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夫之对明代诗歌选本的批评_以_唐诗品汇_古今诗删_诗归_为例_陈勇
以雅为尚——从《明诗评选》看王夫之的诗学复古观

知. k 【 ] P 3 ) . 1 ( 8 1
“ 以平 情 论 之 , 地 天 才 自出公 安 下 ; 义 之 旨, 要 北 六
亦 堕一偏 , 得如公 安之 大全 。至于 引情 动思 , 深 不 含 出显 , 胫 臂 , 规宇 , 俗劣 , 襟 度 , 出于 竟 陵 分 立 驱 安 高 者 , 啻 华 族 之 视 僧 魁 。此 皇 明 诗 体 三 变 之 定 论 不
也。 ( ” 同上 ) 三 家 的评 价判 然 可 分。对 公 安评 价 对
齐 梁 为准 , 言以十 九首 为准 , 五 四言 以 三百 篇 为准 。
较 高的原 因之 一 在 于 中 郎无 意 开宗 立 派 , 初 非 即“
创 获” 与 他反 对 开 宗 立 派 的观 点 正相 合 。原 因之 ,
作者简介 : 尹玲玲( 9 5一 ), , 17 女 山东 日照人 , 苏州大学文学院博 士研究 生 , 阜阳师范学 院文学院讲师, 研究方 向为明清诗文 。
① 所 引 诗 歌 评 语 皆 出 自王 夫 之 . 山全 书 [ ] 长 沙 : 麓 书 社 ,9 6年 版 。 船 C. 岳 19 l 3
一
治病 , 陵 如吉祥 寺 香油 梳 发 , 皆专 门套 子 货 , 竟 要 但 解 作 教师 也 。①( 八 夏 言 《 中寓 直 记 事 》 ” 卷 苑 评语 )
就三 家 来 说 , 为 三家 “ 吴 、 认 如 越争 霸 , 秋 之 所 必 春 略 , 角 虚争 , 蜗 徒劳 而 已。 ( 四李 梦 阳《 青石 子 》 ”卷 赠
评价 , 源 于他 以雅 为 尚的复 古观 。 来
一
汉语言文学古代文学考试复习题

汉语言文学古代文学考试复习题一、填空题1.曹魏时著名文论家___________在《典论.___________》中提出了"文以___________为主"的著名论断。
2.曹丕在《典论.论文》中提出了文体的"四科八种"说:"夫文本同而末异,盖奏议宜雅,___________宜理,铭诔尚实,___________欲丽。
"3.曹丕《典论.论文》说:"夫人善于自见,而文非一体,___________ ,是以各以所长,___________。
"提出了作家的才能和文体的性质特点之间的关系,并批评了文人相轻的缺点。
"4.晋代文论家___________在《文赋》中提出了"___________ "说,强调了诗歌的抒情作用,打破了诗歌的抒情受传统诗教的束缚。
5.陆机《文赋》把文体分为___________类,并具体概括了其风格特征,其中提出了"诗___________而绮靡","赋___________而浏亮"。
可以看出他对文学艺术的两个重要特征:感情与形象有了极为深刻的认识。
6.刘勰在《文心雕龙.风骨》篇中"风骨"一词的含义历来众说纷纭,教材认为:"风"当是一种表现得鲜明爽朗的___________;而"骨"则当是一种精要劲健的___________。
7.教材指出:《文心雕龙.体性》篇提出的"体性"的概念,讲的是文学作品的___________风格与作家的___________之间的关系。
8.教材指出:刘勰认为文的实质是:___________是其内容,___________是其表现形式。
9.钟嵘《诗品》把五言诗人分为两个大的系统,以《诗经》和《楚辞》分别为其源头,风、骚并举,而《诗经》的系统又分为《___________ 》《___________》两系,探源溯流,评价深刻精到。
