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学理论与语言事实
语言学概论期末复习(1)

导言一、名词解释1、历史比较语言学——语言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地发展变化。
一种语言会演变为数种语言。
就是同一种语言也有不同的发展阶段。
研究这类语言发展变化规律的学科称作历史语言学。
历史语言学采用的主要方法是对不同语言或同一种语言的不同发展阶段作比较分析。
运用这种比较方法研究语言历史演变的学科称为历史比较语言学。
历史比较语言学的诞生使得语言学从其他学科的附庸转变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2、历时语言学——历时语言学研究语言发展的历史,观察一种语言的各个结构要素在不同发展阶段的历史演变。
3、共时语言学——共时语言学以同时的、静态分析的方法,研究语言相对静止的状态,描写分析语言在某一时期、某一阶段的状况。
4、个别语言学——个别语言学以一种或几种具体语言为研究对象。
5、一般语言学——一般语言学也叫普通语言学,以人类使用的所以语言为研究对象,是语言学的重要的理论部分,是在人们对各种具体语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同时又对个别语言学的研究有指导作用。
6、内部语言学——内部语言学主要着眼于语言本身内部要素的研究。
7、外部语言学——外部语言学主要着眼于语言与外部要素的关系,如语言与社会、文化、民族、哲学、心理、思维、生理等因素的关系。
8、宏观语言学——宏观语言学以整个语言体系为研究对象。
9、微观语言学——微观语言学以语言的局部变体为研究对象,如以结构的变体、社会的变体为研究对象,也就是以某一语言体系的局部为研究对象。
10、理论语言学——理论语言学主要是对研究对象进行理论研究,概括语言事实,形成科学原理。
理论语言学是语言学的主体部分、理论基础,它包括对具体的、个别的语言的研究和各种语言的综合研究。
11、应用语言学——应用语言学一般是用理论语言学的原理来解决各种实际问题,如语言教学、人工智能、机器翻译、辞典编纂、语言障碍的治疗等。
近年来人们也把从应用的角度对语言展开的各种研究称为应用语言学。
12、《梵语语法》——公元前4世纪巴尼尼(Panini )《梵语语法》,是世界最早的语法著作。
语言学语言学理论与语言分析

语言学语言学理论与语言分析语言学:语言学理论与语言分析语言是人类沟通和表达思想的工具,它是文化的核心,也是人与人之间互动的基础。
语言学作为一门研究语言的学科,涉及声音、词汇、语法和意义等多个层面。
本文将从语言学理论和语言分析两个方面展开讨论。
一、语言学理论1. 结构主义语言学结构主义语言学强调语言结构的重要性,它将语言视为一种符号系统,通过分析语言的组织方式和规则来理解其意义。
其中,最著名的研究成果之一是弗洛伊德·德·索萨的语音学理论,他提出了音素的概念,并通过比较语言中不同音素的区别来揭示其语音系统的规律。
2. 生成语法生成语法是一种从输入(语法)到输出(句子)的映射关系。
它试图通过分析句子的结构和生成规则来解释语言的组织方式。
著名的生成语法理论家诺姆·乔姆斯基提出了生成语法的核心概念:深层结构和表层结构。
深层结构指句子的语义内容,表层结构则是句子的语法形式,两者通过转换规则相互联系。
3. 语用学语用学研究语言在实际交际中的运用和意义生成。
它关注的是话语背后的意图和上下文对人们理解的影响。
语用学理论探讨了言外之意、指示、言辞行为和交际策略等问题,帮助人们更准确地理解和运用语言。
二、语言分析语言分析是对具体语言材料进行的细致解读和研究,旨在了解语言的运作规律和表达方式。
1. 语音分析语音分析关注语言的声音部分,研究语音单元和语音规则。
通过分析语音的音素、音位等特性,可以揭示语言的语音系统。
2. 词汇分析词汇分析研究词汇的组织和意义。
词汇是语言的基本单位,通过分析词汇的内部结构、义项和语义关系等,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词汇。
3. 句法分析句法分析关注句子的结构和组成成分之间的关系。
通过分析句子的层次结构、短语结构等特点,可以揭示句子的语法规律和句法关系。
4. 话语分析话语分析考察的是真实语言使用情境中的不同因素对意义产生的影响。
通过研究语言交际过程中的语用信息、语境和上下文,可以揭示话语的意图和实际含义。
语言学基础知识

语言学基础知识语言学是一门探索语言现象和语言规律的学科,它涉及语音、语义、语法、语用等多个方面,对研究和理解语言的发展和使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语言学的基本概念、分类及其相关理论,以帮助读者初步了解语言学的基础知识。
