不要误插气管或插破食管,前者可致窒息,后者可出现如同腹腔注射时的吸收症状,重则死亡。

2.注射后作用发生较快,需留心观察。

【思考题】

给药途径不同时,药物的作用为什么有的会出现质的差异,有的则产生量的不同?

黑龙江生物科技职业学院实验报告

201 年月日

姓名系专业班级实验地点

课程《实用药物学基础》题目实验三镇痛实验与镇咳实验

【实验目的】

化学刺激法观察阿司匹林对化学物质刺激致痛的影响。

掌握小鼠引咳的病理模型及镇咳作用机制。学习用氨水引咳的方法;观察急支糖浆的镇咳作用。

【实验原理】

某些化学物质(如酒石酸锑钾溶液、醋酸溶液、缓激肽等)注入小鼠腹腔内可刺激腹膜引起深部、大面积且持久的疼痛,致使小鼠产生扭体反应,表现为腹部内凹、躯干与后肢伸张、臀部高起等。若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扭体反应发生率减少50%以上者,认为该药物有镇痛作用。

1、醋酸应在临用时配制,如放置过久,作用明显减弱。

2、室温不能低于10℃,否则不易发生扭体反应。

3、给药组比对照组减少扭体发生率50%以上才能认为有镇痛作用。

4、小鼠体重轻,扭体反应发生率低。

引咳刺激最常用的是化学物质刺激、机械刺激和电刺激。由于化学刺激物时作用于呼吸道的感受器反射地引起咳嗽,凡能抑制咳嗽中枢或降低呼吸感受其敏感性的药物均能收到镇咳作用。小鼠吸入氨水后,刺激呼吸道粘膜感受器,反射性地引起咳嗽。

【实验材料】

1. 动物:小白鼠,小鼠,体重18~22g,雌雄不拘

2. 器材:小动物电子秤,小鼠鼠笼,棉花、大烧杯、lml注射器2支,小鼠灌胃器

3. 药品:0.7%醋酸溶液,0.4%阿司匹林悬液,急支糖浆,生理盐水,浓氨水

【实验方法与步骤】

1.取体重相近的小鼠2只,称重,编号,随机分为甲、乙2组。

2.观察小鼠正常活动。

3.给药:甲组0.4%阿司匹林悬液灌胃0.3 ml/10g、乙组等体积生理盐水腹腔注射,记录给药时间。

4.给药后15min,各组小鼠均腹腔注射0.7%醋酸溶液0.1ml/10g,观察10min 内各组出现扭体反应的次数。

5.取小鼠2只,随机分成2组,分别为急支糖浆0.3ml/10g,以生理盐水为空白对照,灌胃给药后15分钟,置于充满氨气的烧杯中观察小鼠15分钟内咳嗽潜伏及咳嗽次数。

【实验结果】

1、镇痛实验结果

【注意事项】

1.醋酸应在临用时配制,如放置过久,作用明显减弱。

2.室温不能低于10℃,否则不易发生扭体反应。

3.给药组比对照组减少扭体发生率50%以上才能认为有镇痛作用。

4.小鼠体重轻,扭体反应发生率低。

5.每只小鼠放入烧杯中时都要换新棉球,而且浓氨水的量要准确。棉球的大小、松紧程度要适中,尽量一致。氨水3~5滴,不可浓度太高。烧杯不必倒扣。

6.观察并记录小鼠咳嗽时,最好要两个人在不同的角度同时进行观察,并且视线要与小鼠的嘴在同一水平,以免漏记。小鼠咳嗽很难听到声音,因此应注意观察,表现为剧烈腹肌收缩并张嘴。

7.潜伏期即把棉球放入后至第一次咳嗽的时间。

【思考题】

1、如何判断小鼠的发生扭体反应?

2、阿司匹林镇痛作用原因?

3、咳嗽发生的原因是什么?除了氨水引咳外,还有什么其他办法?

黑龙江生物科技职业学院实验报告

201 年月日

姓名系专业班级实验地点

课程《实用药物学基础》题目实验四动脉血压测量与血型的测定

【实验目的】

1.掌握人体心率的测定方法。

2.掌握动脉血压测定的原理与方法。

3. 学会用玻片法测定ABO血型,并能根据测定结果正确判断血型。

【实验材料】

听诊器、血压计、秒表、采血针、双凹载玻片、75%酒精棉球、消毒干棉球、牙签;

规范A型血清(含抗B凝集素)、规范B型血清(含抗A凝集素)

血液样品(学生现场采集)

【实验原理】

1. 心率测定原理

心率测定的方法有心音听诊法、指触法。

在一个心动周期中,心脏的舒缩会引起动脉血管内的压力产生周期性波动,导致管壁发生搏动,并能以波的形式沿管壁向外周传播,且以心脏活动的周期一致。故用手指触摸到的身体浅表部位动脉搏动速率,通常可以间接代表心率,此为心率的间接测量法。

2. 血压测定原理

人体动脉血压测量采用听诊法,测量部位为上臂肱动脉。用血压计的压脉带充气,通过在动脉外加压,然后根据血管音的变化来测量血压。

通常血液在血管内流动时没有声音,但如果血液流经狭窄处形成涡流,则发出声音。当缠于上臂的压脉带内充气后压力超过肱动脉收缩压时,肱动脉内的血流完全被阻断,此时用听诊器在其远端听不到声音。徐徐放气,降低压脉带内的压力,当压脉带内压力低于肱动脉收缩压而高于舒张压,血液将断续流过肱动脉而产生声音,在肱动脉远端能听到动脉音。继续放气,当压脉带内压力等于舒张压时,血流由断续流动变为连续流动,声音突然由强变弱并消失。

因此,从无声音到刚刚听见的第一个动脉音时的外加压力相当于收缩压,动脉音突然变弱时的外加压力相当于舒张压。

3. 血型测定原理

在ABO血型系统中,红细胞膜上抗原分A和B两种抗原。可使用抗A抗B 两种试剂对其进行鉴定。将受试者的红细胞分别加入规范抗A试剂与规范抗B 试剂中,观察有无凝集现象,从而测知受试者红细胞膜上有无A或和B抗原,得出受试者血型。

【实验内容】

(一)心率测定

1、安静时心率及脉搏测量

受试者静坐5分钟。采用心前区听诊法直接测量心率。指触法测量脉搏时,通常将食指、中指和无名指放在受试者一侧手腕桡动脉搏动处。脉搏测量时先以10秒为单位,连续测量3个10秒,其中两次相同并与另一次相差不超过1次时,即认为是相对安静状态,否则应适当休息后继续测量,直至符合要求。然后,再测量30秒脉搏乘于2,即为心率。

2、运动后即刻及恢复期脉搏的测量

令受试者按节拍器节律(30次/分钟)以2秒1次的速度连续做蹲起运动3分钟,取坐位测定运动后即刻、2分钟、4分钟和6分钟的脉搏。

(二)动脉血压的测量

一、血压测量

1、熟悉血压计的结构。

血压计有汞柱式、弹簧式和电子式,一般常用的是汞柱式血压计。它由水银检压计、袖带和橡皮充气球3部分组成。水银检压计是一标有压力刻度的玻璃管,上端通大气,下端和水银槽相通。压脉带为外包布套的长方形橡皮囊,它借橡皮管分别与检压计的水银槽和充气球相通。橡皮充气球是一个带有螺丝帽的橡皮囊,供充气、放气用。

2、令受试者脱去一侧衣袖,静坐5分钟以上。

3、松开血压计橡皮球螺丝,驱出袖带内残留气体,再旋紧螺丝。

4、令受试者将前臂平放于桌上,与心脏在同一水平位,手掌朝上。将袖带缠在该上臂,其下缘至少在肘关节上2厘M,松紧适宜。

5、将听诊器耳件塞入外耳道,其弯曲方向与外耳道一致,即略向前弯曲。

6、在肘窝内侧先用手指触及肱动脉脉搏,将听诊器胸件放在搏动处。

7、测量收缩压。用橡皮球将空气打入袖带内,使检压计中水银柱逐步上升,至180mmHg左右,随即松开充气球螺旋,连续缓缓放气,减低袖带内压力,在水银柱缓慢下降的同时仔细听诊。当开始听到“砰、砰”的动脉音时,检压计上水银柱的刻度即为收缩压。正常成人安静时的收缩压为100-120毫M汞柱。