评价王夫之说苏轼“除却书本子,更无诗”的含义

评价王夫之说苏轼“除却书本子,更无诗”的含义王夫之的“除却书本子,则更无诗”批判的是苏轼的诗歌有掉书袋嫌疑。
但是王夫之的评价有失偏颇,苏轼确实“以文为诗”,但他有自己的才情和独创性。
具体表现在:(1)以文为诗和以才情为诗是苏诗的显著特色之一苏轼有意识地以议论入诗,将对事物的形象感受与哲理思考结合起来。
苏轼对社会现实的看法和对人生的思考都毫无掩饰地表现在其文学作品中,其中又以诗歌最为淋漓酣畅,在二千七百多首苏诗中,干预社会现实和思考人生的题材十分突出。
苏轼对社会现实中种种不合理的现象抱着“一肚皮不合时宜”的态度,始终把批判现实作为诗歌的重要主题。
如《题西林壁》“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在这些诗中,自然现象已上升为哲理,人生的感受也已转化为理性的反思,尤为难能可贵的是,诗中的哲理是通过生动、鲜明的艺术意象自然而然地表达出来。
(2)丰富的比喻,奇妙的想象,展示了引人入胜的魅力如《百步洪》中连用七喻描摹奔水:“有如兔走鹰隼落,骏马下注千丈坡。
断弦离柱箭脱手,飞电过隙珠翻荷”,真正做到了妙喻连生。
苏诗的用典稳妥精当,且浑然天成,达到了如水中着盐的妙境。
例如他作诗安慰落第的李廌“平生谩说古战场,过眼终迷日五色”,就堪称用典精妙的范例。
(3)敏锐细致的观察力与出色的文字表现力哪怕仅是平凡的事物,一经其手写出,就给人以触处生春之感,如《汲江煎茶》“忽然生鳞甲,乱我须与眉。
散为百东坡,顷刻复在兹”,显示出驾驭题材的非凡能力。
有必达之隐而无难显之情的表现能力。
(4)丰富的才情和卓绝的胆识勤奋创作,展示多种诗体得心应手,能够自由的驾驭。
如《南园》“春畦雨过罗纨腻”,脍炙人口。
苏诗兼备各体,而以七言为擅长,且风格多样,七绝清丽精美,如“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5)刚柔相济的艺术风格苏轼对诗歌风格主张兼收并蓄。
苏轼尤其重视两种互相对立的风格的融合,所以在评论他人诗文时提出了“清远雄丽”、“清雄绝俗”的术语。
王夫之对明代诗歌选本的批评——以《唐诗品汇》、《古今诗删》、《诗归》为例

船 山学 刊
C un a u  ̄ has n om h J
No , 0 1 .4 2 1
( t0 . ) r .t 8 s t No 2
王 夫 之 对 明 代 诗 歌 选 本 的 批 评
— —
以《 唐诗品汇》《 、古今诗删》《 、诗归》 为例
古思潮 的产 物 。 于七 子派 的诗 学 主张 , 向被概 对 一
有理 贾 岛 五律 2 2 思致 清苦
O
郊寒 岛瘦 ,其寒 瘦 皆粪土也。
括为“ 诗必盛唐 ” 其实 ,诗必盛唐” 。 “ 只是就律诗而 言。 至于古体诗 , 七子派仍尊汉魏 , 如李攀龙《 选唐 诗序》 :唐无五言古诗有其古 诗。 [ 云 “ ” 于此 , 9 1 王
4 . 0.
《 唐诗 品汇》
《 唐诗评选》 评语
诗人 诗体 数 量 评语 数量
二 、 夫之对 《 王 古今诗 删》 的批评
韩愈 七古 2 0 有气骨 0 迫露 苍蟪 ,剥 削 3 诗理 。 孟郊 五古 5 诗穷而 0 1
李攀龙编选的《 古今诗删》 是明代七子派复 ,
岑 参 五古 3 奇逸 1
2 高岑削 匠瞌 好手, 亢 爽自 命滑之 气格, 止是 2 铺} 血, 蓬 { 附 粗 茸
收稿 日期 :0 10 — 7 2 1- 4 0
作者简介: 陈
。 .