一、语言学的定义和概念语言学可以被定义为研究语言现象的学科,它涉及语言的结构、功能、历史、变化等多个方面。
语言是人类交流、表达思想与情感的重要工具,而语言学的目的就是通过观察、分析和解释语言的规律,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语言的本质和运作方式。
语言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语音、语义、语法和语用等多个方面。
语音学研究语言的音素、音节、音调等音声特征;语义学研究语言的意义和词汇的搭配规律;语法学则研究语言的句法结构和短语组织;语用学则关注语言的使用及其在特定语境中的意义。
二、语言学的分类根据研究的层面和对象的不同,语言学可以分为多个不同的分类。
以下是其中几个主要的分类。
1.应用语言学:应用语言学是指将语言学的理论和方法应用于实际语言问题的研究领域。
这包括语言教学、翻译研究、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等方面。
2.历史语言学:历史语言学研究语言的发展和演变。
它通过比较不同时期和地区的语言形态、语法、词汇等,揭示语言的历史变化规律。
3.形态学:形态学研究词汇的内部结构和构词规律。
它关注词的形态形式、词根、词缀等,以及它们在句中的使用方式和句法功能。
4.句法学:句法学研究句子的结构和组成。
它关注词与词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按照一定规律组合而成的短语、从句和主句等句法单位。
5.语音学:语音学研究语言的音素、音节和音调等音声特征。
它通过观察和描述语言的发音规律,揭示不同语言之间的音位差异和音变规律。
6.语义学:语义学研究语言的意义和词汇的表义关系。
它关注词语之间的意义关联和句子的语义结构,帮助我们理解语言中的暗示、隐喻和逻辑关系。
三、语言学的相关理论1. 结构主义:结构主义是20世纪初发展起来的一种语言学理论,强调语言的内在结构和规律。
语言事实名词解释

语言事实名词解释
语言事实是指在实际的语言使用过程中所观察到的语言现象和语言规律。
语言事实是通过对大量真实的语言材料进行观察和分析而得出的。
这些材料可以包括口语、书面语、方言、语料库等。
通过对这些材料的研究,语言学家可以发现语言的语音、词汇、语法、语用等方面的规律和特点。
语言事实是语言研究的基础,它为语言学家提供了实证依据,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语言的本质和功能。
同时,语言事实也为语言教学提供了重要的参考,教师可以根据语言事实来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
需要注意的是,语言事实并不是绝对的,它受到时间、地域、社会文化等因素的影响。
因此,在进行语言研究和语言教学时,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以确保研究和教学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语言学理论名词解释

语言学理论名词解释导言1.语言学:以语言作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独立科学。
2.专语语言学:以某一种具体的语言为研究对象的语言学。
它包括共时语言学和历时语言学两种。
总之,专语语言学只研究某一种语言。
3.共时语言学:语言研究的一种方法,从一个横断面描写研究语言在某个历史时期的状态和发展。
4.历时语言学:语言研究的一种方法,集中研究语言在较长历史时期中所经历的变化。
5.普通语言学:以人类一般语言为研究对象,研究人类语言的性质、结构特征、发展规律,是综合众多语言的研究成果而建立起来的语言学,是语言学的重要理论部分。
6.语文学:是为给古代文化遗产——政治历史文学等方面的经典书面著作作注释,目的是使人们可以读懂古书的一门尚未独立的学科。
7.“小学”:中国传统的语文学,围绕阐释和解读先秦典籍来展开研究,从而诞生了分析字形的文字学、研究字音的音韵学、解释字义的训诂学,因此又被人们称为经学的附庸。
8.应用语言学:研究语言学的应用的学科,实际上是一种交叉学科,是相关学科的学者将语言学的基本原理同有关学科结合起来研究问题而产生的新的学科。
9.历史比较语言学:语言学中一个重要的部门,它以历史比较法为基础,研究语言的亲属关系。
它为现代语言学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是语言学走上独立发展道路的标志。