8、测量舒张压。继续缓缓放气,动脉音先由低到高,然后由高变低,最后完全消失。在声音突然变弱的瞬间,检压计上水银柱的刻度即代表舒张压。正常成人舒张压为60-80毫M汞柱。血压记录常以收缩压/舒张压表示。(反复测血压时,如血压波动小于4毫M汞柱即为准确。)

9、运动后动脉血压测量。拉开袖带与检压计相连的橡皮管接头,注意不要取下压脉带。令缠好压脉带的受试者按节拍器节律(30次/分钟)以2秒1次的速度连续做蹲起运动3分钟,结束后取坐位测定运动后即刻、2分钟、4分钟和6分钟时的血压。

10、实验结束,及时放出袖带内的气体,关闭开关。

二、血型测量

1.取载玻片两块,用干净纱布轻拭使之洁净,在玻片两端用笔分别标明A及B,并分别各滴入抗A试剂及抗B试剂一滴。

2.用酒精棉球消毒左手无名指指尖后用采血针刺破指尖,待血液出来后,取血液1滴,加入含1ml生理盐水的小试管内,混匀,即得约5%红细胞悬液。3.用滴管吸取红细胞悬液,分别各滴一滴于两块玻片的试剂上,竹签两头分别混合,搅匀。注意勿使滴管与血清相接触。

4.手持玻片转动数次,转动时玻片应保持在一个水平面上,然后置室温下10-15分钟后观察结果。

5.结果观察

肉眼观察:如果外观略呈花边状或锯齿状,看上去有沉淀,则多为凝集;如果血滴呈均匀状态,边缘整齐,则多为不凝集。

1、血压测量应在安静环境下进行,被测者应先休息且保持心境平静;

2、受试者应脱去衣袖,以免袖口过紧阻碍血液循环;

3、袖带松紧适中,不宜太紧或太松;胸件也不要压的太紧或太松;

4、打气时不要太快,以防水银柱喷出管外;

5、动脉血压应连续测量2-3次,每次间隔几分钟,以最低一次数值为准,

6、不要将听诊器胸件置于袖带底进行测量;

7、发现血压超出正常范围时,应让受试者稍作休息后再行测量;

8、如需重复测定时,须将压脉带内的空气放尽,使压力降至零(水银柱到零),而后再加压测定,以防静脉回流不畅;

9、动脉血压的测定,要准确、迅速地在1~2min内完成,否则易使被测量者

1. 写出自己的血压测定值,并作出结果判断。

2. 试述哪些因素可影响血压的正确测定。

3. 受试者的ABO血型属于哪一型?其判定依据是什么?

黑龙江生物科技职业学院实验报告

201 年月日

姓名系专业班级实验地点

课程《实用药物学基础》题目实验五药物的定性鉴别

【实验目的】

1、了解几种典型药物的理化性质及对药物鉴别的作用。

2、应用药物的理化性质能够确定药物的定性鉴别的方法和完成基本操作。【实验原理】

1、阿司匹林、水杨酸、对氨基水杨酸钠均为水杨酸类药品,其共同特点为羧基都直接与苯环相连。羧基水解后变为酚结构,与Fe3+离子形成深色络合物。

水杨酸阿司匹林对氨基水杨酸钠

2、盐酸环丙沙星盐酸环丙沙星结构中含有叔氮原子,可与丙二酸和乙酸酐反应显色。

【实验材料】

1、仪器:电子天平,小锥形瓶,10ml量筒,小烧杯,胶头滴管,玻璃试管,乳钵,蒸发皿,酒精灯,水浴锅。

2、药物:水杨酸(分析纯),阿司匹林片,对乙酰氨基酚(分析纯),盐酸环丙沙星。

3、试剂:三氯化铁试液,碳酸钠试液,稀硫酸,丙二酸,醋酸酐,稀硝酸溶液,硝酸银试液,氨试液。

【实验方法与步骤】

(一)配制试液

碳酸钠试液:取一水合碳酸钠12.5 g或无水碳酸钠10.5 g,加水溶解成100 ml,

即得。

稀硫酸:取硫酸5.7 ml,缓缓注入80 ml水中,加水至100 ml。

(二)鉴别实验

1、对乙酰氨基酚

取对乙酰氨基酚约10 mg,加蒸馏水1 ml,振摇使溶解,加三氯化铁试液1-2滴,即显蓝紫色。

注:若供试品为对乙酰氨基酚片,乳钵研磨后取片粉(约相当于0.5g对乙酰氨基酚),用15 ml乙醇分三次研磨使对乙酰氨基酚溶出,滤过,合并滤液,经水浴蒸干,取残渣依法进行实验。

2、阿司匹林

a)司匹林约0.1g,加水10ml,煮沸,放冷,加三氯化铁试液1滴,即显

紫堇色。

b)取阿司匹林约0.5g,加碳酸钠试液10ml,煮沸2分钟后,放冷,加过

量的稀硫酸,即析出白色沉淀,并发出醋酸的臭气。

若为阿司匹林片、肠溶片、胶囊、泡腾片,可取细粉适量进行1)的操作。若为阿司匹林栓剂,可取阿司匹林栓剂适量(约相当于阿司匹林0.6g),加乙醇20ml,微温使阿司匹林栓溶解,置冰浴中冷却5分钟,并不断搅拌、滤过,滤液置水浴上蒸干,残渣照上述两种方法实验。显相同的反应。

3、盐酸环丙沙星

1)取本品约50mg,置干燥试管中,加丙二酸约30mg,加醋酸酐10滴,在水浴中加热5~10分钟,溶液显红棕色。

2)取本品约10mg,加蒸馏水2ml使溶解,加稀硝酸数滴使成酸性后,滴加硝酸银试液1ml,即生产白色乳状沉淀;分离,沉淀加氨试液即溶

解,再加稀硝酸,沉淀复生成。

若盐酸环丙沙星为片剂,去片粉适量(约相当于盐酸环丙沙星0.1g),加水20ml,振摇5分钟使溶解,过滤,取滤液照上述两种方法实验。

【实验结果】

药物试剂现象原因备注

对乙酰氨基酚

阿司匹林

盐酸环丙沙星

【思考题】

1、如何避免阿司匹林水解?

黑龙江生物科技职业学院实验报告

201 年月日

姓名系专业班级实验地点

课程《实用药物学基础》题目实验六耐缺氧实验

【实验目的】

验证心得安(普萘洛尔)抗心肌缺氧作用。

【实验动物】昆明种小白鼠2只,雌雄均可,体重18~22g。

【器材及药品】心得安,NaOH,Na2CO3

【实验方法】

1、分组、称重、标记:每组取小白鼠2只,分为2组。

2、给药:甲组灌胃心得安0.2ml/10g,乙组灌胃等量生理盐水。

3、15分钟后甲乙两组小鼠分别取一只放入同一广口瓶,记录盖上盖子至小鼠呼吸停止时间。

【注意事项】

1、小鼠在密闭环境中表现如嘴唇发紫,呼吸加促即为缺氧,注意观察。

2、NaOH,Na2CO3加入量不可太多,防止NaOH(苛性钠)烧灼小鼠爪及尾。加入目的是中和小鼠呼吸过程中产生的CO2,防止小鼠CO2中毒。【思考题】

普萘洛尔药理作用?