勇 (9 8 ) 男 , 肃 通 渭 人 , 17 一 , 甘 兰州 交 通 大 学 文 学 与 国 际汉 学 院 讲 师 。
从上表可以看 出,二者对上述诗作风格的体 夫之十分同意且走得更远。 :五言之制 ,衰于 如 “ 认有相 同之处 , 如高适之“ 气骨”郊 岛之 “ , 寒瘦 ” , 齐 , 绝于 梁 , 几 而大裂 于唐 , 历下 之言非过激也 。” ㈣ 但对其的评价却迥然有异议 。 上述诸诗人高楝 以 在选诗上 , 王夫之否定唐五言古诗的态度更加 明
王夫之对杜甫诗歌的评论

王夫之对杜甫诗歌的评论“名理之学”即今天所谓哲学,诗学也是其中应有之义。
我们看待王夫之的诗学思想要从时代的角度去思考,如果将王夫之还原到明末清初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中则可以发现,王夫之对杜甫的否定,体现了他对明代诗学的反思。
在此前提下,王夫之对只知学杜却不能正确学杜的明代诗人多有批评,由此对杜甫也有诸多负面评价。
这些评价有其特殊的文化背景,有的评价特别是对明代学杜之风的批评,也确能见出王夫之独到的诗学眼光和意在扭转旧学风的担当意识。
一、杜诗“摆忠孝为局面”二、杜甫开启了俗诗的大门王夫之评明代顾开雍《游天台歌》时借题发挥道:“青莲、少陵,是古今雅俗之一大分界也。
假青莲以人古,如乘云气,渐与天亲;循少陵以人俗,如瞿塘放舟,顷刻百里,欲挨棺维墙更不得也。
”李、杜比较论自唐代就有,但从雅、俗角度区分李、杜者,且将其当作雅俗古今分界线的,王夫之当属第一人。
其用意在于,杜甫是后世众俗之源,学杜就是学俗,是没有出路的。
王夫之把杜甫放在诗歌史上,多处指出杜诗开启了诗歌走下坡路的征程。
如借评杨基《客中寒食有感》云:“诗降而杜,杜降而夔府以后诗,又降而有学杜者,学杜者降而为孟载一流。
”这里涉及如何评价杜诗艺术的问题。
王夫之对杜甫诗歌多有贬斥之辞,认为许多诗过于直露。
如:“杜陵败笔有‘李填死岐阳,来填赐自尽’、‘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一种诗,为宋人谩骂之祖,定是风雅一厄。
”又如:“《新婚别》尽有可删者,如‘结发为妻子’二句,‘君行虽不远’二句,‘形势反苍黄’四句,皆可删者也。
《垂老别》‘忆昔少壮日’二句,亦以节去为佳。
言有余则气不足,《裕高》《韩奕》且以为周《雅》之衰,况《彭衙行》、《奉先咏怀》之益趋而下者耶!”王夫之认为,“三别”中有许多诗句可删,因为“言有余”,即说得太尽太白,毫无含蓄蕴藉可言,在评汤显祖《南旺分泉》时发挥道:“此法至杜而裂,至学杜者而荡尽。
”前人惯用“诗史”来称杜诗,王夫之认为这是“定罚而非赏”。
王夫之《明诗评选》对杨慎的批评

王夫之《明诗评选》对杨慎的批评作者:杨钊来源:《江汉论坛》2010年第12期摘要:明清文人对杨慎诗歌的选评,可代表主流文坛对杨慎的接受。
王夫之《明诗评选》,基于对前后七子、公安派、竟陵派的批评,认为杨慎诗歌上承风雅精神,诗旨主张“雅”“洁”,而在艺术上追求“浑成”的艺术境界,语言浃洽圆妙,结构圆融,情景妙合无垠,宾主“镕合”,通首混溶弥合,浑成一气。
关键词:王夫之;《明诗评选》;杨慎;批评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854X(2010)12-0086-05杨慎(1488—1559),字用修,号升庵,四川新都人,因在议大礼中直言忤旨,编伍终身。
其一生著述颇丰,尽管被流放边地,幽讨冥搜,不遗余力,著述渔猎四部七略之间,为文绮丽雅奥,对明清文风和学风多有影响。
晚明和清代对杨慎诗歌选评的著述很多,较为著名的有明末的《皇明诗选》,清代王夫之《明诗评选》、钱谦益《列朝诗集》、朱彝尊《明诗综》、沈德潜《明诗别裁集》、陈田《明诗纪事》等等,诸家代表清代主流文学家对杨慎的接受。