第一章语言的社会功能1.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是人类作为必不可少的思维工具和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来使用的一种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
2.说话:运用语言跟人们交流思想的行为,本身不等于语言。
3.言语:是对语言的运用,它有两个意思:一是指人的说和写的过程,是人的一种行为,叫言语活动,也叫言语行为;一是指人说出来的话,写出来的东西,也叫言语作品。
4.交际工具:人类交际活动所使用的工具。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此外,身势等伴随动作是非语言的交际工具;旗语之类是建立在语言、文字基础上的辅助性交际工具;文字是建立在语言基础之上的一种最重要的辅助交际工具;5.思维:是认识现实世界时的一种动脑筋的过程,也指动脑筋时进行比较、分析、综合以认识现实的能力。
语言学的理论发展与实践

语言学的理论发展与实践语言学是研究语言的科学,其理论发展与实践推动了人类语言学研究的进步。
本文将从语言学理论发展与实践两个方面分享一些有趣的发现和见解。
语言学理论发展语言学理论发展起步于19世纪,随着社会对于语言的关注度提高,对语言的研究逐渐深入。
最初的语言学家们重视语音和词汇的研究,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逐渐开始更深入地研究语法和语义。
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重要的理论。
世纪之交,威廉·德鲁费斯(William Dwight Whitney)提出了几种语言学理论,如贝尔曼发音学(Bellman phonetic system),用以研究语音特征;结构语言学和结构主义语言学,主要研究语音和文法的结构和规则。
西班牙语言学家何塞·奥辛斯基(JoséOrtega y Gasset)也在20世纪初期提出了著名的“可逆性定理”(the theorem of reversibility),对原声语言和书面语言的相互补充关系给出了重要的认识。
20世纪中叶,语言学理论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瓦登泽·马蒂耶松(Vladimir Propp)进一步发展了结构主义理论,提出了对于叙事结构的完整理论;诺姆·钱姆斯基(Noam Chomsky)提出了生成语法的概念,并且将语言的研究重心转向语法结构的生成过程。
他的理论被广泛应用于人工智能和计算机语言处理领域。
语言学实践语言学的实践涉及到语言学知识的应用,在语言的学习和交流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下面我们将从语言学实践的两个方面来谈及其重要性。
教育领域语言学在语言教育领域的应用,如外语教学和母语教学等,是其实践领域中最为广泛和重要的部分。
外语教学中,语言学对于语音、语法和语态等方面的研究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语言;同时,文化差异也是语言学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不同文化。
母语教学中,语言学研究了语言学习和语法知识的各个方面,我们可以通过这些研究来更好地处理母语的教学。
语言学与语言教育教案 语言学理论与语言教学方法

语言学与语言教育教案语言学理论与语言教学方法一、引言语言学作为一门学科,致力于研究语言的结构、功能和演化规律。
语言教育则是利用语言学的理论和方法,对语言进行教学和学习的过程。
本文将探讨语言学与语言教育的关系,并提供相关的教案和教学方法,帮助教师更好地实施语言教育。
二、语言学理论与语言教学方法1. 语音学和发音教学语音学研究语言的语音结构和音位系统,而发音教学则关注学习者如何正确地发音。
教师可以利用练习口型、舌位和声音的方式,帮助学生纠正发音错误,并进行模仿练习。
2. 语法学和语法教学语法学研究语言的句法结构和词义关系,而语法教学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语法规则。
教师可以通过分析句子结构、讲解语法规则和进行语法练习,提高学生的语法意识和运用能力。
3. 词汇学和词汇教学词汇学研究词汇的构成和含义,而词汇教学旨在帮助学生扩大词汇量和正确运用词汇。
教师可以通过词汇卡片、记忆技巧和词汇游戏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词汇掌握和运用能力。