黑龙江生物科技职业学院实验报告

201 年月日

姓名系专业班级实验地点

课程《实用药物学基础》题目实验七药物水解变质实验

【实验目的】

具有不稳定结构的药物,在一定外界条件(空气、光线、温度、pH值、金属离子)的影响下,结构发生变化,产生新的化学结构分子,引起药物失效,甚至产生毒性的过程,成为药物的变质反应。药物的变质反应有氧化、水解、

试剂:稀盐酸,3%过氧化氢溶液。

【方法及步骤】

1、青霉素钠

取青霉素钠约0.1g,加蒸馏水5 ml,振摇使溶解,再加2-3滴稀盐酸,产生白色沉淀。

取青霉素钠约0.1g,加蒸馏水5 ml,振摇使溶解,放置1小时,再观察溶液是否混浊,是否显色。

2、维生素C

取维生素C 0.25g,分别置于小锥形瓶中,加蒸馏水10 ml,振摇使溶解,加3%过氧化氢溶液10滴,同时放入沸水浴中加热,观察并记录5、20、40分钟的颜色变化。

【实验结果】

药物试剂现象原因备注

青霉素钠

维生素C 5分钟

20分钟

40分钟

【思考题】

如何避免青霉素钠和维生素C的变质,日常保存药品时应注意的事项。

黑龙江生物科技职业学院实验报告

201 年月日

姓名系专业班级实验地点

课程《实用药物学基础》题目实验八药物氧化变质实验

【实验目的】

1.了解外界因素对药物氧化变质的影响。

2.认识药物制备、贮存中采取防止药物氧化变质措施的重要性。

【实验内容】

对氨基水杨酸钠、维生素C、盐酸肾上腺素(或重酒石酸去甲肾上腺素)、盐酸氯丙嗪的氧化变质实验。

【实验原理】?

具有还原性的药物或其水溶液露置日光下、受热,遇空气中的氧能被氧化变质,其氧化速率、药物颜色随放置时间延长而加快、加深。氧化剂、微量重金属离子的存在可加速、催化氧化反应的进行。加入少量抗氧化剂、金属离子络合剂,可消除氧化反应的发生或减慢氧化反应速率。

对氨基水杨酸钠脱羧后,生成间氨基酚,继而进一步被氧化生成二苯醌型化合物(红棕色)。维生素C结构中的连二烯醇结构具很强的还原性,氧化生成去氢维生素C(黄色)。肾上腺素类药物因结构中含有邻苯二酚的结构,故极易被氧化,氧化产物是肾上腺红(粉红→红色→棕色),变成棕色是由于进一步聚合形成了多聚体。氯丙嗪结构中的吩噻嗪环被氧化成醌型化合物(红

药物对氨基水杨酸钠维生素C 盐酸肾上腺素盐酸氯丙嗪5min

20min

60min

药物对氨基水杨酸钠维生素C 盐酸肾上腺素盐酸氯丙嗪5min

20min

60min

药物对氨基水杨酸钠维生素C 盐酸肾上腺素盐酸氯丙嗪5min

20min

60min

药物对氨基水杨酸钠维生素C 盐酸肾上腺素盐酸氯丙嗪5min

20min

60min

药物对氨基水杨酸钠维生素C 盐酸肾上腺素盐酸氯丙嗪5min

20min

60min

《实用药理学》学习心得体会

学习实用药理学心得这学期,我有幸选上了实用药理学。俗话说“兴趣是良好的导师”。正由于我对药理学感兴趣,所以我才选修了使用药理学。同时,我作为一名制药工程的学生,学好药理学是我的学习任务之一。怀揣着愉悦的心情开始了我学习实用药理学之旅。虽然我们的课程并不多,但是我在课堂上获得了很多药理学知识。古人曾说:“学,然后知不足”。所以,我会在不断的学习及积累知识的过程中,不断的提升自身的科学素养以及为下学期专业课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实用药理学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向药学知识的大门,所以我很珍惜每一次学习药理学的机会。首先我从课件的总论及绪论中得知了药理学的基本概念:药理学是研究药物的学科之一,是一门为临床合理用药防治疾病提供基本理论的医学基础学科。药理学研究药物与机体(包括病原体)相互作用的规律及其原理。其次,我知道了药理学的研究方向,一方面研究在药物影响下机体细胞功能如何发生变化;另一方面研究药物本身在体内的过程,即机体如何对药物进行处理。前者称为药物效应动力学,简称药效学。后者称为药物代谢动力学,简称药动学。通过对绪论的学习,它不仅规范了我对药理学的认识。而且还了解到它与主要研究的内容。我知道只要付出就会有收获,老师的每次授课都会给我的身体注入新鲜的“营养”——药理学知识。通过对新知识的学习,我自身的知识体系得到了丰富与完善。在学习的过程中我总会总结一些学习方法。好的方法能使我们的学习效率达到事半功倍 者断言:任何知识的核心内容仅占其全部知识的约20%,弄通这20%就相当于熟悉了该知识的大半。这一观点尽管并不完全适用于药理学,但却可以有所借鉴。所以我们必须清楚老师的教学大纲,每章每节的重点与难点。对于重点的概念及药理机制的作用都应深刻记忆。二、提纲挈领法自上学以来,老师都强烈要求我们先把书读厚再把书读薄。诚然,我们需要理清各章节大致的内容。第一步就应该从目录入手。药理学的学习也是如此。在自学和复习时,可以在通览一遍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回过头来以提纲挈领法重温各章节内容。这种方法尤适用于概念性、系统性较强的内容如总论的学习。如此步步深入,可使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始终有一个清晰的思路更便于理解与记忆。三、“点”、“面”结合法在各论的学习中,代表药与同类其他药之间也有“点”与“面”的关系。可以先将代表药的作用、作用机理、临床应用与不良反应吃透。然后将同类其他药物与之相比,找出并记住与代表药的不同点即特点其他性质则可由代表药的性质推论。如此可举一反三可事半功倍。有了以上的学习方法,我通过自学以及课堂的学习。我不仅了解的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尤其是青霉素,而且知道了为什么我们在输青霉素之前我们都得进行皮试。青霉素在各类病中的应用。再者,镇痛药、解热镇痛抗炎药。抗真菌及抗病毒药以及感冒药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是较常见的也是我们运用的最多的药物之一。通过对这些药物的学习。我对我们日常生活用药有了大致的方向。例如:镇痛药去痛片用于腹痛、胃痛、头痛、月经痛、腰腿痛、解热镇痛抗炎药,乙酰水扬酸(阿斯匹 苦参水杨酸散适用于敏感真菌所致的皮肤真菌病如体股癣、手足癣、头癣、甲癣、花斑癣、浅表念珠菌病。烯丙胺类抗真菌药物,适用于治疗敏感真菌所引起的体癣、股癣、手癣、足癣和花斑癣。时间如梭,岁月的脚步总是走的那么快,一晃选修的所有课程都结束了。在学习的过程中,我深深地感受到药理学的博大,它让我懂了以前的从未涉猎到的东西,它也让我对这门学科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望。虽然选修课的学习结束了。但学习药理的念头并没有结束。同时一件事的结束也意味着另一件事的开始。我将开始学习与之相关的学科一弥补我知识上欠缺。因此,我一直很珍惜每次学习实用药理学的机会。其不仅指导我们在各类疾病中如何用药,而且丰富了我们的视野,提升了我的知识体系。让我更懂药、更喜欢药学。

《实用药理学》学习心得体会

《实用药理学》学习心得体会 目录 第一篇:《实用药理学》学习心得体会 第二篇:药理学实验心得体会 第三篇:实用药理学 第四篇:临床药理学心得体会c 第五篇:计算机实用工具软件学习心得体会 更多相关范文 正文 第一篇:《实用药理学》学习心得体会 《实用药理学》学习心得体会 这学期,我有幸选上了实用药理学。俗话说"兴趣是良好的导师"。正由于我对药理学感兴趣,所以我才选修了使用药理学。同时,我作为一名制药工程的学生,学好药理学是我的学习任务之一。 怀揣着愉悦的心情开始了我学习实用药理学之旅。虽然我们的课程并不多,但是我在课堂上获得了很多药理学知识。古人曾说:"学,然后知不足"。所以,我会在不断的学习及积累知识的过程中,不断的提升自身的科学素养以及为下学期专业课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实用药理学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向药学知识的大门,所以我很珍惜每一次学习药理学的机会。首先我从课件的总论及绪论中得知了药理学的基本概念:药理学是研究药物的学科之一,是一门为临床合理用药防治