王夫之(1619-1692),字而农,号畺斋,晚年居湘西石船山山麓,以著述为务,世称“船山先生”。
多闻博学,著述宏富,是明清之际杰出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
王夫之的《明诗评选》选评杨慎诗歌50首,在对明代诗歌的批评中,基于对前后七子、公安派、竟陵派的批评的同时,对好六朝之学的杨慎有所偏爱。
一、对前后七子、公安派、竟陵派的批评王夫之认为“皇明诗体三变”:前后七子—公安派—竟陵派①。
三派中对前后七子和竟陵多有批评,认为二派的首要缺点在于开宗立派,建立门户,而“建立门庭,已绝望风雅”②,立意不高,自然低下一等,“高廷礼、李献吉、何大复、李于鳞、王元美、钟伯敬、谭友夏,所尚异科,其归一也。
才立一门庭,则但有其局格,更无性情,更无兴会,更无思致;自缚缚人,谁为之解者?昭代风雅,自不属此数公”③。
换言之,立宗派者,自身无真性情,无诗歌兴会,无思致,但死守所主张的格调,自缚缚人,雷同划一,何以为文。
诗歌法则的批判与重建——论王夫之的《古诗评选》

诗歌法则的批判与重建——论王夫之的《古诗评选》
韦茂斌;刘桂鑫
【期刊名称】《钦州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4(29)3
【摘要】王夫之的《古诗评选》以对传统诗歌法则的批判和重视建构为主要目的,因而对代表性诗人的分析重点在于该诗人所代表的诗歌范型和诗美理想,也非常注重确立各诗体创作的“元音”.但由于王夫之持诗歌退化观和遵循文体互参“以高行卑”的规则,其对“诗则”的批判与重建总体效果不大.但其注重对基本概念的思辨以及系统论证,仍然是他有别于其他人论断式的诗话、诗选、诗评的鲜明特点.【总页数】5页(P49-53)
【作者】韦茂斌;刘桂鑫
【作者单位】广西民族师范学院中文系,广西崇左532200;广西民族师范学院中文系,广西崇左5322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07.22
【相关文献】
1.颜延之诗歌创作得失评议——以王夫之《古诗评选》对颜诗的评论为中心 [J], 杨艳华
2.抒情传统与儒家诗教的结合——王夫之《古诗评选》选诗评诗论 [J], 马玉
3.王夫之与沈德潜"雅俗"观比较——读王夫之《古诗评选》与沈德潜《古诗源》札记 [J], 刘丽华
4.王夫之《古诗评选》论何逊 [J], 于素香;韦亚玲
5.试论王夫之《明诗评选》对《古诗评选》之承继关系 [J], 孟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明诗评选》编纂的诗学思想(一)--论王夫之评明诗学前代诗歌

古诗表 达方式和谋篇 布局 的传统创作 手 法并有 所 突破 而具有神韵 性 。船 山还指 出在诗歌 创作 中由于
杜 诗创作求格律风格和唐 诗繁 琐 曲折 传统造 成对 情 感表达 的伤 害, 而且唐 宋诗对 诗“ 意” 不具 有创造 性, 最终 只会将 “ 意” 寄托 于前人之诗歌 以此 来舍 旧趋 新。 关键词 :《 明诗评 选》 ; 王夫之 ; 诗学; 古诗 ; 唐宋诗
关 于神 韵性论 述 。首 先 , 表 现 在 船 山对 明诗 学 习具 体 作 家 所 体 现 神 韵 的 认 可 。例 如 评 价 高 季 迪《 短 歌 行 》: “ 气势在 曹瞒之 右, 沉 勇 亦 不 下
之 。唐 以来 不见 乐 府 久矣 。千 年 而得 季 迪 , 孰 谓
光 辉被 四表 , 万古一 往还 。
类编 排 , 对 明 诗 学 古 诗 的批 评 主 要 集 中 在 前 四
卷, 即: 乐府 、 歌行 、 四言古和五言古 。船 山对 明 诗学 古诗 给予充 分 肯定 , 他认 为 古 诗所 具 有 的 神