4. 语用学和交际教学语用学研究语言的使用场景和交际功能,而交际教学旨在帮助学生流利地运用语言进行交流。
教师可以通过角色扮演、情境对话和语言任务等方式,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和语用意识。
5. 语篇学和写作教学语篇学研究文本的结构和连贯性,而写作教学旨在帮助学生提高写作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写作框架、文本分析和写作练习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写作思维和写作技巧。
三、语言学与语言教育的关系语言学与语言教育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语言学提供了语言教育的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为语言教育的实施提供了指导;而语言教育则应用了语言学的理论和方法,促进了语言学的研究和发展。
语言学的研究成果可以指导语言教育的实践。
通过对语言结构、语义和语用等方面的研究,语言学可以帮助教师了解语言的本质和运用规律,从而开展科学有效的语言教育活动。
同时,语言教育的实践也为语言学研究提供了实证材料和验证机会。
通过对语言教育过程的观察和分析,语言学家可以发现语言现象的规律和变化趋势,进一步推动语言学的发展。
5-1幼儿园语言学习理论与实践

5-1幼儿园语言学习理论与实践5-1 幼儿园语言研究理论与实践引言幼儿园是培养孩子语言研究能力的重要阶段。
本文将探讨幼儿园语言研究的理论与实践,旨在帮助教师们更好地指导幼儿的语言发展。
语言研究理论1. 得语言理论得语言理论认为,幼儿研究语言的过程类似于母语得过程,是一种自然而然的能力。
教师在幼儿园应提供丰富的语言环境和亲子互动,让孩子通过自主探索和模仿来得语言。
2. 社会交互理论社会交互理论认为,语言研究是通过社交互动和交流来实现的。
在幼儿园中,教师应创造各种社交机会,鼓励幼儿与他人进行对话和合作,以促进他们的语言发展。
3. 认知发展理论认知发展理论认为,幼儿的语言研究与其认知能力的发展密切相关。
幼儿园教师应根据幼儿的认知水平,设计适合他们的语言研究任务和活动,帮助他们提高语言能力。
语言研究实践1. 提供丰富的语言环境幼儿园应提供充满语言研究机会的环境,包括丰富多样的图书、玩具和游戏。
教师可以通过展示图片、讲故事等方式,激发幼儿的语言兴趣和表达欲望。
2. 鼓励语言交流教师应鼓励幼儿之间的语言交流,例如组织小组活动、角色扮演等。
同时,教师也要积极参与幼儿的对话,引导他们正确使用语言,并给予积极的反馈和鼓励。
3. 创设情境和角色扮演通过创设情境和角色扮演的方式,教师可以激发幼儿的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
例如,搭建一个医院角色扮演区域,让幼儿扮演医生、护士等角色,通过模拟对话提高他们的语言能力。
4. 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如音频、视频等,辅助幼儿的语言研究。
通过播放儿歌、英语动画片等,可以帮助幼儿研究语音、词汇等基础知识。
结论幼儿园语言研究理论与实践需要结合得语言理论、社会交互理论和认知发展理论。
通过提供丰富的语言环境、鼓励语言交流、创设情境和角色扮演,以及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等策略,可以有效促进幼儿的语言发展。
教师们应根据幼儿的个体差异和发展水平,灵活运用这些策略,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语言研究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7语言学理论与语言事实徐烈炯在理论与事实之间存在着一种叫做张力的东西,这种东西正是推动科学发展的动力,这在一般科学领域是这样,在语言科学研究中也是如此。
认真思索一下如何在语言学科学自身发展的过程中不断缓解语言理论和语言事实之间的张力,在两者之间寻求平衡,对当前我国语言学界来说,应该说已经成了件非得下力气谈论谈论不可的事了。
在我们的语言学界里似乎有一种不太好的倾向可称为 唯理论 ,表现为片面追求理论创新或者齐整,不愿花力气发掘事实,唯恐理论被推翻,在进行理论建树时,对明明同理论相悖的反例听而不闻、视而不见;另有一种不太好的倾向可称为 唯实论 ,表现为对理论不屑一顾,认为搞理论是雕虫小技,唯有拿出事实才过硬。