疾病提供基本理论的医学基础学科。药理学研究药物与机体(包括病原体)相互作用的规律及其原理。其次,我知道了药理学的研究方向,一方面研究在药物影响下机体细胞功能如何发生变化;另一方面研究药物本身在体内的过程,即机体如何对药物进行处理。前者称为药物效应动力学,简称药效学。后者称为药物代谢动力学,简称药动学。通过对绪论的学习,它不仅规范了我对药理学的认识。而且还了解到它与主要研究的内容。我知道只要付出就会有收获,老师的每次授课都会给我的身体注入新鲜的"营养"--药理学知识。通过对新知识的学习,我自身的知识体系得到了丰富与完善。在学习的过程中我总会总结一些学习方法。好的方法能使我们的学习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我认为我有必要谈谈我的学习方法: 主要有以下四点一、重点突破法 曾有学者断言:任何知识的核心内容仅占其全部知识的约20%,弄通这20%就相当于熟悉了该知识的大半。这一观点尽管并不完全适用于药理学,但却可以有所借鉴。所以我们必须清楚老师的教学大纲,每章每节的重点与难点。对于重点的概念及药理机制的作用都应深刻记忆。 二、提纲挈领法自上学以来,老师都强烈要求我们先把书读厚再把书读薄。诚然,我们需要理清各章节大致的内容。第一步就应该从目录入手。药理学的学习也是如此。在自学和复习时,可以在通览一遍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回过头来以提纲挈领法重温各章节内容。这种

2020年智慧树知道网课《实用药物学基础--明明白白“药”你懂》课后章节测试满分答案》课后章》课后章

第一章测试 1 【单选题】(1分) 思密达的通用名称是()。 A. 硝酸甘油 B. 普萘洛尔 C. 黄连素 D. 蒙脱石散 2 【单选题】(1分) 以下哪个药物发挥作用时属于局部作用()。 A. 普鲁卡因浸润麻醉 B. 利多卡因抗心律失常 C. 苯巴比妥镇静催眠 D. 洋地黄强心作用

3 【单选题】(1分) 强心苷治疗心功能不全时其对心脏的作用属于()。 A. 局部作用 B. 全身作用 C. 间接作用 D. 其他都不是 4 【单选题】(1分) 作用选择性低的药物在治疗量时往往出现()。 A. 副作用较多 B. 毒性较大 C. 产生变态反应 D. 容易成瘾

5 【单选题】(1分) 副作用是指()。 A. 由于病人有遗传缺陷而产生的作用 B. 应用药物不恰当而产生的作用 C. 停药后出现的作用 D. 药物在治疗剂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作用,常是难以避免的 6 【单选题】(1分) 肌注阿托品治疗肠绞痛时,引起的口干属于()。 A. 过敏反应 B. 后遗效应 C. 副作用 D. 毒性反应

7 【单选题】(1分) 以下哪个不良反应是药物治疗时用药剂量过大、时间过长所引起的()。 A. 毒性反应 B. 副作用 C. 变态反应 D. 后遗效应 8 【单选题】(1分) “反应停”临床上仅在严格控制下被用于治疗,某些癌症、麻疯病等,逐渐名称改称为()。 A. 金刚烷胺 B. 对乙酰氨基酚 C. 沙利度胺 D.

奥司他韦 9 【单选题】(1分) 长期服药某些药物,突然停药导致原有疾病加重,我们称为()。 A. 停药反应 B. 过敏反应 C. 继发反应 D. 毒性反应 10 【单选题】(1分) 体内缺乏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的患者,服用磺胺类药物时出现溶血反应,这种不良反应属于()。 A. 后遗效应 B. 停药反应 C. 特异质反应

《实用药剂学》模拟卷

1 浙江大学远程教育学院 《实用药剂学》模拟卷 …………………………………………………………………………………………………… 一.名词解释 1.临界胶束浓度:表面活性剂分子缔合形成胶束的最低浓度称为临界胶束浓度。 2.增溶: 表面活性剂在水溶液中达到CMC 后形成胶束,一些水不溶性或微溶性物质在胶束溶液中的溶解度可显著增加,形成透明胶体溶液,这种作用称为增溶。 3.热原: 微生物的代谢产物,注射后微量即能引起恒温动物体温异常升高的物质总称。 4.置换价: 药物的重量与同体积基质重量的比值称为该药物对基质的置换价。 5.含量均匀度:指小剂量口服固体制剂、半固体制剂和非均相液体制剂的每片(个)含量偏离标示量的程度。 二.单项选择题 1. 配制含毒剧药物散剂时,为使其均匀混合应采用( D )。 A. 过筛法 B. 振摇法 C. 搅拌法 D. 等量递增法 2.各国的药典经常需要修订,目前中国药典是每几年修订出版一次( C ) A.2年 B.4年 C.5年 D.6年 3.由难溶性固体药物以微粒状态分散在液体分散介质中形成的粗分散体系( D ) A.低分子溶液剂 B.高分子溶液剂 C.溶胶剂 D.混悬剂 4.下列哪项是常用渗透压调节剂剂( A ) A.氯化钠 B.苯甲酸钠 C.氢氧化钠 D.亚硫酸钠 5.最适合作W/O 型乳剂的乳化剂的HLB 值是( B )

A.HLB值在1-3 B.HLB值在3-8 C.HLB值在7-15 D.HLB值在9-13 6.下列哪一项不是防止药物氧化的措施( D ) A.加入抗氧剂 B.加入金属离子络合剂 C.通入惰性气体 D.加入助溶剂 7.除另有规定外,一般药物酊剂浓度为( A ) A.每100ml相当于20g药材 B.每100ml相当于10g药材 C.每100ml相当于1g药材 D.每1ml相当于10g药材 8.制备胶囊时,明胶中加入甘油是为了( D )。 A.延缓明胶溶解B.减少明胶对药物的吸附 C.防止腐败D.保持一定的水分防止脆裂 9.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L-HPC)发挥崩解作用的机理是( D )。 A. 遇水后形成溶蚀性孔洞 B. 压片时形成的固体桥溶解 C. 遇水产生气体 D. 吸水膨胀 10.苯巴比妥在90%的乙醇溶液中溶解度最大,90%的乙醇溶液是(D ) A. 增溶剂 B. 极性溶剂 C. 消毒剂 D. 潜溶剂 11.下列属于栓剂水溶性基质的有( B ) A、可可豆脂 B.甘油明胶 C.硬脂酸丙二醇酯 D.半合成脂肪酸甘油酯 12. 对维生素C注射液错误的表述是( B ) A. 可采用亚硫酸氢钠作抗氧剂 B. 处方中加入碳酸氢钠调节pH值使成偏酸性,避免肌注时疼痛 C. 可采用依地酸二钠络合金属离子,增加维生素C稳定性 D. 配制时使用的注射用水需用二氧化碳饱和 13. 片剂生产中往往需加入硬脂酸镁,其作用是( A ) A.增加颗粒的流动性B.增加片剂的崩解C.增加药物的稳定性 D.增加有效成分的溶出 14. 酯类药物易产生(A) A.水解反应 B.聚合反应 C.氧化反应 D.变旋反应 15.影响浸出效果的决定因素为(D) A.温度 B.浸出时间 C.药材粉碎度 D.浓度梯度 16.散剂制备的一般工艺流程是(A ) A. 物料前处理→粉碎→过筛→混合→分剂量→质量检查→包装贮存 2 B. 物料前处理→过筛→粉碎→混合→分剂量→质量检查→包装贮存 C. 物料前处理→混合→过筛→粉碎→分剂量→质量检查→包装贮存