韵和 创作 手法 都值得 学 习 。 ( 一) 学 古诗 之神韵 “ 神韵 ”的基 本 内涵 为 神 气 、 韵 致 。钱 钟 书
惜无腾 化 术 , 仰之 不 能攀 。
这 是刘 基《 旅 兴》 十六 首之 六 , 船 山论 述 : “ 其 韵 其神其 理 , 无非 《 十九 首》 者 。总 以胸 中原 有此 理 此神 此韵 , 因 与 吻合 ; 但从《 十九首》 索 神 韵 索 神 索理 , 则 必 不 得 。江 醴 陵 、 韦 苏 州 一 为 仿 古 诗 则 反卑 一 格 , 以此。 ” … 他 认 为 刘 基 此 诗 无 论 是 神、 韵 还是 理 都 来 自于 《 十 九首 》 , 但 是 这并 非 是 诗 人刻 意摹 仿结 果 , 而 是 他 心 中本 有 神 、 韵、 理恰 与《 十 九首 》 相 吻合 , 这种 无 意 吻合 正 是船 山认 为 学 习前 代诗 歌 的最 高 境 界 。在 此 基 础 上 , 船 山点 出诗人 江 淹 和 韦 应 物 亦 有 此 拟 古 手 法 , 这点《 静 志 居诗 话》 有相 似论 述 : “ 其 五 言诗 , 专仿韦左司。 要 其 神诣 , 与相伯仲 , 诸体 均 纯正 无 疵 。 ” ¨ 船 山 不 仅 肯定 了五 言古 学《 十九 首 》 所 具有 的神 韵 , 而 且 还认 为 明诗 五言 律学 《 十九 首》 亦有 可取 之 处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船山学刊 Chuanshan Journal
No. 4,2011 (rest.tot No.82)
王夫之对明代诗歌选本的批评
—— —以《唐诗品汇》、《古今诗删》、《诗归》为例
陈勇
(兰州交通大学 文学与国际汉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
摘 要: 明代诗歌选学十分繁荣,《唐诗品汇》、《古今诗删》、《诗归》三部选本先后在诗坛占居主流地位。
中图分类号: B249.2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1004-7387(2011)04-0040-04
诗歌选本在明代盛况空前,《唐诗品汇》、《古 今诗删》和《诗归》三部选本,可看作是明代前期、 中期和后期诗歌选本的代表。王夫之对明代诗坛 的风气极为不满,在其诗学著述中,对上述三种选 本也格外关注和批评,他编选《古诗评选》、《唐诗 评选》、《明诗评选》便具有“驳时尚而辨伪体”[1],即 对明代诗歌选本进行批评的动机。
再者,对某些有影响的诗人、诗作的评价上, 二者也表现出截然不同的观点。如下表:
《唐诗品汇》
《唐诗评选》
诗人 诗体 数量 评语 数量
评语
孟 浩然 五古 23 清雅 0
褊促浮露
与李杜
恶诗,朽木败鼓,区
李 颀 七古 17
1
并驱
区以四律缚人。
高 适 五古 47 气骨 岑 参 五古 31 奇逸
2 高岑自非五言好手,亢 爽自命谓之气格,止是
孟郊 五古 51
有理
0 郊寒岛瘦,其寒
贾岛 五律 22
思致 清苦
瘦皆粪土也。 0
从上表可以看出,二者对上述诗作风格的体 认有相同之处,如高适之“气骨”,郊岛之“寒瘦”, 但对其的评价却迥然有异议。上述诸诗人高棅以 之为“正宗”“、名家”、“正变”,大量选入其诗作,并 予以极高的评价。但王夫之对其诗则少选甚至不选, 且用十分尖刻的言语进行贬斥,这也反映出王夫 之与高棅在审美价值和审美理想上的巨大差异。
者戕贼古音”[22]。而李攀龙复古所得者仅仅是古人 入“凤飞九千仞”一首,其评语云:“读李白诗当于
的形埒字句,与古人的真诗貌合神离。如明人所 雄快中察其静远精出处,有斤两、有脉理。今日把