本文想通过围绕着 自己 这个小小的反身代词研究中所发生过的讨论,探讨以下如何正视和解决语言学理论和语言事实间的张力问题,尤其是语言学理论在认识和发现语言事实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语言学研究方法语言事实与语言理论自己反身代词1.应当怎样看待语言学理论与语言事实的关系?在当前中国语言学界,这的确是一个具有现实意义的重要问题。
对两者关系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已经不容易,在两者之间谋取平衡,更加难做到。
所谓平衡,是指整个语言学界宏观上既发展理论又发现事实,宏观平衡。
每个从事研究的个人当然可以根据个人兴趣有所侧重。
一种不好的倾向是片面追求理论创新或者齐整,不愿花力气发掘事实,唯恐理论被推翻,对已经发现的反例视而不见,不予尊重。
另一种不好的倾向是不掌握理论又不愿意去学,妄说搞理论是雕虫小技,唯有拿出事实才过硬。
这两重倾向都应该反对。
先有理论还是先有事实?有人会不加思索地说:当然先有事实,理论只能在事实的基础上总结出来。
这是哲学上的归纳法。
这种方法论在不少语言学家的头脑中根深蒂固。
他们认为收集事实比建立理论重要,没有事实就没有理论。
其实事实并不那么简单。
回顾当代科学发展,可以看到当科学家提出光的性质、物质构造、遗传基因等等假说之后,才发现了许许多多原来不知道的事实。
任何一门学科中的所谓事实,都不仅仅是指人人可以耳闻目睹的现象。
一千年以前,人与人之间当然也存在着基因的差别,但是在遗传学理论发展到一定高度之前,这种差别是不可能为人们所发现的。
人与人之间除了肤色、血液类型、基因等差别外,一定还有其他区别,不过在目前的理论水平上,有些事实暂时还没有发现而已。
对事实的描述几乎可以是无穷无尽的,而哪些事实有价值,往往取决于理论。
这些都是科学哲学上的浅显道理,科学家都是知道的,语言学家也应该接受。
这里不多谈科学哲学,只举一个具体例子来展示近十多年来如何通过语言学理论研究发现了许许多多本来不知道的汉语事实,目的是想说明有些语言学理论虽然起源于对外国语言中某些现象的观察,最终却可以深化对汉语事实的认识。
2.不妨举个例子说说现代外语1997年第3期(总第77期):26-32页Lin g uistic T heories and Lin g uistic FactsXu Lie j ion gThere is alw a y s a t ension betw een t heories and fact s.This is true in science,so is it true w it h linguist ics.What propels t he advancement of science and the progress in linguistics is just this ten sion betw een theories and fact s or rather the formulation of a theor y and g eneralization of facts. Whenever such a tension com es,tw o conflictin g tendencies w ould show u p in the lin g uistic commu nity in China:one can be characterized as"t heory for t heory's sake",t he other"f act for f act's sake".In t he former case,a lin g uist w ould be f ound indul g ed in a p er p etual p ursuit of theoretical creat ions and loft y abstractions,w ith a p rofessional fear of counter_fact s w hereas in the latter case,a linguist w ould be found over_committed w it h t he collection,generalization and induction of linguistic facts,w it h litt le care of w hat is going on in the theoretical w orld.Neit her of the tw o is t he right att itude since t he y bot h i g nore the contribution of the tension to the p ro g ress of science.How ever, as t he st ate of t he art in the f ield of Chinese linguistics indicates,w hat