实用药物学基础无纸化考试试题题库word文档下载

第一章绪论 A型题(单项选择题) 1.下列方法按任务分类的是( B )。 A.无机分析与有机分析 B.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和结构分析 C.常量分析与微量分析 D.化学分析与仪器分析 E.重量分析与滴定分析 2.在半微量分析中对固体物质称量范围的要求是( A )。A.0.01~0.1g B. 0.1~1g C. 0.001~0.01g D.0.00001~0.0001g E. 1g以上 3. 滴定分析法是属于( C )。 A.重量分析 B. 电化学分析 C. 化学分析 D.光学分析 E. 色谱分析 4. 鉴定物质的组成是属于( A )。 A.定性分析 B. 定量分析 C. 结构分析 D.化学分析 E. 仪器分析 5. 在定性化学分析中一般采用( E )。 A.仪器分析 B. 化学分析 C. 结构分析 D.微量分析 E. 半微量分析 6. 在常量分析中对体物质称量范围的要求是(B)。 A.>0.2g B. >0.1g C. 0.1~0.01g D.0.01~0.001g E. <0.001g 7. 在半微量分析中对试液体积取量范围的要求是(C)。A.>10ml B. >20ml C. 10~1ml D.1~0.01ml E. <0.01ml 8. 按样品用量分类滴定分析应该属于( A )。 A.常量分析 B. 光学分析 C. 化学分析 D.微量分析E. 半微量分析良反应 9. 测定食醋中醋酸的含量( B )。 A.仪器分析法 B. 化学分析 C. 定性分析 D.微量分析 E. 半微量分析 10. 确定未知样品的组分( C )。 A.仪器分析法 B. 化学分析 C. 定性分析 D.微量分析 E. 半微量分析 11. 测定0.2mg样品中被测组分的含量,按取量的范围应为 ( D )。 A.仪器分析法 B. 化学分析 C. 定性分析 D.微量分析 E. 半微量分析 12. 用化学方法测定8ml样品溶液中被测组分的含量 ( E )。 A.仪器分析法 B. 化学分析 C. 定性分析 D.微量分析 E. 半微量分析 13. pH计测定溶液的pH( A )。 A.仪器分析法 B. 化学分析 C. 定性分析 D.微量分析 E. 半微量分析 X型题(多项选择题) 1. 下列分析方法按对象分类的是( DE )。 A.结构分析 B. 化学分析 C. 仪器分析 D.无机分析 E. 有机分析 2. 下列分析方法称为经典分析法的是( BC )。 A.光学分析 B. 重量分析 C. 滴定分析 D.色谱分析 E. 电化学分析 3. 按待测组分含量分类的方法是( ABC )。 A.常量组分分析 B. 微量组分分析 C. 超量组分分析 D.常量分析 E. 微量分析 4. 仪器分析法的特点是( ABC )。 A.准确 B. 灵敏 C. 快速 D.价廉 E. 适合于常量分析 第二章定量分析概述 A型题(单项选择题) 1.一般测定无机物质样品首先选择的溶剂是(C )。 A.酸 B.碱 C.水 D.混合酸 E.有机溶剂 2.固体样品的采取可按( D )分法多次缩分。 A.一 B. 二 C. 三 D.四 E. 五 3. 装在大型储槽里的液体样品在取样时,应取( D ) 溶液为样品。 A. 底部 B. 上部 C. 中部 D. 不同深度 E. 任意部位 4. 用万分之一分析天平进行称量时,若以克为单位,其 结果应记录到小数点后( D )位。 A.一 B. 二 C. 三 D.四 E. 五 5. 用减重称量法精密称取样品X克系指:用万分之一分 析天平进行减重称量法称量,称出的样品质量应在X± ( D )%克范围内。 A.1 B. 2 C. 5 D.10 E. 20 6. 下列哪种情况可引起系统误差( B )。 A.天平零点突然有变动 B. 天平砝码被腐蚀 C. 操作人员看错滴定管读数 D.滴定时从三角烧瓶瓶中溅失少许试液 E. 以上均不属系统误差 7. 由于天平不等臂造成的误差属于( C )。 A.方法误差 B. 试剂误差

药物学基础第一章习题

第一章药物学基础概论 第一节绪言 【知识点】 1、概念: (1)药物:药物就是用于预防、治疗、诊断疾病以及计划生育的化学物质。 (2)药效学:研究药物对机体作用及其规律的科学被称为药效学。 (3)药动学:研究机体对药物的影响,即药物在机体内的吸收、分布、生物转化排泄过程、血药浓度随时间变化规律的科学 等科学称为药物代谢动力学,简称药动学。 (4)处方药:必须凭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处方才可调配购买与使用的药物 (5)非处方药:不需凭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处方即可自行判断购买与使用的药物 2、熟悉临床用药护理中护士的工作任务: (1)用药前:多了解病人的基本情况 (2)用药时:多与病人沟通当时情况 (3)用药后:密切观察病人后续情况 3、“三查”“八对”“一注意”: 三查:就是指在用药时,要做到操作前检查、操作中检查、操作后检查。 八对:就是指在用药时,要做到对床号、对姓名、对药名、对药物剂量、对药物浓度、对用药方法、对用药时间、对药品批号 一注意:就是指在用药时,要注意观察药物的疗效与不良反应。 【自我检测】 一、名词解释 1、药物 二、单项选择题 1、研究药物对机体作用及其规律的科学被称为( ) A、药效学 B、药动学 C、临床药理学 D、药物学 第二节药学效应动力学 【知识点】

1、概念: (1)不良反应:药物应用时出现的不符合用药目的并给病人带来痛苦与危害的药物反应。 (2)副作用:就是指药物在治疗剂量时出现的与治疗目的无关的作用。 (3)受体激动药:指与受体既有亲与力又有内在活性的药物 (4)受体阻断药:指与受体有较强的亲与力而无内在活性的药物 2、药物的基本作用兴奋作用与抑制作用:凡能使机体生理、生化功能增强的作用称为兴奋作用;凡能使机体生理、生化功能减弱的作用称为抑制作用。 3、药物作用的类型:局部作用与吸收作用、直接作用与间接作用、选择作用 4、药物的两重性:防治作用与不良反应 5、不良反应: (1)副作用;产生原因就是药物的选择性比较低;副作用随用药目的的改变而改变,故防治作用与副作用可以互相转变。 (2)毒性反应:药物在用量过大、用药时间过长或机体对药物敏感性过高时产生的对机体有明显损害的反应。毒性反应可分为急性毒性反应与慢性毒性反应。 (3)变态反应:又称过敏反应就是指药物作为抗原或半抗原引发的病理性免疫反应。变态反应的发生与剂量无关,与药物原有作用无关,不易预知,但过敏体质者易发生,而且变态反应的程度与给药剂量呈正相关。 (4)后遗效应:停药后血药浓度已降至最低有效浓度以下时仍残存的药理效应为后遗效应。 (5)继发反应:由药物的治疗作用引起的不良后果为继发反应,又称治疗矛盾,如二重感染。 (6)停药反应:长期使用某些药物,突然停药使原有疾病复发或加剧的现象。 (7)特异质反应:少数病人因遗传异常对某些药物的反应替别感,很少的剂量即可产生超出常人的强烈的药理效应,特异质反应的性质与常人不同,只在极少数人中发生,对机体就是有害的,甚至就是致命的。特异质反应与剂量无关,但剂量加大,反应程度加重 (8)药物依赖性:长期应用某些药物后,病人对药物产生主观与客观上连续用药的现象,称为药物依赖性。如果连续用药突然停药,病人仅表现为主观上的不适而没有其她生理功能的紊乱,但有强烈的继续用药的欲望,此为精神依赖性,又称心理依赖性或习惯性。如果用药时病人产生欣快感,停药后不仅出现主观上的不适,还会产生严重生理紊乱的戒断症状,再次用药后症状消失,此为生理依赖性,又称成瘾性。产生药物依赖性的主要原因就是药物滥用。6、药物能否与受体结合,可否发生生物效应,取决于药物与受体的亲与力与内在活性。亲与力就是指药物与受体结合的能力;内在活性就是指药物与受体结合时能激动受体的能力。

《药物学基础》教学大纲

《药物学基础》教学大纲 护理专业用 一、课程性质 《药物学基础》是中等卫生职业教育护理、助产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核心课程。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药物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常用制剂和用法及用药护理等。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临床用药护理中药物的基本知识,具备处方识读、用药技术及用药护理的基本技能,以指导临床护士合理用药。本课程的先修课程包括解剖学基础、生理学基础、基础医学概要。后续课程包括内科护理、外科护理、妇产科护理、儿科护理、护理学基础等。二、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达到下列要求: (一)职业素养目标 1.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和科学严谨的工作作风。 2.具有良好的法律意识,自觉遵守有关医疗卫生的法律法规,合理、安全用药。 3.具有热爱护理事业,爱岗敬业奉献精神。 4.具有关心、爱护、尊重病人,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意识。 (二)专业知识和技能目标 1.掌握常用药物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等基本知识。 2.熟悉药物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3.熟练掌握观察药物疗效和不良反应的能力。 4.熟悉掌握查阅药物相互作用、检索配伍禁忌的能力。 5.熟练掌握正确执行医嘱、处方的能力。 6.熟练掌握对常用药物制剂的外观检查及准确换算药物剂量的能力。 7.学会对临床常用药物的用药指导、药物知识咨询和进行合理用药能力。