言,《古今诗删》一味地“采峭直”、“重骨格”、“尚气 太白只作一粗人看矣。”[26]此诗也被《唐诗评选》选
格”,而过分地“舍婉丽”、“略性情”、“绌才华”,这 入,评语云:“规运广远,而视人以新密,若直以为
绝壁下。阴房鬼火青,坏道哀湍泻”,这些都是险恶 归》。
荒怪之景;诗中多用仄声字,音节拗涩急促,表现
《诗归》在明代诗坛影响极大。王夫之回忆自
出苍劲奇崛的风格。这两首诗,正好符合李攀龙追 己年青时学诗的经历也说:“因拟问北地信阳,未
求的“风骨”之美。七子派的诗歌创作中,也追求所 就,而中改从竟陵时响。至乙酉乃念去古今而传己
一、王夫之对《唐诗品汇》的批评
高棅的《唐诗品汇》,是明代前期影响很大的 唐诗选本。在《唐诗品汇》中高棅以唐诗为“大成”, 对唐诗的历史定位极高,他在《凡例》中云:“先辈 博陵林鸿尝与余论:‘上自苏李,上迄六代,汉魏骨 气虽雄,而菁华不足;晋祖玄虚,宋尚条畅;齐梁以 下,但务春华,殊欠秋实;唯李唐作者,可谓大成。 然贞观尚习故陋,神龙渐变常调,开元天宝间,神 秀声律,粲然大备。故学者当以是为楷式。’予以为 确论。后又采集古今诸贤之说,及观严先生之辩, 亦以林之言可征。”[2]高棅承严羽之论,标举盛唐, 以李杜为宗。对于唐诗的历史定位,王夫之与之有 着根本的差异。如云:“六代之于两汉,唐人之于六 代,分量固然。而宠唐人者,乃跻于祖上,吾未见新
高棅在以盛唐诗歌为楷式时,又援引严羽之 论。严羽曾说:“盛唐诸公之诗,如颜鲁公书,既笔 力雄壮,又气象浑厚。”而王夫之之论恰与之扞格: “昔人谓书法至颜鲁公而坏,以其著力太急,失晋 人风度也。文章本静业,故曰‘仁者之言蔼如也’, 学术风俗皆于次判别。着力急者心气粗,则一发不 禁,其落笔必重,皆嚣陵竞乱之征也。”[6]颜真卿书 法笔力遒劲,有“颜筋”之称,严羽以之比盛唐诸公 之诗,可见其所谓的“气象”就是对诗歌雄浑刚健, 遒劲有力的美学要求。而王夫之认为,书法中“过 务遒劲”是俗气未除的表现“。学术风俗皆于次判 别”,诗歌创作中过分追求“遒劲”,也必然导致着
然而,王夫之在编选《唐诗评选》时,有意冲破 七子派“诗必盛唐”的积习。在对初唐诗有比较高 的评价的同时,王夫之在《唐诗评选》中还选入许
力急,落笔重,心气粗,有失从容潇洒的风度。王夫 之认为,《唐诗品汇》在选诗中有过分追求“遒劲” 的弊病:“唐人极有此种,而心力褊躁,筋骨刻露, 一往无余,但觉傭贱,凡高廷礼《品汇》所收,皆彼 物也”;[“7] 《唐诗品汇》一书,但逢傭贱者即投分推 心,足以知其所藏矣。”[8]可见,对于严羽“盛唐气 象”之论,王夫之与高棅的认识有着极大的反差, 这种反差也反映出《唐诗品汇》和《唐诗评选》在最 终审美传统上的不同价值取向:高棅崇尚“盛唐气 象”,以雄浑刚健,遒劲有力的盛唐诗歌为参照来 考察唐诗发展中的正与变,并以之为批判历代诗歌 之矩矱;王夫之推举“晋人风度”,追求诗歌从容和 缓,蕴藉淡远之美,并以之为品骘唐诗的标的。
- 41 -
些初唐、中唐、晚唐诗人,反映出《唐诗评选》与《古
今诗删》选诗标准的巨大差异。
三、王夫之对《诗归》的批评
《古今诗删》选诗颇重“风骨”,对此明人就
有所体认。屠龙认为,其“取悲壮而去清远,采峭直
钟惺、谭元春编选的《诗归》,成书于万历年
而舍婉丽,重骨格而略性情。”[18]许学夷认为,“其 间,其时在《唐诗选》(在《古今诗删》基础上编选的
鬼之大也”;[“3] 六代之作,世称浮艳,乃取唐人与之 颉颃,则益卑矣。”[4]从这些评语中可以看出,王夫 之决然不同意跻唐诗于汉魏六朝诗歌之上,“以唐 诗为大成”的观点。
其次,高棅以盛唐为“楷式”的观点,也与王夫 之对唐诗尤其是初唐诗的评价有所不同。高棅认 为,“贞观尚习故陋”,对初唐诗人的创作并未充分 肯定。但王夫之对初唐人的诗歌却是另外一番态 度。如云:“‘夜久平无焕’,右丞,拾遗失俱无此精 彩语。中晚唐人学此愈劳梦想。体物语分巧化工, 至初唐而止,嗣后不复有继者。”[5]王夫之或直接称 赞初唐诗,或以之为典范品评其他唐诗。这与高棅 以盛唐为“楷式”的观点明显有异。