prevails in the communit y is the tendency to overlook theories and the unaw areness of the paradigm atic significance of linguistic theories in discoverin g lin g uist ic facts:the y sim p l y believe that lin g uistic fact s are alw a y s there read y for them t o collect and analyze,w it hout realizing that t heories provide new tools,new inst ruments, new insights,w ithout w hich no new facts can be detected.T he present essay offers a story of the st udies of the Chinese reflexive zi j i in the ho p e of arousin g the awareness of t he methodolo g ical problems encountered by linguists in general and Chinese linguists in particular.Decades of the st udy of Chinese reflexive ziji show s that more and more new linguist ic fact s and insight ful understandings of t he old f acts are ins p ired b y the lin g uist ic t heories.Keyw ords:linguistic m ethodology,linguistic theory and f acts,ziji,reflexives28徐烈炯要举的例子是:如何确定汉语中反身代词所指对象。
汉语语法书和传统文献中对反身代词的论述少得可怜。
先列举一些当代文献上记载的与反身代词的用法和解释有关的事实。
出处恕不一一列举。
当单句中的主语和宾语指同一对象时,宾语用反身代词,而主语不用。
(1)a.他吹嘘自己b. 自己吹嘘他两个成份指同一对象成为共指(co_reference),不指同一对象称为异指(count er_reference)。
介绍这两个术语是为了下文叙述方便。
传统语法书里未必提(1)]这类现象,也许是认为道理太简单:反身代词只能随后,不可领先。
然而,许多例子说明这一结论是错误的。
(2)为了自己的利益,谁也阻挡不了他这句中 自己 和 他 共指,而 自己 位于前面。
在单句中,处于宾语位置上的反身代词与主语共指,而处于宾语位置上的人称代词不与主语共指。
(3)a.张先生批评自己b.张先生批评他宾语位置上,反身代词和人称代词并不互补,有时可以替换。
(4)a.张先生承认自己错了b.张先生承认他错了(4b)中的 他 可以指别人,但也可以指张先生本人。
这时(4b)的意思和(4a)完全一样。
在这一点上汉语和英语不同,英语中基本上没有相当于(4a)的句子。
当反身代词与某个名词词组共指时,一般情况下是与该词组的中心成份共指,不与其修饰成份共指。
(5)张先生的朋友批评了自己这句话的意思是张先生的朋友作了自我批评,而不是张先生作了自我批评。
当中心成份不可能与反身代词共指时,其他成份有可能与它共指。
(6)张先生的阴谋反而害了自己汉语中反身代词一般指人不指物,(6)中的 自己 不可能与 阴谋 共指,就可能与 张先生 共指。
在这一点上,汉语也与英语不同,在英文中找不到与(6)相对应的用反身代词构成的句子。
问题不仅仅在于指人和指事物的区别。
请看以下两个句子:(7) a.张先生的爸爸的阴谋被自己的朋友识破了b.张先生的爸爸的钱被自己的朋友偷走了两个句子的句法结构相同。
(7a)中识破阴谋的只能是爸爸的朋友,不是张先生的朋友;而(7b)中偷钱的可能是爸爸的朋友,也可能是张先生的朋友。
这两个句子中的 张先生 和 爸爸 都不是中心成份,而又都指人。
反身代词在(7a)和(7b)所指不同,一定还有其他因素在起作用。
有不少研究反身代词的语法学家认为,汉语中的反身代词只能与主语共指,不可与其他成份共指。
典型的例子是:(8)a.小张不肯告诉小李自己的分数b.老师不肯告诉学生自己的分数(8a)中的分数是小张的分数,不是小李的分数;(8b)中的分数是老师的分数,而不是学生的分数。
老师语言学理论与语言事实29把自己的分数告诉学生,这种情况事实上不大可能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