三、教学时间分配 学时 教学内容 理论实践合计 一、总论 二、局部麻醉药8 1 1 1 9 2 三、中枢神经系统药物 四、传出神经系统药 8 8 2 1 10 9 五、心血管系统药物 六、呼吸系统药物 8 2 8 2 七、消化系统药物314 八、利尿药和脱水药202 九、血液和造血系统药物404 十、子宫收缩药和子宫抑制药101十一、抗过敏药101 十二、激素类及有关药物十三、抗微生物药6 7 1 1 6 10 十四、抗恶性肿瘤药十五、解毒药1 1 1 1 1 合计621072四、课程内容和要求

医药学基础

《医药学基础》第01章在线测试 1 生长、发育、生殖等功能活动,这种调节称为 A B C D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 A B C D 、关于细胞膜结构与功能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 A B C、细胞膜的结构是以脂质双分子层为基架,镶嵌着具有不同生理功能的蛋白质 D 质则不能 A B C D 、可兴奋细胞是指细胞受刺激后 A B C D

C、作用产生快 D、作用时间较长 E、作用精确 2、下列关于体液调节的表述,正确的是 A、组织代谢产物增加引起局部血管舒张,属于体液调节 B、体液调节从属于神经调节,不能独立发挥作用 C、体液调节调节代谢、生殖等,但不影响生长发育 D、体液调节主要通过内分泌细胞分泌的各种激素来完成 E、体液调节作用迅速,但不持久 3、下面有关中性粒细胞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是血液中数目最多的白细胞 B、有吞噬作用 C、对细菌产物的趋化作用敏感 D、含有溶酶体,能吞噬侵入的细菌或异物 E、可产生大量免疫球蛋白 4、红细胞的生理特性包括 A、悬浮稳定性 B、渗透脆性 C、形态可塑性 D、趋化性 E、吞噬特性 5、(本题空白。您可以直接获得本题的2分) 第三题、判断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 1、神经调节的特点是效应出现缓慢,作用部位较广泛,持续时间较长。

正确错误 、内环境的稳态是指细胞外夜理化性质的绝对稳定。 正确错误 、外分泌腺由导管和腺泡组成,腺泡具有分泌功能,分泌物由导管排出。 正确错误 、针刺手时,手迅速缩回,属于神经调节。 正确错误 、血糖升高时,胰岛素分泌增加使血糖降低,属于体液调节。 正确错误 A B C D 、正常心脏的起搏点是 A B C D 、当心室内压力开始下降,低于动脉压时,动脉瓣关闭,但仍高于心房内压,房室瓣还未打开,心室容积也无变化,此阶段称 A B C D 、影响正常人收缩压的主要因素是 A B

《实用药物学基础》 实践教学大纲

《实用药物学基础》实践教学大纲 适用于3年制高职高专教育药学专业 课程编号:编写时间:2010年6月 课程名称:实用药物学基础课程性质:专业核心课 课程类型:必修开课学期:第3学期 适用专业:药学学时:34 一、实践教学大纲制定的基础和依据 本教学大纲是依据天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药学专业(三年制)学生培养目标的要求,在天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2010年修订的药学专业教学计划教学进程表中的实用药物学基础总学时数112学时,其中理论为78学时,实验、实训为34学时编制的教学大纲基础上进行修订。 本大纲是教师从事实用药物学基础教学工作的基本文件,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必须遵守和执行的纲领性文件。也是督导组和上级领导检查和评价教师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还是对学生进行技能考核的依据。 二、教学目标与任务 本课程实践教学包括校内实验和校外实训。校内实验其目的在于通过实验,巩固和理解实用药物学基础课程中的重要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使学生学习基本的药物学实验方法,掌握药物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实验仪器的正确使用,对实验结果具有初步统计、分析的能力、实验报告的书写能力。培养与提高学生自学、独立思考、独立工作、科学思维的能力,初步具备药学相关知识应用能力。同时,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对科学工作的严肃态度、严格的要求、严密的工作方法和实事求是的作风。 在校外实训课程的教学设计上,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设计情境教学。根据教学内容需要,学生在理论课程学习结束后安排在医院药剂科完成相应的实训内容。掌握各类药物常用制剂的剂型、分类摆放、药品保管与养护等相关知识。初步具有处方调剂、处方分析能力。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知识迁移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1.技能目标 通过本课程校内实践教学,使学生学会溶液浓度的换算和制剂的配制;通过

药理学重点知识归纳 吐血整理

药理学 第一章绪论 药物:是指可以改变或查明机体的生理功能及病理状态,用于预防、诊断和治疗疾病的物质。 药理学:研究药物与机体(含病原体)相互作用规律的学科 第二章药效学 药物效应动力学(药效学):是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及作用机制的生物资源科学。 药物作用:是指药物对机体的初始作用,是动因。 药理效应:是药物作用的结果,是机体反应的表现。 治疗效果:也称疗效,是指药物作用的结果有利于改变病人的生理、生化功能或病理过程,使患病的机体恢复正常。 对因治疗:用药目的在于消除原发致病因子,彻底治愈疾病。 对症治疗:用药目的在于改善症状。 药物的不良反应:与用药目的无关,并为病人带来不适或痛苦的反应。 1、副作用:在治疗剂量时出现的与治疗无关的不适反应,可以预知但是难以避免。 2、毒性反应:药物剂量过大或蓄积过多时机体发生的危害性反应,比较严重,可以预知避免。 3、后遗效应:停药后机体血药浓度已降至阈值以下量残存的药理效应。 4、停药反应:突然停药后原有疾病的加剧现象,双称反跳反应。 5、变态反应:机体接受药物刺激后发生的不正常的免疫反应,又称过敏反应。 6、特异性反应: 以效应强度为纵坐标,药物剂量或药物浓度为横坐标作图可得量-效曲线。 最小有效量:最低有效浓度,即刚能引起效应的最小药量或最小药物浓度。 最大效应:随着剂量或浓度的增加,效应也增加,当效应增加到一定程度后,若继续增加药物浓度或剂量而效应不再继续增强,这一药理效应的极限称为最大效应,也称效能。 效价强度:能引起等效反应(一般采用50%的效应量)的相对浓度或剂量,其值越小则强度越大。质反应:药理效应不是随着药物剂量或浓度的增减呈连续性量的变化,而表现为反应性质的变化。治疗指数:LD50/ED50,治疗指数大的比小的药物安全。 受体:一类介导细胞信号转导的功能蛋白质,能识别周围环境中某种微量化学物质,首先与之结合,并通过中介的信息放大系统,出发后续的生理反应或药理效应。能与受体特异性结合的物质称为配体,能激活受体的配体称为激动药,能阻断受体活性的配体称为拮抗药。受体的特性:灵敏性,特异性,饱和性,可逆性,多样性。受体调节时维持内环境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其调节方式有脱敏和增敏两种类型。 药物与受体结合不但需要亲和力,还要有内在活性,才能激动受体产生效应。 激动药:既有亲和力双有内在活性的药物,它们能与受体结合并激动受体而产生效应。 拮抗药:有较强的亲和力,但缺乏内在活性。分竞争性和非竞争性。 第二信使:为第一信使作用于靶细胞后在胞浆内产生的信息分子。有环磷腺苷(cAMP)、环磷鸟苷( cGMP)、肌醇磷脂、钙离子、廿烯类 第三章药动学 药物代谢动力学(药动学): 研究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过程,并用数学原理和方法阐释药物在机体内的动态规律。