夭椓古体也,莫若李白《经下邳》、杜甫《玉华宫》一 思苦心。如云:“察其幽情单绪,孤行静寄于喧杂之
类诗为甚。若舍此世俗所歆亢爽酷烈、横空硬序之 中;而乃以其虚怀定力,独往冥游于寥阔之之外。
诗,唐人尚有仿佛间未失古意者。”[20]李白《经下邳 如访者之几于一逢,求者之幸于一获,入者欣于一
桥怀张子房》一诗,以张良谋刺秦王的故事,寓寄 室”;[23]谭元春云“:夫人有孤怀,有孤诣。其名必孤
李攀龙编选的《古今诗删》,是明代七子派复 古思潮的产物。对于七子派的诗学主张,一向被概 括为“诗必盛唐”。其实“,诗必盛唐”只是就律诗而 言。至于古体诗,七子派仍尊汉魏,如李攀龙《选唐 诗序》云:“唐无五言古诗而有其古诗。”[9]于此,王 夫之十分同意且走得更远。如:“五言之制,衰于 齐,几绝于梁,而大裂于唐,历下之言非过激也。”[10] 在选诗上,王夫之否定唐五言古诗的态度更加明 确。李氏虽云“唐无五言古诗”,但在《古今诗删》中 却选入了 122 首五言古,在其所选的七种诗体中 居三位;又说“陈子昂以其古诗为古诗,弗取也”[10], 却选入了陈子昂的五言古 6 首。王夫之在《唐诗评 选》中仅选了 73 首五言古,陈子昂的五言古仅有 1 首入选,在评语中对陈子昂五言古诗全部予以否 定“:正字五言古诗似诵,似说,似狱词,似讲义,乃 不复似诗,何有于古?故曰五言古自是而亡。”[11]就 此,戴鸿森说:“盖一以则已所谓的‘建安风骨’为 标的,一则以‘晋宋风雅’为榘矱,各执其心目中之 古诗以否定唐之古诗,而取其近似者。”[12]如戴氏所 言,二者否定唐之五言古诗所执的标准是不同的, 但王夫之之论实启于李攀龙。
去取之意,漫不可晓。大要绌才华,尚气格。”[19《] 古 唐诗选本)正在风行,而七子派复古诗论给诗歌坛
今诗删》选诗片面追求的“风骨”,过分地推崇刚 带来的雷同粗疏的流弊也更加明显,而公安派为
健质朴,雄浑壮阔的诗风,遭到了王夫之毫不留情 纠正七子派之弊却走向了俚俗浮浅。于此,钟、谭
地抨击:“历下谓唐无五言古诗,自是至论。顾唐人 认为,要求古人之真诗,则要异于流俗,经一番覃
王夫之对明代诗歌选学进行了深刻的反思,上述三部诗歌选本是他关注的重点,对其最终的审美价值和诗学
理想,王夫之均持否定态度。王夫之认为,《唐诗品汇》追求“盛唐气象”,不意趋于“傭贱”;《古今诗删》追求“汉
魏风骨”,难免走向“粗豪”;《诗归》以“孤怀孤诣”追寻古人真诗之精神,最终却沦入“猥亵暧昧”。
关键词: 王夫之;唐诗品汇;古今诗删;诗归
了诗人怀才不遇的自负之意。“天地皆振动”、“萧 行于古今之间,不肯遍满寥阔。而世有一二赏心之
条徐泗空”等写景色之句,雄阔汉漫,予人以纵横 上人,独为之咨嗟旁徨者,此诗品也。”[24]钟谭身处
豪宕之感。杜甫的《玉华宫》,诗中前六句是写景之 明代诗坛浮嚣虚喧的气氛中,力图逆流而上,以
句,“溪迴松风长,苍鼠窜古瓦。不知何王殿,遗构 “孤怀孤诣”求古人诗歌之真精神,于是便有了《诗
片面追求“汉魏风骨”,不仅无法改变诗歌委弱不 诗经历也毫不讳言,其诗学思想的形成无疑受到
振的局面,反而是诗歌创作流于“粗豪诞率”,加之 了竟陵派的影响。
文士的竞相趋赴,使整个诗坛以粗豪相尚,这与古
在对古人诗歌的品评中,二者亦有许多相同
人的风雅背道而驰,名为复古,实际上是“以效古 的观点。在《诗归》中,李白的《古风》五十九首仅选
谓的“风骨”。对此,王夫之有所体认并予以批评: 意。”[25《] 诗归》一书,既有选诗,又有钟、谭二人的序
“后来历下标宗,以风骨自矜。即言风骨,彼正不能 言、评语,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在本文所