实用药学词汇

实用药学词汇 1-NEP N-乙基吡咯酮 1-NMP N-甲基吡咯酮 2G-β-CYD 二葡糖基--环糊精 2-HP-β-CYD 2-羟丙基--环糊精 5-NCP 5-羧基吡咯酮 5-NMP 5-甲基吡咯酮 Accelerated testing 加速试验 Acrylic acid resin 丙烯酸树酯 Active targeting preparation 主动靶向制剂Adersive dispersion-type TTS 粘胶分散型TTS Adhersive strength 粘附力 Adhesion 粘附性 Adhesives 粘合剂 Aerosil 微粉硅胶 Aerosol 气雾剂 Aerosol of micropowders for inspiration 吸入粉雾剂Aethylis oleas 油酸乙酯 Agglomerate 聚结物 Aggregation 聚集 Air suspension 空气悬浮法 Alarm clock 闹钟 Alcohol 乙醇 All-trans 全反式 Alterntae addition method 两相交替加入法Amebocyte lysate 变形细胞溶解物 Amorphous forms 无定型 Angle of repose 休止角 Antiadherent 抗粘剂 Antioxidants 抗氧剂 Antisepesis 防腐 Apparent solubility 表现溶解度 Aprotinin 抑酞酶 Aquacoat 乙基纤维素水分散体 Aromatic waters 芳香水剂 Arrhenius 方程阿仑尼乌斯方程 Ascabin 苯甲酸酯 Aseptic technique 无菌操作法 Azone 氮酮 Azone 氮酮 Ball mill 球磨机 Base adsorption 基质吸附率 Bases 基质

11级实用药物学基础实验报告单

11级实用药物学基础实验报告单

黑龙江生物科技职业学院实验报告 201 年月日 姓名系专业班级试验地点 课程《实用药物学基础》题目实验一实用药物学基本知识与基本操作 一、动物捉拿及固定方法 小白鼠 右手抓住其尾部放在鼠笼盖铁纱网上,用左手拇指及食指沿其背部向前抓起颈背部皮肤,并以左手的小指、无名指固定其尾部,便可将小鼠固定在手上。 大白鼠 用右手提起尾部,放在粗糙面上,左手的拇指和食指捉其头部,其余三指夹住背腹部即可固定。 二、动物的给药方法 小白鼠 灌胃法(i.g.):以左手固定小鼠后,使其腹部朝上,颈部伸直。右手持配有灌胃针头的注射器,自口角插入口腔,再从舌面沿上腭进入食道。小鼠灌胃容量一般为0.1~0.3m1/10g。 腹腔注射(i.p.):以左手固定小鼠,方法同灌胃,右手持注射器,取30度角将针头从下腹部向头端刺入腹腔。进针部位不宜过高,刺入不宜太深,以免伤及内脏。小鼠腹腔注射量一般为0.1~0.3ml/l0g。 皮下注射(s.c.):用左手固定小鼠后,右手持注射器于拇指和食指捏起的皮肤处进针即可。

【思考题】 1、小白鼠捉拿注意事项。 黑龙江生物科技职业学院实验报告 201 年月日 姓名系专业班级试验地点 课程《实用药物学基础》题目实验二不同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实验目的】观察不同给药途径对硫酸镁作用的影响 【实验材料】 器材:粗天平、lml注射器、小鼠灌胃针头等。 药品:15%硫酸镁(含水)溶液。 动物:体重相近的小白鼠2只。 【方法与步骤】 取小鼠2只,分别称重标记。一只由腹腔注射10%硫酸镁溶液0.2ml/l0g;另一只用同样剂量的硫酸镁灌胃。分别将两鼠置小笼中,观察其表现有何区别。 【实验结果】 记录于填入下表。 不同给药途径对硫酸镁作用的影响 鼠号体重(g)药量(ml/10g)给给药途径给药前表现给药后表现

实用药物学基础[试题集]

项目一 一、单选题 1、药物作用得概念就是: A.药物具有杀灭或抑制病原体作用 B.药物引起机体生理生化功能或形态得变化 C.药物对机体器官得兴奋或抑制作用 D.药物对不同脏器组织得选择性作用 E.药物具有得特异性或非特异性作用 2、受体激动药得特点就是: A.对受体有亲与力,有内在活力 B.对受体无亲与力,有内在活力 C.对受体有亲与力,无内在活力 D.对受体无亲与力,无内在活力 E.促使传出神经末梢释放递质 3、药物得半数有效量(ED50)就是指: A、达到有效浓度一半得剂量 B、与一半受体结合得剂量 C、一半动物出现效应得剂量 D、引起一半动物死亡得剂量 E、一半动物可能无效得剂量 4、药物与受体结合后,可能激动受体,也可能阻断受体,取决于: A、效价强度 B、剂量大小 C、功能状态 D、有否内在活性 E、效能高低 5、药物得安全范围就是: A、 ED95与LD5之间得距离 B、 ED50与LD50之间得距离 C、最小有效量与最小中毒量之间得距离 D、最小有效量与最大有效量之间得距离 E、 ED5与LD95之间得距离 6、以下有关不良反应得论述不正确得就是: A、副反应就是难于避免得 B、变态反应与药物剂量无关 C、有些不良反应可在治疗作用得基础上继发 D、毒性反应只有在超剂量下才发生 E、有些毒性反应停药后仍可残留 7、副反应就是在哪种剂量下产生得不良反应: A、最小有效量 B、治疗剂量 C、大剂量 D、阈剂量 E、与剂量无关

8、吗啡用于镇痛属于: A、对因治疗 B、对症治疗 C、局部作用 D、间接作用 E,补充治疗 9、青霉素治疗肺部感染属于: A、对因治疗 B、对症治疗 C、代替治疗 D、间接作用 E、补充治疗 10、A、B、C三个药物得LD50分别就是40mg/kg、40mg/kg、60mg/kg,ED50分别就是10mg/kg、20mg/kg、20mg/kg,口服比较三个药物安全性大小得顺序应为: A、A>C>B B、 AB>C D、 A>B=C E、 A=B>C 二、多选题 1.药物不良反应包括: A.副反应 B、毒性反应 C、后遗效应 D、停药反应 E、变态反应 2.关于效价强度得概念正确得就是: A、药物产生最大效应得能力 B、达到一定效应所需得剂量 C、反映药物本身得内在活性 D、反映药物与受体得亲与力 E、药物达到最大效应时得剂量 3.属于“量反应”得指标有: A.心率增减得次数 B、死亡或生存得动物数 C、惊厥与不惊厥得个数 D、血压升降得千帕 数 E、尿量增减得毫升数 4.有关量效关系得认识中正确得就是: A.药物效应得强弱与剂量有关B、量效曲线可以反映药物得效能与强度C、药物作用得强弱 可以用效价来表示D、效价就是指产生一定效应所需药物得剂量得大小E、效能就是临床较为常用得衡量药物作用强度得指标 5.受体得共同特性就是: A.与配体结合具有饱与性B、与配体结合具有专一性C、与配体结合就是可逆得D、与配体 之间具有高亲与力E、效应得多样性 6.药物得作用机制包括: A.对酶得影响B、影响生理物质转运C、影响核酸代谢D、参与或干扰细胞代谢E、作用于细 胞膜得离子通道 7.评价药物安全性得指标包括: A.LD50 B、ED50 C、LD50/ED50 D、TD5~ED95间得距离 E、LD50~ED50间得距离

实用药学词汇

Base adsorption 基质吸附率 实用药学词汇 1-NEP 1-NMP 2G- t3-CYD 2-HP- 3-CYD 5-NCP 5-NMP N -乙基吡咯酮 N -甲基吡咯酮 二 葡糖基- 2-羟丙基 5-羧基吡咯酮 5-甲基吡咯酮 -环糊精 -环糊精 Accelerated testing 加速试验 Acrylic acid resin 丙烯酸树酯 Active targeting preparation 主动靶向制剂 Adersive dispersion-type TTS 粘胶分散型 TTS Adhersive strength 粘附力 Adhesion Adhesives 粘附性 粘合剂 微粉硅胶 气雾剂 Aerosil Aerosol Aerosol of micropowders for inspiration Aethylis oleas Agglomerate Aggregation Air suspension Alarm clock Alcohol 油酸乙酯 聚 结物 聚集 空气悬浮法 闹钟 All-trans 乙醇 全反式 Alterntae addition method Amebocyte lysate Amorphous forms Angle of repose Antiadherent Antioxidants 吸入粉雾剂 两相交替加入法 变形细胞溶解物 无定型 休止角 抗粘剂 抗氧剂 防腐 表现溶解度 Antisepesis Apparent solubility 抑酞酶 乙基纤维素 水分散体 芳香水剂 阿仑尼乌斯方程 酯 无菌操作法 Aprotinin Aquacoat Aromatic waters Arrhenius 方程 Ascabin 苯甲酸 Aseptic technique Azone Azone Ball mill 氮酮 氮酮 球磨机

医药学基础知识总结

医药学基础知识 1、药物 医药专家认为:凡是用于预防、治疗、诊断人的疾病,有目的地调节人的生理机制,并规定有适应症和用法、用量的物质均属药物之列。药品,一般则特指经厂家生产加工后具有一定的使用价值与经济价值的商品药物。 药物具有两面性,既有可以驱除瘟疫造福于人类的一面,又有使用不当危害人类的一面,也就是说药物与毒物间无明显的界限。无数惨痛的教训告诫我们:滥用药物造成的危害,至今尚未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为了珍惜您的健康与生命,用药必须科学合理,切勿滥用。 2、中药、西药的划分 人类应用药物的历史悠久,其渊源可以溯至亘古时代。随着人类对自然界认识能力的不断提高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们不断地对药物进行开发研究和提高,尤其是化学药出现的近百年来;药物发展十分迅速,时至今日,药物已成为拥有数以万计的庞大家庭。 众多的药物如何分类呢?我国习惯上分为中药和西药两大类,而国际上通常以天然药物与合成药物分类。 天然药物是指那些取材于植物、动物、矿物;并经物理方法制成的药物。我国的中药多属于这一类,通常包括原药材、饮片(经加工炮制的药材)、传统中成药(丸、散、膏、丹等),新中成药(冲剂、口服液、片剂等)等。 合成药物是指通过化学方法制成的药物。我们所说的西药基本上属于这一类。主要包括合成药物、提取药物、生化制剂等。 中药是祖国医学中的魄宝,有着几千年的历史。只是在近百年,随着西方文化的传人,西方合成药物传入了我国,这才有了中、西药之分。 中、西药物并不完全分别等同于天然药物与合成药物,因为现在一些药物中既含有西药也含有中药,如速效感冒胶囊、感冒清、三九感冒灵等。而且现在许多中药新剂型是采用了现代的提取制备手段,很难确切说是中药还是西药。 3、药物体内过程 通过各种给药途径使药物进入体内后,一般都要经过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几个过程发挥作用并排出体外。药物的吸收、分布、排泄称为药物的转运。药物在体内发生的化学变化称为药物的转化或代谢。转运与转化统称为药物的体内过程。这两种变化往往是结合进行的,即药物在进行转运的同时发生了化学变化。药物的体内过程直接影响药物到达作用部位——浓度维持的时间,因而与药物的疗效和毒性有密切的关系。 (1)吸收也就是药物从用药部位进入血液循环系统的过程(静脉注射药物直接进入血液循环,没有吸收过程)。药物吸收不好,血中药物浓度就低,就难发挥疗效。影响药物吸收的因素很多,如药物的理化性质、给药途径、剂型、合并用药及机体生理功能、病理状态等等。 (2)分布药物进入血液循环后通过微血管壁而进入组织细胞发挥作用的过程叫分布。药物在组织内的分布并不一致,多数药物均以其自身的理化性质及各组织器官生理环境的不同而表现出差异。要注意少数药物因集中分布在某一器官,如汞、铅、锑在肝脏和肾中分布较多,可以引起蓄积现象,会导致许多器官的损害或危及生命。 (3)代谢多数药物进入人体后,在发挥治疗作用的同时通过氧化、还原、分解、结

级实用药物学基础实验报告单

201 年月日 姓名系专业班级实验地点 课程《实用药物学基础》题目实验一实用药物学基本知识与基本操作 一、动物捉拿及固定方法 小白鼠 右手抓住其尾部放在鼠笼盖铁纱网上,用左手拇指及食指沿其背部向前抓起颈背部皮肤,并以左手的小指、无名指固定其尾部,便可将小鼠固定在手上。 大白鼠 用右手提起尾部,放在粗糙面上,左手的拇指和食指捉其头部,其余三指夹住背腹部即可固定。 二、动物的给药方法 小白鼠 灌胃法(i.g.):以左手固定小鼠后,使其腹部朝上,颈部伸直。右手持配有灌胃针头的注射器,自口角插入口腔,再从舌面沿上腭进入食道。小鼠灌胃容量一般为0.1~0.3m1/10g。 腹腔注射(i.p.):以左手固定小鼠,方法同灌胃,右手持注射器,取30度角将针头从下腹部向头端刺入腹腔。进针部位不宜过高,刺入不宜太深,以免伤及内脏。小鼠腹腔注射量一般为0.1~0.3ml/l0g。 皮下注射(s.c.):用左手固定小鼠后,右手持注射器于拇指和食指捏起的皮肤处进针即可。 【思考题】 1、小白鼠捉拿注意事项。

201 年月日 姓名系专业班级实验地点 课程《实用药物学基础》题目实验二不同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实验目的】观察不同给药途径对硫酸镁作用的影响 【实验材料】 器材:粗天平、lml注射器、小鼠灌胃针头等。 药品:15%硫酸镁(含水)溶液。 动物:体重相近的小白鼠2只。 【方法与步骤】 取小鼠2只,分别称重标记。一只由腹腔注射10%硫酸镁溶液0.2ml/l0g;另一只用同样剂量的硫酸镁灌胃。分别将两鼠置小笼中,观察其表现有何区别。【实验结果】 记录于填入下表。 不同给药途径对硫酸镁作用的影响 鼠号体重(g)药量(ml/10g)给给药途径给药前表现给药后表现 1 2 【注意事项】 1.掌握正确的灌胃操作技术,不要误插气管或插破食管,前者可致窒息,后者可出现如同腹腔注射时的吸收症状,重则死亡。 2.注射后作用发生较快,需留心观察。 【思考题】 给药途径不同时,药物的作用为什么有的会出现质的差异,有的则产生量的不同?

实用药学服务习题集

《实用药学服务》习题集 一、单项选择题 1.以下所列“全球药师追求的目标”中,最正确的是 A.实施全程化的药学服务 B.及时保障临床药品供给 C.提高药师在医疗体系中的地位 D.实施以患者为中心的药学服务 E.参与临床用药实践,促进合理用药 2.以下有关“药学服务PC”的叙述中,最正确的是 A.PC是药师应用药学知识向用药患者提供的服务 B.PC是药师应用药学知识向患者提供直接的服务 C.PC是药师应用药学知识向患者提供负责的服务 D.PC是药师应用药学知识向患者和社会公众提供服务 E.PC是药师以提供信息和知识的形式,满足公众与药物使用有关的某种特殊需要3.“药学服务具有很强的社会属性”其中的含义是指“药学服务的对象” A.限于住院患者 B.限于门诊患者 C.限于家庭患者 D.限于社区患者 E.涉及全社会使用药物的患者 4.以下有关‘体现药学服务的效果’的叙述中,最正确的是 A.可协助规范医师的处方行为 B.可预测潜在的药品不良反应 C.有助于研究药物的作用机制 D.可确认患者存在的或潜在的病症 E.提高药物治疗的安全性.有效性和经济性 5.药师在接受护士咨询时,应重点关注的内容是 A.药品经济学知识 B.药物制剂的等效性 C.药品的生产厂商和批号 D.药品在人体内的药动学参数 E.注射剂的配制、溶媒、浓度和滴速 6. 以下所列药学服务的对象中,药学服务的重要人群是 A.患者 B.广大公众 C.药品消费者 D.医护人员 E.特殊体质者、小儿、老年人及哺乳期妇女等 7.以下所列项目中不是药历的格式和内容的是 A.患者病历 B.患者基本情况 C.患者用药记录 D.患者用药结果评价 E.药师对药物治疗的建设性意见 8.以下所列术语中,最正确描述“现代药学发展史上的第三阶段的特征”的是 A.药物创新 B.剂型改革 C.实施药学服务 D.参与临床用药 E.保障特殊患者用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